最新大创结题论文 论文结题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6 04:30:03
最新大创结题论文 论文结题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汇总8篇)
时间:2023-12-26 04:30:03     小编:JQ文豪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创结题论文篇一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论文结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研究者,通过完成结题,不仅意味着自己对所研究的问题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还可以为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在此次完成的论文结题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研究的困难与收获,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与不断进步的重要性。

第二段:困难与挑战(250字)

在完成论文结题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且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课题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确定研究方向时,我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背景资料的阅读,以确保自己的研究问题能够衔接已有的研究成果,并能够有所创新。其次,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逻辑思维上的难题。如何将所研究的问题清晰地表达出来,并论证自己的观点,需要我进行反复的推敲和修改。此外,时间紧迫和精力分散也是我面临的挑战。在保证学业和其他事务的同时,如何有效地安排时间以完成论文的研究和撰写,是一个需要克服和平衡的难题。

第三段:收获与体会(250字)

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完成论文结题的过程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首先,我对自己的研究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我发现一些以前未曾注意到的现象,进一步加深了自己的学术素养。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呈现论文的内容。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和运用学术写作的规范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此外,论文结题还锻炼了我的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一个课题的全过程,需要我不断地寻找解决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并尽力克服困难,这些经历都使我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自信和可靠的研究者。

第四段:不足与反思(300字)

然而,在完成论文结题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我在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于一些统计工具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深入,导致了一些数据的不准确或不完善。其次,我在阅读与引用文献的质量上还有待改进。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时候对于相关文献的阅读不够全面和精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被忽略或者误引用。此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时间管理和压力控制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完成论文结题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焦虑和紧张,导致了许多决策和动作的不理智或者不准确。

第五段:展望与建议(250字)

通过此次论文结题的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对于未来的研究,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的能力,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与讨论,不断学习和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和任务,保持工作和学习的平衡,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压力控制能力。此外,我还希望能够继续加强我对于文献的阅读和引用质量的检查,确保自己的论文能够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能够对学术领域的进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大创结题论文篇二

各位老师,小课题结题在即,请有小课题的老师准备好各项结题材料,清明假期后上交。结题材料如下:

1、结题报告

2、研究纪实(不少于12个)

3、相关研究成果(论文、影像资料、书籍均可)

结题报告文章结构如下: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相关研究的概述

(三)研究的现实意义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二、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与过程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五、问题与讨论

大创结题论文篇三

文集中心幼儿园

摘 要 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受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从营造情境渗透感恩意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一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一核心,以“幼儿、活动和体验”为中心的树人育德工程,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坚持着眼人的素质,突出幼儿主体性,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建立对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报答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力求让幼儿彻底摒弃不良思想及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家长的无节制的宠爱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部分幼儿缺乏感恩意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因此,感恩逐步提上教育日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着眼于幼儿的全面成长,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4、力求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新路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05年7月,山东枣庄学院何芳教授在中国教育学刊第147期发表文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提出: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心灵的深处萌生的一种认同;“感恩”是一种回报,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是尊重基础;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以及相关节目等措施干预,培养幼儿感恩的心态,同时养成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让家长和社会重视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持久的坚持下去,而不要为研究而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2、研究过程:以“三个结合”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结合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繁多,充分利用与开发节庆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幼儿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幼儿园我们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感恩实践活动,如去年重阳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幼儿到福利院进行了演出慰问的感恩实践活动。小演员们和老爷爷老奶奶共处一堂,一起庆祝重阳节。并在园内创设了“感恩日”活动,既丰富了节庆日活动的内容,赋予了传统节庆日以新的意义,又确保了我们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强化了幼儿感恩意识。

(2)结合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例如:“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主题教育;“感恩节”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教师节”进行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做一张贺卡,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等。

(3)结合各种亲子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例如: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从而让孩子真正学会感恩。

五、存在问题及体会

1、感恩教育如何更加深入的细化到幼儿园常规教育之中,与教学、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

2、感恩教育必须以幼儿园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园互动,才能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3、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幼儿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继续摸索。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认识到了感恩教育对幼儿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行之有效地将道德教育自然地运用到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我们的孩子能自发地扶起摔倒的小弟弟小妹妹,这与我们的感恩实践研究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将此次研究为起点,更加广泛的推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带动各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虽然此次课题已经结束,但是各项感恩活动我们仍将继续开展进行,让每个孩子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生命在爱中成长》第27页 方雪梅编译,天津教育出版社。

2、《感受浓浓的温馨》第56页 143页 崔俊主编 远方出版社。

3、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7月,总第147期,第32页。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

课题名称: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编号:2013xkt(xqjy)082

课题主持人:陈雯雯

课题参与者:王韵李元美

大创结题论文篇四

一、项目实施的意义

二、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课题设置、关键技术选择以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1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2.2项目课题设置

2.3项目关键技术选择

2.4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三、项目实施效果

3.1项目关键技术 3.2项目主要创新点

3.3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专利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研究开发新产品三类,其中:数

3.4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评价

3.5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科技基础设施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情况。

五、产学研联合开展研究开发情况。

项目的顺利实施得益于产学研联合研究的开展,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以企业为主体,企业负责项前期的调研、客户反馈信息的收集,中期项目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试制,后期项目产品的试验测试、工况测试、产品推广。院校负责项目中期技术方案的评审、技术指导及刀具材料选择的研究,后期为项目产品提出技术方案改进的建议。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和院校紧密配合,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并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为公司开发辅助检测、测试设备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公司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新开发产品两项。

六、通过项目实施培养和引进人才的情况。

七、项目实施取得的绩效情况

7.1直接绩效 7.2简接绩效

八、项目组织实施管理情况。

该项目项目负责人有公司任命,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计划、实施及过程的控制,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成员包含:项目管理人员、项目产品设计人员、项目产品测试人员,具体人员分工见表二。

九、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情况。

课题经费单独核算,统一管理。

十、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在研发、生产的过程中没有问题,但在项目推广的过程中受到了*****。

大创结题论文篇五

:课题名称+结题报告

:单位+姓名(负责人或负责人和撰写人),署在标题的下面。

“课题的提出”仍旧要从背景、现状、基础等三个方面去作交代,当然还必须考虑到教育形势的发展和观念、方法、理念、手段的更新。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

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不是研究成果?是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结题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同志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例如,有关学生评价的课题研究。那么,在“研究成果”中,具体陈述所建构的新的评价体系是什么,以及基本原则、操作程序、基本评价策略等。这些就是研究的理论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有借鉴和参考的价值。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

第三、若在文中恰当运用图表,可以简捷明了地表述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可以对研究过程中一些零乱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加工整理,从而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某些规律和特征,显示事物发展规律、变化趋势及分布状况。常用的表格有分类表、频数频率分布表、累积频率分布表等。使用表格一般都要进行显著性检验,如卡方检验。有时为了更直观地表达研究结果,可以用统计图像,如条形图、圆形图、线状图等。在论文中若运用量表和常模,必须标出名称,并简述使用方法。

1、调查所得的数据(尽量以图表形式列出),对调查数据的基本分析以及调查所得的初步结论。

2、实验所得的数据(尽量以图表形式列出),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列出实验前后的结果并进行比较,比较时要作差异性检验),    对实验结果作初步的分析,写出实验的初步结论。(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要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整理, 注意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找出规律。文中的主要数据最好都集中于此)

第四、教学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一般都可以分为隐性成果和显性成果两大部分。很多课题组比较重视那些显性成果(如论文的发表和获奖、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学校的发展和获得的荣誉称号)和具体操作性做法的总结,而往往忽视了隐形成果(即所引证的教育观念、思想、观点、教学理念方面的收获)的归纳和提炼。实际上,那些隐性成果恰恰是说明为什么能取得诸多显性成果的道理和原因,这也正是课题研究所要获得的能让教师终身受益的最宝贵的财富。

第五、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效果。

(要通过结果分析使读者明确: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问题思考:研究的特点,今后努力的方向。充分肯定自己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看看还存在什么问题。

大创结题论文篇六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吝店镇中心小学

张亚田

二o一五年一月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提出缘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唱好就行了;而有的教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欣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

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演”“奏”“动”的空缺。

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依据。

2、实践意义:

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

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

(三)概念的界定

“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2、探索出符合中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和综合的音乐素养。

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音乐课堂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或模式。

2、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特征,提炼出与新课程实施相匹配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模式或策略。

3、深入分析音乐欣赏课现态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课型。

4、认真探索和实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行为,开创并提升已有的欣赏形式,使之变成预期的五种方法 1)聆听参与,2)节奏参与;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4)乐器演奏参与;5)听唱结合。

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联结音乐欣赏“教”与“学”的桥梁,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所以,此课题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

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 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四、课题研究对象:小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制定课题方案,多方论证、申报立项。

(3)根据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4)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12月

(1)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展开音乐教学。(3)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4)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年1月)

(1)完善总结(课题名称)实践研究,形成成果并推广。(2)汇集研究资料。

(3)整理好各方面材料聘请领导与专家审议结题。

六、研究成果

本课题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将结题。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我们也对参加研究的老师做实验前后的比较,认为,本课题已达到了研究目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转变了教师的角色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课题组成员实现了从“教师”到“导师” ;从“独奏者”到“伴奏者” ;从“教书匠”到“研究员”的转变,同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式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也是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获取的全过程。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不仅仅是聆听参与还有节奏参与、体态参与、乐器参与、歌唱的参与。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音乐的主人。

(三)探索并验证了“五参与”的教学策略,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经过实验探索并验证了一套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五参与”的教学策略:

1、聆听参与

位学生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想象。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们强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而不去束缚学生的思维。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只有通过想象思维才能得到锻炼,它是感知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2)促使移情。

所谓移情就是情感渗透。音乐欣赏中的移情就是通过由音乐及人、由人及音乐的途径,关注音乐内涵,强化音乐的力量,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节奏参与

表现节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学生将自己对于乐曲的情绪体验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

3、乐器演奏参与

随音乐演奏,最简单的就是打强拍或固定节奏型,学生可以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这样就可以形成合奏。

4、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和舞蹈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学生在律动中感受乐曲的的情绪与节奏,想象力得到激发。学生既感到有趣又会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节奏感,学生的听觉、感知、技能等方面得到综合发展。

5、歌唱的参与

“听唱结合”改变了传统欣赏教学中,以单一聆听音乐为主的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知道,耳朵听是第一感受,它仅是感官上浅层次的参与,要想真正内化感受必须引入唱,“听唱结合”真正入心,是全面的感受与提升。

由于教材中涉及到欣赏的内容很多,就需要我们把握教材,进行分类,融入听唱结合。

(1)声乐作品——聆听中跟唱歌词。

(2)将民歌、名曲的曲调编配歌词。如,《口哨与小狗》轻松活动的旋律我配发简单明了的歌词,让学生边唱歌边表演,孩子们乐此不疲。

(3)器乐作品——聆听中哼唱主题。如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曲调简洁而富有代表性,可让学生在熟悉的基础上哼唱,以此强化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激活和引导,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全方面参与的活动中学习了音乐。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下的自主、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或独立乐器演奏,或合作表现歌曲,学生的参与的意识极浓,表现的欲望和情感的流露极强,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生命活力得到了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摸样。

(四)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

经过实验,学生们对音乐欣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学生们对音乐的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用多种方式来感受和体验音乐,初步养成了一定聆听音乐的习惯和方法。

另外,通过实验形成了自己典型的欣赏案例,书写实验方案,积累多篇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撰写有关科研课题的论文。

七、对课题研究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积累学生们音乐鉴赏的经验是需要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应该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在多方面去营造学习音乐的氛围,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音乐的创造者。

在我们的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成员还没有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好习惯,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进行梳理总结;还缺少专家给我们做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好的经验提升不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理论水平还有等加强,更深入地学习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的方向。

大创结题论文篇七

结题研究报告是一种专门用于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实用性报告类文体。它是研究者在课题研究结束后对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研究工作全过程的缩影,是研究成果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体现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是课题研究所有材料中最主要的材料,也是科研课题结题验收的主要依据。

阶段研究报告是在课题研究某一阶段结束后,对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全面、实事求是的描述,是课题中期评估的主要材料。

一、一篇规范、合格的结题报告,需要回答好3个问题:

1、“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理论依据、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3、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二、结题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份规范的应用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其基本结构大致包括以下10个部分(也可分为8个部分):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两个部分着重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6、课题研究的方法;

7、课题研究的步骤;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从第3部分到第8部分,回答的是上面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结题报告的这8个部分,除了第8部分外,从第1到第7部分在填报课题立项申报表、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在开题报告中,都有要求,内容基本相同。到了撰写结题报告时,只须照抄或作适当修改就可以了。而第8部分,则需要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提炼。有时候,第7、8两个部分也可以合并写。

9、课题研究成果; 这个部分是回答上面提出的第三个问题“课题研究取得哪些研究成果?”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讨论)

三、结题报告各部分的基本要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个别的结题报告,如有必要,还可列出一个部分“课题内涵的阐释”,专门对课题的内涵作说明。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能更充分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应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这一部分的陈述只须用一、二百个字就能说明问题。

要注意研究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与否,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研究成果,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范畴,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还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结构功能法、观察法、追因法、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三做什么,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需要花费较多的笔墨来陈述。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撰写“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用总结式的语调来撰写,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九)、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结题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结题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结题报告的一半左右,要占整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三分之一以上。

我们课题的成果应该是比较多的:教师研究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他们的专业成长;学校数学资源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建设;教学资源包的开发;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学校个性化的研究成果等等。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一个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应当包括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两个部分。不少的研究报告,是这样陈述研究成果的: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获得那一级奖,在刊物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这些是研究成果,但仅是属于实践成果。一篇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单单这样陈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陈述,别人无法从你们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什么,这样的研究成果没有什么借鉴推广价值。也就是说,我不搞课题也能取得这些成果。

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往往体现在理论成果部分。有的人认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成果。其实不然。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

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论文。这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研究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

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一般说来,一个研究课题在通过结题验收以后,课题组还需要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就要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谈及研究的体会。而在课题阶段研究报告中,就不要陈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阶段报告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进行推广性研究等。

一篇完整的教育科研课题结题研究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四、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扣紧关键词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要围绕课题的标题,尤其是扣紧题目中的关键词写好研究报告。这也是填写课题立项申报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撰写开题报告,组织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2、阶段研究报告的结构要完整。要按照上面7个部分的基本结构要求来撰写阶段研究报告,做到结构完整。阶段研究报告的格式不同于论文,不要在报告的前头增设“内容提要”、“关键词”等。

3、语言文字表达要规范。阶段研究报告运用的语言应是陈述性的,文字应当简洁流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中,一要注意不要使用经验总结式的语言;二要准确表达,切忌答非所问;三要简练,文字切忌累赘重复。

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过程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5、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论点。

6、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大创结题论文篇八

《小学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结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侯小静

课题组成员:黎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许多传世之作,他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可以说,我国的古诗文浩如烟海、源远流长,是祖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古诗文语言凝练,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中,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背诵对于培养坚定的人生信念及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一辈子的修身和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学生时期,在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大量记诵一些古诗文,让儿童认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精英,了解先人的境界,认识祖国文化的伟大,丰富学生的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如何使学生热爱我们文化瑰宝,如何使学生在有情趣、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开展诵读,丰富文化积累,感悟古老文化的精髓,养成诵读古诗文的良好习惯,成为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工作。怎样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在一次次的争论中,我们渐渐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就是在语文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2、研究的意义

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如果说对人文性有所涉猎的话,考虑更多的还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学些浅显易懂的内容,对人文性的理解是片面的,假如说我们在小学只能学些“小猫叫小狗跳”的东西,那么他们将如何去衔接古人积累下来的智慧呢?每个生命都是一幅画,什么样的童年经验形成什么样的生命底色。书法家的儿子往往对书法情有独钟,音乐家的女儿往往从小就会唱歌,这些都是从小潜移默化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从小就用高雅文化去陶冶孩子们,那么他们也就变得高雅,中国的民族文化中的人文思想就会在新一代人的头脑里生根发芽。

多背诵一点古诗文,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有助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多背诵一点古典诗词,还可以增加孩子语言积累,提高孩子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古语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读和背就是一种积累,对人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古今许多名人都有背诵的经历,如柳宗元、毛泽东、鲁迅、郭沫若、马克思、李政道、华罗庚等等,莫不如此。

“越具有民族性的就越具有世界性”。古诗文是我们的国粹,是祖国语言的根基,作为中国的青少年一代,更有义务学好中文,学好中国的古诗文,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点贡献。

3、研究的背景

令人欣慰的是古诗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

二、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语文新课标下的小学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增强民族自信心。

2、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

3、在语文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力争总结出一些值得推广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

4、预期成果。

(1)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总结性评价。(2)形成比较可行而且易于操作的改善方案,争取摸索出一套实用的小学段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同时能给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和学习借鉴。

(3)撰写相关论文。(4)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办法:

调查法:此方法使用于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对学生的古诗文占有情况进行摸底,并做好统计工作,并使用于研究的后期,对学生的古诗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

文献法:搜集一些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并对国内的研究情况作动态了解。

总结法:对研究的情况进行经常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

实验法:本题研究的实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法,我们采取重点实验,全面辐射的方法,不设对比班。

行动研究法: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富有情趣的,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活动,使儿童在愉悦的氛围中丰厚积累,增强底蕴。

四、研究工作的步骤

2013年10月——2013年11月:课题组成立,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013年11月——2014年8月:开始实施课题

1、制定好上半年的阅读计划,包括要补充哪些内容,预设目标。

2、每周两课时的阅读课专时专用。

3、每月每人设计好两课时的诵读详案,资源共享,实践后,修改方案,对其中一个比较成功的案例写好评析。

4、每月的26日上交当月诵读方案。

5、每学期课题组的老师设计一个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课方案,资源共享。

2014年8月——9月:课题总结。

1、完成课题报告,每人完成一个诵读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方案评价。

2、《中华古诗文诵读经验文集》;诵读活动案例(文集、音像资料等)。

四、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本课题组成员工作认真踏实,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年富力强、视野开阔、富有创新精神。为本课题的研究创设了前提。

我们提倡根据实际研究内容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胆假设、积极探索、小心求证,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得出研究结论。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诵读实践。我们根据学生的年级特征及知识结构,选择适合各年级段诵读的经典古诗文。让学生利用非课堂的“边角料”的时间诵读。使学生在诵读实践中了解、熟悉、亲近中华经典古诗文,拉近学生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实践中积累语言、培养情操。

2、文献资料。我们订阅了《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论坛》《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教学期刊,供课题组成员参考、学习。订购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示范课.活动课集景(全套)》等教学光盘,供课题组成员观摩学习。我们还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媒体,去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动态。经过广泛而长期的学习,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

言,总结观摩课中的得与失,提出自己宝贵的建议。通过研讨,我们的研究思路逐渐清晰,研究方向逐渐明确,朝着最终的目标稳步前进。

4、积极反思。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行为、研究过程、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在编辑《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读经选文,反思诵读材料的适合性。在探讨教法(学法)过程中,我们一方面通过网络、书籍了解“他山之石”,在我们的课堂上积极实践探索;另一方面,认真反思得失,认真总结,化“他山之石”为“我山之玉”。我们就这样“探索——反思——再探索——再反思”,将课题研究工作步步深入、推向前进。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诵读经典,营造诗意校园氛围

1、编辑了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研究过程中,我们以校本课程《古诗文诵读》为蓝本,通过课题组成员的读经活动,摘录了适合当代小学生诵读的经典古诗文。内容主要选自广为传诵的古代诗词歌赋,《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道德经》《庄子》《孟子》等先贤经典,共选辑128首(段)古诗文,形成诵读读本《中华经典古诗文选读》。

2、确定了合理的诵读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上课铃和预备铃之间的三分钟时间里,学生在做好上课准备后,尚留有至少一至二分钟的空闲时间。另外,我校绝大部分同学中午都在学校周边个人食堂就餐,学生中午到校较早,空闲时间较多。我们合理地利用了这些时间,开展经典诵读。即:课前三分钟各班诵读指定的古诗文一首(段),每周更换一次。午间用五分钟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系统朗读各年级本周诵读内容。

3、营造了诗意校园氛围。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孩子们营造积极的诵读古诗文的氛围:

文,自一至六年级,吟诵所有一百二十八首(段)古诗文。同时,每周教师用一节早读课时间为本班学生赏析本周吟诵的古诗文。

(2)以学校为单位“日有所听”。每日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安排两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利用校园广播系统配音朗诵各年级“周有所诵”时诵读的古诗文,每两周更新一次朗诵篇目,每学期朗诵六十余首(篇)古诗文。如此全校师生每天中午都沉浸在朗朗的书声中,享受着古典文化的熏陶。

另外,学校还组织各个层次多种形式的古诗文诵读比赛,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我们每两周利用学校广播系统举办一次古诗文赏析讲座,提高师生的古诗文欣赏品味。

总之,几年来,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亲近古诗文、触摸古诗文,进而喜爱古诗文,在积累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古文素养的同时,也在学生的心灵中播撒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借鉴他人经验,结合一年来的教学研讨、教学实践,我们提出了“三层五步”教学法。即古诗文的教学要围绕“三个层次,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三个层次即:读的层次、译的层次、悟的层次。五个步骤为:明句读、揣诗意、悟诗情、析手法、品文化。

明句读——读准字音、读准韵脚、读准节奏、读通句子。是围绕“读”这个层次进行的,一般在教学的开始阶段。

就读来说,第一要读准节奏。古诗文的构词、构句方式有别于现代白话文,与我们的日常用语更是悬殊,让初学古诗文的小学生很是头疼。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第一学段的学生,教师更要做好示范读,在教师的大量示范作用下,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地熟悉、掌握古诗文的构词、构句方式,从而读准古诗文的节奏,厘清古诗文的句读。将古诗文读得通顺、流利、有感情,以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教师示范读的量,应随着学段的增长,呈阶梯式下降:

第一学段示范读的次数要多,并且不能仅仅有示范读,还要有带读。朗读时语速要稍慢,节奏要明显。

二、三学段的示范读次数逐步减少,逐渐过渡到教师只是在学生读不准节奏的情况下,教师才予以示范,直至学生能自己准确地读出节奏为止,此之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二要读出感情。言为心声,语言总是会表达一定的情感的。通过文字,我们同样地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朗读就是要将无声的文字、看不见的情感,通过朗读者的理解,用有声的言语表达出来,所以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的过程,是内化语言的过程,也是体悟作者情感且熏陶自我情感的过程。“腹有诗书气自华”,由“诗书”到“华”的过程仅仅有阅读是不够的,朗读也至关重要,因为朗读才最能体现情的流露和宣泄。“华”的根基重在“情”。小学生朗读古诗文,要在指导他们朗读好白话文的基础上进行,要由古诗到古文(相对于文来说,诗更容易把握情感),要引导学生利用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去表达文字所蕴含的情感。朗读训练在第一学段要有大量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在二、三学段,逐步降低示范的频率,让学生试着自己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去处理朗读情感,即逐步由仿到创,积累朗读经验。对学生朗读的要求不能过高,不能以播音员的水平去要求学生。只要朗读者认为自己读出了感情,而听众也听出了感情即可。

揣诗意——思考、揣摩、读懂诗的大意。是围绕“译”这个层次展开的。是“读”和“悟”的衔接。

近年来,小学语文界提出,小学古诗文的教学,不必逐字、逐词、逐句的讲解。小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不求甚解”。对古诗文的理解也不必要求一步到位,不必求深求透,只要从总体上把握即可。这是符合儿童认识水平的。但我以为这只应针对以前古诗文教学中太过注重字、词的译释以及不分场合地直译的现象而言的。在此切不可矫枉过正地认为古诗文教学不再需要对字、词的翻译和解释了。“不求甚解”并不排斥对古诗文中关键性的重点字词,即文眼或诗眼的理解。那样,会使得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止于肤浅,且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也得不到提高。也为学生更进一步地阅读古诗文,人为地设下了樊篱。

所以对重点字词,不能只是整体性模糊的理解,只有理解准确,这个字词才是活的,才具备了迁移的功能。当它在其它古诗文和现代文中重新出现或组合出现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具体到各个学段,古诗文教学“译”的侧重点应该是有分别的。第一学段的古诗文浅显易懂,画面感强,且学生的年龄偏小,应侧重于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的大意,这样易于让学生获得阅读古诗文的成就感,树立阅读古诗文的信心。在二、三学段,我们则应该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同时要渗透一些古诗文语法结构的教学,使学生逐步积累古诗文的基础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地阅读古诗文打下基础。

悟诗情——体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析手法——分析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品文化——品味古诗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哲学观等。他们是围绕“悟”这个层次展开的。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堂课的精华所在。

所谓“悟”,我以为就是阅读者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在头脑中展开想象,设身处地地去理解、感受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并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获得自己的所思、所见、所感。这里的关键词是“想象”,可以说“悟”是以想象为基础的。首先是“悟境”,即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要想象出古诗文文本所呈现的画面。也就是要能在头脑中将文本呈现的画面、叙事,进行实时“放电影”。让学生自主再现古诗文所描述的内容、意境,达到“悟境”的目的。其次是“悟情”,情由境生,进入到古诗文的“境”,即令是小学生,他们在老师的点拨下,也会较好地体悟古人在诗文中所寄托的情感了。

感知了古诗文的“境”,体悟到古诗文的“情”。分析古诗文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品味古诗文所蕴含的文化积淀。将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文化品味。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古诗文的妙处,从而更喜欢学习古诗文。

“悟”。如:低年级段的古诗文教学重点要放在“明句读”“揣诗意”上,而高年级段的教学重点应放在“悟诗情”上等。

抓住古诗文教学“三层五步”教学法这根主线,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和效率。

1、用图画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对于画面感较强的古诗文,我们可以利用图画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文。如:低年级《赠汪伦》的教学。先让学生看插图,再让学生对照插图结合文后注释说说诗的大意。到了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之后,还可以让学生给古诗文配上插图。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诗(文)与画的结合机制,使学生一读到具有画面感的诗文就会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2、用音乐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我以为“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指“诗”只有与“歌”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展示诗的灵性与魅力。我们知道,古人并不是“读诗”,而是“吟诗”的,也就是把诗当歌来唱。“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吟诗的境界更是人生的境界。所以,给诗文配上合适的音乐吟诵,将诗文填入合适的曲谱去歌唱,必能拨动孩子们那充满童稚而纯真的心弦。

3、用生活经验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由于小学生阅读经验、阅读水平有限,其由“境”生“情”的能力自然有限。所以很有必要帮助学生将文本的“境”与学生生活中的“境”联系起来,让学生由生活中的“境”里“情,去观照文本中的“境”里“情”,从而体悟作者之情。再由体悟作者之情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如:体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时,就可以根据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去体会王维在异乡的思乡之情。

时,学生对杜甫那种听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后的“喜欲狂”的心情自是能深切感悟了。

由于小学生的人生阅历有限,多媒体影视资料所呈现的情景是帮助学生悟情的有效辅助手段,在低年级甚至可以作为主要手段,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人生经验及阅读经验的丰富,我们更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体悟古诗文的意境与魅力所在,使古诗文教学从视觉语文向思维语文转化。

5、用作业练习引领学生体悟古诗文。精巧的作业设计,能很好地解决古诗文教学的重难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里对“每逢佳节倍思亲”中“佳节”的理解。可设计如下练习:王维“每逢重阳节倍思亲”,那么,他还会在那些节日里倍思亲昵?完成下列填空:“每逢()节倍思亲”。当学生填上: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名称,并高声吟诵时,佳节的意思自然明了,节日里思亲之情更是能感同身受了。

(三)教法、学法体用共存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也基本上是按照“三层五步”教学法的思路去学习古诗文的。也就是说,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教法即学法,教法为体,学法为用,二者是体用共存的一体。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年来,在课题研究活动的引领下,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其中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丰厚的理论素养和古诗文功底,及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的不高,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古诗文教学法的研究工作还比较肤浅,缺乏理论深度,影响和限制了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

2、由于教师的古诗文阅读量有限,经典诵读内容的质和量都有待提高。学生诵读古诗文大多是在教师的影响下被动地诵读。如何使学生乐诵、勤诵、多诵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与教法(学法)研究》课题研究活动虽然

按计划完成了进度。但我们的研究工作依然会继续。在班级诵经读经的前提下,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晨读(或午间)抽出10分钟时间,开展“跟我诵经典,听我读故事”活动,将读经的范围由古典拓展到现代,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由诵经典推广到读经典。通过诵一诵、读一读、听一听,传承中外文化经典,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参考文献

【6】本课题组:《古诗文教学法选编》(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7453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