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范文(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0 13:53:12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范文(23篇)
时间:2024-01-20 13:53:12 小编:纸韵

时间机器是一种虚构的科技设备,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可以总结自己的体会和反思,并给出进一步的行动计划。总结是思考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全面地回顾和总结过去的工作或学习经历。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能够激发你写作的灵感。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一

在科技的狂潮下,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为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体育教育在教育产业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中尤为人们所期待。本文针对“如何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课堂当中”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中的利弊并推测未来的发展走向。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教育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很多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并开始进行多媒体教学,小到幼儿园大到大学校园都存在着这种教学新模式。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已逐步渗透到包括体育教育的各个学科当中。

电子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的出现以及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在大大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现代教育的改革狂潮。教育技术逐渐由原来口授耳听的口语技术、线性描述的文字印刷技术及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所组成的电子视听技术这些传统教育技术,逐渐过渡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

1.优势。

(1)知识掌握更详尽。以撑杆跳为例,对于撑杆跳分解动作中的细节,比如起跳时机、握杆时手臂的弯曲角度等若只是由老师示范讲解,难免有同学把握不到位;还有,老师的示范次数毕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不能即时掌握要领的同学,很少有机会再学习一次;不仅如此,往往因为一些客观因素,比如一些老师因为年龄大了,对于一些跳跃、翻跟头等剧烈的运动不太愿意做,或者由于老师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并不能把体育教学中所有动作都完美的示范出来,这就使得老师的局限性影响了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良好进行。而相应的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加以辅助,比如通过录像把动作放慢,这样同学们可以认真把握当中的细节;通过不同优秀运动员的演示,避免老师演示动作的单一性和部分动作不到位的弊端。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这样一种教学观点:真正的良师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学生的素质提升起来,学生的个性培养起来。其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在篮球教学的过程中,若提前给同学们观看一些球星精彩的比赛,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得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能热情满满。而这就需要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帮助。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学生就不再只是模仿老师的动作,更多的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对教学视频中动作易错点、关键点的分析,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更加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新理念。

(4)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师生共同进步。因为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学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这就使得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接受新的教学知识,从而使得教学相长。

2.劣势。

(1)户外运动的时间减少。体育的核心是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增强体质,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势必会占据体育课的一部分学时,也就是每周不少于两节体育课,但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再减去体育理论课占据的一些时间,大学生实际的运动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2)对一些老教师不公平。一些优秀的体育老教师,由于不了解相关计算机技术的知识,又不能很快的学会制作ppt、视频等教学资料而不能参与到现代教学当中。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1)构建完善的教育网络。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就是要实现教学现代化、办公现代化、管理现代化以及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而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为体育教育提供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网络、动画、视频等,为体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2)保证相应的硬件设备。虽然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社会,多媒体教学的覆盖率也已经超过了一半,但仍有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多媒体教室,缺乏多媒体设备。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加以关注并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3)保证优良的师资力量。很多体育老师对计算机的掌握并不是很好,但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为基础,这就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师能够正常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保证教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现代的教师应该是与时俱进的,对近几年新兴起的体育项目比如瑜伽、跆拳道等也要加以学习和研究,保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爆炸的时代,各种事物都在蓬勃的向前发展,而教育产业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很清楚现代教学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教学技术在体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也会不断增多,不断深入,为体育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推动体育事业更健康的发展下去。虽然现代教育技术有利有弊,但它的发展是未来的大方向。社会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必然发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育教学课堂中的应用也将会逐渐加深。

参考文献:

[2]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z]2014.07。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二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以及广泛应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实现了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对音乐教育事业之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之优势,能够丰富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助力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和音乐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本文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之应用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对于音乐的兴趣爱好以及艺术欣赏水平亦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整合教学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贯彻落实新课改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音乐教学中会尽量以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既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教学之效果,保证音乐教学之质量。如,在介绍古筝这门乐器时,我会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曲目《高山流水》引导学生欣赏,感受古筝演奏下高山之气势以及流水之柔美,让学生了解古筝演奏之特色和效果,同时也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节奏变换之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既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增强了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音乐教学虽具有一定的娱乐属性,但教学课程中也涉及一些乐理知识,需要学生了解掌握。对于小学生而言,乐理知识是其学习音乐之基础,也是提高音乐素养之关键。与此同时,乐理知识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之难点,学生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乐理知识的理论性较强,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感知能力较弱,因而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乐理知识的形象化呈现,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高效构建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我在给学生教授“音符”相关知识时注意到,以口头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知识传授会造成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且这样教学的效果并不明显。考虑到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以及图片更感兴趣,我巧妙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以多媒体来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认识什么是符头、符干、符尾,在讲到“符头”时还让符头部分变色闪耀,吸引学生关注,并以不同的动漫呈现方式,展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图片,让学生能更好地区分记忆各音符的符号特点、时值以及含义。这类形象化的教学和乐理知识介绍有效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突破了理论教学的难点,效果显着。而在音乐欣赏以及乐器介绍的教学中,我也常常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备受学生欢迎。

小学新课改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的拓展延伸,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教师也应立足课本,革新教学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音乐课之拓展延伸。一方面,对教材的拓展延伸。前文已述,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收集整合课外音乐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本,引入其他教学资料,有效激活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向课外拓展延伸。音乐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课外音乐资源,利用课外的时间和机会了解音乐知识,发展音乐素养。例如,教师可利用学校广播、闭路电视、多媒体影音设备等在课余时间播放优秀歌曲或是音乐视频节目供学生欣赏学习,也可录制学生在国庆节、儿童节等节日期间的音乐表演节目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优美画面、动听乐章中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永琼。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37。

[3]吴逢甲。网络环境下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4):103。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三

设备操作间是体现设备管理是否合理的最直接的方式,设备管理制度能否有效落实在设备的操作间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所以设备操作时设备管理是相对重要的环节。设备出现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造成故障的原因也是不同的,在以往的'设备维修时都是把设备拆卸之后对设备进行维修,这样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时间,还对设备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同时还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损失严重。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迎合设备管理的新技术,对现代企业的设备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其在设备的故障处理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主要采用的是牵引式电焊机林肯sae-400和全自动电焊机m300,这些自动化的设备主要都是由集成电路板来控制的,在设备管理中对设备的故障处理时,可利用电焊机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一般引起电流过小的原因是次级电源线太长太细、次级电源线盘成圈状或次级电源线接触不良等,所以当发现焊接电流过小时就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处理故障;在焊接电流过大时,其原因是起感抗作用的绝缘发现了损坏现象或者是磁回路产生涡流等,这时就可以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更及时地维修设备;当焊接电流大小不定时,也就是电流出现忽大忽小的现象时,可以从动铁心焊接时的位置不稳定这方面着手;根据电流的不同情况来判断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而使排查故障的时间减少,能够更及时地排除故障,减少因设备停机造成的生产效率降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观察焊接时的异常现象来判断设备故障点,在了解故障发生的原因之后,就可以有目的的去查找故障点,使维修工作更及时的进行。另外,也可以从观察排气道、听设备运转声音、有无滴漏油状况、机油颜色、防冻液定期冰点测定等等来进行事前保养、从而达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

4结束语。

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用故障诊断技术能够减少设备维修时的时间,而且在维修过程中不用拆卸设备,这为机电设备的维修工作省去了拆卸工序,节省了维修时间,减少了设备发生故障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故障诊断技术和状态监测的结合能够使机电设备的管理更方便,管理效果更明显,进而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四

在当今时代,教育问题广受人们关注,只有将教育工作做好,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目前,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主流。采取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至关重要。

1.1打破传统教学改革难、创新难的局面。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增加,与此同时,还可以使教师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下,可以使学生们摆脱思想束缚,按照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该模式的推广及使用,使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得以提升。另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有效改变以前的授课方式,使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1.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众所周知,以前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大多以“灌输”方法来进行,在这种方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教师,学生思维得到了束缚,自主学习能力极为低下。但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主,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能够是学生们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研究问题,为学生们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使其自主学习习惯得以培养。

1.3有利于促进全方位教学的发展。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起,感到乏味,以至于成绩得不到提升。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实现全方位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最终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2.1教师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较低。

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占据重要位置,众所周知,教师计算机的应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体育教学效果。但是,由于高校的不重视,致使教师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一些教师年龄较大,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都会使体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2教师思想理念比较老旧。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这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此同时也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思想理念比较老旧,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现代教育技术无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2.3信息化技术程度低。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但是,部分高校并没有将过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中,这从根本上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技术研发力度不足,致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发展滞后。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五

以前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大多数的都是对书本进行口头讲解,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对技、战术配合有直观的印象,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由于这种方式枯燥无谓,到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对此,需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保证教学效果提升。

为了实现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需要从以下两点引起重视。第一,加大硬件设备的投入力度,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使用的一系列设备,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及时进行更新换代,从根本上保证高校体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第二,加大软件方面的建设,一般情况下,较为常见的就是完善安全密钥系统以及数字查询系统,不仅能够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化,能够有效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此,相关人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3.3优化体育教育方式。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演播式教学模式。当前,多媒体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工具。简单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演播式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投影仪以及屏幕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就,从而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方法能够将教师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使学生们一目了然,不仅能够清晰、准确的看到教学图像,同时通过图片、声音等,使教学内容趣味性大大增强,这种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工作学生不能进行参与,这是一个不足之处。除此之外,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模式时,需要将展示的时间与进度进行严格把控,根据教学流程来开展教学工作,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学生们的体育能力得以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教育改革工作大力开展,相关部门极为重视。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存在着不少的弊端及问题。在这种现状下,需要加大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分析与研究,保证现代技术的使用效果。通过上文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机遇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使教学模式得以创新,改变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六

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得不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导致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相对落后。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地位得到提高,促使众多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因此,众多教师开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进行教学,以求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从目前来看,教师对体育游戏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始终无法达到预期的理想成效。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与建设。

一、利用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兴趣并不浓厚,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部分学生表示初中体育教学的方法相对落后,教师只会使用示范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容易让学生在机械反复的练习中对体育教学产生抵触与厌倦的情绪。部分学生则表示初中体育教学缺乏趣味性,一部分教师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没有在教学中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无法获得真实的提升。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却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压力较大,无法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

与之相比,体育游戏具有明显的优势。体育游戏就是以各类体育项目为载体的游戏活动,其具有游戏所拥有的趣味性,同时也具备基本的体育训练所有的教学性。这就决定了学生能够在体育游戏中获得充足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获得系统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

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使用趣味性更强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期待和激情进入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利用体育游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与此同时,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心理障碍。部分学生认为体育运动的强度较大,特别是在部分运动强度较大的训练中,学生具有畏惧、退缩等负面情绪。

此外,体育教学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学科,它不同于文化类学科,也不同于艺术类学科。具体地说,体育教学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形成直观的记忆,并且将相应的记忆通过身体动作去实践,最终完成训练动作,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初中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建立直观的记忆,并协调自己的身体来规范动作,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具有畏惧等负面情绪,在教学和练习过程中没有信心,导致学生的动作缩手缩脚,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成效。

通过体育游戏,教师就能够将原本具有一定难度和压力的体育训练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开展,使学生在完成游戏的过程中收获乐趣,同时达到体育训练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压抑氛围不复存在,使大部分学生能够从中获得乐趣,能够在完成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遗忘这项体育活动存在的困难与压力。换言之,教师通过更有趣的体育游戏提高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追求乐趣时忽视了体育运动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三、利用体育游戏进行综合训练。

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综合提升,很难将不同的体育项目融入同一训练中。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只能将投球、运球等项目分开,很难提高学生的篮球综合实力。

体育游戏相比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具有活力与灵活性,能够将多种形式与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在一种体育游戏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体育运动,这就能够引导学生在多种体育项目中提高各项能力,使身体更加协调,从而提高身体素质。

出处 WwW.xuEfeN.Com.CN

以篮球体育游戏为例,教师可以在游戏中设计运球、投球两个环节,要让学生更快地运球、更准地投球,在游戏中对学生的投球能力和运球能力进行综合提升,达到传统初中体育教学难以取得的效果。

总的来说,游戏化教学是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产物,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优势。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有意识地总结和交流,完善体育游戏,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改革意见,推动初中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2]陆明。谈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04)。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七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直观易懂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抽象而枯燥的数学知识,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学工作者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再现数学知识形成、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数学教学方式也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关注,为了有效地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能力的长远发展,为优化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并涉及很多生涩难懂的概念和知识要点,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能直接进入对新知的讲授,而是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励其主动发现、探索新知。学习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敢于发问勇于探究,并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观察、思考和实践中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且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t望liaowang譬如,在讲解教材必修5第三章中的《基本不等式》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让学生感知图形中所蕴含的静态美,然后再应用几何画板,改变图标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感知图形的变化,从而发现并提出有关大小关系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便能有效地利用教学课件,突破课程教学的难点,即取得等号的条件是“a=b”。可想而知,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仅能降低新知的教学难度,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而且创设情境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提高学生对新知的记忆和掌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抽象的计算问题和图形问题时,传统的教学手段达不到化静为动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从而再现知识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应用领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形象、生动,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学生初步接触并学习立体几何图形之时,教师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并借助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不同,但是很多学生仍然受平面图形的影响,对空间四边形的知识掌握不到位,总是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于是,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空间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并熟记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问题,解决学生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时的一大难题,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其对空间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数学知识虽然抽象难懂,但数学概念、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起源等各个知识环节都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再现数学知识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应用领域,与此同时,还能有效地将大容量的数学知识进行汇总,从而有利于学生短时间内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圆锥曲线中的椭圆与双曲线的知识联系紧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讲解圆锥曲线中双曲线定义及标准方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椭圆的相关知识再现,从而将双曲线的知识点与椭圆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对椭圆知识的变式训练,从而发现双曲线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及应用,帮助学生达到复习旧知,探索新知,寻找异同,类比记忆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双曲线的有关知识,还能对椭圆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有着明显的提升,而且也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学生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并应用数学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明.关于数学解题思维的基本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八

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地区间物品的往来流通也日益频繁。现代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视对长期效益的挖掘和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进一步提高物流系统的速度和安全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和努力的方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物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不仅是限于物品的储存和运输,而且将整个物流系统资源进行拓展整合、优化升级,促进了物流行业的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以及管理智能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节省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物流服务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今后物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

现代物流是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的有机结合,使物流行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信息化。随着市场经济和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物流服务也不断细致化,物流信息化成为适应市场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的主要表现是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信息表达的代码化、信息传递的实时化、信息处理的智能化以及信息存储的数字化。因此,信息化也是现代物流的基础,是实现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应用的关键。

2.自动化。自动化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由途径。自动化是以机电一体化为核心,采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物流各环节操作的无人化,减少了物流作业中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从而保证了物流服务的质量。物流中常用的自动化系统包括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语音自动识别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等。

3.网络化。物流网络化也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物流网络化包括物流配送系统通信的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的网络化。通信网络化是现代物流信息交流的基本形式,它主要用于物流各环节中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信息交换,使企业和上下游客户都能随时了解货物情况,方便了物流管理和与客户间的沟通。组织网络化是通过企业内网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便于企业日常管理,确保内部运转流畅、工作高效。

4.智能化。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发展的更高层次是物流的智能化。它是通过对物流数据信息的收集,采用智能化系统取代人工对信息进行处理,来实现对作业过程科学合理的运筹和决策,如对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分拣系统的运行等等。专家系统、库存水平系统、物流预测系统等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成为实现物流智能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物流发展的一大方向。

5.柔性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柔性化理念,因此柔性化物流模式也是现代物流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柔性化物流要求物流配送中心在以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基础和依托下,应用配套的柔性化物流系统和技术理念,如弹性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根据客户不同需求,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短周期、多批次的物流组织和作业方式,适应市场形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技术、智能物流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根本标志。

2.促进了物流贸易方式和经营体制的变革。物流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以及促进其他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基础。

3.智能物流的应用。智能物流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使物流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和处理物流仓储、配送、装卸等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其在物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管理升级、资源优化整合等方面。智能化信息获取使物流信息的获取由被动变为主动,通过智能化系统对物流信息进行有选择性、有目的性的获取,并按需要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归纳整理,提高了信息获取的高效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并为物流系统智能化管理打下基础。智能物流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并且满足了物流企业内部决策需要,使企业管理更加条理化,促进了物流企业管理的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服务水平。智能物流促进了物流信息化的多系统融合、多网融合以及多应用融合,实现了信息管理的统一化和标准化,促进了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4.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应用的重要方面,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对货物运输、配送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调度调配能力。在物流运输中采用gps技术,通过对运输车辆的定位,管理者就可以从人、货、车三个方面实时掌握物流运输状态,并对货物运输配送过程进行合理调配,确保货物能够准时、安全到达。即使途中出现意外造成延迟,也能够对客户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沟通,争取客户谅解,减少纠纷,并使客户及时了解到货时间,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5.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物流管理中主要涉及物流信息数据的安全。要确保物流信息数据安全,首先应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如加密技术、入检技术、安全审核、ca认证、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等,这些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限制用户权限,阻挡外来入侵,确保物流信息及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内部的培训和管理,使员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安全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员工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落实岗位责任制,确保规范化操作。

三、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物流行业的发展变革,实现了物流行业的创新升级。为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物流企业要继续深化物流信息理念,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使客户享受到更周到、更便捷的物流服务。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九

故障诊断技术也就是设备状态诊断技术,它是通过对设备基本参数进行监测,发现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根据发现的异常情况对设备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设备以后的运行状态进行预测。故障诊断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了解和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时不用拆卸设备,还能实现对设备的所承受的应力、性能、可靠性的预测等状态进行定量的监测和评价。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分析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及危险程度,并设计出正确的维修方法。故障诊断技术改变了传统的设备维修方式,在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更及时更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维修,能有效地避免突发性故障的发生,实现动态维修的全新的设备维修模式。

2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

2.1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机电设备管理,是把企业经营作为目标,以机电设备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提高机电设备的综合效率,结合理论与方法,通过特殊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对机电设备的运动进行全程的管理。机电设备的管理阶段本身就是企业的重要管理部分,现在的生产基本是依靠机电设备来完成的,也可以说,现代企业在生产和运营中已经离不开机电设备,机电设备在很多企业已经代替了人工操作。机电设备能够节省劳动力、节约企业的资金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所以机电设备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是十分重要的。机电设备占有企业不少的固定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所以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应该加以重视。机电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高效安全的管理机电设备就成了机电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机电设备管理是综合性的,所以在机电设备管理时要实行工作人员参与机电设备工作全程的全面的管理,更有效地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在机电设备遇到故障时,要根据维修计划和规程,有计划地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还要保证机电设备部件的质量和检修质量;在处理机电设备事故时,要查清事故原因,采取一定防范措施。

2.2机电设备管理的创新机制。

机电设备的改革是设备管理长期存在的一项重要任务,其目的就是更大程度地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性能。所以,在设备改革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明确设备的改革方向,从最关键的部分着手,注意设备维修时的具体要求。管理设备的创新不仅体现在设备本身的改造和更新上,还体现于对设备的全程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上。所以在更新和改造设备时还要注意设备管理方法的改革,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设计合适的设备管理方法,健全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认真管理设备的账目,因为设备占有的固定资产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都是极大的,所以设备账目管理人员要具备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基本的专业知识。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是更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措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数学走进生活,发展学生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适当适量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

一、现代教育技术,能创设精彩的数学课堂情境。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从而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整合恰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组合,图、文、声、形、像并茂,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具有丰富的感受性和新颖性,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习“认识上下”时,以看图讲故事的形式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弯弯的月亮》歌曲,让学生边听边想这首歌曲的歌词中所描绘的美丽景色,理解其中的数学知识。这样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一些数学概念更是如此,我们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具体化、条理化,使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掌握。巴甫洛夫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器官参加,可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例如利用故事设疑,一方面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两者正是推动学生进行理论探讨、知识研究的有效助力。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上课初用多媒体动画片演示过程“猴山上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三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四块,给猴(a)一块。猴(b)看到了说:“太少,要两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他两块。猴(c)更贪心,说:“我要三块。”猴王又拿出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给它三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学生根据微机的直观演示,会异口同声说:“同样多”于是,老师提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传授新课,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有明显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枯燥无味、抽象的数学,尤其是小学生对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分散,往往导致一些小学生对此学科不感兴趣,使数学教学质量低劣。运用多媒体,使学生通过视、听、触、动等方式全部知觉调动起来,使人机互动,形成教学双向互动,互促互补,通过大小互补,动静互补调动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到创造性思维,有效地调节、选取、组织、传递、反馈各种信息,由于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利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自觉地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先用多媒体演示“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把3个桃子平均分给8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8,小猴子们都不满意,猴王把这些桃子平均分给10个猴子,每个猴子得到这些桃子的3/10,小猴子们都高兴地笑了,猴王也笑了。大家说谁笑得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这两堂课都恰当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新教材建立了探索性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重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愿意学数学。选材上吸纳了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有趣的和有启发性的情景和事物,让他们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在问题探索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发展不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数学活动,设置了“练一练”“说一说”“我的小天地”“问题讨论”“数学冲浪”“自主小天地”等学习模块。教师把这些制作成flash课件,通过必答和抢答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养成交流、研讨的习惯,学会表达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另外,教师在讲课的最后环节利用ppt课件展示给学生相关信息,为学生补充相应的数学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知识水平做自己喜欢的题目。这种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数学课程资源,学生的个性特长也得以张扬,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果能够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熟练的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合理结合,不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数学能力和拓展思维方法,而且能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还有效地节省时间,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一

在此前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出现仅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思想、心理等各方面还不成熟,这种教育模式很明显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这门特殊的学科,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入体育教学中,确实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成为一个有着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人。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课程特点将德育教育融入进体育活动中,在教学中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教学,注重教学中的细节从而保障德育教育的效果。严密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合理的教育方法,能使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影响到学生的心灵,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看似枯燥的队列练习,却对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课前检查器械的使用情况、服装分配以及活动训练中的安全措施,开展安全教育,这些细节我们也不能忽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体育器材的爱护使用,培养爱护公物的良好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意识;通过小组配合的形式,指导学生发放、整理体育器材,增强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遵规守纪的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田径项目是一项又脏又累的活动项目,很多学生不愿参加这项目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带头完成田径项目,锻炼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

(一)体育教师发挥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体育教师更是有着一些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体现力与美的同时,还要注重师德修养。在初中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健全,体育教师注意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方法解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和认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于学生的榜样作用,也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慢慢体会到教师的魅力,使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向正确的方向有序的前进。

(二)加强课堂教育。

课堂常规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规范,也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日常体育课堂上应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在服装、请假、考勤和期末考核等方面制定统一、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在遵守纪律的同时养成服从指挥、自我规范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师还要注重体育优生的培养,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即做教师的小帮手,又能督促和及时反馈德育培养融合的效果。例如,有些学生常常以病假做借口拒绝参加体育锻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加强考勤管理,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开展学习大会,通过宣扬优秀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对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优异、参与热情高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奖励,从而调动其他学生参与锻炼的主动性。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体系。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评价体系中教师也要充分考虑评价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具体实施中应善于抓住时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或批评教育,避免出现评价滞后,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及时性。例如,有些同学主动在课前和课后收发体育服装、安置体育器材,對于这种学生教师要及时加以褒奖,号召其余学生学习这种乐于助人、不怕吃苦的精神;对于学习能力不高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在加强教育的同时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特长的一面,及时发现很重要,进行鼓励和表扬要恰当。

体育比赛是测试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比赛项目可以提高学生将课堂学习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体育比赛或体育游戏通常有着自身的比赛规则和行为规范,参与其中会让学生明白集体对个人的行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良好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或课后组织篮球、足球比赛,这些运动项目要求队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服从裁判,同时要团结协作。在比赛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激情,在此基础上贯穿德育教育,培养成正确的竞技态度形成正确的胜负观念,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找出问题所在,从思想态度和技战术水平上入手,加强集体意识的培养,勇敢拼搏,胜利要以德服人,失败要以情感人,将德育教育进行到底。

四、结语。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还不成熟,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帮助和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教师不仅仅用语言感染学生,更多利用身体力行,作为中学教育的关键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将德语教育贯彻到每一细节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体育教育,2013(72):117~118.

[2]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j].德育天地周刊,2016(25):140~141.

作者简介:胡兴浩(1979.08—),男,汉族,江苏海安人,本科,初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课的内容与形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二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面对培养方案我们的会计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它的教学呢?文章围绕这个问题,从理论、实践、德育、考核和课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近几年高职升本的学校数量增多,一般将其称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之所以称之为“应用型本科”,意在突出其高职教育的特征,注重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定位,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是什么呢?根据山东省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汉忠教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析即8月27号给潍坊科技学院老师做的《应用型本科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报告中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原则为:

(1)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强化能力,注重创新;

(3)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能力。面对这样的培养方案,我们的会计专业应该如何设计它的教学呢?作为会计专业的老师我将系部与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以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理论教学形象化、易懂化。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它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因此会计教学中,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只有两者有机结合,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是目前的会计理论教学中却面临着“枯燥、难懂”的难题。以基础会计为例,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的第一门专业课就是基础会计。试想一下,在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尚不了解的状况下,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相关概念以及企业资金周转、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复式记账法、成本核算等知识一下子铺天盖地而来,学生确实难以接受,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定会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改变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方式,把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易懂化。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有人提出可以让学生去实地参观产品制造企业,了解它们的生产流程,为会计要素和成本计算的讲解奠定基础,浏览其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档案资料,再结合会计执业人员的现场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讲解相关的理论和概念。这种想法很好,但是它的实施却有一定的难度。试想一下,哪个企业愿意每天有大量的人员参观?就是有的企业为了日后招聘或企业宣传做铺垫,它也不可能一下让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来翻阅企业的会计档案的!既然这种方法有它的难度,我们可以用一些其它的方法,如erp沙盘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通过erp沙盘可以把企业的内部运营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基本再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将“企业”搬进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抽象的理论有所了解,从而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在沙盘之上,企业的现金流、产品的库存、生产设备、银行借贷等指标清晰直观,使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论在学生接受时变得形象化、易懂化。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案例、多媒体的运用等形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实践教学要重点突出。

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对会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图。

基础实践模块是着重于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它是操作性的基础实验,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学习、数据库知识的学习等。

专业实践模块是着重于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它是分析设计型的实验,在这个模块中,学生可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基本实验技能,对知识进行融合。如在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中,让学生分岗位进行实验,针对不同的岗位特点、类型和管理要求,系统地进行实务操作,进一步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财务会计课程极强的应用性特点。

综合实践模块着重于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它是学生接受的一种综合实验。在这个模块中着重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社会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接近社会的需求。这个过程也是对前面两个实验的复习,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在毕业实习单位的工作实际,自己找出工作所需的知识和学校所学知识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弥补自己在知识上的缺乏。而学生把这种实际工作总结下来,就是自己的毕业论文。

三、要充分挖掘并运用多种资源,实现教书育人。

会计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完成“育人”这一目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如生动、灵活的案例等。而且要注意从学生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角度,让他感觉到自己将从事的事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要让职业道德教育成为空洞乏味的“口号”。

四、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

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是使人奋进的一大动力,因此会计教学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与课程设计。这一点南京财经大学就做得不错。如:根据南京财经大学规定,大学4年期间,学生必须通过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演讲沟通、社团活动、综合写作、参加讲座等途径,获取6个第二课堂学分,否则不能毕业,也无法获得学位。该校同时规定,除了学校设定的第二课堂项目外,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及喜好申请个性化项目,经批准后实施,同样能够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在科研活动、体育竞赛、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者可获奖励学分,并可抵算第一课堂学分;每学年获得3个以上第二课堂学分者,可以优先获得“素质拓展奖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优先参加学校各类评优评先;学校设立专门的学分册用以记录第二课堂学分,学分册归入学生档案。

总之,作为会计老师我们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会计教学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三

慕课这种开放性的教育方法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国际上很多知名大学的开放性公开课程不断的发展,对提高全世界高等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我国十三五时期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就有“开放共享”这两个理念,这也体现了新时期国家对于慕课的认可,这种教育模式所面向的对象不仅仅是在校的广大学生,也可以说社会上的在职人员和务工人员,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与时俱进,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而慕课环境下学生能够了解全世界各地对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不同见解,对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推动行业的发展,有跨越性的意义。

1慕课的定义。

慕课这一词最早源于麻省理工大学,2001年他们将课程免费公开在互联网上,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知名的大学也纷纷效仿这种教育模式,甚至一些企业也参与到这种互联网在线教育的模式,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百度课堂、腾讯课堂等,都是以互联网在线教育为主要模式的教育机构,在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不断的改革,对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慕课环境对于传统教育的影响。

2.1对职业教育有新的认识。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自我认知不断提升,为了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把它应用到终身教育的规划中,在职业教育中虽然传统教育的体系比较完善,但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慕课概念的出现,影响并改变着传统教育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传统的教育不能满足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而慕课环境下,他们能够获取到技术更新的内容,并且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学生结构复杂。

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学生的学生能力差异很大,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各不相同,这给教师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慕课环境下,虽然课堂内的学生数目,不断的`增多,但是这种环境下,可以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不断的思考讨论,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2.3资源获取途径多样化。

在传统的高职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和老师获取信息技术知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传统的知识渠道来说,微博微信聊天软件等资讯更加方便快捷,并且能够提供最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慕课在我国教育中不断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教育模式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教育,很多教育工作者对于慕课教育改革认识不够。

3.1移动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全面应用到移动客户端,很多的青年学生利用手机浏览网站,像是百度课程、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中国人民大学公开课等都搭建了手机客户端平台,这些企业和学校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各大院校企业应笑话他们那儿教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基础上不断的创新,除了网络课程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课堂等新生物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满足自己的教育目的。

3.2教师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对于自身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化程度不断提高,只有将最新的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育当中,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才能胜任,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才能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突破自己固步自封终将会被淘汰。信息技术系的老师在线教育参与率处在较高层次,可以表现出教师对于在线教育的认可度很重要。3.3信息技术在线平台的搭建在大数据背景下收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老师的教育习惯来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这个教育平台主要分为课程管理、平台首页、课程内容、课件内容、讨论区域、师生互动区域、问题回答区域、学习笔记区域等模块,充分利用这些模块,在学习的过程汇总记录、讨论、互动、练习等达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

3.4做好课堂教育设计。

慕课教育环境下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在课堂内容上,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视频,视频的时间要在15分钟左右,在网络教育中要加入笔记区域、师生互动模块(教师通过网络利用音频和视频与学生进行互动)、课后讨论区、以及相应的练习课件,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于多实践,而在线的练习与互动,并在课程完成后设置结业证书,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网络上要利用好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例如yy、qq语音、百度课堂等,充分利用好他们的平台来设计信息技术课堂。4结束语综上所述,文中对慕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分析它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例如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学生结构的复杂化,知识获取的渠道丰富化,在幕课环境下,对高职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慕课教育模式其开放性的特点,能够让学生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对于课堂上的知识能够查漏补缺,是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不断的丰富自己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朱俊军.汪.慕课时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探讨[j].交流,2013(11):177.

[2]孙明.慕课环境下告知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分析[j].信息化教育,2016(19):132.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四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社会的到来,人类经历从原始部落社会、传统农耕社会、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当代的信息化社会的不断演变。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各方面的提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几百年来伴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着的各种环境问题也层出不穷。水体污染愈发严重,水资源匮乏问题摆在世界上众多国家面前,局势紧张;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形成酸雨,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文明遭受不同程度的腐蚀和破坏;包围着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如何妥善解决,也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当今科学研究领域,环境问题的解决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传统而常规的污染处理方式巳经不能解决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迫切需要发展一门新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核辐射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的污染治理手段,主要是利用射线以及高速电子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辐照,产生各种物理化学效应,使得污染物发生化学分解货氧化反应,实现去除污染物的效果目的。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巳广泛开展应用辐射技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此项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并且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的应用也被国际原子能机构列为21世纪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重要研究领域。

1.1核辐射技术应用于净化废水。

在水处理过程中,会降解有机毒物。通常水体中会有氯苯、降解的苯以及有机氯农药等物质,这类污染物化学性质极为稳定,具有较强毒性,脂溶性大,因而常富集于生物体内。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但是无法将该类物质的高校降解,处理时遇到了难题。应用核辐射辐降解法处理废水和污水主要是使其中的污染物通过辐射引起氧化反应而分解、变性,消毒灭菌,达到净化的目的,从而获取最大程度的应用价值[2]。20世纪70年代,美国巳经建立了规模较大的废水辐射处理厂,应用于废水、污水的消毒净化,辐射后废水经过实验室辐射处理研究,确认可以用作肥料。

1.2核辐射技术应用于烟废气治理。

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占据主要分量,多数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所形成的,如燃煤、工厂烟道排放、汽车尾气排放。酸雨的形成于二氧化硫的排放密切相关,而光化学污染则主要是氮氧化物引起的气当前中国严重的雾霾现象历史上较为严重的“八大公害”事件与大气污染物质密切相关,对于二氧化硫,世界上许多国家巳经采取了在污染烟气中将其除去的有效措施,但是对于氮氧化合物,因反应活性低,难以找到有效应用价值的措施。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对利用电子束辐射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可能性,进行大量的研究,核辐射技术中电子书辐照技术是一种去除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最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辐射,气体中的氮、氧、水和二氧化碳吸收电子束中的能量,形成离子和激发分子,生成硝酸和硫酸,最终被收集,达到去除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有用的化学原料。而此项技术在各国的努力下,巳经从试验阶段向工业规模发展。

1.3核辐射技术应用于固废处理。

在过去,污泥一般被填埋或者丢弃于海洋中,然而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和钙、镁、铜、锌、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作为农田和园林绿地的肥料和土壤改良剂,使污泥得到充分利用,但污泥中又含有各种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寄生虫卵、害虫卵以及杂草种子等等,易对人畜安全造成威胁,不能直接应用于农田以防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必须对污泥惊醒卫生化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4]。利用核辐射技术对污泥实施灭菌处理,会破坏污泥的胶着性,脱水后沉降,可直接作为增肥剂在农田使用,其原理是使用y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污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目前德国则广泛采用此项技术处理污泥,并且以成套设备箱实际应用方向发展,前景颇好。美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采用改想核辐射技术,在许多工厂附近建成污泥辐照处理装置,使得大量固废污泥经过处理以作农用,同时许多国家也开始逐步重视核辐射技术处理污泥的应用发展。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而在固废处理过程中,废塑料由于难降解性质,成为污染解决的难题。如聚四氟乙烯,使用生化法难以将其分解,而采用物理方法机械破碎处理较为庞大且困难,同时该物质经过高温处理燃烧会产生有毒的氯化物,更加难以处理气目前针对废塑料的有效处理,日本利用y射线核辐照与加热联用方式,再进过机械粉碎,获得分子量不同的蜡状粉末,作为润滑剂和添加剂使用。

2.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和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随之变高。文中介绍的一些国家利用核辐射技术对环境保护领域内的工业或生活废水、烟废气、固体废物进行处理,这一技术巳经基本接近实际应用,但是许多科学和技术方面的问题仍需要继续努力加以完善。首先是要加强对核辐射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力度,不断完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对环境污染物质处理的力度和效率;其次是要完善实际应用过程中核辐射加速器能量消耗和运转速率等问题,从技术上解决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同时国内也需要大力发展应用和辐射技术的力度,扩大应用的领域和宽度;最后是目前人们内心对核技术治理环境问题的存在疑虑,对核技术会带来安全问题等错误认识,使得公众认可度和可接受范围都较低。因此,不论是发展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核辐射技术都将会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和资源以及人类生存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五

化肥是农作物生长的必备材料,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但由于使用化肥过量,我国当前已经出现了土壤板结现象,同时大量没有被植物吸收的化肥进入地下水当中,对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进一步威胁到池塘湖泊中的鱼类生长。再有,这些挥发性化肥进入空气中会导致氮元素增加,出现了大量的酸雨,同时也对空气层上方的臭氧层造成了破坏。因此减少化肥的使用是一件迫在眉捷的事情,利用生物技术中的固氮技术可以使植物自动吸收游离在空气中的氮元素,而不再施用大量的氮肥。如将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小麦根系当中,可以使小麦的根系和豆类植物一样能够自动吸收空气中的氮离子,然后固定在自己的根系当中。有数据显示,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小麦以后其产量增加了15%左右。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将豆类植物的固氮本领应用于非豆类植物当中,从而不再需要施用大量的氮肥。

3.2解决农药污染问题。

农作物与植物的病虫害治理也是农业生产中一件不容忽视的问题,每年用于防治农作物与林业的农药数量巨大,而农药当中大多含有有机氮与有机磷,这些物质对空气与地下水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尤其是对人类身体健康也造成了威胁。将有益昆虫或微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于农作物与林业的病虫害治理当中不但可以有效杀灭害虫,而且也不会对土壤、空气造成影响,有效保护了人类与畜类健康成长。最近几年,在基因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高效杀虫生物技术,从而替代了农药杀虫技术,解决了污染环境的问题。

3.3改良生物品种。

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与环境友好相处的生物新品种可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但可以保证生物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也可以利用改良物种性质使其为保护环境服务。生物工程技术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基因重组与拼接技术改变外来物种的特点,利用组织培养与细胞保存技术可以实现生物物种的多样化,使繁殖困难的物种得以延续。在应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实现优良品种的杂交。

3.4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在监测水、土壤、食品质量过程中应用生物传感器技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其核心技术属于固定化微生物与电化学的结合体。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化验、发酵工程与检验产品质量当中。最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第一,出现了大量生物监测方法;第二,实现了生物综合监测;第三,将生物监测方法应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当中。随着我国生物工程技术的快速更新,笔者认为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将会日益彰显,将会有效改善人类生活质量,创建人类宜居环境。

3.5实现煤与石油的脱硫。

我国工业生产与人类日常生活都会消耗大量的煤,但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如果利用微生物技术去除煤中的硫元素,则可以在煤燃烧过程中不产生有害气体。当前日本已经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技术去除了煤中的硫元素。在去除煤中的硫元素时,为了将煤与黄铁矿分离可以应用微生物脱硫技术与浮选工艺,有效保护了空气质量。在石油脱硫过程中也可以应用微生物技术,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微生物脱硫技术与高活性脱硫菌种将会在将来得到有效推广,将会有效改变煤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的现象。

4结束语。

总之,生物工程技术是大量学科技术的融合体,在环境保护当中引入生物工程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一种保护环境的新型手段。当前在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化肥污染、取代化学农药、实现生物品种改良、开展环境监测等众多问题,可以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现象,还人类一个晴朗的天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2]张磊.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3).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六

摘要:分析近年来国内工科大学物理改革的基本方向,肯定扎实学生基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紧紧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目前,基础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出现两个重点方向:一方面要以现代化为中心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方面要以计算机物理教学环境的建设为中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由于介绍物理基础、推导必要的物理公式时,板书教学法优点明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因此,在开展和组织具体教学时,应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采用针对性很强的教学方法。考虑到工科物理教学在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不能仅靠补充近、现代物理知识,去处陈旧知识、压缩繁冗内容来解决。应该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精练和提升,使之能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使其一入大学就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通过听课、阅读教材和参考书、作业、实验及同别人讨论,发现问题,寻求新知识以至形成自己比较系统的认识,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独立工作能力,并能综合运用所有的知识对自主选择的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从而使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1.1教学内容改革。

作为低年级的公共基础课,大学物理不仅是工程技术的基础,而且和实验、数学、哲学、化学等学科有紧密地联系。首先,要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体现各门课程的联系,使其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教学中,要学会在物理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物理运动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最后把物理语言上升到哲学的语言来阐述。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规律。例如,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等人的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涡旋电场”、“位移电流”的假说,建立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此理论基础上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赫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波。因此,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大学物理自身理论性较强,与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致使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经常感到枯燥无味,提升不了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甚至出现大学物理“无用论”。另外,由于物理教学学时有限,教学内容广泛。因此,不能强调它的基础性,而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物理内容的不同需求。要改变教学中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模式,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的教学大纲和授课标准。因此,可把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精练和提升,强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对学生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过的传统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可指出大学物理学习时注意的问题:如强调矢量、变量、微积分等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总结,对每一章、每一篇学习内容做必要小结。通过总结,学生不仅可对每一章或每一篇知识点做必要复习,也可对知识做整体和逻辑性的认识,还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没学好或掌握不够扎实的知识重新学习,直到掌握为止。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习总结发生在课外,而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加以引导,因此不会占用太多的授课时间。在保证“必须、够用”为度的前提下,有必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压缩与专业相关度小的章节的学时,适当增加与专业衔接紧密章节的学时。在平时教学中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望来提高对物理的兴趣,从而增强其学习物理的动力和信心,提高教学效果。另外,及时地将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同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步和相关先进制造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近现代物理知识的教学,同时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以讲概念、讲原理、讲思想、讲方法为主,理清物理学整体知识脉络和当今物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1.2课程教学中给学生研究式的学习训练。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将现代化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物理知识的提出,趣味应用、实际生活和专业工程问题引入整个课程的教学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上可采用德国教育专家胡格(hug)教授的职业行动能力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样方法来实现的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如有趣的关键字卡片法、小组扩展法、可视化法、伙伴拼图法等教学方法,实现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培养学生独立的、负责人的、有效的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特别是对传统基础知识(力学、电学、光学)进行精练与提升,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使大学生一入大学就应改变中学那种简单、依赖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完善的精密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理想模型法、理想试验法、科学假设法、类比推理法、分析综合法、演绎归纳法、半定量法等。而研究物理量的基本方法有:寻找对称性、不变量和守恒量是全局或整体的研究方法;对于连续可微的物理量,求极限、求导,研究极值点、稳定点、拐点等。这就要求教师把传授知识、方法、思想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方法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以方法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思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用思想去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最后通过思想方法的教学达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重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才能了解这些思想或方法在物理学创新中的作用,才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通过物理学改革使学生不仅掌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技能,还能使其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其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实验———理论———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通常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理论的系统性、逻辑性,还应重视实践性。另外,理论要联系实际,强化应用。而在这方面我们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少的差距。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walterlewin教授的电磁学,大概有1/3的时间是在做有趣而有启发性的实验。加强物理知识与工程应用,与生活应用的联系。注重物理学原理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反映工程技术和社会对物理学知识的迫切需要,使学生初步树立工程意识,逐步学会探索将物理原理和方法运用于工程技术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创新,即推陈出新,破旧立新,有推有出,有破有立。创新并不神秘。把知识向前推进一步,向更广、更深、更精、更神的方向迈出一步,都是创新的一步。因此创新意识要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要在继承中创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中起主导作用,要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刘俊,等.深化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6.

[2]张萍.在基础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6,04.

[4]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湘南学院学报,2010,04.

作者:郭向阳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数理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七

当前高职院校生源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类学生,第二类为中职类学生,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程度不同,相关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层次性,要求高职院校在学生入校后必须实施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理论基础,针对他们的学习愿望、学习特点及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岗位等进行有侧重培训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探索分类教学改革策略,建立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趋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一、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指导原则。

(一)分类教学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分类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即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特点展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依照学生的特征和差异,有的放矢地施行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1、尊重差异原则。

学生在性格、气质、智力等发展水平上有着个体差异,在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实施分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求同存异原则。

分类教学既承认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别性,又承认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同一性。在教学中,既要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又要看到部分学生间的共同点,要以共同点作为某类学生之间联合的契合点,实现共同提升和发展。

3、评估为先原则。

在上述原则的指导下,实施分类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类”。要做好分类教学,首先要做好评估工作。评估时要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调查研究放在首位,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个体差异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归类、整理,为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和标准。

二、实施分类教学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1、学生特点分明、差异化明显。

实施分类教学的高职学院必须由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构成,这些学生存在着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在整体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学习态度等方面也都有明显差别。

2、师资力量雄厚,教师素质较高。

实施分类教学,要求开设课程数量较多、涉及的学科类型也是纷繁复杂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高职院校分类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

分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分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精心设计更适应某一类学生的教学活动,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不同的教学重点。分类教学要求教师付出比正常教学更多的劳动。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别学生的知识水平、今后发展方向等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拟定教学大纲,选用适宜难度的教材,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料,分别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难度、广度等方面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需求。

三、分类教学的具体模式。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与定位。

由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形千差万别,因此、学院应结合学生心理需求、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类及定位,为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未来职业发展走向与通道。笔者认为可将学生分为管理型、技术研究型、技能型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其中管理型人才需要具备全面的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不仅需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技能,还应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将来既可以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也可直接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并在获得锻炼后逐步走向管理岗位;技术研究型人才则在掌握、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还需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热衷钻研的个性,将来成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技能型人才需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非常熟练的生产技术操作能力、一定的现场技术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将来成为企业中基层工作人员的中坚力量。对学生合理分类与定位既是出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分类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二)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案。

分类教学要求教学团队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提倡能力优先,以发展、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为主线去开展理论知识教学和具体实践活动,为此对于管理型人才班级的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术研究型人才的班级注重创新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的培养;而对于技能型人才班级的教学应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中课程群的建设应着重从上述能力的培养加以设计。

无论哪一类学生,都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所以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学生必学的共同课程。在课程讲授时老师不以知识点群的多少作为分类定位,而是在不减少知识点的前提下,以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内容的区分度。

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教学培养方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体系的课程。如对于管理型人才班级、在对专业基础课程做全面性了解的同时,加强理论基础培养,多开设一些其将来极有可能应用到的一些如数理统计、经济管理类的课程等,同时深化课程内容,强化学生管理能力的训练,完善管理思维。对于技术研究型人才班级,则在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本专业必修的所有技术方面的课程,同时与管理类学生相类似,注重对这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力争在校期间即培养出学生勤于思考、努力钻研技术的品质特性。对于技能型人才班级,则主要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实训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锻炼其动手操作动力,争取在学生走出校门时掌握该专业及岗位所必需的技能,在走向岗位时即可将所学熟练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更具有创新性质的教学组织模式与教学方式。

分类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创新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对于管理型人才及技术研究型人才班级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今后的职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问题化,组织学生访问、考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要求学生完成;课内外所布置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开展的各项活动应成为整体教学活动的延伸、拓展,成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者、咨询者的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和协作者。教学时、针对管理走向型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进一步补充新内容,同时多介绍一些管理方面的案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针对技术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可开设专题讲座、专题研究、综合研讨会,聘请本校教师、知名学者、业内专家开设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各类型讲座、研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研讨,还可根据专业特色,设计一些综合实际问题,以。

论文。

研讨、案例解析等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使该类学生不仅具有熟练的操作和运用能力,而且学识上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真正成为行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研究人才。

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宜采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各种活动要求学生动起来,实际操作演练所学技能。由于各专业要求学生掌握同一专业中的不同技能类型,针对这种问题,可采用“交叉循环制小组化”教学,即将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分别指导,每个小组配备一个专业教室、一套实践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辅助教学设备,学生在几个平行模块中交叉循环进行强化训练,掌握学习各单元的知识及技能,必要时还可实施情景模拟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承担某专业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让学生体验实际在岗工作的情境,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语言交流、与人合作、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等方面综合能力。同时、为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可通过各种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缩短学习与就业间的距离。

此外、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各项需求,还可开设分层次的选修课程。如针对管理型人才学生可开设拓宽类选修课,以介绍综合性的基础科学、行业内最新的文化、发展动向,或者开设兴趣类选修课,这类选修课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在专业外其他领域的特长。针对技术研究及技能型人才,可以开设分类型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与必修课课程相辅相成,以强化此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四)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

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多类型合格人才的培养,分类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对学生实行定量记分与定性评价并重、理论知识测试与技能特长考核并举,以达到不同考核适应不同类型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各种知识与技能,适应不同市场的人力资源需求。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体系要在考核主体变化的前提下,对考核的形式、考核的标准等予以创新。

1、设计多种考核标准。

(1)统一标准的考核:对于各类学生都必须掌握的通识课程与基础课程,可设计统一标准的考核方式,考核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和知识点。

(2)差异标准的考核: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标准的考核,这种考核适用于一些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专业课程。但在问题类型、问题难度、问题设计等方面需形成差异,以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学习需求与就业要求。

(3)转换性考核: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在各方面特长不同的特点,可采取用学生某方面特长成绩转换某些薄弱课程成绩的方式,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不同特长的高技能人才。

2、设计多元化的考核形式:

(1)书面性考核:除传统的书面试卷考试外,还可采取论文、

读书笔记。

案例分析报告社会调查等书面形式的考核。前者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考察,比较适合所有学生基础课程的考试,后者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因此比较适用于管理型人才实施。

(2)研究性考核:教师可通过布置技术类课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技术攻关,并根据攻关效果及进展给予评分,这种方法能够融学于考,激发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因此比较适用于技术研究型人才。

(3)展示性考核:学生通过学习成果的展示,提高交流能力、实操能力。适用于技能型人才的考核。

(4)过程性考核: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绩进行综合考核:课堂笔记整理、课堂讨论、作业成绩、活动课题成绩、展示学习成果成绩等,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适用于所有类型学生的考核。

总而言之,分类教学模式下的考核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无论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教学不是为分类而分类,分类教学仍然必须贯彻执行“成才教育”的新思路,使广大学生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以及专业特长的不同,而其“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本质特性不能有任何的改变。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八

〔摘要〕就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浅谈了教学改革思路和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改革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方法,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课程体系;改革;成绩考核。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学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专业类实验都在实验课教学中体现,特别是在专业基础课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剩余的还较重要的实验内容如何安排?以及实验类型如何确定,这关系到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及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的问题;学生能力的发挥问题等。建立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改善目前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状态,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

1.2有利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的能力培养,是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交叉渗透中,在课堂、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工厂等一个广义的“教室”中,在专业老师、实验和实践指导老师、师傅、经理、职员、官员、市民、工人等一批广义的“教师”共同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实验、实践教学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混乱无序的实验、实践教学是根本无法实现对学生“五种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将规范实验、实践教学,使实验、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1.3有助于彰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基于其对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办学定位决定了其办学的基本特色。实验、实践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构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规范化,使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有了机制保障,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应用型、创新型高级人才,进而极大地彰显了学校的应用型特色。

2研究的主要思路。

a、以构建实验、实践教学整体体系为纲领,以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为主题,以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b、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学生的目的需要、能力拓展、知识结构为中心开展实验、实践教学,构建符合实际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c、坚持高起点、有突破,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学科专业特色、地域特色和应用型特色。

a.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应用型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构建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也是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依据。b.系统化原则。遵循教育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互相衔接,彼此连续的实践体系。c.一体化原则。不仅要做到实验、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还要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教学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强化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使实践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同时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构建试验、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培养方案中规范实验、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和要求,目标体系要落实到每个课程和教师,落实到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之中。

3解决的主要问题。

3.1解决“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二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为学生构建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条件、引导创新思维,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交流能力培养问题;四是解决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

3.2解决四个教学模块问题。

本科四年的实验、实践教学分别由多个教学单元或教学模块组成。解决好各个模块,特别是重点模块的问题,是实现实验、实践教学任务、目标的关键———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建立起基本实验教学模块、开放实验教学模块、校内实践教学模块、校外工程教学模块新的教学体系,为每个模块设定科学的任务、目标和要素。

3.3搭建“平台”

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必须依赖一定物质条件和设施基础。实验、实践教学应具备什么样的教学条件是与教学目标、任务密切相关的,是应该经过科学论证、考量的———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解决好技能培训基地的建立,重点搭建起低年级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3.4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交叉渗透问题。

理论教学是实验、实践教学的基础,实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割裂、脱节,应有机结合与交叉渗透———通过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与交叉渗透的基本要素问题。

3.5解决好“五化”问题。

一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内容的'深层化、特色化问题,改变目前教学内容走过程和一般化现象;二是解决好施教的个性化问题,改变目前的脱离对象和千篇一律现象;三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规范化问题,改变目前管理无序和混乱现象;四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设施、装备的现代化问题,改变目前设施、装备老化和落后现象;五是解决好实验、实践教学手段的信息化问题,改变目前教学手段单一现象。

3.6解决好“大实践”教学观问题。

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看待和实施实验、实践教学呢?对此认识和共识度并不高,需要建立“大实践”教学观。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立科学的实验、实践教学质量观,建立“以人为本”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合于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高级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观念。把四年的实验、实践教学,校内、校外的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当作一个整体;把各个实验、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把对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看作对教学的重点投入一样重视;把实验、实践教学当作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部分来实施。总之,从社会的需求认识出发,通过调研,构建实验实践体系,并贯穿于整个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课程的实验、实践内容的安排及有机配合,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各门课程开展开放性实验题目,规范实验室操作规程和管理;结合各类实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消化理论知识,并将实验、实践教学有机相结合;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社会、市场相结合,达到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迅速上岗,独立工作,特别是在毕业设计工作中,选题起点结合实际,内容要求涉及专业主线,设计类与论文类分配合理,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十九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的主干学科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目前,国内众多口腔医学院校的本科教学多采用“理论+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缺点是理论授课与临床实习脱节,导致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还没有形成足够的临床思维,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来制定整体诊疗方案。而口腔修复学恰恰是一门知识点多、与其他学科交叉广泛的课程,对于学生/医生的临床思辨能力要求很高。往往1个病例有2~3种治疗计划,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是经常困惑学生的难题。从往届学生的试卷成绩分析中发现,客观题正确率较高,而考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能力的病例分析题失分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不足,对于一些知识点机械套用,理解不透彻。国内外很多的教学研究结果都证实:结合临床病例并进行分析讨论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效率[1-2]。因此,在口腔修复学本科理论教学中,我们尝试探讨使用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让学生们在参与临床医生实际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讨论与学习,以期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从而为口腔实习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1教学设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级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口腔修复学专业课授课中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共计35名学生,以此为观察对象。

1.2教学方法的制定。

基本模式和流程为:收集病例-发现问题-自学讨论-分组辩论-小结。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设2次课,共5学时(表1),针对牙列缺损修复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2次课之间间隔约1周,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

1.2.1临床病例的收集和选择根据口腔修复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主线,由带教老师合理选择牙列缺损的临床病例,要求病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灵活性,可有2~3种修复方案以供选择。在预约好的时间由带教老师带领学生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和病历资料的收集,包括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病史;进行口内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拍摄口内照片和需要的放射线片;制取石膏研究模型并转移颌位关系。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对临床的标准化处理流程有一个清晰地认识。资料初步收集完成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整理并制作病例汇报幻灯。其后,老师根据所选的病例再精选相关的文献资料供学生延伸阅读。

1.2.2教学实施辩论前1月给学生分发制作好的病例汇报幻灯、文献资料、讨论提纲,并布置思考题。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行通过网络、教科书、专业参考书和期刊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的人数在6人左右,每2组组成一组辩论对手,由1名老师带领。各组内再由学生自行推选出1名组长,1名记录员。学生分组后随机抽取第二次课的一个临床病例准备辩论。辩论前由各组组长负责组织2~3次的组内讨论,同时列表整理患者问题,对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进行讨论的准备。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组内讨论时有价值的结果并形成辩论思路。在讨论过程中,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分别形成正方观点和反方观点。同时注意引导讨论按教学要求逐层深入,避免跑题,老师应对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相关记录并给予评价。第一次课的第一学时主要由教师对“牙列缺损修复设计原则”进行简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启发、引导学生总结一些必要的设计原则,进一步以一个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实际应用这些原则进行设计并进行讨论。第二次课为临床病例辩论环节,首先各小组学生代表以幻灯形式汇报患者的基本病情、课前本组讨论的要点,分析病情并提出本组认为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要引用教材及文献上的内容来提供依据。辩论对手则针对同一病例提出自己小组的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双方观点的差异,2组互相提问并展开辩论。在回答问题环节,不同学生小组还要回答评委老师和其他听众提出的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每组的答辩效果和回答问题情况进行点评。在辩论结束后,每组将总结和感受上传至修复科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学组长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和评价。

1.3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以自填式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评价及建议。问卷包括封闭式及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采用likert5点式量表,非常显著、比较显著、一般、比较少、非常少分别记为5、4、3、2、1分,5分和4分记为认同。采用不定项选择统计学生认为通过本课程自身的收获,并让学生按其程度排列前3名,分别记为3、2、1分,未列入前3名的因素记为0分。数据采用sas9.2处理。等级资料用中位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为了弥补调查问卷收集信息的不足,还对部分学生、带教教员以及参加旁听的老师进行了个别访谈,以便更全面的掌握来自学生和老师双方面的反馈。

2结果。

共发放调查表35份,回收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对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课程授课效果的评价见表2,除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其他各条目的中位数均约为4。可以看出,88.6%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提高表达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7.2%的学生认为在促进积极主动学习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82.9%的学生认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方法相比可学到更多知识,80%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62.8%的学生认为在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没有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在激起学习兴趣方面效果少,48.6%的学生认为在培养科研思维方面有比较显著及以上的效果;74.3%的学生希望今后教学中继续应用这样的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模式。71.4%的学生认为采用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学习负担能够接受。学生的收获根据选择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激发口腔修复学学习兴趣、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根据收获对学生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查阅和分析资料能力、提高幻灯制作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3讨论。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不仅理论课程内容较多,而且临床实际情况又复杂多变,在短时间内既掌握好理论知识还要能够灵活应用非常困难。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外的教学重点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动手能力。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各种医学教育改革。最具代表性的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和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study,cbs)。很多研究都证实这些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间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效。我们思考在口腔修复学的教学中,若能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运用这些模式进行融会贯通,则既能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早接触临床。因此教研室在牙列缺损修复章节的知识初步讲解完后,尝试引入基于临床思维辩论模式的病例教学法。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均能够认可在理论课程阶段学习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整合。在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分析资料能力、促进积极主动学习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此外,结合教研室自行构建的网络课程平台,学生们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资源,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有助于实现从“教师中心型”教育向“学生中心型”教育的转变。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基于临床辩论模式的综合病例教学法,使得本科学生能够更早的参与临床诊疗过程,基本掌握接待患者的程序,熟悉医患交流与沟通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其今后临床工作的开展大有益处。同时,在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诊疗方案时,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开展分组辩论,则达到了培养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辩论前,学生们通过仔细整理临床资料,分析和讨论问题,不仅提高了查阅和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幻灯制作能力。在辩论后,根据其他小组和点评老师的意见撰写总结报告,则培养了独立判断、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实践发现,这些训练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的实施中,也不能忽视带教教师的作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带教教师应切实转换教学理念,在带领学生参与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重点强调理论内容在临床的体现。在辩论准备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随时对学生在网络课程平台上的留言和答案进行回复,并且提供相关文献,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来锻炼他们分析和独立思维的能力、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融会贯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临床辩论模式联合病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使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通过临床辩论的过程,则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作者:马楚凡吴江李冬梅田敏黄静张少锋陈吉华。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二十

摘要:本文以安徽省宿州学院为例,对开设该课程的在校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指出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办法.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认知程度;课程论文;调查分析。

引言。

1926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根据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仿造出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1930年12月,弗瑞希、丁伯根等人在美国克里夫兰发起成立了国际计量经济学会,并于1933年创刊《econometrics》,标志着计量经济学的诞生[1].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统计学三者的综合[1].从其性质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或者说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的一门文理渗透的交叉学科,而不是应用数学或应用统计学[2].计量经济学作为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如何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也对目前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议[3-7].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应用数学专业和统计学专业均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下,改进现有的计量经济学教学体系以及相关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与学,我们对全院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从课程的认知程度上对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1课程的学习准备。

本科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关系到本课程的学习质量,所以就相关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有着显著影响的观点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由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各门课程对学好计量经济学课程有着显著影响的观点表示有点同意或非常同意,只有极少数人对此观点表示非常不同意.其中认为统计学的学习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有着显著地影响,其次是相关的专业课程,认为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影响最小的是西方经济学.由于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在学习方式上主要以课堂认真听讲为主,课堂听讲与课后预、复习相结合、完成相应的习题以加强理解和上机实习理解所学的知识.

2课程教学内容情况。

目前,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教授分为绪论、经典线性回归模型和单方程回归模型的扩展.我校使用的是庞皓主编的十三五规划教材计量经济学,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各章教学内容而言,同学们对各个内容的感兴趣程度的情况如图2:从上图看出,导论部分感兴趣程度的均值评分明显较低,且调查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其他内容评分也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相差不大.针对各章的内容,进行了难度调查,我们发现:(1)对于简单线性回归模型的内容而言,同学们认为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内容难度最大,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思路内容难度相对最低.(2)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同学们认为多元回归模型有关的数学公式的证明难度最大,多元回归模型各类表达式以及参数估计等知识点难度相对较小.(3)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中,同学们认为最难以掌握的是多重共线性实例分析中的逐步回归法和多重共线性的补救措施.(4)在计量经济学模型异方差检验中,同学们认为最难以掌握的是异方差的几种统计检验方法,最容易掌握的是异方差的基本概念及经济意义.(5)在计量经济学模型自相关的检验中,同学们认为最难以掌握的是cochrane-orcutt法及上机操作,自相关的基本概念及经济意义、检验自相关性的基本思路相对而言最容易.

3课程学习情况分析。

3.1单因素方差分析。

我院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专业,学生文理兼收,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教学中体现了不同的学习特点.我们将完成计量经济学作业方式分别对喜欢专业程度评分、教学内容评分、难易程度评分、理论性评分、实用性评分、课程期望评分、本课程喜欢程度评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从方差分析表可以得出,完成计量经济学作业方式对喜欢专业程度评分、教学内容评分、难易程度评分、本课程喜欢程度评分影响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都小于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至少有95%的把握说完成计量经济学作业方式对喜欢专业程度评分、教学内容评分、难易程度评分、本课程喜欢程度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

3.2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程度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认知程度普遍不足.在成绩等级为60分以下的大学生中仅20%的人认为计量经济学是重要的,成绩在60分到70分的大学生中有70%的人认为计量经济学不重要或重要性一般,成绩在70分到85分之间的大学生认为计量经济学不重要的仅有10.3%,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没有人认为计量经济学是不重要的,93.3%的'人是肯定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认知程度在不同的成绩等级中的分布是不同的,认知程度高的一般分布在成绩好的层次中.

4结论。

通过对我校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提高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度.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实际应用能力,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充分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是保证教学效果的良好前提.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加大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理论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模型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加以应用.在案例教学中,可适当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升教学效果.合理使用课程论文,使课程考核多样化.在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考核中,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外,还应该增加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引入课程论文考核,在学期中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能够锻炼他们在理论应用分析、模型构造、软件使用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在日常学习中增强同学们的交流,促进大家的团队协作.考核时通过ppt答辩,更进一步的加深对该课程的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达莫达尔n.古亚拉提.计量经济学精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3-8.

[2]庞皓.计量经济学[m].3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4-5。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二十一

[摘要]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始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适当而紧密地整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密度增大,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优势误区有机整合。

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的许多重点,难点,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突出、突破;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等内容的教学往往流于枯燥乏味;教学反馈不够及时和全面。而通过多媒体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多媒体cai可以表现抽象科学知识和微观知识。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容易观察的现象变得清晰化,可以增加感性认识,把课堂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实践证明,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用cai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帮助理解物质的微观变化,这样给出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趣味盎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绪,而思维空间的扩展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cai可以展现难以操作的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初中教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比较复杂、有危险性、要求高、难以操作的实验,对于这些较复杂、有危险性、要求高、难以操作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教师和学生有些根本没有办法做。教师可以把他们制成多媒体课件,只要能够说明问题,应越简单越好。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对那些有较大危险性的实验,污染较严重的实验和对身体有害的实验,也可用动画模拟,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

3、多媒体cai可以开拓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空间。

传统模式的教学课堂中,忽视了学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网络教学来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设计一套教学软件,将每个知识单元的练习和测试题运用分层递进的方法分为好几个层次,通过网络,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水平和能力,选择做不同的层次的题目,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样的教学空间可以使有着个别差异的每一位学生各取所需,得到适合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让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体会到成功感和荣誉感,增强了自信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量不断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网络不但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更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技能,发挥潜力。

由于所演示的课件是一段编好的程序,它的灵活性和交互性都比较差,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果盲目应用,必然会走进误区。

1、多媒体课件不能完全代替板书。

板书可以揭示教学内容的要点和逻辑层次,体现知识脉络和体系。有的教师完全抛弃了黑板和粉笔,整屏整屏地展示课堂内容,让学生目不暇接,无法消化吸收,更谈不上思考,课堂上没有活泼生动的气氛,更没有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这样只是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使学生感觉有点华而不实,同时,也因为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量太多,分散了学生精力,也会分散课堂的重点,效果反而会比用传统教学手段更差。

2、动画模拟实验不能完全代替实验操作的实验。

模拟实验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它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协作精神,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精神。

三、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是一个新事物,对中学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但教学中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全取代传统教育手段并不是可取的好方法,而是应当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cai,我认为要把握以下两点:。

1.处理好教学与辅助教学的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是组织教学的中心,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而课件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帮助教师的教学,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高效率的训练,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因为我们所强调的学生探究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没有教师的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师更不能成为一个计算机的操作者,因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任何一台机器不能够代替的。

2.课件的运用要适当。

课件要有适用性,应当是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的有机融合,而不是生硬地掺和,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盲目地随大流.在使用方法和技巧上,适时和适度地穿插课件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定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课件不在多,更不能滥,不必节节用课件,而是要精,要巧,要美,要恰到好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cai正快步走进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我们不能盲目接受,也不能一味排斥,而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地把多媒体cai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的重难点,发挥传统教学的优越性;在实践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恰如其分地整合,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电化教育学》南国农李运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黄宇星,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二十二

摘要:依据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以及大学物理课程在定位,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大学物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办法等方面对大学物理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最后提出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大学物理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了顺应时代的变迁,我国国内的各个高校也紧随其后,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强化实践,大胆创新,力争提高学生的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和引导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就应运而生。大学物理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结合我院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目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物理承载着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重任,它也是各分支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对我们土木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建筑力学、流体力学等提供有力的支撑。但是,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中,该课程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普遍对大学物理缺乏兴趣。

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物理相比,大学物理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况且这门课程本身的理论性就很强,由于受课时量的局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很难同时进行。另外,大学物理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大一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学生初入校门,无论是学生方式还是生活环境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2.学生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基础不一。

由于高考制度的改革,有些学生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没有选择物理,这就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再加上大学物理由于高等数学联系紧密,当用到矢量运算、微积分或是求和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极大地增加了教学难度。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大部分院校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期末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方式很难是学生认识到物理课程对专业学科的基础和帮助作用,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很难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以老师为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主体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均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互动式教学,在学生和教师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和探讨,通过教与学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各种观点碰撞交融,从而激发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高校大学物理开展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建立起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大有裨益。主要体现在一下四方面: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和演示实验等环节,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让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由发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展现自己、表达自己。通过互动式教学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互动式教学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就会在无形中督促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习的不足就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解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能力不均的难题。通过互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建立有效多样的评价体系。

互动式教学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充分的发挥自己。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考试成绩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

三、结语。

应用型本科是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新的办学层次,其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承型教育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应用型教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育转变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探究式教育;把以应试教育转变为应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适应应用型本科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12).

[2]张淑芳.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改革创新探索[j].大学教育,(5).

教学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研究篇二十三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于从事高职教育的我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质量立院”的根本在于“教学质量立院”。教学质量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满足其各方受益者需要的能力的总和。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教学质量管理应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全面考虑各影响因素,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侧重培养过程中质量的改进与控制。人才培养质量取决于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的目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人才培养本体价值的规定,指出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指明人才培养应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目标是某一层次、类别教育人才培养应达到的总体要求。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

(1)具有形成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

(2)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艰苦创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精神,安心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

(4)具有健全的心里品质与健康的体魄。该质量要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化,是高职院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指导性文件。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纲领,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着眼于现在,更要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结合专业的特色,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的是“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对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案,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给出一个宏观的指导性的意见。多年来,各类高职院校、相关学者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探索和研究,旨在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模式。在近三十年的职教教学实践中,目前探索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条主线、两个模式、三个体系和四个模块。一条主线: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关键素质培养为主线;两个教学模式:二年知识教学与一年实训或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相结合;三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四个课程模块:公共基本知识模块、通用基础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技术模块和拓宽素质养成模块。即以“平台化承载,模块化构建,目标化组合”进行模块化课程构建;以模块化课程为支撑,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以教学体系为支撑,设计各专业“2+1”教学模式;以“2+1”教学模式为支撑,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在此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下,我院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托辽宁经济发展的需求,细化每一个教学模块,设计出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2+1”的教学模式。

(三)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科林鲍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国家不论发展状况如何,必须努力革新其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以解决下一个世纪的就业问题,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多年来,中外学者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相对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行业办学、订单式、产学研结合、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等。相比之下,我院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基本上还停留在“教、学、做”阶段,与现代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差甚远。应结合我院专业特色,探索出满足社会需求、适合我院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提升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的核心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应以岗位需求为重心,在满足“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前提下,应突出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缺乏高职特色,仍带着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的色彩,从原有课程内涵中找出对应的职业岗位的错位思路,使其难以做到真正与职业岗位相对应。如何根据专业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岗位群分析,分解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整体规划课程体系,构建起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目标与规律要求的课程体系,才是从源头开始突出高职课程体系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二)教材建设。

作为课程体系的载体,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下,教材建设要紧跟科技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职业岗位的需要,但现实是:1.教材内容严重滞后,高职院校教师应适时深入岗位一线调研,把岗位需要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及时地纳入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中去,以弥补现有教材的不足。2.高职教育教材市场比较混乱,教材质量良莠不齐。所以应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自编教材,选用优质的统编系列教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强调教学活动、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和实习。”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技能的强化训练。理论知识的教学应避开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侧重应用教学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启发式、案例分析式、分组行动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通过实际模拟、操作、技能大赛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将能获取最佳的转化效果。因为在真实的情景中学到的经验、技巧能顺利的转化为今后工作的技能。这是wial(国际行动学会)进行大量研究的结果。

(四)教学质量评价。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教学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性质、教育方针和政策,所确立的目标,对所实施的各种活动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水平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应该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标准化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高职教育要顺应市场发展规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企业需要相衔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培养目标相符合,提高高职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7928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