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优秀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5 03:31:07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优秀22篇)
时间:2024-01-25 03:31:07 小编:薇儿

计划能够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并且有更好的结果。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时间的安排,避免过于紧张或松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制定计划时有所启发。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一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人人都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在人们心目中应当是语言文明、彬彬有礼、举止得当。而目前在大学校园里存在着诸多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称的现象。虽然,追求个性是当代大学生的一大特点,但在追求突出个性的过程中,许多不文明、不礼貌,甚至丑陋、陈腐、粗俗的东西都被当作了“新潮”、“时髦”、“潇洒”。有的大学生语言低俗,举止粗鲁,衣冠不整,行为不端;有的大学生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勾肩搭背,大声喧哗;甚至有的大学生诚信意识差,失约、失责现象时常发生;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则缺乏最基本的礼仪常识,不会问候,不会握手,不会微笑,不会谦让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其自身修养还影响群体、校园风气。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必要性是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最主要人群,对其进行礼仪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个人、群体、校园及社会的和谐。

1.礼仪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人格,促进大学生个体和谐。

大学生是高校最主要的群体,大学生个体的和谐是校园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构建和谐的主体是和谐的,才能构建和谐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礼仪具有道德功能,也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大学生明礼知耻的品格,使之能明善恶、知是非、辨美丑,从而对大学生个体行为的发生、发展和修正起到引导作用,进而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内诚外行”,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2.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渴望友谊和情感交流是大学生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却不同程度的表现出“自我封闭”的倾向。让大学生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积累交往经验,在交往过程中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就能很快与交往对象接近,使他们觉得你是熟悉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3.社交礼仪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自觉接受礼仪约束的人,就被人们认识为“成熟的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要是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该社会中的人视为“警世骇俗”的异端,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通过礼仪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化,提高其心理承受力,实现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有序。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二

好的成就源于教育。因此人人都想寻找那最好的教育,我想说:不用找了,其实它就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最好的教育就是磨难!

每当我听着第九交响曲那激昂富有节奏的旋律,我就会想起那个在磨难中尽情挥洒自己才华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年少的贝多芬当时已成名,此时他应满足于自己的生活。可接连的灾难打破了他看似完美的一切:他的耳朵聋了,与他相恋的女友也走了。面对这双重打击,贝多芬没有退缩,他张开双臂,充分地接受着这次磨难的洗礼。这次磨难,使他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多变无常与人生的价值,从此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先前所得到的荣誉与鲜花,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事业中去。他要用辛勤的汗水来填满那磨难所教给他的生命的价值。磨难——最好的教育,使他成为了最伟大的音乐家。

还记得那饱含硝烟与屈辱的年代吗?19的火烧圆明园、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南京大屠杀、《马关》《北京》《南京》那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还能想起那些悲惨的画面吗?一处处房屋被焚烧、一座座设施被轰炸,那些贪婪的强盗门举起手中的刀向苦难的人们砍去。天上飞机一颗颗炮弹扔下,地上坦克将一座座房屋推倒……硝烟散后,街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无家可归的人们。侵略者们认为中国人民从此倒下了,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他们恰恰给了中国人民最好的教育——磨难。

放眼望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再次诠释了磨难是最好的教育:姚明成名前身体的缺陷、海伦成为名作家之前的黑暗、朱元璋称帝前的悲惨不都是最好的事例吗?所以说,让我们用一颗学子之心来面对磨难——这最好的教育的洗礼吧!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三

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涉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伤害不知所措。

当前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当代大学生由于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什么挫折,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不能作理性的认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易于发生财物被盗;缺乏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拐卖、凌辱、残害的案件就是这方面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如人离不锁门、贵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随意丢放,导致钱物失窃;有的学生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乱接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器、吸烟乱扔烟头等,并由此造成各种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时期,乘虚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对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社会经验、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有的学生经不起这种诱惑,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腐朽观念,如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受不住来自社会金钱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诱惑,从贪小便宜、小偷小摸而发展到大肆行窃,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堕落成为社会的罪人;有些大学生在西方“性解放”及淫秽书刊、录像的影响下,奉行“青春不美,死了后悔”的人生哲学,在这种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便很快成为淫乱思想的俘虏。针对上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以起到预防犯罪,减少发案的作用。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四

首先,从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

一是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二是讲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

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总之,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五

提高当代大学生在道德和礼仪方面的素养,更有利于促进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大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内容。

道德与礼仪。

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行为准则规范的总和。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对于自己就有着一定的规范与约束。礼仪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根。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礼仪是由道德决定的,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

礼仪是一个人内在的外化,而这种内在更多的则体现在人们学习、工作的与人交往中。礼仪是一种由心而生的道德规范,是一种典范表率,更表现为一种容貌和风度。礼仪是社会、道德、习俗、宗教等方面人们行为的规范,所以它是人类文明程度和道德修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德是自我的教育,礼仪的核心是尊重,尊重他人,不仅仅能使自己在社会上拥有一个平等交往的机会,更是健全人格的表现。对于社会来说,徳比智往往更为重要。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

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让人们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而且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接受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有利于更好的促进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更早的被社会所接受,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大学时期正是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想要在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的价值,就不能放弃礼仪教育。社会是一个存在教育,而进入社会的基石便是“成人”。“成人”,便要懂得礼义廉耻,便要学会尊重宽容。社会需要交流,没有对自我的梳理,就很难融入社会。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礼仪更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和艺术。在当代社会,交流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最终走向。

科技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人们之间的距离看似越来越近,但是正是由于各种媒介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使得即时的交流和沟通被人们所忽视。手机短信代替了问候与祝福,网络文学也冲击着人们的眼球,交流与沟通似乎更多了机械化的冷漠。生长在新媒介下的大学生们,或许早已习惯了面对电脑屏幕,对扑面而来的小社会感到迷茫和手足无措。

在大学期间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礼仪有助于大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礼仪作为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能够让大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正视自己和他人,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得当的表现出自己的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快的融入新的社会。如若不能顺利的与人沟通与交流,则有可能会对自我认识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

大学生的成长是伴随着时代的巨变的,当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大学生们在自我意识中便有意识的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排斥的倾向,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和放荡不羁。这就使得大学生们进入大学校园后就会进入一个误区,觉得大学就应该是一个随意、散漫的环境,在大学里就无所谓校规校纪,甚至觉得放荡不羁才是大学生的特质。在课堂上,大声喧哗,随意进出,把和老师顶撞当做是个性。

由于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当代大学生自身修养不高等等的原因,造成了大学生礼仪素养低下。

长期的应试教育过多的强调成绩,而忽略了礼仪的重要性。

可以说,学校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向孩子灌输着“礼仪”的营养。从小学到初中的课本上更多的是礼仪的典范。由于进入了初中以后,升学的压力使得学校不得不把中心放到应试教育上,在中学的6年,学生们由于学业的压力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去,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没有过多思考和感悟。在大学生的成长道路中,长期的应试教育忽略了礼仪素养重要的核心教育。

父母的溺爱,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下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确使得社会的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利用。但是也正是因为此,父母多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对孩子无理由的溺爱,导致孩子的成长缺失。骄纵的独生子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家庭是启蒙教育的摇篮,它远比学校的教育要重要。但是正因为父母的溺爱,忽略了对孩子的正确教育。

2

页,当前第。

1

1

2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六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医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术,满足病人在生理和疾病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具备提供高质量的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这种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掌控和调节的能力对于做好医疗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医疗科学水平和医务人员情绪智力水平两个方面的共同提高[1]。

特殊的专业决定了医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而我国医科学生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就分在理科班主攻数理化,人文素质相对薄弱。

进入高校后,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人格塑造。

再者医学教育任务繁重,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往往投入不够,有些医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对其他事物不感兴趣,经常感到压抑消沉,处理问题固执偏激[2]。

医学院校学生对于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文化艺术修养较差,人文素质缺陷是医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3]。

有调查报告显示,医学生的成就感、现实检验、压力承受、感染力等方面都显著低于大学生总体水平;而对于医疗卫生这个高风险、高技术、高付出的职业,这些都是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她已深深地融人整个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面对社会多元价值体系的影响和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改革就成为时代性的课题。

传统文化则为高校、尤其是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底蕴的中医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重大借鉴和契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肥沃土壤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保留在中华民族之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文化体系。

除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之外,还包括历史、文物、陵墓、医学、农学、天文、地理等古籍文书。

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浓厚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

我国的传统文化其基本价值系统是以儒家体系为主干,同时又兼容道、法、墨等诸子百家之长,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3.1文化是一个统一连续的整体,它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延续性。

这就注定了承担着文化传承任务的教育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

生长在这种背景下的大学生既是传统文化的现实承受者,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其思想观念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3.2传统文化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的,这种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都深入人心,为世代所传颂。

比如:孟子提出了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独立人格的最高表现。

还有屈原、文天祥等人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坚贞品格更是值得当今大学生所崇尚和学习。

所有这些教育学生继承这种爱国主义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围家的繁荣昌盛竭尽全力。

3.3传统文化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要求,将这种民族精神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中去,使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都具有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作为国家未来希望的青年大学生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精神。

4.1利用中医院校的深厚文化积淀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的理论及实践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

中医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五行生克”等理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相当积极影响。

因此中医院校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传统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教育融为一体的传授予学生。

4.2大力发展中医文化,中医院校里,中医文化气息浓厚,应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和特色,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里营造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中医课程,要加大传统文化课程比重;定期组织中医文化等传统文化讲座及其他一些有益的活动。

4.3培育先进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内在的教育导向和潜移默化功能,对帮助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传递文化知识、陶冶高尚情操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必须构筑浓厚的文化氛围,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医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理论多、要求高,其压力较其他的大学生重,同时没有合适的职业发展指导、人文知识补充及情绪压力管理方面的教育,这已不能适应新的医学人才教育要求[4]。

因此,对于当代医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修养的培养已迫在眉捷,但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民族的上壤。

既要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汲取传统的养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又要对影响人们思想建设的落后的传统文化进行严肃认真的批判并改进其中的不良传统,开创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这一举措将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更多合格的、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仕琼,刘学年,李忠.深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阴.医学教育,(6):42―3.

[3]董伟康,孟国祥.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内涵的思考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53―56.

[4]熊承清,许远理.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3(28):25―27.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七

摘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重视。在常规教育活动中融入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的班级活动,还可在课堂教学中(如语文、体育等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应该是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是有较好生活行为心理,人格个性心理,最后才是学习心理。具体而言:

(1)正确的价值观。中学生阶段,学生应设定正确的长远人生规划,清晰的短期目标,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对生活有信心;对既定目标能有积极行动的表现。

(2)生活行为心理。中学生应当是乐于交友,即使与异性也得得体自然交往;应当爱幻想却不沉迷其中;敬老,敬母,敬师,爱幼,有同情心;行为、作风等与其实际年龄相符。

(3)人格个性心理。中学生应有自己的个性,能够自我肯定,但也有自知之明;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调节不良情绪的能力;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有社会责任心,在陌生环境有自我调节适应能力。

(4)努力学习心理。在学习心理上,对考试成绩重视而不依赖,重结果更过程,能针对考试结果制定以后的学习计划;课堂学习能正面、轻松接受,基本掌握所学知识;课外兴趣广泛,且认真对待。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像一般的教学活动一样,给学生上心理课。生硬的心理课程往往难以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反而可能给学生一种逆反心理。因此,应当把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样的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时,不自觉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时,目标要明确,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的感受,而非教育本身。

(1)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课。班级集体活动或小团体活动作为健康教育的形式,实践证明有较明显的作用。班级活动主题可以围绕生理卫生、健康心理两大展开。生理卫生类的可以组织学生认识青春期生理卫生保健、禽流感的预防、爱眼、爱牙、禁毒、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活动。健康心理类的活动可以开展我和青春有个约会,我与青春对话、成长中的我等系列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还可以开展寻找最佳学习方法、抵抗诱惑、培养良好的心理、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如何交往、如何面对考试等活动,以活动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

(2)把健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利用有意义的课文实现心理教育。语文课程中有不少的课文本身很有教育意义,这些语文课程如果能够深化利用,将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今年寻找最美的山村教师的评选中,一位手臂残疾的山村老师没有手指,他长年用没有手指的手臂给学生在黑板上写字,在给学生讲到《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这篇文章时,老师会说:植物没有手,没有脚,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答案有很多种,虽然种子没有手没有脚,但是植物有植物的办法。老师每次还会拿自己做例子,说:我没有手,但是,我是怎么给学生传播知识的呢?我通过不断的努力,用我的手臂给大家在黑板上写字。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退缩,我们要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他的每一届学生在听到这一课的时候,都会流下眼泪。这一课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时,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提高了学生的意志力。这是一个典型的把课文中内容和老师自我体会融入到教学中去的例子,当然,只要老师细心发现,不断挖掘,还有很多课文是可以用于心理教育的。

(3)把健康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性比赛。比如:拔河比赛。这一活动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集体意识。我所在的学校就有这样一个例子。为准备一次拔河比赛,优先挑选的肯定是有力气、个子高、结实的女生,其中一个体型较胖的女生在其他学生动员她参加的时候,一直拒绝参加。其实这个女生一直因为自己的体型问题,比较自卑。最后经过老师的劝说,这个女生最后参加了比赛。经过学生们的努力,也很幸运的是,这个女生所在的队伍赢得了这次比赛。比赛结束这个女生高兴地笑着,特别开心。后来这个女生的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得比过去开朗,而且学习也更加积极了,开始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后来老师找她谈话,问及她的改变,她自己坦然回答说,在那次拔河比赛中,她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一员,可以发挥自己作用,也找回了自信。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教学中的集体主义教育,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经常使用一些集体性的游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流,可以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增加责任感;能够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观念;起到优化教学气氛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开朗、向上的性格,为健康的心理打下基础。而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更是可以学会自我控制和调控能力。

(4)把健康教育融入生活。健康教育还可以在学生的生活中进行,比如老师想改善两个同学之间的关系,在情况允许时,可以让两个人结伴回家,给学生安排一个在回家的路上讨论的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一起提交一个讨论的结果。虽然起初是老师硬性安排的,学生可能会有抵触情绪,但是学生经过接触,深入讨论之后,很可能会发现对方的优点。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关系不良的同学之间的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喜欢的同学也许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客观的看待别人,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改善同学关系。

因此,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教师自己要有正确的心理健康标准,并且采取多种形式,融健康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受到健康教育。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八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学习没有计划的同学,就会发现在他们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所进行的活动完全凭兴趣,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没有计划,每天想到一出是一出,想到一下是一下,是很难出成绩的,学习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复习。有的学生学习完全凭自己的兴趣和心境,高兴了就多学点儿,不高兴就把书扔到一边去,这样的学生既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学习处于忙乱状态,学习效率肯定不高。

二、学习计划磨炼学习意志。

制订了学习计划可以磨炼学习意志。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为了保证计划实施,就要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出现了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必须参加的集体活动,就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以适应变化了情况。出现了自己计划外的文化活动或其它娱乐活动,这时,为了保证计划的实施,就要努力克服困难,干扰及各种诱惑,通过意志努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不偏离计划中既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直到实现计划为止。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而学习的成功又为发展良好的意志品质起着推动作用。

三、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制定学习计划,让我们的学习效率得到改善,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必要条件。一份好的计划能使时间安排得更合理。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具体步骤,计划中全有了,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好的同学,每天都怎么安排的时间?课余时间如何来安排?都会在学习计划中充分体现。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这都是需要学习计划的帮助的。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需要实现这一步,也需要学习计划去统筹安排学习和娱乐的关系。学生学习没有自己的计划,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计划没有认真执行,这样的学习是很盲目的。制订学习计划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可以磨炼中学生的学习意志,有利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

四、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早晨和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看记忆的科目,如外语等;当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又比较长,这时候可安排比较枯燥,或自己又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时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等等。这样安排,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由于安排了合适的内容,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九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有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

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校园内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有的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不仅有教学、科研设施,还有工厂、公司、超市、书店、银行、邮局、医院、宾馆、浴室、饮食店、影剧院、歌舞厅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一所高校就像一个小县城。这种复杂的格局,客观上也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流氓犯罪活动,有的甚至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是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形成,大量的外来人员来校务工、经商。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因此,部分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调查,高校外来人员引发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余时间东逛西遛,惹是生非,寻衅滋事;有的以打工做掩护,盗窃学校公私财物;也有的聚众赌博、打架斗殴,严重扰乱了校园治安秩序。

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高校合并办学,打破了学校独门独院办学格局。由于校区分散,相邻校区间的人流、车流、物流互动,有的院(系)学生每天从甲校区到乙校区上课或去图书馆学习,形成了校区之间人员流动性增大,如果稍有疏忽,易发生交通事故。

四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当前高校周边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引发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侵害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数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身及家庭造成伤害,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

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习惯是从小培养的,好品质就是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形成的。本学期,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校创建"生命教育"特色学校的契机,以研究围绕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热爱学习、热爱读书、热爱劳动习惯为根本目的,制定如下习惯养成计划。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26人,班级安全纪律管理难度较大。此外,多数学生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每月养成教育侧重点

九月份:文明礼仪(待人接物、讲究卫生、文明路队等)

十月份:热爱学习

十一月份:热爱读书

十二月份:热爱劳动(坚持锻炼、积极参加活动)

1、力争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首先要制定要求:一、书写规范。二、正确率高。三、按时完成。四、及时订正。用这四条要求经常指导孩子的作业,给予评判,好的在评比台中加分,并在全班展览,鼓励本人,促进大家。此外,必要时需联系家长,教师在学校指导,家长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2、教师坚持从语言到行动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捡起地上的垃圾,纸屑等。下课后把歪斜的桌椅摆放整齐,把教室的柜子、讲桌等擦干净、摆放整齐,使学生由无意识地模仿逐渐走向自觉的行动。

3、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管理制度,随时督促学生,提醒学生。如培养一些课间安全小检查员、文具摆放督促员、值日班长、学习组长等小干部,让他们对全班学生一天的学习、生活、文体、常规等情况进行督促,指出不良习惯,帮助改正。

4、运用各种奖励机制,激励孩子,调动其向上的积极性,帮助养成习惯。如利用教室的班级之星、作业展示栏等对一些行为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提示或批评。老以此激励学生争相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坚持"每日一问制度"。引导学生下午放学前5分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课间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应注意纠正。以此引导学生从小学会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行为。

6、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如可以在课前、课后、楼梯口、队伍中等任何场合,都要加上一句提醒的.话。如下课后说"记着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别忘了摆放好桌椅";上课时说"摆放好学习用具";排队时提醒说"要做到快、静、齐";上楼下楼时说"靠右行,轻轻走";队伍解散时说"走着,别跑"等。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本学期,我一定会下大力气、花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奠基。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一

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整和适应,我部已经逐渐展开了本学期的工作,教育技术系学生会实践部四月份工作计划。

本月,我们继续将工作重点放在实习观摩、实习总结经验交流会上。针对大三同学们正在进行的为期1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我们将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将联系部分实习的同学和所在实习学校,组织现在大二的同学进行现场的观摩学习,并进行拍摄和录像。

待实习结束,我们将请在实习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为代表,向下一届将参加实习的同学们谈实习心得,介绍实习经验,工作计划《教育技术系学生会实践部四月份工作计划》。同时,我们将邀请有关领导和部分实习学校的老师到场,为我们的实习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旨在通过学长们的亲身体验,为下一届实习的同学提供宝贵的实习经验,让大家充分做好实习的准备,使实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经过三月的准备,我们已经为本次活动做好了一定的准备,我们计划在本月初对该计划加以完善,为活动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筹划新的活动,不断创新,不断进取。我们将继续做好日常的工作,使团队更具凝聚力和活力。

教育技术系学生会实践部

20xx年3月25日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作者李蒙蒙。

有这么一个故事:小芳是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因为父母想要个儿子,她从小就被寄养在奶奶家,直到上学后,才回到父母身边。她认为父母不喜欢自己,不爱自己,于是对父母很冷淡,尤其是对父亲,就像对待陌生人一样,见面都不会主动打招呼。她从小调皮,经常逃学,初二曾经辍学打工。在学校里,小芳和同学的关系紧张,总感觉别人对自己不好,特别不能容忍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有一次为一点小事,小芳和两名同学大吵起来。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同学们都来劝说,但她仍然大吵大闹,还扬言要跳楼。无奈之下,生活老师把她安排到自己的宿舍,陪她过了一夜。这样的事情使得同学们对她都敬而远之。没有朋友的她经常感到孤独,为此她很苦恼。经班主任介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了心理辅导老师。几次辅导后,她明白了,自己从小的经历使她因缺少亲人的关爱而对其他人产生了不信任感,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主观上感觉别人都对自己不好。以往的生活经历使她习惯用逃避或过激方式来处理矛盾和纠纷,不懂得如何对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在团体辅导活动中尝试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渐渐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相对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说,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式教育。就内容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和心理健康维护。心理健康教育的这两方面内容,反映了个体正常成长和发展的不同层次要求,心理素质培养主要是帮助学生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维护则主要是帮助学生能正常地成长发展,适应社会,成为健康的人。

中小学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他们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加之社会竞争的日益剧烈,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升学、自我意识乃至人格优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困惑及问题。

根据国内的大量调查;

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其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的健康与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

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少年道德观念模糊,出现没有信仰等现象。现在我国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自杀、他杀、吸毒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2)对于智力的发展和学习来说,健康的心理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对知识的掌握,而意志薄弱、厌学、自卑、动机缺乏等心理行为问题,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3)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发展也存在着交互作用,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恐惧、愤怒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的紊乱,导致身体的不适应和疾病。研究发现,许多心理性疾病都与不健康的心理有关。

(4)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心理健康本身就蕴含着美的深刻内涵。在青少年时期应注意塑造学生的形体美、风度美和姿态美,健康的心理是实现美育的本质内容之一。

(5)心理健康教育还有助于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那些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存在着逃避劳动的态度和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基础工程。

他们总体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呈v字形,即二年级最低,一、三年级基本持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健康现状决定了在这个年龄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可持性发展的需要。青少年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期。但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正经历着生活和学习的种种迷茫和困惑,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驱散成长和生活中的各种迷雾,指导其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使其受益终生。

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真正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梁盛辉,吉林大学出版社[m]2008.5。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三

各省属本科高等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xx〕5号)和《关于报送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xx〕45号)要求,经研究,山东省教育厅将开展评审推荐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高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xx〕5号)要求,制定和完善本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我厅将组织专家对各高校工作方案进行论证,确定20xx年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名单。

二、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鼓励开展团队合作、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项目。各高校要加强管理,积极组织申报工作。我厅将组织专家在确定参加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推荐的立项项目中进行评审遴选,按照教育部要求推荐申报20xx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三、各高校要按照每个项目平均不低于1万元的标准予以配套资助,在申报公文中必须明确学校申报的总项目数和资助总经费额。

四、各高校根据实际推荐1名专家,推荐专家人选要求熟悉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亲自参与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组织或指导,组织协调能力强,学术造诣高,具有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填写《××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协作组专家推荐表》(附件2)。我厅将根据教育部要求择优推荐1名,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协作组。

五、各高校务必于20xx年5月23日前将申报公文、工作方案、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信息表(见附件1)(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和《××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协作组专家推荐表》(附件2)(一份)报高教处,同时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至指定邮[emailprotected]。联系人:孟令君;联系电话:0531-81916527;地址: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教育厅高教处;邮编:250011。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四

技能要求:合作精神。

业务描述:

据说最早管导师叫老板的就是打这种工的同学,他们多数是理工或者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这类工作的收入,往往跟导师所拥有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有关。学生出力帮老师干活,老师负责学生的生活费———这是一般情况,想靠给老师打工发大财目前看来还比较困难。

这份工作的好处是稳定,还有,求职时可以在简历上装点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五

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保障,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是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针对学生个体的自身特点,积极引导教育,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帮助大学生走出各种心理误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失恋、就业受挫等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引发的恶性案件里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主要有三个原因致使这种情况的发生:

一是社会环境的因素。在我国,随着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量在急剧膨胀,社会生活的节奏在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当客观事物与自我身心达不到统一时,就会有心理挫折和挫败感的产生。无法让客观事物的判断与现实相一致是现今社会最主要的心理问题。

二是人际交往的因素。大学时期是自我摸索、自我意识发展的时期,而且必须走入社会独立生活,在其社会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人际关系的矛盾需要应付,这时往往容易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于是产生苦闷、自卑,以致影响身心健康。

三是教育模式的因素,一直以来的中国学生都面临招考试决定命运的应试教育,学校家长双方面都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没有过分重视对于其人格的培养,以至于很多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突然到大学独立生活就显得格外不能适应,使之心理生理都无法与周遭环境协调,最终出现各种各样的严重心理问题。

1以教育的手段更容易学生接受健康的观念。中国的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熏陶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开设为课程,与传统的政治,英语等一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思维方式,避免走入牛角尖,死胡同。全面的健康不仅仅包括智力和身体,心理健康更是重要的方面,所以,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2提升了高校教学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来接受,而心理健康教育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它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它使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又帮助大学生树立适当的奋斗目标,促进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对思想政治课的人之提升一个档次,将理论内化为个人素质,这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

3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待处理问题。为了应对我国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没有自己一点独立自主的空间,所有生活上的问题都被父母老师大包大揽,忽略了对自己独立能力的培养,当面对自己独处的时候们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应,无法出师,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的问题,以致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而成为情感的奴隶,长期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求高校的教师掌握心理学以及心理调节方法,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为其服务,将知识和方法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拥有自我独立处世的能力。所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学生健康顺利的脱离传统束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引起重视,建设优秀的教育队伍是前提。现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数量上无法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学校应充分重视该项工作的发展,设立一些奖励晋升的优惠条件,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老师从事这项工作,干出成效。学校应经常对教育队伍进行培训,考核,提高质量,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有效地进行开导教育,使之得以治疗。

2、方法得当,运用和摸索适合广大学生需求的方法。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干预机制,设身处地的为了学生着想,把心理咨询辅导落到实处,注重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之交流情感,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人际交往,学业等值多方便的心理失衡,帮助学生宣泄出不良情绪,并及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促使其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克服换位思考,来摆脱心理闯题的困扰。以学生班级为基础,开展宣传“健康心理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学生的个别案例,找出启发他们的心灵之药。

3、坚持不懈,做好持之以恒的长期准备。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的一项造福大学生,帮助其健康成才的重要举措。教育工作者应做好长期工作,长期提高自身能力的心理准备。只有不断扩展教育的范围,才能适应当今需求日益提高的社会。认清形势,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学生的特点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教育,使之身心健康”必须长期不断创新地开展下去。

现在的大学生认知能力趋于完善,情绪情感丰富、强烈,意识活动控制力日渐增强,人格逐渐成熟,对于完全大包大揽的干预并不能接受,他们更期待公平、民主、相互尊重的交往方式。心理老师就扮演着这样一个同学们朋友的角色。真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与学生建立一个彼此接纳,彼此信任的沟通环境,以确保疏导的顺利进行。真诚就是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本人,设身处地的为他考虑,为他提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的符合其人格特征的教育方式。从而让学生更积极的面对独立生活,正常的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紧张的人际关系问题,情感失衡的心理问题。心理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这样一个宣泄心中苦闷、解开矛盾、改变心理失衡的场所,这样才使高等学校的教育得到了全面发展。

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新形势下很重要的一个文化建设组成成分。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的方式更是体现了高校教师充满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将学校氛围营造了一个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文化中不可缺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六

国家级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七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的市场竞争已愈来愈激烈,从而便给高校实习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且高校实习生具有生活经验欠缺、社会阅历浅等一些普遍存在的特点,从而造成了高校实习生共同的心理问题。从本质上来说,心理教育通过疏导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规律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目前,在实际生活中,在高校实习生群体中时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而采取悲观的解决办法,从而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不可想象的影响,研究数据表示,的高校实习生中有50%的学生群体都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与心理障碍。由此可见,加强对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与关注非常重要。

一、高校实习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在学生群体当中,高校实习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抉择,且对于实习生来说,他们在社会角色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从学生角色向职业员工角色进行了一定的转换,实习生不仅要承受住社会发展、职业学习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自我成长带来的生活压力,因此时常会遇到心理困惑,造成实习生的心理困扰。由此可见,在高校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加强认识高校实习生面临的心理困惑能够帮助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地开展。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实习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及心理困惑。

1、人际交往问题。

高校实习生步入社会以后,首先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即是人际交往、沟通问题。学校与社会的一大区别即是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且拥有不同的人物关系,如果缺乏一定的沟通技巧很容易给生活带来一定的限制。高校实习生进入实习期之后,也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且需要和团队一起商讨问题、处理问题,如若在当中不能进行很好地沟通与协商,不仅会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还会导致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疏离,致使实习生缺乏工作的信心,这极易给其带来负面的影响,消极的情绪影响实习生的生活和学习。

2、缺乏社会支持。

高校实习生进入实习阶段,首先应当掌握企业工作内容和学会企业工作技能,以进一步完成工作任务,发挥自身的价值。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以及大多数企业对高校实习生缺乏一定的重视程度,在工作问题上难以与高校达成一定的协调,从而忽视了社会人才的培养,造成大多数高校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工作中也并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能力与工作技巧。在此阶段中,高校实习生只是突然地被抛向了社会,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寻存在感,这样的实习现状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且大多数学生会感到自身的价值不能得到很好地实现,从而失去生活信心,极易产生消极的心理情绪。3、生活工作压力对于刚进入社会的实习生来说,迷茫是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情绪,大多数学生都会为了未来感到忧愁,这也主要表现在个人的理想和现实生活的矛盾问题上,如一部分学生希望找到自己既喜欢又满意的工作,但实际生活中职位难找、工作环境不理想、公司待遇不佳等问题时常存在,这些问题会与实习生原先的想法背道而驰,从而给实习生造成一定的工作压力。再者,一些学生对于从基层做起的工作仍旧准备不足,且自我期望过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实习生的心理压力。

二、强化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

从高校实习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中缺乏足够的心理教育,面对同事之间的相处矛盾、工作内容的不如意、环境的不称心等不同的问题上,实习生仍不能完好地解决,从而易产生挫折感和抑郁的情绪,有的学生还会采取极端的行为解决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心理问题的体现,至此加强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至关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已刻不容缓,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建议,希望能够进一步强化高校实习生的心理教育,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1、加强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传统的素质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够重视,从而造成学生的承受心理压力能力不够强,这并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高校应高度重视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且应将实习生的心理关注与健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使之进行持续的发展。同时,学校应针对高校实习生不定期地开展心理教育座谈交流会、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旨在进一步了解实习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这不仅利于学校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完善,达到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还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

各大高校在重视实习生心理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在校园中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并可以利用网络的渠道展开沟通的桥梁,从而有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实习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加强对实习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同时,学校应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保密工作,对特殊情况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咨询途径及咨询服务,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视心理教育问题,还有助于实习生积极面对社会、工作上的问题,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实习生的合理需求,学校可定期开展心理知识学习与交流,根据实际问题展开分析,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缓解实习生的生活压力,并且还可以调动实习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上举一反三,以树立正确的心态迎接社会的挑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定的心理教育与关注对于高校实习生来说至关重要,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承受多方面带来的压力,还有助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健康成才。为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自身的专业修养应进行一定的学习与提升,并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实习生给予专业的咨询与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八

[摘要]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四个层次来论述“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开展途径和对策,以期为改善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提升大学生感恩意识提供相关帮助。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现代文明的精神体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方面反而出现了不少问题:人们开始浮躁、欲望膨胀;人与人很多交往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为了利益渐渐迷失自我,变得狭隘、自私。当前“90后”即将步入社会承担责任,日渐从“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前社会存在诸多对“90后”大学生的偏见,尤其在感恩意识方面体现最为突出。然而“90后”大学生确实在对父母的感恩、对社会的回报等方面存在令人诟病之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

从“90后”大学生的特质来说,他们大都有着较为独立的思想和较为开放张扬的个性,但在成长过程中难免形成对自我的过分重视与强调,忽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具体来说,“90后”大学生在当前的感恩意识缺失情况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层面来看:

1.从社会层面来看,对社会和他人的回馈意识冷漠。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必须要与社会和他人发生联系才能真正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然而部分“90后”大学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关心社会和国家发生的大事,更不要说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同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也比较封闭,与社会脱轨,更不会花费时间去关注社会与国家。他们缺乏主体意识、理想信念、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常常抱怨社会对他们不公平。具体到“90后”的个体上,主要表现在对于考试和助学贷款等方面的诚信缺失上。

2.从学校层面来看,对师长的教育之恩缺乏。

在大学生活中,与大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教师,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直接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感恩教育的开展水平。尊师重道并非空言,在实际生活中每名“90后”大学生都应该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这四个字作出注脚。然而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的迟到、早退,或无故旷课,乃至随意进出课堂等都是对于教师缺乏感恩意识的表现。更有甚者,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提起母校却嗤之以鼻,对于曾经苦心教导自己的老师不屑一顾。这种行为不仅表现个体在道德素质上的缺陷,更为“90后”大学生群体抹黑。

3.从家庭层面来看,对父母的孝亲观念淡薄。

无论是儒家的《孝经》还是《弟子规》,无一例外地强调了敬老孝亲的极端重要性。“孝”正是一切美德的根源和起点,因此作为“90后”大学生必须要非常重视对父母的孝顺和对长辈的感恩。然而一些学生不知道父母生日,不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给父母适当的关心与关怀,特别是很多“90后”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孝亲观念极为淡薄。

1.多元的西方文化冲击和传统道德文明的弱化,淡化了社会感恩氛围。

转载自 www.XUEfen.cOM.Cn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和推进,带来了利益主体和观念的多元化,经济利益至上的观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少人为了金钱和利益甚至将亲情、友情抛在脑后。自近代以来,西方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的思想糟粕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伦理架构,出现了重视自然科学轻视人文科学、重视工具性知识轻视文化涵养、重视功利化价值取向轻视集体价值观念等问题。另外,一些网络思想毒瘤也给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90后”造成了影响,导致他们出现了价值观的扭曲和异化。正是由于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难以让感恩之花在“90后”大学生心中扎根,感恩意识在思想尚未成熟的“90后”大学生当中也逐渐被弱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

2.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和教育方式的简单化,影响了感恩教育的实效。

一是教育的功利化。一些高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越来越功利化,为了提高就业率让更多的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学校更加注重的是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和应考的能力,学生所需要的道德和精神上的教育往往被忽视。二是教育方式单一。感恩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的方式单一化阻碍了感恩教育的顺利进行,弱化了感恩教育的实效。表现在:教育主要以授课为主,缺少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弱化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有些教师倾向于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忽略了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组织能力、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全面综合的发展;实践面不够宽广,进行感恩教育的场所大多以教室为主,大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感受到感恩教育的意义。

3.家庭教育观念的偏颇和学生感恩意识的匮乏,弱化了感恩教育。

很多人批评“90后”大学生不懂感恩、不愿感恩、不会感恩,其核心与本质正是对“90后”大学生极端个人主义的抨击。很多批评将“90后”大学生视为只知索取而不知回报的“冷漠一代”,这无形之中为“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埋下了隐患。同时,一些“90后”大学生表现出了自立意识、责任意识、感恩意识淡薄的弱点,他们极度自我中心化。一方面,“90后”大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缺乏正确的认知;另一方面,部分“90后”大学生性格敏感、容易冲动,意志力较差,略有成就就会盲目自大,而稍遇挫折就会垂头丧气,这些都导致部分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大学生不能做到心存感恩之情、身行感恩之举。

从“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现状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学校、家庭是与“90后”大学生作为个体而出现的不可割裂的系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其感恩意识,需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个方面着手。

1.营造感恩的社会氛围,宣传感恩教育思想。

社会环境是“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大舞台,是加强感恩教育的最好课堂。包括政府、企业、传媒等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机构要有意识地推进社会感恩氛围的营造,不断塑造并发挥正确的榜样作用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新媒体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社会舆论引导方式,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供更加坚实淳厚的社会氛围。通过社会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营造出全社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社会氛围,发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从而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提供助力。

2.坚持高校主阵地,注重感恩教育实效。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加强“90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坚守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主阵地正是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关键。一是要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实现感恩内化。从思想方面启发“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情感方面培养“90后”大学生感恩情怀,从品行方面促成“90后”大学生的感恩践行。二是要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感恩意识,让教师作为富有正能量的火把不断将感恩意识传递给每名“90后”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做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航者。三是要不断提升“90后”大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和人文精神关怀,在良好的校园感恩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感恩意识,从而实现大学生精神内化的过程。四是应该不断开展针对于“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

3.重视家庭教育熏陶,发挥家庭道德教育的功能。

托尔斯泰对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曾论述,“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提升“90后”大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重视家庭教育作用的发挥。一是要求家长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家庭感恩情怀教育。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还应重视子女的情感疏导和道德教育。家长对子女要关爱,但不能溺爱,对子女的关心不仅在物质领域,更要涉及精神领域,重视子女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培养子女的健康人格,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知恩、感恩。二是树立感恩榜样,优化家庭感恩氛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养成和道德修养。家长应主动积极地营造家庭和睦融洽的氛围,做到互敬互爱、谦让包容,让孩子体会“感恩”带来的温暖。三是要注重关爱与理解教育,培养子女的感恩意识。

4.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感恩认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真正的教育乃是自我教育。”要想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形成联动力量,来助推“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展开,必须以“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落脚点。“90后”大学生应以“慎独”精神为原则,积极带头践行感恩行为,坚决抵制不良思想和行为,做到严于律己、知行统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唤起他们内心的感恩意识,最终目的就是要让“90后”大学生将感恩意识内化为感恩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341.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十九

导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心理健康”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够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状态。也就是说,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心理都不会失去平衡,并以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对各种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身心健康的潜能,积极地显示出来。对于中专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可用“三良好”来衡量:(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与他人关系良好。总之,心理健康的人是能保持镇静的情绪,坚强的性格。较高的智能,适度的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行为和愉快和谐的情绪。

过去相当长时期,人们认为个人的智力高,将来就可能成功成材。而当今世界学校教育目的不再是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认识到教育是塑造人的创造,是要让每个学生任何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心理素质恰又是其它所有素质得以构建的基本素质。

传统的健康观念使人们偏重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只要身体健康是不够的,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而言之,健康即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健康。

成熟是每个人在不同水平上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生理和心理的表现。心理上的成熟不是自然过程,需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如果只有发育而没有教育这一因素,则成熟将是零。因而教育不仅能促使学生的成熟,也将给因心理不和谐、心理困惑的学生解除烦恼不安。诸如,有些学生热心于追跑,玩弹子球的时候,另一些学生却已经关注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人的心理发展快慢之别的表象。因此,不能简单武断地把学生表现出各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惯用成人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去对待学生,简单地把他们分为“好”和“差”,其结果必将扭曲和损害学生的正常健康成长。

中专阶段学生正处在青年初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充满生机具有向上发展趋势的时期。他们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既丰富又矛盾的特征。

中专学生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在生活中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易转向反面,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中专学生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常常动荡不定,为一点小事可显得非常激动,热情,却有时又会转向反面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的情感状态而泄气、绝望。故有人把青少年这个阶段说成是“疾风怒涛”时期。

中专学生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爱又爱别人,把友谊看成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伙伴,会使他们感到苦恼孤独。友谊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支持,来自朋友的鼓励和安慰、赞扬,往往比家长、老师的作用大。但由于中专学生自尊心很强,感情丰富而起伏性大,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衡。

中专学生自我意识增强、思维活跃,尤其处在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以多种途径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中学生,有真善美的,也有假恶丑的,但由于中专学生认识能力跟不上,对各种信息不能过滤,就可能成为一种社会因素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有害的影响。如果注意加以引导培养,就能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是非观念。

4.1 中专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导致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好感,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末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4.2 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惘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4.3 中专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对成人的干预表示强烈的不满(不是所有),不喜欢保姆型的老师,管头管脚,大多数中学生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常常与父母老师合不来,造成两代人的鸿沟,因此我们要多谅解学生,加强对话,交融心理。

现行的中专学校德育大纲已列入个性心理品质和能力教育,明确规定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专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和目的.所决定,而且是中专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特殊性所提出的客观要求。中专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所决定的特殊心理状态以及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改革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心理变化发展正处在一个不稳定的阶段。在此阶段,能否保证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是否能全面健康发展成长,对他们终生产生深远的作用。因此,注重和加强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迫切的。通过对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懂得心理保健知识,自觉地抵制淫秽书刊,不健康小报的精神污染。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可使他们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培养学生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

总之,中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成熟的学生,使之社会不论对他们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的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新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成熟的人。注重和加强对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我们既要看到对中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又要不断地探索解决中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

-->

-->

-->

-->

-->

-->

-->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二十

[摘要]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从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构建包括校园文化、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保障体系等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对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青年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样肩负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任。积极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1]。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创新创业教育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大多数独立学院未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即使有也是蜻蜓点水,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独立学院可以从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学生特点等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从办学模式来看,独立学院大多是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大多是企业)联合办学,其本身就是创新创业的产物,先天与企业联系紧密,具有创办企业的经验与优势,拥有创新创业的氛围。从培养目标来看,独立学院明确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2]。应用型人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创业就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社会活动,两者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从学生特点来看,独立学院学生的高考分数较低,大多数学生自制力较差,但是家庭条件优越,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实践动手能力强。应该说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更适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对象。综上分析,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可行的,而且对社会发展、学院发展、大学生自身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不难发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项基本功能,而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使命,也是独立学院的核心使命。独立学院只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促进社会发展,完成自己的使命。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独立学院自我发展的需要。

独立学院对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自身体制、办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处于尴尬地位。相对于公办院校,独立学院没有财政支持,相对于民办院校,办学自主权受限,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独立学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独立学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唯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声誉,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才能保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创新创业教育正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所以独立学院更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适合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从本质上看,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从低到高,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而自我实现是每个人需求的最高目标。创新创业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无论大学生将来走向何种岗位,在工作中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问题,只有拥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才能创造性地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较好的工作效果,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进而提高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四)创新创业教育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之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得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不免遇到就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隐患。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改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从单纯的被动的就业者转向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者。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成为就业岗位的创造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进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关键。笔者认为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多元化高素质师资队伍、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保障体系等。

(一)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色文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创新创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势在必行,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舆论导向,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首先,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互联网等宣传途径,加强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和创新创业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使全体师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以创新创业为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以创新创业为目的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举由创新创业竞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讲座等,丰富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增长学生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再次,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及校园建设,在校园环境建设、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上融入创新理念,让学生切实融入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中,切身感受创新创业。最后,从校风、教风、学风上下功夫,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崇尚科学、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校园文化精神。

(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地创办企业的教育,社会发展需要专业支撑的高质量创新创业,这就需要与专业教育高度融合。只有实现高度融合,才能实现高质量地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惠及每位学生,使其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切实达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应遵循教育的普遍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大学生开展分阶段、针对性较强的创新创业教育。综上,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大学生培养方案之中,设为必修课程,与专业教育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针对大一学生,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的创新创业启蒙教育。尽早唤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自觉地为自己做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及内涵,体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厘清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了解创新创业相关政策等。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为后续创新创业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奠定基础。针对大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教育,应该开设与创业有关的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法律与税收、公共关系、决策评估、社会调查、市场营销等专业,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让大学生掌握创新创业所需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自觉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

针对大三学生,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实用创新创业教育。利用案例教学,结合创业实战案例,讲解创办企业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市场调查、项目选择、商业评估、风险控制、企业融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同时利用创业模拟软件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借助模拟软件,全面体验创业的全过程,切身体会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各项事务等,增强大学生创业感性认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理念,有效利用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它们的创新思维。

针对大四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及创业实践。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业作为高质量就业更应受到重视和有效指导。在大四学生找工作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掌握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以及求职技巧、面试技巧、决策方法等。同时,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创业项目评估,对有前途的创业项目进行扶持,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导师,加强指导和服务工作,有条件地进行“孵化”,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多元化高素质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建设多元化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具有广阔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就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培养体系,导致这方面的人才短缺。办学时间较短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所以独立学院更应该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从政策、资金方面予以保障,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吸引优秀教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来。一方面注重自有教师队伍的培养,针对全院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使所有教师掌握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在此基础上,选拔有意愿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充实到创新创业的教师队伍中来,通过定期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学习深造,鼓励他们到优秀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用实践验证、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聘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政府官员、优秀校友、学生家长等作为兼职教师。从而打造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多元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四)多渠道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本身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项活动,也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才能更好地检验理论、掌握理论、丰富理论。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的必备条件。

一是积极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交际能力等。开展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让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运营模式、行业知识、地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积累社会经验,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调查分析、归纳推理、创新创业能力。

二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专业融合,结合专业特点,利用专业实验室和开放性实验室,为学生实践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并安排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发展及运用情况;了解工作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企业生产脱节的问题。

四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动员学生参加校内外基础竞赛、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如数学建模竞赛、高数竞赛、英语竞赛、c语言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

五是建立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园。对创业设计大赛中的优秀作品,经过专业评估,提供创业场地、资金、设备等,加强指导和服务,进行创业孵化。

(五)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的落实必然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保驾护航,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一样,需要政策保障、评价体系、资金保障等支持。一是组织保障。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成立以主管院领导为组长的创新创业领导机构,成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负责政策宣传、政策制定、教师培养、课程安排等。二是资金保障。大学生创业初期最缺乏的就是资金,应该建立校友捐赠、企业投资、学院投资、创业贷款等多渠道筹资措施,彻底解决大学生缺少资金的后顾之忧。三是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客观有效评价教育效果是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组建由学生代表、校内外专家、知名企业家、学校督导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计划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同时有效利用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院领导、教师,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既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又关系到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因此,独立学院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4):5-7.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育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z].2007.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二十一

(一)遵守交通规则,实行路队制放学。

1、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口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皮筋、打闹、玩耍。

5、学生放学可实行"小黄帽"路队制,要戴好"小黄帽",手持"让"字牌列队行走,每横列不超过二人。

6、上学放学途经山间小路时应尽量结伴而行,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十字街道时,要走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人行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行。

(二)骑自行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骑儿童玩具车和人小骑大型车。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行,伸手示意,不得突然拐弯。

2、不双手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手中持物。

3、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4、经常性检查车铃、车闸能否正常使用。

5、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

6、年满12周岁的学生确需骑自行车,须经家长同意,并不准骑车搭人和在快车道上行驶。

7、经过交叉路口,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行人、车辆;不闯红灯。

(三)水上交通安全。

1、不乘坐无牌无证船舶。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人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冒险航行的船舶。

5、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老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走动;要服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猜你感兴趣:。

学生教育计划的重要性篇二十二

摘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各高校大学生之间已愈显重要,它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本文主要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进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认识完善实践能动性,正确的认识能积极推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而实践与认识如何紧密地结合,并继而给人类创造价值是人们一直在探讨的,而创新创业就是一个认识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过程。“创新创业计划”普遍存在于各校大学生之间,如山东协和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召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讨论会,我校各学院也相继召开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动员会。为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创新创业计划”,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起步、发展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下,创新创业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在起步阶段,它主要是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在发展阶段,它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成熟阶段,它则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它也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高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通过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形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相比较国外,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步晚、发展慢,因此借鉴国外的相关教育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1、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性的有效途径。,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只有107万,有212万人,而到了则迅速升至699万人之多。然而社会整体的就业岗位并没有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加而出现相应的增加,即出现了不平衡现象。不少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从20的34万升至20的52万,至20达到了144万,而且其持续上升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的迹象。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目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对于如何突破教育瓶颈,缓解就业压力,教育者正进行各种思索和尝试。作为高知识群体,大学生有着创新创业的良好内在基础和条件,能在全民创业中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所以,除了学校里组织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外,开始,安徽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免费创新创业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等培训模式,帮助一些有着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增强创新观念,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创业必备的专业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当前社会科技快速发展,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从而导致现代企业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同样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以化学专业来说,对于化学物质及反应过程的观察与检测,已从最初简单的肉眼观测发展为各种高端精密仪器的准确定位,如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分光光度法、激光光谱法、拉曼光谱等,再加上与计算机的`联用,使其检测与分析效果更加方便、快捷、准确。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使用高科技仪器的必要技能,如果我们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去学习和改进我们的各种仪器,那么化学的发展前景将会变得黯淡。在工作上,我们不仅要有严谨务实的作风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还要有扎实的基础及非凡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成为同龄人中出彩的一个。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的新青年,能有效地维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符合我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发展战略。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旨在激发和挖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从而使同学们了解社会上科技发展的新动态与创业的新契机,为今后的学习和创业指明前进方向。近几年,“创新创业计划”大赛在大学生中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有两个并列项目,其中一个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另一个就是创业计划竞赛,主要是创业项目。该创业计划竞赛的实施,不仅仅是为取得几块金牌,而是给学生一个平台,希望通过这种模式给予学生创新教育,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类活动在大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如12月16日,“昆山花桥杯”安徽省第七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我校外国语学院荣获了职业规划组金奖、机械工程学院荣获了创业组金奖及化学工程学院的创业组银奖。在大赛中学子们团结一致,积极配合,不仅体现出了富有创造力的开拓精神,还表现出踏实肯干的决心,展现了90后一代的新风貌、新精神,使大众坚定了对90后的信心。同时也激励了众大学生,使他们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明确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勤于思索,并开始各种创新创业的尝试。

时代呼唤创新,时代呼吁创业,对当代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我们势必会培养出大批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使社会得到更好发展。当代大学生应加强自身历练,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更有力地接受社会赋予的使命,从而成为社会的领跑者,走在时代前沿。

参考文献: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0162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