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汇报与评估中,总结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总结要言简意赅,突出主题,避免冗长和啰嗦。总结范文包含了优秀的总结案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给出了总结的重点和要点。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一
10月3日,我和我的妈妈去看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总共分为五个故事——《北京好人》《天上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每个演员都是本色演出,充满了真情实感,在电影院中看着这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几次落泪,所有的情节让我深深的感动。
从《北京好人》中,我看到了农村医保政策现在非常的系统和完善,一旦农民叔叔们生病就可以使用医保卡来治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保持健康的体格。
从《天上掉下个ufo》中,我感受到国家鼓励农民发掘当地的旅游特色,给他们优渥的政策,激励他们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资源,改善他们的生活,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提升他们生活的质量。
从《最后一课》中,我知道了要尊师重教,学习老师身上可贵的品质,干每一件事都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同时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教育过我的每一位老师。
《回乡之路》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动。我真正体会到了习近平爷爷说过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正含义。出外学习的游子学业有成后,一定要回到家乡利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改善家乡的生活环境,让家乡变得更加美丽,人们生活更加舒适。
从《神笔马亮》中,我感受到了浓烈的家国情怀,主人公为了扶贫,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国外良好的留学条件,果断的的来到乡村,做了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他充分利用自己绘画才能和创新精神。发展当地的稻田画,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变成了网红打卡旅游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看完电影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充分感受到了国家的国富民强、繁荣昌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二
《最后一课》是今年国庆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的一个单元,讲述了范老师千里迢迢返乡重现最后一课场景的故事。患有老年痴呆的范老师依然不忘当时下乡教书的时候,因为他的“根”深深扎在这里,他的“寻根”过程打动着很多人,作为选调生,在选调路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涵养作风埋良“根”。作为人民的教师的范老师,不论是在豪华时尚的大学画室还是在简陋破旧的乡间茅屋,他都同样认真地备课教学、辅导帮助学生,展现师者风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好作风是干事创业的保障、善作善成的法宝,选调生头顶“光环”,更应涵养好作风,练就“金刚钻”。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独慎初慎微,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住考验,在日常小事上守得住操守,不为喧嚣而迷惑,不为名利而心动。“疾风知劲草、烈火练真金”,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怕风吹雨打,不惧艰难险阻,坚定选调路上每一步。
深入基层扎牢“根”。范老师将自己最珍贵的十年青春时光奉献给了乡村支教,从此和这片土地紧紧连在一起。基层是我们选调生最广阔的舞台,也是我们人生路上最重要的起航站、石地基,是定基调、瞄方向的关键。我们当保持“空杯心态”,多看、多听、多学,用“无我”精神,斩下荆棘、越过难关。“一言一行不忘公仆形象,一举一动常思百姓冷暖。”我们要铁下心来扎根基层,埋下身来服务群众,甩开膀子推动发展,深入基层一线“蹲蹲苗”“脚沾泥”,在亲身经历中看到真实,在矛盾集中区解决问题,在困难挑战中打磨自己。培养稳扎稳打的实干风,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少一些口头慰问,多一些雪中送炭,始终保持与群众“零距离”。
不忘初心寻本“根”。患病之后,范老师只拥有片段记忆,每一小块碎片拼成了他在乡村教书的图景,他便寻着“根”回到望溪村。古语有云:“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选调生的“根”在基层、在利民,不论身处什么岗位、什么职位,心中都要装着人民、装着发展、装着责任。要将忠诚融入“坚定信仰”,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定政治信仰、坚守政治立场,在“众声喧哗”之际保持清醒,在“难啃的骨头”面前勇于担当。要对标对表自己的入党初心和选调初心,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劲头,在艰苦的环境中淬炼初心、去芜存菁、砥砺前行,肩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融入到时代进步的强大洪流中,贡献磅礴的青春力量。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三
的家乡在新疆克拉玛依,这是一座很美的城市。
这里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4月下旬它才会悄然而至,人们还没有好好感受春天的光景,它就悄悄地走了。
夏天,天气干燥、骄阳似火,酷热难忍。不过这时,各种花草也开始长了起来。公园里,各种鸟叫声叽叽喳喳地响个不停。到了这里,夏天一定要去看看九龙潭。九条龙一起吐水,那场面是多么壮观啊!
克拉玛依河的水是从新疆北边的额尔齐斯河引过来的,如果你沿着九龙潭后面的那条河一直向北走,就可以走到额尔齐斯河。
秋天,所有树叶都变成了金黄色和火红色。一阵秋风吹过,树叶就从树上慢慢飘落下来,好像一个个小精灵。我建议秋天去乌尔禾区的魔鬼城,那里如果有风吹过,就会发出呜的声音,就像魔鬼的叫声。
冬天,雪花飞舞,大地成了一片白色。孩子们上学时,已经9点,可天才刚蒙蒙亮呢!傍晚放学回家时,才7点,但天已经黑了。
克拉玛依还是一座石油城,这里开采了许多石油。
克拉玛依是我的家乡,我爱克拉玛依!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四
《我和我的家乡》定档10月1日上映,延续《我和我的祖国》集体创作的方式,由张艺谋担当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彭大魔、邓超&俞白眉分别执导五个故事。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家乡,我的家乡在洪江,是一座古城,那里风景优美,鸟语花香。
春天,五颜六色的小花们向人们微笑着。绿油油的小草们向人们弯下身子鞠躬。现在人们开始植树了,一棵棵小树像一个个小小的军人一样。路旁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聚成了小溪,小溪里的溪水叮叮咚咚地响,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溪刚说完,动物们都从它们的美梦中醒过来了。
夏天,荷花从水底钻了出来,努力的打开着自己的花苞。有的荷花一下就把花苞打开了,有的荷花过了一天、二天、三天还没有反花苞打开,其它的荷花说“没事的,努力一下就可以了。”春天种的小树苗们也长成了大树,大树穿了又粗又绿的衣服,好像要去参加一个选美大赛。
秋天,树上的落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树上结满了果子,有苹果、橘子、梨子、香蕉……,苹果有的红红的,有的绿绿的;橘子挂在树上好像一盏盏小灯笼;梨子看上去黄黄的,漂亮极了;香蕉也是黄黄的,但是没有梨子漂亮。
冬天,美丽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我们家的屋顶上有了一层层厚厚的雪,地面上也有一层厚厚的雪,我还和妹妹一起堆过一个小雪人呢!我家门口的花园里只有一枝梅花了,梅花的花瓣和花蕊有红的、白的和玫红的,在寒风中骄傲地开放着。
洪江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五
跟《我和我的祖国》一样分成单元小故事,主创阵容真的强,只要给了镜头的都是明星大腕,真的神仙卡司,印象最深的两个故事是邓超俞白眉的《回乡之路》和沈腾马丽的《神笔马良》,又好笑又好苦,五个故事整体质量比去年我和我的祖国要高出不少,每个故事的结尾也很扣题,就是呼吁年轻人为自己的家乡贡献力量,很难得这样的正能量电影还能有这么丰富的故事内容。ps电影最后的神秘主创我是真真真没想到是刘昊然,我当时应该选边上的座位,这样我离昊然弟弟的最近距离甚至都不到1米!……感觉在北京的最后一年,遗憾又少了一个。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的演员,各自都呈现了精彩的表演,可以说是近两年来,能让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的最丰富的高水平表演。从具体的观影体验角度上讲,《我和我的家乡》单看演员表就知道,这是一部绝对有实力,让观众笑出来的电影,也是能够让观众哭出来的电影。徐峥导演的《最后一课》单元,是我个人认为拍得最优秀的一个单元。徐峥的导演功底非常强,恰到好处地拿捏了故事的情感节奏,由于不能剧透,我只能说徐峥导演把故土,记忆,岁月,变迁,成长,老去,永恒,这几个元素真的融合成了一幅拼图,也把千岛湖的景色也表现得非常动人,河流,花海,甚至是梅雨。喜剧的高潮单元就是《天上掉下个ufo》单元,陈思诚导演“玩梗”玩得很熟练,是典型的喜剧,滑稽,简单,虽然剧情里有特别尴尬的梗,但是黄渤,王宝强,王砚辉,王迅,刘昊然,董子健几位主演都处理得很精湛。虽然观众知道很尴尬,但依旧笑得毫无负担。而《北京好人》的单元,是略带沉重和苦涩的喜剧,坦白讲,看后我一直在思考,宁浩导演和葛优老师等主演是怎么把这么平平无奇的一个剧本,诠释得这样高潮迭起又温暖人心呢?《神笔马良》单元,一如既往继承了开心麻花系列电影的喜剧特色,观众该咋笑咋笑,还是那个味儿。《回乡之路》单元中闫妮的表演,我认为是在这个单元中最突出的,尤其是那一场哭戏,苗阜,王源的表演十分自然,作为配角在增强了这一单元的喜剧效果的同时,也把家乡的质朴的乡土气息表现出来了。这一单元的明显缺点是时长过短,剧情转折过于突兀。《我和我的家乡》整部影片几个单元的剧本仿佛是春晚小品式的,放在大荧幕上,逻辑漏洞太多,转折太突兀,强行拔高情感,是这影片最大的缺陷。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六
电影《中国机长》根据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兴冲冲看完,觉得挺遗憾。第一感觉画面挺好,高潮部分抓人,感动自豪;但是人物扁平化,剧情逻辑不连贯,专业性不足。
按电影时间顺序说几处。
袁泉饰演的毕男一出场雨中停车不下看着周雅文甜蜜小两口笑的欣慰含蓄,感觉为她的感情故事埋下伏笔,在危急时候多次摸戒指,我等了一个电影以为要讲一个什么人物故事结果啥也没说,最后和机长握手那个眼神差点以为“震惊!他们有奸情!”,嗯我想多了,,,不过看完之后还是觉得男姐刻画的组长是相对完整专业的人物形象。
第二,机长在遇到险情的时候怎么做的判断、整个机组人员是怎么协调配合、地面救援下达指令就行吗等等,我觉得没有讲到位,这是最能刻画人物展现力量的一段结果很扁平。尤其机长的判断就一句伟光台词和几个女儿的画面,这无不可但不觉得有点索然无味吗?这直接导致机长的人物形象不够立体丰满。当然这部分场景拍的还是很好的,在云里穿行的时候跟着紧张害怕,地面消防医务快速进入备战状态很感动很自豪。
第三,有些人物很尬。杜江饰演的梁机长和ab演的妻子,俩人不是演的不好但感觉怪别扭的,那个亲亲,我真心虎躯一震有种他出轨的赶脚……是我自己的原因。另外我完全不晓得那个航空兴趣小组的是来干嘛的,最有用的一个镜头就是模拟飞行失败那个画面,渲染氛围很好的,其他很无厘头。
第四,救援撤离问题。落地之后机长汇报情况称有两名受伤人员,按说这时候地面应该两副担架都备好了,非常利落的执行医疗急救了,可是!我们的副机长都半身飞出窗外了下飞机却没人管没有在第一时间执行任何措施!都黑人问号脸了!更有,飞机还有很多油,降落的时候轮儿都起火了,一停下最先做的事情不得先是组织乘客紧急撤离吗?竟然还在飞机底下聚众要求见机长要不然不走我惊呆了,我得吃个橘子压压惊。
说的都是不足,但其实整体来看还蛮感动的,值得去看。我也跟着紧张害怕甚至也跟着喘不动气,机长妻子乍一听到噩耗的种种表现也让我跟着揪心,还有机长最后的三个敬畏觉得很有道理,升华的到位。
以上观影后感。
最近迷上写影评了。那就分两部分写一下中国机长的影评吧。这篇就从电影的角度来谈一谈吧。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完成度还是很高的。而且对于一提到航空电影就会想的那种辣鸡cg动画的特效,或者是你等类似的沙雕电视剧,这个电影还是给人以惊喜的。
按照惯例,先说说缺点:1.电影最大的缺点可能是故事本身缺乏。故事其实就是简简单单的从遇险到脱难,主要故事线也就是机长安全吧飞机开回家,所涉及到矛盾也只是人与自然。所以故事性并不是很好,把这种简单的故事放到2个小时是十分困难的。当然导演是通过使用很多对人物的描写或者是一个个小场景来填充剧情的,但是看完后还是觉得有一定的剧情空洞,矛盾也不是很突出。2.张涵予饰演的机长整体非常不错,但是在结尾处总让人觉得不是特别正常,有些过于含蓄了(个人观点)其实可以通过更丰富一些的对话人物可能就没那么僵硬了。3.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人(机长)在这场灾难中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很大的作用。虽然在开头有强调不要漂亮要精准,影片做到了没有华丽的操作,但是对于精准我没这么看出来。3.配音总感觉有些问题,有的地方是收现场音有的地方又是后期配音,甚至在一个场景中的配音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感觉很迷。
当然了,优点还是很多对了:1.这个特效我戳爆好吧。讲真我都有点分不清是不是特效了,就感觉远处的云和山肯定是特效,但这飞机又在随风振动摇晃甚至周围的空气都有扭曲,真的还是太强了。2.故事节奏掌握在我看来非常好,因为这部戏矛盾点太少,很容易拍着拍着就显得很拖沓。但这部剧中对整体结构的掌握是非常到位的。从一开始的平静到灾难的来临以及最后的解决都是很连贯的没有很明显拖剧情的感觉。就这个故事来说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了。3.希望隔壁我和我的祖国过来学学镜头,同样是晃动2个小时的电影,为啥我看中国机长眼睛就不难受呢?影片中由于飞机遇到气流等会有大量晃动的镜头。但是我发现每次出现晃动镜头时镜头中的内容是相对单一的,或者会有很强的导向性去指引观众。所以虽然镜头时晃动的,但是观众在这个镜头中所看到的物体却是单一且不变的,可能就是这种技巧减少了观影上的不适吧。4.人物塑造上还是很出彩的,尤其是那一个个乘客。通过很短的戏份却可以使观众脑补出他们的故事还是很棒的,其中那个退伍的军人老爷爷要我印象很深刻。
不管怎么说,还是一部很完整很不错的电影,还是可以去看看的。
在春节晚会上就知道了主演,后面看了预告片,后来在b站听到了真实录音,后来就很自然地去看了。
张涵予一身正气,袁泉大方知性,杜江也是精神百倍,飞机上的人各有各的原因坐了同一飞机去拉萨,想到后面的灾难就不忍心。
可是,该来的还是会来。
原以为电影是3d,后来知道是2d还失望了一下,然后看到电影庆幸好在不是3d。
手心里都是汗的紧张。
李沁突然被吸上去然后摔下来,直接摔懵,袁泉的冷静,都给乘客信心,也给了我们信心。
只有张天爱在全程抱着保护着一个藏族孩子。
也许这也是为了表现民族团结?
总之,关于网上说的张天爱的做作关晓彤的多余,个人认为没有那么影响剧情。
机长在危机时刻想起女儿也不是硬凑剧情,反而更真实。
中国机长,真的伟大,救人救己于危难,保护乘客以周全。
怀着一点点期待去看中国机长,一开始就因为袁泉独自在车内的几个眼神惊艳了,同时也被那顿大家一起吃饭的戏一点点地尬到了(个人觉得不自然,反正我是出戏了,当然整部电影让人出戏的何止这一处啊……)。
站在灾难片角度来说,一个比较有叙述空间的例子就是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泰坦尼克号从船舱遭破坏开始下沉到完全沉没大约经历了两个小时,卡梅隆也是尽量地还原了时长,并且在其中加入了一段壮美震撼的爱情故事和不同阶层、年龄、性别、身份、地位的人在灾难面前的反应等等,深刻地揭露了人性的恶劣与崇高。当然有叙述空间只是这部电影成功的众多原因之一。
《烈火英雄》看哭了,但是电影真不咋地。
《中国机长》只是鼻子酸了几下,比烈火英雄好一点点。
我敬佩每一个在突发事件中恪尽职守的平民英雄,也为他们的勇气,沉着,冷静,担当而深感敬畏。但是我看一部电影,已经没办法不带着渴望评价电影质量的心态去看了。所以真实世界中的他们值得歌颂,但在电影中被展现出来的他们以及展现他们的电影就应另当别论了。
真实灾难是生活一部分,而电影是艺术。要将生活升华为电影这一种艺术,需要的是其他多种艺术手段。能够成功的凤毛麟角,未能成功的,其勇气与情怀也是可嘉。(当然是指有勇气与情怀的电影人)。
还有,我还是要感谢一下导演,对没演技的某天宝伤心画面来个远镜头而且迅速切过去的做法,免除了辣眼之苦。
关于演员,想对袁泉说,青春骄嫩的你我喜欢,些许苍老的你我也喜欢。因为那是只有岁月流逝才会带来的克制,冷静与沉着。你是这部电影所有演员中最美的惊艳。
李沁的演技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张天爱和其他几个空姐还歉几分火候。
朱亚文最后进入驾驶舱,我就知道他想表现的是看到危险不堪的驾驶舱后对机长油然升起的由衷敬佩。可实际上并没有完全达到我想象的预期效果,但是也算是为数不多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镜头。
应该是第一次写这么长的观后感。因为烂片尽量避开,一般的电影毛病好挑,太好的电影又怕写不好。希望可以可以和更多电影爱好者多多探讨学习啊!
我从头到尾对那个和家庭有矛盾的女的特别关注,就想知道平安降落后她和家里面会有什么改变,结果居然没给个结果!还有格格那个角色,现实里航空爱好者在飞机失联的时候有捕捉到信号给予了帮助,影片里却没有提及,格格他们的存在完全是多余!孟子义听说是个有自杀倾向的?我完全没看出来!我还以为让ab演杜江老婆,再安排孟子义在飞机上被杜江搭茬是故意嘲讽她。然后机长真的很牛批!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七
今天上午九时,中共太原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共青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太原影都联合举行电影《冰裂》的新闻发布会。旨在让更多人通过影片深刻思考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警醒人们不要再因为家庭溺爱,教育失误,酿成悲剧。
32年前,以池越忠、王志胜为代表的太原市迎泽湖救人英雄群体的感人事迹,震撼了三晋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青少年教育的活教材。
今天,她和被救起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被搬上荧屏。而故事的重点并不是她救人牺牲,而是获救的其中一个孩子因家庭溺爱而失足,成为杀人犯被判处死刑。
1983年12月9日下午,小学五年级学生余斌和同学王锐不幸掉进了迎泽湖冰层,15岁的女中学生池越忠为救两个同学也陷入冰窟。这时,迎泽公园绿化队队长王志胜不顾个人安危,三次破冰救起了三名学生。两名儿童得救了,池越忠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她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受到团中央及省市的表彰并为其在迎泽公园塑立了一尊雕像,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令人“意外”的是,两名获救者成年后,一名成为优秀军人,复员后在地方上默默地做着贡献;另一名却因受到溺爱误入歧途,成为杀人犯在严打中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这一事件,引起社会及周围亲人的极大震撼,尤其是当年救人英雄王志胜同志,虽经几次工作变动,但事件的发展过程始终纠葛着他的心,有时常常夜不成寐。
王志胜虽然文化不高,却以顽强的毅力,将失足青少年成长过程及走上犯罪道路的素材记录下来,写成剧本,又设法拍成电影警示片。由山西颖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太原龙城电影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电影《冰裂》,就是以此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电影中的人物赵慧敏即以池越忠为原型。
中国青年网记者在采访太原市关工委杨瑞武主任时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20日,在太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冰裂》就进行了点映,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取材于本土、自行摄制的优秀社会警示教育片,对青少年和社会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电影放映结束后,很多市民都表示,王志胜的电影《冰裂》让人眼前一亮,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希望这部影片能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意识到对孩子溺爱的代价,激励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勤奋成才。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八
最近,随着电影《我和我的家乡》的热映,它用实力笑惨了也哭惨了每一个观影的人,也让我想对我的家乡——坐落在鱼米之乡、长三角腹地的龙城常州,倾诉衷肠。
君生我未生。3200多年前,你便诞生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春秋末期,你拥有了“延陵”的名字。2500多年来,淹城这座水城迷宫一直对你不离不弃,你更让那么多的文人骚客为你驻足停留。前有县吏龚子彬留下红梅阁传说,后有北宋大家苏轼为你留下太多的印记——舣舟亭是他踏上常州泊舟登岸处,藤花旧馆是他终老西辞之所。2500多年来,你用你的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前有吴公子季札、《昭明文选》作者萧统、抗倭英雄唐荆川,后又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数学家华罗庚、现代拼音之父周有光。2500多年来,你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茅山,滋养着道教上清派的发展,它是“上清宗坛”,是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天宁禅寺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
我生君未老。作为一名“90后”,你陪伴着我的成长,我见证着你的发展。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你,更以一种蓬勃发展的姿态在奋勇向前。全国百强城市有你的身影,你凭自身实力为居民创造幸福:红梅公园作为市内最大综合性公园,常州第一园林,免费向市民开放,引领常州免费公园新风尚;丁塘河湿地公园、新龙生态林、溧阳1号公路,以城市绿色之肺养常州灵杰之人;常州公交,伴着熟悉的“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在物价飞涨的时代,顶着人力、物力成本提升的压力坚持一元一票制。
愿在君身旁,陪君斩棘创辉煌。20__年,步入社会的我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7年来,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与你同发展,共奋斗。“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我和你一起摸底排查;“为爱暴走”我们共同致力于公益服务;新冠疫情,我为你守好防疫第一线,站好社区防护第一岗;大国点名,我陪你一起走进千家万户。今后,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的我,更将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深入一线、深入实际,真正地以实际行动造福一方人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不平凡的自己,把青春的活力化为工作的动力,与你一起披荆斩棘,共建美好家园。我亲爱的家乡,愿往后余生,无论风雨,我们携手共同走过。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九
《老师好》是校园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展现了师生之间最纯真的情感,那种温暖直达心间。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老师好》电影观后感影评精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好》这部电影犹如岁月凝成的珍珠偶尔放在地上是冰冷的,拿在手里却炙热烫手,那份温度里有你,有我,有他,有记忆串联的每一个故事。
《老师好》是校园青春片中少有的以“老师”为视角展开的故事,讲述了由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了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整部电影对刻意的戏剧冲突进行了消解,平淡真实地再现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的人,从而赋予了电影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有力量。
于谦饰演的老师苗宛秋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身着朴素的白衬衫,手腕上带着手表,一身复古装扮完整还原了八十年代老师们的形象。在性格上,苗宛秋在课堂上正言厉色,私下却展现了慈祥、和蔼的一面。
整体叙事并没有禁锢在爱情层面,而是在剧情上紧紧围绕着师生们日常发生的琐事而展开,影片呈现出的人物也都几乎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典型”,桀骜不驯的洛小乙、人如其名的安静、新潮前卫的关婷婷、大智若愚的脑袋、舞痴兄弟文明建设、爱八卦的海燕、奸商耗子,真实的人物刻画让观影现场的不少观众连连赞叹:“我们那时就是这样”。你有过老师吗?我说是真正的老师,前不久,“学术圈的师生关系”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频频被人讨论,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好老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还应该“育人”,而好老师的教育应随风入夜,潜移默化地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面对如今逐渐淡薄的师生关系,《老师好》逐渐唤起了人们对80年代师生情谊的回忆与渴望。
今天我看了《老师好》这部电影。
《老师好》的中心句一共有一句,是:“不是我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了你们,而是遇见了你们,给我了最好的时光。”
上面有一位老师,他的学生都很顽皮,第一天就有好几个学生被惩罚,所以他的学生总把老师的自行车轮子卸掉,其中有一位同学征得老师的喜欢,成为了班长,她就叫安静。
后来同学们知道,他们的老师本可以去北大读书,但是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所以不能上大学了。听了这事,同学们不在讨厌他们的老师。
有一次,他们的老师免费开了一个补习班,但是学校不让开补习班,所以安静就去找县长,帮助了老师,但是回来的路上遇到了车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位好老师,那就是孙老师。孙老师为了促进我们的学习,还要求读贴,飞花令比赛,现在我知道了,孙老师是在关心我们,严师出高徒啊!
还记得春节档期热播《流浪地球》的时候,大量的评论铺天盖地,我看得云山雾罩的,直到到电影院看过之后,再回头看那些影评,才觉得有了着力点。
这一次,当《老师﹒好》热播的时候,依然是铺天盖地的评论,我忍着一条也没看,直到看完电影,也忍着不点开,想写写我自己的感受,也许片面,也许肤浅,但是我一定要写出来,因为这是一部我从头流泪到结尾的电影。(曼宝宝跟我不在一排,没看见,要不又得笑话我了)。
这部电影深深打动了我,因为太真实了。
我不想标榜苗老师有多伟大,因为他所做的事情对我们班主任而言都是常态,只是放到艺术作品中教育效果被扩大化、理想化,而我们很多班主任做的教育不见得比苗老师少,但是效果却因人而异。
我觉得最真实的反而是关于苗老师的细节,一些更有人情味的细节——。
比如说选班长的时候,既有能力很强的关婷婷,还有气势很盛的洛小乙,苗老师独断专行地指定班长是他心目中的“好苗子”安静,这是一个老师,尤其是八十年代的老师很明显的特征“偏心”,就跟我们当年上中学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就是霸占着教室里最好的前几排中间的位置,别人没脾气,跟现在排个座位得掉一堆头发比省心多了,我们老师的原话是“想坐前面中间?可以,下次考班上前三!”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吧,如此真实而痛彻心扉!
比如说当安静给原来初中同学在小饭馆门口补课的时候,苗老师说了一句:“那你就不用复习了?回去!看你的书去!”这点儿小心思,真实地让我感动,可是,苗老师又放不下那些矿业中学的孩子,或者是怕安静惦记这些老同学,他自己在家里给他们免费补课,让我心里升起敬佩之情。
比如苗老师的邻居在家里办班补课,他偷偷猫在人家门口偷听,我猜他一定没有检举告发之心,但是,是否存了自己办班补课之意就不一定了。那个坐在黑暗之处纠结徘徊的也许才是一个真实的人。
比如苗老师在安静车祸之后、冤屈被澄清之后、校长奖励他一套住房之后选择离开,我在内心揣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又不敢妄加揣测,也许是因为无法原谅借自行车给安静导致车祸的自己?也许是无法面对用安静的一双腿换来的清白以及那套房子?也许是累了?……好吧,不猜了,因为如果是我,我可能也会选择离开。
那个开学第一天就给学生下马威的苗老师让我觉得痛快,虽然有些借着在派出所工作的小舅子的威风的小市侩的感觉,但是依然觉得痛快。
现在不缺少火眼金睛发现学生问题的老师,但是还敢罚学生站(蹲、趴)在教室前面的老师已经很少了,因为教师这个职业现在俨然已经成为高危职业,我们为着一群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操心劳力,却因为一句恨铁不成钢的话、一个无关痛痒的举动,动辄被告状到教育局,丢掉饭碗,动辄被打被捅,丢掉小命。
于是,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哄着求着甚至跪着做教育,我们不知道,没有惩戒的教育会造就一群什么样的孩子,“心有戒尺,才能行有所止”,愿我们这个社会还心存对规则的敬畏。
那个为了洛小乙,在即将砸向自己脑袋的酒瓶子前眼睛都不眨的苗老师是真实的,因为为了学生,我们老师真的是什么都愿意付出,包括生命。
明明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中已经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我们却再想办法帮孩子改掉;明明孩子不爱读书,不爱旅行,我们却一定想尽办法让他们看到这个精彩而美好的世界,进而激起他们前进的动力。
这些年,我的目标是“做一个眼中有光、心里有爱、手里有戒尺的班主任”,“做一个业务精湛、用知识生成能力并涵养品格的数学老师”。
我爱的我三尺讲台,我爱我的班主任岗位,我爱我的教育事业,我更爱我的孩子们。
阜阳汇鑫小学二(4)班王绎翔。
3月22日,星期五,放学后,爸爸和我去看了我期待很久的《老师好》。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大智若愚的“脑袋”王海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他在给学生上课时,回忆起了他的班主任苗老师。
在电影快结束时,苗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段话: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看到这里,我忍不住哭了。
散场的时候,爸爸告诉我他也哭了。爸爸告诉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回报老师对我的辛勤教育之恩。
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于谦饰演的苗宛秋是一位紧抓学习的班主任,他把“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的那种教师形象演绎的淋漓尽致,演技实在是没得说。不过,他饰演的这位班主任还是比较悲哀的,这一点还是从他考上北大文学系被取消资格说起,当时也是因为家庭缘故,而取消成绩后,他只能选择做一名教师,可是他的悲剧还是伴随着它,电影中的苗宛秋是一位优秀教师,获得过很多的奖项,不仅仅为学校,还有为孩子做出的贡献都非常的多,可每年的分房,都没有他的,对此他也只是无奈,并没有放在心上;除了这些事情呢,那就是他的班级了,本是一身殊荣的他,遇到这个班级后,好像他的政治前途就受到了影响,校长的批评,教育局的处分,被停课的危机等,最后因一件事背负了一生的愧疚,他的命运实在是坎坷,他是这部电影中最大的悲惨剧情所在,令人不禁落泪。
《老师·好》中的第二种悲哀:优秀的女孩安静,学习成绩优越却葬送了大好前途!
在《老师·好》这部电影中,安静无疑是“尖子生”的存在了。安静是一位成绩优异的女孩,由于以前的学校并不太好,最后阴差阳错的来到了苗宛秋的班级,毕竟当时的苗宛秋是一位人尽皆知的优秀老师,而安静的家长把安静送到这里,无疑是希望她能够在一个优异的学习环境中深造,可谁曾想,老师是一位老师没错,但是这个班级实在是“五花八门”,什么角色都有。不过,安静是一位特别文静的女孩,不会多和别人说话,非常老实,尽管在班级中也有很多不愉快的小插曲,但是最后和同学们相处的非常融洽,这本是令人开心的一件事,可是令人惋惜的是,苗宛秋被冤枉私自收费补课而停课这件事,影响到了这位安静同学,而她明明有一次演讲的机会来提升自己,但是这位安静同学最后没有听话,直奔县长办公处为自己的老师鸣冤,从她回来的表情中能看出,她做到了!她成功了!她胜利了!可迎接她的是什么呢?迎面而来的卡车,当自行车飞出去的那一刻,电影院里的人都安静了,偶尔听到几声叹气,间歇哽咽,是在令人泪目。
作者:文昌学校米朵。
观看了由张栾执导,于谦、汤梦佳、王广源等主演的电影《老师·好》,有史以来,在教育的道路上有很多的不同的看法、声音,但对每个老师来说,自己的学生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能有个正确的选择,那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老师·好》以苗宛秋老师(于谦饰)为核心人物,聚焦苗老师与学生们的“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情感。剧中:“凭什么,就罚我一个”、“有我在,看谁敢捣乱”、“好想念,有你的时光”等金句透露出这些富有个性的学生们与霸道威严的苗老师之间的情感走向。
影片《老师·好》体现了三代老师的故事,苗宛秋在他老师的点拨下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多年后他又以自己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着调皮学生王海。年代不同,但其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内核却没有改变。师生之间这种纯粹真挚的情感就显得尤为突出:把传道授业解惑、教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第一要务。
这部电影真的是笑点与泪点同在,真的是一种值得,我不知道什么技术,什么情节,我只知道自己仿佛已经参与进去,不俗的青春,感受到了爱。
老师的望其成才,学生的稚嫩抵抗,老师的求而不得,学生的为其努力,付出,感动,回报,并非刻意去想要得到回报,但是却随之而来,你可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也可以说,这才是人本来的样子。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
看了电影,说实话好激动。《前夜》中,那种为了大典完美进行拼搏的精神,我哭了。《护航》的女飞行员不是第一次宣传,但是,那种明明很优秀却无法亮相的遗憾真真的抓人心。《夺冠》超级激动,母上每每提及当初都激动无比。《回归》这可能是一个在外多年的人最有感触的地方,在国外时,因为祖国强大而不会被人低视,不会有人问你是香港人台湾人还是中国人,因为我就是中国人。徐峥和张一白真的很会用自己擅长的点去打动人心,不去讲大场面,而是小点带动小面,爱情亲情友情也是时代感触。另外说一下,张译和黄渤的戏,真的好,看着就会跟着进戏。红姑一直是我喜欢的演员,一秒都不能能晚真的飒。说到这个不免说一下,升旗手杜江护旗手朱一龙王道铁的气势是出来的,有重要时刻的现场紧张紧绷感,也有好好联系过,没有说的那种体态差之类的,真想说一句你行你上。《白昼》刘昊然和陈飞宇的青春因强国重工而飞扬在草原之上。
这部献礼片拍得是真的太好了!衷心祝祖国继续繁荣昌盛,70华诞快乐,祝我和我的祖国早日实现民族梦!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一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7位导演分别取材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聚焦于时代大事件中,把小人物与国家串联起来,唤醒全球华人的共同记忆!
看了预告和直播,真的非常期待,只是预告就可以看的出是非常非常用心去拍的。
一个电影七个小单元,记录了中国的崛起,记录里我们的成长史。
看直播还让我知道了很多不知道的事,很多不知道的无名英雄。我还知道了这部电影,是演员们对于祖国的无偿致敬。
非常感动,一个直播看的又哭又笑,看到女排夺冠,忍不住跟着鼓掌,听到国歌忍不住跟着唱……?。
最有感触的还是【回归】,还有什么比孩子回归母亲的怀抱,更让人感触的呢?尤其是看到红姐,谈起自己的经历,忍不住流泪的时候,我也哭了t﹏t,红姐说“那一秒,我知道,我是一个有国家的人了。”我的泪刷一下就下来了,或许就是因为真实经历过,所以共情才会这么强。
之后,朱一龙先生的一句话,更是让我的心跳骤然加快,他说“会唱国歌的人,祖国带他回家!”我又哭了……我觉得自豪,这是我的祖国,与有荣焉,我爱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没有那刻像现在这样的期待一部电影了,这几个月看到香港的事,感触太多了,参加游行的大多年青人,这到底哪里出错了?想来想去还是教育出了问题。(是我给你自由过了火)真的太符合了。没有国就没有家,爱国就是要从小教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愿我的祖国繁荣富强。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和我的祖国必看!
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的全阵容盛典,真的很热血,每个单元都很棒,都是建国以来发生在中国不能忘却的事件,一个事件为一个单元的拍摄手法,导演也每个单元一位。其中最喜欢回归这个单元,香港与祖国永远在一齐,我们永远是中国人,也感动于这句话:会唱国歌的人,祖国会带你回家。很期待电影930上映。票己买好了,到时不见不散!
之前还还担心七个单元怎么融合在一起,后来看了预告片真的太燃了!个人最欢回归part,当东方之珠的旋律响起的瞬间就泪目了,作为看tvb长大的一代相信很多人都对香港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换警徽的那一幕让我想起了无间道二结尾的一幕,这个场景太有仪式感了。白色军装的护旗手朱一龙太帅了,期待正片的表现!
以7个片段回顾历史的瞬间,激起全民记忆,作为一个80后,某些片段我们没有经历,但不妨碍我们爱国情绪的抒发,也许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中国人骨子里都带有爱国的热血,我经历过印象最深的是香港回归和北京奥运会,尤其是97年上刚初中的我,在香港回归的那一天和大人们一样蹲守在电视机旁,真的是不错眼的一秒都不放过,直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真的是激动的热泪盈眶,这也是我一辈子都不能忘却的记忆,太期待这部电影了,我想了解更多这些重要时刻背后的故事,了解我们的祖国如何从艰难困境中一步步走来,我们的和平生活依靠的是祖国的强大,我们背靠的祖国是我们心中的骄傲自豪。祝福祖国,庆贺祖国70华诞,期待《我和我的祖国》。
主旋律的电影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今年是祖国70华诞,又是多事之秋,此片以7个片段来回顾祖国7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唤醒全民记忆,献礼祖国又能激扬爱国热情,真的,仅仅看预告片都能激动不已,眼泪不自觉脱框而出,片子阵容强大,实力派的倾情加盟,给了片子更多的期待,有点迫不及待献礼片快点到来,只是希望某些黑子先把良心洗一洗再来说话,再有带有某种特殊的的发言来黑化爱国情绪的黑,你的良心可以当垃圾处理掉了。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只要一听到《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我就会精神振奋、热血沸腾,被这种爱国的情感所感染。当我得知作为献礼建国七十周年的一部电影也叫《我和我的祖国》时,便以“饥望炊烟眼欲穿”的心情在等待着这部电影上映,而且和父母商量一定要在9月30日上映的当晚就去看。妈妈一直在关注着电影的消息,在得知28日有点映后,早早就买好了票。
这部电影分为了《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七个篇章,按照时间顺序演绎了1949年9月30日建国前夜筹备、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xx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20xx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及20xx年7月30日朱日和阅兵的故事。这部电影却让我了解了在建国七十年来一些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前夜》是以天安门前国旗的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爷爷为原型的故事。在开国大典的前一晚,大家为了确保电动升旗装置不出现任何纰漏而反复测试,46秒的国歌、22。5米的旗杆高度,还要考虑国旗重量、天气因素,他们是那么的精益求精。当铸造旗杆固定球的原材料缺少时,北京城的老百姓纷纷送上自家的收音机、眼镜、洗脸盆等物品去提炼稀有金属。所有人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已不仅是欢庆,而是将自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
《相遇》讲述了一名普通的科技人员高远宁愿自己被辐射,也要保护原子弹装置的故事。当看到高远得知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后,他那发自心底的满足和此生无悔的表情,让我泪流满面,为祖国奉献自己是一件多么骄傲的事情。正是有了无数的像“高远”一样的小人物为国防事业奉献终身,才会有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才会有了我们祖国今天的强大。
《夺冠》、《北京你好》和《白昼流星》让我看到了平凡人那种最动情的抉择,最真诚的善良;《回归》和《护航》让我看到了我们祖国强盛的国力让我们国民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尊严。
七十年来,我们祖国面临过各种困难和危机,但是一股核心的力量把我们人民的心聚集在了一起,顽强不屈地去消灭困难、坚定不移地去解决危机!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三
两个半小时讲述七个故事,七个故事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特别出彩。
先说最好的《北京你好》,兼具笑点和泪点。以奥运门票为线索,让故事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故事同时也显得更具有张力,这就是为什么当四川孩子说出看奥运的原因是泪点来的自然,不需要任何的华丽的形式去渲染。葛大爷的表演和四川话的天然属性让为影片提供了不少的笑料。
《前夜》从始至终时间的提醒,增加了其紧迫感。但故事过于平淡却少冲突性,最大的逻辑错误莫过于黄渤既然能很快的对问题作出判断却没提前就考虑到,让营造到顶峰的紧迫感变得不堪一击。
《相遇》占篇幅最多的就是公交车里的长镜头,技法不强,但可圈可点的是导演通过公交车玻璃后的场景推动出,所有人上街高呼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振奋人心场景,影片也进入高潮。
七个故事唯一有衔接的就是《夺冠》,衔接的很自然。最后吴京和徐峥的电视节目略显尴尬。
《白昼流星》老爷子原谅两青年原因不明,两青年改邪归正原因不明。
《回归》抓住了时间这个要点和表这个载体。
《护航》穿插了女孩的儿时、少时让人物更加生动。
总的来说质量一般,除《北京你好》外故事都较为平淡,冲突性不强。比起电影还不如看作七件大事的纪录片!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四
看完了。
最喜欢《前夜》、《北京你好》、《夺冠》。
另外四个emmmmm,陈凯歌那个要不是陈飞宇和刘昊然的脸,真看不下去了,陈导你可长点心吧。
管虎的《前夜》是真真正正的好,无论是导演还是黄渤,《北京你好》加入20xx年汶川的故事给爷整哭了呜呜呜呜呜,葛优太适合演这种心眼不坏的北京二流子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夺冠》太可爱了,感觉就像吃了好几颗太妃糖,突然让我吃一颗柠檬汽水糖。
这三段可能是故事阐述最清楚,角度新奇却又情理之中的了。
《相遇》那一段男女主互飙演技,我都想起立鼓掌了,但是感觉和原子弹爆炸结合的不够密切,有点难以信服。
《护航》和《回归》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不差也不好。
陈导的《白昼流星》是真的不知道在讲啥,但是有刘昊然、陈飞宇的脸硬撑。
综上所述,七个故事,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重新给我说了一遍历史,完全没有一点“负担”(假大空),很轻松又感人。
三个优秀,三个良好,一个及格,再加上我的爱国情怀,给五星。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五
《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在国庆前夕把我点燃了!陈凯歌、张一白、管虎、薛晓路、徐峥、宁浩、文牧野7位导演联手打造,加上总监制黄建新,这群国内最出色的说故事的人,又说出了七个好故事。
陈凯歌导演的《白昼流星》,故事的发生是离我们最近的。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着陆,刘昊然与陈飞宇饰演的乡村少年,与它发生了一场奇妙的邂逅。少年,遇到了史诗。再往前推,文牧野执导的《护航》,回到女飞行员参与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天空上飞过“歼十”战斗机,而宋佳、佟丽娅一身装备,英姿飒爽,帅到炸裂。女子,成为了英雄。再往前走,宁浩导演的《北京你好》,2008年北京奥运,一张门票让葛大爷乐得开着出租唱着歌,什么门票?北京奥运会门票。当看着葛大爷身着印有奥运吉祥物的衣服,站在鸟巢人群中,看烟火绽放、见证家门口办奥运,那一刻,大爷,见证了历史。再来到1997年7月1日,薛晓路执导的《回归》,预告片中,惠英红饰演的香港警察在交接仪式之前,特地交代任达华饰演的钟表铺老板调准时间,因为“今晚是重要的日子,一秒都不可以错。”而当时间到了那一分那一秒,杜江、朱一龙饰演的升旗手、护旗手迈出昂扬的步子,一步步走向那个光辉历史时刻。香港,回归了祖国。继续往前推,1984年8月8日,徐峥导演的《夺冠》讲述的,是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的故事,虽然郎平都亲自来剧组了,但徐峥却是从小学生“转天线找电视机信号”的视角再现了当年的那一场全民体育狂欢。到最后,孩子,成为了英雄。再往前,1964年10月16日,“争气弹”一声巨响,震惊世界。而张译与任素汐饰演的爱人,却被川流涌动的人群隔开,于时代潮流之中两两相望。张一白〔〕执导的《相遇》说的是,一旦“许国”,便只有相遇,没有相聚。最后,来到故事的最起点,管虎导演的《前夜》中,黄渤饰演的角色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在开国大典上顺利升起。这个故事,说的是1949年10月1日的前夜,那是整部电影的开篇,也是新中国崭新的开始。
七个故事,做到了有笑点、有泪点、有紧张点、也有燃点!在我的心里不断翻滚,令我心潮澎湃,这部电影受欢迎,是理所当然的!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六
第一部分《前夜》:这一片段主要讲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时候,要举行开国大典仪式,部队派林治远布置电动旗杆的所有设备。林治远为了保证毛主席顺利地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他把国旗上的阻断球研究了一晚上。林志远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第二部分《相遇》:主要讲述了原子弹制造者高原,在减压程序损坏,马上就会爆炸的危机时刻,他奋不顾身的向减压阀跑去,完成了别人不敢完成的冒险。研究所保住了,可是他却受到了辐射伤害,最终不幸逝世,但他冒险受伤的事,没对任何人说。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是什么让高原在危机时刻还想着国家的利益?是他对祖国妈妈真挚无私的爱!
第三部分《夺冠》:大家知道陈东东吗?他是一名乒乓球队员,他喜欢小美(赵启美),可小美要出国,而且再也不回来,东东想送小美一个礼物,可当时是女排世界杯决赛,因为只有东东家有电视机,大家为了看中国女排,就让东东到楼上帮忙扶电视天线。结果东东错过了和小美见最后一面。他为了大家能看到直播,牺牲个人利益,我要向他学习。
第四部分《回归》:1997年7月1日零点,在香港的大礼堂里,中国告诉全世界——香港回归了!香港被占领了155年,历经耻辱,百年的噩梦终于醒了,香港的回归,再次验证了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为祖国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
第五部分《北京你好》:北京申奥成功了!这是中国人百年的梦想。一个出租车司机拿到一张去鸟巢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最后阴差阳错给了一个四川男孩。这个男孩是为了圆他爸爸一个梦,因为鸟巢是他爸爸参与建造的,而他的爸爸已经离开了他,最终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他的梦圆了。
第六部分《白昼流星》:在宇宙飞船降落地,村支书为了祖国飞天科技当好守护者。我认为是正直与原则唤醒了两个大哥哥,通过给他们讲白昼流星故事,让他们醒悟人生。改掉了坏毛病,造福社会。
最后一个部分《护航》:20xx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队长作为备份队员,心理很难接受,毕竟是当兵千日,这种日子最难得。这部分让我明白什么是最优秀,为什么要优秀?我也要争当一名最优秀的学生。
爱国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更加奋进,让祖国加美好。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七
《我和我的祖国》选定难忘的历史瞬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xx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xx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七个故事以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为切入点,回溯祖国高光时刻背后平凡的“中国人”。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今天我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的点映。等待电影开场时,我看到有穿着旗袍、隆重地来看电影的阿姨团;有祖孙三代一起来观影的一大家人;有组团来看的“宅男”们……入场后,我发现420个座位的全声巨幕厅竟然座无虚席,连第一排和最角落的地方都坐满了人。电影放映时,座无虚席的大厅里竟然没有太多的讨论声,甚至影片中每每在有国旗出现的时候,全场爆米花的咀嚼声似乎都小了些。影片结束后,观众竟然没有像往常一样马上离场,全场都安静地坐着,听完片尾曲《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似乎已经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电影了。所以从情怀上来看,这部电影必须是满分。我们所经历的似乎已经成为历史,但不是个人的历史,而是国家的历史。这部电影虽然名为献礼片,但是打破了常规献礼片气势恢宏的大格局,而是以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我们亲历的那一段段历史。从电影制作手法上看,这部电影也是当之无愧的满分。七位中国导演,他们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却都用优美的镜头婉婉诉说着一个个普通民众跳跃于祖国时代脉搏上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全片分为七个单元——《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前夜》由管虎执导。讲述了在开国大典前夜,为了确保电动升旗装置能万无一失,军方、工程师、各方民众众志成城共同努力的故事。管虎导演特别擅长于掌控故事的节奏。所以即使这样一个大家都知道结局的故事,导演仍然牵动了观众的心。
《相遇》由张一白执导。张一白导演对于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高远的女友跟他在公交车上缓缓诉说过往时,背景中有八十年代常见的红白公交车驶过,骑着二八自行车追逐的年轻人……这些细节使这个悲伤的相遇故事愈加的生动。
《夺冠》由徐峥指导。《夺冠》让观众褪去了前两个单元中的严肃与伤感,一下子带来了轻松的气氛。徐峥导演非常擅长于把握观众的情绪。这个故事让观众都笑中带泪。
《回归》由薛晓璐指导。在轻松欢快的《夺冠》后,《回归》让节奏慢了一点,让气氛变得庄严了一些。在两个欢快又感人的两个故事中间,《回归》舒缓了气氛,调整了全片的节奏。饰演护旗手的朱一龙一句调笑的山西方言的台词“报告,我俩也单着呢”,说完后他爽朗的一笑,仿佛把观众都带到了当时香港即将回归的喜悦的氛围中。《东方之珠》响起的那一刻,导演从旗手、外交官、香港警察、普通民众几个不同的视角还原了香港回归的伟大时刻。
《北京你好》由宁浩执导。这个单元延续了宁浩导演高超的喜剧风格。同时又有国宝级的喜剧演员葛优演绎。所以这个单元幽默轻松,后来又缀入了汶川地震作为故事的转折点,整个故事都得到了升华。
《白昼流星》由陈凯歌执导。陈凯歌无疑是中国最会用镜头讲故事的导演之一。《白昼流星》的故事并不复杂。但是陈导用高级的画面、朴实的台词、具有艺术感的镜头讲好了这个简单的故事。
《护航》由文牧野执导。讲述了20xx年胜利日大阅兵,驾驶歼十战机女飞行员吕潇然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出了,每一个历史大事件的大潮背后,都有无数个小人物组成的小浪花支撑!
这七个风格各异的故事,由各自开篇时的手写串联在一起。这些故事各不相同,风格迥异,却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被这些优秀的电影人再度呈现到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面前。
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个故事组成,由薛晓路执导的《回归》从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一重大时刻。他们是中方外交官、仪仗队军人、香港警察、钟表师傅,身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在7月1日0点0分准时升起五星红旗。他们在各自的岗位竭尽全力,只为保证香港回归“一秒不差”。8月底,影片公布了预告片,片中重新还原了香港回归时的升旗仪式,短短1分48秒的视频,看得让人心潮澎湃。
影片中,为了这一秒不差,中英双方经历了16轮谈判;影片外,为了这一天,中华儿女整整等待一百五十四年。
香港的命运从来与祖国母亲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近代中国积贫积弱,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史,写满了民族的屈辱和人民的哀痛。19世纪40年代初,仅有一万多人的英国远征军迫使清政府割地赔款,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此后九龙、新界又被陆续割让,从此香港离开祖国的怀抱,与慈母隔江相望。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
1997年,香港终于回归。
时隔多年,我仍记得当时电视直播的画面。6月30日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队进场。7月1日0时0分0秒,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准时奏响,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一同缓缓升起。这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衷心期盼的庄严一幕。
如今20xx年,二十二年过去,我已记不得当时的心情,也不记得是否曾热泪盈眶,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风中猎猎作响的一幕,却已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我非军人,不曾上过战场,只在诗里读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我尚年少,生活安宁富足,只是在历史中念过“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国难与危亡、战争与牺牲,都是书中的文字、影像里的回忆,离我那么遥远、那么陌生。
但当电影中,国歌奏起、军人敬礼,五星红旗庄严肃穆地冉冉升起,我却克制不住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禁不住无语凝噎、泪湿眼眶。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感情。
如果要给爱国赋予一种颜色,那么它的底色必然是红色。
共和国是红色的,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每每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正是对这一记忆的固化,是对爱国情感的再次唤醒。
家与国,中国心。
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与家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中永远指向的精神坐标,是中华儿女永远传承的文化基因。当我们回望历史,当我们说家国一体时,在我们体内回荡的是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同频共振。
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代代仁人志士报效国家、造福黎民,怀揣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尊奉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可以说,家是千千万同胞共同的家,国是三千里山河延绵不绝的国,而有志者,所恪守的人生理想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我辈学子,年少时都读过鲁迅的文章,“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华文人自古写文、写诗,皆用以言志,这个志,是家国之志。
当我们重读那段历史,读到“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时,当我们读到“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时,当我们读到“一暝负多久,长歌招国魂”时,就会追忆起,众多仁人志士在国家与民族的危亡时刻,不仅仅是用文字发声、用笔墨呼喊,他们是以鲜血和生命、以奉献与忠贞、以牺牲与无悔,来谱写后世传颂的不朽诗篇。那时他们也正当青春,但为了共同的信仰,他们甘愿出生入死、前赴后继,以小我之身死,成就大我之永存。
那面伴随国歌、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就是历史记忆的镌刻,民族情感的汇聚,爱国情怀的激扬,是救国存亡、振兴中华的战曲一遍又一遍地传唱。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如今,五星红旗已在维多利亚港上空飘扬二十二年。伫立海港,眺望蓝天,此情此景,何尝不让人感慨万千。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这才是中国青年该有的样子。历史不光是由英雄人物、帝王将相书写的,历史更是由众多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拼接而成的。真正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不仅仅是大人物的意志,更多的是一种合力,由无数小人物、普通人的选择组成,他们的意志,他们的心愿,他们的向往,确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可以说,每个普通人都在爱国这首主旋律中奏响了属于自己的音符,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可以平凡渺小,可以不为人知,但是我们的坚守、我们的奉献,最终都会汇聚成守护国家的使命所在。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影片预告中有句台词,“这一刻对你们来说是结束,可对我们是开始”。我们的开始,是二十二年前紫荆花开,我们的开始,更是七十年来的风雨兼程,而这一切,都映衬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雄健风采。
我自请命守护国旗,愿与时代一路同行。
是的,我们都是护旗手,即使平凡如你我,我们依旧能有所守护,我们守护的是稚子初心,是奋斗无悔,我们守护的是浩然正气,是人间真情。我脑海中忽然浮现出夏明翰烈士曾在遗书中写过的一句话:“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仍要入中华。
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然而总有一些时间节点,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让所有人为之永生难忘。
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在香港会展中心,五星红旗准时升起,猎猎飘扬!经历了154年风雨飘摇,血脉分隔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是祖国和人民不可磨灭的共同回忆。
恍然间,那一天已经过去20xx年了。20xx年,由薛晓路导演执导的《回归》,作为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的一部分,真实的还原了这一历史盛况,抒发了祖国和人民的共同心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短短一分四十八秒的预告片,让人心头触动,热血沸腾。导演薛晓路以回归仪式筹备前后,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再现了1997年7月1日这一重大历史时刻。他们是坚毅果决的中方外交官、庄严肃穆的仪仗队军人、英姿飒爽的香港警察和赤子拳拳的钟表师傅。
《回归》这个片段,不仅将为我们呈现一场庄严的交接仪式,还将首度揭示香港回归谈判桌上,那一场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纷争”。
让我们回溯这一段历史,来看看当时发生的故事。
1996年年底,时任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交接仪式总指挥安文彬先生,率领交接仪式筹备小组进入香港开始前期工作。
然而,类似这种的主权交接仪式,世界上无一先例可循。于是,一切只能由自己设计策划。在具体安排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中央交给筹备组的一个重之又重的任务:确保中国国旗必须在7月1日的0时0分0秒准时升起,让香港的主权如期回归祖国。
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实际上却困难重重。外交官安文彬先生曾经在朗读者节目中回忆道,“我们每一次的谈判都只为2秒钟。我跟英方说我们的国旗一定要在0时0分0秒升起来,主权回归,分秒必争,这件事情毋庸置疑。所以你们的旗子一定要在23点59分58秒降落,当时英方非常不认同,他们不给我们这两秒,所以我们前前后后为这件事情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
2秒钟,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意味着不能准时收回香港的主权,意味着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要再多2秒!
英国要把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归还给中国,心里本来就极不情愿,因此,在交接仪式的具体安排上,英方设置了众多障碍,与他们的谈判进行得非常艰难。
安文彬先生的谈判对手,是英国的戴维斯大使,他们进行了大约16次正式谈判。而非正式会谈举行了多少次,安文彬先生已经无法记清了。
在最后一次谈判中,安文彬先生非常果决地站了起来,对英方的谈判代表说了一段话。
出自 WWW.XuefEN.COm.cn
“香港已经被你们占领了150多年!而现在我要的只是2秒钟,你却是这样无理相拒。我认为英方这种态度不仅中国人不能容忍,世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如果不是一位中国外交官用坚定的立场、强硬的态度为国家争取到这短短的2秒钟,恐怕香港回归也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时,要让中国国旗准时升起,仅仅得到英方口头同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把每一个环节用秒来计算准确,连仪仗队每一步走多远,都要提前计算好,不能有丝毫误差!
安文彬先生为此专门从美国买了一块相当精确的手表,与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对好了时间。他还让两个司仪专门掌控时间,设立了礼宾总协调和中方技术监控人,严格掌握时间。而军乐团的两名副指挥,用读秒的方式掌握国歌响起时间。
“整个交接仪式的过程,虽然只有三十分钟,但是这三十分钟,有二十五道程序要执行,每一个程序,用一分多钟要完成,而且要准确无误的完成。”安文彬先生如是说。
然而,当仪式进行时,为了不让中国如愿,英国用尽了各种方式:查尔斯王子致辞,超时了23秒。于是,随后的活动加紧进行,司仪讲话速度加快,仪仗队行进步伐加快,终于把23秒又抢了归来!随后,英国奏国歌时又突然加速,缩短了12秒,导致现场出现大约5秒左右的真空时间!
当时全场一片肃穆,安文彬站在乐队指挥旁边读秒,一直到11时59分58秒时,才让指挥抬起了指挥棒,保证国旗百分之百精确地于0时0分0秒在香港上空升起。
154年的血脉分离,寸土必争,秒秒必争!香港这条回归之路漫长坎坷亦波澜壮阔,其间也是无数幕后英雄不舍昼夜的血泪史。
在《回归》这部影片中,当我们看到演员杜江、朱一龙等人迈着整齐的正步出场时,那庄严肃穆又铿锵有力的步伐,仿佛又将我们带入了20xx年前的历史性一刻,扬眉吐气,振奋人心!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70年风雨兼程,大陆和香港始终一路同行。这种关系,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会是!
第一部分《前夜》:这一片段主要讲了1949年开国大典的时候,要举行开国大典仪式,部队派林治远布置电动旗杆的所有设备。林治远为了保证毛主席顺利地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他把国旗上的阻断球研究了一晚上。林志远的敬业精神和爱国精神让我十分感动!
第二部分《相遇》:主要讲述了原子弹制造者高原,在减压程序损坏,马上就会爆炸的危机时刻,他奋不顾身的向减压阀跑去,完成了别人不敢完成的冒险。研究所保住了,可是他却受到了辐射伤害,最终不幸逝世,但他冒险受伤的事,没对任何人说。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是什么让高原在危机时刻还想着国家的利益?是他对祖国妈妈真挚无私的爱!
第三部分《夺冠》:大家知道陈东东吗?他是一名乒乓球队员,他喜欢小美(赵启美),可小美要出国,而且再也不回来,东东想送小美一个礼物,可当时是女排世界杯决赛,因为只有东东家有电视机,大家为了看中国女排,就让东东到楼上帮忙扶电视天线。结果东东错过了和小美见最后一面。他为了大家能看到直播,牺牲个人利益,我要向他学习。
第四部分《回归》:1997年7月1日零点,在香港的大礼堂里,中国告诉全世界——香港回归了!香港被占领了155年,历经耻辱,百年的噩梦终于醒了,香港的回归,再次验证了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我为祖国的蓬勃发展感到自豪!
第五部分《北京你好》:北京申奥成功了!这是中国人百年的梦想。一个出租车司机拿到一张去鸟巢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最后阴差阳错给了一个四川男孩。这个男孩是为了圆他爸爸一个梦,因为鸟巢是他爸爸参与建造的,而他的爸爸已经离开了他,最终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他的梦圆了。
第六部分《白昼流星》:在宇宙飞船降落地,村支书为了祖国飞天科技当好守护者。我认为是正直与原则唤醒了两个大哥哥,通过给他们讲白昼流星故事,让他们醒悟人生。改掉了坏毛病,造福社会。
最后一个部分《护航》:20xx年,正值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八一飞行表演队女队长作为备份队员,心理很难接受,毕竟是当兵千日,这种日子最难得。这部分让我明白什么是最优秀,为什么要优秀?我也要争当一名最优秀的学生。
爱国不是一个词,而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更加奋进,让祖国加美好。
这部电影展现了70年来的七个瞬间,不像以往看的电影一样从大人物的角度去讲述这些历史,而是从普通的小人物的视角,带我们去看这些值得铭记的时刻,给人一种代入感和参与感。
《前夜》再现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背后的故事。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当需要镍铬金属时,群众们争相把自家的东西拿过来看能不能用上,还有大学老师也把仅有的一块样品拿出来,当时看到这儿太感动了,他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尽自己的所能,让五星红旗能够顺利的升起来。
《相遇》讲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幕后科研工作者的故事。他们远离家乡隐姓埋名,只为了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原子弹,成功的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心血。看到这儿,感动和敬意油然而生,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先辈们的开拓奋斗和热血奉献。
《回归》从谈判、升旗、香港市民的角度再现了香港回归时的情景。“一秒都不可以错”,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升起了国旗,当《东方之珠》响起时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你好北京》20xx年奥运会是一场全民狂欢,那时我在电视上看到许多的志愿者,看到繁华的北京城,看到开幕式的震撼,看到运动员们拼搏的身影,看到奖牌数第一的成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
电影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祖国的日益强大和社会的高速发展,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骄傲感。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八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有许多亮点,其中,拍好一部教育电影是其中之一。3月29日,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在我校正式启动。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我校党委书记张彦等出席启动仪式。
电影制片人娄毅介绍了电影筹备及启动的相关情况。新华多媒体大数据视频中心主任郑晓东、万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锐、车库咖啡创始合伙人吴建波分别代表出品方发言。
吴岩表示,拍好这部电影,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落实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相关指示精神的举措,也是向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献礼新时代的举措。希望各方一起努力,把电影拍得既富于思想性,又富于观赏性,成为一部好看、耐看的经典大学生创业电影。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了影片。据了解,该片是一部围绕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主题,反映新时代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为实现“中国梦”奉献青春与智慧,唱响新时代奋斗精神的主旋律电影,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计划于12月首映。
5月22日,中国首部反映新时代大学生敢闯会创、矢志奋斗的青春励志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在中国传媒大学报告厅举办北京地区首映式。
电影总监制吴岩,导演陈静、娄毅、制片人张锐,主演刘秋实、何琢言、侯雪龙,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冯云生、副董事长于春迟及中教华影全国校园电影院线总经理熊殷等出席首映式。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助理王志主持活动,千余名师生代表与各合作单位代表到场参与。
吴岩向到场来宾致辞并介绍电影时说道,“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培养了一亿名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谨以片向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致敬。在座的90后、00后的同学们,当你们海阔天空,中国才可以海阔天空。同学们加油,用你们的海阔天空让中国的未来更加伟大!”
“高等教育改变人生。”吴岩强调,“希望这部电影更多地传递给同学们狼性和血性。血性是拼搏精神加入了家国情怀,狼性加入了团队精神。千万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上一辈人奉献了青春和汗水,去努力创新、创造。现如今我们的国家远远没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阶段,还需要同学们像我们年轻的时候一样奋斗。国家会全力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打造更多像创业创新大赛一样的平台。”
首映式上,吴岩以开讲一堂“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的独特形式,作精彩致辞。并用课堂点名的方式,邀请影片主创人员上台,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
首映式现场,众主创接受了记者采访,为我们讲述了影片背后的故事和内核。
作为电影导演,娄毅在谈到影片给年轻人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或价值观时说:“影片讲述的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故事,以奋斗的青春为主题,表达的是奋斗的精神。因为我也是个创业者,从价值观上来说,我觉得年轻人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遇到困难,要去战胜,而不是退缩。”
万学教育集团董事长张锐作为影片的投资人和制片人,在谈到影片的特点时表示,《当我们海阔天空》取材于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真实故事,我们把他们实现梦想的过程做了融合与提炼。他们在老师和社会资源的驱动下,非常用心地为自己设计了良好发展路径。尽管过程跌宕起伏,历经磨难,但他们锤炼了自己的能力,完成了从平凡到传奇的飞跃。
张锐说:“我相信,所有曾经努力奋斗过的年轻人,以及想帮助年轻人奋斗的老师、企业家、孵化器负责人等,不仅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共鸣与启发,还能看到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
刘秋实作为影片的男主角,在谈到此次拍摄经历时表示,“本次拍摄最大收获就是回归初心。”他说:“本次我饰演的是创业青年凌云,在经历创业的坎坷和历练之后,逐渐变得成熟、有担当,成功带领自己的团队实现了创业的初心和梦想。”
当谈到对毕业大学生有什么寄语时,刘秋实说:“毕业后的日子虽然会有迷茫、会有坎坷、但是也会有绚丽多彩的时候,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初心。大学生不论是创业就业,生活中都有很多色彩,不论是黑色、白色、还是彩色、都是人生宝贵的经历。”
何琢言是本片的女主角,在剧中饰演的是计算机系院花梦媛,是剧中的“颜值担当”和“智慧担当”。采访现场,何琢言还分享了一些片场趣事,她说:“我们剧组每天都很欢乐,然后导演也很随和。我在剧中是需要骑自行车的,但是我不会骑,为了把自行车骑得又自然又好玩,片场的同事们帮了我很多,非常感谢他们。”
首映式现场,参与此次观影的师生代表对电影反响热烈。观影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观影学生,她们表示,“这的确是一部好看、耐看的教育电影,不是说教,却发人深省”“学生创业的奋斗精神让我十分感动,我想无论人生遇到哪种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能风雨之后见彩虹。”
据悉,该片定位为青春励志片,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为背景,以被誉为“世界最大路演平台”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塑造了新时代更有血性、狼性的中国青年英雄形象,备受各界期待。
由娄毅担任总制片、陈静执导的首部反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系列电影《当我们海阔天空》自筹备阶段起,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影片参演的多是一些新人,所以实力演员郑罗茜的加入,为电影增加了不少期待值。
郑罗茜出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因出演了何炅、李湘主演的电视剧《北京假日》正式出道,在多部影视剧中都留下了不凡表现,一直以出众的演技征服观众。在热播剧《人生若如初相见》中,她为饰演的范燕云一角更是献上了“教科书级别”的哭戏,不仅让网友们看到她作为一名专业演员的实力,生活中是个阳光爱笑、正能量满满的运动女神更是圈粉无数。
据悉,《当我们海阔天空》是一部向改革开放四十年致敬、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礼的主旋律教育题材青春励志偶像电影,讲述的是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背景下,一群怀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在困难与诱惑中不忘初心,勇敢创业,并从白手起家的菜鸟新人一步步打拼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故事。在影片中,郑罗茜将以导师的身份带领这群大学生成就他们的理想,上演一名富有才华、思想前卫的最强鲜师。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十九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作为国庆献礼片,在70年大庆前夜上映,我当然不能错过这部电影!
电影中主要讲了祖国70年来的7个重要历史时刻,通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及《护航》这7个单元,仿佛让我们重回了那个历史瞬间,让我们共同走过新中国成立的漫漫长路。黄渤、葛优等老戏骨用他们精湛的演技真情投入,演出了每个小人物的可贵之处,诠释了普通岗位上的普通人与新中国的关系。
这部电影有太多让我们为之动容之处,每一段故事都紧紧扣住了电影的主题,也让每个观众找到了时代的切入点和代入感。
名校学生分享微电影观后心得篇二十
《无手老师》这部电影中让人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平凡中的不平凡,对待生命足够坚韧,身为教师可谓是最美教师榜样。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xx无手老师。
励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用来形容马复兴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他,身残志坚,他,并不完美,他,闪耀着光芒。马复兴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无手老师。通过观影,我们走进了他的生活,了解了他的平凡,他的故事令人动容,而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思索。
影片中的一幕令我久久不能忘怀,那就是他由于没有手臂而从小备受欺凌,遭受着异样的眼光,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他没有手,便在家里用断臂夹着树枝在沙地上不停地练习学写字,眼里的坚毅,他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命运如此残酷,总是要磋磨人,命途多舛的他,得知由于没有手而无法考大学,彻底绝望了,他上吊的那一刻,我的心中不禁忿忿不平,但同时也感叹我们拥有健全四肢的人是多么地幸福。然而,最终他并没有放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忠厚老实,待人温和的好性子在村子里是出了名的,而他自身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脚踏实地的心态也为后来成功的他扎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残缺的双手,却有一颗质朴无暇的心。他,抓住机会,把握机会,珍惜机会,他会用他的赤子之心去对待他的学生,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甚至家庭,但他从未后悔。正是他这种对待工作的态度、热情、真心,才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
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做着不平凡的事。看着许多孩子无法上学,他拿出了自己微薄的工资,甚至不惜与妻子争吵,他为了帮孩子取回应得的工资放下了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尊严,他最不能舍弃的尊严!这种顶天立地的担当,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这种伟岸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了不平凡的充满光辉的人。
随着影片的结束,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反省自身,真的太多的不珍惜,太多的空度光阴。(兰梦微)。
首先,来说说这部影片的男主角,马复兴,也许你会觉得他除了失去了双手之外,呈现在众人面前的都是完美的一面,他第一次在高考志愿上写上“北大”二字时坚定的眼神,他对他的兄弟说自己的理想是考上最好的大学时的坚定,遭到别人欺负的时候,他像阿甘一样,用奔跑的姿态,拯救自己的灵魂,又在得知可以当老师时,同时用奔跑的姿态,向世人宣告,自己似乎获得了重生。
这一切,都是美好的,也就是说,马复兴的形象是完美的。
其实不全是的,他有过绝望,得知自己不能考大学时,差点结束了生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的生命应该是晦暗的,他放羊时的表情是淡漠的,目光是呆滞的,甚至,连别人的讽刺令自己一度崩溃,傻得要将自己狠狠掩埋在泥土里。
这就是真实的马老师,有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他,忍受着世俗的不公,毅然决然地用功读书;他,在失去双手受尽讥讽后,毅然决然地证明着自己的价值;他,在家庭的排斥反对中,毅然决然地坚持做好一位重视教育无私奉献的无手老师。他就是我们的主人公马复兴。一个出生在青海山区的普通人,一个从小失去双臂而又不普通的人。
“信念是鸟,它在黎明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看了他的经历,如果说这是一个普通人,也许我会抱有质疑甚至不敢相信他有这么高尚的品德,但他是从小失去双臂,受尽嘲笑,被高考拒之门外,但心中树立着坚定信念,愿家乡的孩子能改变命运,受到该有的教育,走出大山的民办教师。他身上那股不认输、知敬畏、有担当的劲儿让他残破的人生,苦难的命运,残缺的双手造就了一颗完美的心。
看了这部影片感触颇深,作为四肢健全的我们,不受嘲笑歧视的我们,得到前人厚爱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做不成事,碌碌无为呢?又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变得冷漠无情,利益熏心呢?又有什么坎坷和困顿让自己停滞前行呢?这部影片在反映人性高尚美德,维持信念的同时,也淋漓尽致地反映着社会发展对文化知识的重要依赖,反映了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的正确性和必须性。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在感化后要时刻明确好目标,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青年,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林一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04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