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27 01:31:09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范文(20篇)
时间:2024-01-27 01:31:09 小编:JQ文豪

总结是对过去的记录和整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范文和经典案例,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示范,希望对大家写作总结有所启发和引导。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一

7月14日,我们一行二十余人与来自全省各地的四百多名老师相聚在一个叫做河南省教师成长学院的地方,开始了为期五天的学习生活。初来乍到,我就被导师、学员的强大阵容深深地震撼了:导师是余映潮、黄厚江、闫学、管建刚、贲友林、张齐华等全国顶级名师,学员们都是来自全省各地市的中原名师、省级学术带头人、河南最美教师、最具成长力影响力教师、最具成长力智慧力班主任、各地骨干教师等各路高手,于是,我的心中对这次与众不同的学习之旅到底会取得怎样的收获充满了期待。

果不其然,第一天,我就领略了管建刚的机智幽默、闫学的底蕴深厚、余映潮的博学多能、黄厚江的幽默风趣以及学员们对成长的执着追求,面对他们,我深深地感到了自己是多么地需要成长。

几位导师中,我对管建刚的作文教学早有耳闻,也很感兴趣。因为一直以来我的观点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还要让学生学习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观点与管建刚阅读课要指向写作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认真地聆听了管老师的课例和报告,也被他灵动的教学风格、幽默的教学语言、超凡的教学内容挖掘能力深深地吸引,几天下来,我仿佛看到了一片阅读教学的崭新天地。

短短四五天的时间里,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内心也一次次的被刺痛:

1.重新认识了自己。

开场管老师用一场《什么都不是问题》的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基础不是问题,只要去努力;缺点不是问题,可以扬长补短;年龄不是问题,成长的起点永远都不算晚;空间不是问题,要像玉树一样去拓展自己;研究不是问题,矛盾的自己才是成长的自己。一切都不是问题,关键在自己,既然选择了成长,就要点燃自己的激情和渴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2.以儿童的方式打开课堂。

“服不服?”、“比一比?”,管老师在课堂上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对抗,挑起争鸣,激发欲望,点燃激情,把握儿童的思维特征,以儿童的方式占据他们的心灵,管老师在用自己的行动见证着“接受学生的无礼暴力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爱才完整。”

3.打开心灵,丰富写作内容。

4.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管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推敲》、《陶校长的演讲》这三节课中,每节课我们都见证了学生阅读、理解、概括、写作、演讲等语文能力能力的提升。第一学段教阅读写字,第二学段教阅读理解,第三学段教阅读写作,小步走,不停走,循序渐进,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能力得到了逐步的提升。

5.紧跟时代的步伐。

管老师指出,我们不能再以我们童年时的标准去要求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当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就被规定好几岁的时候必须写一篇某某题目的文章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们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学中要有娱乐精神。管老师将小视频应用于教学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经过这次培训,我想,我的成长,已经找到了方向。

作者|滑县瓦岗寨乡瓦岗寨中心小学李放。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二

愿意学习,愿意一路跟随。这届年会学习机会,对我,异常珍贵。我愿意追随新教育,源于那份读书的静好,那一份执着追求的美好。源于20xx年海门新教育学习带给我的震撼,惊喜与收获,才有了以后校园里的晨诵、午读、暮省,诠释了新教育的六大行动。我努力的在校园里推行着,实践着,校园里一切的行为方式也在改变着。

渴望学习,总怕那曾经沸腾的热血冷却,曾经澎湃的激情被平庸的日子消磨殆尽,所以总愿在我们滑县教育的领路人张局的带领下,为飞扬的梦想增加核动力!与志趣相投,尺码相同的人一起前行,能更加坚定自己的脚步。

新教育年会最期待的是朱永新老师的主报告。今年的主题是共话家校合作,随着朱老师的富有磁性的声音“浩浩扬子江,巍巍中山陵,静谧玄武湖……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与山水气场,涵养出栖霞教育的唯美与灵秀。20xx年7月,栖霞加盟新教育实验,四年来,获得蓬勃发展……”进入到对栖霞区新教育、对家校合作的认知中。

“1927年,陶行知先生在栖霞晓庄创办了第一所学校:晓庄学校,努力实践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栖霞是行知教育思想的发源地。同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也是新教育实验的重要思想源泉。新教育是发源于欧洲、后来又影响到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当年陶行知先生深受影响,曾经把他发起的生活教育运动也命名为“新教育”。197月22日,他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发表了著名的讲演,题目就叫《新教育》。他还亲自担任了《新教育》杂志的主编,是中国新教育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所以,“新教育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陶行知先生等倡导的新教育运动,我从内心深处也把陶行知先生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

行知思想也是栖霞教育的“根”和“魂”,是栖霞教育的生命底色。栖霞加盟新教育实验,是以今天的行动延续昨天的`探索,以共同的追求创造明天的未来,注定是一次行与知都让人喝彩的相遇。栖霞特色的家校合作共育行动理念:知己知彼、亦师亦友、家校互动。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行动上,百花齐放:建立新父母学校、成立家委会、成立新父母志愿者联盟、构筑新父母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开展亲子阅读、聆听窗外声音等,在家校合作共育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突破。

在栖霞,在这方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的沃土上,召开第十七届新教育年会,既是对过去一年研究探索的总结,也是新教育实验以十七年行动向行知先生致敬。

栖霞新教育实验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创名校”的内涵发展之路,通过“一校一品,一生一长”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与“三特”评比活动,以及“内培、外引、借智”策略,整体优化区域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显著提高,在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的奋力前行中,栖霞新教育人跨出了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了解了栖霞特色的家校合作共育行动理念:知己知彼、亦师亦友、家校互动。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行动上,百花齐放:建立新父母学校、成立家委会、成立新父母志愿者联盟、构筑新父母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开展亲子阅读、聆听窗外声音等,在家校合作共育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创新突破。

时刻感受着新教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仰慕的望着领奖台,颁奖盛典上卓越课程、完美教室、智慧校长、榜样教师、年度人物五个奖项的践行者,领着属于辛勤奋斗者的荣耀!感受着他们的骄傲,为他们几年如一日不懈的坚持而激励着。我们滑县的骄傲―段云飞校长出场了,立刻我们滑县人也骄傲着,云飞的践行精神也沸腾在滑县教育人心中!

晚上的分论坛让轮廓更明朗,在仙林附中小学部和太阳城小学承办的节目汇报,又一次近距离的见证栖霞新教育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见证栖霞新教育的精彩。

理解了家校合作共育的意义与价值,了解了共育原则,也坚定了自己学校家校共育的方向。以前不清楚家校共育的内涵,总嫌麻烦,总怕出现安全问题,只有一学期两次的家长会,没有实质性的发挥家长的作用,没有深层次的搭建家校共育的平台。今后有了清晰的方向,构建完善的机制,创新家校共育平台,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发挥好学校、校长、老师、班主任的主角角色。

希望我校的家校共育,为孩子撑起一方晴空,滋养孩子稚嫩的心灵。愿一路学习,和孩子一路成长,愿与同行携手并进,研发家校共育课程,让家校共育成为抒写孩子心灵深处的碧水蓝天。让牛屯的新教育之路上加入更多尺码相同的人――老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让新教育之花早日丰硕绽放。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三

在当前国内英语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有20xx小学英语教师读书成长教育计划,欢迎参阅。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只有读书,才能使自己成为源源不断的水。本学期,我将继续利用晚上、双休日或节假日时间认真阅读自己所定的书目,在学习过程中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反思和随笔。特别是记录自己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此外,我还会将自己的读书所得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丰富自身的文学底蕴,用读书来提升自身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读书活动能够与课堂教学效果和相关教学活动相结合。为此我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读书计划:

一、我的读书目标:

1、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同时通过阅读接触更广的课外知识,深化更多的学科内容,逐步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2、通过阅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阅读使自己业务精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的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写好。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做到“六个结合”:读书与反思相结合,提倡带着问题读书,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读书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实效;读书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一体化”工作相结合,切实化解实践中的难题;个人阅读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读书与课改相结合,理解新课程,融入新课程,实施新课程;读书与不断解放思想相结合,提高认识,创新工作思路。

3、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

四、读书安排:

1、经典阅读:《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选读书目:《赏识你的学生》《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3、每月必读:《英语角》《英语沙龙》。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怎样使教师具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呢?——答案是读书。读书可以增长教育智慧,使教师的思维拓宽。提升师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作为教师,首先要使自己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想,每天挤出半小时来读书,应该不会有问题。我的读书。

口号。

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相信通过努力,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捧起书本,与书为伴吧!

一、指导思想:

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

二、读书目标:

1、通过阅读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阅读使自己业务精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通过阅读学习,丰富自身个人文涵养,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三、主要措施。

1、个人自学为主,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关书目,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于做。

读书笔记。

写好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每天确保一小时的读书时间让读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需要。

2、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边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3、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

四、读书安排:

1、经典阅读:《教师培训读本》《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

2、每月必读:《小学科学》、《吉林教育》、《动植物百科大全》等。

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精神、气质和品性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专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出敏捷睿智的光彩,充盈着创造的活力和快乐。读书,能够改变教师的人生,而且能促使教师去不断地思考教学工作、生活、生命,从而实现自我人生层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华。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通过对教育经典理论的学习,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推进课程改革,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现特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读书计划为行动指南,全面学习、提高整体文化素养,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并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通过读书锻炼思维能力和对教育问题的批评性思考能力,努力转变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进行教育创新;通过阅读经典,丰富人生,让生命在阅读中更加精彩!在经典读物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用时代的眼光去衡量,把真正优秀的读物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内化为自己的经典;放眼世界,增进国际了解,尊重各国、各族文化,以继承传统文化和光大中华民族精神为主流。

二、个人读书目标:

1、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不断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2、转变教育理念,登高望远,高屋建瓴,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进行教育创新。

3、通过读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念,开阔教师的视野,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

三、读书内容:。

1.科研专著。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教育学和心理学》。

转载自 WWW.XueFEN.CoM.Cn

2.自选书籍。

《感恩老师》。

《赏识你的学生》。

《英汉故事一百篇》。

四、读书措施:。

1利用一切时间积极自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根据所学认真备课,体现出新颖、大胆、有效的教学风格,课后再以所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写出反思和随笔。

2、主动与同事交流,讨论读书体会心得。利用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研活动的时间,积极和其他老师交流好书,感悟读书心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先读、精读,政治理论、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略读、速读。

3、每天确保半小时的读书时间。每周整理读书笔记,保证读书的效果。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

5、以自学为主,在课外和休息日主动学习、摘录。以教育教学、教育理论、教改理论为主要着力点。以世界名著为辅助,努力提高自己的自身涵养。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四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已成为每个学校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幸运地成为了骨干教师成长教育的受益者,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骨干教师成长教育对我的影响和改变。以下是我对骨干教师成长教育的一些体会心得。

首先,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参加骨干教师成长教育培训,我有幸接触到了各种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分享。例如,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课堂教学设计等,这些课程为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同时,我还有机会参与各类教育论坛和研讨会,与其他骨干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学习。这些学习平台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更高层次教育智慧的门。

其次,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提升了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在骨干教师成长教育的培训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还了解到了一些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这些知识的更新使我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我的教学更加针对性和高效。此外,骨干教师成长教育还培养了我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教育教学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再次,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促进了教师个人成长。参加骨干教师成长教育培训,使我不仅从专业层面上提升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在个人成长方面受益匪浅。通过和其他骨干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我学会了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了自信心。同时,骨干教师成长教育还激发了我对学习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让我更加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和挑战。这些个人成长成果不仅对我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也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

最后,在骨干教师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一个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参加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我明确了自己的教育使命,即要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关爱学生的成长,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教育理念成为了我工作中重要的动力和方向,也使我在课堂上更加有自信和激情。

总而言之,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我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个人成长也得到了促进。骨干教师成长教育让我成为一名更加专业、有责任心的教师,也激发了我对教育事业的更大热情和投入。因此,我将继续积极参与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学生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五

为期十三天的培训,我感觉每天都是充实的,因为每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培训中,我进一步认识了新课程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自己以往在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太多的问题,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相信我还是有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真是受益匪浅。在千万教师中,能参加这样的培训,我想我是幸运的、是幸福的,在这里,我很乐意让各位同行来共同分享此次培训。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本次培训的内容。_月_日,学员报到,领取培训资料。共有600多名学员,分别来自安庆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开发区以及八县的小学骨干教师。下午,举行开班仪式。_月_日,开始分班授课,有小语班、小数班、英语班、美术班、班主任班、信息技术班和学前教育班7个班,我参加的是小语班的课程。

我们每天两门课,每半天一门课。第一天上午是一位具有古典美的老师给我们上《教学简笔画》,让我们知道课文中动植物以及人物等原来可以那样只选取一个面来画。紧接着下午,一位风风火火还忙着招生任务的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按课表她应该给我们上《新课标》,但她说因为课件没做好,所以先给我们讲《教师专业成长讲座》,这才让我们知道她是我们培训期间的主要培训教师之一。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我们跟她学了几个专题:为什么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漪的教师专业发展的路标;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新课标的内容。后面的那么多天,我们陆续接触了其他几位培训教师,有年轻的女计算机教师,有斑白头发满腹经纶的小语教老师,还有两位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桐城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

在这里,我着重就小语教老师的课程给大家做个汇报。

语文到底教什么?

语文姓“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乃是培养学生系统地学习汉语,提高学生运用汉语的语言活动能力。

1.语言训练的概念、内涵。

语文是语言和言语,语文课既要进行语言训练——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又要进行言语训练——发展学生的言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语言体系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而是为了进而自觉地不断提高言语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的根本就是言语。也可以说就是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

2.语言训练的依据。

语文就是语言文字,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育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语言现象,掌握语言规律,学会正确地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如果说西洋语言的特点是“法治”,那么汉语言的特点则是“人治”。从心理学角度说语言是一种技能(即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这是由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3.语言训练的内容、重点、根本。

语言训练的内容不仅是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感的训练,还应包括情感态度的培养和语言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应着重进行几种语言品格的训练,即语言完整性的训练,语言条理性、系统性的训练,语言具体性、生动性的训练,语言明朗性的训练,语言准确性的训练,语言构造的训练和语言速度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可见,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言训练的重要任务,也是语言训练应达到的境界要求。语感是主体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力和正确理解力。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条分缕析的理性分析多,动之以情的形象感染少,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变成了干巴巴的几条筋。重视语感培养有助于扭转这种现状,既能充分体现语言训练的“个性”,又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语感训练可以从4个方面抓起:培养语言的准确领悟感,培养语言的流畅舒适感,培养语言的情味品用感和培养语言的形象再现感。

4.怎样进行语言训练?

首先,树立科学的语言训练观;其次,确立“时时”“处处”皆语言训练思想;最后,科学地进行语言训练。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六

这是一本相当朴实的书。我只能这么说,而且我认为作者会认同我的这种说法。这本书的文笔没有多少亮点,理论也没有多么的发人深省,篇幅也没有多长,我花了半天就读完了,但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那种朴实无华的讲述。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特级教师,特级教师这个身份对于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来说,虽然算不上高山仰止,但是也足以让我们仰望了。但是当你读他的书的时候,你会发现书里面并没有多少故作高深和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感觉好像面前正站着一位宽厚的长辈,对你絮絮叨叨地说着他自己年轻时的往事,语重心长的提醒着年轻的你不要犯他犯过的错,并且知无不尽地传授着自己的经验,数说着自己得到的教训,甚至读着读着会有一种如父母般唠叨的错觉。

说实话,在最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先入为主的认为这又是一本毫无营养的快餐书,以为这又是一本教师该怎么怎么做,教学问题该怎么怎么解决的空谈一些大而无当问题的书,但当我读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并没有在空谈教育该如何如何教师该如何如何,而是在讲述着当自己还是一个新教师时自己在干什么,讲自己从教师这条路上走来所做的一些选择,讲自己从新教师走到特级教师这一路所犯过的错误和所做出的努力。全书无时无地不透露出作者的那种朴实,书的语言朴实,讲述的方式朴实,讲述的事件朴实,无丝毫夸饰,无丝毫做作,讲到自己曾经的错误时,坦坦荡荡毫不讳言,讲到自己现在所取得的成就时,理所当然毫不遮掩,这种朴实透露出来的是一名教师的值得尊敬的气度。不文过饰非,亦当仁不让,这种不卑不亢的朴实是整本书所传达出来的最为闪亮的一点。

我认为,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必须拥有这种朴实,不去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比较有噱头的东西,而是像书里说到的,要注重最基础最细节也是离学生最近的东西,用最朴实无华的态度来做最简单平凡的教学工作,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工作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看到明显成效的,不能心急,只有让自己变得踏实,让自己的工作方法变得朴实,才能在教师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这是这本书教给我的对待教师这份工作的态度。

作为一名才进入教师这一行业的新人,我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我该怎么去教学,而是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该干什么。在成为教师之前,我有许多对未来的规划,我想要成为这个想要成为那个,我想要去这里想要去那里,可能基本上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教师,但事实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毫无心理准备的我突然扮演起教师这个和角色,一种措手不及的不适应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总是在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耽误学生,总是担心自己经验不够处理不好班级事件,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担心自己工作能力这么低别人会不会在背后议论自己,对教师这份工作充满着惶惑不安。我所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角色转换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教师这个对我来说新的身份。

这本书的作者跟我一样,最初的时候也是从一名村小教师开始做起的,这本书与其说是在告诉我们教师这条路上所面临的问题,不如说是作者从一名村小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所经历的心路历程以及作者自身精神状态的一次次升华。

作者在成为一名语文教师之前,他的语文成绩是最差的,并且也相当不喜欢语文,但他最终却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并且如今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特级教师,他用自己切身的经验来告诉我们,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的很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我们通常挂在嘴边的话,我们总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如果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对这件事感兴趣,兴趣可以让我们对此保持长久不衰的热情。但作者告诉我们,“兴趣是一个伟大的骗局,扼杀了无数人潜藏的才能”,我们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观念误导了。当然,毋庸置疑的是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去干自己感兴趣的.事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往往是最高的,但是,兴趣往往只在起步阶段发生作用,当进入中级阶段无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挫折,如果只凭兴趣是无法继续往前走的,相反,所遇到的困难通常会导致兴趣的丧失,以至于失去了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但是不要试图依赖兴趣去取得成功,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同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产生了另一方面的误导。我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就可以做好,那么反之我不感兴趣的不喜欢的,我就做不好,而我对某件事做不好,是因为我对它不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成为教师的人中,真正喜欢教育喜欢当老师的,我想毕竟是少数,毋庸讳言,就连作者都说“我不是喜欢教育才考师范的,也不是喜欢语文才做语文老师的”,作者并不喜欢当教师,但却成为了特级教师。作者在书中说到:“很多老师跟当年的我一样,不停地抱怨着,抱怨当老师的死板不灵活,激不起热情。越抱怨越做不出名堂,越做不出名堂越抱怨。”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不喜欢当老师,不适合当老师,一直排斥教师这个职业,那我们就始终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算不喜欢,也应该尝试去接受它,尝试着融入进去,“不喜欢的事也可以做得很出色,不喜欢并不是不出色的理由”。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得踏踏实实以最朴实的态度来面对这份工作,而同时也必须要有韧性,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的心态。教师的工作,是“百年树人”的工作,是一天一天一点一滴积累的工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能够承受“铁杵磨成针”过程中的孤独。

作者最初进入教师这个行业的时候,仅仅只是一名最最普通的村小教师,而且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名不怎么合格的村小教师。作者的自述中说到,在他最初当教师的时候,“一年住院,两年养病,三年经商”,教师似乎反而成了副业,当他准备踏踏实实安心当教师的时候,当初和他一起进入村小的一些同事早就进入中心学校了。从书中作者的自述可以看出,作者最开始工作的几年确实多灾多难,并且作者本身的能力也并不怎么出色,但是作者身上的那种最朴素最单纯的韧性却让我动容。

书中提到一句话:“人的韧性即人的神性。”当作者以一个经历岁月磨砺的长者身份,略带复杂和缅怀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给我的是一种莫大的感动与震撼。作者最初工作的阶段,仅仅是一名村小的民办教师,而之后作者更是在村小工作了十年,就如作者自己所说的,“十年磨一剑”,用十多年的时间,从一名普通的村小教师,成长为了一名特级教师。跟上一辈的中老年教师比起来,我们这些新教师的优势在于受过全面系统地教育技能培养,具有相对来说更为新颖的观念和方法,与他们相比,我们在技巧性上占有更大优势,但是我们这些新教师却有一个共同的也是致命性的缺点,浮躁。教师所做的工作,通常被形容为“慢工出细活”,必须在潜移默化中在细节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最忌讳的就是想要迫切看到成果而追求效率,“欲速则不达”在教育上能够得到最彻底的诠释。而年轻人的特质,再加上目前越来越浮躁的大环境,年轻教师越来越缺乏耐性,更多的是喜欢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很少能够踏踏实实坚持把教师工作中最基础的东西做好。作者用了十年的时间来打磨自己,在这十年里作者也并没有做多么了不起的事,仅仅是在作文教学这条路上固执地走着,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死脑筋地坚持着,一条路走到黑,最终,走出了一名特级教师。

坚持走一条道路,一路走下去,终会见到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七

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一直被视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有幸参与了一次骨干教师成长教育项目,以下是我个人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骨干教师成长教育给我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通过参加各种专题研讨、讲座和研讨会,我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前,我在教学中通常只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成绩。然而,在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中,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如多元智能理论、情商教育和创新教学等。这些新的理念给了我更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的思考,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输入,更要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其次,骨干教师成长教育让我意识到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保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态度。通过与其他骨干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逐渐改进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教会了我如何进行反思和批判性思维,如何去挑战自己的观念并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和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第三,骨干教师成长教育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教育。在过去,我很容易把学生都划归为一类,忽略了他们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然而,通过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我了解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因此,我开始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等,以满足学生个体化的学习需求,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第四,骨干教师成长教育开拓了我的职业发展机会。在骨干教师成长教育项目中,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地区的优秀教师。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我获得了很多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此外,通过参与各种研究项目和课题研究,我逐渐成为了一名教育研究者,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论文和成果。这些个人成就和经验使我在职业发展方面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潜力。

最后,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的成长做出贡献。我希望将自己在骨干教师成长教育中的学习和经验分享给其他教师,并帮助他们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因此,我积极参与学校的教研活动和教师培训,组织和参与各种教学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通过这些分享和交流,我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帮助和支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骨干教师成长教育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和创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教育,以及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我逐渐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深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挑战,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八

11月20日在万年二中大礼堂举行了2018年万年县中小学“从阅读到写作的教学指导策略”专题培训会,很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个机会去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

其次,我有幸近距离的聆听了教育专家李秀伟校长的精彩讲座,真可谓受益非浅。李秀伟校长一开始并没有急着推荐自己的教育方针,而是向我们讲述了韩新娥老师的国学教法:一年级成语接龙;二年级成语故事;三年级古诗词;四年级弟子规;五年级古典文学;六年级背诵国学经典《三国演义》。还向我们推荐了吕映红老师的赏评教学以及白星林老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等,听之后令我茅塞顿开,大开眼界!

李秀伟校长特别注重国学教育。在当今这个日益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通过读《国学》,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受益,也是就说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智慧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经常学习新知识,温习老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养成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学问从学习中来,能力从实践中来。人生困顿,皆因不学无术,其实学习和实践就构成了人生的两大主题。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修炼的一生,境界越高越注意学习修炼。

通过学习,不仅增强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感,更深的领悟了一些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培训虽短,但让我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方面又增加了许多有益的知识,理论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

-->

-->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九

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魅力》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魅力,太多的艺术需要我去追逐去领会去反思去品悟。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己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的细节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好。每个修炼都可以成为我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在这里我要介绍自己体会最深的五点:

一、教师要注意自身形象。

有道是“形象就是宣传:形象就是效益:形象就是服务:形象就是生命:形象就是一切!”新世纪的教师形象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讲究外在的美、仪表的'美、风度美的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学生的喜爱。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也是完成教育任务的需要。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亮相,自然而然的成为“审美的客体”,通过自己形象的示范,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作为语文教师本身就是美的传播者。因此,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形象塑造应该追求的理想目标。

二、教师每天要反思一下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善于思考必定受益无穷。因为思考可以化解矛盾的症结,使僵化的思维方式疏通,变得清晰,构建新的思维和理念。凡成大器的人都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可关键是平时该怎样做?这里的意见为我指明了方向:要持续不断、读思结合、以写促思、系统性。

三、教师语言要有亲和力。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要使语言具有亲和力,就要注意平时言谈要和蔼可亲如春风化雨细细密密润禾苗,如清泉小溪涓涓滴滴入心田;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语言要自然亲切,热情明快,做到活泼而不庸俗,文雅而不晦涩;对学生的提问、辅导解答要不厌其烦;课下可以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无拘无束的交谈。()学生学习上有失误或做了错事也能够循循善诱给予正确指导。学生生活中有苦恼或痛苦,教师要给予关爱,即使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也会让学生心中燃起暖暖的爱意。

四、教师要与家长常沟通。

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

而且多半是作业不交或者出了什么事故的时候才联系,所以,许多家长都条件反射似地怕接老师的电话。本书就提出很好的建议:教师应该在休息的时候,打两三个电话,与家长闲聊一会儿,了解一下学生在家的表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家长对老师有些什么要求和建议等。平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可以预防很多事故的发生,比“亡羊补牢”般的事后谈话效果更好。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中小学教育正快步走向信息化、网络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教学和学习是如今教育发展趋势。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也越来越呈现出独特的、明显的优势。不仅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为学校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专业化的成长。表现在:

一、改变了教师的育人观。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适应21世纪的信息社会和教育改革。学校到底应当培养怎样的人,这是信息时代的教学所急需解决而不可回避的问题。由于信息知识的总量急剧增加,且半衰期愈来愈短,知识积累型人才也显得更为重要,信息社会急切需要具有高度创造性、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信息检索、获取、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新型人才。教育,不再只是灌输和传授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和考试,教育将深刻改变自己的目标和职能。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也发生了革命性的质变。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和终身能力的.培养。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给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当前很多学校都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有的仍停留在纯技术的运用和探讨上,教师应该不仅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工具,更要把它作为学生的学具,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此种学习环境正是信息社会中的教育环境。教师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二、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法。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师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已经明显不足,教学内容不仅难以涵盖社会多元化的需求,课堂教学方式也无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技能。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因此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首先改变了备课的方式,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文本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进行电子备课,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学的手段,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三、改变了教师的学习观。

有人说:一个人被一个社会所淘汰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失去了再学习的能力。不错,今天的时代,绝不是有了大学文凭就可以终其一生的时代。大学学历不过是一种历史,它不代表今天,更不代表明天。学习应是一生的事情,即“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对一个教师来说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教师面对的学生是富有时代气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如果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又怎能为人师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环境不断完善,教育手段不断更新,逐步信息化、网络化。所以说教师必须每天学习,不仅要了解学习的环境,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而且还要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做到学要宽广,学有所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四、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

传统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现在,教学的基本职能变成了为学习者服务,帮助学习者快速学习,出现了以学习需求满足度为核心的价值评定。传统教学重在使学生继承已有知识经验,以学生记忆知识的程度来评价学习、评价教学,甚至来判定学生和教师的等级。而在网络教育中,教学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指标的评价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对各种信息进行选择、加工、理解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信息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能力,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与教学的重要标准。

因此,教师只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坚持在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定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一

最近,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看朱小蔓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这是项目组活动时推荐阅读的书籍。其实,要阅读专业书籍,很多人是看不进的,一来觉得枯燥,二来没有乐趣。而此次我能如此静心去阅读,则是因为在读序时,被作者朱小蔓的经历所吸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期结束前教育局的视频会议,使我觉得作为教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学校要求每个老师根据视频会议的精神进行师德感悟的撰写,而对于我来说,重不在于反思,而是更高层次的提升。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写作是用八小时坐班之后的工余时间;她做了三十几年的行政,却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保持着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长期在师范大学工作,率先办起我国第一个本科小教专业,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比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读博士生前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研究有着很宝贵的现场经验感受。我喜欢她的勤奋、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善于将生命经历转化为新知学习、转化为学术灵感与想象力的悟性、活力与自觉。更吸引我的是,她骨子里喜欢教书、喜欢学术、喜欢诚实地生活。借用她的话来说:“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虽然浅薄,但皆由现实关怀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说尚能秉持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并且有着生命热情、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点‘我写我心、抒心写真’的味道。”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字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实际的,读来也没觉得生硬和拗口。

对于这本60万字的着作,我没有本事一口气读下来,但对于其中有关德育的理论,还是给予我很多的启示。我不是学校领导,有些对于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我选用跳跃的方式阅读。而对于德育与价值观中“教育的重量与承载”,温总理的那句“只要孩子在,教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更给予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一句警醒,更感受到肩上所承载的分量之沉重。

在可能的道德教育资源极其表达方式列举中,我发现自己从教的数学学科,从学科内容上,有公理、公式、原理、计算、数学家和发现;可用的学科方法:推理、演绎、归纳、计算;而蕴含的道德价值“严谨、理性、坚韧、审美”更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这些就是属于数学学科的道德教育范畴,并不是原来我们狭隘的认为,一提到德育渗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生硬的创设情境,死板的加入爱国主义教育!

这本书我还只读到上篇《道德与价值观教育》,重在理论阐述,我的认识也还相当浅薄,相信后面的《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会更贴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景,让我从中收获更多。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二

(一)做一个睿智、幽默的教师。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正如书中学生所说“幽默的.老师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二)做一个宽容与孩子们心贴心的老师。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书中有一篇关于问题学生小肖的故事:小肖对待课业态度散漫,成绩倒数。但是,在看到卖艺的盲人时,他又慷慨地给予了盲人5元钱。这个故事说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孩子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宽容和打磨。

三)做一个有自己教学方法的老师。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品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做一个有渊博学识的老师。博学的老师能让孩子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老师,而是喜欢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教书育人是我崇高的使命,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地做每一件分内事。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千教万教教人成真,千育万育育做真人”

品读《教育魅力》,让我认识到,教育魅力是一种使命,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精神。就如同于漪老师说的那样,“生命与使命同行”。作为教师,我应该做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引领着我的学生,散发恒久的光辉。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三

最近,看朱小蔓的《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这是学校活动推荐阅读的书籍。其实,要阅读专业书籍,绝大多数的时间我是看不进去的,一来觉得枯燥,二来没有乐趣。而此次之所有读下去的欲望,则是因为在读序时,被作者朱小蔓教授的经历所吸引。

《关注心灵成长的教育》一书主要以探讨教育与人的情感、道德、精神发育的关系为主题,书中,朱小蔓教授向我们阐述了她对情感与情感教育、对道德价值观教育、对素质教育、对教师与教师教育等问题的认识。全书共分三个篇章,上篇主题集中在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基本原理、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传统道德教育的现代转换、课程改革与道德价值观教育等;中篇主题集中在情感发展与素质教育论题,内容包括人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在个体道德形成中的价值、对素质教育评价的思考等;下篇主题集中在教师人文素养与教师教育,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师情感培养、提高教师素养、创建情感师范教育等。

朱小蔓,她的思考和写作是用八小时坐班之后的工余时间;她做了三十几年的行政,却不在乎“官位”,更不善于“权术”,()保持着教师、学者的本色和天真;她长期在师范大学工作,率先办起我国第一个本科小教专业,对教师教育、尤其是小学教师教育比较熟悉,也很有情感;她入读博士生前从教二十多年,对教育研究有着很宝贵的现场经验感受。她的勤奋、她的执着追求、她的善于将生命经历转化为新知学习、转化为学术灵感与想象力。她骨子里喜欢教书、喜欢学术、喜欢诚实地生活。借用她的话来说:“我相信,自己的研究虽然浅薄,但皆由现实关怀而生,而且,所思所想、所言所说尚能秉持一以贯之的价值立场,并且有着生命热情、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有一点‘我写我心、抒心写真’的味道。”这样的人写出来的文字是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实际的,读来也没觉得生硬和拗口。

读朱小蔓教授的文章,深感其思想的深邃,知识的广博,视野的开阔,我认为,全书最大的特点在于探讨德育话题时,朱教授能善于吸纳不同学科的知识,如生命科学、人文学科、哲学、人类学等,使其论点充满说服力和思想深度,文字表达中,没有繁琐的论证、艰涩的语言,使读者读起来晓畅明了。

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我们的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和关注,需要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曾记在我工作之初,面对调皮经常犯错的孩子,我总是批评多余宽容,呵斥多余微笑,这些孩子看到我也总是很怕,表面上,他们在我面前,乖了许多,但实际彼此间心灵的距离却很遥远。工作这么久,看着一批批的孩子渐渐长大,我开始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多变的,是多元的,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不会犯错那就不是孩子。试想,做为母亲,你可以宽容孩子每一次的错误,可以欣赏孩子每一次的成功。那作为一名教师,则更需要用一位母亲的情怀,用一位教师的责任去重视学生、欣赏学生、理解学生,我想,这将是我不断努力的目标。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四

“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目标。

看到中小学教师被无效教育科研困扰的现状,陈教授把有关“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实效性”的问题汇集起来研究,用对话的文体来呈现,用讨论的方式来表达,力求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理解幸福、追求幸福、创造幸福、感受和体验幸福。

全书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从中,我明白了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讲,采用过程范式更为实际,也更有价值。教育科研不只是解决“是什么”的认识问题,而且是解决“分析目的和手段”的“怎么做”的实践问题。教育科研促进了教师对知识的新的认识,突破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产生或获得了新的实践效果,而且更新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第二部分是“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研究问题,除了从实践困难中发现研究问题,还可以从实践的困惑中发现研究问题,或者从实践的经验中发现研究问题。其次我们要从学习思考中发现研究问题,不要拘泥自己的学科教学,要跳出自己的小圈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教育,这样更容易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得到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要从热点难点中发现研究问题。现在上级和学校不时会有新的任务和要求,如果老师整天处于应付中,那么就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陈教授也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他告诉我们可以把上级和学校的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这样研究的成果更容易得到认可,而且也让工作更有成效。第四要在纵深漫溯中理解研究问题。对我们的专业生活来说,向纵深漫溯,对教育基本概念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可以为我们的工作寻根,从而使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部分是“规划研究行动”。就研究课题的选题来说,我们要从“价值、新意、可行性”三方面考虑。研究思路,我们可以将他人的经验运用于实践,进行具体化的思考,也可以在经验概括中抽象出来的东西进行实践。

第四部分是“脚踏实地做研究”。这部分的阐述让我明白了“行动研究”不分离,它是最适合我们一线教师参与和实践的教育科研方式。我们做研究,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进行。

第五部分是“成为优秀的研究性教师”。要成为优秀的研究性教师,我们就要做到务实求真,尊重他人,不畏艰难。

书虽然读完了,留给我的思考却没有停止,我将以此为指导开展我的课题研究,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五

岚山头街道中心小学侯秋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竭尽全力,为孩子的成长助航》。

春风化雨育桃李,艳阳普照暖天下,从小我就梦想当一名这样的教师。师范毕业后,我如愿以偿的走上了三尺讲台。当我看到讲台下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时,我坚定这条路适合我。在教师的队伍中,我努力的探索,实践,竭尽全力的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付出我的力量。

的9月,我第一次来到了岚山头街道五联小学,开启了我人生新的里程。当时给我安排的任务是四年级的语文、英语及班主任。听其他老师说,这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教的班。我到教室一了解,果不其然,人数多,纪律差,三年级期末成绩语文平均分还不到70分。我第一次进教室就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你教我们多长时间呀?我们已经换了五六个班主任了,有的不到一个月就被我们气走了。”听到这些,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的自尊心一下子膨胀了起来,当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班级带好,一定把他们的成绩提上去。

接触了几天后,我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糟糕。孩子们不是不懂事,而是缺少系统的管理。我制订了一套班规,包括我自己在内,谁都不能违反,如有违反,我们都要接受相应的惩罚。课下,我经常找机会和他们聊天,给他们讲爱惜生命、尊重他人、热爱生活的故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地人生观。教他们如何辨别是非善恶。如果你是真的`爱你的学生,他们都会有所感知。就这样,很快我便赢得了他们的认可,和大家融为了一体。

抓纪律的同时,我也没有忽略知识的传授。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后,我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方案。

首先,是基础知识方面。那时候,学校没有早读,课下学生很少有时间读课文,上课时我总觉得非常吃力。于是,我规定早晨上课前的时间和下午最后一节课为读书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所有同学必须读我规定的内容。刚开始,学生的自觉性很差,我不得不将自己两岁的孩子送到奶奶家,为的就是能够在早上提前到教室督促他们读书。就这样到第二个月中旬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到校就读书的习惯。

同学们提前把课文读通,在学习上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当时他们的基础太差,也没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难全都掌握。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就利用自习课和其他课余时间和孩子一起做强化练习。当时,我去汾水批发了一百个带有横格的语文作业本,每学完一个单元,我都会发给孩子一张纸,让孩子把这一单元的“看拼音写词语”整理出来,按照我的书写要求抄写在这张纸上,等我检查完,学生把出现的错误修改后,统一用纸夹夹起来挂到墙上指定的位置。于是每个单元,都会有“看拼音写词语”“近义词反义词”“修改病句”等各种题型的活页作业。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掌握了整理复习的方法,也提高了学习成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47分的基础知识分就有19名同学得了满分。

与基础知识相比,提高阅读题的成绩就不那么容易了。开始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做阅读时根本没有读清楚短文,就开始乱写一气,根本不讲究方法。我曾试着多次向他们讲述阅读题应该怎样做,怎样从短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在经过多次的思考探索后,我又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学生的实践,训练他们的做题思路。我以小学生生活和练习册里出现的课内外阅读为例,每一篇都给他们统一讲解,然后再让孩子们做,然后统一批阅,然后让学生修改,然后再批阅,再修改。为了便于学生修改,我要求他们一律用铅笔答题,每批完一次作业,我的整个手掌下面这一块都会变的乌黑发亮。就在这反复的讲解、引导、练习中,学生也慢慢的掌握了做题的方法与技巧。

阅读还不是我最犯愁的,与作文相比其他的那些还真都不是事儿。学生成绩不好,不会写作文我都能理解,关键是他们一提起作文两个字,都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抵制状态。我还记得当时有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我实在是不会写,你还是让我抄课文吧,抄几遍都行。”看着孩子天真的面孔,我真是哭笑不得。

怎样引导孩子写好作文呢?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学生对我写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于是,我经常的给学生读一些我以前教中学时写的日记,读我带学生去爬山时互帮互助的精神;读发现学生去上网时我的伤心与愤怒;读学生汇操表演得一等奖时我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慢慢地学生对写日记产生了一些兴趣。我就从日记入手,让他们尝试着去写,每次他们拿给我看时我都会努力的寻找孩子的进步。一个恰当的词语,一个生动的句子,我都会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肯定。每次发下日记本时,学生都会迫不及待的打开看我给他们写的评语。因势利导,学生的兴趣也慢慢地转移到了作文上来。到了五年级的上学期,班里还有两名同学的作文在区里的作文比赛中获了奖呢!

大家一起,努力了很久,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他们五年级的最后一次考试中,全班45人,90分以上的就有24个,超过了一半以上,平均分也达到了88.76分。

两年的时间,虽忙碌却充满快乐,虽疲倦却让我倍感幸福。充实的生活让我更加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并不优秀,也没有过人的天赋,我能做到的就只有一点――为每个学生的成长竭尽全力!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六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说道:“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打开陈大伟教授撰写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一书,心情豁然畅快。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阅相关的教育科研方面书籍,但终因这些书籍的理论术语过陌生,对我而言过于苍白,读起来总感觉索然无味而最后弃之。而陈大伟教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以对话的形式,用直白的语言向我们一线教师清新自然地述说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阅读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书中的观点。

书中围绕“教育科研和教师成长”分别从五个话题进行阐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规划研究行动,脚踏实地地研究,成为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其中的话题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的确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迫切需要的。通过平时的教学研究发现,我们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寻进行研究时,却总是找不到一个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我们的很多教研组活动要提高教研活动的真正有效性,关键是要从平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的确,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但很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可见大家还是缺少了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如何寻找问题所在,让问题真正成为我们教学时的朋友?我们不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探究。

比如说,课堂上孩子的倾听情况,尤其是当同伴发表见解时,倾听的效果就更不佳了。这是何为?如何提高?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又如,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以读带悟”,而收集整理默时间很少,难道只有出声的阅读才是读?思考之余,如何有效促进以读带悟等问题也诞生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困难,思考困难形成的原因,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这就是研究。

学校在教研活动中中经常安排听课活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听课教师总是带着本子来听课,听完后又合上本子回去了,听课的效果甚小。其实,无论是什么性质的听课,只要有所准备,有所思考,我们都会受到启示,无论是精彩的,还是糟糕的。这学期我们的听课还是执行上学期的,希望我们都能够从有效的观课议课中点亮教师课堂的智慧。

在学校里,上级和学校不时就有新的任务和要求,一线教师往往穷于应付。整天处于应付中,根本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如果你也遇到这样的情形,我觉得我们何不把学校的这些任务和要求变成自己的研究问题去做呢?我想这样去思考,去研究,我们的行动后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会感到那么痛苦,而是付出之后的幸福感。

如果多加留心,教师往往可以从看似平常的教学工作看出问题来,这些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但却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课堂上不少学生听讲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讲课的老师看来,他所讲的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的,于是听课教师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问题。

又如,有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后发现有些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关联比较密切,如果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虽然难度降低了,但不易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于是他就提出“能否重新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做到既分散学习的难度,又能逐个突出重点”的问题。再比如,一些老师常常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而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提出“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七

有时也被浮云遮住了光芒。

你的才华不会永远被埋没。

你要学会等待和安排自己。

千山雪莲需要等待多少个寒冬的孕育,日月精华的浇灌,才可以绽放傲然的花朵;铁树需要经过多少个春秋的轮回,风雨的侵蚀,才可以开出惊艳的花穗;雏鹰需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才可以成为雄鹰自由翱翔于广阔的蓝天......生命,需要等待,成长,亦需等待!

有人说,教育需要等待,教师是牵着蜗牛在散步;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人说,教育是默默浇灌,静待花开!

升入八年级,我感觉到学生们有了明显的变化,上课时废话看似少了些,学习的氛围好像浓了些。可是,平静的表面下却暗潮涌动,学生上课形式堪忧,听课心不在焉,暗地传递纸条,和老师玩着捉迷藏的游戏......这一切让任课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七年级不分上下,八年级两级分化!如何在八年级这个关键的时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产生拼搏的动力,让他们在这个分水岭掌握好航行的船舵?我一直在思索着......

态度决定一切,问题的根本还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态度从心理开始。于是语文课很自然弥漫了政治课的色彩,我也变成了苦口婆心式的老师。和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一遍又一遍灌输着心灵鸡汤,有时候我都被自己的话激发的热血沸腾,可是再看看那些冤家,嘴角上扬,脸上露出怪异的微笑,犹如晴天霹雳令我瞬间石化。

是教书,但更重要的是育人,他还没有到十恶不赦的地步,我们应该给他机会,给予他信任,给予他关怀......

木子旭成绩虽然欠佳,但是。

作文。

如果认真写的话还勉强能看。本单元主题是"至爱亲情",学习了几篇文章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他写的是«我的爸爸»。文章大意是通过父亲秋收期间不小心手指受伤一事感受到父亲的不易,以及自己的感动。文章不长,但是事真.情切,我真切的可以感受到他对父亲的爱,以及字里行间的丝丝悔意,评讲作文时打算把它作为范文朗读。

事也凑巧,他的爸爸到学校看他,一进办公室我就看见他右手被一块厚厚的纱布包裹着。

"子旭最近咋样?"。

"你先坐下,别着急,我们来听听他的这篇作文再说。"。

我没有给予他回答,而是给他读了木子旭写的作文,读的过程中,我瞥见他的眼睛已然泛红,有两次仰起了脸,我想那是怕泪水流出来......

"孩子是个好孩子,可能小学文化基础没打好,学习习惯没养成,现在学习兴趣淡泊,他是个懂事的孩子,我相信,他慢慢会努力的,会理解父母的心,理解老师的心。"。

他爸爸什么也没说,重重地点了点头,笑了笑,红红的眼眶里散发出异样的神情......我的心也莫名地激动着,为子旭,为他爸爸,也为我自己......

生命需要等待,我们要用生命去等待;成长需要等待,我们要用心去等待!等待花开,等待燕来,等待四月天再来人间!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八

有一晚,数位老师在办公室加班,聊到当老师这么多年的心态变化,说是第三年、第五年是个坎。我心里默默地想:“我当老师不到15天。”

今天是我从教的第25天。好像真的没有那么多故事分享,25天作为一个研究周期似乎也有些短。这25天似乎充斥了人仰马翻的狼狈,以及乘兴而出,败兴而归的失落。

尽管曾经有过实习经历,但真正走上岗位之时,所有的东西都不一样了。实习的时候能够淡然面对所有事情,因为知道这一切都将会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后离我而去,他们继续学习,我也继续学习。当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所有的事情都将是我的分内之事,是我必须要负的责任。正因如此,面对发生的所有事情,我反而有些手足无措,开学之前所做的心理准备和心理建设开始全线崩溃。四十八个孩子聚在这里,各有各的个性,叽叽喳喳,一团混乱。强调的规矩,转头就忘。上一秒刚提出要求,下一秒就天真地问我:“老师,你刚刚说了啥?”每日清晨出门,我向室友发誓:今天,我绝不发火。可每日晚间回到宿舍,我又向室友请罪:今天,我又发火了。死循环如同日月的升起与降落。直至一周前我与学生小贤的妈妈一次通话。

小贤到班上的第一天就已经引起全班师生的关注。军训时,因为入列未打报告,被教官拎出列一次又一次地大声喊报告,直至脸色因声嘶力竭而涨红。全班同学都深深记住了这个大声喊报告的男孩。正式上课时,每一天小贤都会因类似的原因被老师批评点名,比如和周围同学说话,上课自顾自地玩水杯,趴在桌子上手舞足蹈等等。星期三下午放学,我将他留下来,询问他是不是有什么难处。小贤说:“老师,其实我也想静下来听课,但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和别人说话。”于是我和他商量:明天一天尽量坚持上课不和同学说话,不影响课堂秩序。周四时我发现他上课仍旧会和同学说话,于是我又找他说这件事情,但小贤告诉我:“老师,其实我今天已经比昨天进步了,我说话的频率没有那么高了。”于是我又和他约定,从周五开始,每堂课都需要记笔记,下课拿给我检查。周五坚持了一天,他做到了。但不想,过了一个周末,他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我有些接受不了,和他商量出的办法似乎没有作用。也许我应该跟他的妈妈通个电话,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电话里,小贤的妈妈跟我诉苦,说她也很关心孩子,可孩子的表现总让她很窝火,于是她总是带着火气和急切面对孩子,母子之间的关系也因此逐渐冰冷,两人之间总是说不到一起。我和小贤妈妈说咱们对孩子耐心一点,好好跟他交流和沟通,一点一点改变。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常常带着急切走进班里呢?急切地想要他们按照要求立马做到,急切地想让他们马上步入正轨,急切地想让他们马上调整状态。可我忘记了,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刚刚步入一个新阶段,面临着身份的转变,面临着许多未知数。我作为成年人,在这短短的时间,尚且不能完全适应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的转变,没能完全适应进入社会后工作的快节奏,面临一波又一波的突发事件我也会慌了手脚。过惯了轻松快乐无压力的小学生活,突然进入学科多、要求多、节奏快的中学,这群仅仅十二三岁的孩子又怎么能一下子完美达到老师要求呢?他们或许也跟我一样,茫然且手足无措。

与小贤妈妈的交流让我意识到这段时间里,我正在做“欲速则不达”的事。我总是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凡是达不到心中目标的,立马严厉地指出来。于是我急躁地催促、严厉地指责,却忘记了人的成长本就艰难、曲折,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耐心。

小贤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改变。习惯形成已久,又怎么能在一两天内完全改变?上周,我再次跟小贤商量,本周一方面坚持每堂课记笔记,一方面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希望在各科作业黑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小贤也的确做到了在大多数作业黑名单上没有他的名字,只是仍旧上课会被点名,仍旧会被老师批评,但频率已然降低了不少。正如他自己所说:“老师,我已经有一些进步了。”

不仅是小贤,对于所有孩子,都应给予时间,耐心等待。张文质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写“对于儿童的成长,我们需要等待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对他这个具体的人而给予的帮助,是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在彼此了解与熟悉的过程中,孩子在我的陪伴与帮助下逐渐成长,而他们的成长也正是促进我成长的养料。

龙应台在《蝴蝶结》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在从教第25天,我告诉自己:慢慢来。在从教的第26天、27天、100天……我依旧会告诉自己:慢慢来。慢慢等待孩子成长,等待自己成长。

成长需要等待,需要耐心地等待。

公众号:曲一奏雅。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十九

[摘要]教师网络学习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的途经,虽然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还有不少人把电脑和网络看成是移动的教室,让教师的网络学习囿于正式学习的范围。事实上,教师网络学习更多的是一种非正式的学习,是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的非正式学习的延伸。更新学习观念,加强非正式学习意识;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增强非正式学习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非正式学习;网络学习。

自从学校教育诞生以来,学习就被划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两大类。正式学习主要是指通过学校组织、课堂授课等形式实现的学习形态,它通常是有计划性的,有明确的目标和课程知识体系,学习的目的是获取成绩、证书,并为将来的工作做准备。一般认为,在学校的学历教育以及工作后参加的继续教育,都是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应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学习的形式是有外力推动的(有学校和教师等);二是学习的过程是有控制的(有计划、有内容);三是学习的目的是得到社会承认(成绩、证书或专业职称)。在这三个要素中,最有区分意义的是学习目的,因为离开了正式学习的学习目的,学习的驱动力(外力)和内容都将显得毫无意义。

在明确了正式学习之后,可以将非正式学习界定为:学习者不是为了得到社会承认而进行的学习,学习的时空具有偶然性、学习的过程具有情景性、学习成果注重自我感受。

网络学习可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网络学习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理解,即为主体受网络环境影响而改变的过程;狭义网络学习是在线的系统学习,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研究教师作为学习者受到网络环境影响的问题,是指广义的网络学习。事实上,教师网络学习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为完成规定的在职学习(学历进修或非学历培训)任务,通过上网学习作为完成上述学习的补充。是一种正式学习。另一种是教师上网仅作为一名网民,参与网络的活动,构成了非正式学习。

一、教师网络学习的非正式学习形式。

随着web2.0以blog、tag、rss、wiki以及其他社会性软件的应用为核心的新一代互联网的出现,学习者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如图1所示:当用户需要使用这些软件的时候,就可以进入相关的网站页面,申请注册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思路去整理搭建自己的学习空间。教师网络学习也是遵循这一学习方式,进行在线的非正式学习,其主要形式如下。

(一)网络浏览和查询。

教师网络学习,最主要和最普遍的形式是网络浏览和查询。浏览是个体接触网络信息的基础,教师通过浏览网络大量信息,获得正式学习无法提供的知识。查询往往是带着问题进行的,是教师解决生活、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当前网络中提供信息浏览和查询的社会软件很多,已为教师们熟练使用。

(二)网络交流。

网络条件下的协作交流方式有电子邮件、bbs、qq、msn等。电子邮件的出现和普及,解决了现实生活中通过邮政系统传递信件速度慢的问题。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网络交流方式的更高期待,bbs和icq得到人们的认可。bbs以它的开放、自由、高容纳性、互动性著称,深得人们的钟爱。icq则以自身的实时互动的特点在网络交流工具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电子邮件、论坛和即时通迅工具这三种交流方式在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时快捷和便利,是教师非正式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

(三)观点表达。

学习需要输入和输出,学习者通过网络表达观点的方法很多,如可以通过bbs或建立个人网站,但blog的出现,更好地解决了学习者的这一需要。blog作为促进人与社会互联的一个工具,集写录、分享、学习于一体,能方便地表达教师的教育观点和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如年底,根据教育部开展“网络教研”课题的有关要求,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引进了“成长博客”,利用博客(网络日志)形式开展教育教研的业务研讨。短短一年多时间,该博客网的点击率达8000多万次,居全国教育类博客点击率第6位。又如“海盐教师博客”创建于月,到底,已经注册7372个博客(该县中小学教师约3000多),发表日志52109篇,回复49848条。

(四)虚拟协作。

在非正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会以博客圈子、qq群等形式,选择性地加入虚拟学习社区开展虚拟协作。这种逐步找到以相应内容为主题的学习社群,通过加入一定的社群,就能够使得学习向两端发展,即在“枝繁叶茂”的同时也能够“扎根生须”,使得在职阶段的学习能够以有机方式不断展开和丰富。教师网络学习的虚拟协作一般以学科为单位,协作的目标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和为圈内人员提供教学资源。

二、教师网络学习的非正式学习特征。

作为广义的教师网络学习,是教师在网络环境中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人机交流、人网交流和人人交流,是一种非正式学习。但教师网络学习又是一种成人的学习,也应适合成人学习特点。成人学习的特点,我们可归纳如下:成人是具有不同的经验与价值观的学习者;成人学习是一种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关注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有各自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动力来自学习者内部。

下面我们结合成人学习特点从非正式学习视角来讨论一下教师网络非正式学习的特征。

(一)灵活、便捷学习。

成人教育的关键是让学员自主决定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因为成人通常是有工作的。戈博(r)等人认为,非正式学习是个人不在正规教室和没有教师出现的情况下,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教师网络学习正好符合随时随地和没有教师出现这些条件,这种学习可以发生在工作时,也可以在家里,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可以随时上网,不受教室和时间的限制。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与指导者角色经常互换,没有固定的导师。

(二)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中小学教师上网主要在做什么,是否是在完成正式学习的任务?我们就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索取资源)、网上互动、解答网络问题(提供资源)和建立个人网上空间等项目对8303名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进行问卷,结果表明解决问题是他们网络学习的最大动因(见表1)。他们认为,教学资源库可以解决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资源匮乏的问题,并采用碰到问题才上网查看的办法。

教师上网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就像我们看报读书一样。但作为非正式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还有其独特性,通常非正式学习是在工作和生活中偶然发生的,而网络学习是一个通过主动搜索,获得相关知识和方法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三)教师自觉地输入和输出信息。

从成人学习者自身来讲,参与学习是出于多种需求和动机因素考虑的。学习受到外在环境需求的驱使,即使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发学习的要求,但仍然是为了达到一定的实用效果,是一种被动的学习。而在信息时代,如果仍然保持这种被动学习的想法,被动应变,注定是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的。网络给教师带来大量信息,这些信息尽管一部分与正式学习有关,但大部分信息是隐性的,这对教师本人的生活和工作有意义。这些信息中有的是网络技能,有的是生活常识,有的与课程教学相联系,也有的是关于做人的社会伦理。教师全凭兴趣选择信息,并进行一个自我内化的过程,即对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储存,到需要应用时才输出。这与非正式学习获得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过程相一致,是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自觉学习。

如在对浙江海盐教师博客的研究中发现,天宁小学62名教师2月至10月共发帖6804篇,每篇平均访问数为232人次;2829篇帖子有回复,回复率为42%,其中回复层级(指帖子中回复对话的层数)平均数为3层。该校署名为“日月小筑”的教师发表于203月24日的一篇博文,竟有38611人次访问,回复层级达到326层。这一现象说明教师网络学习是一个充分自由、自觉和自主的活动。

(四)越来越重视网络成员间的互动协作。

网络协作学习是指利用网络、通讯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学习内容更深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与个别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情感的形成,因而越来越受到关注。网络的协作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分,凡是网络协作与正式学习的目的有关,是为了完成正式学习任务的学习,就属于正式学习。但更多的情况是学习者就一个工作中的问题而进行远程协作讨论,是非正式学习的。教师利用网络协作学习可归纳为三种:教学任务合作、教师互助和专家咨询。网络协作学习可让多个学习者通过网络来解答呈现的同一问题,也可以当一方有问题时,他人可以随时与另一方讨论。由于个人的思考范围有限,若在学习过程中,能和伙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另一端的专家(专家可能是官方聘请的,也可能是志愿者)咨询。

三、教师网络学习的非正式学习策略。

(一)更新学习观念,加强非正式学习意识。

一般人总是对非正式学习的作用表示疑虑,认为正式学习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事实上,非正式学习是我们最古老的学习方式,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方法。因此,要引导教师从网络环境的.实际运用中真正体验其中的价值,而不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口号、一种设想。要鼓励教师平时注重多方面信息与知识的收集与积累,积极消除观念上的障碍,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审视事物,让网络更好地为非正式学习服务,让非正式学习更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目前,由于受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的影响,教师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还是以传统的个体自学方式为主,缺少有效的探究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方式;在社会性软件使用上,80%以上的主要用博客,其他形式应用很少。为此,要构建灵活多样的非正式学习方式,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摆脱传统院校培训方式的思维定势,强化信息化学习方式应用;让教师对网络有较全面的了解,根据自身的习惯、认知水平、学习条件和学习需求,利用网络的优势,选择、创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方式达到最优化。

(三)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增强非正式学习能力。

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网络环境下进行非正式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网络环境,无论是利用博客进行知识管理,利用博客与别人进行协同,还是利用sns进行学习之间的交流,都需要学习者具有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甄选信息以及辨别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当前,教师网络学习在信息选择能力、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以及管理与生成信息的能力上表现得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师网络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四)改善学习环境,优化非正式学习效果。

非正式学习强调赋予各项活动与工作以学习的内涵,使参与者在活动和工作的同时,也能学到科技知识或受到先进理念的熏陶。因此,引导教师基于网络的非正式学习,应讲究学习环境的创设。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可以在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创设浓厚的非正式学习氛围,使非正式学习成为一种时尚。要使学习场所多元化,使学习机会广泛化,在家庭、学校、社区开设教师网络学习中心,使教师随时随地可以学习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同时,对于作为学习者的教师而言,要积极鼓励自我意识,提高自身反思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学习,特别是非正式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只有通过反思和交流去创造有意识的自我,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学习能力,才能使非正式学习的效果得到切切实实的保障。

(五)建立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机制,提升非正式学习的道德素养。

教师网络学习,由于学习的地点、时间充分自由,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点名制度,学员很少会借助于外力的支持而学习,所以说它是一种自律的学习。为此,网络学习,尤其是在非正式学习之中,要求学习者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提高“自律”意识。但并非每个参加学习的教师都具有较高的“自律”意识,为此,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建立教师网络学习的相关激励机制和网络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上网学习的稳固性。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的评价体系,运用网络技术手段对学习者的学习交互过程中加以监督和评价,以促进学习者全面、健康地协调发展,实现网络环境下非正式学习的顷利开展。

教育专家谈教师成长篇二十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彭蔚兰。

案头上的这本《教育魅力》是我在学校读书节活动中得到的战利品。起初封面上“青年教师成长”几个字比较扎眼,想想自己都快从教了,“青春”难再,谈何“成长”,翻看的念头犹如缺水的崖壁上的芊草,干枯瘦小。加之当时职称上不了;一把年纪还要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常常为了准备第二天的课,朋友聚会时歉意实足地提前退场,听着身后“教了几十年书还要备课”的质疑调侃声越发觉得无奈。那一段时间前途寡淡现实忙乱,倦怠感如潮水般涌来。网络上有一则传疯了的短文《我只是个老师》,乍看起来还真能慰藉在现实的困境中挣扎的灵魂,但是短暂麻木之后仍会腾起深深地不安,因为教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人生行途路遇雾霭幽惑时,亟需提灯导行的前路人。《教育魅力》一书,尤其是“叶澜、张汝伦的高端访谈”部分正如穿云透雾的霞光,在我渐趋迷茫的职业生涯里漾开了绚烂的图景。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词,充满诱惑和使命感的一个词:“创造”!纵“魅力”之说各家万千,但在我眼中都不及它:“你问我教师的魅力在哪里?就在于创造”,“他不是一个简单的传递者,他跟孩子一起创造他和他们的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也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作创造”(叶澜)。为什么会觉得“创造”契合于心?仿佛找寻已久的新知,初相遇却觉长相识。也常常问询自己:“凭借什么站住讲台,让学生‘读你’千天不厌倦?”回答当然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每一课都有新知识!然后就心安地做一名勤勤恳恳的知识搬运工,这样真能撑住场面么?而今获取新知识的渠道是多元而畅通的,见多识广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足以用他的不屑不耐烦来消费我的每一堂课。马克思讲得深刻,只有创造性的工作才会有尊严。叶澜先生则直接指明了教育魅力的生命之源――创造!“教师的创造跟工程师的创造不一样,跟建筑师的创造不一样,跟作家也不一样,它是一种为了和直面人的生命发展的创造。”这令我想到黄克剑先生说的,要“以生命治学,为生命立教”,当初觉得这是大情怀师者的`教育誓词,直到读了叶澜先生的“创造”之说后,顿悟,这也是平凡教师应有的追求。从教以来对教师工作性质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幡然醒悟之际,细品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再读《师说》,才明白韩退之早已为师者立了高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传道解惑意在为生命成长除荆斩棘引领牵行。“为生命立教”,先秦诸子教师在独创与借鉴中出彩,魏晋教师于无为世界里务实报国,隋唐教师勇为风气先,宋代教师居敬持志,沿此以往,代代出新,魅力无绝,师古变今、务本求实、教育图存、兼容并包,教育魅力留芳千古、遗韵流转,传承发展中缔造了民族生命。

收获“创造”魅力,心念之,且为人师的每一天里如何与孩子们一起创造他们的也创造自己的生活?我和我的学生,这样的创造主体是独一无二的;我和我的“这一届”也是不可复制的,我与全班跟我与某一个也是不能等同的,我们的今天与昨天明天还是有区别的,细细想来,真真是创意无限。如何“创造生命发展”,呈现教育魅力,摸索实践也许才能贴近那样恒久的幸福。庆幸自己还担任着班主任,之前的牢骚在一段时间的改变中显得可笑了。我通过qq创立班级家长群,建设班级空间,随拍学生在校生活的镜头,与家长分享转瞬即逝的动人表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用心关注学生在校的诸多活动,从早读开始,琅琅的书声里是否有疲倦无力的杂音;端正坐姿中是否有倦意未开的疲惫身影;整洁课桌上是否有放着口服的药未吃完的早餐。看着看着,能分明察觉到他们在负重前行时不同的状态,一改以往例行公事到班点名后万事大吉的粗糙,才明白教室里坐着51位为了成长而努力的个体,每一天,缺一不可。班会课成了分享日常点滴的宝贵时间,那些被相机定格的瞬间,拼接起随时间流逝不可再现的影像:为什么那时我在微笑?为什么那时我眉头紧锁?原来我和他可以这么美好地并肩站立……原来我们会忘了这么多优雅的时刻,蹉跎这么精彩的瞬间,原来看似重复单调两点一线的生活里充盈着美好!就如叶澜先生关注自家的那株白玉兰一般,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一点细节又一点细节,原来每一个生命都如每一朵花,从孕育到绽放要经历很长的过程,而我们都习惯聚焦那盛放的时刻,生命慢慢积攒滋味的过程就这样被观念的定式遮蔽了。通过半年时间的刺激、唤醒、交流,原本对周遭许多现象漠视麻木的学生也常常有发自内心的小激动,班级顺势开展“晒晒我的小确幸”活动以及元旦送祝福活动,当时温馨的话语伴随朵朵幸福之花开满心田,往日背负着的理科实验班压力也似乎得以化解,整个班级如冰雪消融后的春山,生机腾腾。

“创造”的魅力究竟有多大?对于普通教师而言,该如何保持不竭的“创造力”?目前班级面貌的变化究竟是不是理想中的“创造”出来的我和他们每一天的校园生活?除了班级管理,那专业课堂又该如何驾驭呢?“恒久魅力”是否有保鲜妙招?“教育的魅力恐怕不仅仅限于教师已形成的人格和学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教师应是不断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的人,在帮助别人完善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追求自己生命的发展和完善”,这才是魅力创造的关键。如何坚定地行进下去呢?很庆幸有温暖的团队在引领――“福州1+1读书俱乐部”、“李华政治德育工作室”,一路走来,钟情教育魅力打造的老师们通过读书、思考、交流、实践,相互欣赏彼此鼓励,在最为便捷最为宁静的方式中为心灵驱散迷雾迎向光明。“迷恋学生成长”的李华前辈于我启发甚多:勤勉地读书,以微小之力带起阅读大节奏;热切地生活,无论晨曦暮云、山花野草、郊田江海、都市新貌、古巷庭院在她镜头里无不成画,这是一个与生命同在的无止境的过程。大家之言与名师之举恰好在我心里为教师的“创造”下了最美最真实的注脚。

努力做一个时光虽老,生命长青的富有创造力的教师,发展生命、完善生命,愿一直奔走在路上!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052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