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优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4 12:24:02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优质23篇)
时间:2024-02-04 12:24:02 小编:JQ文豪

教案能够提前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编写教案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需要一些教案的参考和范文吗?以下是一些可以借鉴的案例供您参考。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一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课件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二

混合练习--教材第57页练习十二9-13题。

通过混合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一、口算

做第9题。

这是接近整百数的口算,口算时着重让学生思考多加了的要减去,多减了的要加上。

二、求未知数

1.做第10题。

学生做完后,要让他们说一说各根据加、减法中哪个关系式来计算的,以加深学生对这些关系的理解。

2.做第11题。

这道题既可以直接根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解答,也可以把要求的数用未知数x表示,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

三、简便算法

做第12题。

在计算前,注意提醒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四、解答应用题

做第13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说的是一件什么事,告诉了哪几个条件,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订正时,提问:

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怎样?[相等。]

哪种方法简便?[用265-(35+100+85)比较简便。]

在计算(35+100+85)时应用了什么知识?[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三

1. 使学生知道素数与合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会将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 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谈话:同学们,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个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猜想。

课件播放:哥德巴赫是200多年前德国的数学家,他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猜想任何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的和。另一个大数学家欧拉又补充指出: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一猜想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虽然人们知道这一猜想是正确的,但一直没能从理论上加以证明。数学家们把这一猜想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我国数学家王元、潘承洞、陈景润先后在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陈景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轰动了国内外数学界,被公认为是最具有突破性和创造性的,是当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和证明方面最好的成果。

提问: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数是素数等问题)

谈话:大家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素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素数)

谈话:我们来做个实验。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小正方形,小组分工合作,分别用2个、3个、4个、6个、7个、11个、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看看拼出的结果怎样。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引导:仔细观察拼出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比较学生会发现: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

提问:为什么用2个、3个、7个或11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而用4个、6个或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拼法呢?(2、3、7或11只有两个因数,而4、6或12都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

谈话:请同学们先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1~20,并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然后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将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你把这些数分成了几类?是哪几类?(根据每个数因数的个数,可以把它们分成三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一类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1只有一个因数,分为一类)

提问:只有两个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两个因数分别是1和它本身)

提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因数的数,它们的因数有什么特点?(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其他的因数)

再问:为什么把1单独分为一类?(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它只有1个因数)

谈话: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活动把自然数分成了三类,并总结出了这三类数的不同特点,那么,它们分别叫什么数呢?打开课本第78页,把例题认真地读一读,填一填,并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学课本之后,师生共同揭示素数和合数的概念(补充板书:和合数),同时明确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

提问:在2~20各数中,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

谈话:关于素数和合数,你还想研究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根据提出的问题,有选择地引导学生交流和探索,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出示题目:先找出21、23、29的所有因数,再写出这三个数分别是素数还是合数。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找出每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再判断这三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并说明理由。

先让学生按要求划一划,再说一说哪些数是素数,哪些数是合数。练习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并说明理由。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新的收获?

学生举例检验。

谈话: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哥德巴赫猜想是正确的,只是至今还没有人能从理论上完全证明它。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人能解开哥德巴赫猜想之谜,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在典型的数学背景材料中激发探索新知的兴趣。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本节课的设计,教师独具匠心地把素数与合数的教学置于数学文化的背景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课的开始,为学生呈现了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背景材料,这是一个200多年来诸多数学家不能解决的问题,但中国的数学家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的奇妙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这一情境中素数的概念学生还不了解,解开素数的奥秘自然地成为学生的自觉需要。课的结尾,再一次提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举例检验猜想的正确性,使课的首尾呈呼应之势。同时,通过简短的语言,引导学生树立探索数学奥秘的理想,体现了教师对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关注。

在有效的探索活动中逐步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中,教师寓素数与合数的概念于拼长方形的操作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小正方形的个数与拼成长方形的种数之间的关系,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数的因数上来;接着,通过写出1~20的所有因数,并根据各个数因数的个数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引导学生逐步概括出素数和合数的共同点;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明确素数和合数的内涵。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自主探索的意识和数学思考能力,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四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2000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五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六

1、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测量与估计的过程,讨论得出一种即合理又方便的方法。

2、重视引导学生总结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能力针对具体的问题设计测量的方案。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测量与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估算技能。

天平铁钉米粒黄豆铁丝纸张

1、教师出示实物:一堆钉子和一堆米粒

提问:你能看一眼知道这些钉子和米粒的数量吗?

1、先来估计钉子的数量:

在操作之前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天平

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什么方法利用天平这个工具知道这些钉子的数量。(提示:想一想钉子的质量和数量的关系)

小结:既方便又合理的方法--算出一个钉子的质量,再用总质量除以一个钉子的质量,就可以得出钉子的数量。

2、估计一亿粒米的质量。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出估计的方法。

提示:有的时候为了提高准确性还需要采取多次实验的方法。

合作要求:

*先用天平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

*数出一克米或者2克米的数量。

*根据书上表格,填写实验记录。

*写出算式,得出结果。

1、用两种方法计算一粒黄豆的平均质量。

2、每个小组选择一道题进行估计或测量。

学生踊跃回答,大胆猜测。鼓励学生能说出猜测的理由。

学生很有兴趣,积极性比较高。

希望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估计钉子数量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学生建议用天平称一个钉子的质量,老师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由于一个钉子的质量太轻,无法测出。因此很自然的改成称其中一小堆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一个钉子的大概质量。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利用前面测量钉子数量的经验四人小组讨论测量估计米粒的方法。

师生一起总结出合理简便的方法,有条理的整理出来,按步骤开始进行测量与估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七

1、能发现、再现物体的序列,体验不同的排序方法,在操作活动中有规律地设计图案,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幼儿思维的多样性,初步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1、多媒体课件。

2、彩色珠子、彩皮、腰带、彩带等。

3、玩具小熊一个,篮子若干。

一、感知规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发现并讲出其中的规律出示玩具小熊,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呀?(小熊)

师:小熊他今天可开心了,因为他搬新家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家的新房子吧!(观看课件画面)小熊的新家漂亮吗?(漂亮)

师:今天小熊还请了三位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呢,看看他们是谁呀?(小兔,小猫,小狗)

师:三位好朋友接到小熊的邀请可高兴了,他们要出发啦!

师:(观看课件画面)哦,这三位好朋友每人都走了一条小路,哇小路上还有好看的小石头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走的小路上的小石头是怎样的。

师:先来看小兔,他走的小路上的石头是怎样的呢?(一块红色一块绿色一块红色一块绿色……)

师:小兔走的小路是一格一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猫走的小路呢?(一块绿色两块蓝色一块绿色两块蓝色……)

师:小猫走的路是一格二排列的石头小路。小狗呢?(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一块红色一块蓝色一块黑色……)

师:小狗走的小路是一、一、一排列的石头小路。

师: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三条小路看上去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小石头的排列有规律)

2、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按规律排列

(1)引导幼儿发现并尝试接着规律排列师:到了小熊家,小熊请三位好朋友吃点心啦!咦?怎么是个空盘子呀?原来这是个神奇的盘子哦,盘子上有一些花纹,只要将盘子上的花纹按一定的规律说下去,好吃的点心就会出现了。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想)师:看看小兔拿到的盘子是什么花纹?(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接下来应该怎么排呢?(与老师一起讲述)(一块红色一块黄色一块红色一块黄色……)看看对不对?哇,是什么好吃的点心呀?(萝卜)师:小猫的盘子呢?(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接下来应该怎样呢?(请幼儿讲述)(一朵大花二朵小花一朵大花二朵小花……)是什么点心呀?(小鱼)幼儿与老师一起吃美味的"小鱼"。

师:我们也来帮帮小狗吧!谁愿意来说一说?(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接下来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骨头出现)

(2)拓展幼儿思维师:小朋友,除了这些排列,你们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排列?(两个高人两个矮人……三个大碗两个小碗……)

二、应用创作师:吃完了点心,小熊要请大家唱歌跳舞啦,你们看,小熊打扮的漂亮吗?(漂亮)那让我们也把自己打扮一下和小熊一起跳舞吧!

1.简单介绍各小组的活动内容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材料:花环和大小彩色花;彩色珠子和线;腰带和彩色丝带。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动吧!

2.幼儿自选小组活动(1)装饰花环(2)串项链(3)装饰彩带裙

三、评价活动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呢?

互相观赏,评价个别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四、结束活动

师:孩子们,把自己打扮起来吧!(一起把自己的作品戴在身上欢乐起舞)

师:时间不早啦,我们该和小熊说再见了,小熊再见!(挥手离开小熊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八

本节内容是在三年级观察由3个、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的基础上,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所摆成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所看到的形状不变。

在学习新知识的开始,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所摆物体的正面的形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添加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想一想,该怎样摆?这当中强调要有各自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里讨论,待有结果以后,再尝试拼摆,通过自己亲身实践,验证自己的设想,这样设计一是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猜想,富于实践。二是亲身经历数学学习历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由猜想、假设到操作验证,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能力。

得出各种不同摆法以后,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难发现摆在原物体某一个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对齐着摆就行了。摆在后面,如果允许不对齐,就会出现更多不同的摆法。

此刻,我又作了拓展;可以再添加相同的小正方体了吗?学生回答:可以。可以添加多少个?1个、2个、3个……一直到无数个。学生的思维很发散,很有创意,真了不起,他们已经发现拼摆中的规律:只要在原某一个小正方体的前面或后面即可。

从上面、侧面看形状不变,改变了教学的策略,先研究侧面,后研究上面。因为侧面的摆法和正面摆法有相似之处,仍然有无数种不同的摆法,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拼摆,再借助多媒体演示多种不同的摆法。当研究从上面看时,要求学生直接通过展开丰富想象无需拼摆,直接借助电脑上拖动小正方体展示不同的摆法,同时还提问:有不同的摆法吗?学生举出了多种不同的摆法。

整个探究过程,大胆放手、扎实有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九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单元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2、只有在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以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总结。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总结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通过拉一拉,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应用。教材安排了三次对图形的分类活动。第一次是对已学的一些图形按是否是平面图形进行分类,第二次是对平面图形按其是否由线段围成进行分类,第三次是对线段围成的图形的边数进行分类。由此可见,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了解这些图形的类别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是一个主要的目标。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实用价值很高。由于特性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之间的类别特征;

3、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一、二个教学目标将在教学第二个环节“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来落实。第三个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第三个教学环节“运用拓展,课外延伸”来落实。

学生在前面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分类的思想,学生也已经接触过,曾进行过数的分类。加上城区学生基础比较好,所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应该不难。只是学生对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应用平时关注的较少,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

1、说教法

(1)多媒体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特别是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实例,非常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

(2)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时,才能最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自己来观察图形的特点,思考分类的标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让学生在自主观察思考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五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通过对话交流,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图形,借机引出课题,交代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学生分组尝试分类

提出分类问题之后,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如何分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借助学具分小组动手分一分,说一说。

2、集中交流分类标准

先让学生上台粘贴,再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然后逐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边分边交流分类的标准。

3、梳理思路,展示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分类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图形类别特征的认识。

4、动手实践,探讨特性

先由生活中大桥、伸缩门等图片引出问题,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如果换成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然后让学生借助学具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发现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再让学生回忆学生中应用了特性的实例,加深对特性的理解。

(三)运用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说说图的意思(教材23页第3题)。为什么现在可以坐了?

2、欣赏图片: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着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聪明的建筑师们不仅利用他们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建筑,同时又利用他们的特性设计出了不可思议的雄伟建筑。它们中有的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是依然完好无损保持了原样。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欣赏这些有名的建筑图片,去感受图形带来的魅力。

3、课外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4、运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加固摇晃的椅子。

(四)总结评价,交流收获

“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并对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学习给出一个评价吗?”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评价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二

师生谈话引出生活中的乘法话题。

1.经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的过程。

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出示例1。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列式,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

2.学生自己试着用竖式计算,指一人板演。算完后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后说说是怎样算的。

同桌说说后,在全班说说。

4.用计算器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68 × 19= 292× 46= 109 × 37=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自主尝试计算、交流等活动中,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谈话,引出旅游团就餐问题。

1.经历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简便算法的过程。

2.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口算整百、整十数乘整十数。

1.观察情景图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2.分别计算选择两种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钱。

3.学生试着笔算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

找不同选择的同学各一人板演,其余的写在本上。

交流计算的方法。

重点交流乘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试一试。

先估计积是几位数再口算。

这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三课时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3)估算、计算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培养估算的习惯,培养数感。

设计意图教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更新和反思的艺术,只有牢牢搭住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具进,才能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这朵艺术之花才会永不凋谢。

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

1.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的过程。

2.能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会解答有关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

1.让学生看图并说出图中的信息,再提出问题:估算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2.展示:说说这列火车大约有多少个座位,你是怎样估算的。先小组内交流,再班级交流。

试一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采用书中练一练的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三

教科书52~53页小数的读写法,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习九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读、写小数,并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读、写小数。

教具准备:幻灯、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2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1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0.0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

2、0.4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07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0.13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二、新课。

1、教学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小数,谁能举出一些小数的例子?

(0.20.050.0050.01……)。

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小数点左边的数都是0)。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小数吗?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1.540.63.1346.8……)。

这些小数的小数点的左边还是0吗?

观察一下:小数可以分为几部分?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比1小?

谁还记得整数的数位顺序?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边回答边在黑板上板书整数数位顺序表。

接着提问:0.2表示什么?(表示两个十分之一)十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5表示什么?(表示百分之五,有五个百分之一)百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0.006表示千分之六,有六个千分之一,千分之一是它的计数单位。

多少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

多少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

多少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

这些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10)。

这和整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一样的,因此,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可以用小数点与整数部分隔开,排在整数部分的右边,向整数一样计数。

10个十分之一是整数1,整数个位的右边应该是什么位?

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多少?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

指出345.679整数部分中的每一位分别是什么位?

再指出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是多少?

2、教学小数的读法。

出示最大古钱币的相关数据:高:0.58米、厚:3.5厘米、重:41.47千克。

问:你会读出古钱币的有关数据吗?

谁能总结一下小数的读法?

强调: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而且有几个0就读几个0。

完成做一做:读出下面小数。

3、教学小数的写法。

(1)例3:据国内外专家实验研究预测:到2100年,与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一点四至五点八摄氏度,平均海平面将上升零点零九至零点八八米。

你会写出上面这段话中的小数吗?

(2)做一做:写出下面的小数。

零点零七五点零六十点零零二。

三百点七一零点零一四十五点五零三。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0.9里面有()个0.1。

0.07里面有()个0.01。

4个()是0.04。

2、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一位是(),第三位是()。

3、说出24.375每个小数位上的数各是几个几分之一?

4、读出下面各数。

(1)南江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1、游戏激趣、回顾旧知。

回顾旧知,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便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学习。

2、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

新课开始,我就以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进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这些图案都是内容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学生以xx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出示小东家墙面、地面问题,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4、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循环排列规律。

反复实践、巩固新知。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转盘游戏。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课虽尽,味犹存。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五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引导、发现法

小黑板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表示什么意思?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

0.4×5=0.2×5=0.6×5=

0.3×6=0.2×7=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6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0.34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34页“练一练”的第2、3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六

1.通过计算两种动物爬行的速度,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循环小数。

2.在认识循环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这一单元里,前面4节课里学生系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以及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这基础上,教材创设了两种爬虫谁爬得快的有趣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某些除法中余数和商的特点,从而进一步去探索、发现它们有什么规律?在这过程中认识什么是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比过去降低了要求,有关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是在"数学万花筒"中呈现的。

这节课都是利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引入循环小数的除法,相对来说,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于"循环"这一特征,原先孩子在找规律中也多次接触,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先算,在算的过程中可能发现余数和商的特点,再引导学生来研究循环小数的特点就不会很困难。

活动一:比一比,谁爬得快?发现并认识循环小数。

出示课件:雨后的一天,树叶上还闪烁着水珠。一棵大树上一只蜘蛛在慢慢地往下爬行;地面上,有只蜗牛也在缓慢地爬行。

师:你们从图中还获得了什么信息?

(点击课件:蜘蛛旁边出现"3分钟爬行73米";蜗牛旁边出现"11分钟爬行9.4米")

师:你们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它们俩谁爬得快?

师:如何知道谁爬得快?你怎样解决?怎样列算式?

生:可以比较它们俩的速度。

生: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来计算蜗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来计算(老师板书出学生说出的算式)

师:先请大家动手算一算蜘蛛的速度。

学生动手算。

……

生:老师:73÷3=24.3333……除不尽怎么办?

师:什么意思?你还没有除完,怎么知道除不尽呢?

生1:永远都除不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每一次余数都是1。

生2:商从小数点后面开始每次除得到的商都是3,然后余数又是1,商3,余数是1,不断反复出现。

师:是呀!73÷3的余数不断重复,商也不断重复,永远都除不完,它的商可以这样写:24.3333……后面加省略号,表示还有无数个3,这样的数叫做循环小数。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求出蜗牛的速度。然后再比一比蜘蛛和蜗牛谁的.速度快?

学生动笔算…

生: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0.85454…

师:为什么说它也是一个循环小数?

生1:因为余数"5"重复出现。

生2:商也不断重复出现:5454……

师: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蜘蛛和蜗牛谁爬得快吗?

生:蜗牛快。

活动二:认一认。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0页"数学万花筒"。他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试一试说说刚才这几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吗?怎样用简便写法写出来。

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哪些商是循环小数?

3÷84÷310÷92÷4

14.2÷110.4÷91÷75÷6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循环小数有了哪些认识?

……

这一节课,我准确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计算发现除不尽的现象,引发学生想了解怎样去表示商;这类商都有哪些特点等。帮助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因此,学生学得比较主动,通过让学生阅读"数学万花筒",帮助学生知道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我觉得这样处理比较恰当。

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发现问题到问题的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语言的表达等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不是直接解答,而是引导学生梳理自己的发现,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述,认识循环小数,真正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其次,注重了活动性教学。通过"谁爬得快"认识循环小数,"认一认"运用概念去判断,进一步认识了循环小数。最后通过"练一练",深化了循环小数的认识,层次非常清晰,使得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得到发展。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七

教科书第6-7页例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6、9、11、12题。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1、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2、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3、关键:让学生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掌握数位的名称、顺序,进率关系。四位分级法以及数的组成等知识。并以万以内数的写法为基础,把个级写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写亿以内的数。

师:含有亿以内数相关信息的音像材料,数位顺序表。

生:收集现实生活中亿以内数的信息数条,计数器或算盘。

一、出示信息,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

1、播放新闻。

荆州长江大桥总长四千三百九十八米。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二小现有学生一千九百五十三人,校园面积为九千五百平方米。

2、师:你在刚才的画面中了解到了哪些数据?你能把这些数据写出来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万以内数的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二、利用信息,学习有亿以内数的写法

1、继续播放新闻:

据统计,20xx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

2、提问:在刚才的新闻中你注意到了哪些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数都很大,它们都占有两个数级……。学生的回答只要有道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师: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先独立写一写,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倾听小组意见,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3、即时练习: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师:这些数的位数很多,写的时候可能会出错,谁有好的检查方法介绍给大家呢?学生可能提出两种方法:

(1)写完后可以把写出的数再写一遍,看是否与要求写的数一致。

(2)根据最高位的判断这个数是几位数,然后进行核对。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2、数学游戏:

由新闻发布官发布自己在课前收集的信息,各位小记者负责将信息中的数据记录下来,最后统一核对,考察小记者工作是否合格。

如:三年内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将达到三千万。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发言后,教师板书课题。

五、课堂独立作业

课本第10—11页7、9、12题。

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进行指导和帮助。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八

1、通过社会调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经济意识,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方案卡、课件

1、 课前播放歌曲《郊游》,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2、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秋天了,在这么好的天气里,你最想干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 那我们一起去秋游好吗?

1、 在秋游前我们都要了解哪些相关的信息呢?学生自由谈谈。(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2、 向阳小学四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到水上乐园去秋游了,他们在秋游前收集了一些相关的信息,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信息。(电脑出示,打字声引入,加深学生头脑中的信息)

3、 我们看到了这些信息,从刚才我们讨论出的四个方面来分析。

4、 首先我们来看人数,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有关人数的信息。多少人?(板书:150人)

5、 接下来看包车,哪句话有关包车信息?一共要包几辆车呢?(3辆)你怎么看出的?(15052 大约3辆)一共需要多少钱?哪句话告诉我们的?你怎么算出来的呢?(3300=9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900150=6(元))900是什么?(共花费多少钱?)150是什么呢?(实际去的人数)用共花费的钱去除以实际去的人数得出每人需要花费多少钱。

6、 门票呢?哪几句相关信息?你们选哪种?(团体)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满足30人以上,便宜等)每人多少钱?(2元)

8、 看完这些相关的信息,我们来替向阳小学的同学来算一算。每人乘车和买门票一共要交多少元钱?(2+6=8(元))

9、 用20元最多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回答问题。最多可以玩6个项目,正好20元。最少可以玩几个项目,是哪几个?同桌讨论,自由讨论。

10、 如果你是向阳小学的同学,你准备向家长要多少钱?这些钱可以怎样安排?(小组讨论,学生自由发言)

11、 刚才我们替阳小学的同学做了秋游前的计划,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他们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相关的信息的?(电脑闪烁: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

1、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出去秋游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我们学校四年级的同学马上也要去苏州乐园去秋游了。我们也要在秋游前了解相关的信息。

2、 我们在课前分小组了解了些信息,现在我们来汇总一下。

3、 首先人数,多少人?(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输入到电脑中,约350人)四年级师生共350人。

4、 包车呢?学生了解,有大客车和中巴车两种。大客车最多可乘坐52人,每辆每天500元左右;中巴车最多可乘坐25人,每辆每天300元左右。你们选哪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那么我们选择大客车。一共要包几辆车呢?(7辆)你怎么看出的?(35052 大约7辆)一共需要多少钱?你怎么算出来的呢?(7500=3500(元))每人要花费多少钱呢?(3500350=10(元))

5、 门票呢?(儿童(1.2米以上):30元 成人:60元 团体(20人以上):35元)哪组去了解的?有三种,你们选哪一种?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6、 游玩项目呢?学生说一说都去了解了哪些游玩项目及价格。选择一些同学们喜欢玩的并适合同学们玩的,打在电脑上。

7、 同学们真有办法,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一切准备就绪了,下面就是你们制作设计方案表的时候了,这要小组合作完成,看看哪一组的设计方案最好。好,小组合作开始。

8、 下面就该是欣赏你们精彩方案的时候了,哪一组想先上来。请2到3组上来自己分析小组制作的方案表。有值得表扬的就发苏州乐园的免费游玩项目的门票。

9、 还有哪一组想上来的,我们下课之后再来研讨。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呢?

开展秋游活动必须定好地点、人数、核算好费用,在这次秋游之前制定的计划,我们可以看到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只要你认真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这里,老师就祝同学们秋游愉快。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十九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二十

1、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3、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图形、剪子、七巧板。

一、创设情景感知图形

1、出示校园图(70页)在我们美丽的校园中,你能找到那些四边形?

2、画出你喜欢的一个四边形。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展示学生画出的四边形,请学生标出它们的名称。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正方形

3、小组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归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点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的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每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提问: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的外形像什么?

这些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是什么图形?

这几个四边形有边有什么特点?

它是平行四边形吗?

你们在量这些图形时,是否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如果有,是什么?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5、现在你有什么问题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7、判断:

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梯形中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三、巩固练习。

1、在梯形里画两条线段,把它分割成三个三角形。你有几种画法?学生展示

2、七巧板拼一拼

用两块拼一个梯形

用三块拼一个梯形

用一套七巧板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有个大小不同的梯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把1张梯形纸剪一次,再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拿一张长方行纸,不对折,剪一次,再拼出一个梯形。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五、作业:

2、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一下,分成两个梯形,有多少种剪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二十一

4:00离校。口算出我们每天的在校时间。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计算同一日内经过时间的问题,今天我们要继

续学习有关经过时间问题的计算。(板书课题)

1.出示例3,学生读题。

提问:求经过时间的问题的计算,我们可以借助于什么方法?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黑板上画直线图。

提问:题里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一艘轮船从南京开往南通,什么时候开出的?是什么时候到达的?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在直线图上标出。

提问:这艘轮船一共行驶了多少时间?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这艘轮船从第一天出发到第二天到达目的地,经过的时间是由两部分合起来的:从第一天22时到24时经过了2小时,又从第一天24时(也就是第二天0时)到8时经过了8小时,所以一共经过了10小时。

追问:一共行驶了多少小时?是由哪两部分时间合起来的.?

2.做练一练。

提问:从第一天18时到第二天10时,经过的时间是由几部分合起来的?是哪几部分了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1.练习十第7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是怎样想的。

指出:求两天间经过的时间,要先算出第一天用了多少小时,再加上第二天用了多少小时。

2.判断下面的每一种说法对不对。

(1)20时就是晚上10时。()

(2)0时就是晚上12时。()

(3)一、三、五、七、月是大月。()

(4凡是单月都是大月。()

(5)凡是双月都是小月。()

(6)8月30日的后一天是9月1日。()

3.练习十第8题。

怎样算出一共放假多少天?

请大家算一算,一共放假多少天,告诉老师。

4.练习十第9题。

向学生说明在生活里经常出现时间问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写出来,然后口答每次时刻。(老师板书)

让学生说一说,第二、三次取信时间各是下午的几时。

5.练习十第10题。

让学生填在课本上,然后口答。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6.练习十第11题。

让学生填表中的数,然后口答。

提问:这两列火车到达的时间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运行时间时,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始的时刻到24时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所用的时间。

1.练习十第6题,直接填在书上。

2.练习十第12、13题。

课后感受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学生在练习中经常会在减不够的时候倒过来计算的,尤其是在跨2天的经过时间计算上,还是有点问题。也许是我讲的并不是很清楚吧。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二十二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课件、星星。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转载自 Www.XuEfen.cOM.CN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奖解答”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四年级数学教案分享篇二十三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并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大数,并计算大数奠定了知识基础。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概括的能力,喜欢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

根据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数位表以及读、写亿以内数的过程。

2、认识亿以内的数为顺序,知道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能读、写亿以内的数。

3.对现实生活中与大数有关的事物感兴趣,体会大数在表达和交流信息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教学重点: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难点:亿以内数读写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如下的教具:多媒体课件(ppt)

这节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境导入法、操作发现法、归纳总结法、

学法有:自主探究法、观察比较法、合作交流法

? 教学中借助电子白板展示例题、练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体现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从趣味读数导入,借助学生会读的典型数据,复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再联系生活,引入生活中的亿以内的.数,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信息读给大家听。 目的是让学生深切地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探究亿以内数的读法

我首先出示数位表,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数位表的分级特点以及个级和万级数位排列的特点。这一环节我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观察交流数位表,为读写亿以内的数做好准备。

课堂上先引导学生利用数位表读数,初步体会亿以内数的读法;再让学生在没有数位表的情况下读数,使学生感受到分级的必要性;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亿以内数的读法。这样设计使每一位学生既深刻体会到了亿以内数的读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了巩固亿以内的读法,我又设计了读数大比拼的游戏。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继续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此时,孩子们正处在成功的喜悦中,我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出:这样的数怎样写呢?激起学生想继续探究的兴致,这样就自然的进入活动二的教学环节。

活动二:探究亿以内数的写法

首先提出活动要求:你能试着写出这些数吗?

在学生试写、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我又设计了写数比赛。

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既能让好学生吃得饱,又能让差学生够得着。给了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又在快乐中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本节课的新知。

(三)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以上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但学生仅仅会直接的读数和写数。为了让学生在掌握亿以内数读写法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我进一步设计了写数的游戏。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达到了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这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从知识、过程、情感三方面进行总结。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直观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总结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227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