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观察的艺术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5 08:17:03
探索观察的艺术范文(20篇)
时间:2024-02-05 08:17:03 小编:字海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3、在写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哲学思考的经典名言和哲学家的思想,让我们一起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一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这样一位老师,她亲切,她温柔,她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

上学时,我的学习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差”。每次考试都不及格,爸爸妈妈也无能为力,我自己想办法。可是,当我遇到那位老师时,我仿佛看到了生命之源,就像在沙滩上找水一样。那位老师知道我的学习差,可她一遍一遍的给我讲题,给我分析错误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变的爱学、勤奋、好学每次考试虽然不是太好,但可以上80分,那位老师让我变得更有自信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校园里的一块玻璃打碎了,心里恐惧万分,让老师知道以后,问谁都不答应。此时我的心跳很快,老师看出来以后,笑容满面的问我,我撒了谎,老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做人要诚实,不能欺骗他人。”我最后说出了真相,老师夸我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那位老师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说谎,不能欺骗他人。那位老师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迈了一大步。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二

姥爷是热爱植物的人,在家中,植物占了阳台的一大半,阳台上有几十种植物,吊兰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一天下午,我都会望见姥爷给阳台上浇水,打开门就能闻到花的香味。我也十分喜欢这些绿色的生命,于是姥爷给我一盆吊兰。它很小,有十几毫米,而且只有几片叶子,叶子里有淡淡的黄色,好可爱阿。在小花盆里就像一件小巧的工艺品。我每一天都会给它浇水。

这天,我放学回家,发现我的苗长出了嫩嫩的茎,上面有5、6个花骨朵儿,我十分高兴。可苗在小花盆里,怎样看着有点别扭。于是我端着花盆来到姥爷面前,请他来帮忙。姥爷给它换了一个大花盆,又加了一些土。哈!我的苗有一个宽敞的家了。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到从红色的花苞开出了一朵秀丽的花仙子。

我最后明白了,要想让苗开花,务必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三

星期五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篇关于观察发现的作文。于是,我便去观察我家水缸里的孔雀鱼。

它们很小,属于小型鱼类。不过,它们很可爱、也很机灵。孔雀鱼的特征有:母鱼大一点,公鱼小一点。母鱼尾巴的颜色浅一点,公鱼尾巴上的颜色深一点。母鱼的肚子大,公鱼的肚子小。这些都是孔雀鱼的特点。

去世的鱼儿。很伤心,于是,我把鱼食捣成粉末形状后才喂给鱼儿们吃。

看到这些美丽的孔雀于在水里游来游去我很高兴,因为,我花费几个月里养的孔雀鱼终于有成果了!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四

今天,我观察了公鸡一整天,发现公鸡有一些奇怪。

早上,公鸡开始打鸣,我发现公鸡打鸣时,腮帮子一起一伏,非常有节奏。

中午,我回家,透过大窗,看见公鸡的主人给它倒上一碗饭,可公鸡一点也不理会,大摇大摆向一边走,主人千哄万叫,想把公鸡叫来吃饭,可是公鸡似乎当主人不在一样,该走它的,只管走它的。主人好像也习以为常,走开了。

下午我准备上学时,公鸡开始吃饭了。它吃饭心不在焉,左顾右盼,吃两口,走开散一会步。再吃两口,再走开散一会步。我心里想:你个小公鸡,那么不爱吃饭,再不吃,就饿你三天三夜,看你吃不吃!

一吃完,鸡少爷又开始散步了。一只大黑猫从树上走下来,公鸡见了,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猫把公鸡打量了一下,毫无趣味,于是便慢慢走了。公鸡一脸神气,似乎在说:“看,猫也不过如此。”

晚上,公鸡又被锁起来,它失去了神奇,一幅可怜兮兮的样子,搞笑极了。

奶奶家里有一群可爱的小鸡。

它们的头很圆,嘴巴黄黄的、尖尖的,两只圆圆的小眼睛,看上去闪闪发亮。小鸡的颜色都不同,有的身上有许多黄毛,有的身上是一块黑一块白,有的全身都是一种颜色。小鸡没事的时候总是喜欢啄自己的绒毛,好像很爱美。

我一打开箱子,它们就蹦蹦跳跳,叫个不停,很害怕,像是被猎人追一样。每当奶奶喂食的时候,它们总是抢着吃,有一次一只小鸡在吃食的时候被挤到了,但是它没有放弃,继续站起来抢食吃。

只要箱子是开着的,它们总是喜欢跳出来。()一天夜里,有一只小鸡从箱子里跳了出来,还没跑几步就被邻居的一只小猫给吃了。奶奶以后就防备的更高了,又准备了两个箱子把小鸡分开,都加了盖,小鸡再也没被小猫吃过。爷爷还开始垒鸡窝,准备把小鸡们放进它们自己的家。

我真想有自己的一只小鸡呀,可是住在楼上不允许养鸡、鸭等小动物。唉,真失望呀!

近日来,我一直在观察从我家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棵草。这棵草和别的草可不一样,它长出来的地方就不一样,长的形状不一样,长的.速度也不一样。它有一个细长细长的身体,上面有几片爱心形状的叶子,一身全是绿色的,可是靠近根的那一点,长了一对对称的蝴蝶图案,非常漂亮。

这棵草生长速度极快。别的花、草短时间内你都看不出来它长了没有、长了多少,可这棵草呀,一晚上都能长三厘米左右呢!

最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它每天都在伸着脖子转呀转,跟个没头鸭子一样。刚开始,我还以为这棵草是对着阳光不停摆动,结果下雨的时候、晚上没太阳的时候也在转。爸爸自信地说:“它肯定在找一个能支撑它的东西,它要找个东西缠上去。”我和妈妈异口同声:“你那么了解它?”不信归不信,但我还是去找了根棍子作为它的支撑物,还爸爸打赌说:“我觉得它不会缠上去,它又没有眼睛。”

第二天早上,妈妈一看:“呀,宝贝,你输了。”我一下就从床上爬起来,还真是那么回事,爸爸却在一旁得意洋洋地说:“相信我没错吧!”

看来,不学习、不勤观察真是不行啊,最起码不敢再乱打赌了。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五

昨天,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到家门口的小溪边去捉螃蟹。捉了三只,一只大的,一只小的,还有一只中等大小的。我把三只螃蟹一起放到一个装有一点水的小桶里。

我仔细地观察螃蟹的形状,它整个身体呈椭圆形,全身披着青褐色的“铠甲”。螃蟹有两只黑米大小的眼睛,有五对足,第一对足粗壮有力,像两把“老虎钳”。第二对到第四对足的足趾又细,又长,又尖,像一把把锋利的小锯子。

第二天,我惊奇的发现,小螃蟹不见了。我猜想:“昨天晚上一定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小螃蟹被大螃蟹吃掉了。”我再仔细观察,发现中等大小的螃蟹的两条腿也不见了,心想,中等大小的螃蟹的腿,一定也被大螃蟹的钳子钳掉,吃了--“螃蟹怎么这样以大欺小的呢?”

我试着用虾米来观察它的胃口。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水桶里的虾米不见了,我想肯定是它把那个虾米给吃了。它吃饱了肚子,正挥舞着大钳子呢!

我们把它拿出来,放在地上,它是横着走的,举着大钳子,好像要和我们比武一样。它只要看见缝隙,它就会躲在里面,把自己藏起来。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六

最近,家里来了两位新成员——两条可爱的小金鱼。它们是妈妈在花鸟市场买来的。没过多久,我们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小金鱼一条是红色的叫“红豆豆”,一条是纯黑的叫“黑豆豆”,它们都穿着一条薄如蝉翼的美丽纱裙,身上镶着闪闪发亮的亮片。“黑豆豆”的眼睛左右都有一颗黑珍珠,“红豆豆”的头上有个大红蝴蝶结,它们游起泳来一摇一摆的,像两位高傲又美丽的公主。

最有趣的是它们吃食的样子。当我准备把鱼食放到水里的时候,小金鱼会跳来跳去,好象它们在摩拳擦掌,看谁能吃到鱼食,吃到鱼食的那条小鱼会高兴地吐出一个个泡泡,仿佛对我说;“小主人,谢谢你!”看着它那高兴样儿,我哈哈大笑起来。

有一次,大约晚上九点左右,我打算上个厕所,然后舒舒服服地睡觉,我突然想看看我的好朋友在干嘛。但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小鱼瞪着眼,一动不动的呆在水底。我的心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念头:难道我的小鱼……死了?我大哭起来。“怎么啦?出什么事了”?妈妈急忙跑来。“妈妈,小鱼是不是死了?”我说。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小鱼没有死,它们在睡觉呢!”妈妈说。听了这话,我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后来,我在“百度解答”上知道了,原来,鱼是没有眼睑的,它们从生到死都不会闭眼,我恍眼大悟。

两条小金鱼给我带来了快乐,我喜欢它们。

观察小蝌蚪的日记【6】。

我家有两条可爱的小蝌蚪,,那是我从宠物店买回来的'。

小蝌蚪头大大的,全身黑黑的,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它的眼睛比芝麻还要小,它的尾巴细细的,短短的,就像一根又细又短的绳子,它的皮肤滑溜溜的。

小蝌蚪可有趣了!它们有时在水中一动不动的,好像在睡觉;有时把头探出水面,像在跟自己的小主人打招呼;有时像个小演员,尾巴朝下,头朝上,好像在给大家表演杂技;有时它们在水底快乐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水中跳着优美的芭蕾舞。

不久后,小蝌蚪长出了一条腿,几天后,又长出另外的一条腿,尾巴逐渐地消失了,前腿也慢慢地长出来了,几个月后变成了一只小青蛙,雪白的肚皮,身上好像穿着一件漂亮的绿衣服。

暑假,我和我的爸爸一起依依不舍地把两只可爱的青蛙送回了大自然。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七

自从看到了哥哥玩吉他,我就被这乐器吸引住了,爸爸给我买了一把吉他。我把全部精力投入当中。我先是练习指法一一练好手指所管理的弦。叫我的表哥写出了指法谱给我,让我耐心的练,经过一个星期的刻苦训练,执法基本练成了,接着我要学习练和弦。哥哥抽出和弦谱来练习,他对我说:“要想练习好,一定要吃苦,不怕疼,不少吉他爱好者就是因为疼痛而半途而废了!”我专心致志学习弦的运用。

学到途中,我越学越幸苦,手指上似乎轻轻触动琴弦也像刀割一样,我想放弃吉他,但总是舍不得,它好像对我说:别放弃我,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我想: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于是,我又专心致志学起来,克服一切困难,坚持到底。

漫漫人生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要勇于尝试,勇于挑战,必能成功。

说话,谁都会,有的人说个没完没了,有的说得很“简陋”。就拿这说话没完没了的人说,没什么坏处,他不内向,胆大,和陌生人谈得来,这很好,不过不要没有分寸地罗嗦。

在公用电话亭,拿起电话,不管是什么话都要说,好像嘴漏了个洞。这种习惯很不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之上,让很多人不方便,一点也不果断,说得像长篇大论。本来两三分解决的事,用了两三个小时。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但还真有这样的人,希望他们可以改掉这个毛病,和那说话“简陋”的人学学。

太“简陋”了,还不行。为什么?说话也是一门艺术,现在是“白话文时期”,不能像文言文那样“简陋”。我估计,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是冷冰冰的,待人比较冷漠,不太爱说话,不和陌生人交流。所以,太“简陋”不行,应该适当,把废话去掉就行了。

文档为doc格式。

-->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八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九年声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1][2]。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九

去年夏天,我的姑妈给我买了一盆植物,它就是——仙客来。有人说:“那盆植物不是叫“兔耳朵”吗?”我告诉你呀,“兔耳朵”只是它的别名!

仙客来的茎为扁球形状,是深褐色的,最顶端是紫色的。长的弯弯曲曲,像一条弯弯的小路。它的叶片为我们的心脏形状,叶子的正面是深绿色的,并加有白色的小点点。叶子的背面是紫红的或深紫色。边缘呈锯齿状,好像一把锯子。叶梗及花梗从球茎生长点处抽出。花梗是细长的。花的颜色有:红的、白的、粉的、紫小桔!的等等。如果你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现一个小秘密:如果花朵成熟了,花瓣就会向上反卷!

这时我便会觉得它像一对兔子的耳朵;像小精灵在玩游就,像蝴蝶在叶丛间翩翩起舞……摸起来滑溜溜的,像丝绸一般。还会散出带有神秘感觉的香味。另外我知仙客来的一个神话故事,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啊——美丽的仙客来,我爱关于你的一切事物!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

江西省新余市长青小学钟丽凤。

摘要:

远程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当代社会重要的变革力量,这种力量打破了地域和社会的疆界,促进了人与物在世界范围内流通,进而推动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成。信息技术已进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全球走向高度一体化,再没有一个国家与世隔绝了。瞬间传递信息已成为新形式的资本,信息技术不仅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诸多影响,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同样也反映在艺术教育方面。信息化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教育与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迎接信息化社会挑战的同时,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普遍渗透与艺术教学已成为新世纪艺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无限宽带”所带来的信息不仅促使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对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多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人们对教学概念的认识,远程教育的诞生打破了“学校中心”或“课堂中心”的教育模式,并使教育目标发生了变化。培养具有高度创造性,并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检索、获取、处理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信息化社会的教育目标。

其次,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可能,从而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再则,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演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化社会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网络给学生学会求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可以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

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信息化社会对教育的诸多影响,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同样也反映在艺术教育方面。

艺术教育除了面临上述的挑战外,还要对应来自艺术方面的挑战。在信息化社会,人们可以用传统的方法来创作和接受艺术作品,也可以采用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创作、表现、传播与体验丰富多样的感官信号。艺术创作与表现、传播与体验等方式的转变对艺术教育提出的挑战体现在多方面。

1.艺术创作方式和传播手段趋向多样化。

首先,利用画板、图像处理等软件创造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像游戏那。

样愉快地作画,既可以表现想象中的形象,也可根据偶发联想进行创作,产生许多用颜料、材料来绘制所达不到的效果。特别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不仅可以缩短调色、涂色、划线、书写美术字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大大扩展了表现的幅度。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还可以融造型、音响等综合手段为一体,使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相辅相成,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境界。

其次,除了以往通过印刷手段广泛传播艺术作品外,还可以通过电视、传真、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传播艺术作品。尤其是通过互联网在瞬间就可以将作品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认为互联网是一座为艺术家提供最大作品展示空间,容纳最多观众的世界最大的美术馆。

2、艺术体验方式趋向多样化。

与此同时,艺术体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倾向,体验的范围扩大了,速度也随之提高。人们可以去美术馆观看原作,也可以欣赏画册,还可以利用电子资料库进行高效率检索式的欣赏,或通过网络随时访问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艺术信息,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深入细致的研究。例如用超级链接来仔细观察、研究一幅画或一座雕像的细节等。而通过多媒体技术,面对运用综合手段创作的艺术作品,人们可以同时获得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体验。在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也不用匆忙,还可以问任何问题而不必担心显得无知。

更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相比,艺术体验、接受的方式更具有参与性。数字化高速公路提供了改编艺术作品的手段,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每个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美术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在自己的美术馆中,可以移动墙壁,增加虚幻的展厅,重新摆放美术品。每个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变音乐的表现。例如,改变音量,把音乐转换成卡拉ok,甚至调整演奏的配器。据11月26日“中日之桥”节目报道,日本开了更具有参与性的游戏软件。如果要实现当指挥的梦想,只要面对荧屏打拍子,根据拍子的节奏,游戏机荧屏里就会出现一支乐队,并演奏起音乐来。但如果指挥棒挥舞得过快或过慢,音乐都会自动停止。这些艺术体验方式的变化对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与艺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育和艺术领域正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着信息化的挑战。而处于教育和艺术两顶大伞下的艺术教育理应以更积极的姿态对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在寻找对策之前,我们还需要对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

1、文字优先与图像优先。

人类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图像。在人类尚未发明文字之前的远古时代,人类用壁画、岩画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使信息获得了凝固性和长久性,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留存至今。这些图像成为今人了解人类早期生存状态的媒介体。自文字诞生以后,文字逐渐成为人类知识和观念的载体。但在教育尚未普及之际,只有贵族才能接受学校教育,由于大多数平民不识字,图像依然担负着传递信息的重任。例如,在哥特式教堂的彩色玻璃窗上布满了图画,那是给不识字的人读的《圣经》。中国的古代壁画,也起着传播宗教、宣传道义等作用。之后,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学会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以及了解世界。在信息传播方式中,文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阅读图像和创作图像反成了专业人士的“特权”。

进入现代社会,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作用正在逐渐地增大,例如,从文字记录到图像传真,从静态图片到动态影片,从无声影像到声画合成,从平面记录到全息储存等。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图像记录和传播的作用也将不断增大。

2、视觉优先与亲身体验。

伴随着图像作用的日趋增大,图像媒体对人们视觉造成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大。与人的其他感觉相比,视觉感觉越来越占据优先的地位,但同时也带来了缺少亲身体验的问题。

首先,从接受的角度来看,原来必须走出户外才能看见外面的风景。现在,随着摄影、电影、电视、卫星通讯技术的普及,人们不需要移动身体,坐在家中也能看见世界各地的景物。但必须注意到,人眼通过这些不断更新的信息传递设备所看到的只是现实世界的图像,所获得的经验也只是间接经验,此时涉及的仅仅是“看”这一种感觉。而如果置身于大自然或现实社会中,人们在“看”景物的同时还能感受到阳光、风、雨的抚摩,闻到多种气味,听到各种声音,全身的感觉器官都参与其中。

其次,从创造的角度来看,运用电脑美术手段创造的只是一种虚拟的空间。人们在运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时,实现的仅仅是人机间的对话,却无法获得采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创作艺术作品时所能获得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丰富多样的体验。

3、信息过剩与精选信息。

随着信息化社会中信息传递方式日趋快速和多样,以及艺术表现方式、手段和欣赏范围的不断扩散,艺术已经走出了殿堂,标志、广告、卡通以及各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用品纷纷涌入人们的生活。以往,如果不是刻意追求的话,人们是很难获得艺术方面的信息的。而如今,无论是行走在大街上,还是打开家中的电视机,随时随地都能获得艺术方面的信息。当艺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时,与其他信息相似,它也产生了过剩现象。

此时,如果不具备较强的精选信息与价值判断能力的话,而对大量的艺术信息,人们会发生价值判断方面的混乱。那些被艺术信息包围着的大中小学生乃至成年人在不知应做如何选择的情况下,易于产生消极接受信息、思考类型化等一系列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技术在对艺术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的同时,也为艺术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应信息化社会对艺术教育提出的要求,取信息技术之长而避其之短,通过美术教育让学生不仅学会主动接受信息的方法,而且学会选择、创造以及传递、交流美术信息的方法,从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发信者”。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一

昨天放学后,我和往常一样,一边唱歌,一边关门窗,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吵闹声。我顺着吵闹声望去只见一大堆同学围在水沟边,我赶紧关好门窗,飞快地跑去一看,哇塞!原来水沟里有一群小蝌蚪。

但是,让我不解的是水沟里为什么会有小蝌蚪呢?是不是青蛙妈妈觉得水沟里比较安全,所以把小宝宝生在这里,然后等有一天它们长到了,跳出水沟再去找妈妈。小蝌蚪们在水沟里游得快活极了。它们大大的身子后面有一条长长的扁扁的小尾巴,颜色看上去像灰色,但是又有些透明,它们像飘带似的在水中飘动。在它们中间有一个可能是哥哥或者是姐姐。它们总是带着弟弟妹妹们游到一起,从不分开。

看着这些小蝌蚪们,我心里一半高兴,一半却很忧愁,不知道它们在这脏脏的水沟里能生存多久?是不是能平安健康地长大,跳出水沟找到妈妈,和妈妈团聚。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二

我家养着两条可爱的小金鱼,一条短小精干,我叫它“王子”;另一条优雅修长,我叫它“公主”。

它俩全身都是橘红色的,两只凸出的眼睛,又圆又大。里面黑溜溜的眼珠像黑珍珠,嘴巴扁扁的,全身的鳞片排列整齐,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王子的尾巴像一把扇子,公主的尾巴像一条秀丽的长裙子。王子一刻也不闲着,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沉在水底,时而围着公主游来游去,仿佛生怕公主看不见它。而公主却十分文静,慢慢的游着,轻轻地摆动着它的长裙,像秀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当它们望见我时,就会游出水面,扁扁的嘴一张一合,仿佛在说:“我饿,我饿。”我把鱼食撒在水面上,它们俩会亲昵的当着我的面,先闻闻,在尝尝,然后大口大口的吃起来。王子很顽皮,吃两口,吐个泡泡,还要在水里游一圈,再上来吃。而公主会一向在水面一口一口优雅的吃着,吃饱了,就游到水底静静的一动不动的呆着。

它们在自己的王国――鱼缸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很快乐。有时相互追逐玩耍,有时会碰碰身体,碰碰嘴,仿佛在说悄悄话。

你看,我的金鱼多可爱呀!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三

我有十几只可爱的小蝌蚪,它们圆圆的头,乌黑乌黑的,像小黑豆,细细的尾巴,摇摇摆摆。

这些小蝌蚪非常顽皮,它们不停的从这边游到那,从那边又游到这边。这个撞那个,那个撞这个。我用一些小摸渣喂它们,它们力马游过来,几个围攻一个摸渣,摊吃的样子真逗。我为了给它们增加氧气,常常用杯子高抛水,有些顽皮的小蝌蚪就钻进杯子,哧溜一下顺着水像滑滑梯一样滑下来。它们顽皮的样子很是滑稽。

我非常喜欢这些滑稽可爱的小蝌蚪。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四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九年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四、利用多媒体组合的优势,使观察作文的训练系统化,科学化。

多媒体组合的优势体现在根据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需要,既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合理成分,又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其长,互为补充,构成教学信息的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写几篇象样的观察作文,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逐步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我以为“从内容入手”,也就是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摄取内容入手,以解决“米”的问题。而多媒体组合并非随机的凑合,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科学组合,所以它的整体系统的功能要比各个媒体的总和更为有效,也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更有利于教会他们在生活中吸取营养,积累素材,更有利于克服传统的作文训练单调,随意,枯燥的弊端。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五

今天,我和同学们观察了可爱的螺蛳。

螺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螺蛳像一个建筑工人用的打地机,小的螺蛳像被捆住的一根又细又长的绳子,还有一些螺蛳像螺号。螺蛳没有水的时候,总是住在壳里。它有一个椭圆型的小门,仿佛是用来当盾的。

我和同学们都把水倒进了杯子里,过了好一会儿,螺蛳们才都把头伸出来。大家都仔细的看螺蛳。忽然,我大叫:“螺蛳生小宝宝了!是一个透明的小水泡”。我十分开心的'碰了小水泡一下,没想到小水泡竟然浮到了水面上,爆开了!我很扫兴,但是第二个螺蛳用一根“绵线”领着一个小水泡,仿佛在玩气球。我忍耐着不碰那小水泡,忽然,我乐观的发现,三只螺蛳的触角一起动了起来,好好玩哟!

螺蛳真是太可爱了,我喜欢螺蛳,我喜欢小动物!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六

我家养了两条小金鱼,一条红色的,一条黑色的。小金鱼长着一对鼓鼓的大眼睛,身体的前方有两个很漂亮的鱼鳍,扁圆的身体上长着比小拇指甲盖还小的鱼鳞。它们都有一条宽而灵活的尾巴,可爱极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看看我的小金鱼,给它喂食、逗它玩。只要我把鱼时撒进盆子里,它们就快速游过来,张开那又圆又小的嘴巴,争相吞咽。金鱼的胆子很小,我一敲盆子,它们就游来游去,东躲西藏。

我喜欢我家那两条小金鱼,它们给我带了无穷的欢乐!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七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回顾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历史。论证了科学领域的进步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分析了信息时代艺术与科学的紧密联系,并展望了信息时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倡导艺术家积极地去应对信息化浪潮的冲击,用新的观念和形式反映新的时代。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谱写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进入20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以数字技术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进程,也强烈地冲击着艺术的各个领域,在许多方面已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而引起了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忧虑和思考。我们所熟知的呐喊者、曾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李政道先生,就多次发起组织了“科学与艺术”研讨会,还与中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合作举办了“清华大学科学与艺术展览会”,来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特征和相互影响,促进科学与艺术的交流,他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对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而同样是获诺贝尔奖的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却指出,现代科学呈现出越来越远离哲学和艺术的趋势,各门自然科学之间形成了严格的分类,研究范围日趋狭窄,研究方法也偏重于理性、单向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审美的感性思维日益对立、分裂,而许多艺术家也固守在“自我表现”的精神领地里,以不变应万变,从传统中来获得一丝慰籍,不敢正视现代科技和媒介带来的挑战。那么,在跨入新世纪后,艺术的发展应该自成一统,坚守门户,还是融入信息化的大潮,与时俱进创造新的艺术?在这里我们不妨以古推今,从艺术与科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本质特征中去寻找答案。

一、历史上艺术与科学密不可分。

纵观人类文明进程,艺术史上的几个辉煌时代和重大飞跃,无不与科学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是直接的动因。在这一点上,东西方因审美理想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艺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时代,那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处处震撼人心的时代,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连同哲学第一次在人们中间觉醒”。希腊人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开始毫无成见地探索事物的本性,在科学、哲学、艺术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成为欧洲文化的摇篮,并且奠定了崇尚科学的基础。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数学当作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提出“美是和谐”的原则,对美的形式原理进行数学研究,从而发现了“黄金分割”规律,并把这些原理运用到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各门艺术中去,使希腊的艺术成为艺术史上不朽的经典,至今人们还在不断地从中获得灵感和启示。因而可以说,没有科学精神的觉醒,就没有希腊艺术的辉煌。

艺术史的第二个高峰,是在欧洲科学与艺术联姻的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文明衰落后,逐渐走入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阴影。14至16世纪,在经历了千年禁锢后,新生的资产阶级以人文精神为武器,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古典规范和科学精神的指引下,追求艺术和文学的复兴,让艺术去表现人性而非神权,让科学为社会服务,为人而创造,于是,忠于自然的科学精神复苏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极大地震撼了封建传统,使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艺术产生了巨大影响。艺术家为了尽可能像镜子一样去表现真实,而研究几何学、透视学、解剖学、印刷术等,最终造就了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达·芬奇就是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他不但是天才的艺术家,还是卓越的科学家、机械工程师和建筑师,他的研究范围涉及音乐、绘画、透视、数学、解剖学、光学、力学、植物学、地质学、工程机械、军事技术等领域,并且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和建树,这些知识也为他的艺术追求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他的经典作品《最后的晚餐》中,严谨的透视关系,不但从视觉上延伸了修道院大堂的空间,而且还巧妙地利用透视的灭点突出了画面的核心人物;而面对《蒙娜丽莎》永恒、神秘的微笑,人们不得不惊叹达·芬奇娴熟的解剖知识和空气透视法的运用。很难想象,如果达·芬奇对自然科学没有深入的研究,也就诞生不了这些旷世杰作。文艺复兴另一巨匠米开朗基罗,描绘在西斯庭礼拜堂天顶上千变万化的人体运动,所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和美感,之所以令世人为之震惊,与其充分运用解剖学、透视学的科学成果是分不开的。科学精神的回归,终于使艺术走出了千年的神权阴影。

第三次艺术上的繁荣出现在20世纪中期之后,高科技使人类社会跨入信息时代,各种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的面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人工智能、人机交流、虚拟技术以及声、光、电、磁等科研成果,迅速地影响和渗透到艺术活动之中。如摄影技术从黑白、彩色到数码,电影也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蒙太奇到三维动画特技;绘画从传统的写实到综合材料、超写实主义、构成主义,动态艺术,装置和超前卫艺术等,艺术家们的创作已不仅限于颜料、纸、布,立体与平面的界限在逐渐消失。还有电视、电脑绘画、虚拟现实等,不但为艺术家提供了从未有过的传播媒介,而且已经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种类,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代。

通过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回顾,不难发现,科学与艺术始终是交织在一起,共同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科学家们不懈地努力,用美的原则去探索、认识世界,而艺术家则借助于科学的进步,孜孜不倦地创造美的形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总是与科技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与当代社会,不但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艺术的发展和革新,无不是从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理论的引导而开始,这种现象的历史重复,有力地证明它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肯定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科学领域的发明、发现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和推动力,它为艺术家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表现方式和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应用到艺术领域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从艺术的本质特征来讲,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创新性和时代性。创新性和时代性也是科学的本质特征。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信息时代也不例外。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严酷的自然法则,更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早在三千年前中国商代的青铜器上,就刻下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铭文,来表达先民对艺术创新的重视。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和最高境界,千百年来人们为了营造理想中的精神乐园,与自然抗争,与宗教抗争,与统治阶级抗争,不管条件多么艰苦,艺术创新之火一直不曾熄灭,艺术家正是从这一不竭的源泉中不断汲取力量、灵感,来进行美的创造。在此过程中,艺术的创新自然而然地与科学的进步同步起来。造纸技术的的发展,对中国绘画艺术特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油画材料和制作技术的改进,使色彩的表现极大地丰富起来;光色原理的发现以及色彩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造就了印象派、现代派的艺术经典。在信息时代,除了新的思维、理论而引发的创新外,把新的表现载体,即形式,技法、工具、材料媒介等作为艺术创新的突破点,也是艺术家们通常的选择。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八

说起绿豆芽,大家都应该很熟悉吧?它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一种食物,那他是怎么生存长大的呢?我做了一个小实验。

我先把土放进一个塑料杯里,然后用手在用肉眼看得见得地方挖出一个深一厘米的洞,放入种子再添上洞,并每天按时给它浇水。几天后,我第二次看那些小绿人,我发现种子裂开了,长出了幼苗,幼苗是长在胚芽上的,而那幼苗,则好像是种子的一只小手长了出来。不过那是的幼苗还没出土。几天后的第三次观察,我发现那个小个子变高了许多,已经破土而出了,它的小叶子是乳白色的,白得发亮的白。茎是嫩黄的,黄得发白的黄,整体颜色显得洁白宁静。那小的可爱的小幼苗正在抬头张望这个美丽的世界。那天下午,我又去看了看它,他又比上午高了一两厘米,现在的绿豆芽,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不点了,现在的它,是个小巨人,它直挺着身子,好像在炫耀自己强壮的身体。后来,那绿豆芽终于长大了,一根长长的茎上长着金黄的头发,乍一看,就像个外国人似的。

绿豆芽是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的,所以,我们要多吃绿豆芽呀!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十九

数码艺术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前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不同时代中,其存在的含义也有所不同。追溯起来,外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到前2世纪,这个时候人们已经联系哲学、艺术和数码一起思考,我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老子崇尚两极相通,从这个理念入手对音像编码展开思考,这些均体现了道的思想。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无法形成专门的学科。现在的数码艺术哲学诞生于数码艺术理论兴起的时期,一些外国学者认为数码艺术哲学和数码艺术理论实质上是相同的。本文具体分析了数码艺术哲学的视角以及建设。

一、数码艺术哲学视角。

1、艺术世界通过数码编程得以创造。

艺术的具体形态取决于时代所有的工具,最早为人体,这也是为什最早的艺术是跳舞绘画和唱歌等,后来随着工具的增加,艺术的'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丰富。数码艺术因为将计算机当作的创造的工具,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这种艺术形态不仅可以将其他形态艺术进行模拟,还可以将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概念艺术进行展现。数码艺术可以随意的对现实世界进行模仿,但是又不会完全受到现实世界的束缚,它利用计算机程序来生产艺术,不同于传统创造艺术的流程现代的艺术家可以自己当程序员利用计算机加工自己头脑中的艺术构思,使其称为一个个艺术作品。

2、艺术视界利用非物质的数码文本进行展示。

艺术得以表现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特点,就如颜料帮助绘画,声音帮助唱歌,文字帮助文学一样。传统艺术属于物质性艺术,但是数码艺术属于非物质性艺术,它借助的材料主要是计算机的信息和数据,虽然计算机内的数据知识由多个数字组成,但是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将其转变为物质性的东西,比如利用打印机可以将计算机内创造好的艺术作品打印出来。

3、艺术视界通过互联的数码媒体进行扩展。

在没有信息网络之前,艺术的传播形式主要有印刷、书面、口语、实物等,这些形式如果想要实现远程化交流,就必须依靠交通系统,局限性较大[1]。数码艺术哲学通过借助计算机,利用网络实现信息的传输和接受,不需要现实的交通工具进行传送,打破了限制。不过,它也有它的限制,如果需要相互传送的两台计算机网络不同,也无法完成传输。互联网是数码艺术的独特媒体工具,通过互联网通信的方便捷特点的发挥,将所有分散的艺术作品连接起来,形成了互联网上的一个艺术宝库。

4、艺术世界通过数码文化完成建设。

文化是艺术存在的根本,人文主义是传统艺术最有力的指引,不太信任科学主义,虽然传统艺术也存在计算成分,但是并不突出。而当前的数码艺术密切联系着科技,由此对计算机可计算性的文化价值特别重视。大部分数码艺术家认为可计算性就是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完成艺术的操作,实现艺术作品的特性。实质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是两种指导文化建设的死刑,也是数码艺术两大不同派别。数码文化以计算机为存在的依据,称为了艺术视界突出的建设者,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信息战争和版权侵夺事件的发生。

二、建设数码艺术哲学。

有学者定义了艺术哲学,认为它是用来研究艺术性质的学科,紧密联系着美学。根据该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认为数码艺术哲学是用来研究数码艺术性质的,也可以说数码艺术哲学是在数码时代应用艺术哲学,针对数码艺术从哲学方面进行解读利用数码艺术来表现哲学的相关理念等等。虽然对数码艺术哲学的定义有多种,但是在建设数码哲学艺术过程中,要以实践为根本原则,针对理论,借助当前各类思潮来推进数码艺术哲学的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数码艺术中新鲜经验的吸收。

有学者认为美学是设计和评论的哲学,而数码艺术之所以新颖,主要是由于其充分利用了计算机中的算法作为创作的理念,美学的存在奠定了设计和评论算法评论和阐释对象的基础。当前,国内外已经出版了专门研究数码艺术的著作,比如马立新著作的《数字艺术哲学》、科格本发表的《视频游戏哲学》等。

2、建设不能局限于数码艺术具体实践的眼界。

数码艺术哲学看待数码艺术强调从认识论、方法论和本体论几个方面入手。从认识论方面来看,强调数码艺术把握世界要通过仿真来完成;从方法论方面来看,计算机是制成数码艺术最重要的载体和工具;从本体论方面来看,数码艺术是一种艺术形态,主要以计算和编码为存在的基础[2]。在研究和建设数码艺术哲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上几点。

三、结束语。

数码哲学、数码艺术以及传统哲学是数码艺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源,数码艺术哲学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建设,必须吸取传统哲学中的积极成分,抛却其中的落后成分,以传统哲学作为基础进行反思,实现数码艺术哲学的升华和发展。艺术与各个学科都存在着紧密联系,因此数码艺术哲学必须创造出一种融合文化、科技和艺术的新方法,实现数码艺术哲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探索观察的艺术篇二十

[提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课堂激趣艺术的有益尝试:谜语激趣、以情导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从平淡中看到瑰丽,从困难中奋然而起,它能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与增长能力的最佳心态。大凡教育行家都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兴趣,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初中政治课课堂激趣方面的尝试及其意义。

一、谜语激趣。

猜谜语是一项高雅而有趣的游艺活动。中学生因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尤其喜欢参与。因此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自编的谜语作为课堂的“插、科、打、诨”,也算别开生面。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以班上学生的姓名作谜底拟出谜面进行猜谜活动,满足了学生渴望被赏识的心理需要,增进了师生感情。如:

现代与古代――靳西(今昔);

久旱的大地――潘宇(盼雨);

准备远航――张帆;

刘关张结拜之地――陶园(桃园);

千里沃野好风光――田丽;

刘邦项羽交锋――王战;

第二,以教材中的专用名词作谜底拟出谜面,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

枯木逢春――法律(发绿);

皇帝审案――垄断(龙断);

“”――开放(开方);

默读――心理学(打一学科名称);

最佳演员――优角(打一数学名词);

儿行千里母担忧――离子反应(打一物理名词);

促膝谈心――相对论(打一物理名词);

大河上下――流通(打一商业术语);

出自 Www.xuefen.coM.CN

顿失滔滔――冻结(打一金融名词);

猜谜语活动既启发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给学生设置了一个竞争舞台,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打破了“也无风雨也无情”的平淡,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以情导趣。

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总是希望得到人们(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理解。这种理解常以情感的沟通和谐为满足。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还是师生双方情感交流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一学科的老师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就不会视学习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为学生只有对老师感到亲切,才敢于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敢于无忧无虑地质疑问题,积极接受我们所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加强师生感情的培养,通过情感交流来激兴求趣。

教师课堂语言的亲切自然、情真意切是沟通师生之间情感的重要基矗教师可通过充满温情、丰富多彩的语言,营造一种爱意融融的氛围,让学生有一种充满温馨的亲情感受。从而调动师生一起学,一起想,一起爱,一起恨,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共振,产生共呜,使学生在亲切有趣的气氛中接受知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获得理性的美和美的理性的感受。介于此,在教学中,我常采用情感呼唤式的语言,使之带着暖意,带着激励,流进学生的心田,赋予其热情和毅力;或采用商讨式的语言,避免一种权威性的肯定或否定,把教师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从而获得一种民主的学风;或采用委婉式的语言,以机智的幽默取代简单的挖苦讽剌和粗暴的干扰逼迫,从而造成了学生愉悦的心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自己的主张。

比如对瞌睡现象的处理。我曾经这样“表扬”过一位上课瞌睡的学生:“咱班的学生与外班的学生就是不一样,外班的学生一看书就睡觉,咱班的学生睡着觉还在看书。”听后同学们哈哈大笑,睡觉的学生也因没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暗自庆幸。这是一种以风趣幽默的语言逗学生开心来驱散睡意的方式,但其中更包含着老师对这个班集体深切的爱。学生一旦体验到了这种感受,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这动力是对老师更大的信任和不懈的支持。

学生上课不带书也是不稀奇的现象。对于这类事情老师们通常的处置方法是不分清红皂白地批评一通,以期除“根”,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应该另辟新径,以情感人:发现有学生没带书,老师就悄悄地到邻班去借书交给他们,并叮嘱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这个意外的举动,往往使学生感动倍至,你会发现这节课上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专心,都认真,并且在以后的.课堂上,他还会再接再励,以回报你的理解和关怀。正所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

三、意境呈趣。

意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语言刻意创设一种情景,把学生带入预备的或悲愤或热烈的意境之中,让他们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呜,从而和我们所要传授的知识相呼应。为此,要求教师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以理发。它表现为:时有气吞山河之慨,时有满面含春之雅,时有拔地而起之势,时有寒塘映月之静。这种意境能强烈地感染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如在讲我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统治农民的三大手段时,很多同学对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封建宗族观念的罪恶残酷性并不真正理解,于是我就给大家讲鲁迅笔下祥林嫂的悲惨故事。语言含肃蕴悲,充满感情,一下子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他们被我所创设的意境所感染,屏息静听着,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时而嘘唏长叹,时而义愤填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牵动着学生们的心,她的不幸遭遇和惨死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封建礼教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达到了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明理的目的。

又如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就可以给学生创设如下意境:从雅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之壮举到戊戌六君子暴尸街头;从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惋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告诫;从芦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这一幅幅悲壮激越的历史画卷讲去,一直讲到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再到近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业绩。让学生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求中国的历史真谛,更加热爱我们的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为祖国贡献力量的雄心壮志。

四、趣例生趣。

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教育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这样,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就不能仅限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百花齐放”,结合时代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观点来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作为一名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为此,我常常把有趣的事例穿插在教材内容中,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达到教育的目的。例如结合“责任感”教学,我给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

1.评“杞人忧天”。

2.“智者是拙者的奴仆”吗?

3.牛打嗝问题值得研究吗?

4.人能不能仅满足于丰衣足食?

问题一出,同学们就因问题的新奇而被吊起了一探究竟的胃口,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我进一步总结说:“杞人忧天”并不可笑,现代天文学家们随时都在观测着宇宙万物的变化,忧虑着地球的安全,怕小行星、慧星等和地球过于亲近;牛打个嗝其成分是什么,全球有多少牛,嗝出的废气每日有多少,每月有多少,每年有多少?对于这些,我们普通人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去想它,更不会去研究,而科学家们却在探讨这是否会对地球大气造成污染,带来损害,当我们的经济还不够发达,当某些人为了钱还在污染大气,污染江河,侵占耕地时,科学家们却在研究牛打嗝等事关人类生存的大事了。这一节课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许久,他们还在思考着、议论着。

中学生因其年龄较小,生活阅历和知识层次都有一定的局限,但他们关心国际、国家大事,所以我们应该引导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才干。使他们尽早接受新颖的知识。在一次教学中,我适时地给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条江中的鱼只在河道中心线一侧游动、生活,是否可能?如果是真的,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热烈,大多数同学认为不太可能,不能想象这是真的。我揭谜底说:“据《中国青年报》96年4月份一篇文章报道,原中苏界河乌苏里江中的鱼就只在河界苏方一侧来回游动,不敢在中方一侧出没,原因是我方渔民的狂捞滥捕太厉害了。”听到这些,同学们情绪有些激动,唏嘘感叹之声表明他们的思想受到了震动,对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讲“改革”一课时,我引用《俄皮鞋匠用卢布钉鞋后跟》一文说明全盘西化的休克疗法与我国渐进式改革的成败得失,再从卢布与美元汇率原来相差无几,到卢布今天4000多卢布兑换一美元,再谈及我国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一直稳定在8元多一点,及其在俄、越、港、韩等国家和地区的良好信誉,来阐明改革的两种情况对人民、对社会的不同影响,进一步引发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成就及其艰难不易。使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感受,进一步坚定了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信念,也加强了政治课的教育说服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方法,其目的都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兴趣,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火,让其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自己。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241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