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模板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6 00:50:02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模板22篇)
时间:2024-02-06 00:50:02     小编:文锋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形式,它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适当添加个人观点和思考,可以增加总结的独特性和深度。鉴于总结对于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一

现代教育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及意志、品德的综合教育和全面培养的过程。从科学教学的角度来讲,“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从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在教育、教学和发展三方面获得最大可能的效果,这就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笔者结合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从知识的引入,启发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作文教学过程的再优化,科学处理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题目、写法四个基本要素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过程优化结构;才能真正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展现学生个性,实现作文教学效果的优化。笔者就这个问题反复思考,进行一些肤浅的尝试,仅供同仁教学参考。

当前优化教学过程的标准是:教学效果佳,时间消耗少,精力耗费少,过重精神负担少,经费花费少。那么,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知到比较完全知,并把前人认识转化为自己认知过程。因而,优化教学设计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

优化教学设计就是要有整体优化的意识,它包括教材选择,教法安排,教师水平,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学生原有的写作水平,学生中写作水平的差异等。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应从教学设计入手,而不是只注重几次作文题目指导的教学。一堂作文指导课质量的高低,不但要看学生在写作方法上掌握情况如何,写作态度及写作兴趣怎样,还应看学生在思想品质、文化底蕴,以及写作技巧知识方面有没有得到提高。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其方法而言,采取教师先指导,学生后起草、修改、誊抄,然后由教师批阅——评讲。结果是学生只管听评讲了事。教师不愿去亲自按评讲的优劣,再让学生进行提高性的重写过程。实际上,这一过程是一个再提高的个性展示过程。为此,我做了整体设计,即期中考试前指导,如何能使自己的作文写得夺目亮丽——考后再评讲——再指导,为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合作探究考场作文再提高的写作方案。之后,再对教学设计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也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作文教学的优化,是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环节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从而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要优化教学过程就是要:

1.作文前的指导。

在期中考试前,我作了“如何能提高作文成绩”的`写作指导。其中,写作技巧中有一项是“采用小标题写法”可提高作文分数。它的主要特点是条理分明,结构醒目,能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感觉。小标题如果命得得体,可引人入胜,不妨可在考试作文中一试。

如此简明的导语把学生引入一方绮丽的天地,让他们品尝到知识之花的芬芳,采撷知识圣果的魔力。然后师生互动,请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参与,合作探究其写法的奥妙。因此,给学生带来了尝试这种写法的盎然兴趣。

2.重新去热爱,探究写法奥秘。

(1)激发学生反思自己的考场作文,精心引导学生“再去爱一次”。

期中考试批阅试卷后,发现我班果然有采用“小标题”写法的文章。我做了认真的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发现,居然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学生敢大胆尝试,真的令我喜亦令我忧。令我欣喜的是,有的学生作文成绩接近90分;令我忧的是,有一部分学生“小标题”命得不尽如人意。采用小标题的写法这把火是老师点燃的,可如何让它烧得轰轰烈烈,而又温暖持久,并成为写作历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这对我是一次憾动,对学生是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

为让学生在这方面真正的成熟,我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已写出的文章重新去热爱。为让学生喜欢而又娴熟地掌握“小标题”的写法,我又作了优化过程的设想与实践。决定用一节课的时间把期中考试的作文题探讨如何重写,然后再去实践。

众所周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教师,就是要能让凝固的岁月动起来,让感动常驻心田,并努力向这个世界贡献一份让人感动的思想和情怀,爱心与诗意。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为创设作文再指导的教学情境,我精心设计一段导言,就如磁石吸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把学生带入思维的知识之门,从而为新课内容顺利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激起学生思维探究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考后再次指导作文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是否知道苏小妹在结婚洞房花烛之夜的故事,其中两人作诗答对的对联是:“双手推开窗外月,一石击破水中天”。还有当今流行的一首歌曲题目是《让我再爱你一次》,我想借它山之石来攻世间美玉。也就是说,利用同学们在考场上写出的作文,来探究“小标题”写法的奥秘;对同一作文题再修改、再提升、再做一次。同学们:你愿意对考场上写的作文“再爱一次”吗?问题的抛出,犹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学生探究再提升自己作文水平的涟漪也随之荡漾开来。 (2)合作探究,百炼成钢绕指柔。

我国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就是说,教学要教学生去发现疑问,提出问题,从而再引导学生去解决疑问。一切理论都应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我请学生分别反思自己写的考场作文,有无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有无改进的举措,对于好一点的作文如何提升文章质量等等。先反思后交流。特别是对少数学生的作文不知如何才能提升,在老师的点拨下,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智力得到开发,写作水平得到提高。既而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效果之目的。

例如,我班学生刘元同学的作文,小标题分别是“宁静——幸福”、“投入——幸福”、“情感——幸福”、“劳动——幸福”。不难看出,结构完整、醒目,但仔细推敲在所命的小标题并不是很得体。比方说“情感——幸福”就显得牵强附会,况且内容对小标题也只是泛泛而谈。不过这次考试,她起到夺分的良好作用,30分的作文,她得了26分;即100分的作文得了近90分的好成绩。

就这篇作文而言还能再提高作文质量吗?几经同学专题讨论,共同拟定了这样三个小标题:“宁静是种幸福”、“竞争是种幸福”、“劳动是种幸福”。老师让她和同学们一样再重写自己的作文。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重写的作文更让人耳目一新,不仅结构完美,命题醒目、得体,而且语言也更加经典、优美,内容更加充实而贴近生活。读来朗朗上口,更令学生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重视作文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可把作文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继而达到学生愿写、乐写、会写的效果。俗话说得好,“攻玉可借它山之石”。也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同时,也达到了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优化课堂反馈要及时,信息交流渠道要广泛,体现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多项信息交流的特点。老师应作为评价过程中的主导者和信息的传递中心。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控制教学过程,及时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

为此,本人已作了优化过程,亦提高教学效果的尝试,并及时反思该过程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以激励今后的优化教学过程的再创新。细经反复思忖,本人优化教学过程的成功之处是:

其一,用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指导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与失误之点,并进行同题作文的再指导。比如,结构清晰、醒目的“小标题写法”对初中学生来讲是“窗外月”,如何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启迪学生互动、合作探究,并对原作进行再创新——列出贴近大标题又更具特色的“小标题”。即让学生“重整旗鼓”,创造出一片“艳阳高照的佳境”。因此促成学生既掌握“小标题”这一写法,又使学生写出更优秀的作文。

其二,是两次写作同题作文,提高作文的质量,激发学生主动思索,愿重写、乐重写、会重写。对“小标题”写法这个“窗外月”,用一节课时间的再评讲与再指导,激发学生对原作文再修改的兴趣,这一优化过程,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即达到正可谓“双手推开窗外月,一石击破水中天”的教学效果。

诚然,对于学生作文中的选材与小标题还欠完全吻合与得体的现象也在所对难免。本人将在今后的作文指导中再探讨。

综上所述,优化教学过程,而要遵循古代学者陆九渊“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的理论,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往往活跃于疑路的交叉点。就此生发开去,激起思维的火花。至于一次考试的作文再让学生重写势必画蛇添足。其实则不然,学生会思维飞扬,议论风生。再者应让学生明白,适时允许突破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具有驾驭思维、逻辑、表达、思辨、交际和创新等的能力则是教学最本质的核心。教师重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只是笔者的一点尝试。还望同仁在这方面继续再尝试、再探讨。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二

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反思所谓优化课堂教学,就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高效率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就是“优化”的过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我认为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改变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高耗低效”的歧途。其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许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站在“教”的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从而简单地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长期没有自主参与的机会,自主学习的热情将变得淡漠,自信心亦随之不足,那么,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就更无从谈起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则在于改善课堂教学。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成了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那么老师和学生如何能够高效和谐的实现教与学,达到数学课堂的最优化呢?(一)教师要有一颗宽容、欣赏的心只有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平常教学中,我往往支持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常常鼓励他们: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提什么问题就提什么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变得敢想、敢说、敢提,能力个性和创造精神得到很大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的作用。无论是新课导入,新知传授,还是难点突破,知识积累,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造性教学的前提,教师还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激励性的评语,表扬学生所提问题或见解的独到之处。

(二)教师要有一颗信任的心课堂上,老师要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要打心里相信学生。我在教学例题时,经常在课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凭借旧知探索新知,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去摸索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让学生亲自体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之后的无限乐趣,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说。教师的信任能够换来每一个学生大胆地“学”,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

总结。

的学习成果,摸索到的学习方法自信地展示给老师。这样的信任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主体”真正得到落实。

(三)教师要有开放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学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精神,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二、设计评价方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这也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评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那么,应该怎样来设计评价方式呢?评价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我是这样想的。

(一)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很显然,他人评价在教学中十分重要,“用点睛之语,就能指点迷津”。但我认为,自我评价也不容忽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解题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理解、想象、欣赏、表达几个阶段,这样复杂的心理过程,只有学生自己在活动,其他人无法参与,无法体会,因此,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在他欲评无言或评而不准的时候,再采用他人评价,这样,他就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二)评价应有激励性课堂上的评价目的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成为一种自觉而又有效、主动而又持久的学习行为方式,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评价,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自我感悟,从学生的发言中尽量发现其闪光点,加以肯定。其次,应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老师不仅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积极地评价,对于参与评价的同学,也要积极的鼓励。

(三)评价不能模棱两可对学生采取积极地评价,不是说学生只要一张口,老师就一味的赞扬、肯定,或是甲同学说的对,乙同学说的也对,老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我认为,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在评价的时候,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明确的判断。

到!”我们真的不能小瞧了孩子们。现在的课堂上,我说得最多的是:“把你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好吗?”“你的灵感来了吗?”“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让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吧!”这样的课堂才是民主的、充满个性的、思维活跃而愉快的课堂。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无疑是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我们教师只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参与,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主权,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学、思考、讨论的时间,引导“发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才能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能力。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我们教师应本着为孩子们的终生学习、生活、工作负责的精神,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总结学生自主学习的得失,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活动及展示的平台。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尖锐,笔者以为,要解决这对矛盾,核心工作是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就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演示实验。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对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教学论的观点来看,演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材料,还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感官与思维的参与。

如初中科学教材中的重要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教师只有借助实验才能出色完成这一规律的教学任务。实验非常简单:在密闭的锥形瓶中加入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前在天平上称量一下读出读数,然后让两种溶液混合,可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已发生反应;再放到天平上称量,发现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已感觉到质量守恒这一事实,实验时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定律很快接受。在此过程中,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实施启发式教学。

科学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但启发式教学却是实施科学教学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思想与操作要点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认识的主体;强调要把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的基础上;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通过启发给学生提供发展智能的时空条件和机会;强调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方法达到综合优化;强调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得到教学结果,更要重视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的构建中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以学法指导为重点。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重以下几条途径。

1.精心设计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能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新课导入中,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疑,活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成为开启学生思维的“觉悟之机”。

例如初二科学中磁场部分是十分抽象的内容,看不见摸不着,涉及一些新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引入新课,学生可能“不寒而栗”。

要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其内在联系,善于铺垫、转化,使知识得以顺利迁移、深化、拓展,进而发展学生能力,这就需要有匠心独具的教学过渡。

3.创设情景。

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目前的科学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概念与规律的教学脱离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思维与感知脱离的倾向。于是造成了科学教学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等问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重视自然情景与自然现象的展示。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趣味性、多样化、新颖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各种声、光、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像力,而灵活方便的人机对话方式又能维持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注意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延伸感觉器官,有效掌握知识。

有些科学知识比较抽象或过程比较复杂,有的要从全过程去理解,如光的反射、折射。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能形象逼真、情景生动地展现。多媒体技术能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静止的图像可变成动态过程;缓慢进行的过程可快速呈现;原本看不到的过程变得可视察。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甚至将各种感觉器官“延伸”至课堂外的世界,通过充分感知,有效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例如讲氯化钠的形成,可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

笔者从事科学教学多年,一贯奉行:课外时间不进课堂:的原则,始终坚持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效果比较明显。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四

优化。

教学。

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但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网络为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之中,而且能拓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变难为易。它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提升了课堂的效率和气氛。现代教育技术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解决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教育技术能够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通过多种方式实行交流,学习材料通过多种媒体表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刺激同时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有效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发展学生的探究水平,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同时,教师也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让教育技术走进课堂,解决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使教育技术在提升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五

兴趣是学习知识、技能的最好老师,是学习二胡的内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兴趣同样也是学习二胡知识、技能、技巧的金钥匙。在二胡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创设愉快的情景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音乐知识,增强演奏技能,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愉悦的兴趣支配下接受音乐知识、熟练掌握技能技巧。

在现代教学中,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仍存在于音乐教学领域中。这种教学是一个教师在同一时间里只指导一个学生的学习。采用较灵活的方式,使教学尽量适应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一般情况下个别教学可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等学习形成一定技能后,还可在班级教学中进行学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各种学习及社会环境。

我在二胡教学中,也多愿意采用一对一的教学形式,虽然是面对一个学生,哪怕是一个初学者,我们教师也应做好示范,教师有表现力的范奏是激发学生学习二胡兴趣的最好手段。如坐姿、置琴、持弓、拉弓、推弓,像上台演奏一样,以正确的姿势,神情并茂的情绪,准确娴熟的技能,美妙动听的旋律,浸润心扉的曲调,通过教师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让学生感受到二胡美妙动人的魅力。给学生以入神、渴望、羡慕、愿学的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二胡的积极性。

二、培养习惯。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也是二胡的基本教法之一。将演奏二胡的技能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并将音乐知识(特别是乐理知识)的传授贯穿其中。简介二胡的特点和基本演奏方法,并让学生按教师讲解的要领,模仿教师演奏的最基本姿势、指法。这个初学环节,教师必须严肃、认真地讲解演奏要领,并能及时纠正学生初学时所表现出的差错,在教授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认真听教师介绍乐器,听教师示范演奏,听教师讲授演奏方法,听所学乐曲的内容,即培养认真听的习惯;也要看教师演奏,从模仿开始,逐步按教师要求认真演奏,即培养认真看的习惯;还应注意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找出“不懂”、“不会”、“很难”等问题,以便让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注意这些问题,并通过教师的讲解、范奏和自己反复的练习解决此问题。确有还不会的问题,应虚心向教师请教,仔细观察教师再次的指点,以解决难点问题。即培养预习、练习的习惯。在乐器学习中“懂了”的问题较好解决,而“会了”的问题则要反复练习,在实践中熟能生巧,逐步巩固,提高演奏的技能。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地练习,严格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即动脑记、动手练,并将自己的情绪、精神与乐曲的内容融为一体,使自己受到乐曲的感染,增强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这些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起到主导作用,也就是不打无准备之仗。每节课讲、练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必须了如指掌。备课时与学生换位思考,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并应设计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法,为学生的学、练扫除障碍。如《丢手绢》中,教师教授时应强调一、二小节的附点音符和第五小节的切分音的时值,要求不要往前赶。若是初学的少儿,教师应先要求他先唱会此曲,而后由慢到快地进行练习。慢练的目的是准确把握乐曲中每一乐句的时值和音准,快练是提高技巧,使速度、情感为之统一。当然在教学二胡时保持良好的坐姿是演奏好二胡最基本的要求。如《铃儿响叮当》这首曲子的练习,不仅要注意坐姿和持琴拉弓的正确性,而且要注意四个手指按弦的正确性,以及依据曲子的力度练习。注意其音准及伸展。本曲的高音为四指伸指,教练时要特别注意音准,并注意奏后手形还原状;还要注意弱起小节中的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两种弱起小节概念的转换。

三、控制音准,把握时值。

在二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和保证音准的重要因素。如正确松弛的演奏姿势;正确的手形;合理得当的指序和换把方法;科学协调的左右手力度等。当然解决好二胡本身及学生个体条件不同而产生的二胡千金的高低、宽窄是首要的。同时也要注意琴码是否放在琴面的中央位置。把握好诸上所述因素,就是解决了学习演奏二胡中把握音准的基础之一。

在二胡的教学中,还应注意拉、推弓音高一致的问题,即保证空弦及泛音五度关系的准确度。若在练习过程中出现推拉弓音高不一致,或泛音区内外弦五度关系不准时,教师应注意更换琴弦,以保证学习者的二胡音准。

教学时还应注意换把的合理安排,让灵活巧妙的换把为控制音准提供方便,突破演奏时的技术难度。在学习过程中,左右手的力度大小跟音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好触弦和按指力度。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练这首曲子时要特别注意换把的准确性,有换把和回把的地方要求学生反复慢练,直到协调自如时再加速;还要注意弓法变化的协调性。同时也应注意演奏时的精神面貌,始终保持情绪的饱满。

四、强化素质。

著名音乐家聂耳说过,“耳朵是音乐的眼睛”。学习二胡中,听得准是拉的准的基础,所以一定要重视听辨力的养成。多拉奏与视唱弦律,模拉唱名和乐句,模奏调式,稳定音准。在听听、拉拉、唱唱中不断提高听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不同节奏、不同节拍、速度、力度对表现乐曲情绪的作用,以培养学生感受与表现乐曲内涵的能力。演奏乐曲时要运用各种技巧来完成乐曲的内容。《赛马》是一首描写蒙古族人民欢庆传统节日时举行赛马的盛况。乐曲运用各种技巧,把一幅欢快生动的赛马场面形象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乐曲虽小,但气氛热烈。教练时要注意十六分音符的连弓,演奏要按强弱符号把对比拉出来,要清楚利落。十六分音符快弓一定要非常熟练,跳弓及装饰音要既敏捷又轻巧,曲调的三音弓及连跳弓的演奏要轻快而富有弹性,拨奏时注意食指拨弦一定要找准拨弦点并放松。乐曲最后部分是描写赛马者在终点冲刺时的激动心情,要把热烈气氛渲染好,快弓演奏一定要十分熟练,一气呵成。能使观众感觉到那种热闹非凡、争先恐后的气氛与场面。最后的结尾则要左手勾弦后右手拖住音,渐强收弓,使听众有余音未尽之感受。

为培养学生对学习二胡的浓厚兴趣,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先视唱,再拉练,再视唱,再演奏。这样,学生若能熟练地唱准乐曲,那么对拉、练过程中的节奏、时值、难点就容易解决好。边唱边奏,由慢到快,由轻到重,动静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视唱弦律、演奏二胡的能力。尤其是初学阶段应多注意学生两手独立操作和相互配合的能力。还应训练学生音乐素质的综合能力。通过反复练习,使他们在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诸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

五、赋予情感,陶冶情操。

近些年来,二胡的创作作品日益增多,演奏技巧飞速发展,学习二胡的人也越来越多。二胡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说明了二胡作为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乐器,可以为人们丰富高品位生活提供精神动力。二胡的演奏是经过了上千年的.完善和不断发展保留下来的,到现在自成体系,成了中华民族民乐艺术瑰宝中最为闪亮的一颗明珠。

二胡作品中阿炳的《二泉映月》,之所以流传至今,百听不衰,就是它的悲切、凄凉的深刻感情内涵。音乐家从细腻的情感入手,合理运用二胡发音的自身特点,置身于乐曲内容中起伏跌宕的演奏,把广大听众带入了痛苦的黑暗年代。这种赋予情感的激情演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二胡的艺术张力,牢牢地抓住了听众的心,让听众与演奏者都动之以情。

我们在二胡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演奏二胡的技能、技巧,也要引导学生在学练中细细揣摩,深刻理解曲作者当时的心态、情绪,要从情感入手,把握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体现乐曲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演奏情感,用美妙的乐曲陶冶情操。如《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是一首流行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的优秀儿童歌曲,至今有30多年的历史。曲调的特点是欢快、活波、流畅,易唱易记,是一首深受国内外少年儿童喜欢的曲子。教授这首曲子,除把重点放在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时值上,既要拉足时值,又不要拖延。还应注意分弓和连弓,以及反复记号等知识的传授。附点音符与连弓的衔接要自然。还应重视情感教育,通过活泼动听的乐曲,使少年儿童感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幸福和快乐,以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奋发学习的动力。

古人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讲的是演奏者须有情,这也是二胡教学的艺术之魂。演奏者能将听众带入乐曲内容的情景画面之中,听众所受到的感动就能产生出奇特的心理变化,获得妙不可言的情趣,不知不觉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对增进美感起到催化作用。

总之,在二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像文化课老师一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任何技能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在二胡学习的园地里反复实践,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用灵活的教法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二胡的兴趣,增强演奏的技能、技巧,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培养再学习的能力,为促进学生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六

多年来,很多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语文教学,师资配备充足,课时安排足够,还努力营造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使中职毕业生提高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在新的形势下,中职语文该如何教,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明确一个目标。

社会对中职毕业生期望值高,要求高。因此,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关中职学校生死存亡的全局性目标: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当然,这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目标。因为,母语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二、突出两个重点。

目前,社会要求人才要具备笔才、口才、交际才这“三才”,这就需要我们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说话水平。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成功经验来看,在教材的编写、处理和课堂上,教师都要突出这两个重点,培养“讲得”、“写得”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要。

三、结合三个实际。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校实际、专业实际、学生实际这三方面情况因材施教。

学校实际。例如,相当部分中职学校每年都在举行现场作文比赛、中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模拟招聘应聘比赛。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红红火火:办报刊、书画展,作广播,出墙报,举办文学知识讲座,形成了促人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语文教师如能热情指导,鼓励学生乐于参加,那么,同学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得到较大提高,部分同学的参与也能带动学生的整体进步。

专业实际。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情况,中职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内容、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如文秘、商务英语专业与会计、计算机专业是明显不同的。“三句不离本行”,教学也是如此。语文虽然是基础课,但针对专业实际讲授,效果肯定不一样。

学生实际。学生实际情况,笔者以为有三类:一是无心向学类。一些学生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懒听课,懒动手。二是认识糊涂类。一些学生以为来读中职是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已学了近十年语文科了,何必多此一举。三是自信自负类。一些学生以为自己语文基础较好,语文历来是自己的强项,没有什么可学的。面对这三类学生,应介绍些活的教育材料,让他们认识到继续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现有水平与差距,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培养四个能力。

尽管语文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体体现在对母语的听、说、读、写四个能力的长期培养。

听。有效的听,实际上是大脑吸收信息与迅速思维的过程。有效的听,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会“听”,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听出人家所讲的意思,准确理解把握,不断章取义。二是能“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善于听,实际上也是一种成才之道,从这个意义上看,中职语文教学确应重视听的训练。

说。说话训练应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说话是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目前,不少语文教师忽视了听和说的训练,造成了不少学生不敢说和不会说。显然,中职语文教学应加强说话训练,才可适应社会需求。

读。无论是默读、诵读、朗读,还是课外读、课内读,都是吸收知识的一种途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在目前文化市场较为混乱的复杂环境中又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大量地读,涉及面要广,不限于文学类,应扩大到政治、经济、所学专业等领域,开阔视野。

写。写作过程是将头脑里的思维用文字符号清晰化、条理化地表达出来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写作,既要注重基础写作,更要注重应用写作,引导学生写作文章达到“五要”:主旨要清晰,内容要充实,表达要准确,文体要恰当,行文要适宜。

五、采用五个做法。

中职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做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事实证明,在教学内容处理上和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五个做法,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正确处理教学内容的五个做法是:

1.补。对学生该学而未学,该会而未会的知识与技能,补。

2.并。对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而在不同教学模块中相互连贯的内容,并。

3.调。对有利于学生掌握的而位置不同,次序有先后的内容,调。

4.换。对那些不合时宜的形式和文种,难度较大的内容,换。

5.删。对要求过高、过大、过空的于事无补的内容,删。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强调的五个做法是:

1.讲,精讲。结合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精讲,这是教师厚积薄发的体现。例如,在应用文写作中,收文对象及文种的确定,主旨的确立,材料的搜集、整理、选择、组织,篇章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的运用,书面格式的掌握等等,都离不开有关知识的学习、储存。因此,在应用文教学方面,我们除了强调组织学生多练以外,还要强调教师的精讲。通过老师的精讲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存,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练,提高练的效率。应当注意的'是,我们强调的是精讲而不是少讲。少讲与精讲是有很大区别的。少讲主要是指用于“讲”的时间少,这是一种量的反映。而精讲则是表现为质的要求。只有那种消耗时间少而传播的必要信息多,能极大地满足学生在学习求知、形成与提高能力等方面需要的这种“讲”才算得上是精讲。但我们也要看到,精讲与少讲还是有一定联系的。精讲,就能以少胜多,就可以节省“讲”的时间,也就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用于组织学生多练。一是必须精选所讲的内容。老师的“讲”应当主要放在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提示教学重点、阐析教学难点、讲评例文(课本上的和教师自选的,包括正例和反例)以及学生的练习等方面。因此,老师所讲的,须对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与掌握应用文写作的规律富有启发意义,对于学生掌握所学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等具有指导作用。二是要注意“讲”的方式方法,提高“讲”的效率。有些相关的应用文体的有关知识,若分别在各自的文种中作介绍就不如将其合并到一起进行求同辨异。使用这种求同辨异式的讲解,既能节省讲的时间,又能加深学生对这些文种的认识,同时学生还能从中掌握比较学习法。

2.练,训练。专业课强调训练,语文课也应强调训练。讲授一个内容都结合实际作模拟训练,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例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会写”这一要求最为强调的就是应用文写作训练。通过练,并且是多练,学生才会对应用文学习真正重视;通过多练,学生才能加深对应用文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多练,学生才会主动地、密切地配合教师的讲;通过多练,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总而言之,只有认真组织学生多练,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在强调多练的必要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对于“练”来说,多练固然体现了量的要求,即练的次数要多,用于练的时间在总的教学时间里所占的比例要大,但是,多练的要求并不仅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它更重要的还是在于质的方面,即多练必须真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高效率地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多练时,无论是单项训练还是综合性训练,都要认真考虑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形式的灵活多样化。练的次数多了,如果不注意形式的灵活多样化,总是那么一个模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二是训练的系列化、系统化。要注意将多练引向系列化、系统化。否则,尽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亦难免失诸散乱、效果欠佳。

3.引,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精讲多练。但是,不能为讲而讲,为练而练。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为全面履行自身职责,在讲和练过程中,教师应作恰当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褒,奖励。社会上多数人的心理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绩得到别人的承认与奖赏。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堂表扬、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加分等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5.贬,批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发现学生学习语文不用功,行为懒散,就要给予恰当批评,引其步入专心学习的轨道,不可放任自由,误人子弟。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七

在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感到物理难学,产生畏惧情绪,这其中当然有诸多原因,但主要还是对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量的意义没有理解、领会、掌握。所以讲授物理知识应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进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规律、概念。

一、借助实验活动和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从直观上加强物理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使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应用各种感觉器官来了解各种物理现象的一个感知过程,并通过分析、整理和判断使这种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实验教学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听到的知识就不如亲自看到的和自己动手总结得到的理解得深刻、透彻。如果课堂上只是老师的“照本宣科”,那么学生对那些深奥、抽象的物理知识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就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根本无法透彻地了解。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手脑并用,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通过现象的观察,从中寻找并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懂得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在讲《蒸发》这节课的教授过程中,如果只告诉学生“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增大液体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学生不能牢固记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给每一位学生发一块用酒精浸泡的纱布,让他们想办法,看谁的纱布干得快。有的学生用嘴吹,有的放在太阳光充足的地方。学生采用各种方法,无论他们采用哪种方法,最终还是上面的三个因素。实验完毕让学生总结,这样水到渠成,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记忆深刻,有利于教学。

对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观察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进一步开拓视野,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去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魅力。当然自然界中存在的现象很多,这就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去发现,并使他们学会从观察中抽象、概括和总结。例如,自然现象中的雨、雾、霜、露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有什么规律?有什么条件?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雪见少不见化?这些内容包含着“液化”“凝华”“熔化吸热”等热学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加强实验和观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加强实验教学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二、改变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方法采用是否灵活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反之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则会使学生拒而远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尝试,放开手脚,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让他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了,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学会”变为“会学”。如在讲《变阻器》一课中,从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设计做一个滑动变阻器。很长的一段导线利用起来不方便,怎么办?“把它们环绕在一个绝缘体上。”学生很容易想到。接着问学生如何方便连续的改变电阻的大小呢?一步一步的引导、铺垫使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并且主动参与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案,注意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所讲知识,并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和学生小实验,让学生在教学中动手、动脑、动口等,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学生学以致用。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八

一、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的主旨,也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语立、文教学方面,鉴于语文学科是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为特征的学科,我认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务必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务必的,但是理解之后务必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务必养成习惯。此刻的学生只去记知识,但是不会用知识。就拿这次模拟考试来说吧,其中有“我们校园这次举行了很多活动”一句,有绝大多数学生做错了,可我平时在词语搭配中讲过“活动”要和“开展”搭配,可才实际应用就不会了。所以在“知识”与“潜力”之间,务必以“养成习惯”为桥梁,认真抓好“养成教育”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约束的潜力。

自我约束潜力,也就是要学生有自我教育的本领。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学生务必是一个具备足够的自学潜力的人,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否则,算不得是个优秀的学生。作为教师,务必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自己去学习、去研究、去掌握,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人类的知识财富,其积累主要不是机械相加,而是发展演进的,由此,学生对于现代的知识,绝不可“光知守而不知变”,必须要多看书,在理解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所发现、有所改革、有所创新才是。这种发现、改革、创新,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务必在自学过程中逐步到达这样的境地。但是此刻的学生自我约束潜力较差,在老师面前还看看书,一旦老师离开教室,学生也就离开了书本,他们根本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玩心较重,再加上他们遗忘得快,造成了在这次模拟考试中许多我讲过的资料,而且是他们记过一遍又一遍的都失分,而对于有约束潜力的学生,在考试中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好成绩,如李博婷93分,明鑫92分等。所以我说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潜力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

三、搞好课堂教学。

教师的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富有知识性、趣味性,语言要有激发性,更要有激情,教师上课有精神,学生回答问题也有精神。教师要为课堂渲染一种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资料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构成必须的情感基调,从而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上好每堂课。我在本期上一了堂公开课,同事们听后,在评课中说我上课特有精神,学生回答问题也有精神,有的还说:“你这堂课是不是上过的?你的学生答得那么流利?”我说:“没有呀。”所以说,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富有感情的语言、饱满的激情,让学生高效率地投入,快乐地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关键,而搞好课堂教学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关键。

总结精选(3):

提高教育质量是校园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校园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并不单纯是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还就应突出对人的塑造,尤其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教师是办好校园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务必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永久持续昂扬的精神状态,争取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在师德上是一座丰碑,努力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农村地处偏远,加之长期较为随意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做什么事没有目的性,而且没有多少规矩可言。这样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纪律、卫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抓习惯培养,校园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好处的事。我们透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制的潜力。

三、提高教师业务潜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1.学习培训。校园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2.走出去、请进来。校园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透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各种潜力。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人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校园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以此开展课题研究、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促教师专业成长。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校园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校园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到达相互学习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6.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跟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而检查工作由校园相关的领导来负责。针对教学总结与计划、群众备课、教案书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命题潜力、试卷分析和讲评、后进生的补习提高、教研活动、继续教育学习、教育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7.期末考察则依靠考试成绩、领导评价以及学生评价这几个评价来综合,从而得出教师的个人评价,将其归纳进教师的个人年度评价。

8.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成绩,拥有一项特长,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四、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一)课堂教育中教师务必要做好的几个阶段。

1.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取。

2.知识的导入,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导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阶段,其是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开端。

3.研究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讲授。

4.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5.扩展总结,处于这个阶段不但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计,还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要重视教学的反馈。

1.要构建学生教学信息的队伍,准确掌握学与教的相关动态。

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状况。

3.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及年级组等各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来安排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会议。

4.组织听课制度。建立听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来规定每个教师及领导每周要听课的次数,在听课以后填写相关的表格。

5.开展对考试科目采取书面质量分析的方式。不同的科目在考试结束之后,对应教师要仔细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其中要包括考试的状况,学生成绩曲线以及今后的改善方针等。

6.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模式来了解教学计划的辅导与执行状况。

7.校园领导要实施教学质量研究与相关资料反馈工作,定期开展质量研究会议。应用多种反馈方式实施跟踪检查,以此来提升教学品质的管理潜力。

五、完善校园管理制度,构成良好育人氛围。

制度是强化校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校园注重制度的构建,应用制度管理教师,做到制度管理与情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奖罚分明,一视同仁,让校园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师生都做到严格遵守制度。最重要的是求真务实抓落实,把制度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使校园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收到实效。

六、细化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要提升教学品质,需要在校园安保工作财务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对应的方针,要使校园处在一个安全且安静的环境中,保证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以及校园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与后勤人员的业务与政治学习,要把他们的工作用心性充分发掘出来。

透过以上方法措施,一个校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透过加强校园管理工作来提升教学品质,还有很多的措施与方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落实工作,才能够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获得长久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校园的教育教学品质及办学潜力。

总结精选(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九

提高教学效率问题,近十多年来才被人们重视,并加以研究。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内或国外,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缺少合理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结果大都形成死记硬背,浪费时间,课业负担重。这样的教学结果,不仅不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且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随着现代教学论的研究和发展,有些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提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不仅做一个好的教师,而且要做一个有效率的教师。此后,一些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也针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求。例如,1980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拟定的《80年代行动计划》,第四条提出“必须把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用于数学教学”。前苏联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部在80年代初关于中学(五至十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份文件中也讲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调“不能容许把学生应当在课堂上完成的作业安排为家庭作业,以致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近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问题。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教学要讲求实效,注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于我国顺利地推行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全面地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打好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很广,其中有理论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教学过程优化和教学效率高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两条:一是教学效果好,二是时间消耗少。下面试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几个基本成份如何优化,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谈一些看法。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全面、适当。

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非常重要。它不仅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而且是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小学数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要全面。

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和要求,还要考虑结合本节课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哪些能力,结合本节的内容进行哪些思想品德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和培养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要重视情感方面的要求,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等。这样可以使几方面的教学任务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要适当。

这是优化教学目标和要求的重要方面。教学目标和要求过高或过低,或者主次分不清楚,都会影响一节课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1.要根据所教教材的地位、前后编排的顺序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提出适当的目标和要求。

从一个单元来说,如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主要是使学生对10以内数的概念和数的组成有清楚的认识,会写数字,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至于应用题教学还处于准备阶段,只出现一些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看图按教师的问话回答:图里告诉了什么,求什么,怎样计算。如果要求学生能独立口编完整的应用题,很多学生就会感到困难,势必要占用大量时间,反而削弱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训练。

从一节课来说,如教学9加几第一节课,主要要求学生能掌握凑十的方法,正确地算出9加几的得数。不宜要求学生计算迅速,更不宜比赛谁算得快。这样会使后进生心理紧张,本来能做对的也会做错。应该在后继课中学生已掌握方法和计算正确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即使这样,在速度上也不能要求过高,如第一学期末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每分钟做10道题(只写得数)就可以了。

2.教学目标和要求要符合。

[1] [2] [3]。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

半解。

如何有效地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19开始,我进行了多年的探索,把电教多媒体优化组合,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给学生有充分观察人、事、物、景的机会,从方法上、内容上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这就要求作文教学,以引导学生感知为基础,尽可能运用直观手段,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通过放录象,幻灯片,播放录音,幻灯片,播放录音等手段创设特定教学情境,通过形象、光色、声音激发写作兴趣。

我在指导学生写一个运动场面时,我借用了电教站录制的25届奥运会孙淑伟跳台跳水最后一跳时精彩的片段录像带。上课时,我导入课题后,我按计划有步骤地放录象,学生他们看到孙淑伟高超,精彩的技艺折服了。当他们看到孙淑伟被教练抛入水中的有趣镜头时,大家都笑了。听着激昂的音乐和有感情的解脱,学生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的轻松,越教越有趣,越学越爱学。

二、利用电教指导学生观察事物。

我在指导学生观看《精彩的场面》时,为了教会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我让学生看到孙淑伟跳水动作,并思考他是分几步完成的。为了让学生观察得细致,我放慢镜头,定格,让学生仔细观察孙淑伟的每个动作和神态。再如指导看图作文《公园一角》时,我教学生按地点转移顺序观察景物。以喷水池为中心,指导学生由近到远,有顺序地对喷水池的前后左右进行整体观察,为使观察更加细致,我甚至遮住片中其余景物,只留“喷水池”部分,引导学生从下到上按顺序观察,并且口述。经过多次指导和观察,学生观察事物由笼统变得细致,也学会了先观察整体,再观察局部,还懂得运用顺序法、分类法、比较法等提高观察的质量。

三、利用电教开拓学生思维,启发想象。

电教媒体有极丰富的表象力,通过具体的形象再现各种事物形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提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加上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上《左江石景林》,教师在课堂上放录像,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山石像什么?老师定格让学生细看,有的像奔腾的野马,有的像吃草的.老牛,有的像钓鱼老翁…….学生在老师具体引导下一边观察,一边描述,一边想象,思维十分活跃。

十一册作文训练内容:描写一处景物或一件东西,要突出重点,把由这处景物或这件东西联想到的也写进去。这是十一册作文训练的难点,也是把文章写生动的关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上《月光曲》时,我用幻灯片,《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在声、情、画的激发下,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开展合理想象,从多方面帮助完成这次作文训练,使作文更加具体,内容更加充实,感情更加真挚。

四、利用电教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

任何事物,无论是动作的还是静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电教软件在制作过程中,就要再现它的顺序,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再现时按先后顺序的、按地点变换的,也有由动到静,由点到面的,或者是按人物活动行踪的顺序录制的,学生看后,就形成了清晰的条理。如写《记一次“三热爱”歌咏比赛》的作文,作文前先是有目的,依顺序摄制了“三热爱”歌咏比赛的全过程。在作文指导课我们引导学生看录象,采用“定格或不定格”形式,先放“孙妮宣布比赛开始”,再放杨英领诵,刘伟指挥唱第一支歌,最后放全班唱的第二支歌。过程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后写出来的作文条理十分清楚。

总之,用电教媒体指导作文教学,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到学会观察,有话可说可写,到学会分析比较,有话想说想写;到学会表达顺序有话会说会写。我认为电教媒体确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一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实验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提升基本技能的基础,本文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从实验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实验教学环节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自我学习及实践能力。

[论文关键词]提高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自制仪器。

引言。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始终是实验教学永恒的主题。电工电子实验是电类、机械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实验课,所涉及的基础课程有“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学生通过电工电子实验,应当能熟练识别电子元件、会分析电路原理图、会设计和装配一些简单功能的电路和电子产品、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掌握基本网络的测试方法和操作技能、能应用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本文结合高等学校的特点,从实验教学实际出发,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优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实验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一些讨论。

1.传统实验教学环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方面。

学生注重理论方面的学习,主要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往往不清楚技术理论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所以实验兴趣不高,常常向实验教师提出做这个实验到底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只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不能理解掌握元器件参数识别、性能测试、选用;对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要求、性能参数、使用领域;不熟悉常用电子单元电路的原理、调整方法与性能测试。常常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实验时只测得几个数据,在开始新的实验项目时还要从头开始。

学生的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实验时依赖性强。文献资料查阅能力不强,大多数同学对实验内容的认识仅从教材与实验指导书中得到。因此在电子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同学们缺乏开阔的视野,对新器件、新电路的应用更加缺少了解,给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另外大多数的同学都忽视实验开始前的预习工作,对于到了实验室如何实施实验项目十分茫然。

转载自 xuEFEN.Com.CN

1.2仪器方面。

目前的电子技术实验一般都在综合实验箱上完成,这种情况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由于实验箱的电子元器件实物大都固定在内部、实验电路的连接是通过自锁插孔简单完成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效果,实验的实物感性认识减少。

1_3教师方面。

实验指导教师应当不断去学习、补充新知识和学科前沿的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实验的内容丰富,结合理论,切合实际。

1.4实验内容方面。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使之层次化,体系化,不断创新,不断开放;演示实验和操作实验,虚拟实验和实际动手,模拟仿真和实际测量,固定实验和开放实验相结合。

2.优化实验教学环节的思路与做法。

随着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目的,切实搞好实验项目的组织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软硬件条件。根据我院的电子技术实验改革的现实: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优化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基本环节,更新实验内容,建立实验的课程体系,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自制实验仪器。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实验能力,优化每一个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根据实验内容从所需“器件(性能、参数、选用)”、“测试仪器(选用、性能参数、正确使用)”、“实验原理方案”等三个方面进行预习,通过图书馆、上网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如在常用电子仪器使用与门电路测实验项目预习工作中,可以让学生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电子元件基本资料、实验室提供给大家常用电子测试仪器的技术文件与使用说明等,通过技术文献资料查阅、比较基本器件性能检测的方法与手段,使学生广泛认识了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元器件常识。在触发器设计项目实验中,我们让学生广泛检索触发器应用的技术文章,使学生了解了触发器在不同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提出各种方案,带到实验室进行实现,大多数同学能够圆满完成,这个过程激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实验操作过程加强指导,提高实验操作的独立性。

在实验课的讲解过程中,实验教师可以先提出几个共性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最后再指导个别特殊问题。要求学生重视实验后总结分析工作:不仅从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分析、实验总结等方面完成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室还请同学们将电路分析设计计算机辅助相关软件应用于实验中,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分析结果一起放到实验报告中,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计算机技术在电子工程上的应用。

2-3与时俱进,对电工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积极探索并创建一种将基础、综合和创新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实验分为基础、综合和创新三个层次,基础实验随相应的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设计性实验的层次性实验项目的结构体系上,实际采用的实验项目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加强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分层次教学,可以在保证基础的条件下,让专业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完成较大一点的项目,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将多种现代化手段综合运用于实验课堂教学。通过在实验室配置一台计算机和投影仪,1)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播放实验讲义和实验演示,并在关键的地方重复演示实验步骤或者进行实物演示,这对于某些操作繁杂的实验演示是非常方便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如忘记了实验内容,还可再次观看实验演示,这样即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直观而且形象。通过数码相机将实验仪器、实验箱拍摄成静态图像并保存为计算机中的bmp或jpeg格式的图像文件。利用摄像机将实验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实验演示记录为动态视频并保存为计算机中的mpeg媒体文件。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flash等多媒体制作软件将得到的图像、视频资源制作为实验教学演示课件。

2)应用电子没计的计算机软件。

2.5自制仪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现在购买的教学仪器却是越来越高级,越来越集成化,同时也越来越封闭,有些实验教学项目渐渐演化成了学生做实验只是测测数据而已,生动的物理思想和实践环节反而被先进的仪器所掩盖。自制仪器的特点以它的直观性、及时性、适用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成为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电路实验中我们自制了三相电路板和提高功率因数实验电路,教学效果良好。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二

[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常见到一些老师只知一味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变化。究其原因,一是由于他们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讲解清楚;二是由于他们不注意学习,知识陈旧,只好重复书本内容。这种现象如果不加以纠正,长期下去,就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克服教法单一的办法很多,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是深化、补充教学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有些只侧重某一个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深化、补充教材内容又分为纵向开拓和横向展开两个方面。纵向开拓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精辟论述某些观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讲课有无深度,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横向展开就是指老师讲课要“放得开”,思路要宽,角度要活,必要时应旁征博引,加以发挥。课堂教学最忌只列条条,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变成纯粹的注释手段。课堂教学应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二是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引入与书中内容有关的新材料、新观点和新的研究动向,作为对书中内容的补充,供学生参考借鉴。如在对文学作品思想意义的认识上,历来容易出现分歧,这种情况在语文教材中也不鲜见,如关于鲁迅小说《药》的主题,就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看法,如“亲子之爱”、“怀念革命先烈”等,教学时也可把这些不同观点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一家之言的同时也对其他观点有所了解。这种引进不同观点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辨析各种意见的机会,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介绍不同观点和有关知识时,应作必要的分析,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

三是举例论证。

举例不仅有利于说明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应把握三点:第一,例子要新颖。举例要着眼一个“新”字。首先内容要新,要避免引用那些人们已反复引用过的例子。其次,切入角度要新,如关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故事,用来说明如何修改文章已落俗套,但换个角度,用其中的“绿”来说明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就颇具新意。第二,例子要丰富。丰富的实例,可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而生动,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状况。学生之所以欢迎插有大量精彩实例的课,除了它在内容表述上有通俗明白的优点外,五光十色的外来信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三,举例要适当,要紧扣所述问题。那种不着边际的例子,看似热闹,实则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四是教学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1][2]。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三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升本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很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只有采取有效的途径,将其制约因素的限制作用降低到最小程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不快的现状,真正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质量制约因素途径。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高校普遍加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近几年升本的高等院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增加实践技能训练项目、改善实验实习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等。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地理位置、基础条件、生源状况、经费来源、师资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不快,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的经验,针对升本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一、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一)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

近几年升本的院校多是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非中心城市,其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农村,由于受高考指挥棒左右和当地基础教育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养成了不重视实验教学的习惯。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一时很难改变轻视实验教学的习惯。根据我对陇东学院园艺、农学、农业综合技术、建筑工程等专业新生的调查,高考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作的实验全部作完的学生很少,做完一半以上的学生占73%,看老师或其他同学做全演示实验的占87%,没有作过任何实验的学生仍有18%。高考前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死记硬背了所有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连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都没有掌握,这就给大学阶段实践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

(二)学校的基础条件。

近几年升本的院校都是在国家实施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程中,由专科学校与当地的科研机构、职业技术学校等合并组建而形成的。普遍存在着教学条件差,实验仪器设备老化、破损严重,先进仪器设备缺乏甚至是空白的情况。出现了教学仪器设备台件数不少,能用的和上档次的仪器很少的状况。这种状况制约着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生源状况。

升本院校录取的学生,其高考分数在最低录取分数线附近的占绝大多数,高分考生很少,也就是说,升本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录取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学能力、实践意识、吃苦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不足。这也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制约因素。

(四)经费投入。

升本院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很多院校都是在贷款搞建设,加之这些院校都面临着接受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按照国家对本科院校教学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要求,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搞基本建设。例如:学校为了能使生均建筑面积达标,不得不贷款建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为了能使生均图书藏量达标,不得不筹措资金购置图书、建立电子阅览室;学校为了自身发展,在招生数量逐年增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增设新的学科和新的专业,增加的学科和专业都需要大量投资搞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有限的经费来源很难满足多项支出的要求,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势必会因经费投入不足而受到制约。

(五)师资水平。

由于受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老牌高等院校人才吸引政策的影响,一些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纷纷调离。尽管升本学校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但和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仍然缺乏真正的吸引力,出现了人才引不来、引来留不住、留住不安心的状况。一些通过深造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和评定了教授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也陆续调入条件好的院校。造成升本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很难提高的现状。这种现状也成为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制约因素。

(六)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升本院校在升本后都面临着学科、专业调整等问题,随着新专业的开设,人力资源、实验设备等都要进行新的整合。从人力资源方面来看,相近专业不同教学系(室)的学生都开设有某一门课程,由于受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限制,除公共课程以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由各教学单位安排本部门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导致教师跨专业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一名曾多年承担某个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经过整合后划归到某个教学系(部),即使教学班次很少、教学任务很轻,也只能承担这个教学部门相应专业和课程的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从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面来看,各教学系(部)围绕本部门所开设的专业投资组建实验室,造成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由于受经费的限制,组建起的实验室都不够完备。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影响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实习基地建设及作用。

升本院校学生实习基地尚不完善,有些正处在筹建阶段;有的虽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基地,但由于管理不善,连年严重亏损,成了学校和教学部门的包袱;有的因受经济利益驱使,没有真正发挥实习基地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校企联合模式的教学实习基地,多数把学生看成廉价劳动力,在生产量大的情况下,才允许学生参与管理和进行实地操作,学生很难参加到比较复杂或者技术性强的生产环节中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一)摸清学生的实验能力基础。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一名好的教师,除了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这是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新生入校以后,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中学阶段对各实验项目的参与完成情况,通过现场抽查、考核等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活动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学习兴趣培养。

专业思想教育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愉快的情感体验相联系的,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若一旦对实验实习产生兴趣,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学习动力。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有机地利用实践教学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兴趣[2]。因此,升本院校要把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实践学习兴趣培养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举措,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一项任务,常抓不懈。

(三)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主要从稳定现有教师队伍,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素质两方面着手。

1.稳定实践教学队伍。

实践教学队伍是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师资力量,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目前升本院校办学经费紧张,学校地处非中心城市和不发达地区,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除根据现有条件和能力,提高教师待遇外,增大情感留人的分量,积极主动地为引进人才、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提供学习、生活和工作保障,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另外,现行的高校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部分。实践教学人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和机会,向教师系列转移的现象,完全是制度导向的结果。因此,要调整管理制度中不合理的部分,把实践教学人员与专任教师一样对待,以稳定实践教师队伍。

2.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

高校的实践教学需要“双能型”的实践教学人员。学校和教学部门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实践教学人员进行培养,把实践教学人员的培养纳入教师培养计划,选派他们到相关高校和企业进行实践锻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研和生产技术改造,鼓励他们申报课题,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参与实验装置项目的研制开发,以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改善实验实习条件。

升本院校办学经费不足的现状短期内很难彻底改变,学校要等有关部门拨款后再着手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是不可行的,应依靠校内资金的合理分配和开辟投入渠道来缓解经费不足带来的压力,要在经费预算中优先保证教学经费投入,通过采用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压缩办公经费开支,通过吸引开发商投资或面向社会入股建设公寓楼的方式减少基建投资,通过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活动来节省开支。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达到既不影响高校各项建设,又能保证实践教学条件及时得到改善的目的。

(五)科学管理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通过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让有限的人力资源和实验实习装备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既避免重复建设,又实现了资源共享。具体做法有:一是相近专业合并成立新的教学机构,如设二级学院,由学院来统一协调安排教学活动,真正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二是成立实验中心,由实验中心统一负责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实习教学活动,改变目前教学机构分支过细过杂,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况。三是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打破了完全按固定班组织教学的模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也为学分制及弹性学制的实施以及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创造了一种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基地建设,发挥基地服务教学的职能。

实验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练习的重要场地,也是师生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的重要阵地。升本院校必须重视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实验实习基地,改变基地重效益、轻服务的观念和做法,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改革入手,围绕培养目标搞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实验实习基地为教学服务的职能。

(七)科学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

科学合理地评定学生的实验实习成绩,可以激发学生的动力,创建良性竞争机制。一方面,采用先进的带有计算机管理能力的实验设备,直接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由计算机给出实验成绩,另一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的实验态度、实验能力、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左右,而实验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左右。考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实际操作、答辩、设计、笔试、写实验心得等等。从而,能够合理地评定出每个学生的实验成绩[4]。

(八)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学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集体听课制度、教学督导机构评课制度、学生实验实习报告展评制度、教学日志检查制度、学生代表网上评课制度和学生信息员反馈体系等方式,收集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资料,综合分析评价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结果、奖惩及津贴等挂钩。有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四

“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对如何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质量有着不同的途径,如果要从中找出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优教学法”是困难的。但方法问题确实是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就自己的一些粗陋教学体会,根据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原理、规律,初步探索关于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科学教学质量的一些途径。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学习积极性固然受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各种教学条件的影响,然而,学生自身的因素——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却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其中学习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加强这二个因素的培养。

提高学生对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因此新教材熔理、化、生、地等知识于一炉,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有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科学和解决社会发展、社会生活问题的结合。众所周知,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新的基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提高取决于科学的每一项突破。如蒸汽机的发明、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核能和激光技术的应用、生物工程的开拓无不给人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穿插科学的发展历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科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在谈及学习动机时,教师本身也具有很大作用,因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师不但关注着教授的内容,而且还应向学生讲述正在学的内容的重要性,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富有吸引力。很多经验表明,教师本身的言行就向学生提供活生生的证据,是最具有感化和激励作用的典型榜样。

当然,还要对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意志等心理因素作全方位的培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变革课堂实践,大力加强实验教学。

科学教学有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的特点。科学课程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因此要完成新课标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的变革已十分必要。

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量,强化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得到深刻的记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用各种模型、图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概念化知识的学习变得形象直观容易掌握。使用通俗易懂包括学生身体在内的例子,如脉博、肺活量、血压、膝跳反射等例子。使用各种手段和教学技巧,尽可能采用现代化的视听教学手段和工具,以及诸如第二课堂活动,参观实习等均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大力加强实验教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加强决不仅仅是为了验证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研究科学的方法,培养观察、设计、思维、动手等多方面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达到科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目标。因此用各种办法把实验教学跟上去,科学的教学质量将会提升一个台阶。这就使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重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好处是和讲解或叙述内容紧密结合,我们可以讲到哪儿做到哪儿,这将使课堂气氛大大活跃起来。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让学生多实验、多探究,由于实验具有真实的情景和丰富的题材等优点,因此不仅要开出《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实验,而且要鼓励学生走出实验室不拘泥于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和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重视学生课外作业的设置。

课外作业是教育测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强化知识结构,同时能使教师及时获得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但是,为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必须精选习题,设计练习的网络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既不会空耗学生宝贵的课外时间,又不会使学生陷入题海之中不可自拨,同时还能达到巩固教材的目的。因此我们对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有用性: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相联系,跟学生兴趣爱好相适应。

普遍性:作业内容应是学生普遍需要巩固的内容。

补缺性:作业内容应能弥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缺陷。

适度性:作业内容必须难度适中,对于学生认为较困难的练习要加以整理和提示。

适当性:作业内容应适当,达举一反三之效果。

发展性:作业应有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

只有这样,作业才能成为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种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有指导性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延续,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充分利用反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反馈,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达到的程度及结果。反馈的途径很多,有作业批改、作业抽查、平时小测验、课堂内提问、小结、实验报告及教师的个别指导等。通过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结果,并及时给以适当的评价。通过反馈,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有进步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确定新的目标,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总之,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键,重视课堂教学实践是基础,讲究作业练习手段是保证,利用信息反馈是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运用以上途径,那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有很大裨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科学课[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徐英.新世纪教育启示录[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1.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五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物课堂教学中,综合运用包括情感教育、分层次教学、有效提问、对话互动、激励式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可以有效的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从而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策略学习潜能有效教学。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我们教师所熟知的,虽然略显绝对,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潜能,并且潜能是巨大的。学习潜能是与学习活动密切相关的、尚未被实际挖掘出的学习能力。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学习潜能有待开发,学习潜能只有经过开发,才能成为现实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潜能的最重要的开发者,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情感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式等等。近年来,笔者通过中学生物课堂教学活动,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极大的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情绪、情感在人类学习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绪是学习的一个关键信息来源,重视情感的作用,强调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含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对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策略开发学生学习潜能,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方法方式多种多样,又因人而异,在实践中,我感觉以下两点的实施效果最为突出。

1.1真爱学生,视为己出。“热爱学生”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则之一,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则更为困难。某教育机构也曾对120名教师和120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有90%以上的教师说“热爱学生”,却只有10%的学生说“能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于潜能待开发学生来说,他们最缺少的就是来自教师的爱,他们最需要的也是来自教师的爱。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实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替代父母”的作用,教师如果能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谆谆善诱,以自己的真心去换取学生的真心,学生一定能感受到你的爱,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对于你在教学中的各种要求,学生自然会尽力的去做,想方设法的去做,学习的潜能自然也就源源不断的得到开发。在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这种情感促进学习的力量。

1.2真心微笑,激发潜能。在教育教学中,我崇尚“微笑教学”,这是面向全体教学的最佳境界。微笑的背后有老师开朗的性格、宽容的品格。真心的微笑是老师的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我虽然达不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但性格使然,我总爱微笑,同事总是说我的课堂富于激情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经常微笑着,微笑着鼓励困难学生回答问题,微笑着点头肯定学生的进步,微笑着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笔,微笑着把学生的衣领翻下整好,甚至微笑着歪头不语来表达自己对个别上课懈怠学生的不满。偶尔我上课着急上火了,此时的学习氛围寂静沉闷,课堂教学失却了学生的参与,那是没有灵光的,哪有什么有效性,通过相同班级的教学对比发现,充满微笑的课堂教学,学生思维更活跃,发言更积极,学习效果更佳,发自内心的微笑能增强亲和力,让孩子们的学习过程轻松愉悦,增进师生间的情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其学习潜能得到较好的开发,教育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学生群体内部客观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既体现在智能兴趣方面,更体现在学习程度的发展水平方面,承认差异,正视差异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关注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到让教学适应学生的成长需求,而实施分层组织课堂教学正是实践这一理念。教学分层包括目标分层、内容分层、教法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等方面。我想就其中两方面谈自己的实践与探索情况。

2.1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教学目标,要重点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课堂教学中,实行相同教材、基本相同进度、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目标要求。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树上的苹果,不至于不切实际的目标要求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抹杀。教学目标分层有利于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确保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吃得饱”,基础中等的学生“吃得好”,学习困难学生“吃得了”。

2.2训练分层。就是以学生学习现状为基础,实行动态分层,双向选择,即教师选择与学生选择相结合。训练题目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学生必须人人做。这时,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其学习潜能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实施有效提问教学策略,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

只要立足课堂,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中有不少教学行为偏离了教学规律,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影响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其中,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提问具有激励、反思等功能,有利于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只有有效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

3.1提供“有问题”的环境。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应设计一些知识或问题不讲,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去讨论。应该说,没有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要真正掌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知识是困难的,但不能使他们感到自己对学习是无能为力的。相反,要使他们相信,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若没有他们思维的主动参与,是不可能真正学会知识的。

3.2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计与运用。首先,以趣味性问题开始新课。在新课开始前,可以提些趣味性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索动机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如在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因为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便急于想通过学习新知识来获得答案。其次,采用阶梯式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我常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真正做到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第三,采用扩散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类问题的解决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势,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以寻求多方面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更有利于快速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并使学生懂得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4.实施对话—互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对话、共同建构、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促进学生个体的潜能开发和个性的充分发挥。

比如,在学习血糖平衡的'调节时,我通过cai展示了“胰岛a细胞和b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后,介绍胰岛素的作用。”接着提问:“你能否猜出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什么?能否想出胰高血糖素是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的?”然后引入活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如何调节血糖的平衡的呢?先请学生阅读课本“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活动介绍,然后4人一组分工合作带着问题进行模拟活动,一起探索。然后组织小组交流构建模型的过程和结果,展示小组建构的血糖调节机制示意图。这样的教学设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促进了学生间的交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和识记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而且通过表达、质疑、探究、讨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沟通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看法及得到的初步结论,往往都还有较大的完善空间,这又提高了师生互动的针对性。

应注意的是: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靠教师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

5.巧用赏识-激励评价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当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时,大致有两种评价取向,一种是消极的批评式评价取向,例如在某些课堂中,老师用讽刺、挖苦、责骂的评价语句对学生的回答全面否定。另一种是积极的激励式评价取向,即用积极地分析性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这样的回答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赏识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抚慰学生稚嫩心田的春风,运用得当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欲望,从而极大的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5.1把赏识-激励式评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即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及时对每位学生的积极表现做出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之处,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热情,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超越。在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不能采取简单的否定方式,而要关注学生的回答中创新的部分,独特性的部分,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善意的、委婉的提出改进的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接纳自己、拥有自信,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5.2在形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自评和他评)结合起来的办法,使学生通过评价和被评价,有所思,有所得。教师和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评价的态度是中肯的,评价的效果是积极有效的。通过这种师生、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5.3教师要掌握好评价上的“收”和“放”。让学生介绍某个知识点,总有精彩和不足的地方,对学生的精彩之处,要不吝赞美之词,予以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之为“放”;对学生不足的地方,评价要恰到好处,既有肯定,又有补充或修正,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地对知识进行二次构建和完善,是之为“收”。

总之,在这些年的课堂实践中,综合的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既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教学质量也相较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教书是一门艺术,育人是一项事业,教学策略的正确运用将为我们教书育人的航程扬起成功的风帆。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六

地理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课内外多种教学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我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了地理图像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像独立获取的地理知识能力。

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发布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新编地理教材注重用地理、地理图像让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在每一章节的开始及中间都没有读图、插图内容。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地理、地理图像使学生获取知识,是笔者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明确目标,挖掘图像隐含的知识信息。

地理图像信息量大,内容丰富,要求学生掌握到何种程度,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要根据教材、大纲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准确、可行的图像目标,便于学生对图像的掌握,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设疑激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应根据读图目标和学生实际,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对学习地理、读图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例如学习《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环境》时,在课堂上我边讲边引导读图,提出问题:1、非洲的气候为什么炎热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气候是怎样分布的?3、赤道附近的东非为什么不是热带雨林气候?4、非洲北部为什么有广大的沙漠?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看书、读图,随时给予点拨,并启发学生注意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思考。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学生的思维也随着教师的点拨、启发而积极地活动,达到了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图像,促进知识的掌握。

1、引导学生“说图”,强化知识记忆。

地理图像内容复杂,学生一看就知道,过目就忘,这就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加强记忆,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落实到图上,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持久,并能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因此我便依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对照课堂上提出的图像目标,看图出题,教师指图设问,同桌之间相互提问或让学生到讲台上指图讲解,这样,强化了记忆。

2、指导学生填涂,加深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生通过读图、识图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了图像内容和知识,但还必须不断加强巩固,并形成空间概念,这是学习地理很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我在让学生读图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教材内容、大纲要求,绘制成空白黑板图或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提出明确的填图要求以及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填图。这样学生既巩固加深了读图得来的知识,又形成了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3、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边讲边画,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印象。如:在讲到中国矿产分布时可以把空白的中国行政图作为基图,用彩笔把不同的矿产符号逐条标出其位置,并引导学生在填图上填出矿产地名称。又如:在空白的中国行政地图上用彩笔分别表示出我国主要走向的山脉,最后,成为我国主要走向的山脉地图,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主要走向山脉的名称及分布,并且在大脑中形成了我国山脉的整体框架。

4、指导绘图,培养能力。

地理教学中,通过读图、填图获得地理知识外,还应经过绘图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这便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在黑板上根据教材内容及要求边讲边绘图,也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图,并加以填注。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动手,获得了知识,加深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同时提高了读图、绘图的技能。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探索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高职课堂改革的趋势。工程制图作为工程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抽象难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近几年高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建立信息化课堂,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工程制图;改革。

引言。

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方向的意见中提到,“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推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1]。”6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到:“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从服务教育教学拓展为服务育人全过程[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融合进入更深层次的阶段[3]。工程制图抽象性较强,对空间想象力要求较高,这致使一部分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另一部分学生则“百思不得其解”学情的出现。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要求[4]。而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常常手机不离手,电脑不离身,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成为教学改革的大趋势。

1、工程制图课堂现状分析。

1.1学生分析。

1.1.1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对学习缺乏信心随着各类本科院校扩招,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过分依赖教师,学习时间仅限于课堂。高职院校学生绝大部分是高考失利,没有或没能力进入各类本科院校,带着矛盾的心理步入大学的,有较强的挫败感和倦怠感,对学习缺乏信心,不愿意钻研知识,很难享受学习的乐趣,一点听不懂,就会出现放弃的想法,对提高学习成绩缺乏自信心。

1.1.2课外活动丰富,热衷上网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为左右出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非常迅速,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成为他们入学必备的物品,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娱乐八卦无法自拔。过分依赖手机,片刻不离手,上课玩手机现象严重,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1.2教师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热爱教师工作,希望在实践中成长,思维活跃,对新思想、新理论接受比较快,创新能力强,希望发掘自身潜能,获得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学生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会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1.3课程分析。

工程制图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识图、制图及空间想象能力,承担着为后继课程服务的重要任务,工程制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继课程的教学[5]。其作为一门基础课,教学计划通常安排在大一来完成,由于工程制图抽象难学,对空间想象力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教学时还是以教师为主导,运用传统木制模型、粉笔以及挂图,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教学效果不好。近几年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ppt已经被众多教师和学生接受,它方便快捷,不用浪费时间板书。但一节课100分钟,运用ppt,教学信息量过大,课堂节奏过快,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课下学生利用ppt课件复习时又缺乏讲解,学习集中度和持久度不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大打折扣。经过以上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需要通过改变课堂模式建立信息化课堂,让学生从抽象的、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信息化课堂的建立。

鉴于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适应现状,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课堂的建立已经显得尤为迫切。通过建立信息化课堂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运用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轻松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上课过程中了解本专业的`一些常用工具软件,为将来工作做准备。本文中使用的平台为职教云。

2.1准备阶段。

在职教云平台中建立工程制图在线精品课程,根据教材将章节进行细化,整合分解,变成一个一个的小知识点。例如机件表达第一节视图,可拆分为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斜视图四个知识点,分别上传课程ppt、讲课视频以及课后习题,每个视频3~5分钟,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情况选择观看次数以及观看时间,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相关知识点,随时随地可以打开查找。还可以同时兼顾成绩好的和基础薄弱的学生,比传统课堂更适合当前的高职学生。

2.2实施阶段。

本文以机件表达中剖视图第一节课两个课时为例,详细阐述工程制图信息化课堂的实践过程。

2.2.1课前课前教师和学生提前下载云课堂客户端,教师需在云课堂上新建班级,学生通过扫码等方式加入班级。上课之前教师通过云课堂发布课前要求,请同学们完成课前作业并自学资源库中的微课程。鉴于高职学生入学时成绩差别较大,发布课前作业时根据学情将学生分为a、b两组,发布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学生完成作业后拍照上传,教师查看并评价,此为课前作业成绩。可以根据需求选择课前测试、问卷调查等功能。

2.2.2课上课上学生自带手机,提前打开云课堂随时和教师互动,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学生偷偷玩手机屡教不改的情况,学生可以光明正大将手机摆在课桌上使用,将手机变成帮助学习的工具。工程制图课程一般为合班开课,教室人数较多,云课堂的签到功能极大地节省了点时间,可以通过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瞬间完成学生到课情况的统计,同时数据会保存在教师云课堂客户端。根据课前学生完成绘制零件三视图的课前作业,在云课堂中发起头脑风暴,请学生说明在画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概括讨论最主要的问题,即图形虚线较多,会给读图造成困难,引出剖视图的概念。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模型,用solidworks画出三维立体图形,并上传到云课堂中,学生在手机上下载edrawings读图app,可将solidworks画出的模型导入打开实现主俯左右后仰六个基本视图的查看,还可以查看本节课所讲的剖视图、移动剖切面的位置,可以观察选择在什么位置进行剖切更为合适。相较于传统的木制模型,更方便且能照顾到整个教室的学生,通过软件可以更加迅速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模型,理解课程内容。课中随时可以发起小测验和提问,剖视图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漏画线的现象,小测验可以随时获得学生的掌握情况的数据百分比,动态安排后续课程授课内容。云课堂会保存每次课堂上回答问题、参与讨论以及测验的成绩,作为确定期末最终成绩的依据。

2.2.3课后课后作业发布在云课堂,学生课后完成作业并上传。在上课过程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可以查看微课程或者在课后答疑中联系教师。最后每次课后学生和教师可以互评,提出改进建议,积极互动,使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信息化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分析。

信息化课堂是在传统课堂基础上增加信息化工具,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信息化课堂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组织形式上,传统课堂是以班级为单位,所有学习过程都在课堂上,而信息化课堂除了现场面授以外,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达到一种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状态。从师生交流上,传统课堂合班授课,教师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比较内向和被动学习的学生交流较少,信息化课堂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和教师的一对一沟通。从教学手段上,传统课堂仅仅采用粉笔、尺规、模型、挂图等,难以照顾到所有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信息化课堂除了传统工具外加入了画图软件solidworks、读图软件e-drawings,更加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资源上,传统课堂只能依靠课本、ppt等,而信息化课堂更加丰富多样,学生更加愿意投入课堂。在评价方式上,传统课堂在教室监督下用纸质考卷考试,而信息化课堂增加平时作业以及课堂互动的数据参考,更加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

4、结语。

工程制图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信息化课堂结合了传统课堂的优势,增加信息化手段,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了解学习更多专业相关软件,为以后专业课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更新知识储备,强化基本功。希望通过信息化课堂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技能技术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eb/ol].

[2]史俊伟.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及效果评价―――以工程制图及cad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9):114~117.

[3]彭周皖.慕课环境下工科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以南昌大学工程制图课程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5.

[4]高会鲜.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8:216~217.

[5]李鹏.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探索[j].河北农机,2015(12):25~26.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八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转变教育观念及改革管理体制、加强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探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思路,提出将实验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方法,供其他学校的实验教学借鉴。

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于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我们在课程实验方面作了重大改革,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实验教学在高校课程体系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实验管理体系,还是实验课程的设置,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今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己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如何提高高校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心。

下面就我校“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作一介绍,抛砖引玉,为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1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由理论课和实验两部分组成,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计算机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因此,实验课与理论课在教学中应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地位却有很大的差别。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只关心理论课的教学,在理论课上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设置理论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而对实验课却显得很随意,常常是由理论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随意地安排一些实验内容,实验的目的多是理论知识的简单验证。理论课老师由于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准备理论课,时常无暇顾及实验课。因此,实验课实际上成了一种理论课的点缀,严重影响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虽然随着近年高校教学的改革,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所改观,但在现实教育中存在的这种主观上重视,而实际上对实验、实践环节削弱,甚至以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的现象一直都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没有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一直依附于理论课,实验教学内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全部由理论教学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安排,因此,时常会出现同一门课程,由于理论课教师不同,实验教学模式差别很大的现象。

1.2教学内容陈旧且学时少。

近年来理论课内容日新月异,而实验课仍以传统的验证性内容为主。实验内容过于简单、验证型实验太多,缺乏综合设计型实验。加之观念上不重视,实验课课时安排较少,学生在实验课上收获不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开拓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学效果与期望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实验课时一般只占总学时的10%~20%,近几年虽然有所调整,但仍不足30%,与发达国家相差很远;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规模的膨胀,实验条件与学生规模更不相适应,有些实验只能用演示实验代替。

1.3缺乏实验教学考核标准。

在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课不独立考核,不占学生的学分,学生的学科考试主要是看卷面成绩;学生与教师的素质评价,也是以理论课的成绩或讲课效果为依据。这种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误导作用,未能使学生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上实验课也多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不能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1.4不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

在传统的管理制度中,实验室常处于从属地位,隶属于教研室或者机房。实验室在体制上的附属性,导致了学校对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忽视:不重视实验室人员结构配置,高学历、高职称的实验人员较少;实验室岗位不明确;不重视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实验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实验从业人员相应的职称系列、福利待遇较低,致使实验技术队伍人员流失严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实验教学质量。

2原因分析。

前面所述的种种现象,在许多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究其原因一般有以下2个方面。

2.1传统观念的束缚。

我国“应试教育”远源流长,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能,重应试、轻素质的倾向至今未能根本改观。实验教学的直观性、验证性容易被人接受,而对它的创造性、综合应用性往往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2.2实验环境的局限。

实验室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既包括实验场地,还需要完善的实验设备,这些实验环境和平台的建设,常常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为适应经济的发展,许多新兴专业应运而生,但相应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却未能配套,无形中助长了“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产生。

3改革的基本思路。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注重人的能力培养。要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仅靠传统的从书本到书本的应试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加强实践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是理论教育无法替代的。

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的失败与挫折,可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和独立钻研精神;通过实验课给学生提供的实践平台,给了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加以科学验证的机会,可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因此,高校实践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对此,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改革思路和经验。

3.1转变教育思想,充分重视实践教学。

转变认识,从思想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改革理念。进一步加强构建特色鲜明、开放共享、分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体系,不仅要理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关系,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的意识,还需要将实验教学内容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既要摆脱理论教学对实验教学的束缚,同时在教学大纲及改革方案上又与理论课内容相互呼应、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要充分重视实验教师的作用,建立完善的机制,鼓励和激励实践课老师对实验课程的规划和准备,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课的效益。要给学生们讲解实践课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们充分意识到实践课在工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3.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课程设置。

完善实践教学体制,优化实践课程设置,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础。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科学的教学体制是每一位实践教学老师需要的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问题。笔者建议,以理论课为前导课程,开设相对独立的实验课程,设置系统的实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建立其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对于合理设置实验课结构,可在强调实验课之间逻辑顺序的同时,注意相互衔接,以保证学科体系、学生能力发展和社会需求三者之间的统一。设立必修、选修和自设三部分实验模块,方便学生自主选择。以基本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养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目标,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设置基础型实验、专业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为主的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结合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因地制宜地完善实验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层次开设。比如对大一的学生可开设一些基础实验,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原理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的兴趣与重视程度;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开设专业实验或选修实验,重点加强对学生科学实验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能力;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让他们具备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另外,可合理增加实验课时数,优化教学内容,保留少量典型的验证型实验,增加对实际问题处理的实验,以及一些开发性实验。增设选修实验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发挥个人特长。同时,利用选修实验,开设一些结合当前流行的新技术新知识的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向,紧跟时代的步伐。

3.3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的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开放的实验环境是是深化实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和整体效益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实验环境建设包括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软件环境建设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实验工具的设置和提供,后者主要包括实验室的管理、实验课的考核以及网络实验平台的建设。

对于硬件实验环境建设,可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为载体,按照整体规划、重点突出、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调整实验室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改变传统依托教研室和专业设立实验室的模式,将原来规模小、功能单一的实验室进行重组,成立实验教学基地或中心.建立校院两级实验室管理体制。中心按照学科规划,不断更新实验装备,迎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要,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平台和仪器。同时,要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的投入,分层次、科学、合理地规划实验室的建设,可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综合创新实验室,并配备齐全的硬件实验环境。

对于软件实验环境建设,可建立开放的实验环境,满足人才培养需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各种层次的实验,改变以往单一的以班为单位学生统一完成实验课程的传统习惯。学生在完成课程安排实验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时间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或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或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锻炼、提高自己的实验动手能力。可设立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实验课程外的开放实验和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以此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不断丰富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为学生提供网络实验环境和仿真环境。教师可将实验课程如原理实验、工程实验、仿真演示实验等相关资料发布到系统上,通过校园网络学生可了解相关实验的图片、动画等讲义外的资料,另外还可通过实验预习、模拟实验操作等巩固实验知识,通过查阅系统上的资料、课后答疑等接受教师在线指导。

3.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队伍是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主体。实验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能有力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要重视实验师资的培养,完善实验室人员配置,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实验队伍。在实验室的管理上,实现统一管理,打破实验室之间的封闭界限,优化实验设备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可通过加强引进和培养力度,提高实验队伍整体水平。充分结合现在大多数学校己实施的聘任制,引进高学历人员补充实验教师队伍,吸纳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职称人员到实验室兼职工作,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研讨和培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通过加强培训,以此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业务熟练实验教学队伍。

3.5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方法科学与否,实验教学手段先进与否,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主的学习方式。

实验教学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老师不再详细地给出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得出实验结果,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得出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另外,引入多媒体网络教学和计算机辅助(cal)教学,也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例如,在电子线路实验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可使实验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多样化,学生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效果,可以动态地观察实验过程、控制实验操作以及得到实验结果,并且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对本科实验教学方法不断研究、改革和实践,进一步提升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水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教学实践。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我们在“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根据计算机发展与人才培养教学的需要,我院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以培养具有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建设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以计算机硬件系统为平台特色的实验环境。

(2)构建创新实践平台。该平台主要是为计算机基础较好、并对计算机技术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创新型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其特点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创新实验题目,平台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教师,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研究的氛围,激发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2构建理论与实验相融合的课程实验体系。

以往该课程主要以课堂讲述为主,总学时一般为32学时,即28学时用于理论教学、4学时用于实验教学。在这4个实验教学中,基本上也是以观摩为主,缺少学生实际动手环节。针对课程建设和学生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授课学时为24:8,再加上16个课外学时,使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比例达到1:1。新构建的基于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融合的课程实验体系,突出了教学实践环节。其实验安排分为基础实验与课程知识结合实验的两部分。基础实验重在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课程知识实验主要是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专业需求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能力,该课程实验安排如表1所示。

4.3开设实验课。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我院在全校范围开设了“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作为“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的后续实验课程。由于是实验课,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更注重实践性,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实验课安排如表2所示。

4.4教学实践。

自20构建了计算机硬件实验平台以来,我们在-级学生中全面实施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综合式教学模式,全面展开硬件实验,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其中,硬件基础实验“微机组装”,每届有多名学生参加,该实验室全天向学生免费开放:“计算机硬件实验”课程的实验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利用自主研制的“bjtu-fxx-x实验系统”为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实验平台,使用过该实验系统的本科生近600余名;近30名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和创新活动使用了该实验环境;近300名研究生正在使用该实验环境。

设备的透明化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直观认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践,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5总结。

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全面素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针对现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思考,本文从观念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验环境建设和实验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总结。目的是加强本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实施和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一步提升学校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和本科教学质量,促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实践、摸索、总结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既具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的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十九

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是教学活动的生命力。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教师选择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就会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

教师要在认真备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案的设计和选题中既要满足中等以上学生,也要体现出对学困生的层次性要求,让每一位学生拿到学案后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在点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结合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编出的高质量的学案或。

教案。

就是对教材的优化和创新,是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它离不开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全员”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和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教学中除了在备课上加以体现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予以体现。第一,保证课堂的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教师行为,更是学生的行为;不仅是好成绩学生的行为,也是“学困生”的行为。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认真对待课堂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要有吸引力,氛围要活跃,问题的难度要适中等。保证全员参与不是靠压制学生,而是靠吸引学生。

第三,注重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是在过程中形成的。在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在好学生的引导下忽视对学困生的兼顾,而学困生在逻辑思维和分析解题方面往往是“弱势群体”。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同一个问题,好成绩的学生能到第三步的,学困生哪怕只到第一步,甚至没有任何结果,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只要过程能长期坚持下去,相信必然会有结果,可能它是很表层的,但终归比没有好。如果教师在多次失望后采取放弃的态度,其结果可能是学困生不仅成绩下降,还会导致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蜕变,逆反心理由此滋生,最终有可能从学校流失。

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是提升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为学生间交流和互补提供了平台。

教学情境不仅指课堂氛围,还包括问题情境。

第一,教师情绪的饱满性是前提。换位思考,如果教师情绪低落或阴着脸走进教室会对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呢?那是压抑和恐惧,处处谨小慎微,惟恐“祸从天降”,上课如临大敌,心绪不宁。这样的课堂氛围,师生双方都会疲惫不堪,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是根本。教师还要遵循“教无定法”的原则,灵活地选择乃至创新教法,引人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课堂讨论、演讲、辩论、音乐、表演等方式,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多种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氛围乃至课堂效果无疑是最好的。

第三,教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条件。语言要连贯流畅,语气和语调要灵活多变,抑扬顿挫体现节奏感,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营造课堂氛围的至宝。

第四,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是基础。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道解惑,还要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组织学生有序地参与活动,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学生没有问题不是好事,只有发现问题才有利于解决问题,往往是发现不了问题才是一知半解。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地位。不要把学生的质疑理解为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和故意捣乱。事实上教师也不是学科知识的权威,未知领域和问题也有很多。假如在课堂上出现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解答的情形,教师要运用语言技巧和灵活的方式进行应对,一忌鲁莽和草率,如此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二忌课后不闻不问,这样有损学生的积极性。再次,作为评价者,要丰富评价方式和手段,提高评价频率,不要吝音自己的尊重和赞赏。“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上去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总结,及时地作出有效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评价必须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上的,即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也是如此。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而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一节课应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在课上要边教边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自己的教学。一旦发现学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发挥教学机智,通过调整内容、方法、管理三个方面去激起学生的积极状态,如果内容太深了,就该尽量的浅显的方式来揭示的本质;如果进程太慢了,就该立刻加快来完成;如果学生太疲劳了,就该改个方法,如改讲授为议论或谈话,甚至讲个与为课题有关的故事。

教学是艺术,是无止境的,教师要把课上得如同艺术创造的精品,实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识地长期追求和探索。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二十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与一身,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接受等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有很多优势。首先,多媒体通过适宜的背景图片和音乐的设置,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弥补了单色调、单说教给学生带来的感官不适,使他们能够在轻松自然、有利于理解和接受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其次,多媒体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药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中陈旧过时的内容予以补充,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解决教学难题。如讲利尿药时,利用动画版的利尿药作用原理示意图,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各药在作用原理上的区别,对各种成分在肾小管各段的含量变化及走势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乐于学习。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扩人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留下一定的时间供师生互动,以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

2直观教学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幻灯、录像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讲到具体药物时,要尽量准备好药品实物让学生观察,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药物的性状、剂型、规格等方面的印象,为进一步的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如,讲到有机磷中毒时,给学生放一段有机磷中毒及抢救过程的'录像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再因势利导,讲述有机磷中毒的原理、症状及治疗,学生就不再觉得枯燥难懂了[2]。所以说运用直观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3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电化教学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现以“链霉素毒性反应及钙剂的对抗作用”这一实验为例,实验中重点强调“三观察、两动手、一假设”,“三观察”是指用药前观察家兔的正常活动情况,用链霉素后观察家兔的中毒情况,中毒后用钙剂解救后观察家兔的恢复情况;“两动手”是分别练习家兔的后肢肌内注射和耳静脉注射;“一假设”是请学生设想,如果把肌内注射链霉素改为耳静脉注射链霉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注射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考虑好后,按设想的思路实际操作一遍,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发挥,还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病例法的运用。

传统的药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使用病例法教学,将病例分析引入课堂,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对千篇一律、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的厌倦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讲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时,讲完强心甙的作用机制、作用、临床应用及给药方法后,适时的穿插一病例:某患者,男,60岁,因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前来就医。体格检查: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x线检查:心脏显着增大,心胸比为0.7。诊断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此时请一位同学模拟医生给病人开方用药,请其他同学指出其不足,并给予提醒和补充,因为是正在学习的内容,学生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病例分析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药理学的自信心,消除了畏难心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4]。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二十一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专业和材料专业的理科及工科学生的必修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通过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指导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

一、关于教学方式。

以往的高分子化学课程多是采用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但是,如果运用不得当,就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而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的状况,很可能由于听不懂而失去兴趣。所以我们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改变不同的授课方式,通过调整教学方式,使难懂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法的同时适当地加入了讨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其中讨论法教学特别适用于对研究生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最新的高分子前沿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找与某一知识点相关的前沿科研成果(如raft法在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做成幻灯片,然后在课上以主题讲座的形式向全体同学汇报、讲解,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通过主动讲解的方式,把被动思维转化成主动思维。这样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又丰富了大家的知识,使学生在深刻地掌握高分子学科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研究生查阅文献和学术报告的能力。互动教学法中,我们会让学生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高分子相关问题,然后在课堂讲授中予以回答。比如缓释药剂的释放原理是什么、塑化剂为什么会到饮料中去、饮料瓶是如何成产的等等。学生提出的往往是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这样的问题放到课堂,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关于教学内容。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化学类的专业课程,它不仅需要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化学专业背景知识,而且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理论体系严谨,实践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点众多、反应方程式复杂、反应机理抽象深奥等特点,相对较难理解记忆。尤其是作为选修课的时候,许多同学由于相关的化学背景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导致难以理解,甚至不理解,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影响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把复杂的机理,例如配位聚合、开环聚合等,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知识点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高分子化学中的反应过程、反应机理、聚合物立体构型等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以立体或动画的形式表述出来,实现了聚合反应的“可视化”.以丙烯的配位聚合为例,我们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来表述,分子式是三维立体的,反应机理是动画的形式一步一步进行的,生动地向学生讲述了从配位到过渡态再到反应终态的过程,最后还用chemoffice等专业化学软件绘出彩色立体并可以旋转的聚丙烯旋光异构的结构,直观形象地描绘出难以想象的三维立体结构。大量三维立体图、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的综合运用,将高分子化学知识形象逼真地显示在荧屏上,从而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刺激-反应-强化”式现代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课堂效率,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我们还将高分子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文献检索数据库(如cnki、isi等)和高分子领域主流杂志(如macromolecules、progressinpolymerscience、polymer、高分子学报等),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尤其对于研究生教学,要强调高分子科学中前沿科学的讲解,注重结合科研的最新成果。高分子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如自由基活性聚合机理的提出、配位聚合机理的完善、树枝状聚合物的成功合成、活性可控乳液聚合方法、‘click化学’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高分子化学的内容。它们不同于经典的高分子化学反应,但又是当今研究的热点。这些新技术的机理往往还不太成熟,很难在近期内系统写入教科书中。所以我们在讲解高分子化学的课程中,要在深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上,将前沿的科研成果作为实例,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总的来讲,学生更爱听一些高分子化学在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讲课中,作者还把自己以前的研究内容,如聚合物纳米微球的聚合方法、聚合物互穿网络、铬系非均相催化乙烯的配位聚合等与所讲知识结合起来,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关于教学对象。

高分子化学这门课程既对本科生又对研究生开设,但是学习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所以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本科教学,我们要抓住基础知识的讲解。初窥门径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直观的认识,要将知识点尽量讲得生动、具体;注重基础理论部分,同时也要注重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对于研究生教学,则应当关注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并将其与所研究课题的内容联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理论落实到实际当中去。在正式讲课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做一个简短的介绍,了解学生研究课题与高分子相关之处,这样在授课中,对于学生的研究课题有益的地方重点讲解,做到有的放矢。比如乳液聚合的讲解。对于本科生,基础地从乳化剂、聚合机理和动力学进行讲解,突出强调了成核机理、聚合场所和乳液聚合的三个阶段这些基础知识点,并以最为常用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为例(同时还进行了分组实验),与本体自由基聚合进行对比,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乳液聚合的特点,特别是乳液聚合可以同时提高聚合速率和聚合度。而对于研究生,有些学生已经在本科阶段学习过该课程,而且学生的接受能力也较本科生好,可以在帮学生梳理上述基础知识后,结合乳液聚合的新进展进行讲解。我们为学生介绍了可控活性乳液聚合,即将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和乳液聚合结合起来,如raft乳液聚合、ratrp乳液聚合等;还介绍了以不同材料作为种子,进行的种子乳液聚合制备多种复合材料的方法。

四、关于教学实验拓展创新。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科学的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是它的理论部分略显枯燥,让人觉得难以理解,如何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相得益彰,这是我们努力的重点方向。实验部分不仅可以验证聚合理论,理论的学习最终也是要为实验服务。合理引导与启发,更能为学生学习后继高分子课程奠定必要的认识基础。为此,我们在绪论、逐步聚合和连锁聚合等部分的讲述过程中穿插开设了相应的实验。在课程伊始的绪论部分,我们将pe、pp、尼龙6等聚合物工业原料颗粒带进课堂,让学生对聚合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分别以果冻和淀粉这两种的食物为例,来区别交联和线性聚合物。在逐步聚合部分,让学生分组进行了酚醛树脂的制备实验。以先对简短而又典型的聚合实验,展示缩聚反应的过程,并让不同组,加入不同的苯酚和甲醛配比,来说明凝胶点问题。在连锁聚合讲述过程中,我们插入了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结合乳液聚合特点的讲述,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显得更有效率,印象更加深刻。

我们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学生能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学得明白,学得透彻。使学生在学习高分子化学课程后,能够融会贯通,指导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国际贸易及跨文化知识,以流畅的英文有效进行商务交流。但长期以来,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处境尴尬:一方面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要求水涨船高;另一方面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商务内容不熟,导致学生不敢说,说不好,继而不想说,这也成为高职商务英语口语课堂的主要问题所在。同时很多高职学校的口语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提出几个话题,学生讨论发言,而且发言的始终是一些个性外向、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模式自然无法调动学生兴趣,也无法达到教学目的。针对以上问题,传统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已不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改革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已经成为我们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师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有必要根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点进行改革:一是教学内容模块化的设计;二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三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四是评价体系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第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篇二十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班集体的地位,有集体荣誉感.

2、针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前期,针对六年级的考试,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

教学准备:模拟月考试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虽然快毕业了,但是我们的十班永远存在,我们是一个班集体,我们要为自己的荣誉而战。

二、听故事明道理,

先由老师讲故事,一位国王为了让十个儿子在他死后不争夺财产,把他们叫到身边,通过每人拿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再到每个人拿10根,再也折不断的`道理来说明齐心合力的重要性。

讨论:1、为什么这些兄弟折不动第二次的筷子呢?2、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三、分析试卷的问题。

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笔账,只把计算天地分出来,单独算算,看看大概占平均分的几分?通过活动让同学感受到每个同学在班集体里都是重要的一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对自己有什么全新的认识?思考:我应该:为班级做说明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252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