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事迹分享大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0 05:37:02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大全(17篇)
时间:2024-02-20 05:37:02 小编:JQ文豪

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不足,为个人发展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在写总结时,要注意适当的调整语气和态度,保持客观中立。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获得一些灵感和启示。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一

兰芳,女,2003年5月生,2013年荣获厦门市思明区“文明学生”称号,2014年12月被授予“厦门市自立自强美德少年提名奖”,2016年被授予“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现就读于厦门市云顶学校七年四班。

兰芳,2015年9月刚刚升入我校初中部。每到寒暑假,小伙伴都在开心地玩耍,兰芳却在家里剪线头。长时间机械重复动作让兰芳稚嫩的手心和手指都磨出了水泡,一下水就疼,但她还是贴上创口贴再剪,只为多赚一点钱贴补家用。爸爸受伤,妈妈要照顾,这个话不多的腼腆女孩就担起家中重任。

2013年,兰芳读五年级时,她的爸爸在码头工作时,被集装箱砸伤,双手双脚不能动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妈妈必须在医院照顾爸爸。姐姐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习压力大,弟弟小,才刚上小学,兰芳毫不犹豫的担起家中的重任。

从那以后,兰芳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做早饭、送弟弟上学、自己上学、放学接弟弟、做午饭、下午上课、放学接弟弟、买菜、做晚饭、洗衣服、做作业,兰芳的一天忙得团团转,连睡午觉的时间都没有,所以下午有时会打瞌睡。

一开始,兰芳对家务并不熟悉,锅没烧干就放油,油花溅起烫到手;不懂加水,把菜都烧焦了。她只能一点一点摸索。为了省钱,兰芳货比三家;为了做得更好,她去超市看菜谱。此外,兰芳还要周末到医院帮忙照顾爸爸。

兰芳一家住在城中村里20多平方米的出租屋内,光线昏暗,连白天都要开灯。外屋的上铺是姐姐的床,下铺是兰芳的,爸爸妈妈和弟弟住在里屋。外屋有一张小方桌,是兰芳和弟弟的书桌兼饭桌,姐姐只能在床上架起小桌板学习。阳台除了晾衣服,还是厨房,兰芳就在那里做饭。

爸爸出院回家后,还要在轮椅上休养一年。假期里,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但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兰芳就跟着妈妈到殿前的工厂拿回手工活。兰芳给玩偶缝眼睛,一不小心会扎到手,久了眼睛累、手酸,没缝好还得返工。缝一双眼睛能赚5分钱,母女俩在一个暑假里赚3000元。她寄了1000元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剩下的给姐姐交学费和贴补家用。

妈妈捧着兰芳的手,心疼地说:“手指都有些变形了。”兰芳右手中指的第一个关节有些肿,像结了一个茧。兰芳把手藏起来说:“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很辛苦,要上班还要照顾家里。”兰芳的生活是辛苦的,但她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

兰芳不仅在家里细心地照顾家人,在学校也很关照同学,热心公益。在读小学期间,兰芳班上来了一个随班跟读的智障孩子小露(化名)。一开始,总有些调皮的孩子把垃圾放到小露的抽屉里,每次兰芳都站出来帮小露说话,“你们不能把垃圾放在这里”。小露不怎么和别人交流,兰芳就一次次接近她,和她说话,尽管一开始,小露对兰芳不理不睬。但兰芳没有放弃,慢慢地她会对兰芳笑了,下课还愿意和兰芳出去走走,甚至送一些她觉得好的东西给兰芳。3年过去了,如今都上了中学,在兰芳的影响下,身边的同学变得愿意亲近小露了。虽然没有和小露在一个班级,但每天兰芳都会在课间找小露聊天,放学的时候主动留下帮助小露学习。

2016年3月7日,云顶学校举行第二届“云顶学校学生志愿服务团”开团仪式。七年四班的兰芳作为小义工志愿服务团团长,带领145名小义工宣誓。这些小义工都曾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因此,他们将回馈社会,为班级、为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校知道兰芳的家庭困境后,为她申请了补助金,她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学校同时又为她申请奖学金。兰芳的妈妈说,兰芳是最省心的,基本上不用花钱,学校的奖学金够兰芳的花销,还能买些书。

这就是兰芳,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她常说:“其实我真的没有做什么,我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太少,我想用自己双手,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事。”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二

所属地区:北正镇实验学校。

简介:他三岁那年,母亲受不了贫困的生活和父亲离婚了,从此一去不复返,断了联系。父亲从小身患血友病,每年治病都要花很多钱,今年因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去逝。一直以来,他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爷爷身患残疾,双腿失去知觉,奶奶脑溢血瘫痪在床。所以,全家人的生活重担都由王首启一人扛。

每天清晨,在寂静的乡村里,忙了一天农活的男女老幼大都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之中,但就在一所破的不能再破的农家小院里,总有一个身材瘦小的身影在忙前忙后,他就是北正镇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王首启。今年14岁,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和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儿麻痹症的父亲。爷爷、奶奶和爸爸不但没有固定工作,而且都因为年龄和身体原因,更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一家人只靠种10余亩耕地为主来维持生活,日子虽苦,但小首启精神很充实,小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从他呱呱落地那一刻起,父母亲便细心地照顾他,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他们把更多的爱都倾注在了他的身上,他也是全家的开心果,是爸爸妈妈心中的宝贝。

可是这样的幸福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太久。在他四岁的时候,母亲因为多种原因,经常和父亲闹矛盾,她看这个家是越来越不顺眼,后来母亲独自离开了这个家,弃下父亲,扔下孩子,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们。只有父亲带着他艰难度日。他是既当妈妈又当爸爸,一个身有残疾的父亲带着一个孩子,他的艰难与心酸可想而知。和父亲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他们的生活变得很艰苦,小首启还时常想念妈妈,想起妈妈的时候他就大哭不止,嘴里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据爸爸说,孩子那时做梦都喊着找妈妈,就是在这种单亲家庭中,他失去了享受母爱的权利,不懂得人间疾苦和生活艰辛的他,依然在爸爸的关爱下享受着自己小小的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大的灾难又一次降临在了他家。在他五岁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在田里耕作时不慎摔倒,把腿摔断,由于家庭困难,没有钱住院进行系统的治疗,摔断的那一条腿变成了终身的残疾,永远失去了知觉,如今只能靠拄双拐走路,完全失去了下地干活的劳动能力。就连晚上睡觉,有时还把自己穿的鞋带到了被窝里。由于父亲又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儿麻痹症,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这样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年迈的奶奶一个人身上。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2019年的秋收大忙时节,奶奶又突然患上了急性脑出血,多亏抢救及时,才保住了年迈的生命,但是也还是留下了瘫痪在床的后遗症,现在生活已经不能完全自理。从此年幼笨拙的小首启开始学生火、做饭。每次当他看到带病下地干活回来的爸爸,累得一头栽倒在炕上起不来的时候,懂事的小王首启便心疼地对爸爸说:“爸爸你歇会儿吧,我给你做饭去。”爸爸累得没精神头,也没理会他,没想到小小的年纪小首启真的为爷爷、奶奶和爸爸做起饭来。当爸爸睡醒时发现桌子上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王首启正在那看着他傻笑。于是爸爸问:“是爷爷做的面条吧?”小王首启说:“不是,爷爷赶集去了,还没回来呢,是我做的。”爸爸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怎么会做面条呢?”爸爸问。小王首启说:“是你做面条时我看着啊,看几次我就会了,怎么样好吃不?”爸爸吃着孩子做的面条,虽然感觉味道不怎么地,但是爸爸瞬间感觉到王首启长大了,爸爸一把把小王首启搂在怀里,他眼睛湿润了……再大一点,他学会了洗衣服,购买生活必需品,农村都吃自己做的酱,到下酱的季节,他自己骑自行车驮着烀好的黄豆去加工厂磨酱,到秋天的时候,大白菜都下来了,他就腌酸菜,因为家境困难,他在买白菜的时候还都会和人家讨价还价,“这哪是个小孩子啊!”卖菜的人都这么说他。为了让常年在家的爸爸不那么寂寞,他还为爸爸养了一条小狗……他稚嫩的肩膀上承担的太多太多,所有跟他办过事的大人都说他是个坚强孝顺的男孩。

记得有一次,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吧,他推着自行车去买大米,因为当时他太小,在驮着大米回家的途中,由于米袋太重,车前边轻,后面重,没把稳好车把,推着推着自行车就把他拽倒了,自行车和一袋大米都砸在了他的身上,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有多大力气啊,况且由于缺少营养,他长得又很瘦弱,车子把他压得出不来了。他使劲所有的力气挣扎着,不一会豆子般大小的汗珠从他的脸上顺着鬓角流下来。所有的委屈和伤感一起袭来,想着别的同龄孩子都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吃着爸爸、妈妈扒的香蕉,躺在妈妈的怀里撒娇……而他却要承受这么多,他就在马路上大哭起来,直到一个好心的过路人把自行车帮他扶起来,他才爬了出来,他擦干眼泪,咬着牙把这袋米推回了家。

由于他家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到了上学年纪的他,没有更多的精力既上学又照顾爸爸和这个家,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推迟上学的年纪。直到8岁的时候才报名上了学。家里离学校太远,他每天要步行往返十余里的路上学、回家。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来回接送上学,每当他看着村里的大人骑着摩托车驮着孩子们上下学,他心里不是滋味,他多么希望自己的爸爸能健健康康地也接送他啊。村里别人家孩子的家长,特别是现在小首启学校的朱老师每次看到他就要让他搭车,时常还到小首启的家去接他上学。但是王首启始终没有坐过一次别人的车,刚强的他从不祈求别人的恩赐,那样会让他觉得自已是个可怜的孩子。爸爸也不知流过了多少泪,恨自己没有能耐,没能给自己的孩子在上学的照顾,爸爸对孩子说:“孩子,来年年头好的话,我一定给你买辆自行车,你上学就不会那么辛苦了。”可是,王首启知道年头再好又有什么用呢,仅有的那么点儿地,一年下来,一家人的吃饭、穿衣,和治病打针,这些钱都不够。本来家里就捉襟见肘,哪还有闲钱给他买自行车呢。突然有一天,他在放学的路上听到有人喊收草药,他寻思这里有什么草药啊,于是他就和那个人搭讪,问他怎么个情况,收草药的人告诉他,这山上有很多的草、花都是可以用做药材的,可以采摘下来卖给他。这时小首启灵感一闪,“对啊,我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上山挖草药卖啊,这样不但减轻了爸爸的负担,富余的钱就可以买辆自行车。于是,他利用放学时间、节假日自己偷偷的拿着锹和篮子上山挖草药,有时出去被爸爸看见问到,他就说出去找同学玩,因为他不希望爸爸知道后为他担心。所谓“贵在坚持,事在人为”,在他的努力下,他偷偷把卖的草药钱攒了起来,不但贴补了家用,还买了辆自行车。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小首启心里乐开了花。而爸爸知道后跟屯邻说:小首启现在不是个“孩子”,他在我们家就是个“大人”,就是我们家的顶梁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现实的状况让他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够完全支撑这个家。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级一直名列前茅。课堂上他总能认真听讲,那个最积极举手发言的准是他;课堂外对于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和学习任务,他总是及时完成。不懂就问是他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这么想”等等,这些语言是他经常挂在他嘴边上的话,有时老师都被他问得有点烦了,但是一想能有这么多问题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于时老师们还是耐心地给他进行讲解,有时老师也会被问到答不上来,只好找资料帮助他解答。他就是这样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所以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但自己知道学习,他还经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

除了“沉甸甸”的生活,周围的邻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也让他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尽能力的帮助他,虽然小首启没有时间、精力、金钱参加兴趣班,没有和同龄人太多的玩耍的时间,但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爱,所以他的生活也感到很幸福。

可是为什么老天爷对他如此不公,让他经历这么多的苦难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夺走他生活下去的希望,幼小孩子心中的顶梁柱——亲爱的父亲呢?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当大家都在睡梦中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为突发脑出血永远地离开了他。天性坚韧的他,在亲友的帮助下,料理完爸爸的后事后,亲友和邻里都劝小首启去投奔妈妈,好有一个相对好一点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但孝顺的小首启却擦干了别人无法理解的眼泪,毅然决然的做出了承担起了侍候爷爷、奶奶生活起居的决定。在办完爸爸丧事后第三天,他又背起书包,迈着坚韧的脚步走进了学校的大门,走进了他一直神往的课堂。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在得到这么多人的关爱后,他更加努力刻苦的学习;更加关爱长辈,照顾好年迈的爷爷、奶奶;更加让他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让在天堂的爸爸能够安心,让爷爷、奶奶能少操心,让老师放心,让身边的人开心。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三

刘明洋,男,今年12岁。家住桃江乡水西坝村墙背,就读于桃江学校五年级二班。他学习刻苦认真,思想品德端正,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小时候的刘明洋生活在温暖的家庭里,有和蔼可亲的奶奶,有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爸爸妈妈。虽然家庭条件不好却幸福。然而在正需要父母呵护的时候,妈妈因为不堪穷困的生活,选择离开了。从此他跟着爸爸、奶奶一起生活。爸爸为了养家选择外出打工,奶奶年级大了,身体也不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说的一点没错。家庭的变故使他顿时像长大了一样,在刚开始的那段日子里,他开始学着帮奶奶做饭、扫地、洗衣服、做家务。切菜时,手留过血;烧水时,脚被烫伤过。炒菜时,手臂被油溅伤过。奶奶生病时,他忙着给倒茶送药。所有这些,他很少哭,而是默默忍受。

每天早上早早起来,做好早饭喊奶奶起来吃早饭。自己匆匆扒几口便到菜地浇水。之后再背上书包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放学后又匆匆回家做饭,然后写作业。睡觉前还得把当天的衣服洗好。到了周末,要帮爸爸干一些农活。

学习。

在学校他同样是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人缘颇好。学习上遇到不懂得问题,马上向老师请教;劳动课上总是积极抢脏活累活干;同学相处友好,同学们遇事都喜欢找他帮忙。

如今,已长成小大人的他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上畅游。愿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山上越攀越高!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四

这位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少年,从小饱受生活的磨难,内心的坚强与成熟超过许多同龄人,生活让他变成苦难打不倒的真正“男子汉”。10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头庄村,采访王泽盼孝老爱亲的故事。

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两个小时的车程,记者来到头庄村。在暖暖冬日的照耀下,丰收后的头庄村充满生机,山坡上的树木葱郁。记者一行在公路边上下了车,走进王泽盼的家。

王泽盼感冒还未痊愈,在家休养身体。他的母亲朱明凤见有人来,客气地招呼大家进屋。王泽盼显得有些羞涩,面对记者有些不知所措。大家把话题转向他的姐姐王娅梅,询问王娅梅的相关情况。

朱明凤说,王娅梅患有先天性残疾,背驼不能走路,今年15岁的她身高不到1.2米。王娅梅出生后,家里变卖了值钱的东西,带着女儿四处求医,但病情不见好转。从此,王娅梅离不开背带,连上厕所都要人背。

屋漏偏逢连夜雨,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王娅梅8岁那年,父亲帮人接电线时,遭遇电击意外身亡。从此,家里失去了顶梁柱。原本贫困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朱明凤一个人的肩上。

朱明凤平时除了照顾女儿,还要干农活养家糊口,有时甚至把王娅梅背到山上,自己到地里干活。

王泽盼的继父王方品告诉记者,看过王泽盼的家庭,真想不出词语来形容他家的悲惨。

看着母亲含辛茹苦,当时年仅6岁的王泽盼毅然接过母亲的背带,肩负起照顾姐姐的重任。母亲上山干活时,王泽盼就在家里做饭,照顾姐姐,陪伴姐姐玩耍。

王娅梅回忆说,弟弟5岁时,就开始背着她到处去玩。6岁时,弟弟就接过母亲的背带,负责照顾她了。后来,弟弟上学了,她就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看电视打发时间,等弟弟放学回家陪她玩。

在王娅梅的心里,王泽盼是个听话的孩子。“无论我提什么要求,弟弟都会照着去做。有时背带把他的肩膀勒青了,他都不说。”王娅梅说。

在王泽盼的悉心照顾下,姐姐变得越来越坚强,性格也变得乐观起来。记者在采访时,王泽盼沉默寡言,不愿意多交流,姐姐就在一旁开导和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10岁,背着姐姐去上学。

王娅梅由于不能走路,没有办法去上学。她看着同龄人都背着书包去学校,心里只有羡慕。

王泽盼读三年级时,背着姐姐去学校玩。“第一次看见学校这么漂亮,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王娅梅回忆说。

在王娅梅的记忆里,她走得最远的,就是离家2公里远的头庄小学。

2013年的一天,王娅梅把想去上学的秘密悄悄告诉王泽盼。为了帮助姐姐实现愿望,王泽盼决定自己背着姐姐去上学。

朱明凤找到学校,得到学校的支持,王娅梅如愿以偿地上了学。但是,学校离家有2公里,每天两个来回,就是8公里。因此,农闲时,王娅梅由母亲背着去上学;农忙时,王娅梅就由弟弟背着去上学。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泽盼用柔弱稚嫩的双肩,毅然扛起背姐姐上学的责任。每天早上7时,王泽盼早早就起床,给姐姐穿衣服、洗脸、刷牙后,用背带背起姐姐去上学。放学后,王泽盼又背起姐姐回家。

王娅梅上三年级时的班主任翁梅告诉记者,王泽盼一边上学一边照顾姐姐,尽管生活艰辛,但王泽盼从没让姐姐落下一门功课。

2015年11月,王泽盼被毕节市教育局评为“美德少年”。

此后,王泽盼的事迹在毕节迅速传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微博、贵州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关注,大家纷纷以电话、短信、微博等多种方式了解王泽盼姐弟的感人故事和家庭情况。

转载自 XuefEN.COM.cn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五

所属地区:厦门市内厝中学。

简介:林杰灵同学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双亲都肢体残疾(父母亲均为单臂),但他们身残志坚,自力更生,经营着一家自选小卖部。正是父母亲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影响着年幼的儿子。在家里,小小年纪的杰灵是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从没听过他讲过一句话抱怨父母的话,从没给父母添任何麻烦,而是主动、默默地包揽了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林杰灵是厦门市内厝中学的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热爱集体,率先垂范,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2019-2019学年度获得翔安区“三好生”、2019-2019学年区“美德少年”、2019-2019学年市“美德少年”。在2019-2019学年校“有效识记,经典诵读”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担任年段学生会纪律部长、班长和英语学科代表,带领全体同学不断进取,蒸蒸日上。他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然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孝老爱亲之心。

林杰灵同学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父母双亲都肢体残疾(父母亲均为单臂),但他们身残志坚,自力更生,经营着一家自选小卖部。正是父母亲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影响着年幼的儿子。在家里,小小年纪的杰灵是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从没听过他讲过一句话抱怨父母的话,从没给父母添任何麻烦,而是主动、默默地包揽了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洗衣、煮饭、打扫房间、帮照顾小妹妹,帮助父母站柜台卖东西、搬货。晚饭后,他做完作业后会给父母端上一杯温水,为他们端来热水洗脚,为父母揉肩、背,陪他们说心里话……,他把对父母长辈们的感恩和深爱淋漓尽致地表达在日常生活里。去年春季,他的爷爷因病去世,足足让他伤心了很久。今年春节原本身体羸弱的奶奶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加上不小心摔了一大跤,本来身体就差,这会儿只能回老家,病躺在床上。杰灵一放寒假便搭车回老家照看病重的奶奶,一呆就是整个寒假。他除了给奶奶做饭,喂饭、熬汤药,洗衣服,还帮奶奶按肩、揉背。奶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了很好转。他整个寒假都陪在他奶奶身边,没有出去过一次游玩,可怜的孩子竟瘦了7、8斤,看到此场景他奶奶不禁流下伤心的泪水。

除了孝顺他的亲人,杰灵这孩子也对周边的老人非常尊敬。有位80多岁的老婆婆经常走路到他们店里来买米,眼看老人步履蹒跚,小杰灵看在眼里,急忙帮老人提米,搀扶老人一起回家。这样的举动,大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头。逐渐地,老婆婆来店买米及杰灵送老人回家成了每月必做的事,这是如此自然又如此和谐的一幕呀!邻居们都称赞有这样的好孩子真是上天赐给这对不幸夫妇的一块宝贝。

不久前一个周日中午,一个外地人的4岁的小孩在他家附近走失,小孩急得大哭,刚帮完父亲卸货的杰灵听到哭声后,急忙冲去安抚路旁的小孩,了解情况后,他把孩子安顿在家里,让爸爸妈妈在邻里告知路人,寻找失主。他自个儿喂小孩吃饭,哄小孩开心,陪孩子开开心心玩了整整一下午,直到下午5:30等来焦急万分的夫妇,他才匆匆去做作业。这对又悲又喜的夫妇为这样懂事而富有爱心的孩子感动得当场掉下眼泪,紧紧抱住杰灵不松手。

林杰灵用着幼小的身躯却真挚的情感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善良、孝顺的传统美德。我们期待他更好、更快、更精彩地成长为一名卓越少年。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六

所属地区: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

简介:20xx年,王入荣的爸爸因车祸受伤瘫痪。妈妈在照顾爸爸五年后,还是丢下了这个家。从此,9岁的王入荣和年仅4岁的妹妹就和父亲相依为命,顽强生活。

13岁,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本是备受父母呵护、在父母膝下撒娇的年龄。然而贵州省晴隆县花贡镇的13岁少年王入荣,从9岁开始独自照顾受伤瘫痪的爸爸和小他5岁的妹妹。顽强地生活学习,用稚嫩的双肩撑起了一个家。

20xx年,王入荣的爸爸因车祸受伤瘫痪。妈妈在照顾爸爸五年后,还是丢下了这个家。从此,9岁的王入荣和年仅4岁的妹妹就和父亲相依为命,顽强生活。

开始,突遭家庭变故的王入荣,完全不知该怎么来照顾瘫痪在床的爸爸。一些好心人上门为他们在天花板上安装了一部滑轮,大伙告诉王入荣,长期瘫痪卧床的病人,最怕的是患上褥疮,如果能经常给爸爸翻翻身子、洗洗澡,就能防止得褥疮。王入荣记住了好心人们的话,从此,他就借助这个器械为爸爸翻身子。

为了让爸爸躺的舒服些,擦洗身子——是王入荣四年来坚持给爸爸做的事情。冬天里一周两次,天气热了,他就每隔一天要给爸爸擦洗一遍。长期瘫痪在床的爸爸,全身的血液循环不好,王入荣听人说拔火罐可以通经活络,他就学着给爸爸拔火罐。

记者:拔哪个位置你怎么判断?王入荣:按吧,我爸爸说哪里疼,我在哪里拔。父亲王孝德:拔了以后,身上要轻松一点。有他我就心满意足了,他母亲走了已经有四年了,这四年当中都是靠他照顾我。

除了想办法让爸爸能舒服些,王入荣琢磨着让爸爸怎么能得到锻炼。床上的拉力器,就是王入荣在一年前为爸爸制做的。他从附近的工厂找来了两根长皮筋,把它们固定在屋子两边的墙壁上,爸爸精神好时,他就帮助爸爸做一做拉伸运动。在儿子精心照顾下,吃喝拉撒都只在床上的爸爸,四年间里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去年,王入荣发现爸爸脚上长了很多死皮,脚趾甲也开始坏死,他一问才知道,这是由于下肢血流不畅引起的。王入荣又开始隔天给爸爸做起了“足疗”。在去爸爸脚上的死皮时,他不借用别的工具,而是用指甲一点点地去抠。

王入荣说:用工具的话死皮是好去就是会弄得疼,我用没指甲的手慢慢给他搓他就不疼了。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七

20xx年,xx的母亲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xx年,随着病情加重,医生建议尽快做骨髓移植,并提示供受两者之间,体重最好接近。由于母女体重相差20多斤,于是xx开始接触从来不吃的肥肉,并且定下了“长到120斤”的增重目标。经过半年多的努力,14岁的小姑娘也“吃胖”了二十斤,赶上了母亲半年前的.体重。

今年5月,xx和妈妈的配型结果出来了,两人“半相合”,可以进行移植。可是妈妈因为病痛的折磨,体重降到103斤,想要手术,,还要等女儿再减到跟妈妈一样的体重才能进行。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八

田宇星,男,20xx年1月出生,安康市第一小学学生(安康市文明办推荐)。

他是爷爷婆婆的开心果和“遥控器”。一进家门,一声亲热的“婆婆、爷爷”叫的二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脸上乐开了花,给婆婆爷爷带来了欢声笑语。“电视遥控器在哪了?”“爷爷,别着急,我来给您找,您要哪个台?我来帮你换”。“我的眼镜放到哪里了?”“婆婆,请稍等,我去给你拿”。爷爷高兴地说:“这个遥控器还真方便!”;他是妈妈的“按摩器”。妈妈忙了一天,疲惫的靠在沙发上。他关切的坐到妈妈身旁,帮妈妈揉肩捶背;他是小朋友们的“调节器”。院子里,他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哥哥,总是关心着年龄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不让他们碰着、摔着。每当有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争执,在伸张一番正义后,他就哄哄这个,劝劝那个,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一会儿就化解了;他是自己的“计时器”。寒暑假,他制定了假期时间安排表,合理的安排了学习、阅读、练书法、拉二胡、玩耍等内容,并一板一眼的严格执行。

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在20xx年,获得“美丽安康—-我的'家”安康市青少年书画作品三等奖、硬笔书法比赛优秀奖、邮票设计粉笔画大赛二等奖、学校第32届“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三等奖。20xx年被评为安康市优秀少队干部。

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主动认真的完成老师交办的日常事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晨检统计、课前准备电脑、帮老师取送东西……都成了他乐此不疲的常规工作。

他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每次在街上喝完的饮料瓶、用完的包装纸,他都会扔到垃圾桶内。在公共场所,他经常表现出“绅士风度”。主动排队,不高声喧哗,不在人多的地方嬉戏打闹。

这就是他,一个在家讲孝道,在校尊师道,在社会讲公德的少年。一个真诚待人,团结同学,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九

赵xx是林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现年13岁,担任班长职务。她踏实沉稳,品学兼优,是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在学校,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班干部;在社会,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在生活中,我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记得奶奶有一次把手弄伤了,连端茶倒水都很困难,是我把饭菜端到她面前,吃完后,还帮着收拾。只要奶奶有需要,我跑前跑后,都不觉得累。

在学校里,是个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一丝不苟;兴趣浓厚,精益求精;学习刻苦,勤思善问;发展全面,成绩优异。学习上,求知欲强,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总是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别人,无论谁有困难,都会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作为班级干部,我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踏实,认真负责,严于律己,是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伙伴。为了将班级建设好,带领其他班干部共商良策,利用每周五午自习的时间召开班队会,对违反班规班纪的同学进行集体教育,形式多样,让班级的凝聚力更强,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作为劳动小组的组长,我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扫清洁区,最脏最累的活也是抢着干。作为大队值日,值日期间认真巡查,对发现的问题总能秉公处理,绝不包庇。

在社会上,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小小年龄,可在危险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却是别人。我极富有爱心,热心于公益事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灾区人民生活困难,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悲惨的景象,毫不犹豫地在学校募捐会上捐出20元钱。这是完全靠自己辛辛苦苦的劳动挣来的,为灾区尽自己的一份微博之力。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每当我遇到乞讨的老人,也常生怜悯之心,将自己口袋里的零用钱给他,或是将饭菜送给他吃。我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法律法规,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生态环境,从不乱扔一片垃圾,从不摧残一草一木。从小王宇鹏就养成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好习惯,并能提醒家人周围人一起环保。

如今,我正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道德的高峰上越攀越高!

中华民族是个古老的民族,“百善孝为先”,是我们民族优良的传统,我会把它发扬光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

王x,性别:女,年龄:14岁。

八年前,王x跟随父母来到天太村,在学校附近租了间小平房,因为妈妈常年卧病在床,一家人就靠爸爸打零工维持生计。20xx年,不堪重负的爸爸离家出走,杳无音讯。从那时起,妈妈开始拖着病弱的身子四处打工,然而长期的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得母亲再一次倒下。

买点菜。妈妈知道过后说什么也不让王x再去打工,身体稍微好些,她就帮人种树、扒玉米,打扫卫生,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是,为了贴补家用,每次下过雨后王x都会顺着小路抠上一两公里去捡钉子,用一斤钉子换七毛钱。

然而,20xx年灾难又一次降临到这对母女身上,小王x突然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叮嘱她要好好休息,不然容易复发,可懂事的王x总说自己不累,每天变着法儿地帮妈妈干活。在妈妈和医院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王x的身体慢慢康复了。2012年夏天,王x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吉化九中,花费一下子增加了,妈妈的病也三天两头地犯,王x除了捡废品,更担起了所有的家务,她说现在自己只想长大,好为妈妈分担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一

他是爷爷婆婆的开心果和“遥控器”。一进家门,一声亲热的“婆婆、爷爷”叫的二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脸上乐开了花,给婆婆爷爷带来了欢声笑语。“电视遥控器在哪了?”“爷爷,别着急,我来给您找,您要哪个台?我来帮你换”。“我的眼镜放到哪里了?”“婆婆,请稍等,我去给你拿”。爷爷高兴地说:“这个遥控器还真方便!”;他是妈妈的“按摩器”。妈妈忙了一天,疲惫的靠在沙发上。他关切的坐到妈妈身旁,帮妈妈揉肩捶背;他是小朋友们的“调节器”。院子里,他作为一个不大不小的哥哥,总是关心着年龄比他小的弟弟妹妹,不让他们碰着、摔着。每当有小朋友之间发生了争执,在伸张一番正义后,他就哄哄这个,劝劝那个,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一会儿就化解了;他是自己的“计时器”。寒暑假,他制定了假期时间安排表,合理的安排了学习、阅读、练书法、拉二胡、玩耍等内容,并一板一眼的严格执行。

他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在20xx年,获得“美丽安康—-我的家”安康市青少年书画作品三等奖、硬笔书法比赛优秀奖、邮票设计粉笔画大赛二等奖、学校第32届“小制作.小发明”比赛三等奖。20xx年被评为安康市优秀少队干部。

他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主动认真的完成老师交办的日常事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晨检统计、课前准备电脑、帮老师取送东西……都成了他乐此不疲的常规工作。

他养成了良好的环保习惯,每次在街上喝完的饮料瓶、用完的包装纸,他都会扔到垃圾桶内。在公共场所,他经常表现出“绅士风度”。主动排队,不高声喧哗,不在人多的地方嬉戏打闹。

这就是他,一个在家讲孝道,在校尊师道,在社会讲公德的少年。一个真诚待人,团结同学,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二

所属地区:山东济南孔村镇。

简介:王俊涛的爷爷是太平拳掌门人,20xx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xx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姓名:陈樊桂。

性别:女。

所属地区: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联益村。

简介:聪明懂事的她在家是个孝敬父母,体贴家人,在学校刻苦努力,她的事迹被大家所称赞,20xx年9月被选送到中央电视台参加“孝心少年”评选活动,获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美德少年”称号;多次获得校级“美德少年”称号。

父亲出车祸去世,母亲智障,小小年纪的她承担起贫穷家庭的重担。她用自己的孝心呵护妈妈,三年无微不至的照顾,妈妈已经不再哭闹,变得“懂事”,她用自己的爱点亮了妈妈的心灯。在学校里也被多次评为“三好学生”;20xx年获得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区级“美德少年”称号;20xx年获得武汉市“美德少年”提名奖。品学兼优的她是大屋陈学校每一个学生学校的榜样。

陈樊桂生长在一个双残家庭,爸爸独臂,妈妈智残,日子虽然清贫,但她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快乐的童年和浓浓的爱。陈樊桂从小就懂事,有孝心,经常给爸爸捶背、摇扇,给妈妈梳头、洗脚,是爸爸妈妈的开心果和小棉袄。20xx年,陈樊桂的爸爸不幸出车祸身亡,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妈妈受到刺激,病情加重,经常出走、哭闹、砸东西,甚至无缘无故打女儿。爸爸的离世,妈妈病情加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又过早离世,小小年纪的她只能依靠大伯的支持,可大伯家庭条件也很艰困,还养育了四个孩子,陈樊桂明白不能过度依赖别人,还是要强大自己,于是她还是挑起来照顾妈妈的重担。

一天,陈樊桂挨妈妈打后委屈地跑到爸爸坟前哭诉,甚至想离家出走。但想到妈妈没有了她会更可怜,她的心就软了。等她回到家里,妈妈不见了,她慌神了,急哭了,四处寻找妈妈,天黑了仍然没找到妈妈。她挨家挨户去央求乡亲们帮忙寻找,深夜,在梁子湖湖汊里找到了陷在污泥中动弹不得的妈妈。原来妈妈看到女儿没回家,出来寻找她,迷路了,失足掉进了湖汊。母女俩抱头痛哭,她突然觉得妈妈不能没有她,她更不能没有妈妈!陈樊桂暗自发誓:要用自己的孝心呵护妈妈,点亮妈妈的心灯。

每当妈妈病情发作打她时,陈樊桂不再是哭泣、逃跑,而是耐心哄劝妈妈:妈妈乖,我给你糖吃!妈妈乖,我给你唱歌跳舞!她把积攒的零花钱都买了糖,只要给妈妈吃糖,妈妈就不打她了。为了哄妈妈,她努力去学唱歌跳舞。妈妈看到她唱歌跳舞,才会安静下来。

为了逗妈妈开心,陈樊桂用硬纸壳自制了游戏纸牌,纸牌玩法有母女之间的特殊规则,虽然简单乏味,但孝心跃然牌上,跟妈妈一起玩游戏纸牌,是陈樊桂乐此不疲的事。

只要心诚,石头也能开花;只要有孝心,就能点亮妈妈的心灯。在陈樊桂孝心的感召下,妈妈的精神状况好多了,知道心疼女儿了,看到女儿每天放学回来做饭洗衣扫地忙个不停,也想帮忙。可妈妈是智残,只会帮倒忙,越帮越乱,让陈樊桂哭笑不得。

陈樊桂想:如果能教会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让妈妈能用实际行动表达爱女之心,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这也算是孝心呀!从此,陈樊桂不厌其烦地教妈妈扫地洗衣洗碗铺床,每个简单的家务事都要教上百次,妈妈才能学会。现在她妈妈做起这些家务事来,就像一位勤快能干的家庭主妇。不过,陈樊桂到现在都不敢教妈妈炒菜,担心妈妈不会放油盐,更怕使用煤气灶发生危险。

几年前,陈樊桂就读的村小合并到完小,从家里到学校有三四公里,同学们都去住读了。陈樊桂放心不下妈妈,仍然每天跑读,回家给妈妈做饭洗衣。直到今年她要参加小考,学习很紧张,在老师与大伯的劝说下,陈樊桂才去住读。可离开了妈妈,她仍不安心,经常在课堂上担心妈妈生病,在睡梦中梦见妈妈出事,等她赶回家里看到妈妈安然无恙,她才放心。大伯看到她牵挂妈妈两头跑太辛苦了,送给她一辆自行车,有了这辆自行车,她往家里跑得更勤了。

学校有夏令营、冬令营和出外参观、参赛的机会,老师同学们都希望陈樊桂能参加,她也非常想去,可以想到要照料妈妈,要替家里省点钱,她就忍痛放弃了。

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陈樊桂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学习。学习上,她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多次评为“三好学生”。除此之外,她担任班级的生活委员,她还并且主动分担班级事务,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性格开朗的她自愿提出来帮助班级里的性格内向的同学,学校老师提起她都赞不绝口。

陈樊桂孝顺父母、自强自立的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三

钟xx,性别:男,年龄:15岁。

20xx年,车祸导致钟xx的父亲高位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的爷爷年过七旬,患有心脏病,奶奶有心脏病和糖尿病。岳峰的妈妈没有固定工作,每月房租及买车时欠下的债务,仅靠母亲八九百元的打工收入及爷爷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举步维艰。

父亲受伤之后曾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儿子的肺腑之言坚定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岳峰拉着父亲的手,流着泪说:“爸,妈妈整天为了这个家不辞辛苦,细心地照顾你,如果你轻生对得起家人吗?只有你在,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家。”从此,父亲变得坚强乐观起来。

为缓解父亲的烦闷,钟xx经常给父亲讲故事。6年来,他为父亲擦洗身子、喂饭喂水、捶腿按摩、收拾大小便、调整躺卧姿势。每次遇到要为父亲清理大便,他总是跟妈妈、爷爷、奶奶抢着做。他主动学习做饭、做菜、洗碗,每件事做起来都井井有条。在听说同学得了白血病需要救助之后,他还捐出了自己攒下的全部69块钱零花钱。

亲朋凑钱给爸爸买了台电脑,为了让爸爸使用电脑方便,岳峰用平时在工地废料堆或垃圾站捡来的材料,自己动手给爸爸特制了一个电脑架。有了电脑能上网,足不出户爸爸也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四

xx,12岁,xx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他独立自强,积极乐观。一直以来,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事迹在太要镇中心小学传为佳话。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博恒的母亲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长期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年逾古稀的爷爷,腿脚不便,虽然忙前忙后,但对于这个经济困难的家也力不从心。因为生计,博恒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家里的状况博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担起了大人的义务,6岁时就学会了做饭,打扫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妈妈……从那时起,这些大人要干的活便成了博恒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当别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却在山沟里挖山药卖钱补贴家用;当别的孩子和伙伴们玩耍时,他却在灶膛前点火为爷爷和妈妈做饭;当别的孩子们进入甜蜜的梦乡时,他却在照顾生病的母亲……农忙时节,他和爷爷一道去田地里干活,节假日,他常常帮爷爷放牛。博恒农活、家务样样都干,样样都行。邻居提起他,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博恒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没有他,这个家也就没了,面对大家的赞扬,腼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说:“爷爷、妈妈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孝敬他们是我应该做的!”

在xx眼里,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时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他说:“那面叫长寿面,吃了面条后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护爷爷和妈妈了。”每当学校里发了火腿肠,面包,牛奶,鸡腿时,他舍不得吃,都会偷偷的攒下来拿回家给爷爷和妈妈吃。爷爷每每提及此事,便会老泪纵横:“娃在我们家受苦了!唉,是我们当大人的没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们对不起娃啊!”

百善孝为先。在艰辛的成长路上,xx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帮爸爸照顾爷爷,照顾妈妈的重任,用孝心诠释了中华少年应具有的美德。虽然他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坚韧刚强。现在学习任务繁重的他,依然是怀揣坚毅与感恩,为爷爷分忧解难,用孝心、责任和坚强承担起家庭的一片蓝天!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五

所属地区:山东济南孔村镇。

简介:王俊涛的爷爷是太平拳掌门人,20xx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xx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这套太平拳是王俊涛祖上传下来的,已经有380多年的历史。20xx年,太平拳被确定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补贴30多万元来支持太平拳的传承。可就在王俊涛爷爷信心十足地投入传承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在20xx年,王俊涛的爷爷用心培养了十五年一名爱徒因车祸去世。

爷爷王大庆表示,爱徒没了,太平拳的传承也没了。他目前教了也得有上千徒弟了,但迫于生计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人。

练武的人多,能真正传承太平拳的人少,这让王俊涛的爷爷一时间失去了传承的信心。当时只有六岁多的王俊涛看到爷爷整天心闷不语,就大胆地给爷爷提出了一个请求。

王俊涛对他说,爷爷别哭了,我也可以做太平拳的传承人。

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太平拳的传人,那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必须要能吃下常人吃不了的苦,守住常人无法守住的寂寞。太平拳套路众多,不仅要习拳,还要练刀、枪、剑、棍等20多种器械。想要把家中这把重78斤的太平大刀舞起来,没有十多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

虽然王俊涛的爷爷嘴上答应了他,可还是不敢相信他能坚持下来。平时练功时,一些必须下苦功夫练习的器械,爷爷还是从不让他动。王俊涛看出了爷爷的心思,就一声不吭地下决心苦练基本功。

王俊涛告诉记者,太平拳要求弟子“爱国爱民信义至上”,自己既然已答应了爷爷,就不能半途而废。为了不让练功影响文化课,王俊涛比别人更加珍惜时间,放学一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完成作业。

在三年多时间里,王俊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天也没有间断过,渐渐的,他在爷爷眼里,再也不是只会玩花架子的孩子,而是有点真功夫的小传人。

现在,王俊涛不仅在家里练功,也把武术精神带到了学校,还带领着学校20多名同学跟着他一起习武强身。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六

年龄:16。

地区:甘肃。

5岁的时候,梁维月的妈妈不堪清贫,离家出走。不久后,弟弟因为青霉素中毒,成了聋哑儿童,又过了三年,爸爸在一次饮牲口时不慎摔下山崖,造成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年仅八岁的小维月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已经瘫痪八年的爸爸没有肌肉萎缩,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低保。每天,小维月做好饭菜趁热先喂爸爸,可爸爸经常是吃了就吐,她就等爸爸吐完再喂,直到爸爸吃饱了她才捧着已经变凉的`饭自己吃。维月父亲因为常年卧病在床,脸上很少有笑容,她就变着法儿哄爸爸开心,把在学校得的奖状都贴在爸爸对面的墙上。为给爸爸和奶奶赚够药费,每个周末小维月都要去家附近的工地搬砖,一开始,对方根本不让她干,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她,搬一块砖的报酬是一分半,小维月每次要坚持搬两千块才肯回家,这样一天下来,她就能赚到30元,打工挣来的钱除了要维持家用,还要给患有脑血栓的奶奶买药。

尽管饱受生活艰辛,小维月始终认为最幸福的事莫过于能与家人在一起,她说无论走到哪里就要把家人带到哪里,因为家人是她最大的牵挂。

孝心少年事迹分享篇十七

刘静,女,2002年1月出生,延安市宝塔区东关小学学生(延安市文明办推荐)。

一、勤奋好学、品学兼优、乐观向上。

曾先后被评为“三好生”、校级“优秀班干部”、校“优秀少先队员”“纪律标兵”“文明标兵”。还多次在作文、绘画、书法、手工、舞蹈活动中获奖。2013年她参加“第八届全国校园文化汇演暨第十三届校园春节联欢晚会”中表演出色荣获一等奖。她的成绩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在校担任了五年的班长,是各方面的积极分子。

二、家长、老师的好帮手。

父母打工,放学后她总是洗菜、扫地、做饭。她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从不和同学们闹矛盾,还经常给班上的差生讲习题。作为班长、中队长的她总是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自从加入少先队。她处处以身作则,她带头不买零食,做好“三自两包”。

三、乐于助人。

2008年汶川地震了她从电视上看到了许多和她一样大的孩子瞬间失去了一切。她把自己积攒下来准备给从来都没有买过生日蛋糕的农民工爸爸买生日蛋糕的钱全部捐给了灾区的.孩子们,被学校评为“抗震救灾爱心天使”。她从不和别人比吃穿,衣服都是亲戚们给的,洗洗再穿,晚上回来早早给爸爸沏好一杯热茶,给父亲打洗脸水,洗脚水。

几十平米的出租房里住着一家四口人,一张3平方米的床是孩子练功的唯一场所,因为学校离家远,所以五年的小学生涯孩子都是座公交车来返。每次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给比自己小的同学让座。时间长了,这位小姑娘成了公交车上公认的“小天使”!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98539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