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篇一
1、尝试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了解图画书1-5页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会通过观察图画书中主角的动作、画面符号、栅栏变化等关键信息进一步理解图画书1-5页内容。
阅读策略的自主形成
物质准备:人手一本图画书《熊小弟的栅栏》、关于图画书的课件
经验准备: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一、导入,观看封面,进行故事猜想,产生阅读兴趣。
1、仔细观察封面,猜一猜,这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
2、“栅栏”昰什么意思?
二、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自主阅读1—5页,初步了解故事内容,教师进行指导。
1、提醒幼儿正确的看书方法,仔细地观察画面内容,并尝试用语言将故事内容进行阐述。
——谁来说一说我们有哪些看书的好方法。
——仔细观察画面,把你看到的内容,尝试着用完整的句子说出来。
2、请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看到的故事内容。
——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熊小弟种的胡萝卜被谁拔走了?
——萝卜被拔后,熊小弟做了什么?
——熊小弟调整栅栏后,栅栏有什么变化?
三、教师和幼儿集体阅读1-5页,帮助幼儿观察画面中主角的关键动作、画面的关键事物等细节内容,进一步充分理解故事内容。
1、理解图画书中的符号:三个圈、问号在这本图书中分别表示什么意思。(p1-3)
(1)理解第一页
——他手里抱着什么?他可能要做什么?(这个地方就是你看到的关键的地方!)
——熊小弟这样做昰为了什么?你从画面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这里的三个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第二页
——熊小弟在想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3)理解第三页
——熊小弟在想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
2、抓住主角的关键动作、图画书中的关键事物,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p4-5)
——揭晓谜底,出示第五页,对比第一页和第五页栅栏的变化,请幼儿仔细观察后说出自己观察的结果。
3、教师总结阅读策略:原来我们每一页的画面中都藏着巨大的秘密,图画书中的各种符号,主角的动作、神态,画面上任何细节的地方,都有可能是提醒我们的关键信息,仔细地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的地方,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一本书里的故事。
四、结尾,根据关键信息,猜想故事的后续发展。
——这一次栅栏发生变化后,它会保护好胡萝卜吗?为什么?
——想一想,接下来他可能怎样变化栅栏?
通过本次活动,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师的引导与退位对幼儿核心经验获得的重要性,在幼儿一遍又一遍的翻看故事书的同时,教师更加需要做的是让幼儿产生的疑问,顺着疑问,让幼儿自主调整自身的阅读策略,从而从书中获取大量关键信息,以获得对故事书更好的理解。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篇二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感受爷爷的聪明才智及家人的关爱。
2、初步尝试使用剪刀,大胆想象并运用废旧纸张剪出各种物品。
ppt课件、废旧纸张、一张蓝色的手工纸、一件用蓝色纸剪成的衣服、剪刀、水彩笔、托盘等。
一、欣赏画面,了解故事大意。
1、引导:今天我们要熟悉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听一听他和他爷爷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2、分段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一次次地想象。
3、完整的欣赏故事。
二、教师尝试剪纸,幼儿共同参与。
1、爷爷真棒,我们也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像爷爷那样变变变。
2、教师示范:这就是那块方方的毯子(出示蓝色手工纸),方方的毯子在爷爷的手中变成什么?怎么变的?(讨论剪的方法和部位,提示剪之前可以画一画。)
3、幼儿参与:一步一步运用故事中的语言,随故事的情节,尝试将外套变成背心、领带、手帕和纽扣。(引导幼儿不断思考剪纸地部位和方法。)
三、大胆想象、幼儿尝试
1、我们学爷爷的样把一块普通的毯子变成了好多东西。看来,约瑟的爷爷真了不起。约瑟心想:爷爷这么关心自己,为自己做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我也应该为爷爷做一件礼物。他忽然看到爷爷的盘子里留有很多材料,咦,有办法了,就用这些剩下的材料为爷爷做礼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篇三
这是一个经典的外国绘本,幼儿活动前接触到的可能性是有的,故事较长,重复性语句多,如何调动幼儿积极性,把熟悉的故事讲得让幼儿喜欢,是设计活动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通过开始部分出示娃娃衣,与幼儿讨论小时候有很多心爱的衣物,现在不能穿了,不是衣服变小,而是人在长大,来获得关于成长的前期经验,幼儿理解的很好。出示绘本封面,幼儿观察了解约瑟与爷爷的特点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在为整个故事奠定温暖的情感基调,在这部分,留给幼儿观察表述的时间较少,着急地进行下面环节,甚至一些本应该由有人说出的亮点语言,也由我着急地总结出了,留给孩子的机会太少。
提问的引导性尚不够,设计活动时,有很多开放式的提问,但在现场回应幼儿时,不能做到及时调整,启发性不够,导致幼儿可说的不多。重复幼儿的回答,这是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教师的回应语言应该精炼、对下面的环节有铺垫,这样才能才是幼儿学习的引导着、支持者。
1.关注故事发展线索,了解故事内容;
2.能说出故事中角色对话,掌握重复句型;
3.安静倾听故事,感受爷爷的聪明和智慧。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引出故事
1.出示娃娃衣,并讨论
师:这是谁的衣服?你们现在还能穿上吗?是衣服变小了吗?
二、基本部分
1.观察封面
(1)这是一位外国的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约瑟,他看上去怎么样?
(2)约瑟和谁在一起?他有一个怎样的爷爷?
(3)介绍故事名字《爷爷一定有办法》,做什么事情爷爷一定有办法呢?
2.观察对比封面与蝴蝶页
师:原来约瑟的衣服就是用它做的,那这会是什么?
师:记住这块神奇的布料,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3.参与式阅读前半部分
(1)观察爷爷缝制毯子的画面,介绍毯子
幼儿观察画面
师:爷爷在做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配乐朗读p1、p2,渲染温馨氛围
(2)毯子—外套
①师:毯子变得又小有旧了怎么办?妈妈会对约瑟说什么?(有一天,妈妈对约瑟说:“约瑟,看看你的毯子,又小又旧,好难看,真该把它丢了。”)
②师:约瑟愿意丢掉毯子吗?你怎么看出来的?约瑟会说些什么?
③师:仔细听!约瑟说:“爷爷一定有办法!”爷爷有什么办法?”
④教师剪裁演示,验证幼儿猜想
⑤幼儿观察p6并讲述,体会约瑟高兴的心情
师:约瑟穿上这件奇妙的外套看上去怎么样?
师:约瑟穿着外套会干什么?
师:约瑟来到外面,想让所有人看到他的外套。
(3)外套-背心
①师:不过,约瑟渐渐长大了,奇妙的外套也变得——又小又旧了。
②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③回应幼儿猜想,巩固固定语句;
④教师小结,并裁剪背心,验证幼儿猜想;
⑤讨论并模仿,体会约瑟穿着背心的得意之情
师:老师和小伙伴看到约瑟穿着这件奇妙的背心,是什么表情?
师:约瑟进教室时背对着我们,你能不能想象出他脸上的样子呢?
师:约瑟好得意哟!老师、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因为有爷爷为他做出这么奇妙的背心。
⑥师:不过,约瑟渐渐长大,奇妙的背心也变得——(又小又旧)。
4.出示贴图,幼儿尝试讲述:“领带-手帕—纽扣”的过程
(1)幼儿大胆猜测故事的发展
(2)猜测中幼儿理解布料变小,能做的东西也越来越小。
(3)随幼儿猜测出示领带、手帕、纽扣图片,幼儿讲述
4.完整配乐欣赏故事
三、结束部分
引导幼儿阅读小框中的内容,动手用边角料做一做。
师:看得出来你们很喜欢这个故事,经过爷爷精巧的裁剪,平凡的衣物总能变得神奇,可是这些剪下来的边角料又去了哪里?看到地板下面忙碌的小老鼠一家了吗?它们也在用自己的智慧创造者神奇。你们觉得减下来的布料可以做什么?我们一起回到教室里试试吧。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篇四
1、能根据实物的特征进行大胆的想象、猜测,感受碰撞拥抱后产生的神奇现象。
2、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比较连贯的表述。
3、感受绘本生动幽默的特点。
课件、平板电脑
一、导入,引出活动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有一个小镇,那里的朋友都喜欢做一件事,是什么呢?(引出跑跑镇)
2、理解什么是拐角?你有没有在拐角处碰撞的经历?
小结:这里的朋友都喜欢做一件同样的事情,他们都喜欢跑步,爱跑步是一件好事,可是碰上这样的拐角就会发生碰撞。
二、看图想象,猜测表达
看,谁跑来了?
1、出示汽车和梯子(功能)
汽车跑跑跑,梯子跑跑跑。他们在拐角处相遇了,咣!会发生什么事?
(2-3人说理由)
师:为什么汽车和梯子碰到一起会变成消防车?说出你的想法。有趣的事。
2、公主和鱼儿(外形)
跑跑镇上的朋友们哒哒哒跑跑跑,看看这次谁来了?
咣!会发生什么事?说说你的想法。
3、黑熊和白熊(外形、颜色)
谁来了?他们碰到一起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5.它们有的是外形的碰撞结合;有的是外形和作用相结合,有的不仅仅是外形的结合更有了颜色的结合;甚至还有的是外形、颜色、里外的碰撞结合。
三、逆向思维,发散性想象
大屏幕出示(河豚)。
师:它是谁?它有怎样的外部特征?猜猜它是谁和谁碰撞变成的。(出示很多图片)请你来试试(电脑上操作变一变)
四、自主体验,想象与创编
1.师:跑跑镇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居民在跑步,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谁?
2.师:如果你是跑跑镇的居民,又会选择和谁发生碰撞?选择两位居民放到同一个框内,将你想到的碰撞出的新居民用绘画的形式画到另一个大框内。
五、结束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跑跑镇的朋友,他们碰在一起变成了有更大本领的新朋友,待会儿可以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班上的其他小朋友。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篇五
一、认知目标:通过观看数字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二、技能目标:能根据情节发展,仔细观察画面线索并大胆推测表达。
三、情感目标:体会作品所传达的积极情感,树立坚持梦想的信念。
ppt课件
活动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体会作品所传达的积极情感,树立坚持梦想的信念。
一、谈话导入
(一)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刚生下来的小宝宝是什么样的呢?
(二)嗯,手小小的,脸小小的,脚丫小小的,身体小小的。但我们今天的这个小朋友却有点特殊,我么一起来看,贝琳达小朋友。
二、播放ppt
教师领读部分句子,加深幼儿理解。
只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坚持自己的努力,自信与热情,梦想终究可以开花。
去绘画区画出自己的梦想,并说说怎样实现。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绘本篇六
当我读完《勇敢的克兰西》整个绘本后发现,这个故事是那么生动而有魅力:虽然克兰西受到过一些排坼,但他却一直积极热情的面对一切——你看,它给自己弄上白条的每个办法都非常富有创意。它学习摔跤技能的种种背景也特别有趣,在代表白腰牛的比赛中,克兰西表现的勇敢又出色,而当两个牛群发生冲突时,它用有力的呼声为大家化解矛盾,迎来了和平美好的生活·······当然,最后牛儿们对克兰西从“另眼相待”变成了“刮目相看”,也正是外表与众不同的克兰西让两个牛群享受到了相同的权力。这就是我们的克兰西,勇敢滴克兰西,惹人喜爱的克兰西!它告诉我们:不论是白腰牛还是红背牛,也不管是有没有条纹,只要善良、诚实、勇敢就是好牛!
在我们的生活中,差异同样存在着。怎样看待自己跟别人的不同?怎样与跟自己不同的人相处?孩子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其实,跟别人不一样真的不一定是坏事情,仔细观察,书中的牛都不完全相同,它们都活灵活现,神态各异!所以,只要相信自己,只要敞开胸怀,就会跟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1阅读绘本,初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有重点地观察部分画面,理解勇敢的含义。
3、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学做勇敢的人。
《勇敢的克兰西》ppt。
一、提问导入主题:
二、和幼儿一起逐页观看,有重点地阅读部分画面,初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
1、观察封面的箭头,发现克兰西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想办法或猜想克兰西的做法。教师出示四幅图,幼儿观察克兰西的好办法。
3、“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画面两边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说说这些不同种类的牛在颜色与体型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白腰牛瘦,红腰牛胖?再看看水草颜色,栅栏等画面进行对比。
4、观察比赛场景,教师向幼儿介绍什么是恶性循环。
5、教师抛问:“怎么才能吃到丰茂的水草呢?如果在黑夜,克兰西到红背牛场会怎么样呢?”幼儿猜想后观看画面。
6、“你要吃了有营养的草会长得怎么样?白腰牛的首领和克兰西握手想要干什么呢?”幼儿猜想。
8、白腰牛获胜后会有什么结果呢?继续关注克兰西的行为。
三、幼儿阅读一遍,理解“勇敢”的含义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勇敢。
在活动中,幼儿对牛群的名称描述不准确,因为他们第一次阅读,不太熟悉红背牛与白腰牛,红牛与黑牛。教育形式没有凸显出早期阅读的特点。是我急切的像把克兰西勇敢的一面展现给孩子,可是缺乏灵活的教学策略。这个活动死板的有点像故事教学般老套。同时作为教师我把作者每句话都剖析的很透切,比如:恶性循环等,教育面太广,重点就不突出了。最重要的是这次,我觉得自己忽略了早期阅读的关键是让孩子们自主阅读,这才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因此孩子们不是自己发现或获得故事带给他们勇敢的含义,而是在我的言语指导下理解故事内容的,孩子们是在被动的学。从《勇敢的克兰西》阅读中体会到:针对大班幼儿,如何引导进行有效的阅读关键是要站在他们的视角,让他们对阅读对象(图话书)产生兴趣,让浓厚的兴趣引导幼儿注意力几种地阅读,有目的地翻阅,从阅读中不断发现新的惊喜,获得新的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03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