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协同育人研究现状篇一
积极贯彻_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重点,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指导的新途径、新方式,切实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努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教育达到“同心”,学校和社区教育达到“合力”。
一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2、调整和补充家长委员会成员,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充分依靠家长委员会的力量,共同搞好家庭教育工作。
3、调整充实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组建以在职优秀教师为主体、社区妇代会主任和好家长代表参加的讲师团队伍。
二加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者队伍建设
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培训,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者的理论水平和指导能力,努力使全体班主任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教育指导者,在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中开展有效的指导。
积极探索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创建学习型家庭的指导载体,努力形成我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特色。
1、低年级以亲子活动为载体开展创建活动。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和创造能力;同时开展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利用家长学校和家教小报进行交流。
协同育人研究现状篇二
家庭教育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整个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针对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家庭教育对于促进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品格、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形成,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环境、质量和效果与家长的素质密切相关。我们教师就是帮助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信息,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为实现孩子全面发展的目标施教。父母是孩子的天然教师,我们为进一步提高家教水平,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目的:交流信息、沟通心灵、探讨问题、促进发展
二、形式:通过电话、家访和开年段家长会等形式
三、家长意见与建议1、家长认可方面2、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教学:
(1)、希望学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下功夫。
(2)、帮助学困生增强学习自信心,加大补差力度,早日见成效。
(3)、不要频繁更换教师。
(4)、孩子的好成绩与实际能力悬殊大。
教育: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协同育人研究现状篇三
以_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为指导,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增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校教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沟通、服务、参与、管理作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互相信任、平等合作、真诚沟通,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扎扎实实地工作,讲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为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言献策。
(一)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领头,成立以年级组长、骨干教师、一线班主任、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为主要成员的工作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完善组织,精心规划。
1、领导小组:组长:万能副组长:杨建华
2、成员:杨秀辉、何亚丽、王庆芬、王秀芳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队伍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主力军,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培训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每个班级每个学生每个家长,其家庭教育呈现层次、风格、效果迥然相异的特点,其间班主任将担任起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家庭教育的其中一个重要维度,是家长在家庭教育(家长学校)中习得家庭教育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手段,提高家庭教育效益。因此,在“家与校”密切交流的过程中,家访、家长会“家校合作”话题显得更为重要,而对其指导工作显得更为迫切。建设良好的家校沟通平台。同班主任老师联系,加强家校沟通。随着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和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将进一步深化、优化。“创新意识”将进一步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内容实施将进一步彰显超前引导、预防绸缪特性,赋予家庭教育更多新的意义。我校将在校长直接领导下,进一步办好家庭教育(家长学校),进一步开创家教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创新人才而努力。
协同育人研究现状篇四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各个领域对于高质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在此背景下,在2014年,我国教育部颁发了教育文件《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相关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在我国全国范围进行试点,建设、完善并推广由政府引导、行业支持、社会参与、企业和高职院校联合教育的中国特色化现代学徒制。在2015年后,我国全国各地高职院校纷纷开始现代学徒制体系建设,此后,现代学徒制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实际上,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现代学徒制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创新,其更重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由企业师傅和高校院校教师共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传授学生相应知识,由高职院校和当地企业共同联手培养知行合一实用型、技能型高质量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内涵
课程思政最早是在上海提出的一种思政教育体系,其具体含义指的是:把思政教育理念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部课程,通过将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的融合,保证思政和人才培养的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1]。一般情况下,高职课程门类设置会包含以下三种:思政理论课程、专业教育课程以及综合素养课程。虽然以上三种门类的性质与目标定位各不相同,但是在思政育人层面,其都是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阶段以及载体,其都有着贯彻思政教育理念、传扬社会主流价值形态的作用。
(一)更新思政教学观念,构建校企合作教学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下进行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首先必须更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深度体现校企合作育人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更新具体在以下几点:①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教育者除了高职院校教师,还包括来源于当地企业的师资,因此,在教育施教者上要做到企业师傅和高职院校教师联手;②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培养,因此传统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必须得到更新,不仅应重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还应突出思政课以及专业课的实践;③在教学管理方面,高职院校要整合课程思政体系教学内容,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的教学教材,从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详细化等方面更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另外,在构建校企合作教学体系时,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育人制度为其提供强而有力的后援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①构建相应的领导班子,确保课程思政真正发挥育人功能,领导班子的构建应包含高职院校的思政部、学生处、教务处、社会实践就业处、校企合作办公室以及当地企业相关人员等;②构建有效的思政教育交流机制,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建立相应的校企交流机制、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校企合作鼓励机制以及校企合作审查督导机制等。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在现代学徒制教育背景下,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必须整合教学内容,把思政理念贯穿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所有课程中。第一,在构建综合全面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方面,思政施教者应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以及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深度理解并掌握思政课知识。第二,在通识类课程里,完善人文素养以及文化课课程内容,例如把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素养融合到国家形式与政策教育、心理教育、道德素养教育、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素质教育中,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情感观、价值观以及职业观。第三,重视凸显专业课程中的實践性,以学校专业为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平台,浓缩专业课中的价值范式以及文化基因精髓,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营造“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学习氛围[2]。
(三)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更新教学模式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重视人才学以致用能力培养 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育人时必须建立完善的思政教育考核机制,采用“课堂+实践”“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政教育考评,确保学生切實把思想教育做到学以致用。在建立考核机制时,除了综合学生在学校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应结合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表现,有效考核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当然,高校思政教师应及时与当地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相关沟通,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保考核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同时,了解企业师傅对于学生的出勤、职业道德、社会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这样可以保证考核更加全面。
(五)建设专业的师资团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现代学徒之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团队。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中,高校应鼓励校内思政教师努力成长为“双师型”教师,督促教师不断学习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方面知识,并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只有思政教师的技能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以后,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体系构建才能得到有效实施。另外,建立专门的辅导员队伍,定期组织辅导员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掌握一流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理念,探索最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实现思政教育的转型与创新。最后,加强企业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师傅是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施教者,企业可以聘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管理者以及优秀职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进行指导教育,这样有利于提高现代学徒制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一系列文件中,其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__也多次强调,我国高职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思政教育贯穿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所有课程中,通过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开创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新局面。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符合__对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精神和实质,其必定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协同育人研究现状篇五
开门纳谏为教育,家校共育促发展。
20xx年11月23日下午两节课后。
一楼礼堂、各班教室。
集体汇报(校长)、分班交流(班主任主持)。
(一)准备工作:
1.发邀请函,通知家长;
2.各班布置教室、打扫卫生;
3.各班语、数、英教师准备发言稿;
4.打扫一楼礼堂卫生,准备话筒、电脑等器材;
5.做电子屏宣传语;
6.统计留校学生数,安排教室和看护教师;
7.印发签到表;
8.调整投影、音响、视频转播等。
(二)人员分工:
1.组织安排:齐营;
2.车辆停放:保安3人;
3.摄影:杨xx;
4.家长进校学校路口值勤:王xx;
5.家长进校学校门口值勤:李xx;
5.学生管理(放学后不能回家的学生由班主任送到指定教室等着家长):
实验室:朱xx、关xx;
美术教室:类xx、任xx;
阅览室:孟x、张x;
6.领导巡视:李xx(一、二楼);陈xx(三、四楼);齐x(礼堂)。
7.礼堂卫生:卢xx;c
9.礼堂话筒、灯光、音响、录像、座次安排等:曹xx;
10.礼堂投影、视频转播、学校门口电子屏内容:闫xx;
11.礼堂座次引导:任玉x、张x。
(三)时间安排:
1.学生进校:1:30;
2.第一节:1:40——2:15;
4.放学:2:40;
5.家长进校:2:50;
7.各班交流:4:10——5:00。
(四)活动过程:
1.集体讲座(3:00——4:00):学校聘请殷永盛教授为家长进行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在一楼礼堂设立主会场,由五六年级家长参加,其他各班为分会场,各班家长参加。
2.校长专题交流(4:10——4:15):讲座结束后,五年级家长回各班教室,六年级家长留在礼堂,由校长就毕业班问题进行专题交流,结束后家长再回各班教室与老师交流。
3.各班交流(4:10——5:00):各班语、数、英老师在教室内与家长分别交流。先进行集体交流,再留下个别家长进行单独交流。
(2)特色班级建设情况;
(3)以学校规范化管理要求为依托,给家长提出本班的管理建议或要求;
(4)有关学校配餐、延时服务的情况。
2.各班可留两名学生在校协助老师相关工作,不得在走廊内大声喧哗,其他学生放学后尽量回家,如果家中无人,要等家长开完会一起离校的,由副班主任送到指定教室,由负责教师照看。(周二各班报留校人数,学校安排教室)
3.引导学生回家转告家长参加会议时不得将车辆开进校园,尽量绿色出行,电瓶车、自行车一律放在学校外南侧家长等候区,按顺序摆放好;家长不得吸烟、迟到、早退或大声接打手机,必须由父、母中的一人参会,不要让老人来开会,也不要带小孩参会,如果因各种情况无法参加,可单独再约时间与老师交流。
4.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老师须关闭电灯、关好门窗方可离校。
5.周三下午两节课后检查各班和礼堂卫生。
6.认真做好家长会签到工作,并于次日上交政教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5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