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校体育学教案篮球 学校体育学教案名词解释(汇总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1 20:20:03
最新学校体育学教案篮球 学校体育学教案名词解释(汇总四篇)
时间:2023-03-31 20:20:03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体育学教案篮球 学校体育学教案名词解释篇一

1、说课的内容: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场地器材,效果预计,课的特色与创新。

2、平均心率参照标准:小学生120-130次/每分钟,初中生120-140次/每分钟,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女)120-140次/每分钟,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男)130-150次/每分钟。

3、在11-15世纪的骑士教育中,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的内容和形式,与现代体育十分相似。

4、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的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5、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有助于情感的发展,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6、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7、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与学校各种教育相配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其成为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8、学校体育目标为:有效的增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能较为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爱好和坚持锻炼的习惯;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提高少数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9、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整体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要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10、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般规律:社会制约性规律、认识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像统一的规律、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特殊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适应性的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1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人体生理机能适应性规律、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体能发展的适应性规律。(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和身体成分。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及反应时。)

12、p70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13、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身体直接参与,体力与智力活动相结合,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

14、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整体性、连续性、层次性。

15、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与体育课程目标相关、有教育价值、目标描述要准确、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找到学生与内容的结合点、合理的目标分类、及时调整。

16、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语言法(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评价、口头汇报、默念与自我暗示),直观法(动作示范、直观教具与模型演示、采用多媒体技术、助力与阻力、定向与领先),完整法与分解法(完整法、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强化概念法、转移法、降

低难度法、信号提示法、外力帮助法),游戏与竞赛法(游戏法、竞赛法)。

17、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特点: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注意事项:合理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注意运动技能学习的特点。教学步骤: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验证方案、评价与提高),发现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领会教学法。

18、体育课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要求:建立课堂常规、严格执行课堂常规、慎用与巧用批评与惩罚、合理使用指导与指令、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自我期待值。

19、教案:教案亦称课时计划,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所设计出的教学基本结构和过程的书面表达形式。它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

20、编写体育课程教案应考虑的问题:确定课的目标、根据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选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步骤、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组织及措施、对课中各种活动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教案力求简单明了。

21、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健康行为的评价。

22、体育课程学习的特征:在体育学习中,学生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体育学习主要是在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中进行;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学习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形成具有独到的作用。

23、体育知识和运动技术学习阶段划分: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况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24、p145运动技能形成过程及特点:认知与定向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熟练阶段。

25、元认知:元认知可以简单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及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事项(任务、目标、方法等)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体对自己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26、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强化体育教师对体育学习策略指导的意识,提高指导能力;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策略进行学习和运用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体育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灵活运用体育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加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元认知的能力和水平;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别。

27、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多样性、潜在性、多质性。

28、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基本方法:其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其二,调整场地器材规格,修改竞技比赛规则,使其能适应广大中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其三,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其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换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的考虑教材的健身、建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29、p162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因素: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简化技术战术、改造场地器材。

30、课外体育活动是指课前、课间和课后在校内进行的,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保健操、健身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以满足广大学生多种身心需要为目的,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的体育锻炼活动。

31、p175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目的任务的多向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3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天赋或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以运动队、代表队、俱乐部等形式对他们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旨在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能和身心素质,提高某项运动的技术水平,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33、p187运动场是道德的镜子。

3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一般训练的共同点:提高运动成绩是主要目标、承担较大的运动负荷、训练内容手段的有机联系。不同点: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业余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础性、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广泛性。

35、周训练计划: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每周一般安排3-4次,每次训练时间为1.5-2小时。

36、p206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各站的内容和站的数量:站的数量一般为7-10个为宜。

37、练习负荷的安排要从每站练习的数量、强度、间歇时间、循环次数等全面考虑。每站的负荷一般为学生所能承担的最大负荷的1/3-1/2。循环一周的时间为5-20分钟,各站之间间歇一般为15-20秒。

38、p213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课余性、群众性、教育性、多样性。

39、体育节是指将体育竞赛、体育表演、体育文化知识讲座、体育知识竞赛有机融合的活动,包括体育竞赛和表演、体育知识竞赛、体育知识讲座等。

40、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是对全校一学年的体育竞赛活动所做的全面规划和安排。其内容一般包括:本学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时间、竞赛地点、参赛单位、参赛人数和主办单位等。

41、竞赛规程是指根据学校年度体育竞赛日程计划,开展某一项比赛的法规性文件,是指导课余体育竞赛工作的只要依据。竞赛规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体育竞赛的名称,目的、任务和要求,时间地点,参赛单位和人数,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办法(分组、竞赛规则、录取名次和计分方法等),奖励办法(精神与物质方面及名额),报名方法(各项目参赛人数、报名资格、手续、截止日期等),注意事项(运动员服装、号码、队旗、资格审查及处理规定等)等。

42、制定竞赛规程时应考虑的方面:竞赛规程的制定应明确可行、竞赛规程应利于更多的学生参加、竞赛规程应提前下达。

43、体育教师工作的特点:脑力劳动与体力活动紧密相结合;工作对象多,活动空间广;工作任务繁重复杂;体育教师的工作是面向全社会的。

44、p28细节透视。

45、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运动形式活泼;具有健身性、知识性、科学性;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适用性。

46、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有哪些内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体现;体育教学目标是否得到实现;体育教师的实践能力;课堂创新能力。

47、理想的体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全面的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的运动、教学、组织指导、科研、教育能力等);合理的知识结构(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教学竞赛训练锻炼管理等专业知识);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

48、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以健身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健心)为目的;内容丰富,空间广阔;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群众性广泛,面向全体学生;具有补偿性、联系性和区别性。

49、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健身文明建设。

50、早锻炼的医务监督与卫生要求:早锻炼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均不可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以身体微微出汗、发热即止。运动时一定要循序渐进。运动的内容一般以慢跑、做操、拉伸韧带等轻柔的活动为宜。冬天要注意保暖。雾天要注意呼吸方式与人身安全。

51、课间操的医务监督与卫生要求:课间操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宜过大;为调剂精神,课间操一般以轻松愉快的活动为主;做操时姿势要正确,动作要到位,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幅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做操不用力,动作走过场,就达不到锻炼效果;一般在体育课后,可不必进行课间操活动,以防止活动时间过长,体力消耗过大,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影响学习和健康。

52、大课间的活动,每次课件活动时间为25-30分钟左右。

53、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加强教法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54、体育实践课组织:体育课堂常规(课前常规、课中常规、课后常规);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队伍、队形安排与调动;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55、体育课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

56、密度测量的内容: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织措施、帮助与保护、观察与休息。

57、课密度安排与调控,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的要求:认真备课,周密设计;改进和提高组织水平;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技巧;加强学生思想、纪律教育。

58、体育课密度测定一般为2-3人一组,1人计时,1人记录,1人分析。(人盯人,中等水平)。

59、体育课的生理负荷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与强度对机体的刺激强度。测定时间为2分钟测一次或者练习前后测(课前、课后2分钟和4分钟都要进行测试),总次数不少于20次。

60、心率指数是课中平均心率与课前安静心率之比。

61、研究表明体育课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趋势一般表现为:注意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的15分钟处(45分钟一次课);情绪的高峰一般分别出现在课的4-18分钟和36-40分钟处;意志的高峰一般出现在课中20-30分钟处,它与机体生理活动变化规律所出现的工作状态一致。

62、体育课心理负荷的测定时间,一般每4分钟测一次。测试过程中一般观察被测者的注意、情绪、意志的外部表现。

63、体育实践课的准备:了解学生情况;研究教材教法;准备好场地器材;编写教案;培养体育骨干;教师预练。

64、实践课课堂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检查学生,安排见习生,宣布教学目标、内容、要求。组织教学、讲解示范、演示、辅导、帮助、保护、纠正错误等。指挥和调动队伍,使队伍符合教学的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纪律和安全教育,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安排调整场地器材,保护器材。小结布置课外练习。

65、编写实践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练法。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计划课所需要的场地、器材和用具。课后小结。

66、编写理论课教案的步骤,方法与要求: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找准并弄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与编写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板书。课后小结。

学校体育学教案篮球 学校体育学教案名词解释篇二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讲稿

教学课题:绪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了解《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该课程的目标、具体任务以及如何建设。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及具体任务及如何建设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发展简况

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

《学校体育学》教案

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1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基本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 1 学校体育概论

《学校体育学》教案

2 学校体育教学 3 学校课外体育 4 学校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准则 2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广泛运用、吸收和移植相关学科的知识 4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吸收的关系

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1 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2 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3 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

4 要不断更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制作、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5 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6 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

《学校体育学》教案

7 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8 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2 在建设发展《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在古、近代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在我国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中,实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因素。

西周以后,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唐朝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截然分途。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等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学校体育学》教案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兴办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兴办新式学堂,并把西方体育引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注: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这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由于各级学堂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标志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开始。

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中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另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课,每周2学时,195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1957年,出版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在此期间,创办了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育专科学校,并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体育系科。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的“大跃进”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违背了体

《学校体育学》教案

育教学规律,以及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学校体育被迫减少或停止,学校体质普遍下降,但在196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并恢复了学校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校体育在极左思潮影响下,遭到空前的破坏,学校体育基本上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

4、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现在)

1978年,在11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学校体育逐渐恢复,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5月,在杨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1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学校教育工作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学校体育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

2 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

《学校体育学》教案

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3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统一性表现在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发了有关学校体育的各种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由于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把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确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但随着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拓宽,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越来越广泛,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育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促进个性发展目标等。

2 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学校体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还必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3 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

《学校体育学》教案

4 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课余运动竞赛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的研究基本上停滞在局部环节上,缺乏整体的思想和步骤,近年来,体育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整体研究,追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5 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导致体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6 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的管理以前仅仅局限于经验管理,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校体育的管理逐渐进入了有法可依的科学化管理阶段。

复习思考题:

1 回顾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并有哪些启示? 2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有哪些特征? 3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了解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健康教育及竞技运动中的地位,了解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以及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学校体育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导致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功能

4、调节人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4、美育功能

5、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功能

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学校体育与德育2 学校体育与智育3 学校体育与美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

1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1)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

3)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学》教案

终身体育一般认为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进行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终身体育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

1)学校体育能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以前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健康,现在对健康作出的定义是: 1 健康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国际卫生组织)

2 健康五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美国卫生组织)

3 健康六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环境健康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要想等到竞技运动高水平,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学校是少年儿童的聚集地,因此,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目标具有一定的结构,据此学校体育目标可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条件目标是指为实施学校体育目标所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过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阶段里,学校体育目标实施的经过或发展的经历;效果目标是指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

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学校体育目标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 社会需要

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要坚持三个面向,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等活动的要求更为迫切,体育活动日益普及,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的有关学校体育的理论论述,党和政府的法令、方针、等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和概括,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和立法依据。

2 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依据,只有根据

《学校体育学》教案

这些功能确定的学校体育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3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实践都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具体条件,因此,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理依据。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的效果目标是: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 体育课 2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竞赛。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使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性质的制度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兼顾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两头,区别对待、因材施教。2 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校体育要与卫生保健工作、健康教育相结合 3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要认真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益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国际间学校体育的交流,学习、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学校体育先进理论与经验,加速改革进程,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师范教育的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减少体育师资队伍的的流失。

5 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同时又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非常必要,它不仅是深化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6 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学校体育学》教案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物质保证。因此,各地要认真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品格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认真配备和积极改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另外要广开渠道、多元投入、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改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安全、实用、简易的体育器材。7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具备:要建立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另外要建立建全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使学校体育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3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4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了解确定体育

教学目标的依据、要求以及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因素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学校体育学》教案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与可能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

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1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2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 1 小学阶段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2 初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2)学习简单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

《学校体育学》教案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概述 1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与特点

人类的认识过程一般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基本方面,从认识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为: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认识的任务具有特殊性。再从实践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也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实践目的的特殊性;实践环境的特殊性;实践方式的特殊性。另外体育教学过程的时间长短不一。2 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

2、体育教师

3、体育教材

4、传播媒介

5、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即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之中。1 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一定社会需要的制约,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制约。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具有社会制约性规律。2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生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3 认识事物的规律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组成,而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过程,同样遵循认识事物的三个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感知,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等来感受动作要领,形成动作表象,这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思维,学生通过思维来掌握运动动作,形成理性认识;

《学校体育学》教案

实践,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这是掌握技术、技能的关键环节。

4 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如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教养的过程,同时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5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主要是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过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6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内容决定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教学原则、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运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等都要考虑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教学过程,但教学过程的其它规律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形成。7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体育教学中的5个基本要素对体育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非各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之间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8 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学校体育学》教案

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个有序、可控、动态、反馈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规律,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所没有的规律。1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由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运用自如阶段3个阶段。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教学组织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3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另外3个阶段没有明确具体的界限,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来判断学生学习动作所处的阶段。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同样对运动负荷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人体进行运动时,从能量的消耗与补充角度来说,可分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和复原阶段4个阶段。

根据这一规律,应将下一次的体育课或训练课放在上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的超量恢复阶段,将有利于学生机能水平的提高。3 人体生理和心理起伏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是同时参加活动。生理: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生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的不同,在上升阶段所需的时间、上升的角度,以及

《学校体育学》教案

在相对稳定阶段,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维持较高运动水平的时间都将有所不同。另外,学生的心理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

复习思考题:

1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2 何为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3 什么是体育教学过程?叙述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4 试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

发展回顾,了解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结构、基本内容与特点,掌握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重点: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

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并

《学校体育学》教案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借鉴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以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

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草案》中,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剔除了兵式体操,改为游戏、田径、球类、体操等。

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57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和中学体育教材。

1978年,国家重新制订并颁发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3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与之配套的教材。

为了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99年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01年,开始启动《课程标准》。

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一、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其结构主要由说明、大纲本文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比重和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学校体育学》教案

附件部分包括考核项目、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二、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材纲要体系

教材纲要体系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遵照教学内容的编造原则,将各种教材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教学要求组合起来的统一整体。

(一)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有: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按运动项目分类、按身体素质分类等。

(二)教材比重

教材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确定各项教材比重的要求有: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大小、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自身所包含的练习量的多少。

各项教材时数=总时数*该项教材比重

(三)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

a)直线排列

直线排列是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学校体育学》教案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按年级的顺序依次排列教材。b)螺旋排列

螺旋排列是指某些教材在各年级中反

复出现的一种排列方式。

c)混合排列

又叫综合排列,是将直线排列和螺旋排

列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四)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

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有:合编分注、分别编写。

四、第三节 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

一、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的特点

(一)小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卫生保健常识

2、游戏

3、基本运动

4、韵律活动与舞蹈

5、基本体操

6、小球类

7、民族民间体育

(二)中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2、跑、跳跃、投掷

3、体操

4、球类 5 韵律体操与舞蹈6 民族传统体育

7、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三)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特点

1 基础课教材2 选项课教材3 选修课教材4 保健课教材

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

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和意义

27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学校体育学》教案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按体育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传统型和现代型。按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经常性来划分,有常规型和专门型。按各种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来划分,有视觉型、听觉型、视听型和综合型。

按设备的可移动性来划分,有固定型和可动型。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来划分,有硬件和软件等。

三、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1 辅助式

教师根据体育课的任务与要求,主要借助教学媒体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或传递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反馈。2 直接式

学生直接借助于教学媒体进行运动练习,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的形式。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安排与运用 1 体育场馆、游泳馆的安排与使用 2 体育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3 体育教学图表的设计、安排与使用 4 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1)演播法

演播法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演示图像、播放录音和传达信息。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讨论-小结-作业。2)插播法

插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播放音像教材的有关片断,为讲授提供感性材料,以帮助学生直接理解学习内容。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讲解-播放-讨论-小结。

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播和插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做好播放前的准备工作 b、调控好播放过程 c、播放与讲解紧密结合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纲要体系、体育教学手段

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4、试述体育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发展学生的体能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体能的意义、特点以及发展

体能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体能的概念以及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发展体能的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表现为走、跑、跳跃、投掷、支撑、平衡、滚翻等能力,身体素质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二、发展体能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三、发展体能的特点

1.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 2 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

《学校体育学》教案

3 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4 发展体能效果具有渐进性和迟效性

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第二节 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变异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二、体能发展的生理生化基础

三、体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的各种部分均按“用进废退”的理论。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

《学校体育学》教案

2、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3、合理选择内容

二、适量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适量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

3、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4、帮助学生学习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

三、持续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持续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期、学年发展学生体育的持续性,还应考虑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衔接,确保学生体能发展的不间断性与持续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适应性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学》教案

1、持之以恒

2、合理间隔

四、健康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体能要心健康为前提,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提高技能,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

2、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3、健康教育要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4、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保护帮助工作,严防伤害事故发生,确保教学环境符合卫生健康要求

第四节 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重复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可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连续重复法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间歇重复法是指在重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练习的过程中有固定的间歇。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根据发展体能和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强度、间歇时间。

2 根据锻炼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

3 应尽量选用简单而实效的或已基本掌握的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

4 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二、变换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2 在变换因素时,应考虑循序渐进,以学生能适应、有利于保证锻炼实效,还要过于突然。

三、持续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持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学校体育学》教案

1 要考虑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2 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练习时间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 教师要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整,4 要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间歇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间歇时间指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情况,实际情况来调整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以期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2 间歇法可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即在两次练习之间,间歇的时间应使有机体处在尚未完全达到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的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之效。

3 间歇时应主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加速排除乳酸和恢复体力。

《学校体育学》教案

五、循环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的练习内容、次数、间歇时间以及巡回的总次数等,应依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简明的要求。

2 要重视动作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

3 各作业点规定的练习内容,应选择简便易行、实用而有效的练习方法。

4 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作业点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方可适当进行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

六、综合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综合法是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运用综合法应加强目的性、计划性,可将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也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也可多种方法同时配合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习思考题:

1 何为体能?叙述发展体能的意义与特点。

2 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哪些?叙述这些原则的定义、确定的依据以及贯彻运用的基本要求。

3 发展体能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教学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授方法,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体育知识

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

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体育知识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一是关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做。

(二)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

1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社会、个人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学生自觉参加体育学习、38

《学校体育学》教案

锻炼奠定认识基础。

2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3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社会、促进个性发展、增加社会交往、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体育提供文化基础。

(三)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

1 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2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3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运动技能的性质

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种活动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是运动技能。

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综合动作上,而不是固定在完成运动任务的某一环节的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能。

当注意力不集中于完成动作本身时,而是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动作的条件时,即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

1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

2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有效地增

《学校体育学》教案

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

3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三)运动技能教学的特点

1 动作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数量。

2 运动技术的变化性,即动作完成是随着外界活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

运动技能的教学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法与直观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一般概念,初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

2)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分解、定位、助力、阻力等方法的运用。

3)适宜的运动负荷。

4)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

5)应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

6)要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2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1)为了促使学生尽早建立完整动作的动力定型,通常以完整练习法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体验。

2)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主要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的规律性,阐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透彻了解

《学校体育学》教案

动作的顺序。

3)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使学生能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效能与稳定性。

4)本阶段由于学生的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教学中要更多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5)为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适应性,应适当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改变练习条件、练习环境、动作组合,并注意运用竞赛法。

6)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自我评价能力。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1)该阶段可以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运用重复练习法与变换练习法,并注意在完整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与改进技术细节。

2)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动作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条件下,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技能的稳定性。

4)进一步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

5)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二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

《学校体育学》教案

加强学生体能、思维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联系解决实际的体育锻炼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3、正确处理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教材

2、注意直观与讲解相结合3、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学校体育学》教案

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能水平等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教学得到实效。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适当增加选择性

四、循序渐进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系统性民连贯性的要求,目标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等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教学文件

2、要依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确定前进的步子

第三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

(一)讲授法 1 定义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一般可分为讲解、讲述、讲演3种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保证正确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艺术性。

3)提高板书质量。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谈话法 1 定义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的交流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谈话法又可分为传授新知式、巩固复习式、指导总结式等3种方法。

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定提问的内容。

2)正确选择与运用提问的方式。

3)要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演示法 1 定义

《学校体育学》教案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或巩固体育知识的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明确演示的目的与任务。

2)要做好物质准备。

3)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

4)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大小适当,以便能让学生清晰观看。

(四)讲练法 1 定义

讲练法是指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

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讲练法的具体运用形式。

2)做好教具准备。

3)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练习的指导。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

(一)、语言法 1 定义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汇报、口头评价、默念和自我暗示等。(1)讲解

《学校体育学》教案

a、定义: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b、具体方式

讲解可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鼓动式、收敛式等。c、运用讲解时应注意:

a、要明确讲解的目的b、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c、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d、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e、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任何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口令时应准确、洪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的语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运用指示时应清晰、坚定、准确、及时。(3)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进提高的方法。(4)口头汇报

《学校体育学》教案

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见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通过无声语言(思维)重现整个动作或运用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诵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的一种方法。

(二)、直观法 1 定义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领先等。(1)动作示范

a、定义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某一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b、运用示范时应注意:

a、要有明确的目的b、示范要正确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学校体育学》教案

c、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d、示范与讲解要有机结合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讲解边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3)电影和电视录像

电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

(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5)定向和领先

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

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听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1 完整法(1)定义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

《学校体育学》教案

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其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其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

其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不能分解的动作。(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 2 分解法(1)定义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其优点:能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其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

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单独(纯粹)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和其它等。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

《学校体育学》教案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1 定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2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1)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2)生理方面的原因(3)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原因(4)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原因(5)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 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5)外力帮助法 4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

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观察与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对

学校体育学教案篮球 学校体育学教案名词解释篇三

体育(physical education,缩写pe或p.e.),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怎样制定体育工作计划呢?

【篇一】2019校体育工作计划

为了在20xx-20xx年度里更好地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特奥体育工作任务和学校工作计划;以安徽省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以德育教育为首,以体育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指引,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特制定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一、重点工作

1、继续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具体资料,使体育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2、用心备战安徽是第三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3、认真推广并组织召开校第四套广播操比赛。

4、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国防教育工作,搞好教育科研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

二、常规工作

1、加强体育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促进师德观念,丰富体育教师的政治头脑。

2、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用心开展精神礼貌建设,关爱每一名智障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智障学生。

3、进一步学习强化培智学校体育课程标准,转变老的思想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以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性为出发点,培养智障学生用心锻炼、主动康复的好习惯。

4、加强群众备课,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手段和方法,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不断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5、加强体育课堂教学,全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智障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忙智障学生透过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补偿身心缺陷,增强体质,并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体现快乐体育,体现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6、加强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的管理工作,强化效果和质量。继续完善和推动大课间活动和校特奥训练,努力办出学校特色。

7、加强体育卫生保健工作,体育卫生相结合工作,确保健康第一。

8、重视体育课安全问题。体育课的安全问题是我们特教体育教师所务必重视的重要问题。首先,强化教师职责心,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关爱智障学生,对智障学生充满爱心。其次,健全体育课堂安全制度,上课前,应认真检查场地器械是否牢固安全;在课堂中,应仔细观察学生的活动状况;合理安排学生运动量。再次,在教学中,应加强智障学生的安全教育,以免发生意想不到的伤害事故。在针对目前学校处于建设中,存在安全隐患,体育教师要个性注重安全教育,确保智障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用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播操、眼保健操和组织召开培智学校第四套广播操比赛。

1、协助教导处、大队部组织开展大课间活动,合理分发大课间活动器材、有序安排大课间活动资料,让每一位智障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并且都能够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

2、协助教导处、大队部认真做好大课间活动计划实施工作,对于班级要区别对待,做好大课间活动的统计工作,对于活动开展不够丰富、放鸭式管理的班级要提醒其整改,对于好的班级要给予表扬。

3、广播操队伍训练要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动作一个样,队伍一条线,集合队伍三分钟体育教师要到场,并安排体育教师轮流领操,班主任要在本班学生队伍前领操,以保证广播操的质量,真正到达提高智障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领操教师因故不能领操因自行安排其他领操教师带领,如未能及时安排,下一周教师应主动承担领操任务;因天气恶劣不能进行广播操,领操安排不顺延,按原计划进行;领操教师要求动作规范,节奏把握准确,真正做到示范作用;领操教师要求服装贴合运动要求。

4、本学期将新的一套广播操的推广作为我校本年度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新一套广播操即培智学校第四套广播体操,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进行推广。在11月初,我校将举行第四套广播操比赛,以此来激发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热情,更好的推广新的一套广播操。

四、加强体育教学科研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智障学生体育教研科研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有关体育教学文章,加强特教理论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智障体育教学理论水平,平时要写一点文章,学一点理论、积累一点教学经验,才能在教学上有不败之地,争取教学工作的主动权、权。

2、体育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注意体育资料积累工作。

3、体育教师要认真写好论文的撰写工作,参加各级各类的小论文评比活动,青年教师要认真做好论文的撰写工作,不断提高青年体育教师的理论修养。

五、抓好特奥训练建设工作,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备战安徽省第三届特奥会做好准备。

1、加强特奥训练工作,做好新特奥运动员的梯队的建设,层层选拔,加强训练指导,科学合理掌握训练的运动量。

2、加强训练科学管理,做好资料的准备工作,写好一点训练留意得,参加各类的评比,争取优异的成绩,特奥体育训练力求正规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3、用心备战安徽省第三届特奥会。在当前比赛项目确定的状况下,有针对对性的开展体能训练、田径训练、篮球训练、羽毛球训练。克服场地的不利因素,用心稳妥并且大胆有创新的开展训练,力争使我们的每一位特奥队员投入到用心的备战状态。

4、与学校后勤主管人员配合,制定器材管理计划,搞好器材管理。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做到安全好用。发现问题,及时市解决。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建全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和特奥训练的顺利开展。

以上为我校本学期体育工作计划,在工作中我们将根据实际状况不断完善,力争将我校的每项体育工作做的更细、更完善。

【篇二】2019校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心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做好田径队、篮球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切实提高体训队员体能、运动技能、竞赛潜力和心理素质;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潜力,增强学生群众主义观念,树立群众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用心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潜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光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光、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资料、用心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一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光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好处,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状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体质健康》工作是我县刚进行的体育教学改革,目前我校已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但是对新教材资料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好处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因此,本学期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好处,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状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3、抓紧抓好业余运动队训练,有效提高运动技能和竞赛水平。

长期坚持运动队的业余训练是我校的基本办学宗旨,也是提高我校学生用心参加体育运动兴趣和技能的基本手段。业余训练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能使运动员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能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能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竞赛能有效发展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和胜不娇、败不妥的个性,竞赛能增强学生群众荣誉感,竞赛能展现运动员的体育才能。因此,务必抓紧抓好运动队的训练。

【篇三】2019校体育工作计划

20xx年我校的体育工作,以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xx年工作思路和局体育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用心推进新课程标准实验,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认真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校训。我校体育工作要继续坚持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法规,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推动我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体育教学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区教育文化体育局20xx年工作思路和局体育工作计划,充分认识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学习体育课程标准,加大对体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的力度。

2。深入探索,成立课题。我们要结合本学科特点,以体育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抓手,不断推进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一样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3。规范常规,注重预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良好的体育教育目标,我们应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从认真备课、设计教案、抓好教学常规入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保护措施,以科学锻炼身体为思想指南,提高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

二。学校群体工作。

1。体育教研组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要认真制定出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各项计划,对所订计划的执行状况要有检查、有总结。

2。抓好学校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到教师落实、场地落实、器材落实,在确保学生活动开展的同时,要强调安全教育。

3。继续开展体育特色学校的建立,安排好大课间活动和体育课每周各班进行一次乒乓球活动,组织和管理好学生的活动,注意节约能源,能不用照明的尽量不用,并做好建立体育特色学校台帐。

4。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年度我们将根据区体育工作的计划,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安排乒乓球文化节和花样跳绳活动,使我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深入,成为学生乐于参与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5、举办第七届学校体育健康节,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本届比赛要在前几届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安排学生感兴趣、喜欢参与的项目为活动载体,尽可能吸引每位学生参加。今年是大届,我们要精心策划好开幕式,做到隆重、和谐、快乐、健康,使广大师生充分享受体育活动的乐趣,使体育文化逐渐融于校园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品牌。

三。竞赛训练工作

1。抓住重点。根据区竞赛计划,组建好比赛队伍,抓紧训练,用心参加各项比赛,争取获得好成绩。尤其抓好乒乓球队的建设,在区内继续确立位置。

2。统一布局。体育组除认真抓好乒乓球队、田径队的训练外,用心思考开设其它项目,便于统一布局,更好的抓好薄弱项目的训练,力争几年中取得好成绩。根据学校的安排,拟开展健美操兴趣班的培训。

3。梯队建设。体育组在做好体育台帐资料之外,还将继续抓好运动队梯队衔接训练,并重视运动员训练档案的收集,梯队衔接工作,注重培养后备运动员。

【篇四】2019校体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宗旨,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实施《全民健身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设和管理,在改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并协调各部门组织开展好学校的各项体育常规工作。使学校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1、以竞赛活动为抓手,增强全校师生强身健体的锻炼意识,协调好学校工会抓好群体工作,进一步发扬我校武术传统特色。

2、体育学科要继续加强学习、研究,规范体育课堂教学。

3、抓好各校级运动队的训练,在区级比赛中能出尖子选手。

4、应对场地缺乏状况,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增强体育课程的趣味性,规范体锻课活动,加强课间游戏设计开发,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体育教研活动,规范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学校体育教研组要再次组织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结合我校学生及场地、器材的实际状况,认真制订好各年级教学计划,按体育教学常规的要求,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

2、本学期在学校场地有限的状况下,每位体育老师要依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切忌放羊式教学。在教学设计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思维,重视体育课程的功能开发,研究现有场地的体育课活动设计,确保体育活动的有效性。

3、加强科研意识,在学科教学中继续渗透学生好习惯践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每位老师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认真撰写论文。

4、牢牢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为切入口,建立检查评估制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锻炼用心性为目标力争使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稳步上升。

5、加强学科的常规检查,本学期体育老师在室内上课的时光增多了如何上好室内课,课前要充分设计好合理有效的教学资料,要利用现有的场地互相协调好,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还要加强师生课堂安全意识,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二)、加强学科建设,争创品牌亮点

1、加强体育学科组的建设,目标要明确,措施要到位。如何争创学科的亮点、建立优势项目是本学期学科工作的一个重点。

2、体育组现有的资源要合理有效的重组整合,争取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三)、抓好群体工作,丰富学校文体生活

1、加强课间操的日常管理。继续抓好课间操的进出场(快、静、齐)及做操质量,护导老师、班主任、广播操检查评分员,体育老师都要准时到岗,并在学生精神面貌、出勤人数、动作质量等方面做好检查督促工作。

2、组织开展好学生的体锻活动,任课老师要与体育老师密切配合,按体锻活动表有组织的进行课外活动,保证活动时光和活动质量。

3、组织开展好每月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因场地原因,本学期组织竞赛的方式会做相应的调整,具体见体育组的通知)学校坚持以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光为出发点,在开足体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状况,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的原则,按季节气候的不一样,每月安排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活动要常搞常新,让学生有新鲜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力争透过各种竞赛活动,活跃学校文体生活,在校园内构成浓厚的锻炼氛围。

4、抓好日常业余训练,体育组要组织安排好校队训练工作,学期初,认真制订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时光,体育老师要协调好各部门工作,经常、用心、主动和班主任、家长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忙,并做好运动员的思想工作,使运动员的训练时光得到保证。训练时要根据学校场地的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资料和训练时光,确保运动潜力稳步提高。争取出尖子选手。

5、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学校工会要认真组织好教工的文体活动,抓好每一天教师早操的质量,体育组要协助工会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以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四)做好场地器材管理,体育资料整理工作

1、体育器材室配备专人负责管理,负责协调好器材的使用、保管及器材室的卫生工作,每一天出借的体育器材要执行登记归还制度。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做好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的搜集,以及在12月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输入上传工作。

(五)、开展大课间活动。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完成学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工作:

1、围绕新大纲要求,修订制定大学体育教学计划。二年级实施选项课教学,根据学校各项资源尽可能多的开设选项项目。

2、鼓励老师开设形式多样的公选课项目,为学生服务。

3、教研活动要有突破,形式多样。主要在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上加大力度,教学研究上有特色,并加强检查和质量监控。

群体工作:

1、规范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对测试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辅导和补测。合格率到达《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的标准。

2、群体方面,组织大型比赛6项,分别为田径运动会;迎新篮球赛;“11制”足球赛;排球赛;羽毛球赛;冬季长跑比赛。

3、指导好学生俱乐部的各单项比赛。

竞赛、训练工作:

1、抓好常规训练队的训练。做到开训前有计划、中期检查及期末测试总结。

2、组队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在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尽可能的参加多项比赛。争取团体总分进入同等学校的前列。

科研工作

1、组织申报校级精品课程,申报校级教学成果奖。

2、组织申报省级规划课题、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

3、争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5篇。

迎评工作

1、学校本科办学水平合格评估(体育方面工作)。

2、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省教育厅)。

具体安排

1、开学前安排好课务,上学期由教研室申报下期开课计划,根据教务处发放的班级及课表,要求第一周教学工作进入正常轨道,包括教学文件的制定、选项教学班级、课表调整发放等,严格按教务处要求完成各项任务。

2、训练队的确定:根据全年计划和参加省大运会的要求尽早组队训练。其他以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组队训练,老师进行辅导。

3、群体竞赛活动(预计活动项目,但根据学校的具体状况和经费状况有所变动,再进行申报):

校级比赛:四-五月份“11制”足球赛(男子)

五月份“春雨杯”羽毛球赛

六月份“毕业杯”排球赛

九、十月份迎新篮球赛

十月份学校运动会

十一月冬季长跑比赛

俱乐部活动:三月份“三人制”篮球赛

六月份俱乐部活动月

十一月份“七人制足球赛”,乒乓球赛

十二月份俱乐部活动月

4、参加湖南省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

项目:田径、羽毛球、健美操、(篮球、足球、定向等项目另定)

具体参赛时光以教育厅通知为准。

5、体质测试安排:9-11月进行

6、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评估工作(全年)

【篇五】2019校体育工作计划

学校体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用心倡导“健康第一”、“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现代健康理念,同时为响应我县中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用心主动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与促进和谐校园等紧密结合,培养成教师和学生用心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和体育文化素养,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一、活动目标

为保证学生每一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光,教师每一天锻炼时光不少于30分钟;力争使95%的学生在本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到达及格以上,35%的学生到达优秀。

二、活动口号

"健康第一"、"每一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

三、活动原则

遵循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适量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三章规定,保证学生每一天在校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活动时光安排和活动方式

10月份:

1、举行阳光体育活动启动仪式。

2、全校师生进行感恩手式舞的学习。

3、各班利用音乐课、活动课对感恩舞的学习。由音乐老师和班主任组织学习,少总部检查。

4、每一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之后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上旬:

1、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各班进行体操训练及队形队列。

2、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第三套广播体操的比赛。

3、每一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之后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中旬:

1、下午的课外活动时光,在本时光段内由各班班主任及跟班教师进行活动指导和管理。由各班班主任组织锻炼,根据活动资料合理科学地自行安排。

2、各班主任指派本班学生统一到体育器材室向体育教师领取,请各班主任明确器材名称及器材数量,及时做好登记和归还工作。

3、每一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之后做感恩手式舞。

11月份下旬:

1、四至六级跳竹竿舞。由班主任配合少总辅导员、音乐老师、体育组织跳竹竿舞。

2、每一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之后做感恩手式舞。

12月份

1、全体教师学习跳竹竿舞

1、四至六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竹竿舞的比赛。

2、每一天早上做完早操后,全体学生之后做感恩手式舞。

七、活动管理

学生的活动务必由班主任或带班教师领队,并负责组织指导和维持学生活动的秩序。少总部监督。

八、注意事项

1、如遇雨天,请各位班主任组织学生在各班的连廊、及教室进行小范围活动(以练习做操和游戏为主)。

2、各班主任在保证学生每一天1小时课外锻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锻炼需求,可自行调节学生的活动时光。

3、踢毽子、呼啦圈、短绳、乒乓球(拍)、羽毛球(拍)请老师提前要求学生自备。

学校体育学教案篮球 学校体育学教案名词解释篇四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绪言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了解《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及教学要求,重点掌握该课程的目标、具体任务以及如何建设。

教学重点:《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及具体任务及如何建设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我国《学校体育学》的发展简况

20世纪20年代,我国留美学者引进了欧美的《体育理论》。

建国后,国家十分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在借鉴前苏联《体育理论》的基础上,50年代初在高等学校体育系科中开设《体育理论》课程。

61年编写出版了体育院系通用的《体育理论》教材。

80年代初,提出将原有的《体育理论》教材分为《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和《运动训练学》三门课程进行教学,从而启动了我国《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

二、《学校体育学》的课程目标、任务、基本内容

(一)课程目标

阐明学校体育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的规律,使学生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备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二)具体任务

《学校体育学》教案

1 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基本树立体育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学习并掌握中等学校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学校体育管理的基本知识。

3 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内容 1 学校体育概论 2 学校体育教学 3 学校课外体育 4 学校体育管理

三、《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 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准则 2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广泛运用、吸收和移植相关学科的知识 4 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批判与吸收的关系

四、《学校体育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1 在加强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和知识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反映学校体育,特别是乡镇中等学校体育改革的新成果与新动向,以及有关新的学术观点,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手段与方法,确保教学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2 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着眼于学生自学与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学》教案

3 要严密课堂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自动性和积极性。

4 要不断更新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制作、采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5 教师不但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参加教学、科学研究与相关的学术活动,还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中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相关的学术活动。

6 教师要认真编制有关教学文件、参考资料和作业指导。

7 要注意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8 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学校体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2 在建设发展《学校体育学》课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主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在古、近代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建国后,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以及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在我国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中,实行“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因素。

西周以后,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在长达二千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轻武,唐朝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截然分途。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在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等到应有的发展。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兴办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兴办新式学堂,并

《学校体育学》教案

把西方体育引进学堂中,把体操规定为学堂的学习课程(注:内容主要是瑞典式、德国式、日本式的普通体操),使中国学校教育首次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这对西方近代体育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小学堂每周3学时,中学堂每周2学时,高等学堂每周3学时,由于各级学堂都安排了体育课,从而使近代学校体育得到普遍实施,结束了我国两千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标志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开始。

1917年,毛泽东同志在《新青年》中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另外,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也极具代表性。

1923年,在《新学制课程标准》中,正式将学校的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1、初创阶段(1949-1957)

1950~1951年,毛泽东两次作出“健康第一”的指示,1952年,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均开设体育课,每周2学时,1956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教学大纲,1957年,出版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参考书,在此期间,创办了6所体育学院,11所体育学校和中等体育专科学校,并在38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立了体育系科。

2、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的“大跃进”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违背了体育教学规律,以及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使学校体育被迫减少或停止,学校体质普遍下降,但在1961年,教育部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广泛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并恢复了学校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

3、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校体育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学校体育学》教案

遭到空前的破坏,学校体育基本上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

4、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现在)

1978年,在11届三中全会的正确方针、路线的指引下,学校体育逐渐恢复,进入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9年5月,在杨州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是我国学校体育在新时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主要特征

1 学校体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特征

学校教育工作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学校体育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体系。

2 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征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人们对学校体育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出极大的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

3 学校体育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特征

统一性表现在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发了有关学校体育的各种行政法规和有关规定,由于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因此,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把统一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学校体育目标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学》教案

学校体育确立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以生物体育观为基础,但随着人们对学校体育功能认识的不断拓宽,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目标的追求越来越广泛,有: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目标、教育目标、教养目标、竞技目标、娱乐目标、促进个性发展目标等。

2 学校体育向着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学校体育也向着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即学校体育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且还必须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3 学校体育向着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发展方向。4 学校体育逐渐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和课余运动竞赛等部分组成,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体育的研究基本上停滞在局部环节上,缺乏整体的思想和步骤,近年来,体育工作者已开始重视对学校体育的整体研究,追求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5 学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向多样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导致体育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多样化、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6 学校体育管理逐渐向科学化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的管理以前仅仅局限于经验管理,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学校体育的管理逐渐进入了有法可依的科学化管理阶段。

《学校体育学》教案

复习思考题:

1 回顾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史,并有哪些启示? 2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有哪些特征? 3 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学校体育的功能与目标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了解学校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全民健身、终身体育、健康教育及竞技运动中的地位,了解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使学生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以及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学校体育功能

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概念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发挥的有利作用或效能。学校体育的功能取决于学校体育本身特点和社会需要,导致学校体育具有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

二、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1、提高大脑的工作能力

2、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

3、提高人体功能

4、调节人的心理

5、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

三、学校体育的一般功能

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促进个体社会化功能

4、美育功能

《学校体育学》教案

5、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功能

6、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与一般功能的关系

第二节 学校体育的地位

一、学校体育与全面发展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学校体育与德育2 学校体育与智育3 学校体育与美育

二、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一项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配套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面向21世纪的体育发展战略规划。1 学校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意义

1)学校体育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2)抓好学校体育对扩大我国体育人口,推进体育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 3)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一般认为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都要进行锻炼,以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终身体育可分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主要表现为:

《学校体育学》教案

1)学校体育能为终身体育打好体质基础

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

以前认为身体没有疾病就健康,现在对健康作出的定义是:

1 健康三维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国际卫生组织)2 健康五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美国卫生组织)

3 健康六要素:身体健康、情绪健康、精神健康、智力健康、社交健康、环境健康

四、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运动训练实践表明,要想等到竞技运动高水平,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而学校是少年儿童的聚集地,因此,学校体育对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一、学校体育目标的一般概述

目标是人们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学校体育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学校体育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目标具有一定的结构,据此学校体育目标可分为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条件目标是指为实施学校体育目标所必要的主、客观条件;过程目标是指在一定的阶段里,学校体育目标实施的经过或发展的经历;效果目标是指实施学校体育目标的最终效果。

《学校体育学》教案

目标具有一定的层次,学校体育目标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系统。

二、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

1 社会需要

作为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要坚持三个面向,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依据。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等活动的要求更为迫切,体育活动日益普及,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马克思的有关学校体育的理论论述,党和政府的法令、方针、等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和概括,这是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和立法依据。2 学校体育本身的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根本依据,只有根据这些功能确定的学校体育目标,才能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作用,使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3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学校体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部实践都要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生活等具体条件,因此,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生理、心理依据。

三、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具体的效果目标是:

1、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4、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学校体育学》教案

四、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一)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1 体育课 2 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竞赛。

(二)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1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

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使全体学生都享有体育运动的权利,这是由我国教育的性质的制度所规定的,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所决定的。因此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区别对待、因材施教。2 以整体的观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学校体育要坚持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学校体育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校体育要与卫生保健工作、健康教育相结合 3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要认真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的有益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加强国际间学校体育的交流,学习、借鉴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学校体育先进理论与经验,加速改革进程,不断开创新局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目前体育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师范教育的体育教育专业;加强在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加强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要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减少体育师资队伍的的流失。

《学校体育学》教案

5 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

在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进行研究,同时又由于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学校间的个体差异,因此,加强学校体育的教学、科学研究非常必要,它不仅是深化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环节。6 保证必要的物质条件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这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物质保证。因此,各地要认真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体育品格设施配备目录》的标准要求,认真配备和积极改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另外要广开渠道、多元投入、积极筹措必要的经费,改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设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制作安全、实用、简易的体育器材。7 加强领导,科学管理

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保证。要进行科学管理,必须具备:要建立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另外要建立建全有关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使学校体育管理做到有法可依,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学校体育的功能。2 简述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作用。3 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什么? 4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哪些?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目标、过程和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特点,了解确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要求以及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目标,掌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的基本要素以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体育教学过程的定义、组成因素及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特点和目标

一、体育教学特点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

2、体育教学组织的多变与复杂

3、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频繁

4、体育教学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目标

(一)体育教学目标及特征

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师生经过努力后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的标准、规格或状态。它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方向。

(二)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目标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学校体育学》教案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与可能

(三)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1、反映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从实际出发,考虑需要与可能

2、教学目标应具有整体性,注意不同层次和序列教学目标的协调与衔接

3、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量化

4、体育教学目标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四)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和内容 1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

体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系统。2 体育教学目标的内容

1)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方面的目标 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方面的目标 3)培养良好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目标

(五)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 1 小学阶段

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2 初中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

2)学习简单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

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学》教案

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学生情操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概述 1 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与特点

人类的认识过程一般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基本方面,从认识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表现为: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认识的任务具有特殊性。再从实践方面看体育教学过程,也具有特殊性,表现为:实践目的的特殊性;实践环境的特殊性;实践方式的特殊性。另外体育教学过程的时间长短不一。2 体育教学过程的概念

体育教学过程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与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学习与实践统一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

2、体育教师

3、体育教材

4、传播媒介

5、教学目标

三、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即普遍存在于体育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之中。

《学校体育学》教案

1 社会制约性规律

体育教学受到一定社会的物质、文化条件和一定社会需要的制约,特别是受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制约。同时体育教学的条件和手段(体育教师、场地、器材设备等)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更具有依赖性,因此体育教学具有社会制约性规律。2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体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学生身心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生理,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3 认识事物的规律

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感知、思维、实践三个环节组成,而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过程,同样遵循认识事物的三个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必须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如:感知,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动作示范等来感受动作要领,形成动作表象,这是认识事物的开始;思维,学生通过思维来掌握运动动作,形成理性认识;实践,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运动技术、技能这是掌握技术、技能的关键环节。4 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如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同时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系统的知识技术、技能,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教养的过程,同时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

5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学主要是教师采取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由不

《学校体育学》教案

知到知,由知到用的过程。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外因,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内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只有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效果。6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内容决定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哪些教学原则、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运用哪种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场地器材等都要考虑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它决定着教学过程,但教学过程的其它规律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体系的形成。

7 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体育教学中的5个基本要素对体育教学效果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导致教学效果的力并非各要素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之间实际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合力。8 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师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一个有序、可控、动态、反馈的过程。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中上特殊教学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所特有的规律,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所没有的规律。1 动作技能形成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动作技能的形成通常由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巩固运用自如阶段3个阶段。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师教学组织水平、学生的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3个阶段所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另外3个阶段没有明确具体的界限,主要根据学生完成动作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

《学校体育学》教案

来判断学生学习动作所处的阶段。2 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有机体对外界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同样对运动负荷也有一个适应过程。人体进行运动时,从能量的消耗与补充角度来说,可分为工作阶段、相对恢复阶段、超量恢复阶段和复原阶段4个阶段。

根据这一规律,应将下一次的体育课或训练课放在上一次体育课或训练课的超量恢复阶段,将有利于学生机能水平的提高。3 人体生理和心理起伏变化的规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是同时参加活动。生理:学生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生理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呈上升――稳定――下降的趋势,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健康状况及训练水平的不同,在上升阶段所需的时间、上升的角度,以及在相对稳定阶段,运动能力水平的高低、维持较高运动水平的时间都将有所不同。另外,学生的心理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运动。

复习思考题:

1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教学有何异同?

2 何为体育教学目标?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和要求有哪些? 3 什么是体育教学过程?叙述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4 试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教学规律和特殊教学规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教学内容与手段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意义及其发展回顾,了解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结构、基本内容与特点,掌握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重点:选编教学内容的原则、教材纲要体系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自学、讲授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与意义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概念

体育教学内容是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而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体系。它是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际材料。

(二)体育教学内容的意义

体育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师组织与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以及体育教学考核、评估的重要依据。

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和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行为习惯,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借鉴

《学校体育学》教案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学堂开设“体操课”,以兵式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

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草案》中,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教学内容剔除了兵式体操,改为游戏、田径、球类、体操等。

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57年编辑出版了中学和中学体育教材。

1978年,国家重新制订并颁发全日制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

1993年,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和与之配套的教材。

为了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99年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01年,开始启动《课程标准》。

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一、体育教学大纲的结构

其结构主要由说明、大纲本文和附件三部分组成。

大纲说明部分包括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体育教学内容的分类及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比重和要求、体育课成绩考核、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

大纲本文部分包括基本部分和选用部分的教学内容。

附件部分包括考核项目、成绩评分表、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二、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适应学生身心特征的原则

3、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体育学》教案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6、教学内容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三、教材纲要体系

教材纲要体系是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遵照教学内容的编造原则,将各种教材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和一定的教学要求组合起来的统一整体。

(一)体育教材的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有:按人体基本活动能力分类、按运动项目分类、按身体素质分类等。

(二)教材比重

教材比重是指各类教材的教学时数与教学总时数之比。

确定各项教材比重的要求有:教材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大小、教材的难易程度、教材自身所包含的练习量的多少。

各项教材时数=总时数*该项教材比重

(三)教材内容的排列方式

a)直线排列

直线排列是指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按年级的顺序依次排列教材。

b)螺旋排列

螺旋排列是指某些教材在各年级中反复出现的一种排列方式。

c)混合排列

又叫综合排列,是将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四)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

男女生教材的处理方法有:合编分注、分别编写。

四、23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

《学校体育学》教案

第三节 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

一、我国现行各级学校体育教材的特点

(一)小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卫生保健常识

2、游戏

3、基本运动

4、韵律活动与舞蹈

5、基本体操

6、小球类

7、民族民间体育

(二)中学体育教材特点

1、体育基本理论知识

2、跑、跳跃、投掷

3、体操

4、球类 5 韵律体操与舞蹈6 民族传统体育

7、发展身体素质练习

(三)高等学校体育教材特点

1 基础课教材2 选项课教材3 选修课教材4 保健课教材

第四节 体育教学手段

一、体育教学手段的概念和意义

广义的体育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一切组织与技术措施。狭义的体育教学手段特指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分类

按体育手段的时代性特征来划分,有传统型和现代型。按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经常性来划分,有常规型和专门型。

按各种手段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来划分,有视觉型、听觉型、视听型和综合型。按设备的可移动性来划分,有固定型和可动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按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来划分,有硬件和软件等。

三、体育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体育教学手段运用的基本模式 1 辅助式

教师根据体育课的任务与要求,主要借助教学媒体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或传递教学信息,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反馈。2 直接式

学生直接借助于教学媒体进行运动练习,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的形式。

(二)体育教学手段的安排与运用 1 体育场馆、游泳馆的安排与使用 2 体育器材的安排与使用

3 体育教学图表的设计、安排与使用 4 现代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演播法

演播法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演示图像、播放录音和传达信息。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讨论-小结-作业。2)插播法

插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需要,穿插播放音像教材的有关片断,为讲授提供感性材料,以帮助学生直接理解学习内容。其主要步骤与方法是:提示-播放-讲解-播放-讨论-小结。

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播和插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做好播放前的准备工作 b、调控好播放过程

《学校体育学》教案

c、播放与讲解紧密结合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体育教学内容、教材纲要体系、体育教学手段

2、选编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则有哪些?

3、简述中小学体育教材的特点。

4、试述体育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如何运用?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发展学生的体能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发展体能的意义、特点以及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掌握体能的概念以及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发展体能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发展体能的概述

一、体能的概念

所谓体能是指有机体在运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简称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两个方面。运动能力表现为走、跑、跳跃、投掷、支撑、平衡、滚翻等能力,身体素质表现为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

二、发展体能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2、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3、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能力。

三、发展体能的特点

1.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 2 发展体能必须科学地安排生理负荷。

3 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和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和多样性。

《学校体育学》教案

4 发展体能效果具有渐进性和迟效性

四、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第二节 发展体能的生物学基础

一、遗传变异对体能发展的影响

二、体能发展的生理生化基础

三、体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三节 发展体能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事各种身体活动,从而促进身体形态、功能、体能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特别表现在各种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身体的各种部分均按“用进废退”的理论。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既要全面发展,又要突破薄弱环节

2、正确处理好发展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教案

3、合理选择内容

二、适量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适量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科学、适量地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使学生承受恰当的生理负荷。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根据课的目标、教材性质、课的类型和学生特点等合理安排课的生理负荷

2、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量与强度的关系

3、正确处理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和内部数据的关系

4、帮助学生学习使其具备自控与检测负荷的方法和能力,以及放松与恢复的方法

三、持续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持续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期、学年发展学生体育的持续性,还应考虑学段与学段之间的衔接,确保学生体能发展的不间断性与持续性,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功能适应性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持之以恒

2、合理间隔

《学校体育学》教案

四、健康性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健康性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展体能要心健康为前提,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促进健康,提高技能,养成正确良好的身体姿势和健康卫生习惯。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与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大纲

2、加强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3、健康教育要贯穿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4、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做好保护帮助工作,严防伤害事故发生,确保教学环境符合卫生健康要求

第四节 发展体能的方法

一、重复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重复法是指在不改变动作技术结构和生理负荷的表面数据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反复练习的方式。可分为连续重复法和间歇重复法。连续重复法是连续不断地重复练习;间歇重复法是指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有固定的间歇。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根据发展体能和任务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确定练习的次数、距离、时间、30

《学校体育学》教案

强度、间歇时间。

2 根据锻炼的实际情况,改变重复练习的条件。

3 应尽量选用简单而实效的或已基本掌握的手段,以保证练习的准确性,提高锻炼效果。

4 加强对学生进行发展体能的目的教育,克服单纯从兴趣出发与枯燥感,并要采取灵活的调整措施,调节课堂的气氛。

二、变换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变换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发展学生体能所采用的变换练习的环境、条件和动作的要素以及动作的组合等情况下,进行锻炼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变换要以锻炼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2 在变换因素时,应考虑循序渐进,以学生能适应、有利于保证锻炼实效,还要过于突然。

三、持续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持续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组织学生练习时,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用较稳定的强度、不间歇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要考虑不同项目以及不同季节气候对学生的影响,坚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

2 控制好负荷强度,练习强度较大时,练习时间不能太长,练习时间延长,强度不能太大,注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3 教师要善于观察持续法练习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及时进行调整,31

《学校体育学》教案

4 要广泛运用变换的方式,多采用游戏与比赛的方法组织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四、间歇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间歇法是指根据对象、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生理负荷的大小,调整与控制各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以提高发展体能效果的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体能、客观环境条件等不同,不可能有固定的间歇时间指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负荷后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情况,实际情况来调整与控制间歇时间,避免负荷过大或过小,以期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

2 间歇法可按照严格的间歇时间进行,即在两次练习之间,间歇的时间应使有机体处在尚未完全达到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的练习,这样会取得更好的超量恢复之效。

3 间歇时应主要采用积极性休息方式,以加速排除乳酸和恢复体力。

五、循环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循环法又称巡回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发展体能的要求,选择若干练习或动作,分设若干作业点,要求学生在每个作业点上完成规定的练习和负荷,一个接一个进行作业点轮换,循环往复地进行练习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1 选择作业点的数目、各作业点的练习内容、次数、间歇时间以及巡回的总次数等,应依据发展体能的任务及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和提出简明的要求。

《学校体育学》教案

2 要重视动作质量,防止求速度、走过场的倾向,教师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进行指导、检查与评价。

3 各作业点规定的练习内容,应选择简便易行、实用而有效的练习方法。

4 在学生熟练掌握各作业点练习方法的基础上,方可适当进行带有比赛性质的活动。

六、综合法

(一)该方法的定义

综合法是指重复法、变换法、持续法、间歇法等各种发展体能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的锻炼方法。

(二)运用该方法的要求

运用综合法应加强目的性、计划性,可将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也可以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也可多种方法同时配合运用。

复习思考题:

1 何为体能?叙述发展体能的意义与特点。

2 发展体能的原则有哪些?叙述这些原则的定义、确定的依据以及贯彻运用的基本要求。

3 发展体能的方法有哪些?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教学课题: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教学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了解体育卫生保健知识的教授方法,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掌握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以及学生的学练方法。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形式:讲授、自学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体育知识的涵义与分类

体育知识是人们对于体育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体育知识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体育事实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一是关于体育理论方面的知识,主要回答为什么、怎么做。

(二)体育知识教学的意义

1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育对于社会、个人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认学生自觉参加体育学习、锻炼奠定认识基础。

2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3 通过体育知识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水平的提高,为适应社会、34

《学校体育学》教案

促进个性发展、增加社会交往、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体育提供文化基础。

(三)体育知识教学的特点

1 体育知识教学是科学知识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有机结合。

2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3 体育知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与特点

(一)运动技能的性质

运动技能是指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

运动技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一种活动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动作都是运动技能。当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综合动作上,而不是固定在完成运动任务的某一环节的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能。

当注意力不集中于完成动作本身时,而是在动作的效果和完成动作的条件时,即达到高度熟练程度时,称之为运动技巧。

(二)运动技能教学的意义

1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从事体育活动的运动技术。

2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有效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

3 通过运动技能教学,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三)运动技能教学的特点

1 动作的复杂性,主要取决于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的数量。

2 运动技术的变化性,即动作完成是随着外界活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四)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的教法特点

运动技能的教学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即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

《学校体育学》教案

阶段、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1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

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法与直观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与一般概念,初步建立动作的基本结构。

2)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结构,在学生具有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分解、定位、助力、阻力等方法的运用。

3)适宜的运动负荷。

4)由于本阶段学生分析运动感觉的能力有限,所以这一阶段的评价,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语言和学生本身的视觉监督。

5)应尽可能缩短课与课之间的间隔。

6)要及时预防与纠正动作技术中的严重错误。2 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

1)为了促使学生尽早建立完整动作的动力定型,通常以完整练习法为主,以加深学生对完整动作的体验。

2)运用讲解、示范等方法,主要为了更好地揭示动作的规律性,阐明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动作概念进一步具体化,透彻了解动作的顺序。

3)在保证动作质量的前提下,要适当加大运动负荷,使学生能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身体素质的条件下完成动作,提高动作的效能与稳定性。

4)本阶段由于学生的体能、心理等方面的差异更为明显,教学中要更多注意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5)为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适应性,应适当采用变换练习的方法,改变练习条件、练习环境、动作组合,并注意运用竞赛法。

6)要注意提高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自我评价能力。3 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

1)该阶段可以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运用重复练习法与变换练习法,并注意在《学校体育学》教案

完整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与改进技术细节。

2)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动作的完成情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增加运动负荷,使学生在承受较大运动负荷的条件下,准确熟练地完成动作,提高动作技能的稳定性。

4)进一步加强动作教学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结合。

5)对学生动作掌握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

第二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教学原则

一、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知识技能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同时要注意加强学生体能、思维能力、自我锻炼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注意联系解决实际的体育锻炼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3、正确处理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与能力培养的关系

二、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

《学校体育学》教案

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教材

2、注意直观与讲解相结合3、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三、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区别对待与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知识技能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能水平等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教学得到实效。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与掌握学生情况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3、适当增加选择性

四、循序渐进原则

(一)该原则的定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系统性民连贯性的要求,目标略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

《学校体育学》教案

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体育知识技能等到提高。

(二)确定该原则的依据

确定该原则的主要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三)贯彻运用该原则的基本要求:

1、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大纲,制定体育教学文件

2、要依据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3、合理确定前进的步子

第三节 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教学方法

一、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教授方法

(一)讲授法 1 定义

讲授法是指通过教师以学生能接受的简明语言,系统连贯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一般可分为讲解、讲述、讲演3种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保证正确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2)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与艺术性。

3)提高板书质量。

4)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谈话法 1 定义

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的交流方式,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学校体育学》教案

谈话法又可分为传授新知式、巩固复习式、指导总结式等3种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定提问的内容。

2)正确选择与运用提问的方式。

3)要鼓励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三)演示法 1 定义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利用幻灯、投影、录像等设备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或巩固体育知识的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明确演示的目的与任务。

2)要做好物质准备。

3)选择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

4)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大小适当,以便能让学生清晰观看。

(四)讲练法 1 定义

讲练法是指将体育方面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2 运用时的注意事项

1)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选择讲练法的具体运用形式。

2)做好教具准备。

3)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际练习的指导。

二、运动技能的基本教授方法

(一)、语言法 1 定义

《学校体育学》教案

语言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掌握学习内容,进行练习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语言法运用的具体方式有:讲解、口令与指示、口头汇报、口头评价、默念和自我暗示等。(1)讲解

a、定义:

讲解是教师给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规则与要求等,指导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方法。

b、具体方式

讲解可分为直陈式、分段式、概要式、侧重式、对比式、鼓动式、收敛式等。c、运用讲解时应注意:

a、要明确讲解的目的b、讲解的内容要正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c、讲解要生动形象,精简扼要

d、讲解要具有启发性

e、注意讲解的时机与效果(2)口令和指示

口令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指挥与组织学生完成任何活动与练习的一种方法。运用口令时应准确、洪亮、节奏分明、富有力度。

指示是指运用比较简明的语言,用比较平和的语气,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的一种方法。运用指示时应清晰、坚定、准确、及时。(3)口头评价

口头评价是指按教学标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练习完成的情况以口头方式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评价时应以正面鼓励评价为主,要指明努力方向,提供改

《学校体育学》教案

进提高的方法。(4)口头汇报

口头汇报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自身的体验,简明扼要地说明自己的见解的语言方式。这种方式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自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反馈信息。(5)默念和自我暗示

默念是学生在实际练习之前通过无声语言(思维)重现整个动作或运用的某个部分的过程、重点、时空特征,以提高练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自我暗示是学生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默诵某些具有指令性的词句,自我调控练习过程的一种方法。

(二)、直观法 1 定义

直观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际的演示或外力帮助、借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肌肉本体感觉器官来直接感知动作的方法。2 具体方式

体育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法有:动作示范、教具和模型的演示、电影电视录像、助力和阻力、定向和领先等。(1)动作示范

a、定义

动作示范是教师或教师指定某一学生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方法。

b、运用示范时应注意:

a、要有明确的目的b、示范要正确

准确、熟练、轻松、优美

c、正确选择动作示范的位置与方向

《学校体育学》教案

正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和镜面示范 d、示范与讲解要有机结合先讲解后示范、先示范后讲解、边讲解边示范

(2)教具和模型的演示

教具和模型的演示是利用挂图、照片、模型等直观手段,显示练习动作的结构、过程、关键、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正确感知练习、动作的方法。(3)电影和电视录像

电影电视录像是运用电化教学的视听手段,显示练习、动作过程、时空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练习、动作的直观方式。(4)助力和阻力

助力和阻力是指借助于外力的帮助,使学生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体验正确的用力时机、大小、方向、时空特征,从而正确掌握动作的一种直观方法。(5)定向和领先

定向是以相对静态的具体视觉标志,给学生指示动作方向、幅度、轨迹、用力点等的直观方式。

领先是以相对动态的、超前的视听信号,给学生以刺激与激励,以利于他们完成动作的直观方式。

(三)、完整法与分解法 1 完整法(1)定义

完整法是指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与段落,完整地传授某种运动动作的方法。

其优点:有利于保持动作的完整结构,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动作。其缺点:学习难度较大,不利于掌握完整动作中难度较大的动作环节。

其适用于:简单的动作或虽然较难但不能分解的动作。

《学校体育学》教案

(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直接运用(2)、强调重点(3)、降低难度(4)、改变练习的外部条件 2 分解法(1)定义

分解法是将一个完整的动作技术,合理地分解成几个部分与段落,逐个进行教授,最后完整掌握动作技术的方法。

其优点:能降低难度,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提高学习信心,较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其缺点:容易割裂、破坏动作技术结构。

其适用于:比较复杂的、且能合理分解的动作。(2)运用完整法的几种常用方法:

(1)、根据动作技术的特点,采取合理的分解方式

分解方式有:单独(纯粹)分段法、递进分段法、顺进分段法、逆进分段法和其它等。

(2)、划分动作技术的段落与部分,应考虑各部分与段落之间的有机联系,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3)、明确各部分与段落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4)、在建立完整动作概念的基础上分解,并及时向完整法过渡

(四)、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1 定义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是在动作技能教授过程中,针对学生形成与掌握运动动作中产生错误动作及其原因,预先在教授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措施,防止出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的方法。2 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1)运动生物力学方面的原因(2)生理方面的原因

《学校体育学》教案

(3)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原因(4)教学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原因(5)教师的素质与组织教法因素 3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方法

(1)强化概念法(2)转移法(3)降低难度法(4)信号提示法(5)外力帮助法

4 预防与纠正错误的过程

预测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观察与发现错误动作-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因-采取对应的措施-检查与验证矫正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游戏法与竞赛法

1、游戏法

(1)定义

游戏法是指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569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