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优质(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38:31
三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优质(3篇)
时间:2023-06-06 14:38:31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蔓、幽”等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1)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珍珠鸟》。(板书: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课件4)

1.学生默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正确认读10个生字。

三、品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出示课件5)

2.找出文中重点句子,深入体会“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出示课件6)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1)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2)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这有何用意?

(4)珍珠鸟开始怕人后来不怕人,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出示课件7)

师总结: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经历了怕——喜——近——亲——爱这个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变化,而这一变化来自于“信赖”。

(板书:怕——喜——近——亲——爱)

五、回顾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出示课件8)

板书:“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师生交流。

七、作业布置(出示课件9)

结合生活实际,把你对“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的理解写下来。

三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篇二

高效课堂已经扑面而来,这一次,巩义市有了自己的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三段五环”三段即课前(学案自学)、课中(小组合作,班级展示,质疑探究,自悟自得,达标测试)和课后(课后反思)。苏东坡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这两句千古绝句来形容庐山之奇秀,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把这个模式用在自己的课堂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也走了很多误区和弯路,同时也有了收获。下面就是我的一些感悟。

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设计问题过多,题量偏大,使我的课堂存在时间不够用,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就设计了:⑴让学生探索面积公式,⑵习题2道,⑶知道面积和高,如何求底这么一堆问题让学生探究,结果可向而知,什么都想抓,却什么也没抓到。这主要是我忽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初期阶段必须牺牲一定的时间进度让学生熟悉这种学习方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误以为把学生的权利放还给学生就是放任自流,误以为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就可以不管不问,还是“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把一堆问题抛给学生,就不管了,等着让学生展示,造成学生缺乏我的指导,学习低效,完不成预定学习任务。

3.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三角形面积一课的学案,我都没有看,其实有好多学生都出现了空白,也就是没有预习,进而导致小组合作时间过长,展示环节中,学生语言表述不准确,课堂拖沓,时间不够用。

4.展示内容多,展示不到位。这是导致时间不够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这都是我对每组要展示的内容要求不明确,误以为学生要将导学案中的'所有内容全部展示。

走了弯路,同时也有所收获。比如小组合作,我越来越感觉到组长的重要性。他其实就像一个小老师,比如在“组合体形”的面积一课时,求一面锦旗的面积,我在观察第四组的组长给他组的豪杰讲这道题,她这样说:“把这面锦旗分成两个相同的梯形,再把这两个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长×宽,就算出了面积。”再看豪杰的表情,一脸茫然,很显然,组长把豪杰也当成好学生一样交流,显然是不行的,其实,差生学习差,一是习惯差,做事没有调理,也反映在思考数学问题上,思维没有逻辑性,所以在给差生讲题时,一定要有耐心。针对我发现的这一情况,我当时就给小组长讲了如何帮扶差生,辅导差生,然后又让组长给豪杰讲这一题,她问豪杰了这几个问题:你能把这面锦旗分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上底是多少?下底是多少在?高是多少?你会列算式不会?哪两个梯形的面积你知道咋算不知道?”豪杰一一作出了回答,再批改作业时,我看到豪杰用的就是很简单的方法,并不是算出梯形面积×2,当我问及他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说:“÷2又×2就相当于不乘不除。学生做对了,我反倒很有成就感,因为”兵教兵”开出了小花,以往,班里有多少个豪杰让我去关注,现在组长成了小老师,我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感觉到一节课如果检验高效,就是达标测试,事先不让学生看,放在自悟自得之后用试卷或纸条的形式反馈信息。每组第一个完成的学生就是组长,6个组长产生后,对改,然后成为各自组的负责人,批改小组成员的测试题,组长改完一个组员的测试题,他们组就有了两个组长,直到成为“一帮一”,在此体现了“互助学习,共同提高”。就像“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一样,我们要让木桶装更多的水,就要把“短板补齐”。

三年级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篇三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理解“将相和”故事意义,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结合具体示例说一说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揣摩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探究起点,整体感受人物形象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小故事?

2.你喜欢文中的谁?为什么?

3.看来大家都比较喜欢廉颇和蔺相如!那么,课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廉颇和蔺相如的。

(板书:语言行动)

二、品味语言,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究“完璧归赵”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写蔺相如的这句话,用了哪组关联词?读着这样的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谁也来读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

像这样用假设关系的句式来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在完璧归赵故事中还有几处,先找出来读一读,再感受感受。

从这两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式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

师引导:抓住人物的语言,我们就揣摩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板书:刻画内心)难怪古人说“言为心声”。

(二)研究“渑池之会”

师引导:你发现特点了吗?作者是怎样写出这种气势的?也就是说,蔺相如又在用假设的句式,以不容商量的口气,逼秦王为赵王击缶。但他凭什么敢和秦王拼呢?这一拼,最终拼来的是秦国的妥协,赵国的国威。

(三)研究“负荆请罪”

师: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个渑池之会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

蔺相如的这一“避”,与完璧归赵的一“撞”和渑池之会的一“拼”一样,都是为了——赵国。难怪蔺相如要语重心长地说——引读蔺相如的话。

品读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感受廉颇的性格特点。

(1)廉颇: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

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

(2)蔺相如:反问、因果、假设。

廉颇:对比。

(3)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是语言描写,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也不一样。我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也要注意语言必须体现人物的个性。(板书:体现个性)

(4)说来说去,蔺相如就是想强调为了国家安危,“将”和“相”应该——和好。为了赵国,就应该——将相和。

写话:想象一下,廉颇会对蔺相如说些什么?

三、拓展提升,揭示“和”的意义

1.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啊,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2.从此,“负荆请罪”就成了中国历一段感人的佳话,《将相和》的故事也千古流传,家喻户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同学们,这篇课文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文学著作,曾被当代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想知道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建议你去买一本《史记》来读,你会感受到历史名著刻画人物形象的不同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590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