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4:27
六年级下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8篇)
时间:2023-06-06 15:34:27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

1.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1.2过程与方法 :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习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不断的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合作与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况、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形成空间观念。

2.2 教学难点

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

生:长方体。

师: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

生:正方体。

师: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生: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相等。

生:正方体有12条棱,棱长都相等,有8个顶点。

师:正方体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长方体。

引入新课。

2、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物体。

师:这些物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

生:不是。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例子。

师: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柱的物体?

生:分别回答。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感受圆柱在生活中的美,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

(设计意图:结合实物,初步探索圆柱的组成。)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质疑)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2)、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3)、圆柱的高。

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

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探究。

师: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

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

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小试牛刀:实践应用,发展新知:

①、指出下列图形哪些是圆柱?

②、做一做: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师: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

生: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旋转的角度来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联系和旋转。

2、教学例2

例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得出结果:

师: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小结: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3、探究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关系

师:小组合作,先想好并说说怎样操作,组长分好工后,再开始操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斜着剪侧面展开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

生: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正方形。

三、巩固练习(课件一 一展示)

1、我能行

(1).圆柱上、下两个底面都是( 圆)形,它们的面积都( 相等 )。

宽等于圆柱的( 高 )。

(3).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设计意图:总结回顾,完成填空。)

2、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

学生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圆柱体的高只有一条。 ( × )

②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圆形物体一 定是圆柱体。 ( × )

③圆柱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侧面是一个正方形。 ( √ )

4、你能把这张纸做成什么样的圆柱?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汇报交流。

四、你知道吗:

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课后小结

1、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2、总结全文

你在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课后习题

练习三、第5题

板书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

1、什么叫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同桌互相说一说:

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相同的数可以是什么数?

不可以是什么数?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讨论:

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小组里议一议。

师小结: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

②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

写出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的两面旗的图,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5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80 : 120=(15÷___):(10÷___)=3:2

想:除以什么呢?

这两个比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6:2/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需要怎样做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根据?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1) 整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 小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 分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 除以 测试总人数 ×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 实验种子总数 发芽数 发芽率

绿豆 80 78

花生 50 46

大蒜 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 )

的千克数占( )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 4/5 ,乙数是甲数的

( )%。

③20÷( )= 4/8 =( )︰24=( )%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四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课件

一、活动(一)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张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倍。

王志祥跳绳个数是陈聪的6/5.

刘星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5%.

思考:这三个人谁跳得最多,怎么比较?

2.引入新课。

二、活动(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三、活动(三) 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

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5 0.055 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

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 80% 3.5%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四、巩固与提高

1、p80“做一做”

2、练习十九的第2题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九的第1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六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 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新授

1、利用 3/10 + 3/10 + 3/10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10 ×3)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2/11 ”,就是把袋鼠跳 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列式:2/11×3 = 6/11 )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 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 练习二第1、2、4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七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 除以 测试总人数 ×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 实验种子总数 发芽数 发芽率

绿豆 80 78

花生 50 46

大蒜 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 )

的千克数占( )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4/5,乙数是甲数的

( )%。

③20÷( )= 4/8 =( )︰24=( )%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遇到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用下划线和?标记出来。便于交流时提出。

4、自己的建议、体会、方法可以在旁边作好批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自学

你喜欢运动吗?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根据下面的统计图:

六(1)班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说一说:从这幅统计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2、我知道这是一幅( )统计图,它的特点是( )。

3、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它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要想清楚地知道百分比这样的信息,我们可以选用( )统计图。

4、一起来认识扇形统计图吧!自学教材第107页,注意拿笔勾画哦!.

(1)计算出各运动项目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又能获取哪些信息?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

1、我发现扇形统计图中的( )代表单位“1”,表示( ),各个扇形面积表示( ),扇形的大小说明了( )。

2、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 )。

3、生活中,你还从()见到过扇形统计图?

三、学习小结

四 、智勇大闯关,我是小擂主

1、第一关:小练兵。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2题。

2、第二关

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4题。

五、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自我评价:我对我的课堂表现( ),因为(

)。

六、作业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课后习题

1、完成教材p107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能正确求出百分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常用百分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求百分率的用处和必要性,感受百分率源于生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常见的百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导入

1、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图中空白部分占阴影部分的几分之几?用百分数怎样表示?

2、百分数的意义

我们班有36%的学生参加了美术兴趣小组。

世界总人口中大约有50%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

一瓶农夫果园饮料中果汁含量大约是10%。

我们班学生的近视率是45%。

3、小刚做了10道题,错了2道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几分之几?

做对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做错的题数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

求a是b的百分之几和求a是b的几分之几方法是相同的,都是:a÷b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尝试计算,得出结论。

5、谈话,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如发芽率、及格率、出米率等,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分率,探究它的计算方法(板书:百分率的计算)。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百分率,探究计算方法

(2)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思考达标率的含义,尝试计算。

(3)指名板演并交流思维过程,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

指导学生明确达标率是百分率的一种,它的含义即“达标人数是测试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相同,因此用“达标人数÷测试总人数”就行;因为百分率是百分数,计算结果应是百分数形式,所以完整的计算方法应是“达标率=达标人数 除以 测试总人数 ×100%”。

谈话:《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小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不得低于60%,通过计算、比较,说明我们班学生的体质是达到健康标准的,这也是百分率的价值所在。

2、教学例2——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认识百分率的价值

(1)出示例2:科学课上,五(2)班同学做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如下:

种子名称 实验种子总数 发芽数 发芽率

绿豆 80 78

花生 50 46

大蒜 20 19

(2)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讨论发芽率的含义,尝试计算各种种子的发芽率。 (3)指名学生交流发芽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板演算式,集体订正。

(4)比较,认识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哪种种子的发芽率要高一些?哪种要低一些呢?讲解: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决定种子品种和播种面积。

3、小组合作探究,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总结百分率计算公式。

(1)谈话,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在实际生活中,像命中率、达标率、发芽率等这样的百分率还有很多,请小组四位同学在一起开动脑筋、积极协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写出它的计算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多。

(2)小组合作,寻找生活中的百分率,探究其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写出计算公式,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合作情况及结果。

(3)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收集的百分率,阐明其含义,在投影仪上展示计算方法,师生共同订正。

(5)举实例,加深对百分率计算公式的认识,掌握百分率计算方法。

4、某县种子推广站,用300粒玉米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发芽的种子有288粒。求发芽率。

1、填一填

①稻谷的出米率是85%,是指( )

的千克数占( )的千克数的百

分之八十五。

②甲数是乙数的 4/5 ,乙数是甲数的

( )%。

③20÷( )= 4/8 =( )︰24=( )%

2、选一选:

种一批树,活了100棵,死了1棵,求成活率的正确算式是( )。

1、小组合作,整理生活中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写在数学书第86页上。

2、完成练习二十第2、3、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生谈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并能正确的互化。

2.在学习互化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复习准备

1、课件出示复习题。

张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倍。

王志祥跳绳个数是陈聪的6/5.

刘星宇跳绳个数是陈聪的137.5%.

思考:这三个人谁跳得最多,怎么比较?

2.引入新课。

二、活动(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回忆小数化分数的过程。

(2)小数要化成百分数,分母应是多少?怎样使它的分母变成100呢?

三、活动(三) 百分数化成小数

1、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①小数化百分数分几步进行?

②学生回答,教师板书:0.25=25/100=25%

③1.4怎样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根据什么?

④“做一做”:把下面各小数化成百分数。

0.38 1.05 0.055 3

⑤观察例1的各小数,化成百分数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所做的练习的各数是不是也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符合什么?

⑥现在你能很快地把下列小数化成百分数吗?(口答)

2.5 0.785 0.16

2、例2:把27%,135%,0.4%化成小数。

学生自己试做,学生总结方法

①说一说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

②观察百分数化成小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把下面各百分数化成小数

15% 80% 3.5%

3、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归纳,谁能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怎样互化?

四、巩固与提高

1、p80“做一做”

2、练习十九的第2题

五、作业

练习十九的第1题

课后习题

练习十九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比的意义,谁能说说

1、什么叫比?

2、比与除法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课前准备:

同桌互相说一说:

1.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

2.举例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也有“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与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同学们猜想看看,比有没有基本性质?如果有,这条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猜测,并相互补充)

2、验证猜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

汇报(预设):

①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② 0.4:0.5=0.4÷0.5=0.8

0.4×5=2 0.5×5=2.5

2:2.5=2÷2.5=0.8

3/4×(2/3)=1/2 4/5×(2/3)=5/6

1/2 :(5/6)=1/2×(5/6)=0.6

……

小组派代表说明验证过程,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

问:为什么0除外?(生自由回答)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重要?

相同的数可以是什么数?

不可以是什么数?

说一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比的性质的应用

① 最简整数比

师:我们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它化简分数,约分,通分,其实我们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也可以用来化简比,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知道什么是最简整数比吗?(生自由发言)

结论:最简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是1,这就是最简整数比。

讨论:

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

小组里议一议。

师小结: 必须是一个比;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或小数;前项与后项互质。

② 教学例1:化成最简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

写出这两面联合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课件出示例题的两面旗的图,

生独立解决,小组交流汇报方法。

15∶10

15 : 10=(15÷5):(10÷5)=3:2

想:5是15和10的什么数?为什么要除以5?

180 : 120=(15÷___):(10÷___)=3:2

想:除以什么呢?

这两个比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0.75:2 1/6 :2/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看谁的眼睛看得准?(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题)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应用这个性质可以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需要怎样做才能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根据?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

(1) 整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 小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 分数比

——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工具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2.1 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591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