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31 21:11:32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五篇)
时间:2023-03-31 21:11:3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篇一

(1)、知识目标

1、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掌握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能力目标

1、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知识的应用。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例题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

例题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题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形的。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

(二).选择题

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注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决定,所以应该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注意到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题1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例题 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90° c.120° d.150°

例题 3(1)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例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

(二).选择题

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

(a)30° (b)60° (c) 90° (d)120°

4.如图5-8,入射光ao与镜面成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20°

(c)入射光线ao与法线间夹角是60° (d)反射角是30°

(三).作图题

1.在图1中,已知入射线oa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

一、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知识要有全面的理解。

二、基础练习

1.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球面镜分凹镜和凸镜两种,凹镜能使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使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凸镜能使光线发散。

三、复习过程

(1)平面镜:

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

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 称

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4、作 用:成像、 改变光路

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在

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 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汽车后视镜

例题1 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 )

a、潜望镜 b、显微镜 c、照相机 d、电影机

例题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

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

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

例3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

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

二、 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2米处,此人在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

的 的像。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米。

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 米,如果以1米/秒的速度正对镜面运动则像将以 的速度朝 方向运动。这过程像的大小将 。(以地面为参照物)

3.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 镜是利用该镜对光的 作用。汽车的观后镜要选用 镜,这是因为它比同口径的平面镜有 观察范围。

4.把凹镜对着太阳,太阳的平行光被凹镜反射后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凹镜的 。

(二).选择题

5.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离平面镜越远,经平面镜所成的像越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总是与物体等大

(c)若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增大20厘米,则物体要向平面镜靠拢10厘米

(d)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岸边的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6.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凹镜 (b)凸镜(c)平面镜

(三)、作图题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1、(锦州)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甲、乙两个相同的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们在实验中发现,无论怎样移动点燃的甲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都可以使乙蜡烛与甲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他们进一步测量了两蜡烛到玻璃板之间的距离,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距离

甲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乙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3 13

2 14 14

3 15 15

根据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选填“实”或“虚”)像;

(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4)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泰安)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三、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也是光现象,讲述的是折射现象和物体的颜色的初步知识,是选学内容。研究光的折射现象是理解透镜作用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4、光源发生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现象时,折射

角大于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

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其中 nn’是界面,

右侧是玻璃,bo是入射光线,oc是反射光线,oa

是折射光线。

四、复习过程

(1)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例题1:下列四个现象中,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 b、小孔成像

c、灯光下的手影 d、山在水中的倒影

例题2:下图中描述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例3如图所示,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

(2)从实验知道,太阳发出的白光通过棱镜后,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纸屏上形成彩色光带,叫做光谱。彩色光带的颜色按顺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表明,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成的。

通过棱镜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做复色光。复色光分解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关于物体的颜色,要知道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关于色光的混合,要知道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束。

关于颜料的混合,要知道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颜色来。

五、堂上练习

(一)作图题:

1、(河北) 如图8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与人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 (石家庄) 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

(二)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折射现象的是( )

(a)平静的河面能清楚地映出岸上的景物

(b)晚上灯光下,墙壁上出现人影

(c)筷子斜插入水,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d)人们看到平面镜中自己的像

(三)、实验题。

小明通过实验研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现象,图是他根据实验现象画的光路图,改变入射角的大小,他发现空气中的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你猜想,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你猜想的依据是 。

六、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篇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 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 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

教法建议

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

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方案

匀速圆周运动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主要设计:

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

(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

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

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

(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

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一)重新展示课件

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

观察与测量:请研究一下自行车飞轮与中轴_通过链条的连接关系:测量一下各自的半径,并思考验证两轮的角速度关系,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有条件的话研究一下“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篇四

一、教学任务分析

匀速圆周运动是继直线运动后学习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对如何描述和研究比直线运动复杂的运动的拓展,是力与运动关系知识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以后学习其他更复杂曲线运动(平抛运动、单摆的简谐振动等)的基础。

学习匀速圆周运动需要以匀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等知识为基础。

从观察生活与实验中的现象入手,使学生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归纳认识到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体会建立理想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感受圆周运动快慢不同的情况,认识到需要引入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再通过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类比和多媒体动画的辅助,学习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相互交流等方式,创设平台,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对几个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调动学生学习的情感,学会合作与交流,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品质。

通过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学习和研究圆周运动是非常必要和十分重要的,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知道圆周运动;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3)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

(4)会在实际问题中计算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并判断线速度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的形成过程,认识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过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认识类比方法的运用。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从生活实例认识圆周运动的普遍性和研究圆周运动的必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学习过程,懂得合作、交流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活动中乐于与人合作,尊重同学的见解,善于与人交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2)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难点:理解线速度方向是圆弧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四、教学资源

1、器材:壁挂式钟,回力玩具小车,边缘带孔的旋转圆盘,玻璃板,建筑用黄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带有细绳连接的小球。

2、课件:flash课件——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3、录像:三环过山车运动过程。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包括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三部分内容。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录像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得出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通过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的特征;以情景激疑认识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线速度与角速度概念;通过讨论、释疑、活动、交流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过对钟表指针和过山车两类圆周运动的观察对比,归纳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征;设置地月对话的情景,引入对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再通过多媒体动画辅助,并与匀速直线运动进行类比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线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过观察做圆周运动的小球沿切线飞出,以及由旋转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这两个演示实验,直观显示得出。

本设计强调以视频、实验、动画为线索,注重刺激学生的感官,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体现“建模”、“类比”等物理方法,学生的活动以讨论、交流、实验探究为主,涉及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对学习价值和意义的感悟。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教学流程图

2、流程图说明

情境i录像,演示,设问1

播放录像:三环过山车,让学生看到物体的运动有直线和曲线。

演示:让学生向正在做直线运动的乒乓球用力吹气,体验球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设问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将做曲线运动?

情境ii观察、对比,设问2

观察、对比钟表指针和过山车这两类圆周运动。

设问2:以上两类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钟表指针所做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建立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情境iii演示,动画

情景:月、地快慢之争。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线速度表达式。

演示1:用细绳捆着小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突然松开绳的一端,看到小球沿着圆弧切线方向运动。

演示2:通过实物投影演示旋转的转盘边缘飞出的红墨水在纸上的径迹分布,显示线速度的方向。

情景:变换教室内电风扇的变速档,看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不同情况,引入角速度概念。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比较得出角速度表达式。

活动讨论、实验、交流、小结。

识别: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了解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以及是否具有建模能力。

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了解对线速度概念的理解情况。

算一算:计算壁挂钟的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和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了解能否通过实际测量获取有用数据,灵活运用线速度的公式和角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小实验: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用黄沙,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了解对线速度方向的掌握情况。

释疑:评判地球与月亮之争。

小结:幻灯片小结。

3、教学主要环节本设计可分为四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通过播放录像和演示,归纳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第二环节,通过观察对比,建立理想模型,归纳匀速圆周运动特征,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匀速圆周运动概念。

第三环节,以情景激疑引入用线速度、角速度描述圆周运动,借助多媒体动画,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得出线速度、角速度定义和公式。

第四环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针对几个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探究、交流,深化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案示例

第一环节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森林公园三环过山车的运动。

[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说说过山车都做了哪些不同性质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2、什么条件下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演示]让乒乓球从斜面上滚下到达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请一个同学向着与球运动不一致的方向用力吹球,观察球的运动轨迹有何变化?

[结论]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引言]运动轨迹是圆的曲线运动叫做圆周运动,下面我们就从圆周运动开始学习如何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

第二环节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

[观察讨论]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与过山车的圆周运动有什么不同?

(钟表的时针、分针、秒针的圆周运动,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匀速转动的,而过山车的圆周运动列车的速度大小是不断变化的)

[提出问题]怎样给匀速圆周运动下定义呢?(引导学生类比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质点在任何相同时间内,所通过的弧长都相等的圆周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引言]我们如何对圆周运动进行研究呢?

第三环节线速度、角速度概念

[创设情景]地、月快慢之争

地球:我绕太阳运动1秒走29.79千米,你绕我1秒才走1.02千米,你太慢了!

月亮: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8天就绕一圈,你才慢呢!

[提出问题]怎样定义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引导学生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类比)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所经过的弧长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线速度定义:质点经过的圆弧长度s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公式:单位:m/s(米/秒)

[问题]速度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1、用一端连有细线的小球,将线的一端套在钉子上,钉子竖直立在桌面上,给球初速让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突然向上抽出钉子,看到球沿圆周的切线方向运动;

2、通过投影仪观察旋转圆盘边缘红墨水飞出的情景以及落在纸面上的径迹分布;

[结论]线速度方向:沿圆弧的切线方向

线速度表示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它是矢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匀速率”的意思。

[情景]打开教室内的电风扇,变换不同的档观察它转动的快慢。(引导学生认识要引入与线速度不同的、描述圆周运动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问题]怎样描述圆周运动转动的快慢?

多媒体动画:演示同样时间内两个运动半径所转过角度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

[结论]角速度定义:质点所在半径转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公式:单位:rad/s(弧度/秒)

第四环节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

1、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圆周运动可以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

2、观察分析磁带、涂改修正带、自行车链条等传动设备中,两轮轴边缘各点的线速度有何关系?

3、提供壁挂式钟,刻度尺,请同学们通过测量算一算时针、分针、秒针针尖的线速度大小并交流计算的方法;根据钟表各指针的行走特点,找出它们角速度的倍数关系。

4、提供回力玩具小车,玻璃板、建筑黄沙,演示交流,说明汽车车轮的挡泥板应安装在什么位置合适?(将沙子倒在玻璃板上,让快速转动的玩具小车的车轮与沙子接触,观察车轮边缘沙子飞出的情形)

5、评判地球、月亮快慢之争?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知道了匀速圆周运动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引入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学习了如何运用线速度、角速度概念和公式分析、计算有关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问题。

作业布置;略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篇五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 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标 知识

技能 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会画电路图。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

难点 重点 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难点 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

教学准备 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教 学 环 节 个 人 复 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名称 用途 电源类型 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电 直流电 内能 机械能 光能 声能

电灯 照明 √ √ √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二、观察手电筒

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1) 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 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

3) 电灯的安置

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

1、 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2、 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3、 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 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5、教师重复实验,观察当开关闭合,打开或直接把电源的正负极用导线连接起来所发生的现象,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烧坏。

四、电路图

1、在设计、安装、修理各种实际电路的时候,常常画出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出示电路中常见元件示教板),而画实物图是很麻烦的为了简便,用国家统—规定的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元件,出示画有电路元件的实物图和符号的投影片,并对元件符号的画法做一说明

2、电路图

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学生分组讨论

完成表格的填写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讨论和总结

学生观察现象并思考有关问题

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电路元件的符号

三、

拓展

延伸

一、画电路图

①示范画出“活动13.2”的电路图

②变换元件的位置,画出电路图

二、画电路图的要求

①要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

②连接线要画成横平竖直,整个电路图呈长方形

③线路要画得简洁、整齐、美观

④元件分布要均匀不要画在拐角处

四、

课堂

小结

请学生讨论后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

布置

作业

课本p62“www”第1、2题

板书

设计

§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一、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二、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三、电路处于的三种状态

1、通路

2、开路

3、短路

四、电路图:用规定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1、电路元件符号

2、画电路图的要求

初三物理学案 课题:§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学习过程

1、用导线把_____、_____、_____连接起来组成的_______叫电路,其中电源的作用是______,用电器是利用____ __来工作的设备,导线的作用是________,它是_______通道,开关的作用是控制______

2、电路接通时,有电流从电源的______极流出,经过______流回到______极,接通的电路叫做_______路,电路断开时,电路中______电流,此时电路叫做_______

3、用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要将导线的两端接在电池盒、灯座、开关等的__________,并__________旋紧,以保证接触良好。

4、在下面空白处分别画出电池、开关、、电灯、电阻、电铃、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的元件符号

§13.1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 当堂训练

班级 学号 姓名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短路,常见的短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们连接电路时,为了安全,控制电路的开关应该处于_________状态.

3、画出下列电路元件的图形符号:(1)电灯_________;(2)开关_________;(3)电池_________;(4)交叉相连接的导线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开关合上的电路一定是通路

b导线内部断裂时会发生短路

c电路发生开路时电流很大会造成事故

d电路中连接导线松脱会产生开路

5、画出课本p59手电筒的电路图

6、一个电路中有两只灯泡,由一只开关控制,画出电路图,有几种情况?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603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