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期点归纳总结篇一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期点归纳总结篇二
;提高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前人的经验是可以借鉴的,但必须充分结合自己的特点。影响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学习之内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学习之外。首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时间,另外还要注意"专心、用心、恒心"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对于自身的优势、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认识。本篇文章是©无忧#为您整理的《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供大家借鉴。
世界的地形
1、人们通常把陆地上的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高度的表示方法有相对高度和海拔高度两种,其中海拔指的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的大小。
3、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4、陆地上的山脉主要有两大山脉带:一是环太平洋山脉带,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5、世界之最:
③世界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位于亚洲洲;世界上面积的高原是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
⑤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
6、科迪勒拉山系主要有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等山脉组成。
7、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五部分。
学看地形图
1、概念:等高线:指的是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说明:在区别山脊和山谷时,可利用水的流向来判断。水总是由海拔高的地方流到海拔低的地方,但注意画流水线时要垂直于等高线画。向两侧流的是山脊,向中部汇集的是山谷。
3、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区别: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的是缓坡,等高线稠密的地方表示的是陡坡。
4、山顶、鞍部、陡崖、山脊、山谷等地形的等高线表示方法:
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低洼的部分②陡崖:等高线重合或相交的地方
1、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200多个
(1)面积居世界前六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2)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10个)
(3)地跨两洲的国家:埃及(亚洲非洲)、土耳其(亚洲欧洲)、俄罗斯(亚洲、欧洲)、美国(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马(南美洲、北美洲)
(4)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界线。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
(5)领土:国界范围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2)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南北差异)
(3)知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南”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上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
3、国际合作
(1)联合国:
总部:美国纽约
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6个主要机构,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
(2)世界贸易组织:
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福利进步,主张贸易自由与公平”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平、友谊、进步
1、热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中部
2、亚 热带季风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3、温带气候:
类型地表景观气候特征主地分布地区
4、寒带气候:
⑴高山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为基本特色。
⑵极地气候:①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终年严寒,分布有苔藓和地衣等。
②冰原气候:终年严寒。主要分布北极地区和南极洲,无植物生长。
1、海陆分布: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识记p29图2.6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③洲界: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2、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即欧亚板块、北美洲板块、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相关热词搜索:;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期点归纳总结篇三
七年级地理
的复习知识点有哪些呢?接下来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供大家参考。(一)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2.1 认识地球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0度
经线 半圆(弧形) 相 等 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2.2 世界的海陆分布
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四大洋:1 从大到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3 世界的地形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地形特点: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2.4 海陆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 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三章 世界的居民
§3.1 世界的人口
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在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或是临海地带。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世界的人口问题:亚、非一些国家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处于负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2 世界的人种
人中是根据人类体制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混血人种***:三大人种通婚
§3.3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的球体。
2、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3、0度纬线是赤道;0度经线是本初子午线。地球仪上只有一条0度纬线、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4、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
6、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表示。
7、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经线或者是180度经线,就看度数,度数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8、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度数顺时针增大的是东经,逆时针增大的为西经;在以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则相反。
9、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10、如果所画的经纬网图没有0度纬线,就看度数,度数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向北增大的为北纬。
11、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南北纬要用以下规律:以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南纬;以北极为中心的,纬度是北纬。
12、0度(赤道)划分南北半球;200w、1600e划分东西半球。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绕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3、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是一年。
4、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形成四季和五带。
地球上的五带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
冬至
日。冬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
秋分
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
夏至
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
春分
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第三节 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图上距离&spanide;实地距离
a、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c、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小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
(2)方向:a、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方;
b、利用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无指向标、无经纬网的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熟记一些常用的图例符号。
3、海拔: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4、相对高度:两地之间的垂直距离。
5、等高线: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
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坡度陡缓的判断: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c、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d、鞍部:两个山顶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叠。
(3)几种陆地基本地形的判读: a、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d、高原:边缘陡峭,地面坦荡; e、平原:海拔低,地面平坦。
7、分层设色地形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8、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黄色表示山地。
9、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3、地球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4、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5、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面积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6、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7、赤道横穿过非洲和南美洲大陆。
8、巴拿马运河划分南美洲和北美洲;苏伊士运河划分亚洲和非洲;白令海峡划分亚洲和北美洲;丹麦海峡划分欧洲和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家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
第二节 海路的变迁
1、海路变迁的主要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和人类的活动(如:填海造陆)。
2、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3、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4、板块间的基本运动方式:张裂拉伸和碰撞挤压。
5、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和地震。
6、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带。
7、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8、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在不断缩小。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9、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的特点:时间短、经常变化。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3、天空布满云时,为“阴天”;当天空无云或云很少时,为“晴天”。
4、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5、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6、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7、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小;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2、能绘制气温曲线图。
3、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3)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0c。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6、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3、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4、降水的分布: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温带地区,大陆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5、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特点:时间长、变化不大。
d、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 e、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4、热带
种植
水稻一年能收获三次;亚热带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温带一年只能收获一次。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等于0,表示人口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总人口数&spanide;总面积。
3、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南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东南部等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4、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5、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6、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等。
7、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
8、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9、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0、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教堂。
11、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代表性建筑物是清真寺。
12、佛教创始于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其代表性建筑物是佛堂。
13、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14、东南亚的高架屋;西亚地区的房屋墙厚、窗小;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1、从陆地面积看,俄罗斯1707万km2、加拿大997万km2、中国960万km2、美国937万km2、巴西854万km2、澳大利亚769万km2。
2、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3、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州。
4、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5、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6、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7、联合国是世界最大的国际组织,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地球是一个 略扁、 略凸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最大周长约为 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 平方千米。
3.经线的特点是:①经线的形状是 ,②所有经线的长度都 ,③经线指示 方向。
4.纬线的特点是:①纬线的形状是 ,②纬线的长度 , 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逐渐 ,③纬线指示 方向。
5.0°经线叫做 ,0°纬线就是 。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和 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7.西经经度 、东经经度 和 °经线属于东半球;西经经度 、东经经度 和 °经线属于西半球。
9.在经纬网地图上,度数向东增加的是 ,记作 ;度数向西增加的是 ,记作 ;度数向北增加的是 ,记作 ;度数向南增加的是 ,记作 。
10.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是 ,产生的现象是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周期是 ,产生的现象是 。
11. 按照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可以把地球分为五个带: 、 、 、 、 。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其中的 带,一小部分位于 带。
12. 填表分析地球公转的规律。
13.填表比较五带特点。
14.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 、 。
15.比例尺== 。
16.看地图要学会辨别方向,其基本
方法
有:① ② ③“ , ”。17.地面上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 ;地面上一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 。
18.在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19.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 ,向高处凸出是 。
20.陆地上常见的地形主要有 、 、 、 、 等。
21.同等图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内容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范围 ,内容 。
22.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 是海洋, 是陆地。
23.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 半球;但是 周围却是一片海洋, 附近是一块陆地。
24.世界上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 洲、 洲、 洲、 洲、 洲、 洲和 洲。
25.世界有个大洋,它们彼此相连,按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 洋、 洋、 洋、 洋。
26. 洲的 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27. 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是大陆伸入海洋的突出部分。
28.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29. 国科学家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认为世界上的陆地原本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分离开来,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状态。
30.现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 所引起的。
3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32.在板块交界地带,经常有 、 现象发生。
33. 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它的特点是:时间 ,变化 ; 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它的特点是:时间 ,变化 。
34.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 ,绿色表示 ,白色表示 。
36.气温测量的工具是放在 中的温度计。
37.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是:⑴从全球看,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⑵同纬度地带,夏季时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则相反;⑶在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 ,并且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 ℃。
38.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39.一年之中,北半球陆地上气温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40.降水量测量的工具是 。
41.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是:⑴从全球看, 地区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⑵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地区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⑶在温带地区内, 地区降水多, 地区降水少;⑷在山地, 降水多, 降水少。
41.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
42. 、 、 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响 的主要因素。
43.2006年3月,世界总人口达到 亿。目前,世界每年新增人口 万。
44.人口自然增长率== — 。
45.人口的增长必须与 、 的发展相适应,与 、 相协调。
46. 洲的东部和南部、 洲以及 洲东部等 纬度的近海 地区是世界主要的人口稠密地区。
47.根据人类的体质特征,世界上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人种,它们是 人种、 人种、 人种。
48.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49.世界的三大宗教是 、 、 。其中, 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在中国又被叫做回教或 ,该教的信徒被称为 。
50.人类的集中居住地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种形式。一般来说,先有 ,后有 。
51.目前世界上共有 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 洲以外的各大洲。
5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6个国家从大到小依次为 、 、 、 、 、 。面积最小的国家是 。
53.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其次是 。
5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 、 、 、和平共处、 。
55.一个国家国界线范围以内的 、 、 ,总称 。
56.俄罗斯地跨 、 两大洲,埃及地跨 、 两大洲,土耳其地跨 、 两大洲。
57.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 和 两类国家。中国是一个 国家,美国是一个 国家,日本是一个 国家。
58.目前世界上约有发达国家 个,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有发展中国家 个,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属于 国家,中国、印度、巴西属于 国家。
59.习惯上我们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于政治、经济的商谈称为 ,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
6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它成立于 年,总部设在 国 ,其基本宗旨是“ , ”,5个常任理事国是 、 、 、 、 。
62.在北极,周围所有的方向都指向 ,在南极,周围所有的方向都指向 。
63.亚欧大陆东部主要的是 气候和 气候,内部主要是 气候,西部主要是 气候和 气候。
64.目前世界上约有 人居住在城市里。
看过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的还看了:
1.
初一地理期末上册知识点复习
2.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3.
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知识点归纳
4.
7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5.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6.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7.
7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8.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知识点复习总结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6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