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批注(精选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00:45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批注(精选三篇)
时间:2023-06-06 14:00:45 小编:zd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年级语文教案批注篇一

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

方法

。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五年级做批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批标题

(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2)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批词语

(1)选词。至少挑选5个,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5个。例如

成语

、形容词、 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

造句

、赏析。

(2)写句。最好的方法是先摘抄5个,选择其中的3个词语写话,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

3.批内容(20字左右)

(1)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尽量准确。

4.批结构

(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

一、 使用批注符号。

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要明确批注符号的作用。

“~~~”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二、 写感想式批注

如果一个人动了心去读文章,就一定会有或深或浅的感想。如在读了 送东阳马生序的第一段后写下这样的批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宋濂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因为他能经受得恶劣的环境的考验。

现在正值冬天,这几天所处的环境有点和书中的环境相似,但我有时候却想打退堂鼓,看来只有吃得苦中若,才能方为人上人啊!” 在读到五柳先生传之后,在末段作了如此批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只有做到不追名逐利,不随波逐流才有可能写出那么多闲适清新的田园诗。

正如饮酒中所“说心远地自偏”。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市俗的尘埃,就一定不会有“悠然见南山”的惬意。”这些感想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他们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还有利于培养他们一根敏感的神经,这对于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真可谓是一石二鸟啊!如果坚持这样的读下去,我们想信学生一定会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 质疑式批注

“学者先要会疑”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有了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这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探究精神。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学生用得最多,也用得最广,适合于各类学生各类文体。

四、联想式批注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种阅读方法有注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信息的归类整合。如学生在雨说的第一段作出如下批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做得多么准确,其实第一段就是这句唐诗的诠释和改写。

还有的同学在敬业与乐中中“坐这山,望那山”旁边作了一个批注“得陇望蜀”,多么细致!也有人在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旁边作出这些批注“枯藤老树昏鸦……断肠人在天涯”、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由此句诗引发出这么多的联想,一下子想到了这么多悲秋的诗句,他们能把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做到触类旁通,真正的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自己的一种能力。

五、 评价式批注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就应该允许并提倡他们对阅读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这样的阅读方法在诗歌里经常用到。他们往往在品味了诗词以后,会对部分诗词作出评价式的批注。如学生在读了沁园春·雪之后,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旁边作出了精彩的赏析式评价。

他的这一细致而又合理的评价可谓是一石激起三层浪,当时学生反复比较了破折号和括号的读法,倒还真认同了这位学生的批注。有的学生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旁边作了这样的批注:好一个“大约”!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漫不经心,竟然把世态的炎凉,孔乙己所受的冷遇暴露无遗,作者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啊,不愧为文学巨匠!

六、 补充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

如蝈蝈与蛐蛐中,有能力强的学生就在写了蝈蝈与蛐蛐的声音之后,又仿照作者写诗的格式,写下了青蛙、知了、小溪的乐声,写的很有诗意。这种批注方法不适合所有学生,它毕竟有一些难度,但对能力较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一、批注内容:

1、有所感悟处。就是大家在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

教育

、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

2、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我们有所理解,但不透彻的地方。

3、思维困惑处。我们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或困惑,写下这些疑点或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

4、求异创新处。要敢于对课题或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

二、批注形式。

1、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空白处。

2、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该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圈杠点画等各种符号加以标记。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3、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结构段的序号等。

3、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携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良好的

逻辑思维

训练。

4、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作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

1、课前自由批注。2、课中专题批注。3、课后拓展批注。

四、批注的方法

1批注字词

1、 查找不认识的字音,并写上含义。多音字应根据意思明确此处的读音。

2、 查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解词题答题格式,造句,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和用法)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用法有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

2批注关键句子

3、 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

4、 理解句子含义

5、 引用的句子出处、作者,含义,作用

(引用的作用:证明自己的观点;揭示文章主题;增加权威性和说服力;使文章富有文采或诗情画意。)

6、 对某句话做赏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

7、 读完某句话之后的感受(描写)

8、 读完某句话产生的联想(相似点,感受)

3批注段落

9、 概括段意

10、 段落的含义、作用、联想、感受、评价

批注全篇

11、 总结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12、 文章题目的作用

13、 写作中可以借鉴的地方

14、 文章的写作顺序

15、 自我反思,收获(联系实际)

(1)有所感悟处。就是学生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如《春蚕》结尾:“我抬起头,看见母亲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学生深有感触地作了批注:“多么辛苦啊!伟大的母亲。”有学生还引用

名人

名言

“母亲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作批注,还有学生写上“不辞辛苦,无私奉献”这八个字,准确表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孝敬父母的教育。

(2)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学生有些理解,但又不完整、不透彻的地方。如《小摄影师》中的小男孩,明明知道高尔基的时间是很宝贵的,给他拍照不能耽误太多的时间,为什么文中却写了“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因此,学生就在“摆弄了很久很久”下面画上一条线,打个问号,作简单批注。

(3)思维困惑处。学生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和困惑,写下这些疑点和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

(4)求异创新处。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生命个体,要敢于对课题或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如阅读《春蚕》一文,有学生对课题提出质疑:课文主要写母亲怎样养蚕及养蚕的辛苦,为什么课题不用“养蚕”而用“春蚕”呢?为此在题下作了批注:把课题换成“养蚕”,更切合课文内容。

2.形式自定。

(1)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书中“天头”“地脚”或文字旁边等空白处,具有内容具体、表达明确的特点。

(2)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各种符号加以标记。如用单横线表示比较重要,用波浪线或双横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加着重号表示关键词语,惊叹号表示精彩之处,问号表示质疑等等,必要时还可以变换不同的颜色。各种符号及表示的意思教师要统一规定,以便相互交流和探讨。

(3)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挈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很好的逻辑

思维训练

(4)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

二、课文批注的课堂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课文批注,大都安排在学习课文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课前预习

是学生初次接触课文。此时,他们的想法、感受、疑问最多,涉及面也最广。诸如课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精彩语句、富有特殊功能的标点、字词、句段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批注,也就是给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感受的机会,使教师获得预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2.课中专题批注。读懂重点内容,学习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师设计的专题或学生感兴趣的

热点

、疑点、难点,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如《麻雀》第四自然段有句话:“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句中的“落”将老麻雀的形象写活了,凸现了对孩子的爱。为此,我要求学生对“落”作专题批注。

结果,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各自的认识,速度方面:“真是勇敢、坚定、果断”;感情方面:“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写作技巧方面:“用词简炼,一字胜千言”;朗读方法方面:“落字要读得重而快”;人物评价:“真是个奋不顾身的好妈妈”。

如此的专题批注,使学生既认识了老麻雀舍命救儿的英勇形象,又对“落”字运用之精妙体会得入木三分,这显然是问答式讲授所不能达到的。

3.课末扩展批注。学生学完课文,其思想、认识、情感比初读时必然会有新的提高和深化,此时批注,既是对原有批注的补充、修正、巩固和提高,又能作适当的扩展、以检验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五年级做批注方法

一年级语文教案批注篇二

1、引导学生发现按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认识生字。

2、启发学生发现用一个部件和几个部件组合,构成几个新字的识字方法。通过读,积累句子,巩固生字。

3、积累反义词,巩固学过的生字。

4、围绕“诚实”这个主题,进行口头表达。

1、学生:“字词游戏”中汉字的字卡。

2、教师:口语交际《该怎么做》课件。

第一、二课时(或1.5课时)

1、我会认:

⑴认读这些汉字,去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先读第一组:饿、饼……,要求读准字音。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是“食”字旁,都与“食”有关。

⑶学习第二组:猴、猫……,要求同上。

⑷识记生字。

⑸鼓励学生自己用巧妙的方法记住生字。

2、我会填:

⑵试着加一加,看是不是加上这个字都能组成另外的字。如果行,就对了。再把这个字填进圆圈里。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其他同学商量)

⑶拓展练习:

如:“少”“工”“气”“羊”“先”加一个什么偏旁可以换成新的字?(氵)

1、读读记记:

⑴先读读句子,想想这两句话的意思。

⑵记背这两个句子。

⑶鼓励学生课后搜集、背诵这类给人以启发的句子。

2、我会写:

⑴先读一读“冷”“热”,想想这两个字是相反的意思,再说出另外五个字的反义词。

⑵把这五个意思相反的字分别写进对应的田字格里。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姿势。

3、我会读:

⑴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利。

⑵边读边想,了解大意。

⑶有感情地朗读,同桌互读互听。

1、用学生说、老师写的方式,比比谁认的字多。

2、玩“字词游戏”:

⑴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卡片,练习组新字的游戏,边组边读。

⑵学生在书上通过连线的方式组词语,边组边读,还可以与另外的字组词语。

一年级语文教案批注篇三

批注是常用的读书

方法

。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圈圈点点,三言两语,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

三年级语文

批注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二、批注的分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

文章

脉络,

提示语

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 “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注意:不能在图书馆或从他人处借的书上做批注。)

三、批注符号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四、批注的方法

1、发现与圈点

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准确圈点。发现的对象是读物中的

好词好句

,通过画线圈点引起自己的注意。

写人的文章可注重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词句的发现。一般说来,在写人一类文章中,学生容易发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的字、词、句,不容易发现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

写景的文章,重点抓住能准确表现景物的性状(静态)与变化(动态)的词句的发现。

方法是:“从课内到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根据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圈画要求,学习课外读物圈点。要强调的是,动笔圈点前,主要的是多读。只有多读、理解,才能有发现,有了圈、点、画基础,就为第二步骤批注摘抄提供了材料。

2、综合性“批注训练”

一篇课文中的“批注”内容可包罗万象。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分为三大类。

(1)是常规性的批注:即每读一篇课文,都应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2)是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的特点,自读思考题,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作出简明的批注。

(3)是自由式批注: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

3、批注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词语:查字典注释词义,或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个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或注明

同义词

近义词

及其辨析。

(2)

句子

:辨别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等,简记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要求学生能就排比句、比喻句做简单的句子结构分析,如找出本体、喻体。对于一些意思含蓄的句子可注明其具体含义,精彩的描绘、警句等可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3)标点:一篇课文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须作为批注的内容。

(4)题目:解题、审题。不同文章作者在题目确定与构思上用意不一。题目的选择,有如画龙点睛之笔。有的能给人造成悬念,可以就作者、写作背景及如何理解题目作批注。

(5)段及篇章:这是从写作这个角度来批注。此类批注内容难度较大,需建立在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结合所学过课文的文章结构来作相似文章的批注,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辨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批注,在训练中还必须因人而异提出要求,对于

语文学习

较好的同学可指导其对全段全文写出评语,或写出简要的

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质疑文字。

4、文字式综合性批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可不作面上要求。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可选语文学

习较好的同学作点上的训练。

(5)疑问式: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纪录。这种批注法要避免学生提些意义不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文章不仅要多读,还要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长期坚持,阅读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1、批标题

(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2)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批词语

(1)选词。至少挑选5个,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5个。例如

成语

、形容词、 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

造句

、赏析。

(2)写句。最好的方法是先摘抄5个,选择其中的3个词语写话,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

3、批内容(20字左右)

(1)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尽量准确。

4、批结构

(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

【例如:《荷叶母亲》

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第二部分(4——7):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5、批情感

(1)注意多角度梳理人物的情感。

(2)用词要准确。例如:愤怒、憎恶、怨恨、热爱、敬佩等。

6、批写法

(1)认识常见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2)学会判断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7、批句子

(1)学会判断和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

a、修辞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b、哲理句。(内涵深刻的句子,大多是出现在文末的议论句)

c、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

总结

句)

d、描写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2)一般选择3种句子进行批注,但赏析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层次。

【例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8、批段落

(1)开头段。(点题、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渲染人物心情)

(2)过渡段。(过渡或承上启下)

(3)总结段。(总结全文、提升中心、照应开头)

9、批感悟

(1)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对生活的感悟。

(3)对自我的

反思

【例如《金色花》

读后感

a、写法及主题:本文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与妈妈难分难舍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b、生活感悟:生活就是一首诗,妈妈我要变成一朵云,当你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时候,我就飘在你的头顶,送你一份阴凉 ,你走到哪里,我就会飘到哪里。

(一)文题批注

好文题一半,学生读文首先接触到的是文题,应对文题适当作批注。可对文题进行质疑,如苏教版小学

语文教材

第十二册17课《山谷中的谜底》一文,读题时难免会产生疑问,山谷在什么地方?山谷什么样?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呢?这些疑问及时批注可以激发阅读的兴趣,还可明确阅读的目的性。还可对文题进行分析,是写人、写事类文题,还是写景状物类文题。是根据写作的主要内容命题,还是根据文章中心来命题?……这既能引领学生把握阅读主旨,还能逐步提高学生命题能力。

(二)障碍批注

引导学生初读文本时,发现生疏的字要及时查看课后生字表或字典,注上拼音。在查字典时鼓励学生对于这个生字的解释也要看一遍,记一记。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再读读课文,看看联系上下文能否理解,还可以查一查相关的工具书,及时作批注。对于较难读的句子可划好间隔符号,化长为短,保证初读课文时能读正确、通顺。

(三)梗概批注

在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关注整体。确保逐段读正确、流利的同时,应让学生想想每个自然段写什么,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从结构脉络上进行批注。老师要教给学生整合段落大意、勾勒完整梗概的方法结构。

(四)疑难批注

三读课文,采用默读的方式,边读边思,质疑问难。老师应帮助学生梳理质疑问难的角度,一是未解决的障碍,包括字、词不会读或不明义,段落大意仍不清;二是自读时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三是课后习题中的问题;四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五是文章的谋篇布局及写作方法……学生日积月累,就会不断提高质疑能力。

(五)资料批注

首先要让学生结合具体课文明白有哪些资料需要搜集、批注。

有的课文有一定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去搜集资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半截蜡烛》一文,它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的故事。课文内容离学生较远,如直接授课,学生很难进入情境。所以在预习时,我特地强调要查阅课外资料,对二战有个具体的了解。课中交流了部分内容,学生非常轻松地切入学习了主题,节省了很多时间去感悟文章主旨。

有的课文需搜集人物生平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心。如古诗《墨梅》,不了解王冕生平,很难理解诗人在素洁的梅花身上所寄予的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再如《钱学森》一文,如不去查阅资料了解冯卡门其人,不了解空气动力学是怎么回事,就没办法深刻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六)感悟批注

抓住一些有感触的词或句子进行品读,感受用词的准确、修辞手法的生动、标点符号的妙用、哲理的深奥等,并用语言文字写下来。

(七)评价批注

评价批注可以是自己对文中人物、景物、事件的看法或感情,也可以是自己对选材角度和写作方法等多元化评价。长此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会逐步提高。

感悟式批注:

如学生在读了《全神贯注》一文的最后一段“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可以这样批注:通过阅读,我对罗丹工作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使我也想了许多,在我的身上就缺乏这种全神贯注的学习精神,我决心从今天开始向罗丹学习,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在《桂林山水》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作者运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并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暇的翡翠”形容绿,我真想到漓江去欣赏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

评价式批注:

作者的“喉结上下动了动”描写得多么好,透过这个词我可以读出这个年轻人实在太饿了,可他仍然坚持通过劳动得到食物,年轻人多么有尊严啊。

联想式批注:

如在《梅花魂》的第二段: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可以做这样的批注: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使我联想到我们学到的那些思乡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仿佛看到外祖父一边读着这些诗句,一边遥望祖国的情景,一股思乡恋乡之情也充满我的心间。

提问式批注:

补白式批注:

这种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接着为作者补充。也可以称得上仿写、续写,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快捷的提高写作能力。如在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时,就可以仿照作者的写法仿写一至两节,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写作兴趣,还增强学生写诗的信心。

1.

如何学好三年级语文

2.

三年级语文学习攻略

3.

小学语文五年级做批注的方法

4.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指导方法

5.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技能方法

6.

小学语文三年级阅读理解方法

7.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次的冲刺》教案

8.

小学生最有效的学习语文方法

10.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方法技巧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616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