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15篇(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1 10:39:17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15篇(大全)
时间:2023-04-01 10:39:17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一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努力把提高党的执政本事、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提高、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供给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认识,我深知我还有很大的不足,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让自我能够无愧于党员的称号。请党组织监督我考验我,最终帮忙我,我会虚心理解的。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二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深刻把握这些特质,并自觉遵循之,对于我们党来说,意味着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而对于广大青年来讲,也将有利于校正人生航向,优化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保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道理不难理解。正像科学工作者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知识的不当运用,也可能把人引向科学的反面。简言之,只有确立起科学发展观,我们才拥有了把握时代发展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世界,同时有效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同样不难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逐步明白一个真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只有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价值追求上来。就当代青年而言,若在某一发展阶段因主客观的原因,出现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偏离,就会斤斤计较于个人眼前的得失,被一时的挫折轻易击垮,丧失向上的动力。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追求积极向上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才能保证你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也是人类走向进步的内在动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负起由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拥有了这种担当精神,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诚然,处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我们承认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也是多元价值观中的一种,但过度着眼个人的利益,则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一方面,一个社会总要倡导一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一定不属于媚俗的那一部分,必然属于崇高。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在表现上有五个层次:弘扬的、要求的、允许的、抑制的、取缔的。在历史提供青年成长的舞台上,历史一定是在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中做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也一定是适度放弃私利的人,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大众才会肯定。同时,就青年本身来讲,将人生视作一切围绕自己的利益设计,必无限放大物欲,其结果必然不能享受丰富的人生。

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丰富而又持久的幸福感,并不在物欲的无限满足。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其精神空间的开拓。无法获得精神提升力的人,他的人生境界不会很高,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不会获得更大实现。简言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个人人生的发展,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保障所在。

以上是我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之后并结合自己的现实,所提的几点感想,由于知识的有限性,我深知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党组织认真考核,不要因为我的这点不足抛弃我,早日让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三

当前,全党正逐步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别是第一批试点单位正按步骤全面展开。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雷声过大,脱离实际,高调跟风,范围盲目。

实事求是地讲,科学发展观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总结,是时代的需求,是使中国发展延着正确健康轨道前行的正确思想。全党学习贯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前进的需求。中央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问题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随意改变中央初衷,致使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来到基层就有些变味。

但有些地方则更注重的是形式,是文件材料的雷厉风行,而不是真正从思想深处领会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无论是上报的材料还是下发,或交流的材料,实际的东西不是很多。这是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避免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与实际脱节,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不能将学习到的东西内化为工作的.动力,不能使其在本单位实际化,结果学习后的后果仍是科学发展观高高在上,与实际无多大关联。最近,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中央也下发通知,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要与工作实际想结合,看来这一现象并非在一个地方出现,已引起党中央的重视。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宏观的指南。中央在文件中也要求在县级以上干部中进行学习。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即使是试点单位也是全员动员,甚至全民参与,这就有点盲目扩大化了。按照中央精神,应当主要是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学习这一思想,使之成为我们事业领导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每一次大的学习活动,都能使我们的事业增添活力和动力。愿这次学习活动在试点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真正按照中央的精神贯穿始终,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四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笔者认为,通过学习实践报告活动,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围绕“七个突出”来创新。

按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要求,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三下乡”、“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总体部局加大密度,力求设施配套、重点优化和升级乡村文化阵地功能设施完善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近郊后边远、先城郊后边远区”的原则,逐步解决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吸收经济发展的“热力”。

充分认识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意识、更新观念、提升能力、理清职能、明确思路,着力在创新内容、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宣传文化工作。

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标兵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增强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

出台政策,加大形成政策、制度对基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宣传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乡镇村拨付一定额度的专项活动资金,切实保证宣传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联合基层办、司法、农业、计生委、卫生、科技等部门,打破宣传工作“孤军”、“划地”、“陈式”局面,利用驻村、蹲点、下乡检查、理论宣讲、面对面传授、技术服务和网络新媒体,排忧解难,发挥整体合力宣传效应。

建立分类实施和分层培训机制,着力抓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探索有效的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制定队伍奖励、考核机制,调动宣传队伍的积极性,确保宣传文化队伍稳定,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深入、持久、健康、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网络,配齐配强乡镇、村级专职宣传干部,解决乡镇、村宣传干部专职专干,尽职尽责的问题,“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志愿”,拓宽宣传文化队伍,着力建设一支稳定、热爱本职、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讲奉献的基层宣传文化队伍。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五

最近我们又一次组织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经过学习明白,仅有更加深入的学习,才能取得更多的收获。解决突出问题,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研究和找准问题。我想在学习实践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注重研究问题,并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员受教育是基础,科学发展上水平是核心,人民群众得实惠是目的。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总要求来谋划、来推进。要实现这个总要求,必须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是否真正收到实效,最终要看这一条。

要及早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我们要边学边改,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区分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具备整改落实条件就及早解决什么问题。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主动、奋发有为,又立足现实、讲求效果;既防止畏难情绪、无所作为,又避免搞形式主义。

要客观分析问题。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客观地进行分析。既要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类型,看到底是思想观念问题还是本事素质问题,是工作思路问题还是体制机制问题,又要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看到底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力求把问题搞清楚,把原因弄明白。分析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绝不能凭主观臆断,乱下结论。

要善于找准问题。参加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要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吃透上情的前提下,从活动准备阶段开始,及早采取各种方式,下功夫切实找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查找问题,态度要诚恳,方式要多样,办法要科学。仅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把下一阶段工作抓准、抓实。

善于找准问题靠智慧,勇于解决问题靠决心。只要我们从一开始就注重研究问题,下决心解决问题,学习实践活动必须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实现让我们满意的目标。请党组织相信,我会认真学习,进取思考,让自我更上一层楼的。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会议突出强调了“六个必须”: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须在结构优化中促进总量平衡,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坚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必须不断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必须坚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这“六个必须”,内涵极其丰富,意义十分重大,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新体会、新认识。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六个必须”,第一条是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快”是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强调,“好”是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证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个词序的变化,蕴涵了深刻的意义,是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认识的深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认识的深化,是对新阶段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经济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经济、社会、国际条件。这些条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不可能长期单兵突进。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可是,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仍然粗放,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仍然过大,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经济结构不合理的制约,越来越受到社会发展滞后的制约。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长期坚持良好发展势头。我国正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经济快速增长阶段,坚持又好又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进取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坚持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应对良好开局,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经济运行虽然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增长仍然具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经济结构仍然不合理,体制机制仍然不完善。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当前,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又好又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尽管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艰巨。无论是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是促进社会提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都需要加快经济发展,坚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可是,我们要的速度应当是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的速度,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得到保护的速度,是经济波动比较小、增长得到持续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坚持好中求快,注重优化结构,努力提高质量和效益。

我国已具备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诸多条件。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国的经济必定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是前提,实践是目的。在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就要不断的思考和完善,要进取要求提高,认真的思考能够让人更加明智。我想要经过自我的努力一点点让自我更加接近优秀的党员。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构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努力把提高党的执政本事、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提高、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供给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认识,我深知我还有很大的不足,我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让自我能够无愧于党员的称号。请党组织监督我考验我,最终帮忙我,我会虚心理解的。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八

很久以来我就怀揣着入党的梦想,一直以来我都为这个梦想而努力着,很感谢党组织给我这次上党校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的机会。我想通过我不断的努力,我一定能够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矫正了以往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解为“以gdp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克服了发展过程中“见物不见人”;片面发展,不讲全面发展;重显绩不重潜绩等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的一大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这里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简言之,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宗旨。80多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今天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最终也落到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个根本目的上来。很显然,科学发展观是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的发展观,是着眼人、发展人、造福人的科学理论。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点,我们才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

从本质上来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广大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没有群众的参与,将一事无成。

实践表明,我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创新、工作上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方针政策的出台无不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比如,革命战争时期,我军的许多训法、战法都是基层指战员发明创造的,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才上升到军事理论层面在全军推广。改革开放之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怎么形成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几位农民自发地组织起来,取得成效之后,经过中央批准认可才在农村推广起来的,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获得了大发展,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先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支撑。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九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新时期,我们应着眼于“四个紧扣”实践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化为我们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提升工作的强力措施、推进工作的有效手段。

首先我们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保证我们的工作始终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和航路,必须紧扣发展大局进行定位。坚持共性与特质相联。以组织工作为例,我们要将组织工作与推动本地科学发展相融合的同时,不断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着眼发展大局开展组织工作的同时,要践行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各项工作干到所能企及的“制高点”。坚持抓大与抓小并举。在突出重点,着力打造亮点工作、创造工作品牌的同时,要注重做好常规业务工作,在干大事与办小事的统一中彰显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形象。要坚持反馈与校正同步,总结推广成功经验,纠正偏差和失误,根据群众意愿意见改进和加强,保证组织工作让全党满意、让人民满意。

社会和谐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实现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掌握工作对象在不同时期的迫切诉求,正确分析诉求的内容并合理解决。特别是在解决特定群体的问题上,要把握好政策措施应有的“度”和“量”,不能矫枉过正。要正确处理党的事业为重和以人为本的关系,把制度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促进制度有效贯彻落实。对待具体的人和事时,要正确处理好坚持原则与真情关怀的关系,真正重视和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化解在工作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承继历史、开辟未来的时代伟业。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组织工作只有敢于攻坚破难、锐意改革创新,才能应对新形势、开辟新境界、开创新局面。对组织工作中的老难题,要从机制体制、制约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运用多种手段促进难题的解决。对于组织工作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和落实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此外,对组织工作的前进方向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新生和消亡一些组织和群体,这就需要有科学的预判能力,以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对整个社会、组织、群体的全覆盖。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同样也是推进我们工作的根本方法。要跳出已有的思维定势,统筹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以及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自觉把工作与党的其他工作联系起来,促进整体工作的相融互动、共同提高。还要注意统筹系统要素,正确处理对于当前工作与总体目标的关系。

只要我们坚持深入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观中学到更多的内容,并在它的指导下使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得到合理的安排,最终达到自我的完善。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十

随着科学发展观在全国各地的广泛学习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开始了全面的思想解放斗争工作,思想上自认为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将近期的变化汇报如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上先人一步,才能在发展上高人一筹。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发展的力度、崛起跨越的速度。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以思想大解放促崛起新跨越,使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推进我省崛起大业的一大法宝。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有的同志却对新形势认识不足,对新机遇不够敏感,见事迟、行动慢;有的对工作心中无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谋发展不得要领,“围棋盘里下象棋,不对路数”;有的抓项目措施不力,“喊口号轰轰烈烈,抓落实冷冷清清”。这些虽说是个别现象,但如果不从解放思想入手,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发展大局,延缓我们的崛起进程。

解放思想要体现在放眼世界、放开手脚上。放眼世界,就是要跳出江西看江西、立足全局看江西、着眼未来看江西,把江西的发展放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运筹。只有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才能站在战略制高点上理清发展思路,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准发展定位,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抢抓发展机遇。放开手脚,就是要打破对“本本”、“教条”的迷信和崇拜,从阻碍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中解放出来,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

解放思想要体现在破解难题、锐意创新上。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是处于关键时期,我们越要解放思想,越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当前,我们尤其要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力争在化危机为机遇、加速江西崛起上有新思路,在科学发展抓项目、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上有新举措,在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激发全社会发展活力上有新办法,在创新人才机制、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上有新突破,在提高机关效能、创建最优发展环境上有新进展,努力形成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富民兴赣的强大合力。

社会实践无穷期,解放思想无止境。让我们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实干,在转变观念中破解难题,在创新思路中转变发展方式,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跨越。

以上是我学习科学发展观后的思想变化,由于一些认识的局限性,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党组织认真考核,争取早日发展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十一

卫生局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提出了强化三种意识,确保学习活动见实效。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强化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下大气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发展的实力和活力。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今年将高标准完成县医院门诊楼以及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加大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资金投入,充实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为卫生事业发展夯实软硬件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一切工作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医护人员的根本宗旨。实现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针对突如其来的手足口病疫情在周边地区蔓延开来,卫生局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高度重视,在电视台发布疫情报告,并组织人员深入医疗单位和幼儿园进行宣传督导,有效地提高了全县群众的防范意识,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卫生事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倡导自我加压,敢于争先创新,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个主题,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好自身潜能,在困境中找出路,在挑战中抓机遇。在新农合工作上,卫生局经过调查研究,果断地将聊城二院纳入我县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出院即报,极大地方便了参合农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新农合的惠民作用。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十二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实质上是一个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反映着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深刻把握这些特质,并自觉遵循之,对于我们党来说,意味着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有效转变,而对于广大青年来讲,也将有利于校正人生航向,优化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保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有效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道理不难理解。正像科学工作者没有科学精神的支撑,科学知识的不当运用,也可能把人引向科学的反面。简言之,只有确立起科学发展观,我们才拥有了把握时代发展的能力,才能够以宽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世界,同时有效处理一切矛盾和问题。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人生方向,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这同样不难理解。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随着思想认识的提高,我们逐步明白一个真理: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党只有坚持为人民的利益去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戴。

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与价值标准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于当代青年的成长和价值追求上来。就当代青年而言,若在某一发展阶段因主客观的原因,出现与以人为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上的偏离,就会斤斤计较于个人眼前的得失,被一时的挫折轻易击垮,丧失向上的动力。只有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追求积极向上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才能保证你获得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这也是人类走向进步的内在动因。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说明,我们每个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有一个推动社会前进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负起由我们该承担的责任。事实上,也只有拥有了这种担当精神,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才有可能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诚然,处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我们承认追求个人利益的满足也是多元价值观中的一种,但过度着眼个人的利益,则很难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这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决定的。

一方面,一个社会总要倡导一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这种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一定不属于媚俗的那一部分,必然属于崇高。也就是说,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在表现上有五个层次:弘扬的、要求的、允许的、抑制的、取缔的。在历史提供青年成长的舞台上,历史一定是在具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中做选择。另一方面,社会大众所接受的也一定是适度放弃私利的人,即便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对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人,大众才会肯定。同时,就青年本身来讲,将人生视作一切围绕自己的利益设计,必无限放大物欲,其结果必然不能享受丰富的人生。

人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丰富而又持久的幸福感,并不在物欲的无限满足。人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更主要的还是反映其精神空间的开拓。无法获得精神提升力的人,他的人生境界不会很高,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都不会获得更大实现。简言之,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个人人生的发展,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保障所在。

以上是我近期学习科学发展观之后并结合自己的现实,所提的几点感想,由于知识的有限性,我深知自己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一直希望自己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希望党组织认真考核,不要因为我的这点不足抛弃我,早日让我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十三

当前,全党正逐步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特别是第一批试点单位正按步骤全面展开。但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雷声过大,脱离实际,高调跟风,范围盲目。

实事求是地讲,科学发展观确实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的总结,是时代的需求,是使中国发展延着正确健康轨道前行的正确思想。全党学习贯彻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前进的需求。中央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问题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地方随意改变中央初衷,致使这一学习实践活动来到基层就有些变味。

但有些地方则更注重的是形式,是文件材料的雷厉风行,而不是真正从思想深处领会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掌握其精神实质。无论是上报的材料还是下发,或交流的材料,实际的东西不是很多。这是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当避免的。

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与实际脱节,学习是学习,工作是工作,不能将学习到的东西内化为工作的.动力,不能使其在本单位实际化,结果学习后的后果仍是科学发展观高高在上,与实际无多大关联。最近,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中央也下发通知,要求学习实践活动一定要与工作实际想结合,看来这一现象并非在一个地方出现,已引起党中央的重视。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一种宏观的指南。中央在文件中也要求在县级以上干部中进行学习。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即使是试点单位也是全员动员,甚至全民参与,这就有点盲目扩大化了。按照中央精神,应当主要是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学习这一思想,使之成为我们事业领导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党每一次大的学习活动,都能使我们的事业增添活力和动力。愿这次学习活动在试点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真正按照中央的精神贯穿始终,并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十四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科学发展观,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办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

首先,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我们要随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应对可能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一定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条正确的理念,不能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自己。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时代我们要充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方法。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该最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着,学生才是学习的主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学习,从学习中找到乐趣。教师应该是导演的角色,学生是演员,只有演员入戏才能把戏演好。学习就是如此,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摒弃其他的坏习惯,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最后,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很大的位置,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良好的师德在学生和家长心中都是受到十分的钦佩和尊敬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接受教育,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总之,作为教师,通过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这一难得机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拓思路,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校的深入贯彻落实,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思想理论基础篇十五

宣传思想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委、政府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笔者认为,通过学习实践报告活动,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围绕“七个突出”来创新。

按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繁荣发展农村文化要求,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三下乡”、“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力度,总体部局加大密度,力求设施配套、重点优化和升级乡村文化阵地功能设施完善建设,按照“先易后难、先近郊后边远、先城郊后边远区”的原则,逐步解决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吸收经济发展的“热力”。

充分认识基层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必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意识、更新观念、提升能力、理清职能、明确思路,着力在创新内容、创新观念、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创造性地开展基层宣传文化工作。

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标兵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增强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引导人们增强社会责任的意识。

出台政策,加大形成政策、制度对基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宣传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对乡镇村拨付一定额度的专项活动资金,切实保证宣传文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联合基层办、司法、农业、计生委、卫生、科技等部门,打破宣传工作“孤军”、“划地”、“陈式”局面,利用驻村、蹲点、下乡检查、理论宣讲、面对面传授、技术服务和网络新媒体,排忧解难,发挥整体合力宣传效应。

建立分类实施和分层培训机制,着力抓好基层宣传文化队伍的培训。积极探索有效的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制定队伍奖励、考核机制,调动宣传队伍的积极性,确保宣传文化队伍稳定,促进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深入、持久、健康、有效开展。

建立健全宣传工作网络,配齐配强乡镇、村级专职宣传干部,解决乡镇、村宣传干部专职专干,尽职尽责的问题,“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志愿”,拓宽宣传文化队伍,着力建设一支稳定、热爱本职、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讲奉献的基层宣传文化队伍。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8113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