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一
人们喜欢逐水而居,世界上很多城市都依水而建。是的,一座城市,可以不依山,却不能不傍水,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少几根骨头几斤肉,却不能没有血液。
打开祖国的版图,洛河,没有长江“浩浩荡荡,横无涯际”的恢宏磅礴,也没有黄河“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澜壮阔。她,在华夏林林总总的水系中不突出、不张扬,甚至似乎有些卑微,有些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在洛阳人的心目中,她绝不逊色于任何一条大江大河。因为——她是我们的母亲河。
洛河,发源于华山南麓,一路走来,到巩义洛口汇入黄河。洛宁长水以上,穿山越壑,百折不回,“导众谷,汇群壑,经华南,逾熊耳。历千山而成聚,合百源以为宗”(清·袁良谟《洛水赋》)。
笔者曾溯水而上,到陕西洛南县寻访母亲河的源头,终因天公不作美连降大雨而未能如愿。听当地人讲,在洛河源头,山上绿波翻涌,谷底水声震耳;头顶巉岩突兀,藤萝倒垂,奇树悬壁,万木葱茏。洛河,就是从这曲折幽深的深谷险隘中奔涌而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川东去几千秋,百代兴亡一水流。“河图洛书”的美丽传说,演绎出泱泱中华文明,孕育出东方文化的智慧,让龙的传人魂牵梦萦。宓妃之美,“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难怪大才子曹植感叹“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他们人神之间浪漫美妙、令人怅惘的交往传说,千百年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
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童年那不堪回首的年代。每到春天,面对饥荒,洛河就像母亲一样敞开胸襟,拥抱着面黄肌瘦的儿孙。洛河滩就像母亲干瘪的乳房,河边的水芹菜,滩涂上丛生的茅草根儿,还有那刚刚露出嫩芽就被人们捋得精光的柳叶……一向慈爱、慷慨的母亲,倾己所有,拿出食物让人们果腹。此时,哦,我的母亲河,本有着坚毅刚强的性格,也忍不住泪水潸潸。那日夜哗哗流淌着的,分明是她泣血的泪水。
曾几何时,对于母亲河,糊涂的儿孙竟一味地索取。在有的河段,河床被挖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在有的堤段,堆积的垃圾弄脏了母亲河的颜容;在沿线,有的开矿者、有的办厂者、有的居住者,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进河里,污染了母亲河的乳汁。我们仿佛看到母亲那疲惫不堪的身影,仿佛听到母亲那不堪重负的呻吟。
让我们感到心安的是,这些年来,上游的几个县城,都建起了滨河公园;碧绿如茵、花团锦簇的洛浦公园,从市区段不停地向东延伸,给母亲河戴上了瑰丽的花环;一个个排污口被堵上,一道道拦河坝建起了,让母亲河一碧如洗、容光焕发。更令人欣慰的是,正在建设的水生态示范区项目,将用一个水面浩瀚的东湖,再现母亲河的辉煌。
尽孝要趁早。对母亲,对母亲河,无不如此。我们敬畏生命,就要敬畏母亲,敬畏母亲河。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二
这是父亲的网名,他曾言笑着说起过自己堪比黄花老朽,不比当年了。
我能听的出自嘲之中的那份慨叹。诺诺嘴唇,却终难以表达自己内心的话语。他望着远山,望着深空,我循着他的目光而去,蔚然之中契合着的侠骨柔情。我甚至听到了古笛奏起,听到了英雄舞剑的激昂之音。在我心中,英雄未曾改变。
或许每一位儿子与父亲的感情都不及母亲那般显而易见,如同炉灶中的烈焰,炙热着,只有彼此心照不宣。岁月波澜人生得失难全,风尘铺满挥剑愈斩愈烈,道路维艰踏出阳关大道,再度回首,亦或还未来得及仔细打量,日光便透过窗子,感受到了,温暖的感觉。
光阴不减,催人生老,想起之前的时光,我总会佩服我的父亲。他是历经过磨难的汉子,他挺过了常人难以逾越的苦痛。而今岁月更替,有时我独坐一处也会不免慨叹。感谢苍天眷顾,感谢身边亲人友人的照顾,感谢母亲的悉心陪伴,感谢父亲的坚强与执着。
父亲走在前面,我跟在身后,我习惯看着他的背影,踏实自然。在黎明或午后。
从父亲的身上,让我看到儿时美好光阴的掠影,看到了一个钢铁汉子的形象。不论时光荏苒岁月再过几轮,不论黄花再开几季,父亲,巍峨如山,不动自威。是引领我一生的航帆。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三
写过好多文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如此激动又如此沉重。父母金婚之年,作为女儿的我没有什么合适的礼物相送,只有在键盘的敲击声中,用我最真最诚的心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题记
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遵从父母之命,信赖媒妁之言,以先结婚后恋爱的结合方式,拉开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帷幕。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海誓山盟的情感宣言。就这样,在平平淡淡中,相依相随彼此牵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的爱是朴实的,也是真挚的,更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他们那种彼此关心体贴,彼此尊重信任,不离不弃,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情意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儿孙效仿和学习的。
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父亲和母亲在婚后的二十二年间,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作为留守农村家中的母亲,既要承担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还不能耽误地里的农活。由于孩子多,劳力少,母亲每日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忙碌着,奔波着,辛苦着。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好多分几斤粮食,让我们兄妹几个能够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尽管自己在家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委屈,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中总是安慰父亲不要牵挂家里,安心工作。时至今日我们都很难想象母亲是如何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挑起家庭这个重担,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无怨无悔的守望者,也许就是那份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吧!而当时独自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除了在单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外,还时刻牵挂着家里的妻儿。那年那月,微薄的收入(据母亲讲,父亲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4。5元)很难支撑这个人口多收入少的大家庭。为此,父亲总是勤俭节约、紧缩开支,尽可能地多给家里攒点钱,以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直到1985年,父亲在机构改革中,由原来任职的乡政府调回县广播局,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也随父亲搬到县城居住。至此,他们夫妻才结束真正意义上的两地生活,我们一家才得以真正团圆。而此时的他们也已是人到中年,人生最值得怀念和记忆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没日没夜的劳作中消失殆尽。
柴米油盐的婚姻家庭生活,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然而,父亲性子直、脾气急的性格,却在温柔贤惠,忍耐性极强的母亲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母亲总能以柔克刚,用她那和风细雨般的劝慰言语感化着父亲,使父亲浮躁的心得以平复,家庭矛盾迎刃而解。为此,父亲从内心深深地佩服着母亲,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克制自己,营造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像天底下所有爱他们的儿女们的父母一样,我的父亲和母亲同样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儿女们。这份爱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父亲为了给我们兄妹几个“农转非”,不惜丢掉当时已经比较显赫的官位,评以中级工程师的职称,顺理成章地让我们跳出农门,跻身于非农业人口的行列。现在想来,作为在官场上奋斗了几十年、作为在“官本位”社会现实中的父亲,竟然为了自己的儿女,不惜丢官弃爵,耽误前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不是源自对子女前途的考虑,和那份与生俱来的对下一代的关爱,有谁会做这样的傻事啊!这份深情这份大爱,让我们做子女的如何报答?而我们又如何报答得了父亲这份无私的爱啊!
如今,他们的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无情的岁月却在他们的身上雕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当年挺直的腰板佝偻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苍白了,健步如飞的步子变缓了而他们的情却更浓了。
只要是无风无雨的日子,父亲和母亲都会结伴同行,到小区附近的体育场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只有在年老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另一半的重要性。子女如何孝顺,都无法替代老伴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无法替代老伴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从父母彼此关爱的眼神中,我能读懂他们对彼此的牵挂。从他们互相交流的言语中,我能体会到他们那份亘古不变的深情。我从心底里羡慕他们,羡慕他们一路携手走来,虽历经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依然彼此恩爱,相依相随;我从心底佩服他们,佩服他们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当中,虽栉风沐雨,依然忠贞不渝,风雨同舟。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母亲的贤惠和善良,为父亲和她的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氛围,有了这个温馨的港湾,父亲才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从而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绩。在父亲官位节节攀升春风得意的事业高峰,母亲用她那质朴的语言和淡定的行为告诉了父亲做人之根本,为官之准则。而当父亲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的时候,母亲用她那体贴入微的朴实言语,宽慰着情绪颇为低落的父亲,从而使父亲渐渐走出低谷,重新定位奋斗的坐标。
而母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子女,更是处处关心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当中,几乎没有母亲斥责自己的场景。母亲的善良,导致我们兄妹几个在她面前无拘无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无遗。也就是这种无所顾忌的交流,使得母亲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最为融洽。只有在母亲的身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而在尽享母爱的同时,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和满足。
而我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他那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无不是我们做子女的典范。而他对子女那种表面上看似漠不关心,其实心里边时刻牵挂的如春风化雨般,虽润物但却总是悄无声息的沉甸甸的父爱,更是让我们有一种无言的感动。父亲的敬业和他那种甘于清贫,不愿做有损人格和丧失党性的为官准则,更是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父亲之所以在干部队伍里有着很好的口碑,与他刚正不阿的禀性是分不开的,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在父母金婚之际,写下以上文字,以做纪念。但愿我的父亲和母亲身体安康,心情舒畅,尽享暮年的幸福!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四
在这个世上,有一个人,她不求回报,默默的为你付出着,只为你能幸福。
在这个世上,有一种爱,她不求感激,无私的让你索取着,只为你能快乐。
这个人就是——母亲。
对我这一个孩子来说,母亲就是我最爱的人,我的全部。
母亲,每天都在天刚亮的时候,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做起。我从不知她究竟坐拉多久。在我醒来的时候,当然早已准备好啦早餐等我开饭。也许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可我却不这样认为,这也这是每一个母亲天天做的最平常,可这最平常的事,却可以让每一个能观察这一切的孩子充满动力。
在一个完美的家庭中的我,也有犯错的时候。可总是在经过父亲严厉的教育后,而母亲还给我改正的机会,让我重新恢复动力。
说实话,我的母亲教给我的最重要的是待事的好脾气。我的大娘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而且好像还跟我的母亲天生不和似的,一点小事就对我母亲大呼小叫,只有有事要我们帮忙时才会给我们个‘甜枣吃’。记得胡适先生曾经说过‘世间最可恶的是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界上最下流的事莫如把一张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这笔打骂更难受。’记得那时在大年初一,母亲到大娘家拜年,想借大年初一这个喜庆的日子,来缓解一下我们两家的矛盾,以为大娘在这个喜庆的日子会不提不开心的事,可是事事不尽人愿,没提是没提,可是那也不给母亲好脸色看一只摆这个生气的脸。虽然我母亲有心脏病,但母亲却一直保持着一个笑脸。想着用笑脸去掩盖这一切。可身为他的儿子,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她是多磨的伤心啊!
我的母亲始终也是一个女人,他也有脆弱的一面,在实在忍不住的时候,却也只是到我奶奶家哭一下,回来却还是对我说要我跟大娘家搞好关系,他们那不好那也只是他们长辈的事。
如果我有一点好脾气的话,我都要感谢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五
母亲,您虽然走了,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母亲,我想对您说:“我想您了,想跟您说说话。”从键盘上敲出这句话,我双眼都是泪花。就让我流着泪,跟您慢慢说吧。
“妈妈”,这是我会说话的时候,学会的第一个词语,从此跟着您学会了很多。
“妈妈”,每一次回家,我都会大声地叫您,您听到了吗?
“妈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因为您常常鼓励我,‘要学好文化,不要让妈妈生气啊。’”您常常在人前夸我“她最听话,在学校得了很多奖状,又最肯帮人,这一点很像我,我送出了她,她没有辜负我,只要得空,她就回家看我,给我送钱,生怕我没钱用。给我买补品,要我注意保养身体。”每次见到这样的场面,我怪不好意思,低着头绕开了,因为我还做得很不够。
“妈妈,我每次回家都不容易啊!您知道,我是一个工作狂,如果不是想您,我每天都在病房。我好不容易来到医院工作,看到被疾病折磨的人们,我就想起您和爸爸,希望我有空多回家看看,好好报答你们。”可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还得继续提高啊!
曾记得,在我读高护班期间,我的丈夫为了做米生意赚点钱供我安心读书,特意请您和爸爸一起到滩头来帮我们守米店。您告诉我:“为了节省开支,你们进来的鸡蛋没卖完就坏了,我舍不得扔掉,就和你爸爸把坏了的鸡蛋当菜吃掉。”我不知道爸爸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估计他肯定对我生气了,因为我有工作有能力孝敬你们二老了,就还要你们二老来帮我,还让你们吃坏鸡蛋过日子。如果我在家看到你们吃坏鸡蛋,肯定不准你们吃的。
“妈妈,我真的对不住您和爸爸。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爸爸留在家里,您到医院来帮我带孩子。我的孩子不到两岁半,我就硬着头皮要去长沙读书。后来,弟弟都怪我,‘要不是你去长沙读书,我肯定会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妈妈,我就是这样固执,跟您一样,认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谁也别想阻拦我。
您告诉我:“你去读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周围有不少人劝我,‘你们家又不富裕,何必送伍莲读书?女孩子有什么出息,反正是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白费劲!’我坚信,‘男孩女孩都一样,只要他们读得,有机会读书,我就是砸锅卖铁当叫花子也值。做父母的不送儿女读书就不是好父母。我的父亲后悔没送我读书,那是过去,他没有钱送我读书,我们家七个孩子,六个哥哥不是打长工做短工,就是被抓去当壮丁卖命,我一个女孩子只好当了童养媳。我没机会读书吃够了苦,就一定要送子女读书。’”妈妈,您尽一切能力送我们兄弟姐妹读书,我们感恩不尽。
每当想起苦命的您——妈妈,我就告诫自己: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啊!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努力呢?不管是工作上遇到什么难题,还是生活上遇到什么挫折,我只要想一想您,把我现在的情况跟您过去比一比,我的心里就踏实了,没有什么纠结了。
如今,“妈妈”这一声亲切的呼唤,我只能在婆婆那里得到回声,但我的心依然是温暖的。
妈妈,我没有忘记您对我说的话。您将一切都献给了我们,我们永远记得您,听您的话,做您的好儿女!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六
我的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由于常年在田地里做农活,风吹日晒,肤色显黑。她的身形也有些臃肿,却并不影响她做农活时的速度,她永远都是风风火火的,做什么都是噼里啪啦,既快又好,让我很佩服。
农活做得多了,手里的茧就层层叠叠,旧茧未脱,新茧就开始替换旧茧,伸手触摸,犹如老树皮,粗糙的很。我没有见过母亲年轻时的样子,但她自己说,她十几岁时就是田间地头做农活的好手,甚至还是家里的一个实打实的劳力。她是吃苦的命,这是她自己说的。
母亲一生为家庭操心,也为我操心,我十七岁时因病住过一次院,而那时正是夏季农忙最累时。住院时母亲天天都会来医院看望一下我,给我送点吃的,陪我说一会话,然后又匆匆坐车回家做事。
这天,中午之后天色就开始阴沉,渐渐风变大了,刮得窗外的树一阵乱摇,好像马上就会折断。大致到了三点钟左右,几声雷鸣后,就开始下起了暴雨,天色黑得可怕,只有闪电亮起时,才能看见外面的世界。
我想着母亲大概不会来了吧,这么大的风雨,家里又正是农忙的时候,她也脱不开身。
正在胡思乱想时,远远的,听见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分明是朝着我的病房来了。
我没有想到会是母亲。
门“呼”的一下打开了,真的是她。她一手握着把伞,一手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笑眯眯的看着我。
我眼眶一热,脱口而出:“妈!”
“好多了。”
母亲的头发,肩膀,裤腿大部分地方都淋湿了。我真是不知道下这么大雨她还来干什么,但心里却是暖融融的,说不出来的安心。
“你浪费这个钱干什么啊。”我还是接过香蕉,剥开皮吃了。
母亲找了把椅子:“裤子有点湿,不坐床上了。”
“我巴不得现在就走嘞。”
我虽然不想继续住下去,但听到她这么说,便不再坚持了,这几天家里正是一年最忙的时候,我回去不但帮不了什么忙,还要人专门照顾我,不如再呆几天吧。
窗外风雨依旧猛烈,雷声更响,仿佛有人在头顶放炮开山,震得窗户一阵乱颤,不时闪电亮起,昏暗的世界又变为白色,瞬间又陷入黑暗。
而此时这间狭小的病房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安稳,静静的,淡淡的.。
母亲不时询问我的情况,我一一回答,听到好的方面,她会笑一笑。
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母亲站起身,说:“儿子,我先回去了。”
“啊!现在啊。”我担心的看了看窗外。
此时风雨略微小了一些,但雷声仍然在云中隐隐的响着,令人不安。我知道母亲肯定要回去的,家里事情这么多。
“那你注意点安全。”我望着她。
“没事。”
我心里一热,点点头,“嗯”了一声。
母亲轻轻地把门带上,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远,慢慢听不见了。我靠着床头,看着窗外已经亮起来的天空,虽然还有风,雨也没有停,但比之前小很多了,母亲回去的路会轻松许多。
我劝她少种点田,母亲却说她本来就是赚不到什么钱的人,田都不种了,那不就剩下等死了。
听到这话,我也不说什么了,只是望着她头上已经零零星星的白发,心里却是说不出来的感伤。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七
中国的名山大川很多,我就到过雁荡山、长城、西湖等地,不胜枚举。与外界的大山相比,松阳的象征——独山实在名气不大。可是它在松阳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很崇高的。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出门在外的松阳人见不到独山则哭泣,见到独山则喜悦。
独山海拔272.3米,三面环田,北临松阴溪,孤峰独擎,高耸入云,古称“百仞云峰”。独山东南崖陡,西北坡缓,整个山形如巨蛙蹲坐松阳溪畔,又有 “神蛙出水”美称。山上峭壁天成,奇石穿云,有600余年的石门、石床、石井等古迹,还有朝天洞、仙女脚印等自然景观。松阳人民把独山看作是古老松阳的象征和标志,并引以自豪和骄傲。
残冬的一天,我们全家登独山。远远地看见了,伟岸,陡峭,奇异。蜿蜒曲折的山路一丛丛枯草,颜色苍白。一株株松树昂然屹立在山坡上,绿色葱茏。微风吹来,树枝摇弋是在对你点头微笑。半山腰有一座南天门。跨过此门,山路变徙峭,愈往上就愈加难爬,山势也越来越险峻。登山难,难于上青天。山间寂静无声。我看看前后左右,前无上山者,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苍然而涕下。南面山前悬崖峭壁,似斧削刀劈般险峻,好一幅天然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人是喜欢群居的高等动物,喜欢过集体生活。害怕孤独,登山亦然。所以,我动员全家出动,有伴出游才会趣味横生,妙不可言。登高远望,脚下是一条蜿蜒曲折奔流不息的松阳人民的母亲河——松荫溪,似一条白色的飘带。一江春水向东流。滋润着两岸的人民。山南边有良田千顷,炊烟袅袅。大地就在脚下,城镇就在脚下,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城镇。你会觉得茫茫大地其实很渺少。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剑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诗句,生动描绘出“畲田”的景象。山顶的电视发射天线高耸入云,直插蓝天,天工妙成,与独山浑然一体。我平时少运动,爬山时气喘吁吁,感到吃力。看来要加强体育锻炼,生命在于运动嘛。
杜甫登泰山时写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想。我登独山也有感触。“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独山的安静、稳重、风雨不动的大山性格。正是我人生的写照。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当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想想独山的刚毅性格,就会努力地去克服它。这就是我登独山而情懑于山的好处。
我的母亲随笔母亲的笔记篇八
我的家乡有一条河,名字叫沁河。宽约三四里,河水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据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二郎神沟,自北而南,切穿太行,从五龙口奔泻而下,途径济源、沁阳、博爱、温县,于武陟入黄河,全长485公里。
就是在这广袤的沙土地上,祖祖辈辈辛勤耕作了很多年。我记得上滩地主要种小麦、玉米,下滩地主要种高粱、花生,中间有块洼地,可以种些绿豆、豇豆,长得也不错。小时候,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滩地挖野菜、打猪草,累了就在河水里洗个澡。夏季的沁河水,温温的,清清的,甜甜的,流动着犹如母亲的手轻轻从身上抚过,舒服极了。最有趣的是比赛扎猛子,我们小时候叫“气没影”,意思就是憋着气钻到河水里,比赛看谁在水下潜的时间长。还有比赛跳水,从河岸上纵身一跳,看谁跳得高,看谁落花小。然后就是比赛游泳,看谁花样多,看谁游得远。有时为比个高低,很晚才回家,让大人们满河里找,为此没有少挨打。想想那个时候,虽然物质生活贫穷,但精神生活还是蛮惬意的!
土地承包后,不少人开始在沁河滩大面积种植山药。山药销往大江南北,也给家乡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富裕和幸福,不少农民靠种植和销售山药盖起了小洋楼、买起了小汽车,有的还在港澳地区立足,将山药生意做到了外国,据说有的资产已超千万元。
沁河的沙土比黄河要细一些,更适合建筑垒墙。一开始,人们盖房子都是用混沙,后来有人开了沙场,用小船带着抽沙机沿着河道采沙,采出的沙很干净,不需要再筛,就可以直接和水泥搅拌使用。我们这里盖房、修路、修渠用的都是沁河滩的沙。
温柔的沁河水,也有发威的时候。一天,我们正在河水里玩,突然河水加速了。我们赶紧上岸,拔腿就跑。那天河水真的涨了,村里不少西瓜都塌方到河水里。记得二队有个孩子去河水里捞西瓜,被河水冲走了,大人去救他,他虽得救了,大人却被大水冲走了。当时,村里动员很多人去打捞,也没有结果。河水退去后,在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才发现了遗体。
河水涨势最大的一次,我记忆深刻的当属一九八二年七月末八月初。当时山西、河南等地连降十多天暴雨到大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如猛兽般奔腾而下,浪高三尺,河水达两岸平。当时,全村老少都在大堤上搭帐篷过夜,后来又组织村民转移到太行山脚下地势较高的地方避险。那时候,凡是有河的地方都是河满沟满,地上也都是水,庄稼也都泡在水里,稍有不慎就会掉到沟里去。据说解放军已在北鲁村村西无影山一带备好炸药,随时准备炸堤。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洪水退却了,转移出去的村民又安然回到了家乡。
沁河,我的母亲河,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085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