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西的导游词50字(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1 18:28:32
最新山西的导游词50字(9篇)
时间:2023-04-01 18:28:32     小编:admin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一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塔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五层,底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结构实际上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约当底层直径2.2倍,比例相当敦厚,虽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公元486年,释迦牟尼涅盘,享年80岁,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

今日之佛教界,对释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看法不一。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四颗佛牙,另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二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f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三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 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 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四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应县木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现在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该塔设计为平面八角,外观五层,底层扩出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与底屋塔身的屋檐构成重檐,所以共有六重塔檐。每层之下都有一个暗层,所以结构实际上是九层。暗层外观是平座,沿各层平座设栏杆,可以凭栏远眺,身心也随之溶合在自然之中。全塔高67.3米,约当底层直径2.2倍,比例相当敦厚,虽高峻而不失凝重。各层塔檐基本平直,角翘十分平缓。平座以其水平方向与各层塔檐协调,与塔身对比;又以其材料、色彩和处理手法与塔檐对比,与塔身协调,是塔檐和塔身的必要过渡。平座、塔身、塔檐重叠而上,区隔分明,交代清晰,强调了节奏,丰富了轮廓线,也增加了横向线条。使高耸的大塔时时回顾大地,稳稳当当地坐落在大地上。底层的重檐处理更加强了全塔的稳定感。

由于塔建在4米高的两层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柱脚间有地伏等水平构件,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加强木塔结构的整体性。塔建成三百多年至元顺帝时,曾经历大地震七日,仍巍然不动。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八方。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合理的典范。

木塔自建成后,历代名人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其中: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率军北伐,驻宿应州,登城玩赏时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督大军在阳和(山西阳高县)、应州一带击败入侵的鞑靼小王子,登木塔宴请有功将官时,题“天下奇观”。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此外,与木塔齐名的是塔内发现了一批极为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我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实属国内罕见,为研究我国辽代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内,供奉着两颗为全世界佛教界尊宗的圣物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公元486年,释迦牟尼涅盘,享年80岁,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

今日之佛教界,对释迦牟尼荼毗后究竟留下多少颗佛牙,看法不一。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四颗佛牙,另一说是佛灭度后留下七颗佛牙。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五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建筑,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弥陀殿为全国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 ,门前有石狮一对 ,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 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增会,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 ,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 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弥陀殿建于 2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7间,进深4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 、壁画 、塑像 、背光 、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为“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 10 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殿进行了整修,1986年又拨款对弥陀殿进行落架大修。崇福寺 ,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 ,再现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棗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像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但让人痛惜的是,这件备受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因世事变迁,饱受风霜,在半个多世纪前身首分离,不能合璧。目前,塔杀只能以一级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内,塔身则被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这座千佛石塔塔刹和塔身的分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宫中的小官曹天度为了祈求国家太平,耗尽全家资产,在平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中华大地阴去密布,血雨腥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中收录了千佛塔的全部资料。资料证实,当石塔在劫运日本装箱时,朔县城内一位爱国者,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暗自藏回家中。全国解放后,这位爱国志士把塔刹献给国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归初被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千佛石塔的塔身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存放在南京博物馆,尔后又运往中国台湾,在台北国立博物馆栖居。

塔刹高57厘米,中间是两层楼阁,在每层的四化个转角处都刻有一个负重交脚菩萨。楼阁上部雕有九道相轮及摩尼宝珠。经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宝刹虽已残痕累累,然而其细腻精巧、匠心独具的艺术风采仍然熠熠生辉。每当人们在崇福寺欣赏千佛石塔塔刹的时候,总有一种遗憾,总要发出这样的感叹:千佛石塔何日才能身首合一呢。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六

古邑万泉的解店镇,即今万荣县城所在地,有东岳庙,其中的飞云楼,构筑精巧,巍峨壮观。

东岳庙,即泰山神庙,是祭扫东岳泰山之神的地方、供奉的是东岳大帝“黄飞虎”。现今,东岳大帝的塑像已废,唯庙内建筑多保存完好。庙为座北向南,南北长212米,东西宽50米,面积约万余平方米。中轴线上现存的建筑有飞云楼、午门、献殿、香亭、正殿和阎王殿,两侧为东西廊。关于庙的创建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据庙内乾隆年间《重修飞云楼碑记》载:“万邑治之北十五里许有镇,解店,镇之东隅,古有东岳神庙,不知创始何年,载入邑志,自唐贞观年间分邑置郡名为份阴,即有此庙。”说明庙最迟应在唐贞观年间建成。另当地民间流传: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世民起兵晋阳,东征西讨,开创了大唐天下。孰料,唐高祖武德二年(619),王行本据薄州反叛,吕崇茂雄踞夏县,李世民遂带兵平叛,履冰渡河。直逼龙门关。途经汾阴县(即万荣县),在张瓮、解店、左城三地屯营扎寨,构成犄角阵势。之后,为作纪念,李世民在上述三个屯兵处各建东岳庙一座。同时,在解店、张瓮两地各建乐楼一幢。以壮观瞻。后来,其他两处庙、搂均已毁坏,惟解店东岳庙经历代修建,保存较好。

飞云楼是解店东岳庙内建筑群中的精华所在。民谚有“万荣有个解店接,半截插在天里头”。每当阳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余里外也能遥见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飘来几朵云彩,缠绕楼顶,真有高耸人云、凌空欲飞之感。

飞云楼如今的建筑结构与造型,完全属于元明遗风,清乾隆时期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也尤为显著,这是历代不断维修的缘故。飞云楼外观稳重端庄、古朴大方。楼身每层为曲尺型结构重叠依次而上,顶部结成十字歇山式。该楼平面呈方形,纯木结构,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十字歇山顶,底层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这四根支柱,是飞云楼的主体支柱。四周32根木柱构成棋盘式。面阔、进深各五间,占地面积570多平方米。三层四出檐。全楼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组。且形状极富变化,如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翘起,势欲飞翔。风和之日,楼角风铎均匀作响,甚是悦耳。楼顶饰有黄、绿、蓝几色琉璃瓦,阳光之下,更显富丽堂皇。现其状,其结构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观之壮丽,堪称我国楼阁建筑之杰作。飞云楼为木结构交织而成,楼体精巧、奇特,是国内纯木结构建筑中罕见的珍品。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高祖武德二年,曾率师平叛,逼近龙门关,途经万荣县(古称汾阴),曾在张瓮、解店、古城3地驻兵。平叛以后,就在3处驻地修建乐楼、庙宇,以炫耀他的武功。张瓮岳楼早已毁于战火,唯飞云楼至尽屹立在解店(万荣)县城街上。

庙内中轴线上所存其他建筑都是元明时重修,香亭四周栏板、柱石雕龙刻凤,造型生动精巧,充分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工艺美术水平。

东岳庙飞云楼,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七

大家好!

我叫韩楷昕,是咱们山西博物院丝绦之路院的一名小解说员。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美妙的丝绦之游,希望我的服务能让您满意。开头自然亲切,自然引起解说。

大家可能都知道,丝绦之路从山西大同开始,一直到延伸到罗马,整条路经过了二十几个国家,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漫长的贸易之路。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位蹲跑铜武士俑,此文物的年限在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前战国时期。俑高40。6厘米,出士时间是1938年,出士地点是新源县巩乃斯河南现藏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要写出其历史价值或者历史意义。

中国以前一个神秘的楼兰古城,一直沿用到东晋时期。公元4世纪左右楼兰古国神秘消失了,在此中国史籍中再没有出现过,楼兰人去哪了,一直是个谜?解说留有余地,很吸引人。

接下来,我告诉大家一些旧石器时代,石器打制法里有捶击法、碰砧法、砸击法。修整技术有:软捶、压剥法、间接打制法等等。要解说这里有哪些代表性的石器。

今天我为大家的服务将告一段落了。我叫韩楷昕,希望大家记住我。谢谢大家的支持与配合!再次感谢!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八

诸位游客,大家好。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右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四座古城池之一平遏城。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云南省丽江古城、山西省平迢古城和江苏省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载:西周时期周宣工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曾派兵北伐萨犹,并修建了京陵城。京陵城就建在今平远县城东北约7公里的京陵衬,京陵二字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这可以说是平遥建城的开端,也是现在乎迢城的前身。从那时起,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历史了。

现在这座平送城始建于何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大约在北魏太武帝朽跋燕时,为避名讳,将原来的平陶县改为乎迢县.并把县治从别处迁到这里。建城时间应该是这以后的事。在湿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道受战火的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把原来的土城墙加高加厚加砖扩建而成的,明清以来虽曾数次维修,但风格未变。

。f遥城内古建筑保存很多,像文庙大成殿、清虚观、市楼、城隆庙、武庙戏台等。就是街道民居.也基本保存明清时代风貌。漫步街头,还会看到各种古色古香的院门、院埔、秸雕细刻的古建筑装饰,甚至还能看到门前的接马石桩、下马石等,一派古城风貌。

平遏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是敢于不顾“满门抄斩”的恐吓、秉笔直书的若名晋代史学家孙盛、以“映雪读书”流传千古的孙康等古代名人,当代已故中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侯外庐、已故语言研究所副所长侯秸一、已歇中国文学研究会会长王瑶、著名画家李苟、著名歌唱家郎兰英等都出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平适古城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过急济桥)

我们现在正行驶在惠济桥上,惠济桥是一座九拱石桥,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同治年间重建。清代名宿博山先生曾亲笔为它写道碑记。这座桥规模不等大.历史也不算很长,但造型优美.桥面平坦,没有像一般石桥那样高高隆起,便于车马行走。而且更有一个奇处,就是这座桥下还有一座桥。下面的桥不见文字记载,人们原来也不知道。1977年8月,一场暴雨造成特大洪灾,滚滚洪水带走了不少淤积多年的河沙。水退后,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惠济桥叠架在旧桥的桥面上,形成桥上桥的奇观。利用旧桥做新桥的牢固基础,既节省财力、人力,又省时间,多聪明的构思叼!这在造桥史上也是一个奇迹。

平迢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带游客进“下东门”)

这里就是乎迢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朗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根小,四周为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有的瓮城门并不是开在城门对面,而是拐个弯开在旁边.更可防止冲入的敌兵一较作气冲到城门下.通过拐弯来消解敌兵锐气。这些设计思想都是古人在长期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大家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造讲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干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一座小关帝庙。关帝是武圣人.把关庙修进瓮城里,却是平迢人的独特创造。请大家随我进城,上城墙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在城上了,这里本来还有城楼.在战争中毁掉了。这座建在城墙上的台,传说就是尹吉甫的点将台。尹吉甫是周宣王的大将,在历史上游藩有名,《律经冲的《较高》、《冠r2等几首诗就是他作的、前面提到的那有名的对北方游牧民族0l犹的北伐,就是由他指挥的。为了巩固北伐的成果,他还在这里修建了京陵城。尹吉甫遗迹这里还有多处。在京陵村附近还有一处村茁叫尹村,传说是尹吉甫当年驻兵酌地方。在上东门外有尹吉甫募,募前一通明代石碑上大书“周卿士zj吉甫神道”八字。上东门里还有一座纪念尹吉甫的小庙。

请大家随我观赏一下古城的建构。

(带游客向南浸步.边走边说,约走2—3个墩台即可停下)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堵,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宋代官府编写的《营造法式》上有个书面解释:“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与丈夫也。”意思是说城墙高大厚实,保伟丈夫;女墙单薄短小,像弱女子。民间有的地方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伯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场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山西的导游词50字篇九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 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 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115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