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雁门太守行教案(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3:58:25
最新雁门太守行教案(六篇)
时间:2023-06-06 13:58:25     小编:admin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篇一

2.解题。

3.讲解字词。

①黑云:乌云,这里兼指战云,形容敌军攻城人多势众。

②城:雁门郡城关,在今山西省西北部。

4.理解重点句子。

5.朗读背诵。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篇二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课前预:(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初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

(2)解题。

(3)简介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

1、读诗韵: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和节奏。

2、解诗意:在初读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疑。

3、悟诗情:(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描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赞颂将士们奋勇杀

敌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3)配乐齐读

4、品诗言:

(1)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集体讨论;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独立见解)

(2)背诵全诗

5、小结过度

1、比较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两首诗的异同点

2、名句欣赏: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必做:诵读25课《诗词五首》。

选做:

1、结合注释,发挥想像,把《雁门太守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写点赏析文字,与同学交流。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篇三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2)初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导入新课:(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引入《雁门太守行》

(2)解题。

(3)简介作者:师生交流资料(检查预习,了解作者风格)。

二、朗读赏析

1、读诗韵: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和节奏。

2、解诗意:在初读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疑。

3、悟诗情:(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描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赞颂将士们奋勇杀。

敌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

中间四句“凝重,悲壮”

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3)配乐齐读

4、品诗言:

(1)教师点拨品析角度,学生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集体讨论;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和独立见解)

(2)背诵全诗

5、小结过度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朗读诗歌

(2)思考讨论:两首诗的.异同点

2、名句欣赏:师生交流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

四、布置作业

必做:诵读25课《诗词五首》。

选做:1、结合注释,发挥想像,把《雁门太守行》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2、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写

点赏析文字,与同学交流。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篇四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2.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学习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欣赏歌曲《满江红》

导入:一曲《满江红》荡气回肠,抒写了岳飞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报效君主的耿耿忠心。无独有偶,唐朝诗人李贺也在诗歌中表达了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雁门太守行》。(板书课题、作者)

2.出示学习目标

二、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2.解题

这是一首乐府诗,属于古体诗,不讲究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六朝和唐人的拟作都是咏叹征戍之苦。

3.背景链接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如史载,809年(元和四年),王承宗的叛军攻打易州和定州,爱国将领李光颜曾率兵驰救。元和九年,他身先士卒,突出、冲击吴元济叛军的包围,杀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逃窜。从有关《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当时是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贺年仅17岁。

3、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读诗韵

1.请一位学生读,读准字音。

2.请一位同学读,读出节奏和停顿。

3.教师范读,你给老师评价一下。

(二)解诗意

1.结合注释自由读,说出诗歌的大意。

2.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学生思考,归纳板书:

白天:敌军攻城,我军严守

傍晚:战斗激烈,气氛悲壮

深夜:夜袭敌营,风疾霜重

(三)悟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读出紧张、悲壮、慷慨、激昂、豪迈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写此诗时李贺17岁:家境贫寒、体弱多病、勤勉写诗、扬名诗坛、热衷功名、桀骜不驯。

明确: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一方面讴歌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方面表达了诗人自己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四、再读诗歌,品味特色

点拨:李贺的诗在风格上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换缤纷,刻意创新。请同学们运用学过的诗歌鉴赏技巧来品一品这首诗。

1.请同学们自选角度,用“我喜欢,因为”的句式说话,感受诗中形象,描述画面,理解作者的感情。

2.小结:

陆游说:“贺词如百家锦纳,五色眩耀,光彩夺目。”这首诗就是用黑、黄(金)、红、白、紫等浓艳色调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对比鲜明强烈,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五、拓展提升

总结: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六、总结升华

七、学以致用

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

要求:1.展开想像,适当加上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要充分运用颜色词来表现战争的惨烈,可以适当抒情。

2.字数在150字左右。

附板书:

白天:敌军攻城——我军严守

傍晚:战斗激烈——气氛悲壮

深夜:夜袭敌营——风疾霜重

浴血奋战——忠君报国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篇五

《雁门太守行》是唐朝诗人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

学情分析

本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语文能力普遍不强。尤其对诗歌不感兴趣。因此,引导他们认识诗歌的魅力,感受诗歌的丰富内容与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的诗歌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以读激趣,感知内容。

2.以品感悟,领会诗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教学难点

渗透以诗解诗的方法,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讲述李贺以诗求见韩愈的故事。内容如下:

2.板书课题、作者。

1.请两名学生上台默写。

2.在强调字形、读音的基础上,初步读通古诗。

1.读注释,弄清古诗内容。重点交流夜紫易水金鳞等词意思。

2.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场景,请根据诗歌内容找出战事的季节、时间、地点以及简要归作战的经过。

明确:季节秋天

时间向日、夜紫(傍晚)、霜重(半夜)

地点塞上、易水

经过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半卷红旗(夜袭敌营)

3.提问:除了描写战事的具体内容外,诗人还在诗中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环境角色满天、燕脂夜紫、霜重鼓寒

感受报君黄金、玉龙为死

4.师生交流后,老师擦去黑板上多余的字。具体如下:

1.提问:这里的玉龙为死,你能体会到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2.师生交流时,明确:

死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板书:视死如归)

⑴黑云运用比喻,写出敌军强大,随时可能牺牲。

⑵城欲摧随时城破兵败身启。

⑶甲光将士披挂上阵,准备战斗,做好献身的准备。

⑷角色满天军情紧张,战斗随时打响,暗示战争之残酷。

⑸易水用典,像荆轲刺秦王一样,不打算生还。

⑹霜重鼓寒环境描写,北地的秋夜,风疾霜浓,但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⑺报君用死来报答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⑻秋色、燕脂、夜紫营造苍凉、悲壮的氛围,暗示战事紧张、残酷,随时可能阵亡。

3.指导感情朗读。

投影: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

2.简单交流后,提问:李贺在本诗中又是如何描绘战争风云的呢?

3.在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圈出黑云金鳞燕脂夜紫红旗霜重黄金玉龙等词。

4.总结: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这也是李贺诗歌的风格,务求新奇,被人称为奇才鬼才。

1.投影出示:

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金子做的辔头,戴在马的头上

2.思考:《马诗》奇在哪儿?

3.明确:写景之奇,以马写人之奇

1.交待李贺大致生平,内容如下:

李贺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后来因用心过度,27岁就死了。

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篇六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原文】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

1、《渔家傲》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军中所作,词的上阙写( )下阙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下面是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 )

b这首词既表达了将士们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塞虽寒冷,但有羌管奏乐,生活并不艰苦,也很热闹。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明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发挥想象,用一段话来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致。

【参考答案】

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

2、b

3、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边塞的悲凉。

【原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妙在何处。(3分)

2.最后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3分)

示例①: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1分)首句描写了城头黑云密布低垂,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景;(1分)次句描写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守军将士严阵以待,气氛异常紧张的情景。(1分)

示例②: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1分)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1分)赞美守军将士的高昂士气。(1分)

示例③:在色彩和形象上,(1分)首句与次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1分)渲染了紧张气氛。(1分)

2.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或: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忠君报国的心愿)(2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131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