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一
贺州石林是我国惟一的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其他石林全为灰岩或白云质灰岩所构成。质纯色白的大理岩习称“汉白玉”,因此,贺州石林又被称为“玉石林”。贺州石林位于广西贺州市以北约18公里姑婆山南麓的新路圩附近,正好处在姑婆山花岗岩与古生代沉积岩的外接触带内,经研究对比,已得知其原岩为中、上泥盆统的多种灰岩,由于后来花岗岩侵入受热变质而成为大理岩。贺州石林形态类型多样,有柱状石林、锥状石林、尖峰状石林和剑状石林等,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特别的外表形态
由于构成贺州石林的岩石岩性特别,大理岩质纯且经常有较粗大的结晶颗粒和易于被溶蚀,因此,由大理岩构成的石林与由灰岩构成的石林有较大差别,如大理岩石林土下溶蚀阶段可生成顶端十分尖锐的石柱,这此石柱在新近挖出的石林中尤为典型,因为大理岩易溶蚀且结晶颗粒粗,因此在石林露出地表后,其顶部极易被风化成圆滑状,而不像灰岩、白云质灰岩那样顶部表面常被雨水溶蚀成各种复杂的纵向溶痕,这一特点是其他可溶性岩类所没有的,也是大理岩地表风化的一大特点。
特殊的形成条件
据现有资料,对石林形成的“必备条件”,除普遍认为构成石林的可溶性岩石要“质纯”、“层厚”等条件外,几乎都提到了另一个条件——岩层产状水平或岩层倾角十分平缓,一般小于10°。而构成贺州石林的岩层不仅有厚层状,还有薄层状,而且倾角很陡,常超过60°,这在其他石林景区是绝不会有的现象,由陡倾角薄层岩层构成的贺州石林,是众多石林景观中的奇景。石林的生成与构成石林岩层的整体强度有关系,薄层岩石因为岩层间经常有成分差异而极易沿层理面剥离,层面是岩层中最脆弱的部位。一般情况下,岩层薄、倾角陡必然会影响其整体强度,若形成石林也极易沿层理面崩解,不利于形成高大石林,而构成贺州石林的岩层不论是厚层或是薄层状,都因受花岗岩侵入受热变质成为大理岩,原岩层与层之间已全部被“烧结”熔连成一个整体,大大提高了岩层的整体强度,因此陡倾角的薄层岩石也能形成高大的石林。
星罗棋布的溶井
发育有大量的溶井,是贺州石林的又一特色,据现有的资料,还没有一处石林分布区像贺州石林那样发育有那么多的溶井。溶井是地表水沿可溶性岩层裂隙交叉处快速下渗,向四周和底部逐渐溶蚀而成的圆筒状竖井。可溶性岩石在松散堆积物覆盖下的溶蚀速度比地表溶蚀要快,又因为大理岩位于花岗岩外接触带内,花岗岩风化形成了大量的松散砂状堆积层,这些松散堆积层在雨季时经常饱含水分,且极易向下渗透,产生很强的向下溶蚀作用,因此而生成大量溶井,这些溶井直径一般为0。8~1。5m不等,在贺州石林园区近山顶迷宫区和412高地一带分布十分密集,在“一线天”的中段也有两个直径达约2。5m的溶井。在半山坡和山顶“迷宫”区附近,有些溶井倒塌后残存的溶井壁像一个个躺着的巨大石槽,显行十分奇妙。与溶井形成的原理相似,贺州石林园区内还发育有大量深切溶槽和溶沟,也是雨水沿岩层裂隙向下及向侧面溶蚀而成,深度一般约8~12m,最深超过20m,这在其他地区的石景区内十分罕见。在巨厚的松散覆盖层覆盖下,可溶性岩石还常会生成横向溶蚀穿洞,这也是岩石土下溶蚀作用的直观证据。岩石在露出地表后地表水(雨水)是无法产生这种横向溶蚀现象的。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二
北海市拥有广西最大的海岛涠洲岛。涠洲岛位于北海半岛东南面24海里处,由南至北长6.5公里,由东至西宽6公里,最高海拔79米,北海涠洲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岛上住有很多户人家,16000多人口,85%以上都是客家人,岛上不但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具备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两江四湖成为中外游客游览新桂林城的首选方式。
作为桂林城市中心唯一的经典环游线路,游客乘船可观赏漓江两岸的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七星山、尧山、虞山、老人山、骝马山、宝积山、铁封山等十多座传统名山;桃花江河畔的舍利塔、虹桥坝、朱紫牌坊、独脚亭等名胜古迹;还可游览三大各具特色的主景区:中国古典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木龙湖景区;欣赏景区的世界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
三个景区的园林绿化,或亭、台、楼、阁、园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诗廊,或桂剧、彩调、曲艺、铜鼓舞和鱼鹰捕鱼秀,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秀美自然山水、深厚历史积淀与独特文化内涵。
北海老城位于广西北海市区北面。走桂海高速公路至市区四川北路可达。是集观光、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历史文化景区。景区包括珠海路、中山路、沙脊街等老街,街区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面积约0.4平方千米。
光绪二年(1876)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北海被定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受殖民文化影响,老城民居多为仿西洋建筑的骑楼,以珠海路、中山路最具代表,是中国保存最长的骑楼老街之一,又称“百年西洋街”。两街建筑旧貌保存完好,多为具有浓郁西洋风情和岭南特色的骑楼,挨户相连,绵延1.5千米,势如两条游龙,颇为壮观。摇曳多姿、中西合璧的女儿墙,配以细腻精雕的山花与窗拱券等,沿街望去,宛如老城的艺术长廊;青砖石板铺彻的路面,浑厚古朴,处处透显出老城的沧桑凝重。
漫步老城,可欣赏到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如铺趸、置业碑、壁画、旧当铺、旧商业招牌、钟表洋行、古水井、庙宇等。沿街骑楼商铺井然有序,或经营风情酒吧、特色餐厅、旅店客栈,或经营古玩字画、贝壳根雕、疍家服饰,地方名小吃等,商业气氛浓郁。主要景点有北海洋关大楼旧址、大清邮政北海分局旧址、疍家文化陈列馆、基督礼拜堂、电报局、“丸一”药房、永济隆(陈济棠别苑)、广连升酒坊、双水井、梅园、宜仙楼、街渡口等。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三
国家首批“信得过”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北海老城是北海城市的发源地,总面积0.4平方公里。始建于1820_年,全长1.27公里,宽9米,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近代建筑年鉴”。
这条街最大的特点是“建筑风格中西合璧,文化生活中西融合”。主要景点有东安马头、_礼拜堂、三皇庙、丸一药房、街渡口、治安告示碑、摇水井、永济隆、双水井、单水井、北海海关大楼旧址、大清邮政北海分局、宜仙楼、电报局旧址、房产界碑等,特别是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北海坭兴陶馆、北海明清木雕馆、北海水彩画馆等展馆浓缩了北海老城历史文化的精华,展示了独具魅力的老城文化底蕴。
北海老城国家4a级景区旗下北海老城历史文化馆位于珠海中路102号,该馆在梳理北海老城的历史脉络中,重现老城昔日繁华景象,展示老城独具特色的历史遗存,深度挖掘老城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一种缘海而生、伴海而兴、中西合璧的滨海古城历史文化底蕴。通过高科技多媒体、场景复原、实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时间为横坐标,历史事件为纵坐标,以事带物,以物带人,将整个老城的发展历程完整的铺陈开来。
北海老城国家4a级景区旗下北海水彩画馆位于珠海东路181号,该馆由老街保存最为完好的岭南骑楼建筑风格的民居改建而成,重点介绍代表北海画派的十一名画家:蔡道东、张国权、张国楠、刘少华、张虹、包建群、吴明珠、吴志刚、黄小其、张济良、张斌等的个人精品展。
北海老城国家4a级景区旗下北海坭兴陶馆位于珠海中路20号,主要展示许维基先生所收藏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坭兴陶藏品,辅以13位坭兴陶大师的个人精品展,可堪称“全国独一无二”。
北海老城国家4a级景区旗下北海明清木雕馆位于珠海中路10号,馆内展品来自澳大利亚籍华人收藏家巫海先生藏品,主要陈列明清时期北部湾地区古民居中的建筑木雕及民用家具,这些展品主要采用了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手法,展品雕工精湛,形象生动,是北部湾地区收藏古建筑木雕中数量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展馆之一。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四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行政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分设为14个地级市,12个民族自治县,世居着壮、汉、苗等12个民族,总人口为4800多万人。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沿海省区,是西南部便捷的出海通道。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广西地形特征: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低,状若盆地,山地多,平原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山水独秀。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同时处于中国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是西南 西北地区最便利的出海通道,也是重要的经济枢纽。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广西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5万年前,就有白莲洞人、柳江人、甑皮岩人、麒麟山人生活在广西的土地上。在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广西属于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名称由此而来。到了明朝时期,叫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又到了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广西交通顺畅。民航有6个机场,168多条航线;铁路有5条国家干线公路,在水路方面,广西常年通航的河流有40多条,其中西江航运还被誉为“黄金水道”。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国第一滩的北海银滩、富有南国情调的边关揽胜、多姿多彩的壮、瑶、苗等少数民族风情、世界长寿之乡的盘阳河流域、被誉为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的大新德天瀑布、神奇的百色大天坑群等等。广西的动植物也十分丰富多彩而又珍稀,如广西独有的白头叶猴、金花茶等。广西的矿产资源也很富有。品种多,储量大。
广西农副产品非常丰富。四大风味地方名菜;风味小吃。 广西的土特产可多了去了像合浦珍珠、柳州奇石、阳朔画扇等工艺品,金嗓子喉宝、桂林西瓜霜等中成药,柑桔、容县沙田柚等果品,桂花茶、横县茉莉花茶等茶类,还有东园家酒、西山乳泉酒等酒类。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五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钦州学院!我是地陪小蔡,希望通过的我讲解,给各位展示一所正在高速发展的高校。
钦州学院坐落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广西钦州市,位于迅速发展的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总共三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育才校区、相晖苑校区,现在我们来的的是主校区。钦州学院的主校区位于钦州市西环南路89号,离市中心三公里,远离喧哗的城市,确实是个静心学习的好场所。
钦州学院成于1973年,其前身是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成立于动荡中的高校,注定像逆境的风筝,会越飞越高!20xx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广西沿海唯一的本科院校,而现在它正在筹建北部湾大学,用5年时间创建大学,这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钦州学院适应了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北部湾的发展需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
现在的钦州学院有 15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学生近一万人。学院现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4个(42个专业方向),专科专业38个(48个专业方向)。所开专业涵盖了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特别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港口物流、海产品储运与加工填补了广西高校中没有航海技术专业和海洋类专业的历史空白。师资力量较雄厚,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教授25人,远高于广西的同类高校。接受广西大学的对口支援,并与泰国佛统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联合办学关系,从而丰富了学院的教学资源。
好,我们现在走到的是钦州学院校门,它建于20xx年春天。“钦州学院”几个字左边,金黄色的,特别醒目,相传它是 题的字。校门宽 米,右边有个小门,宽约1.5米。它的旁边是门卫处,它的顶部像个贝壳,向外界透露该校靠近海洋,据说几万年前,此校区是一片浅海。整个校门,投资 元,建得非常朴素,不像国内其它高校花巨资建校门,因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好,请游客们随我从正门进入钦州学院。映入我们眼帘是的宽阔美丽的校园,两边是绿树青草,正前边是一个人工花山,装满了一盆盆怒放的鲜花。其正前边有一个欢迎牌,经常更换内容,由此可见,经常有领导莅临钦州学院。
好,我们的右前方是第五号教学楼,将由我的同事 给大家讲解,祝各位旅游愉快!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六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4a级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
象鼻山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米。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长108米,宽100米,山体面积1.3公顷。由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组成,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吸饮江水。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皓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象山成了桂林山水的代表、桂林城的象征,桂林乃至广西地方产品多以象山作为标记。
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米,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漓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影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五十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与崖石,与世人共之”。
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
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七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部,滨临漓江。叠彩山与城中的独秀峰、漓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同为城内的游览胜地。叠彩山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由明月峰、仙鹤峰和四望山、于越山组成,横亘市区,景色优美,又易于攀登,为桂林山景中的一个热点。山中佳景甚多,有叠彩亭、于越阁、瞿张二公成仁碑、仰止堂、风洞、叠彩楼、望江亭和拿云亭等名胜。山上历代名人的摩崖石刻尢多,为文物的精华。若登上明月峰,驻足拿云亭,全城景色尽书眼底。“一面晴风四面山,望疑仙境在人间”。
叠彩园门叠彩公园园门,1990年建,为飞檐、硬脊、坡顶、绿瓦的仿古圆门建筑。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王遐举书“叠彩山”横匾悬其上,右侧为售票处,左侧饰以玻璃壁窗,古朴雅丽,嵌于锦翠相间的山石林木之前。叠彩山门在叠彩山仰止堂前,是坡顶、青苡的仿古建筑,高踞在登上风洞的咽喉之地,可拾级而上。门上有魏继昌书”叠彩山“隶字横额;两侧悬挂清广西布政使张祥河撰、桂林书法家伍纯道写的”到清凉境,生欢喜心“的楹联。一过山门,即进入历史文物、宗教、自然风光相互交融的胜地。
景风阁在叠彩山风洞南洞口右前方的平台上,唐元晦建于会昌间(841-846),历代有修茸,阁已久废,数十件珍贵诗刻同毁于抗日战争。据清画家张宝《泛槎图》,景风阁为重檐、坡顶、长方形建筑。清庆保《景风阁记》说阁”居四望、于越之间,前接广野,倚大江,廓然翕受,窈而多风。其东小阁数椽,故为游人憩望地,每盛夏熏灼,于此解烦焉“。景风阁为一时名建,历代名人有诗刻,变法维新风云人物康有为、百岁爱国老人马相伯先后居此。
叠彩亭位于叠彩登山道上。4角、平顶、单层、红柱、绿瓦,高约5米,长7.5米,宽8.5米。面积约64平方米,呈十字形。正面悬挂著名书法家王遐举所书“叠彩山“的匾额。叠彩亭东依于越,西邻四望,北对明月,与山景和谐而不争高。东西设坐凳,北隅为观赏”彩翠相间“的最佳角度,是游憩的理想场所。亭西,刻有明代羽卿的”江山会景处“。叠彩琼楼在叠彩山明月峰与于越山之间,是一组以桂北侗族建筑形式为依据构筑的大型风景园林建筑群体,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1990年建成。叠彩琼楼以鼓楼和连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建筑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庭转院接,曲径通幽;西院开阔疏朗,小桥勾连。院落以池水为中心,东为高阁,西有亭廊,南设层楼,北置水榭。主体的鼓楼为2层歇山顶楼阁,前面是小巧的卷棚敞轩,其余为1、2层坡顶,局部突起重檐、3重檐卷棚歇山顶或6角、8角攒尖顶。整组建筑,主从分明,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与自然环境和谐调协,具有仙山琼阁的意境。
仰仁堂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叠彩山风洞前。抗日战争期间所建。原建已毁。1958年重建。堂东西长11.5米,南北宽7.1米。东西开门,北壁嵌有瞿式、张同敞画像、《洁气岭》唱和诗,以及1963年郭沫若来此凭吊所作二公像赞诗等石刻。
望江亭在叠彩山北半山腰处,原为正德间(1506-1521)明太监傅伦作为钦差镇宋广西都知监时所建。他酷爱桂林山水,尢偏爱叠彩,有七登叠彩山诗。他的《望江亭诗》,有“山色佛云青,溪光照空碧,构亭倚风洞,超然意自适”句,绘出望江亭“佛云”“照空”的特色,亭早废,1954、1990年两次在原址重建,为红柱、绿瓦、翘角、攒尖顶的仿古方亭,高约6米,南北长5.2米,东西宽4.9米,总面积约25.5平方米。亭右壁有摩崖题刻“探奇处”3个大字,站在亭内或由此攀登,都有奇景可探。
临江上岩位于叠彩山北麓。临江岩有二:南为上岩、北为下岩。上岩洞口刻有“临江上岩”4字。上岩高4.6米,宽3.5米,深8.6米,面积约30平方米。岩口临江,视野开阔,江山景色与岩景交融,登临玩赏,兴味无穷。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无不以到此弄吟为快。明陈于明《题木龙洞石壁》诗,“逶迤江路洞天开,奇峰排空拥翠来,水石参差当槛出,亭台高下自天栽”,如实地概括了上岩的特色。
风洞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对穿,中狭小,仅通人,形成前后两个洞,南北开敞,呈葫芦状,全长20米,最宽9.2米,最高5米。总面积约140平方米。风洞原是一条地下古河道,两头大中间小,所处地势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驾桥岭与海洋山之间的“峡道”,形成对流,两端过风的断面大,中间小,风速增大,压强减少,风不断补充。随着季节变换,来风有清、和、暖、冷之别。
风洞既是风的世界,又是文物宝库,是桂林山水一个重要景点。
叠彩北牖洞风洞之北,即后洞,椭圆形,是葫芦的后半部。洞口北向,如窗,又称“北牖”。洞高4.8米,宽9.2米,长7.5米,面积约69平方米。洞口有清人陈维湘题刻“北牖洞”三字,洞内摩崖石刻数十件,以朱颜《访叠彩岩登越亭》、杨芳《游风洞山》、袁枚《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康有为《风洞题名》和李秉绶的兰竹画刻为珍。洞中原有卧佛一尊,供抚摩祈祥,现已无存。
叠彩太极洞位于明月峰山腰,南口在北牖洞西南隅,北口朝登山道口,呈弯管状,洞内有石柱分隔,酪似太极图的两条阴阳鱼。洞门宽4.2米,洞高3米,宽3~4米,长13米,面积约50平方米。“太极洞”3字,刻在北洞口上。从洞的一端到另一端,纡回曲折,能见度低。北口大而敞,光线可透达转折处,洞景依稀可辨;南口在北牖洞内,小而隐,光源微弱,初入有伸手不见五指之感。自南口盘旋而上,出北口,从黑暗中渐见光明;从北口人,出南口,至北牖洞,凉风习习,题刻琳琅,如入仙境。乐于在不同境况中探索、感受,捕捉各异乐趣的人们,尢爱太极洞。
迎风楼在叠彩山风洞的北牖洞口处,原为古建,久废。1972年重建,为8柱、两层、开敞的仿古建筑,总面积180平方米。柱间设坐凳,中有石桌。一层置楹联二:其一“登临爽气此间生,且喜江山多丽色;回首屐痕何处是,惟留天地一奇观”,其二“风指落花妍小径;雨清芳草翠层阶”。分别描绘迎风楼当风雨立、爽气此生的特点,以及楼前“多丽色”“一奇观”的气势和榜旁楼后”花妍“”草翠“、”层阶“、”小径“的景物,是给游人以启迪的绝妙导游词;二层为观景楼和登上明月峰的必由之路。
明月峰位于叠彩山东北,海拔223米,相对高度约73米,山体总面积1.41公顷,是叠彩山的主峰。清袁枚《游风洞登仙鹤明月诸峰》诗有“仙鹤不可招,明月犹堪弄”句,明兵部右侍郎杨芳《风洞山诗》,“引手欲探天上月,俯躬疑碍日边云”,均言峰高可揽月,故有明月峰之谓,峰顶有形如葫芦的小平台,五代马殷曾在此建台,人称马王台。宋静江知府张筑“尧山”、“漓水”二坛,以祭祀山川,并写《尧山漓水二坛记》,把山川作为土地资源,江河资源加以赞美,呼吁加以重视、保护,以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台、坛均早废。1955年在旧址建拿云亭。
明月峰以高、险、峻、秀蓍称。高可摩天,雄踞江边,壁立木龙古渡头。峰尖如笋,山石逐层深进,渐次升高,登上顶颠,满城春色,田野奇峰,纵览无余。峰侧刻有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朱德总司令和徐特立老人。1963年以80高龄登上明月峰所题“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名句,给名山增辉。
四望山位于叠彩山西南,与东南之于越山相对,以山间径道相隔,山体面积3.32化顷。四望山“乱石纵横,枕籍排突”,他山稀有。登山可四面临眺,东面尧山、漓江,南有穿山、塔山、南溪、斗鸡,目之所游,群胜交集,山壁有唐元晦《四望山记》刻迹及清李少莲刻“玉叠蓬壶”4个大字,近年新刻我国著名作家芭盾等墨迹。山麓曾建普明庵,后在遗址建定粤寺。绡忧亭和定粤寺,均已早废。仙鹤峰位于明月峰的西北,海拔253.6米,相对高度101米,是叠彩诸峰最高的,山体面积2.1公顷。山腹有仙鹤洞,高约14米,底宽8.6米,长60米,面积516平方米。呈三角形,相传古时有二仙鹤栖息山峰上,好事者镌二鹤于洞口,供人瞻仰,因名“瞻鹤洞”。到了明代,明宗室第3代靖江王朱佐敬之曾孙朱镇山,在瞻鹤洞硕面壁修道;自号瞻鹤道人,据为别业,改名仙鹤洞。此后,峰和洞都以仙鹤为名,一直沿用。
仙鹤洞分两层。上层曾建“庆真阁”,祀真武帝,香火颇盛。明约结《古光尊师像诗》云:“傍崖间妙香,晨钟下空碧。”下层较宏旷,东西穿透,平整光滑,俨如长形拱顶大厅。东西两洞口成为借景窗口:东口面对明月、于越诸峰,层峦重叠,锦翠连山;西口面对城北,屋宇楼台,鳞次栉比。一洞之中,荟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
环碧园在叠彩山北白鹤洞下,与仙鹤洞相通。因“满园碧翠,环顾可得“而名,是清代桂林画家李秉绶所建,也叫李园;园中遍种反栗树,亦称板栗园,园已久废,李的姻亲张维屏,有《桂游日记》可窥环碧园之盛。据载,”园以洞为尢胜“,一园之中有”林屋“、”水壶“、”瞻鹤“、”明月“、”墨云深处“5个奇洞,最高的明月洞,皓月东升时满洞清辉;园中建筑遍布,有亭、台、堂、榭、圃、廊10余处,成为一代名园。
于越亭在叠彩山的于越山顶上,是一个8柱、3开、单檐、翘角、长方、四面开敞的亭阁。长10.6米、宽4.95米,高4.54米。面积51.47平方米。原为唐元晦所建,久废。1954年在原址上重新构筑,更名于越阁,阁名为美籍华人、美国迈阿密中国画院院长梁粲英女士所书。于越亭是游人多喜登临之处。宋人朱颜《访叠彩岩登越亭诗》:“不到越亭久,榴花经几红。江流寒泻玉,山色翠浮空,百越薰风里,三湘夕照中。”比较客观地写出了于越山和于越亭的特点。
康岩、素洞在于越山麓。洞北向,高3.2米,宽1.7米,长10.5米,面积约18平方米。1894年12月,康有为到桂林讲学期间,住在叠彩山景风阁,发现于越山下两个岩洞。以自己的字号命名,东叫“康岩”,北叫“素洞”,并摩崖篆名刻。现“素洞”两个篆字和题记尚存。
叠彩岩风洞之南,即前洞,是叠彩洞,因山得名,古称叠彩岩。高3.65米,宽5.6米,长12.5米。面积约70平方米。洞口有陈毅名句“愿作桂林人,不愿作神仙”的题刻,以及著名书法家沈尹默题“叠彩山”3个大字。洞壁有佛像90余尊,为唐宋物,故又名福庭洞。
拿云亭在叠彩山明月峰顶,又名齐云、倚云、取其高之意。始建于唐,久废。1955年重建,1988年遭雷劈,再建,高约5米,面积19.36平方米。为红柱、单檐、攒尖顶、青苡、四面开敞之圆亭,柱间设坐凳,亭基三级,意谓上升九宵。香港书画家赵少昂为之书额。登亭眺瞰,目极无遗。
销忧亭在叠彩山的四望山上。唐会昌年间(841~846)建。元晦《四望山记》载:“山名四望,故亭为销忧。亭之前后,绵络山腹,皆溪梁危磴。由南而北,复东上叠彩右崖,至福庭石门,约三十余步。”亭久废。
木龙洞在叠彩山东麓,高4米,宽2~3米,长10米,面积40平方米,南北穿透。西邻明月峰仅数十米,南去伏波山约1公里,是龙珠路与驿前街必由之路。相传洞口原有盘曲的古树,洪水突涨时化龙入海,这个洞被叫作木龙洞。明天启间(1621~1627),督学曹学做了两条木龙,悬于洞顶,早废。叠彩山有通往木龙洞的路,明周进隆《再题叠彩山》诗,“重峦叠峰瞰江流,空明一径通人游”,道出了木龙洞的特点,木龙洞踞山临江,洞北约20米处,在一块巨大的蛤蟆石上,建有一座喇嘛古塔。宋谭舜臣《木龙洞游览题名》:“嘉祜癸卯(1063)寒食旬休,谭舜臣携累累石门,下临江岩,参唐代佛塔,览风帆、沙鸟、江山之胜,此为最焉,遂舟过虞山。”据此,塔为唐代所建,是广西最古的石塔之一。
宝积山旧名卧龙山,在叠彩区政府西北。与叠彩的四望山隔中山北路相对峙,海拔208米,相对高度58米,长350米,宽120米。山体面积7.75公顷,呈蟠龙状。北宋前,城池北门建在宝积与四望山间,山上筑有城墙,“城壁峻悄,皆斩崖火之”,有“铁封云锁“之誉。元代在山上建武侯祠,通称孔明台,宝积山也被称作孔明台,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移至南麓,清康熙间又重建于山顶。后毁于抗日战争烽火。山北有宝积岩、华景洞、华景塘。华景洞附近曾建有岩光亭、铁佛寺。洞深5、6丈,平坦敞朗,曲折深幽,可达孔明台。登台远望,前后左右为华景塘、桂湖、漓江、八角塘所拱,四周则观音、鹦鹉、叠彩、独秀、骝马、老人诸山环绕,北面峰峦常为岚气凝集,雨后初雾,紫雾笼山,景色独丽,有“桂岭晴岚”之称。唐宋时已成游赏胜地,壁间有宋明以来石刻10余件。1979年5月,在宝积岩内发现距今约3万年前人牙化石两枚、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等。宝积山不仅是旅游胜地,也是文物荟萃之地。
宝积岩洞穴遗址位于市区中山北路宝积山山腹。洞口呈三角形,为单斜岩层构成,向南距地面7-8米。岩洞面积968平方米。主洞之外,有支洞数个。本世纪70年代开始,洞内就不断发现原始文化遗迹和遗物。经过1979年发掘,推定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距今约三万年。
华景洞在宝积山北扉,高5米,宽17米,深50米,面积约850平方米。《广西通志》:云“(在)华景山下,岩诽东向,空明轩豁,有穴直通山后。由石径循雉堞南行,竟达武侯祠。”清查礼在游记中写道:“洞口高约十五六尺,广五十尺,洞中平坦轩豁,后有二个窦,一窦右折,黑暗不可下;一窦左旋通光,渐上渐高,长百五十尺,出洞有飞云台,台广三十尺,外为石栏,凭栏则城西诸山,历历在目。”唐元晦在洞前建岩光亭交题诗,“石静如开镜,山高若耸莲:笋竿抽玉管,花蔓缀金钿”。明清时建铁佛寺,毁于火,光绪间重修,并铸大铁佛一尊。洞壁诗刻多件。现封闭以培植食用菌。
华景塘在宝积山下华景洞前,宽120米,长60米,水面面积约7200平方米。明《桂胜》载:“横塘深广,晨飘霞绮,夕丽金波,得水而观益增。故唐元常侍晦建亭一,曰‘岩光’,以岩指水而写光也。”说明自唐以来得到名士、游人的青睐。塘畔遍植榴花,水光花色交相辉映,引人入胜。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八
广西处于被称为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两广丘陵的西部,南边朝向北部湾。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广西旅游
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壮乡——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行政区域总面积23.67万平方千米,分设为14个地级市,12个民族自治县,世居着壮、汉、苗等12个民族,总人口为4800多万人。是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沿海省区,是西南部便捷的出海通道。 广西位于全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广西地形特征: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低,状若盆地,山地多,平原少,喀斯特地貌广布,山水独秀。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同时处于中国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是西南 西北地区最便利的出海通道,也是重要的经济枢纽。
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广西历史源远流长。距今1万----5万年前,就有白莲洞人、柳江人、甑皮岩人、麒麟山人生活在广西的土地上。在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广西属于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名称由此而来。到了明朝时期,叫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又到了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广西交通顺畅。民航有6个机场,168多条航线;铁路有5条国家干线公路,在水路方面,广西常年通航的河流有40多条,其中西江航运还被誉为“黄金水道”。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中国第一滩的北海银滩、富有南国情调的边关揽胜、多姿多彩的壮、瑶、苗等少数民族风情、世界长寿之乡的盘阳河流域、被誉为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的大新德天瀑布、神奇的百色大天坑群等等。广西的动植物也十分丰富多彩而又珍稀,如广西独有的白头叶猴、金花茶等。广西的矿产资源也很富有。品种多,储量大。
广西农副产品非常丰富。四大风味地方名菜;风味小吃。 广西的土特产可多了去了像合浦珍珠、柳州奇石、阳朔画扇等工艺品,金嗓子喉宝、桂林西瓜霜等中成药,柑桔、容县沙田柚等果品,桂花茶、横县茉莉花茶等茶类,还有东园家酒、西山乳泉酒等酒类。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桂平西山!我是你们的导游,叫我小韩就好了!大家在旅途中要注意安全哦!我们先了解一下桂平西山的基本情况吧!
今天我们来到的桂平西山,是座落于北回归线上的佛教名山,又名思灵山,因在桂平县城西约1公里处而得名。桂平西山主景区总面积约有13.47平方公里,海拔678米,是全国七大著名西山之一,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广西十佳景区。西山,被子誉为“南天第一秀山”、“秀盖南天”,从南梁王朝设桂平郡治于西山起,逐渐成为游览胜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俗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西山风景秀南天”之称,素以“林秀、石奇、泉甘、茶香、佛圣”五绝而著称。西山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流泉飞瀑、怪石嶙峋;寺庙楼阁、错落其间;摩崖石刻、相映成趣;名庵古寺、高僧驻锡。其中老八景“官桥秋柳、云台曲水、忠勇松涛、碧云石径、龙华晚眺、乳泉琴韵、古洞仙踪、飞阁月明”久富盛名。新八景:"灵湖叠翠、险峰朝阳、哄桥鼎泉、长峡会仙、龙亭观日、栈道悬碧、松海听涛、濂溪飞瀑”闻名遐迩,西山脚下,黔、郁双江交汇,东塔回澜,南屹荔乡白石青峰,西罗丛福地,西北大藤峡谷江流,绿色明珠,北竖金田起义丰碑,瑶山风情,处处诗境如画,是“游踪来绝顶”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现在我们见到的就是西山的正大门了。看,它是如此的端庄典雅,千百年来始终如一地迎接着国内外的游客。其实,西山有三个门,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第一个而已。让我们继续走下去见证其中的神奇吧!
大家看看旁边的风景,知道为什么西山被誉为“南天第一秀山”“秀盖南天”吗?这是因为它的第一个特点——林秀。人们都说西山的树有“两多”:一是数量多,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树就有1500多株,植被覆盖率98%以上;二是种类多,西山上的树种多达300多种,其中高大长寿的龙鳞松是西山特有的树种,除了安徽的黄山就只有我们桂平西山有。
很快,我们就走过了另外两个门了。看见那里的洗石庵了吗?我们过去瞧瞧吧!西山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佛灵。桂平西山是广西最完整的佛教圣地,是全国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庙宇“洗石庵”,又称下寺。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
对联
四千余首,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和山墙线刻神佛菩萨像88幅。清顺治三年(1576年)建。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这里的佛当然要比别的地方“灵”了。所以,到了西山,如果大家愿意,就多拜拜这里的佛吧,它将使你得尝所愿,心想事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舍利子吧?大家坐下来了解一下西山的舍利子的神奇吧!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巨赞法会,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驻锡西山龙华寺,曾撰文赞美西山许多佛缘故事,预言西山僧尼日后可名扬天下,奇事出。法师预言,果然应验。桂平西山真的出了一个蜚声中外的女活佛。俗称为龙姑,法号为妙虚的释宽能的大师。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钦州学院!我是地陪小蔡,希望通过的我讲解,给各位展示一所正在高速发展的高校。
钦州学院坐落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广西钦州市,位于迅速发展的北部湾核心工业区,处于广西沿海的中心地带,是广西北部湾沿海唯一的一所公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总共三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育才校区、相晖苑校区,现在我们来的的是主校区。钦州学院的主校区位于钦州市西环南路89号,离市中心三公里,远离喧哗的城市,确实是个静心学习的好场所。
钦州学院成于1973年,其前身是钦州地区师范学校。成立于动荡中的高校,注定像逆境的风筝,会越飞越高!20xx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广西沿海唯一的本科院校,而现在它正在筹建北部湾大学,用5年时间创建大学,这在全国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由此可见,钦州学院适应了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北部湾的发展需要,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
现在的钦州学院有 15个系、部、二级学院,有学生近一万人。学院现开设普通本科专业24个(42个专业方向),专科专业38个(48个专业方向)。所开专业涵盖了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育学。特别是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港口物流、海产品储运与加工填补了广西高校中没有航海技术专业和海洋类专业的历史空白。师资力量较雄厚,外聘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21人,兼职教授25人,远高于广西的同类高校。接受广西大学的对口支援,并与泰国佛统大学等海外高校建立联合办学关系,从而丰富了学院的教学资源。
好,我们现在走到的是钦州学院校门,它建于20xx年春天。“钦州学院”几个字左边,金黄色的,特别醒目,相传它是 题的字。校门宽 米,右边有个小门,宽约1.5米。它的旁边是门卫处,它的顶部像个贝壳,向外界透露该校靠近海洋,据说几万年前,此校区是一片浅海。整个校门,投资 元,建得非常朴素,不像国内其它高校花巨资建校门,因为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好,请游客们随我从正门进入钦州学院。映入我们眼帘是的宽阔美丽的校园,两边是绿树青草,正前边是一个人工花山,装满了一盆盆怒放的鲜花。其正前边有一个欢迎牌,经常更换内容,由此可见,经常有领导莅临钦州学院。
好,我们的右前方是第五号教学楼,将由我的同事 给大家讲解,祝各位旅游愉快!
广西旅游导游词广西导游讲解篇九
第一景区:桂林市区至黄牛峡。两岸奇峰林立,城镇、农村、田园错落分布,景观多样,是观赏远山近水与人文民风的佳处,构成了画卷的开头部分。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第二景区:黄牛峡至水落村。夹岸石山连绵不断,奇峰围峦映带,是漓江风光的精华所在,构成画卷的主体部份。主要景点有望夫石、草坪帷幕、冠岩幽府、半边渡、鲤鱼挂壁、浪石风光、童子拜观音、八仙过江、九马画山、青峰倒影、兴坪佳境等。诸多景点中,冠岩水府、九马画山、兴坪佳境最令人兴奋,令人陶醉。
第三景区:水落村至阳朔。两岸土岭青葱,翠竹、茂林、田野、山庄、渔村随处可见,给画卷添上了幽美的田园色彩。
漓江风光的美,不仅充分展现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特点,而且还有"深潭、险滩、流泉、飞瀑"的佳景。同时漓江有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自然有它不同的神韵。晴天的漓江,青峰倒映特别迷人。可烟雨漓江,赐给人们的却是另外一种美的享受;细雨如纱,飘飘沥沥;云雾缭绕,似在仙宫,如入梦境。
中游景点
望夫石
望夫石右岸山上有两个石人,高山上的是丈夫,小山上的是妻子,像是背着孩子在望丈夫,名望夫石。传说是一对船家夫妻,行船到此,水枯搁浅,船上斗来吃完,上山看有无船来好求救,结果没有等到,双双化为石头。
草坪
船到草坪,但见两岸奇峰挺秀,水碧山青,茂林修竹,一派葱翠。在漓江的整个游程中,这里算得是观景高潮的"序幕"。游船前行,但见两岸疏林如画,山村炊烟处处,风景宜人。倒影江中的疏林、群峰、远山,有如淡墨浑挥,化入天际,沉入水中。船浪过处,又如卷动的山水画卷。若逢阴雨天气,"烟云绕万峰",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
冠岩
左岸一山,似古时紫金冠,山脚有岩洞,为地下河出口,一脉清流注入漓江。明蔡文《冠岩》诗道:"洞府深深映水开,幽花怪石白云堆。中有一脉清流出,不识源头何处来?"经岩溶地质研究所运用示踪学的原理,在冠岩8公里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地下河的源头。
鲤鱼挂壁
在杨堤看前方悬崖,下方大石壁上,有条红鲤鱼的图形,巨鲤像在溯江而上,名鲤鱼挂壁。
绣山
过了冠岩,山石色彩多样,红、黄、赭、绿交错,色彩斑斓,如织似绣,名绣山。
仙人推磨
在海豹山旁边,有座小山,顶上的岸石,形似人在推磨,称为仙人推磨。
半边渡
右岸峭壁如削,无法筑路,人们在岸边摆渡往来。此地江山成一绝,削壁垂河渡半边。
桃源赏月
右岸桃源村,前拥翠竹,后立青松,三月桃李争艳。村后月亮山顶有个大圆洞,如月挂山头,富有诗情画意,此景名桃源赏月。这便是伟说中伏波将军"一箭穿三山"射穿的第三个洞。
鼓椎山
左岸边有两块圆形巨石,大者曰锣,小者曰鼓;右岸两座挺拔的小山,一名锣锤山,一名鼓棍山。此处叫锣鼓滩。
杨堤
村后一山两峰,形似倒挂的羊蹄,当地谐其音,地名称为杨堤。杨堤景色很美,为乡政府所在地,又是枯水期游人登船的码头。
鸡笼山
右岸一座小石山,上尖下圆,像是南方的竹编鸡笼。还开有一个门,名鸡笼山。左岸石壁上,有一排小石洞,好像是一群小鸡往回赶。
童子拜观音
左前方有许多山峰,中间一个尖峰,形似观音菩萨,名观音峰;在观音峰前下方有一小山,像是童子对观音低头朝拜。
卓笔峰
右岸临水处,有一小尖峰,均匀直立,极像大毛笔,名卓笔峰。
八仙过江
右岸八个山头,光头大肚的象铁拐李,铁拐李旁边是曹国舅,曹国舅下来戴帽的是何仙姑,还有韩湘子、吕洞宾、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名八仙过江。八仙又像威武的将军,名将军升帐。漓江风光,自古有名,八仙或将军们慕名而来,留连忘返。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1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