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十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2 07:59:17
最新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十七篇)
时间:2023-04-02 07:59:17     小编:admin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一

双鹤公园是灵山二大风景区。公园里有喷泉、假山。假山可好玩了,可以捉迷藏、做游戏,我非常喜欢。如果这时是春天,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桃花,还没上山就可以闻到一股清香的桃花味了,呀!这种香味儿简直令人陶醉,我都有些飘飘然了。

登上半腰山,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朵朵、一束束怒放着的桃花,春风吹来,阵阵花香引来了一群群小蜜蜂,真美呀!我们仿佛走进了花的世界,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脸上都流露出流连忘返的神情,双鹤公园真是令人心旷神怡。

步行街是灵山的又一独特风景,去灵山一定要到步行街去。超市、商铺林立,商品繁多,品种齐全,什么都可以买到,书籍、衣服、精品应有尽有。步行街的中央有个喷泉,喷泉中有个古董,青铜色的,名字叫司母辛方鼎,也可以叫司母戊鼎,它有两个名字,至于来历,那就要自己到步行街看了。以上就是灵山比较有名的地方,朋友们灵山永远欢迎您!

无锡的灵山是块风水宝地。灵山大佛、梵宫等佛教文化景点闻名海内外,每天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游览,也有一些信众来烧香跪拜,祈求佛祖保佑。暑假中,我这个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也去领略一下胜境风光。

步及景区,穿过“灵山胜地”的山门后,一座五门相连的石牌坊巍然屹立在大道正中,上面刻“持戒”、“布施”、“忍辱”的题匾——听说这是对佛教徒的纪律要求。

过了山门,两座由青铜浇铸的莲花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传说中,佛祖是在莲花中出生的。再往前走一段,就是“九龙灌浴”景点。这里是一片极为宽大的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由神像,宝瓶叠起组成的巨大的铜塔,顶端有一朵巨大的、未绽放的莲花。

随着《佛之诞》的音乐响起,广场四周众多喷泉一线冲天,塔顶的莲花瓣徐徐地打开了,幼年的释迦牟尼在莲花中诞生了,巨塔下九条龙口中喷出高高的水柱,为释迦牟尼洗浴。这一景观再现了佛祖诞生的故事。九龙喷出的圣水落入池中,化着七十二股清泉从凤凰口中缓缓流出。一些游客纷纷拿出水杯,恭敬地接下这表示吉祥的圣水。

列在九龙灌浴东侧的梵宫,五印坛城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得光彩夺目。

一汪清澈的流水将五印坛城围在水中央,让人感到那座圣殿是那么遥不可及却又触手可即。我在花木丛中穿梭了一阵,终于摸索到了入口,这座藏族佛教殿堂外观很像布达拉宫。走进坛城,无数精美的佛像、壁画纷纷进入游客的视线,精湛绝伦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

用黄金打造起来的梵宫更是金光闪闪、佛光缭绕。这里是世界佛教会址。梵宫里有一座高大、浑圆的演出大厅,天穹般的屋顶上变幼着宝石般的彩光。大厅里约有两千座席,这里常年演出大型歌舞剧《灵山吉祥颂》,讲述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等人生问题,在四周巨大的环幕电影的配合下,讲述了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故事。

游览过上述景点已经累得不想走了。可到了灵山不去参拜灵山大佛太可惜了!远远望去,大佛站在山顶向我们招手致意呢!我又打起精神向山上走去。途中,首先遇到“天下第一掌”,约有三层楼高,一根手指就有1米粗。这是如来佛祖的手掌,与山顶铜像的手掌一样大。导游说,摸一下佛掌可以带来福气,游客们顿时兴致勃勃地去摸佛掌,一个个仿佛沾满了福气,喜笑颜开。

过了大佛掌,眼前是沿山而上的几百级台阶。游人走走停停,艰难地蹬着台阶。在一阵阵喘息声中,我来到了大佛脚下,游客们一个挨一个地去抱佛脚。这座大佛像有88米高,在巨大的佛脚前,我是那么渺小,任何一个脚趾都比我高,我竭尽全力抱住佛脚的大拇指,留下了一个珍贵的镜头。

从佛脚下的平台向四周看,佛像背后与两侧三面环山,正南方是浩渺无际的太湖。唐代高僧玄奘见到这块绝佳的风水宝地,把它称为灵山。我相信这块秀美的宝地汇聚了天地山水的灵气。这次游程使我对佛教知识略知一二。佛教的信仰是要人持善心,做善事,促进社会和谐。这次旅游让我大开眼界,其乐无穷。

景区位于上饶市上饶县北,距上饶市区25公里,座落在上饶市中心旅游区域,地处三清山、圭峰、龙虎山和武夷山四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间,是四山辐射的交织点,浙赣电气化铁路、沪昆高速公路、320国道可达。灵山风景名胜区于20xx年10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

灵山属怀玉山支脉,东北至西南走向,主脉海拔10001400米,主峰海拔1496米。山体巍峨,狭长迂回,呈弯月状绵延百里。其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书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信州府志》称之为“信之镇山”。是一个集度假休闲、观光体验、宗教朝觐为一体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灵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挺秀,形成了灵山整体性极强的延绵20公里的花岗岩峰林地貌,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上饶大地上,具有世界罕见的环状花岗岩峰林地质地貌奇观。有数以亿万计的花岗岩石块挺立于绝顶,孤悬于峭壁,簇拥于山谷层林深处,柱立于湍急溪流之中。灵山的高山梯田中国最具特色的高山梯田之一。灵山梯田,山高坡陡,落差大,层层梯田,弯弯田埂,或是稻田青绿,或是油菜黄灿,四季景色各异,成为灵山颇具特色的景观。

灵山还是道佛二教圣地,是江南颇具影响的民间宗教名山。胡昭、葛洪、张道陵、张继元、刘太真、李德胜、松月禅师等人均在灵山结庐修真、收徒传道,灵山石人殿有1800多年的历史。上饶籍的达官显宦和客(隐)居上饶的历史名人,如王贞白、韩元吉、辛弃疾、徐元杰、夏言、郑以伟、高明、王庚言、蒋士铨、徐谦等人,为灵山留下了300多首名篇佳作。

其中南宋辛弃疾赞美灵山“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明朝宰相夏言盛赞灵山“九华五老虚揽结,不及灵山秀色多”,当代诗人冯雪峰赞美灵山是“神奇的山,不屈的山,诱人的山”。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着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着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着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着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着。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成语“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三

冕宁灵山寺距冕宁县城8公里,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距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80公里的省级自然风景区,是凉山州重点整合的彝海—灵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灵山寺是凉山州境内最为有名的一座寺庙,和赫赫有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属冕宁县,位于该县县城20公里之外的东部小相岭西麓深山老林之中,因背后紧靠着的那坐 山门大殿

高耸的大山叫灵山,所以叫灵山寺。

冕宁灵山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势,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眈眈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山门外边有6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树龄至少在两百年以上,它是灵山寺最主要的标志。

在灵山寺的背后,是一座美丽的自然公园。那里生长着古老的参天大树。还有一个在当地很有名的地方,不过还不为外人所知———连三海。在一座山上,静静的淌着三条湖。据说山上还长有灵芝,并有细细的泉流,还有前人留下的石洞。在湖中还有据说会爬树“鱼”,湖海比较深,当地对湖还没有做过考察,仅是

从当地一些年迈着那里得知。

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耽耽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关于灵山寺的历史,在志书和碑石上已早有记载。杨祖师俗名杨学信,法号悟真,佛号普渡,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清乾隆四十七年,游历来到冕宁,听说灯台山是燃灯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观,直至峰顶,果然胜迹犹存,故址显在”。杨祖师便在青龙潭就水结茅而居,一面继续修行,一面筹建寺院,当时门下有冕宁弟子约百人。灵山寺大约在乾隆五十九年建成。知县辛大成为寺院题名“西灵”,民间则称“灵山寺” 香火鼎盛

。杨祖师在冕宁20xx年,灵山寺建成后在寺内修行9年。于清嘉庆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经七日后,其弟子启龛视之,但见满面红光,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长期供奉,其肉身则完全干固,不再腐朽。在灵山寺右1公里的岩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顶面平整,传说那就是杨祖师“坐化圆寂”的禅石。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 连三海

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嶲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连三海位于灵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是三个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纪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构成的三处冰川湖泊群,每个海子均由独立山峰所包围。连三海子三个湖泊形态各异,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湖面一分为二,景象颇似太极图,尤为奇观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四

灵山大佛,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包括祥符寺和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面临太湖,北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

祥符寺祥符寺是中国佛教四大宗之一的法相宗的祖庭。相传,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唐僧玄奘从天竺(即古印度)取经归来,看见无锡马山秦履峰之东仿佛天竺灵鹫山,因此称之为“小灵山”,并命弟-子窥基在此开法,并慈恩宗(即法相宗)第一世。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山寺,并改称“祥符禅院”。北宋宣和四年(1122),升为寺,称“祥符寺”。清新肃穆的优美景色和“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意境使祥符寺闻名于世。而明、清两朝的修缮、扩建又使祥符寺殿宇宏壮,香火鼎盛,寺僧众多,磬声跌宕,盛极一时,与无锡惠山寺、常州天宁寺齐名,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

祥符寺历经千余年风雨战乱,几经兴衰毁建,但香火不断,名僧辈出。自窥基以后,湛然法师、道岩法师、空海上人、唯安法师、洪储法师、纪荫法师先后在此住持。

明代空海上人(即智澜法师)曾在此致力于环境开发建设,植青松600万株。由于土质肥厚,数十年后,青松茂盛。当年,翰林修史聂大年曾有《赠空海上人》诗一首:“湖上得幽寺,四围皆乱峰。二三千亩稻,六百万株松。”多年以后,聂大年再来祥符寺时,已是“仿佛南屏十里松”,只得“苍台白石认行踪”了。半个多世纪后的王世贞在《题寺松》中写道:“未拜寺中佛,先看门外松。”可见空海上人之无量功德。

康熙年间,祥符寺的纪荫法师名气更大。纪荫法师,字湘渔,号宙亭。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召见纪荫,后又多次召见入京。康熙三十八年(1699),敕赐“水月禅心”匾额,并自制诗七绝一首,临米芾书一幅,临黄庭坚书两幅,还赐玉如意、铜雀瓦砚、绿端砚等物。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祥符寺由地方出让给常州天宁寺,为天宁寺下院,天宁寺高僧圆寂后均于此入塔。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农历二月十二日,日军在马山实行“三光”政策,祥符寺殿堂大部分被毁,天宁寺派往祥符寺的堂主中庸和尚,书记广渡和尚和其他十二僧人全部被杀。劫后,仅存香积厨与库房数间。

1992年,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区成立后,作出了重建祥符寺和在寺后小灵山建一座88米高的释迦牟尼立像的决定。

1995年10月27日,祥符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方丈升座。中国禅宗曹洞宗第四十八世传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当代著名高僧茗山法师出任方丈。

灵山大照壁灵山大照壁位于灵山大佛广场南侧,是胜境广场上的主建筑,于1997年4月3日落成。照壁北倚灵山,南望太湖。长39.8米,高7米,厚1.3米,为目前中国石雕照壁之最,可谓“华夏第一照壁”。

大照壁南立面是题为“灵山胜会”的大型石刻组雕。中间部位描绘佛祖释迦牟尼法架光临天际说法,诸佛、菩萨、各路神仙腾云驾雾,乘龙驭鹤,同来灵山。祥符禅院首任主持窥基大和尚,笑容可掬,垂手恭迎。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五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0xx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0xx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六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0xx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0xx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七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_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_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_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_年(1920_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_”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八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到古灵山景区参观游览,我是导游,相信我会陪您度过一个美好愉快的灵山之旅。

古灵山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文化旅游景区,古灵山风景区是电视剧《封神榜》故事发生地,是殷纣王降香、女娲修真处,文化悠远,景色逸人。主要由一像、一宫、一洞、一花、一湖、一谷、五泉、五峰构成。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开篇第一章“殷纣王女娲宫降香”指的就是古灵山女娲宫。古灵山风景区位于淇县县城西北8公里处,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因殷商时期建寺而古,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据明代《淇县志》记载,南北朝梁普通年间,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达40余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也曾在此修行主持。《尚书》、《淮南子》等作品中记载,古灵山是远古时代传说人物女娲捏土造人、炼石补天的修真地,而在西山峭壁,还巍然矗立着一尊自然形成、鬼斧神工的女娲峰,另外还有女娲宫、古佛洞、醒目泉、祖师铜顶、灵光阁等景点,景致独特,耐人寻味,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可逐一参观游览,需要时间大约三个小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女娲广场,眼前这尊高十三米的花岗岩雕塑,就是女娲托石补天的形象,她分为前后两部分,咱们现在看到的正面部分是女娲补天的形象,背面也就是后面那部分则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女娲雕塑的底座由三层平台构成,第一层平台是石雕十二生肖,女娲炼石补天,捏土造人,被称作是人类的始祖、共同的母亲,这十二生肖便代表了华夏亿万有情儿女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共享天伦之乐;踏上第二层平台,大家看到的是玄妙无比的八卦,象征着女娲法力无边,神秘莫测。向东走,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有一幅浮雕,上边生动描述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四个远古时代的人物场景:盘古开天劈地、隧人氏钻木取火、女娲托石补天、后羿射日。来到北边,您抬头看到的是女娲捏土造人的形态,相传女娲在捏土造人时感觉用手捏的速度太慢,便急中生智,折断了身旁的一根柳枝蘸着泥浆往外甩人,但在甩的过程中难免用力不匀、磕磕碰碰,所以就形成了现在世界上的残疾人,而女娲先前用手捏的那部分人便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贵族阶层,柳枝甩出来的则成为了平民百姓。是啊,女娲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万物众生,被称为人类共同的母亲,而古灵山主要突出的又是女娲文化,所以古灵山又被称作是“母亲山”。再向西走,大家请看这幅浮雕:纣王降香女娲宫。提到纣王,大家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古典文学名着《封神演义》,在这部作品中,很多章节您都可以看到“朝歌”这个名字,这里的朝歌就是现在的淇县,它是殷纣王早年执政时期的都城。而这幅浮雕上,便生动再现了纣王当年慕名女娲之灵气,亲率文武百官以及八百御林军、三千铁骑前来古灵山女娲宫降香的盛况。关于当时降香的具体情节,呆会儿女娲宫咱们再细说端详。这边请。

一直以来,古灵山以“古、灵、美”而着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到此观光游览。提起“古”,主要是创建年代古老久远,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提起“灵”,则是由于这里因女娲世代神佑而灵,来此是求财必发、求官必升、求子必灵、求福必验,可以说是求啥应啥;而提到“美”,咱们的眼睛也可以逐一发现体会,是啊,这里群峰耸翠、山水相映,的确可称为“人间仙境”,所以也难怪女娲也相中这块风水宝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间县令于慧游览到此,总结出了着名的“灵山十景”,像“危岩少进、群峰耸翠、列柿流丹、一径蓬壶、半岩风雨、九天鸣佩、巨崖走蛟、双剑横秋、东海龙吟、西山虎啸”,也无不描绘出了这里引人入胜的景致。

的确,这里不仅有人文景观女娲雕塑,自然景观也令人赞不绝口。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下来,站在这个特定的位置,从这个特定的角度来看对面西山峭壁上突出来的部分,就是古灵山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女娲峰。这是一自然形成的景观,高70余米,与现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保存的汉代女娲神像极为相似。大家可以看到,她的鼻子向外突出,下巴微微上翘,脸部轮廓非常形象,胸前长着一棵草,好像胸花一样非常别致。而且,她高高挽起的发髻后边,还背着一个小背篓,好像在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特别亲切,而头上那把保护伞,也在日复一日地甘心情愿为女娲遮风挡雨。只不过,尽管如此,女娲的面部表情依然是那么的端庄肃穆,没有咱们想象中的母性的慈祥和和蔼可亲,为什么呢?这还得从殷纣王说起了。咱们边走边聊。

大家非常熟悉的电视连续剧《封神榜》第一集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全剧中的纣王形象定下了一个基调:纣王到女娲宫降香,见到女娲雕像姿容俏丽、栩栩如生,便随即在女娲宫的粉壁上题下了一首风流诗亵渎女神,最终却因此而落了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这部演绎作品,把纣王描写成了一个骄奢淫逸、残忍暴戾的昏君,致使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错误的理解了殷纣王。其实,真实的殷纣王并非只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角色。眼前的这块碑刻向大家简单介绍了纣王以及纣王到女娲宫降香的经过。纣王从继承王位到兵败自杀,共在位52年,一生中的前半期他曾是一个志向远大、统治贤明的君主。司马迁的《史记》这样记载纣王,说他“资便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说”,在他的统治下,殷商曾是一个先进富庶的强大帝国,纣王曾亲自统兵出征,平定东夷,使中原的疆土,开拓到遥远的淮河和长江流域,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尚未开拓的蛮荒的南方,进而推动了古代中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融合。所以,孔子的着名弟子子贡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焉------”意思是说纣王的功绩比他的错误要大的多,近代史学家、大文豪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纣王说“统一神州赖此人”,今天的淇县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纣王建功立业的传说,他也应该和中国历史上许多着名的君王一样,是一个功过掺半、功大于过,应该得到人们客观评价的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统治者像纣王一样,在建立了非凡的文治武功之后,却沦于荒淫暴戾,最终走向毁灭。

在《封神演义》这部演绎作品中为纣王后半生种下祸根的就是刻在石刻上的这首诗:“凤鸾宝帐景非常,本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妖艳,芍药笼姻骋媚装”。原本,女娲的博爱仁慈、传神绝美教化德泽了百姓众生,也装扮了古灵山的俊山秀水,所以也难怪殷纣王游览到此时情不自禁作诗吟唱,但是,他不该生出“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的轻薄臆想,也正是这最后两句感叹,使这个放荡不羁、轻浮多情的君王惹了祸端,一向慈悲为怀的女娲恼羞成怒,仰天长叹,一怒之下派出狐狸精,魂附烈女苏妲己身上,进而迷乱无道昏君,最终导致了百年成汤基业毁于一旦、商代王朝大厦崩倾的悲惨结局。也正因为如此,女娲走出了行宫,来到西山山巅,千百年来站在那儿栉风沐雨,看人间真善美、观世间假恶丑,保佑着后代子孙的延嗣安康。所以也难怪咱们刚才看到的女娲峰神情那么独特呢,真可谓端庄中略显慈祥,肃穆中透露着和蔼,刚毅还夹带着无奈。《封神榜》作为一部演绎作品在民间广为流传,慢慢地形成了现代人对纣王的误解。纣王之所以落得这样的可悲下场,可以说既是他人造成的,也是当时的历史和体制造成的。

这里就是女娲宫。里边供奉的分别是女娲和伏羲。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着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礼记》和《山海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着。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

相传女娲、伏羲后来来到昆仑山结为夫妻,成婚育子繁衍人类,其族人逐渐壮大。后来,这个部族扩展到古冀州,居于“雷泽”边的洪洞一带,这个就称为“女娲”部族。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传说,女娲以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还曾经遗留在人间两块奇石,一块化作了《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另一块就遗落在了古灵山,成为了古灵山的镇山之宝--五彩神石。这块石头是1998年阴历三月十五日,女娲生日那一天在女娲峰峰顶上发现的,而在这里,还有一首诗:未遇补天滞人间,盛世淡妆立庭前。灵性本是自然美,春夏秋冬对云烟。可以说对五彩神石描绘的淋漓尽至,相信您读过之后也会对五彩石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家请看,这块石头的左半部颜色明亮而右半部则相对较暗,中间这条线被称为阴阳分界线,它把这块石头分为两部分,发亮的这块代表阳间,而发暗的这半部则代表阴间,石头正中有一老者,面部轮廓形象逼真,眉毛、眼睛、鼻子、嘴巴清晰可见,头后飘起的长发则将阴阳两界连接。据《百神图》考证辨认,这就是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像下方是一位头戴王冠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王母娘娘。玉帝像上方有一白胡子老头为南极仙翁,如果把仙翁眼睛下方的部位看作是一金冠的话,咱们还能看到头戴金冠身背金箍棒的孙悟空。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再仔细看看,您将会在这块石头上发现七十二位全神。作为古灵山的镇山之宝,灵气大无边,摸一摸财运发,拜一拜免灾难,真的是不摸不知道,一摸心欢笑呀!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石塔,叫超公和尚塔。1981年从古灵山寺岩内挖出。该塔是青石雕造的圆塔,总高2.75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此塔没有经年铭文,但从1974年该塔旁出土的超公禅师石棺上铭文,可知此塔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塔的形制与技艺在古建筑和石刻艺术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接下来我们要到的下一个景点是古佛洞。

在我们当地,流传有这样一首诗: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为何故,健身又祛病。壁石多元素,岩浆造化成。奥妙说不尽,陶醉自然中。所以每一位到古灵山来参观的游客也无不进洞领略其妙。来到古佛洞口,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幅对联,“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上念下念完全一样,是一个回文联,耐人寻味。

这是一个天然石窟,高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古灵山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大家钻洞时也请注意安全。

钻出古佛洞,各位不妨再回头看“人生再造”,都说此洞有坦途也有曲折,有光明也有黑暗,由此出来,真可谓人生再造呀!

这里是醒目泉,泉水经层层页岩石过滤之后流出,矿物质含量特别高,对眼睛非常有益,当地人也都表示:用此水洗眼,小眼可以变大,大眼可以变成双眼皮。当然,心诚则灵哦!

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中国最早的爱情公园--桑中。

中国自古就有描写爱情的成语“桑中之约”,成就了一段关于爱情的千古佳话。这个成语出自《诗经-鄘风-桑中》。提到《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述了我国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作品,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感、事件等以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305篇。其中风就相当于现在的流行歌曲,传唱于民间。雅则比较像红色歌曲,带有官方色彩。而颂更像现在传唱的宗教歌曲。

大家非常熟悉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千古绝唱就是国风中的一篇,可见当时的民风是十分开放的。我们接下来要了解的这篇《桑中》同样与爱情有关,诗中一名男子回忆与心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当时两人“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意思是我们相约在桑中,于上宫许下美好的誓言,直到夜幕降临之后,淇水岸边送我归去。

如今的桑林、上宫依然存在,随着大家漫步与其中,那女娲宫中关于爱情的誓言,已经漫过山谷,笼罩着你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让着缠绵的诗句,在您今后的人生中延续,为您敲响幸福的钟声。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是素有“天下第一铜顶”之称的祖师金顶,这里供奉有道教神仙谱系中赫赫有名的天界尊神--真武大帝。因真武祖师大殿屋顶是铜瓦铜板而得名。铜顶位于玄武山顶峰,面对女娲峰,背靠龙虎山,东边的龙山与西边的虎山相连形成半包围,恰似祖师宝座,俗称柳圈椅。站在铜顶之上,俯视古灵山庙宇金碧辉煌,环视八百里太行山,雄壮、巍峨,铜顶上建有九祖大殿、人祖殿、无极老母大殿、善恶门等多个殿堂,特别是九祖大殿耗资110万元,仿北京太和殿样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可谓中原地区山顶唯一一座大殿,内奉九位老祖(盘古、三皇五帝),九尊大像均为贴金铜像,威严端庄,金光灿灿、栩栩如生,令人瞻仰。

各位朋友,古灵山主景区的讲解已经结束,很高兴为您讲解服务,欢迎您下次光临,祝您旅途愉快,再见!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九

冕宁灵山寺距冕宁县城8公里,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67公里,距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80公里的省级自然风景区,是凉山州重点整合的彝海—灵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灵山寺是凉山州境内最为有名的一座寺庙,和赫赫有名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同属冕宁县,位于该县县城20公里之外的东部小相岭西麓深山老林之中,因背后紧靠着的那坐 山门大殿

高耸的大山叫灵山,所以叫灵山寺。

冕宁灵山以灵山寺为中心,规划保护面积40平方公里。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势,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眈眈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山门外边有6棵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松,粗有三四人合抱者,树龄至少在两百年以上,它是灵山寺最主要的标志。

在灵山寺的背后,是一座美丽的自然公园。那里生长着古老的参天大树。还有一个在当地很有名的地方,不过还不为外人所知———连三海。在一座山上,静静的淌着三条湖。据说山上还长有灵芝,并有细细的泉流,还有前人留下的石洞。在湖中还有据说会爬树“鱼”,湖海比较深,当地对湖还没有做过考察,仅是

从当地一些年迈着那里得知。

灵山寺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冕宁县如今规模最大的宗教寺院。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宽敞宏大,结构庄严,前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两边是十八罗汉,后殿供奉灵山寺开山祖师梧真和尚杨学信木刻偶像。面对大佛是坐着的韦陀0神像。据说,天下的韦陀都是站立姿式,唯有灵山寺的韦陀是坐像,因为灵山寺本来清净,不劳韦陀虎视耽耽地站着0。寺庙前面正中是新修的琉璃瓦山门,以正殿天井为中心,两侧有众多的房舍堂廊,前后左右纵横相连,浑然一体,构成了一片古建筑群。

关于灵山寺的历史,在志书和碑石上已早有记载。杨祖师俗名杨学信,法号悟真,佛号普渡,湖南省常德府龙阳县人。清乾隆四十七年,游历来到冕宁,听说灯台山是燃灯古佛修行的地方,“遂策杖往观,直至峰顶,果然胜迹犹存,故址显在”。杨祖师便在青龙潭就水结茅而居,一面继续修行,一面筹建寺院,当时门下有冕宁弟子约百人。灵山寺大约在乾隆五十九年建成。知县辛大成为寺院题名“西灵”,民间则称“灵山寺” 香火鼎盛

。杨祖师在冕宁20xx年,灵山寺建成后在寺内修行9年。于清嘉庆九年二月端坐而寂(逝世)。经七日后,其弟子启龛视之,但见满面红光,宛然如生,即将肉身移置佛堂,长期供奉,其肉身则完全干固,不再腐朽。在灵山寺右1公里的岩壑之中,有天然巨石座,呈八卦形,顶面平整,传说那就是杨祖师“坐化圆寂”的禅石。

昌海和尚灵塔位于灵山寺大殿后数十米的坡林地内,灵塔用青石板镶嵌而成,高2米多。建于清咸丰丙辰年(1856年)。为曹洞宗三十二世昌海达和尚塔。

高和尚修行处在灵山寺大雄宝殿之西,过青龙河沟,在林木杂生的山坡上,有寺庙遗址,遗址后有10平方米左右的岩房和大石板井。传说此处是与杨祖师同来灵山修行的高和尚建庙处。在此可俯瞰灵山寺建筑群。

火炭堡藏文石刻位于苏州坝西北端宁源乡巴甫村火炭堡。一高约1米,长逾米的棱形大石,右刻藏传佛教格鲁派教义,标题为“六字真言”,左刻献宝祈福人像。估计为明末清初刊刻。

本波教石碑位于城厢镇大垭口村。碑体为花岗石,高约1米,宽0.4米,厚0.15米。略风化,文字图象清晰可辩。石碑上部可卷云纹,下部为一雄狮浮雕,中刻三行藏文(转写梵文体),书写古朴工整,其中第一行为藏区本波教派的“八字咒语”。

墨玉海即黑海。位于灵山河正沟源头,海拔约3500米,形似葫芦。海的南北山峰 连三海

终年积雪,绝壁之上有稀疏的云杉和丛生的杜鹃,东面山坡缓缓延伸,嶲山山脊银色板块冰川延伸进林中;西边出水处,草坪之上有矮小成簇的杜鹃,有嶙峋的山石点缀其间。海水远观为黑色,近观则清澈见底,洁净无尘。

金海又名红海。海区为红色火成岩,远观海水成红色,固有此名。位于灵山主峰东麓,灵山河南支涧水沟的源头。海拔约4000米,形似腰子,由上下两个海子相连而成,每个海子面积约百馀亩。环湖雪峰耸立,状如城碟,淡云飘过,上下金黄,天水一色。

连三海位于灵山寺所在的西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是三个保存完好的第四世纪冰川冰斗地貌群所构成的三处冰川湖泊群,每个海子均由独立山峰所包围。连三海子三个湖泊形态各异,湖水清澈,天光云影,蔚然生秀。其中一湖,有一道冰川通向湖心,将湖面一分为二,景象颇似太极图,尤为奇观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

灵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罗山县西南部境内,西南分别与信阳县、湖北省大悟县交界,东连鸡笼山,西邻鸡公山。它含六大景区:灵山寺景区、逍遥洞景区、金顶景区、龙凤祥林景区、龙牙寺景区、丸里落雁湖景区。景区总面积约61平方公里。景区西距京广铁路和107国道40公里,东至京九铁路50公里,北到南信(阳)叶(集)路10公里,京(北)珠(海)高速公路从灵山脚下通过;有罗山—灵山、伍家坡—灵山、鸡公山—灵山、大悟—灵山四条公路交汇于此。

灵山,最早叫八山,源于八座主要山峰。其最高峰叫霸山,古人误以为此峰为县境最高峰之故。因“八”“霸”音近,后八山被混称为霸山。此山“每有云气覆顶必雨,验之信然”,其中一次高峰叫小灵山,自然与山名吻合,“灵”“霸”二字又同一“雨”头,故霸山之名渐被灵山取代。

灵山,形成于中生代白辈纪(1。5一0。7亿年前),为花岗岩基。这里山体连绵,层峦叠障,沟豁纵横,年平均气温13-15℃。夏季山上山下日温差7℃,夜温差15℃。山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植物类有1000多种。最值得一挺的是灵山云雾茶,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中的精品;其次是板栗、中华弥猴桃,为高营养食品,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杜仲、桔梗、七叶一枝花等是名贵中草药。动物类有1067种190科之多,仅鸟类就达169种,景区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董寨林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和二级保护动物自冠长尾妈等。哺乳类动物主要有野猪、野山羊、狼、金钱豹、大灵猫等。

自然景观遍布山林。奇石陡崖、千姿百态、相应成趣;幽谷密林长流水,瀑潭高悬天地惊,青天繁星风无尘;落雁九里渊鱼深,唉乃一声山水绿。据不完全统计,灵山共有大小瀑布36条,大小山洞72个,有名的奇石怪壁108处。其中,智慧姑娘像西方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女神;险石造形神秘,体积巨大,惊险赫人,为天下第一奇石;“骆驼”仰首向天,巨大逼真,生动有趣;逍遥洞是洞连洞、洞叠洞神奇奥妙;仙人洞地处险峻,洞顶造型奇特,世所罕见;银洞飞瀑,集壮观、神秘、奇特、险峻为一体,堪称天下一绝九里落雁湖群山环抱,湖岸曲折有致,湖光山色相映生辉,灵蝴阴云,飘飘逸逸,仙气荡荡产八山神笔峰为天公造字,字分阴阳,笔划规整,结构神妙,令人不可思议……人山谷昕潺潺流水,登山顶着乱云飞渡,整个灵山仿若一个神奇的世界。

灵山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灵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旧时有大小寺院13所,现存2所,其中灵山寺已有两千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明太祖朱元璋曾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主持陈大用为金碧禅师,并亲笔为大寺题写“圣寿禅寺”匾额。现有大殿7层,僧民30余人。农历三月初一庙会,进山朝拜旅游者络绎不绝。

险耍的地理位置,奇特的自然风光酿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古时,因其山东南的九里关与今信阳境内的平靖关、武胜关合称冥或嘟〈meng〉塞,为天下九塞之一,北进中原商人楚,唯此三关可通,其东面山脚下就是著名的楚豫古道,故而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占山为王,落草为寇者有之;避兵匪,躲宫害者有之。

灵山秀丽的山色,奇异的景观,又产生了丰富的与之相关的风物文化,几乎景景有传说,石石有典故。这些传说和典故与景观相映生辉,将本来就秀丽、神奇的自然景观装点得更加秀丽和神奇。灵山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远近风传它有求必应,非常灵验,虽无科学道理,但信者甚众,有求必应的传闻颇多,有的求财求运者竟不惜跋涉数千里之遥。

灵山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含量及很高的潜在旅游价值吸引着天下游人,每年来此旅游者达30万人次。1994年6月被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并即将被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今该景区已处在加速开发建设之中。随着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灵山旅游开发建设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不久的将来,灵山定能挤身于世界名山之列。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一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

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佑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0xx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0xx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灵山寺历史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历史,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势奇伟,林木葱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刹灵山寺旁依少华山,唐朝起寺院改为“灵山”。该寺地处豫鄂两省之间,是官营建的寺院之一。信阳灵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20xx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为“国庙”。相传唐朝有一县令弃官出家,长途跋涉,到印度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灵山寺传经讲法。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北宋·仁宗年间,有灵然禅师上奏圣上,国母信仰佛教,批该寺三年公粮(每年两万七千两银子)重新进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复修,明朝人张仲简有碑记。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钟鼓楼台。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罗汉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20xx年)落成。

据有关资料记载,灵山寺僧属临济正宗支派。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华山)、大寺、中、南、北、马放沟等六部分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间。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达三十多万人。灵山寺建筑布局结构严整,六座大殿依山势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现有六间前大殿、三间祖师殿、五间大佛殿、三间法堂、五间祭仙宫、五间五星殿、共计三十间。六座大殿分别供有各种仙佛造像:欢乐殿供关公,祖师殿供达摩,大佛殿供释迦,法堂供罗汉,祭仙宫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显示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特点。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

“文革”期间,各种佛像砸毁贻尽,金鼎殿宇全部拆毁,唯“圣寿禅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门匾额为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亲笔所写。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

灵山寺佛缘

位于信阳市罗山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灵山寺、金顶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龙牙寺、险石寺、圆通庵、福全庵、延寿庵。灵山寺是一座颇为奇特的寺院,院内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宁公主就曾在灵山寺出家为尼,这一制度也是我国佛教界的一大奇观。到了宋、明两代,皇帝曾多次亲临灵山,足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灵山旧有“七寺三庵”,其中灵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灵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辈出,名播海外。千百年来,“灵山三奇”——庙门东开、僧尼同寺、带发修行在佛教界独树一帜。

唐明皇之女建宁公主曾在此出家为尼。

朱元璋与灵山寺的渊源——3上灵山寺

灵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佑二年(1320xx年)又重建。1349年由陈大用任主持。公元1320xx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风阳县东北)太平乡孤庄村一个佃户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继辞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亏邻居汪大娘认识皇觉寺的高彬长老,便把他介绍到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光干活儿不念经的小行童。时隔不久,寺里断粮,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阳)一带云游乞讨,成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气异常炎热,朱元璋来到灵山寺,行至距寺院不远的狮象口,因饥饿、炎热交加,昏倒路旁。灵山寺小和尚陈大用下山买米,将其救回寺院。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灵山寺。朱元璋自结识灵山寺僧陈大用,在他的帮助下,文化知识日益丰富,思想日趋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以灵山为据点,四处宣传明教教义,传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罗山县尹李思齐(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围了灵山寺,前来捉拿朱元璋。紧急之中,陈大用打通竹竿,让朱元璋口含竹管跳进院内深井,躲过元兵搜捕,幸免一场劫难。这是朱元璋二上灵山寺。

现如今灵山寺还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龙井,这是朱元璋曾经躲过的井。前来朝拜的人们,都会取井中水,用来冲洗一下自已的双手。把自已的霉运冲掉,留下好运连连。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该寺降香,此为第3次上灵山寺,敕封住僧为金碧禅师,改名“圣寿禅寺”,并亲题匾额。同时还赐给这座寺院“半副銮驾”、金瓜、钺斧等仪杖,寺脊上装有龙头凤尾,称为“皇庙”。

清康熙51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罗汉造像等,并对该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专程拜谒灵山寺杲英墓。[2]灵山寺在印度和东南亚国家中颇有声望。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期间,曾提出往该寺瞻仰,因当时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二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三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四

灵山寺景区位于九龙溪中上部,为风景区中心景区,其面积约2.8平方公里,景点丰富、密集,内容齐全,特点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为主要内容,主要景点5个,即元璋湖、灵山寺、九龙瀑布、白马洞、春归叠翠峰。元璋湖景点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长城、霸山桥、霸桥流水、打儿窝、鲤鱼跳龙门、万人冢、灵山秀目、灵山碑林、百鸟园、灵山宾馆等景观。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灵山,由涩港乡人民政府投资20万元,湖北省随州园林古建公司承建。

[灵山碑林]主要为佛碑,分为七个部分: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罗汉部,共计80块凹刻的碑。碑为青石,高1.66米,宽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国际有限公司捐资兴建。

[灵山宾馆]座落在枫树湖畔,建筑风格新颖别致,气势雄伟壮观,于1993年由罗山县人民政府投资建成,内设200张床位,浴池、空调、彩电配套,野味佳肴具有。灵山寺景点含有灵山寺、圣井、百日红、倒栽古柏、千年银杏树等景观。

[灵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兴四年(公元474年),为佛教传入中国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时曾被封为国庙。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扩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当时的住持僧陈大用为金碧峰禅师,令其随驾入京,参议朝政,并为寺门题“圣寿禅寺”匾额,又赐半副鸾驾陈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灵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学,带回梵石释迦牟尼及二十四罗汉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冲倒,后经不断修缮,至民国20xx年(1920xx年)恢复旧观。此后兵连祸接,毁多修少,日渐萧条。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时,文物被毁,大部分填埋在一莲池大坝下,僧尼有的还俗,有的被编为董寨林场职工。1978年,灵山寺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遭破坏的文物开始修复,僧尼陆续回归。1985年恢复三月初一庙会。现有大殿七层,分别为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观音殿、祖师堂。大都采用单檐起五、七架,厅出单双步穿堂,中轴建筑两侧有数十间穿短式的厢房。1997年11月,国际佛教协会赠给灵山寺大型汉白玉佛像五尊:卧佛、释迦摩尼、观音菩萨、文珠菩萨、普贤菩萨分别安放在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灵山寺现有僧尼30余人,每年来此朝拜旅游者达30万人次。

[圣井]灵山寺第三层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径约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银光闪闪,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衔修竹藏于此井,躲过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称之为“圣井”或“潜龙井”。

[百日红]灵山寺大雄宝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边有一棵古树,叫百日红,人们亦称之为“痒痒树”。如用手在树身上轻轻抓挠,枝叶就会微微颤动。树干直径约30公分,高5米上下,树皮外表呈黄褐色。树干向上生长态势曲弯有致,恰似游龙戏水,枝丫参差交织在一起,茂盛的绿叶互相叠连呈伞状,“伞”面约5平方米。百日红于阴历五月中旬含苞,下旬开放至八月末。花期约为100天。它含苞时,先生长四棱形的嫩枝,长约15厘米。每一枝上长出上下对称的十余个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与瓣之间长有花茎,茎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状,色粉红(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黄色,有数十个花丝,花落结籽有一果。据传,百日红是在清光绪年间,由灵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带回的,距今虽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万年倒栽柏,千头柏,在灵山寺祖师堂门前右边。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从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树围直径约50公分。树无正头,枝杈只有五股,呈伞状。叶子和当地扁柏相似。树皮竭色,木质非常脆。柏枝长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长有象针钱一样细的吊线向下垂伸。吊丝的长短不一,长的有1米左右,短的约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顺气,常被信徒香客带回家去。据说此树是杲英和尚亲手栽的,杲英云游带回小柏树,将树扭成麻花状,把树头朝下,树蔸向上栽在祖师堂门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树能活,证明我当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来果真当了主持,小柏树也一年比一年长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毁。

[千年银杏树]灵山寺后院南墙根边有一棵银杏树,是灵山寺的一景,据考为唐玄宗之女建宁公女在灵山寺出家时所栽,树高五六十米,树粗需要四人合围,可谓古树参天,绿荫如盖。此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灵山寺的象征。物皆有灵,这棵树随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时期呈枯萎之状。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四面威风,八方玲珑。九龙瀑布景点的特点是晴雨林奇,九龙瀑布美,大慧塔壮观,九龙沟密。

[释大慧塔院]座落在灵山寺右侧约100米处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层,高20米,飞阁亮顶,檐牙高着,色彩斑澜,是为纪念江大慧和尚而兴建。江大慧,罗山县子路乡江长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0xx年到灵山寺出家,其行为疯疯癫癫,不守规约,人们都称他为“姜疯子”,常在豫南、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一带云游,1920xx年,当上了红安华家河南冲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时期,红安地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动中心,南冲寺常有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出没。

1940年5月8日,伪区长带领国民党广西部队127师,将南冲寺团团围住,把寺里的28个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审问。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黄有林、刘大贵、范青云、龚守之、金开礼、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红安县(原黄安县)七里坪,遭严刑拷打逼供,一无所得。后国民党反动军队以所谓通共隐藏新四军的莫须有罪名将他们集体枪杀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滩上。七位僧尼惨死后,由当地的佛门居士余春山等人,将他们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宝、张通成等人,费时月余,将其原葬棺木辗转运回灵山寺,安葬在灵山寺右侧半山坡上——今释大慧塔院处,著名文学家叶君健之弟叶守道题挽联一副:“继灵山道脉,一殿一溪现昙花;具宗烈丹心,三义三贤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灵山寺大门对面300米处,因这一片树林里终日飘洒着细微的雨珠,人们称这雨为相思泪,这树林为相思林、挥泪林,面积约2500平方米,多为枫树,树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们避暑的好地方。

[九龙瀑布]在九龙沟口的断崖处,高20米,上窄下宽,成喇叭状,上口宽5米。山水从金顶顺九龙沟一路飞奔,在此断崖处纵身跳下,形成瀑布,溅起无数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浅水池,池底是干净光润的石头。九龙瀑布的水来自人迹罕至的九龙沟,没有丝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无穷的惬意。又因此处路平坦,距灵山寺近,为历来的游者必到之处。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五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六

灵山风景区地处太行山东麓,距豫北淇县城西北 10公里,游览面积10平方公里,《封神演义》第一章写的殷纣王降香女娲宫,就在灵山。

灵山寺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峰峦拱翠,龙虎二山保驾,灵山、馒头山前后呼应,昼似莲花怒放,夜如众星捧月。山岩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转,步移景迁,绿树红花,百鸟欢歌,亭阁相映,景色优美,可谓“灵山抱妙寺,神泉涤心埃”。

据明代《淇县志》记载,灵山寺创建于梁普通年间(公元 520)年,由曾任昭统寺大统、纲领全国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创。唐开元年间重修,是淇县创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灵山为主,故名灵山寺。

唐、宋时期是灵山寺鼎盛时期。这期间寺院所辖面积近 35公顷,高僧200余人,古磬阵阵,木鱼声声,游客云集,香火旺盛。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见寺院长老法如到长安垂询佛事。明代山东副使裴骞专程从山东来游灵山寺,并写有《游灵山寺记》一篇、诗三首传世,明代主事李继先隐退汤阴,闻灵山古刹水石甚佳,专程来游。他感慨地写道:“今寺唯灵山吾不厌之,而有言张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为可奇也耶。”明代县令于慧曾把灵山寺概括为灵山十景:一曰危岩少进,二曰群峰耸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径蓬壶,五曰半岩风雨,六曰九天鸣佩,七曰巨崖走蛟,八双剑横秋,九曰东海龙吟,十曰西山虎啸。景景如诗如画,绘声绘色,淋漓尽致。

灵山寺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迷人。堪称华夏奇观,天下一绝的女娲峰就在灵山寺。灵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 70多米高的女娲峰,头挽发髻,面慈目祥,身着舒袖褒衣,双肘曲于胸前,庄严肃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观览人间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又若为芸芸众生默默祈祷,真乃天开地设,鬼斧神工。

女娲何以在此仙栖?相传,当年女娲抟黄土造人,并炼五彩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尔后,她来到灵山修真,与天下人共颐晚年。一日,殷纣王到此降香,祈国泰民安,目睹女娲尊容,顿生歹意,在女娲宫前留下淫诗。女娲见后怒不可遏,离开行宫,跑到南山山巅,面对苍天大地长叹:“我创造人类,同此凉热,谁知纣王不行正道,竞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时值今日,女娲仍矗立于此,目视人间,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娲峰。

与女娲峰正对的建筑是女娲宫,人们为祭祀她,在此修建了女娲娘娘庙。据明以来的《淇县志》记载,女娲宫历代皆有修复,现在的女娲宫是近年来修复的。此宫面阔三楹,雄伟壮观。宫内奉彩塑女娲巨像。女娲是上古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称为创世神,始祖师,保护神。农历三月十五日,是女娲娘娘的圣诞日,她往火云宫朝驾伏羲、炎帝、轩辕三圣而回,看见粉壁上纣王题写的诗句,柳眉倒竖,即遣苏妲己毁其江山 。

女娲创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们配合起来,让人们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传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这位中国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师,那些结了婚而没儿女的,纷纷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赐给灵山寺的又一绝妙之作,相连的两个山头,酷似一个睡美人,秀发飘飘,神态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着古城朝歌古往今来的文明,有诗赞曰:“从未见过孕育姿,独有灵山占风流。枕山卧雾语是花,面风对雨情为柳。静中怀抱日月星,梦里总思人间秋,谁言万孕无果?分娩红日照九州。”

在灵山山腰处有一个天然石窟,高 8米,深30米,洞内钟乳石形成数尊栩栩如生的佛像贴于崖壁,非常神秘,别有洞天,故名古佛洞。相传,此洞是灵山寺大佛修炼成真处。入洞口的山壁上有一高约2米的大型天然佛像,面目慈祥,两耳垂肩,体态丰满,形象逼真。由于洞口狭窄,入洞时必须贴佛心而过,故曰:“佛心有我,我心有佛,佛心人心,心心相印。”因此人称此佛为相心佛。古佛洞口镌一则回文联,耐人寻味:“灵山寺山灵,古佛洞佛古”。此洞窄长,曲径奥妙,灵气幽幽,宛如迷宫,令人神往。贴壁挤身进洞,洞内凉气袭人,清爽异常,奥妙无穷。仰卧下滑而出,顿觉身心爽快。民谚曰:“每逢到灵山,必钻古佛洞,若问因何故?健身又去病。”“钻钻佛爷洞,一辈子不生病。”所以游客无不进洞领略其妙。

据明代《淇县志》载,淇县有八大景:“淇园竹翠、胜水流清、鹿台朝云、钜桥夜月,纣窝滩声,朝歌野色,青岩仙境,灵山龙泉。”其中灵山独占两景即“胜水流清”、“灵山龙泉”。灵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谓之胜水流清。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 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 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河南 灵山寺 河南灵山寺风景区电话篇十七

灵山龙泉说的是灵山黑龙潭,位于寺院的西北侧500米处。这里奇峰幽谷,山势挺拔,泉涌涧飞,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纷到沓来,满眼画意,满腹诗情,留下许多华彩诗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孙征兰在壁立万仞处留下诗云:“山卓碧云插汉,泉滃绿玉飞花,三仁六七贤圣,灵杰千古同嘉。”据载,在明代以前,这里就建有龙王庙。庙下有三洞,洞口凿有龙头,泉水由此流出,声音湍急,山谷回应,宛如龙吟。

灵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带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带河自灵山黑龙潭突溢而出,绕千年古刹而过,河水潺潺,叮咚作响,犹如琴弦畅鸣或浪拍石崖涛声如啸,呈现出瞬息万变的天然画卷。玉带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个湖泊,名曰白龙潭。湖水清澈,是人们泛舟、垂钓的理想去处。

从寺院沿羊肠小道西行,过鹊桥渡,穿梨树坡,拾阶而上便来到了观音洞。此洞位于悬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内奉观音座像。雕工精细,惟妙惟肖。前来求点迷津者络绎不绝。

据明《淇县志》记载:“龙王庙,旱祷辄灵。”清《淇县舆地图说》云:“灵山下有灵山寺,创于梁普通,修于盛唐开元。”辽金期间,寺院扩大,高僧众多,木鱼声声,灵气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传说,灵山寺名声远扬,惊动天宇。仙女纷纷下凡到灵山寺聆听木鱼声,观看人间景,时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躯仍嵌隐在崖壁上,时隐时现,妙趣横生。谓之“仙女嵌壁”。

壁立万仞的大圣峰巅,有一天然孙悟空坐像,远远望去孙悟空的金身,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对垂肩的耳朵蕴寓着大福大贵,身穿金衣,头戴金冠,威风凛凛,令人敬畏。他的发髻、眉骨、胸腹、脖颈以及下肢轮廓清晰可见。整个外貌比例协调,惟妙惟肖,浑然天成,世人看后,无不惊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据传,孙悟空离开花果山水帘洞,云游四海,远涉天涯,寻找灵台方寸山,访拜佛、仙、神圣,求长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经过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灵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炼石补天,造化人类的女娲行宫。心想,灵山不就是灵台方寸山吗?人类始祖女娲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来到灵山寺,未入寺院就听到木鱼声声,佛经喃喃,喜得抓耳挠腮,眉开眼笑,高兴之余,转念一想,佛门静土,须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礼方是。他不敢进前,于是坐在山巅,聆听佛经,谓之“悟空聆经”。

灵山寺历史悠久,集秀丽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于一体,欣赏性、娱乐性很强,到灵山旅游,能够使您心旷神怡,百愁俱消。灵山还盛产各种野菜,这些野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游玩过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丰盛的野菜宴,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230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