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汇总(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07:04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汇总(七篇)
时间:2023-06-06 15:07:04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一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一次很失败的讲课。课堂结束后,我隐隐有种被狠狠甩了一耳光的感觉。

一直觉得小学授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不就是给学生讲讲课文,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需要讲的通俗易懂而已。因为第一单元刚上手,还不大熟悉,所以在准备教学的时候,我博采众长,看教参、听老教师的课,看网上的优秀教学视频等等。正是在这些的基础上,第一单元的教学顺利过关。而我也在听和看的过程中渐渐摸到了五年级语文教学的门道,起码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单元,我依旧坚持看网上的视频以及听老教师的课,只是看教参少了,因为前两者相对较直接,依葫芦画瓢可以让自己在短时间内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教参全是文字,大部分内容是对文章的解析,关于如何把内容教授给学生,没有直接的方法。所以,教参就被我雪藏了。幸运的是,第二单元的课堂进行得也算顺利。

第三单元《松鼠》是一节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细腻委婉,描写生动传神。在讲课一开始,就已暴露出我没有备课的弊病。“松鼠的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四肢轻快,尾巴呢?”尾巴的特点比较分散,学生的回答慢了半拍,而我,也只是在文中简单的一划,根本没有注意到文中对松鼠尾巴的描写具体是什么。于是我不得不翻开课本,和同学一起找,学生给出的答案我也不敢评价,只能不置可否。要是我提前把课文读透的话,这一自然段段本可以非常轻松的完成解读。

接下来,还有更让我抓耳挠腮的事情发生。第二段讲的是,“松鼠喜欢在高处的树上居住,不在小树丛,也不接近人的住宅。”从这一点,需要让学生看出松鼠不喜欢打扰人,非常善良。那我就问“为什么松鼠不接人的住宅,喜欢在树上呢?”学生的回答和我想听到的几乎南辕北辙,“因为松鼠怕人类捕获他们。”“因为松鼠想保护自己不被伤害。”“因为松鼠想离着人们远远的”……当时的我根本根本不知道如何将这群以为松鼠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引导到松鼠很善良,怕打扰人类这上面来。当时真想把答案告诉他们,但我明白就算我直接说出答案,也未必能说服得了,只会让他们半信半疑。这时,我就做了一个假设——大家想一想,如果村子里的道路上、房顶上、院子里、田地里满是松鼠,那农民想要出门会怎样?还有他们的粮食会怎样?“道路会很拥挤”“粮食都被吃光了”“人们没法睡觉”……到此时,学生才真正意识到如果松鼠接近人的住宅,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有不少同学回答出松鼠很好,很善良。我不由长舒了口气,虽说历经坎坷,但也算有惊无险的通过了。

试想,如果我在备课时细细琢磨自己问的每一个问题,认真揣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这节课不会是这种结果。正因此,我用亲身经历的反面教材警告自己,教学远不是纸上谈兵的易事。毫无准备的上课时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因我的不负责任可能会使许多学生失去了真正获取语文知识的机会,这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罪过。

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耽误不起,更浪费不起。自此,我会尽心尽力的把每一堂课准备好,传授好。这是对学生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承诺。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二

听了那些专家和名师的课,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信手捏来,而《松鼠》这课我虽然经过反复修改,自我感觉也是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但始终没有将感情完全融入到课堂当中,师生间缺少一种默契、和谐,这点也正是我需要好好磨练、学习、提高的。

【b】

我的这则教学设计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让学生猜谜:样子像耗子,尾巴当被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学生一下就猜出来了,积极性很高。然后让学生看松鼠的图片。栩栩如生的松鼠形象,既显示了松鼠的特点,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尊重个性,学会合作

这节课在识字教学环节中,让孩子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争辩中点燃思维的火花。朗读时,从自己的感悟出发去朗读。

三、巧妙设疑,激活思维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三

课文的题目很吸引人,让人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读下去的愿望。读着课文,一只聪明可爱、动作灵活的小松鼠跃然纸上。文章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在我们家接二连三发生的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计地“贮存冬粮”,“晾晒蘑菇”,“垫窝过冬”。作者以儿童的视角观察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松鼠的习性。文章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虽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着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这只松鼠 是那么可爱、调皮,细细读来,课文处处充满着对松鼠的喜爱。这节是我在六年级组内上的公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当老师出示课题时,“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

积极举手提了几个问题,我为了节省时间,没有为同学们进行梳理,只是随意进行了肯定,后来在学习此文的过程中,没进行回顾,将所提问题进行专门的学习感悟,而只是顺着老师的思路进行阅读感悟,所以致使开头这一环显得多余。以后要注意环环相扣,把学生的疑难问题梳理在黑板。

学生在老师问题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展开阅读感悟,找得句子多,体会谈得很深刻,也很准确。但是全课给学生感悟的时间太长,没有充分地朗读课文。交流讨论的机会也太少。

整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抓住了很多句子来感悟,大部分

学生发言踊跃。除了临结束时,我推荐了一本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给同学们,再无别的拓展。所以这方面的知识显得不足。

今后要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联,不应该让哪一个环节显得多余。课堂上尽量做到收放自如,放手让学生讨论感悟,也要引导学生去讨论交流。语文课堂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还要多多拓展,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多听名师、学段公开课,不放过每一个课堂教学学习的机会。还要多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牛翠兰

20xx年11月25日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四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角度看,《鲸》侧重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看,《鲸》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生特别喜欢这篇文章,没有学习说明文时的枯燥感。作为教者教学时也兴趣盎然的。在学习小松鼠的外形描写的段落时,我播放了一些松鼠的图片,有的攀援在树杈上,有的翘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还有的在跟人作交流……它们身上的毛色彩也不一样,看到这样逼真的图片,学生不时发出惊叹声。在这样感性的认识下,再去品读松鼠外形的描写,变对文字多了一份亲切感,小松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种文艺性说明文的写法,我把描写松鼠活动的句子打在大屏幕上,带领学生品读,如“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他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为了把松鼠搭窝这个过程写清楚,作者准去地运用了表示先后的词语“先、再、然后、还”,由于有了这样的词语,句子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读者读的时候清楚、明白地了解了整个过程。

类似的句子还有“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他们就躲在树枝底下,或者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得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他们好像怕强烈的阳光,白天常常躲在我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为了把松鼠的活动写得更生动,作者紧紧抓住了松鼠的动作来进行描写,使小松鼠更加活泼可爱。

学生对小动物都是很喜爱的,进行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中,最让我感觉得意的是课堂上的模仿写作。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但如果让他们去写,却写不出动物的神韵。正在学的《松鼠》这篇文章不就是个很好的范文吗?于是我让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模仿文章中的段落,写一种小动物,由于时间关系,只写一个方面,可以写熟悉动物的外形,可以写它的活动,或者写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

学生开始很是不接受,感觉在课堂上写似乎不是很妥当。但我没有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一句“必须写”让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他们开始动笔了。巡视中,我发现原来学生很有话说的,只一会儿功夫,大约10分钟,一百多字的小段落就出现在大格笔记本上,有等了一会儿,一半的学生写完了。在下课前的几分钟里,我找了几个学生朗读了自己的作品,受到了学生的表扬。

范文的作用是巨大的,写作的渗透有时候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当很好的范文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老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创制一个好的机会,让灵犀一点就通。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五

《松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我初次读松鼠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被作者对它的喜爱所感染了,随之也把这种激情带入了我的课堂中。

在教授这节课前,我认真分析了课文,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同时也怕预设的课堂出现以外的问提问。通过本节阅读教学,感触很多。同时有许多在阅读课堂中的困惑也随之在我的课堂中体现了。所以对这节课进行一下自我反思。

1)体现读的价值??在第二课时中,重要的是阅读,所以就应该多体现读的过程。虽然在课堂上也读了,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读的还不够,应该在理解了词语与课文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再读,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在读中感悟,回味,体会松鼠的可爱。要以读代讲,俗话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学生是聪明的,这个地方就是老师去引导的过程,而不是限制他思考的过程。(改进:让学生通过默读,同桌读,带着动作读等多种形式去理解课文)

2)评价要及时??评价在课堂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往往课堂上几句精彩的评价会是这节课的一个个亮点的呈现。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却没有把握好评价的时机,如学生在回答“如果文中没有它们,而用松鼠和食物替代,这样好么?”的问题时,学生马上就回答“这样会使文章重复”,这时我应该及时的去对他的回答做以肯定,比如“你说的太好了或者你回答的真精彩等等”,一是可以肯定他的回答,同时其他同学也纠正了自己的错误想法。(改进:评价要做到语言精彩,评价方式多样,做到及时表扬及时纠正。)

3)适时的放手? ?本篇课文对于松鼠的生活习性描写,以三部分来体现的,每一部分都有着相同的教学方式。这样做既单调又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如学习松鼠活动时,根据找关键词语——》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句子理解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松鼠 的顺序进行的。而其他的生活习性大可以放手让孩子去自己学习,可以在学习前找出共同的学习方法,然后小组共同学习。因为教学时刻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会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我想起了那句“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改进:该放时就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学,在教授的方法外,拓展新的学习方法)

4)体会合作学习? ?教学中就应有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而在我的课堂中几乎没有体现,合作学习是必要的,不用多,但是需要精心的去设计合作的重点,从而体现合作的价值。

5)重点词语的理解? ?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体现松鼠灵活特点的词语,学生找的很准确,但是不一定他们真的理解了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还是应该把词语再带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其含义。

6)孩子积极性的调动? ?本节课中,我也明显感觉孩子没有第一课时的活跃,真的如其他老师所说的,第二可是重点是分析,理解,需要学生动脑,有的学生可能怕说错,有的是想到但表达不出,所以会显得稍有些沉闷。虽然在课堂上设计了几个小环节让学生活跃起来。如“学一学松鼠吃东西时的样子”“看一看影片中的小松鼠是怎样吃东西的”等等,但是在活跃过后依然如旧,所以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正在试着找寻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反思,使我对阅读教学有了更近一步了解,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让我的课堂教学更加的成熟。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六

现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大方向就是要和“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以这篇课文为例,文字比较浅显,主要就是讲了松鼠在作者家做的三件事。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概括了一下。陈老师在点评时提到:教师上这篇课文并不是要为学生讲解课文写了哪三件事,而是要明白作者写这三件事的本意是什么?很明显就是为了突出对松鼠的喜爱。那么课堂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表达他对松鼠的喜爱的。这里主要就是对四句话进行理解。在分析四句话时,我们不能单纯地只分析它们的含义,如果这么做,那么换篇课文,换个句子,学生还是不会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例如:在换词这个环节的时候,对于“蹭”这个动作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一下动作,体会其中的亲密之意。在讲解到“哈哈大笑”这个词时,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为何父亲会“哈哈大笑”等等,这些方法的指导才是我们真正要教给学生的东西。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在讲解句子时,直接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这样,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发散,不用跟着老师的脚步来走。先让学生初步找到句子,然后把这些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拎出来深入品味,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挖掘出来的东西印象会更加深刻。当然,最后教师还要进行归纳,从板书上就能直接明了地发现文字是从松鼠的动作和我们一家人的神态、语言、动作来描写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

陈老师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多注意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努力把课越上越好。

跑进家来的松鼠反思:这个教案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单元教学目标要求,一个是对比学过的说明文,一个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对比教学,但是由于考虑到原本学过的课文比较长,我出示了一段话,而且这段话在第二步骤的时候是一个引子,它将引出人物情感。然后,我再设计两个板块教学,分别从人的角度和松鼠的角度找句子体会情感并设计说话练习。自以为符合了略读教学的一些教学要求。但后来听其他老师的点评,我发现其实自己还是没有掌握略读课文阅读的方法:应该复习学生已学过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能力,熟练运用阅读方法。有老师提议:如果以课文中所讲述的三件事情为板块,先学第一件事,后面两件放手让学生学,也许效果会更好。细细思量确实如此。

松鼠教学反思优缺点篇七

本课为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有趣,因此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充分阅读,自主学习。课上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哪几件事,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主要事件,把握了的主要内容,并初步感受到家人对它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细细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课堂上学生的主动性体现较明显,通过充分读文,围绕重点问题独立思考,集体讨论交流,感受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以及作者的表达方法。这样的设计符合阅读教学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因为课文内容相对简单,所以用时不多,我安排了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帮助学生加深感悟,首先让学生想象,如果这只松鼠跑到你家,你会怎么做?学生兴致盎然的展开想象,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动物的情感。接着我让学生阅读《军犬黑子》这一课外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这篇材料与课文中的事例形成了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动物也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有生命的尊严,只有善待动物,才会赢得他们的信赖。如果欺骗戏弄动物,会永远失去它们的友谊。最后我请学生畅谈自己和小动物相处的故事,从中有哪些感悟,体会人和动物之间应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真谛。这一系列环节的安排,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深化了本单元主题。

《军犬黑子》一文是以反面例子说明人欺骗戏弄动物的后果,我让学生自由阅读并谈感受,汇报时举手者寥寥无几,发言也是片言只语。学生虽有感悟,但深浅不一,发言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基础较差,觉得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不知从何说起。如果我能给出阅读提示,让学生围绕“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黑子为什么会变得萎靡不振?训导员错在哪里?”进行思考讨论,学生会更有方向性,更快的抓住重点,把握的主旨。

本课内容浅显,时间比较充足,剩余五分钟时,我让学生讲讲自己和小动物相处的故事。学生十分踊跃、动情,有的孩子回忆起自己以前养过的小狗数次哽咽,学生的情感被极大程度的激发出来,此时应是小练笔的最佳时机,而我却把小练笔当作作业安排在了课后完成,这样,良好的写作契机就擦肩而过了!如果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再强些,完全可以把讨论课文内容的时间压缩一下,将小练笔安排在课内进行。我想,学生真情萌动时写出的文字一定会充满动人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19860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