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孔繁森教案 孔繁森小学课文(通用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19:34:52
最新孔繁森教案 孔繁森小学课文(通用4篇)
时间:2023-04-03 19:34:5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孔繁森教案 孔繁森小学课文篇一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这个人物距离他们较远,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我让同学们仔细阅读语文同步阅读读本,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并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们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个别人找对了,但是我没有立即就给予肯定,我又问: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个(      )的人。问:现在这个题目该怎么填?生: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借图创境  入文悟文——《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重点句:“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时,我用一张图片缩短了时代距离,带领孩子们迅速地进入文本;也借助这张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感悟他的无私关爱。

这是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们亲密地搂在一起的照片。

1、“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他们喜爱这个新爸爸吗?”

一张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个孤儿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点。有的学生观察很仔细,笑容、搂抱,他们能自己从图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乐,为下文孔繁森的无私关爱做好了铺垫。

2、“这个新爸爸对他们怎么样?请你来读读这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在这里都做了一组比较。“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而这组比较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具体与空洞,从而品味出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经过刚才一张照片的出示,为孩子们创设了情境,很自然地过渡到孔繁森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孩子们眼里,这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优秀援藏干部,更是个疼爱孩子的好爸爸。当孩子们把图片映入脑海中后,爸爸,这个称谓,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也为联系生活的想象和重点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大道。

3、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体的形象甚至可以触摸的感官信息。”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演示,需要合适的时机展示它的价值。一张图片,一个称谓,一个情境的创设,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读体验更真实。

16《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然后,我进一步激发想象: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小贡桑尿床了了,孔繁森……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体的形象甚至可以触摸的感官信息。”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演示,需要合适的时机展示它的价值。一张图片,一个称谓,一个情境的创设,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读体验更真实。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 “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末,我还穿插了一首歌曲:《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孔繁森教案 孔繁森小学课文篇二

《孔繁森》教学反思

我深知一节语文课,成亦文本,败亦文本,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有多深,学生的收获也就有多大,在对教材的钻研上我下了较多工夫。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要想从孔繁森抚养孤儿,献血为其交学费这一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知其优秀,我觉得难度较大。文章末尾诗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学生更觉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是无穷的,等待着去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是灵动的,等待着去点燃。我用什么去开发、点燃呢?当然是文本这个媒介。本节课上我着力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亲近文本,不仅要知其表面意义,更要领悟出深层次的内蕴,从而很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对文中难点——歌词的感悟能有了突破。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深入浅出,高潮迭起。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解读教材的深入浅出。

1、读厚教材。

于永正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择取了孔繁森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高大形象,怎样把教材读厚,丰满人物的内涵呢?课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孔繁森的资料对本课进行反复还原解读,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让人感动,最后一个自然段藏民们深情唱的歌词中的“光明”一词,也就深刻起来,让我出现了灵感。如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先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多元化地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对孔的优秀品质有更深的感受,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接着问:听了这些故事后,你认为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为:富裕、爱心、无私、奉献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师:是呀,这些美好的东西带给了藏胞们无限的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所以他们唱到(生深情地读)。这一环节,对全文的难点进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纸背,带给学生的是强烈心灵冲击。

2、读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读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尝试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引导孩子抓住课文精要之处,把教材读薄,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思维。(1)把这篇课文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如以“哪些词语让你感动”贯穿全文,抓关键,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品位朗读。(2)对教材进行重组。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3)抓关键词,品味阅读,抓住“恳求”“深夜”“悄悄地”“亲生儿女”等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易接受,学生品读得也较为精彩。

二、语文教学要朴实扎实。

这节语文课我想充分体现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可以模仿,可以借鉴,没有故弄玄虚,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仅仅是图片和文字而已。如课堂上我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精神品质。再如课堂上我结合语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这样学生离文本最近,最容易读懂。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想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的登台亮相提供了一个个平台,学生的精彩来源于课前精心设计的训练,也想让课堂因扎实的训练而精彩。

三、着力体现“语文味”。

本节课着力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积累语言,因为我知道将语文的工具性夯实了,语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语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多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多读也是教师教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重点句子“像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再三恳求献血”以及歌词时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入境,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复地读中对句子的体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读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我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开始以“地图“导入到一个个过渡语和评价语以及描述性语言的设计我都注意激起学生的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此外在这节课上我还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我也进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学中我问学生: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你们看?(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看到了什么?这样有效利用插图资源,反衬突出了人物的高贵品质。在过渡到第三小节的教学时,同样借助插图的内容导出: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他竟然去(献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化。思维的启迪。

当然,这节课也有感觉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处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过高了,还请专家评委们给予指正,谢谢!

我们呼唤有活力的课堂,我想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师有“定力”,“宁静以致远”我需要的守住一颗平常心,在活力课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

《孔繁森》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孩子们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简历,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有关于阿里地区的资料,但没有人收集关于他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欠缺。为此,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孔繁森为挽救一位突发肺病,被浓痰堵住喉咙的藏族老人,用听诊器的皮管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赞》并配有关孔繁森的影视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例如,学习“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一段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许多事情都让藏胞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没有让你也感动的句子。”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时我问他“读这句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他觉得这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很可怜。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带着对这三个孩子的同情去读好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读好了,再让学生去找有没更让人感动的地方了?学生会找到“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疼他、爱他的。学生们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样爱这三个孤儿。有的学生还联系后文中“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句来体会孔繁森对孤儿的爱。此外,到底哪些句子会让学生感动,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例如,有个学生讲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是“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这一句怎么会打动他呢?让他说明理由时,他讲:“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看,孩子的想象多么丰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归根结底,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它的运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当的时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在讲《孔繁森》一文时,幻灯片由最初设计的十张,减至七张,又减为四张,最后只剩下了一张配有孔繁森影视资料、图片的《公仆赞》。原来我计划在结课时播放《公仆赞》,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试讲,感觉效果不好,不如放在开头,既让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又营造了气氛。为学生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在上《孔繁森》一课时,课中有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情境。活动时,我只注重指导两个小演员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孔繁森教案 孔繁森小学课文篇三

一、教材内容解读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七八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这就要求执教者一定要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从而理解感悟“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中心句,体会文章语言文字蕴藏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使学生受到从小就要关心别人、主帮助别人的启示。

2.理解文中的生词,说说“请求”、“恳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从孔繁森为资助孤儿读书献血,抚养孤儿的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2、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接触文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图片(孔繁森):这是谁?(孔繁森)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叫一叫他的名字。齐读。

2、复习词语。(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你还认识吗?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1)指名分行读。纠正读音(重点“孤儿”的“儿”读第二声,不是轻声。)

(2)小组接龙读词。齐读。读出感情。

3、联系这些词语,想想课文写了孔繁森的哪些事?(指名回答)

二、品读、感悟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概况地说出了孔繁森是一位怎样的人?

课件出示第一小节: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1)理解“优秀”和“援藏干部”,并读好这2个词。出示板书。

(2)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3)那么孔繁森到底有哪些优秀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故事,去了解这位伟大的人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二节。指名读:看看这一段哪儿最让你感动?(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汇报,重点理解“孤儿”,“亲生儿女”。(出示板书)

(1)看图:三个孩子,大的才11岁,曲印7岁,最小的恭桑才5岁。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现在这几个孤儿的处境?(无家可归)出示板书这个词,读一读。

(2)“亲生儿女”,引导联系自己的实际来说说谈一谈,父母是如何精心地照顾我们的。出示课件引导体会孔繁森怎样抚养这几个孤儿的。

(孩子们的衣服脏了,他           ;孩子们生病了,他             ;孩子们学习上遇到困难了,他             ;孩子们想爸爸妈妈了,他         。)

小组讨论以上填空,交流,体会。

像孔繁森这样精心地对待这几个孩子,这就叫“抚养”。出示板书。

3、孔繁森的事迹打动了你,你能用你的朗读来打动大家吗?指导读好这一节。

4、小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父亲却比父亲更加细心周到。这真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啊!

出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过渡:昨天我们欣赏了《孔繁森》的电影,从片中我们知道了每当藏胞们遇到困难了,孔繁森都会主动去接济他们。他经常拿出自己的工资给藏胞们买粮食、买药品,往往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用光了。自从抚养了3个孤儿之后,他的日子就更加艰苦了……没钱用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呢?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读第三自然段,数一数,这一节一共有几句话。(2)找一找,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把它画出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出示第三节。交流,汇报。

(1)相机理解:孔繁森为什么在夜里悄悄地来献血?

指名说,抓住两点:第一、孔繁森担心孩子们知道,舍不得让他去献血,会阻止他。第二,担心藏胞们知道了会心疼他。

读好这一句话。

(3)孔繁森请求献血,医生开始为什么没有同意?

读好第二句: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结合电影中的镜头,孩子们喊他“爷爷”,那时孔繁森已经49岁了。)读好这个句子。

(4)医生最后答应了吗?是不是很痛快地答应的?(不是),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医生答应得不痛快?(出示“勉强”,理解并读好)

(5)文中有一组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请求、恳求)

创设情景:你有请求过你父母为你买东西吗?(玩具)师生共表演“请求买玩具”的场景。师故意不答应,让生“再三恳求”才答应。理解“请求”和“再三恳求”的不同。

(6)我们来看一看孔繁森是如何“请求”医生的?

出示课件:想象孔繁森是如何“再三恳求”医生的,会说些什么?读好课件出示的句子。

师述:像这样表达自己的愿望,叫做“请求”。但愿望没有实现,“诚恳地、迫切地、一次又一次地求”就叫“再三恳求”。

3、导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当时的情景,注意读好变颜色的词语。

4、师述:一个正常的青壮年一年献血不能超过800毫升,而孔繁森在1993年一年就献血900毫升,大约相当于2个瓶酒品那么多的血啊!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部正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吗?

让我们再一次由衷的称赞他: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过渡: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来干什么的?出示第四小节,第一句话。(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出示孩子们上学的图片。读到这里,你想对孔繁森说什么吗?(指名说)

(四)学习第四节。

1、孔繁森为了孩子们曾经三次悄悄地去献血,这件事被藏胞们知道了,他们有哪些反应呢?

藏胞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着对孔繁森的敬爱之情,他们写了诗,编了歌曲,来传唱。出示书上的小诗,练习朗读。

2、抓住“感动”、“深情”来读。你也来深情地读一读。师边讲述:汉族和藏族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3、播放《公仆赞》的歌曲和画面,师边叙述:孩子们,孔繁森在藏族工作了十年,把那里的老人当作自己的老人去孝敬,把那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去抚养。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了困难,哪里就有了他的身影。真是因为有了他,汉藏人民才有了一家亲的友谊。可是,1994年,孔繁森却在一次外出考察的途中遇车祸,不幸遇难!去世时,年仅50岁!人们在他的身上只找到了6元8角钱。成千上万的藏胞们自发地来悼念他,他们长跪不起,失声痛哭。他们献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座洁白的小山。

孩子们,让我们在歌曲声中,再一次地朗读这首小诗。(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生齐读第一遍)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孔繁森(生齐读第二遍)

让我们把他记在心底,代代相传——孔繁森(生齐读第三遍)

(在音乐声中,齐读声中,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孩子们,孔繁森关心藏胞、舍己为人、无私奉献,这些不正是他优秀的表现吗?让我们再一次称颂他:

第四次出示: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齐读)

(五)总结全文,齐读课文。

1、捧起书,再一次深情地朗读孔繁森的故事。(配乐朗读)

2、总结:孩子们,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友谊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他,才有了汉藏人民以家亲的友谊啊!我们中国56个民族将永远团结在一起!孔繁森的故事感动了藏胞,感动了你,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我们全中国!(板书:中国)齐读:感动中国!

三、作业。

1、课外作业:搜集孔繁森的事迹,跟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讲一讲。

2、完成校本作业第二题。

四、附板书设计:

孔繁森 (感动中国)

优秀   援藏干部

抚养   孤儿

(亲生儿女)

献血(请求 再三恳请)

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的酝酿,我反复解读教材,不断修改备课,整合精选课件。《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八九十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七八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并带孩子们观看了《孔繁森》的电影。这样,让孩子对孔繁森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对孔繁森这个也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想,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孔繁森对三个孤儿无私的爱,让学生从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世上许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中的情感因素的领会就是如此,决不是单纯用一个浅白的“愉快、喜欢、讨厌”能概括得了的了的。促进感悟,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情感性很强,没有个体体验,无法实现语文课的本质意义。我以图片画像导入,使学生对孔繁森这个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认识,并把他的亲切平和的形象铭刻于脑海。其次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我在课堂上是使用了一种“悟”的思想。在学生能读出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朗读,让学生的身心与朗读内容融为一体,在诵读中“悟”出一点,并表达一点。再读再悟,再悟再表达,循序渐进。通过朗读讨论,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孔繁森处处为别人着想,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情操。

1、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次让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说出孔繁森是怎样的人的句子画出来。在之后的学习课文过程中,每学习一节就做一个总结,概括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样,这个句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读了四次,一次比一次感情强烈,一次比一次升华了主题。这样,孩子们在不经意间就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             

2、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3、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哪些句子打动了你,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再全班交流。这一节,抓住重点词“悄悄”、“请求”、“恳求”、“勉强”等,逐步升入到体会句子和段落,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4、关于第4自然段的教学设计,我做了多次的修改。这一节往往会被执教者忽视,因为这是一首藏胞们为孔繁森编唱的一首歌。孩子们不太容易理解,特别是歌词中的“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名字,她的名字叫光明。”但这一节的教学,又恰恰是整篇文章感情的升华,不能忽略。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教师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汉族和藏族,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然后让学生在《公仆赞》的荡气回肠的歌声中进行朗读、感悟,分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感悟!效果很好。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在讲《孔繁森》一文时,我精选了一组代表孔繁森主要事迹的图片,配上《公仆赞》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并配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补充,让孩子们体会这位伟人的“优秀”。并在过程中让孩子们一次次朗读结尾升华主题的小诗,起到了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最后,让孩子们三次朗读朗读孔繁森的名字,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一些孩子也感动地流下了热泪。从孩子们每一个词的朗读,到每一个重点句子的把握、体会,到整篇文字的朗读感悟、情感的渲染都达到了一个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

但再精彩的课也会有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本课的教学中,对课文第三节的教学能再放手一些,牵引的少一些,应该更能体现出孩子自主学习的氛围,进一步锻炼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孔繁森教案 孔繁森小学课文篇四

《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两首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和《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两首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故事中学习人物品质——《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孔繁森的高贵品质,我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

一、学习故事,认识孔繁森行为的可贵

课文主要列举了孔繁森的两个故事:收养孤儿、献血供孤儿上学。在学习这两个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抓字词句分析朗读、对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孔繁森的人格进行感悟。我让孩子们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孤儿与亲生子女的区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孔繁森,自己会如何对待?再来学习孔繁森的态度,孩子们对孔繁森的敬意有了增加。第二个故事中的“夜里”、“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等词句,孩子们通过朗读与分析,从字里行间逐步感受到了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拓展延伸,学习孔繁森可敬的品质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孔繁森无私精神的多种事例,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无私的人,孩子们列举了一二,不多,但通过挖掘,其他孩子眼神中的热情与温暖更多更浓了。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成为一个有爱心,像孔繁森这样的人。我告诉孩子们,向孔繁森学习,先得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拓展延伸,孔繁森的精神更深入人心,孩子们对孔繁森更敬佩了,对自己今后的行动更明确了。

《孔繁森》一课教学反思

上完了《孔繁森》一课我觉得很有缺憾,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同时,生字和二类字多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节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运用上,都注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观察、思维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紧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本节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惯方面还不够放手。今后,在课堂上我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陪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05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