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问题名词解释十四篇(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0:06:57
最新环境问题名词解释十四篇(模板)
时间:2023-04-03 20:06:57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一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环境问题等基本概念;了解识记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环境污染的五种形式等内容;初步理解并掌握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的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的形成;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危害。

3、觉悟目标:提高有关环境问题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在实际中能学以致用,做到知行统一。

: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

:环境问题的形成

:讲授法 讨论法 指导阅读法

:多媒体

师: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地球为家。她孕育着一切生命,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如今,我们的家园正在经历着怎样的伤害呢?同学们先来看一段录象。

点击多媒体录象《守望家园》

师:看了以后,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

生:略  环境问题

师:我们的生存环境一天天的恶化,已从地域走向全球,危及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环境问题的形成和环境污染。

(一)   环境问题的形成

师: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包括哪两部分?

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点击自然环境图片)

环境

社会环境 (点击社会环境图片)

师:自然环境由什么要素组成?社会环境呢?

生:略。

师: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

师:就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样,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随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扩大了┅┅增强了┅┅改变了┅┅提高了┅┅丰富了┅┅

另一方面形成了环境问题。如何形成的呢?

生:由于人类某些活动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向自然界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自然界的自动调节能力,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物超过了自然界的自然净化能力。

点击:                人类利用、改造环境的活动

扩大了┅┅                  形成环境问题

增强了┅┅                                     

改变了┅┅          索取>赐予         排放>净化

提高了┅┅                                 

丰富了┅┅         生态平衡失调       环境污染

师:从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来看,当出现索取>赐予、 排放>净化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环境问题。好,大家把环境问题的含义一起来讲一遍。

师:从环境问题形成过程来看,我们可以把环境问题分成几种表现?

生:两种。即生态平衡失调与环境污染。

师:从这过程我们想起恩格斯的告诫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有取消了。”

(二)、环境污染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环境污染。同学们。我们身边有没有环境污染?举例子来说明。

生:略。

师:对,这些都是环境污染。大家先来看两张图片。判断是什么污染?

生:大气污染。

师:什么是大气污染?

生:略。

点击材料: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并进行分析。

师: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硫,损害人的呼吸系统,甚至致人死亡,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反复发生,1956,57,62年连续重演悲剧。因此,人们把这种烟雾称作“杀人的雾”。不仅英国,还有美国,比利时都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目前,有13 亿人生活在大气质量超标的环境中,每年大约油0万人提前死亡。那么,制造这种烟雾的主要是那类国家?

生:发达国家。

师:大气中这些废气太多了,还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酸雨 地球升温 臭氧层破坏

师:同学们再来看看这两幅图片,判断是什么污染?

生:水体污染。

师:结合图片解释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物的来源有哪些/

生: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业退水

师:农业退水主要指农田里的残余农药经雨水等冲刷排入河道的水体。水体污染后会产生哪些危害?

生:影响水生生物和农作物的生长,增加疾病传播,危害人体健康。

师:日本的水俣病就是这样形成的,怎样形成的呢?

生:是由于含汞的工业废水排入河道,在进入海洋,通过食物链在鱼体内富集,人们长期食用这些鱼类,汞就在人体内积累,导致中枢神经破坏,精神时常,骨骼畸形,甚至危及生命。

师:目前全球排出的废水致使14%的可用水被污染,部分海洋也受到污染;世界上80%的疾病50%的儿童死亡与饮水污染有关;此外,由于水体污染还造成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身边存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生:有。略。

师:为了更好的保护水资源,我们青少年朋友应从节约每一滴水作起。看,这个就是节水标志,今天学了以后,不仅认识它,还可向身边的人宣传,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水资源。

师:大家对声音都非常敏感。俗话说“20分贝微风吹过树,30分贝悄悄话”我们平常说话大多在多少分贝?如果声音太大,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大家在来看这一幅图片,这是什么污染?污染源主要是什么?

生:40——60分贝 如果声音太大,影响人们的睡眠与休息,干扰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使人的听力受到损害,甚至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噪声污染。汽车 飞机 等

师:因此,噪声污染是影响面很广的一种环境污染。此外,还有什么污染?

生:土壤污染 热污染

师:什么是土壤污染?大家看到的这张图片属于什么污染?

生:略。 白色污染。

师:我们平常用的快餐盒、塑料袋等埋在地底下2xx年不会腐烂。对土壤造成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土壤污染。那么,热污染是怎样的呢?

生:略。

师:这样,我们就清楚了环境污染的五种具体类型,这样,我们来概括一下环境污染的定义,什么是环境污染?针对环境污染,结合我们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谈谈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生:略。 向有关部门提建议 净水 静音 绿地等。

点击:    

环境既被污染,但也可以被治理。一些工业大公司实施零污染计划就取得不小的成就。(1)杜邦公司利用废弃的牛奶盒和其他的一次性塑料容器,开发出耐用的聚乙烯材料用于生产不易撕裂的信封,使公司的塑料垃圾量减少25%。(2)宝丽来公司在生产电池的工艺中不再使用汞,这使回收电池成为可能。(3)星星联合炭化公司用二氧化碳取代喷漆中的一种溶剂,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释放量减少了70%以上。

师:人类的文明进程不会倒退回茹毛饮血的时代,但是人类的“文明”如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那么大自然将真的会剥夺人类生存的权利。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一个家,让我们携手共同建设这个美丽的家园。

点击:音乐《啊!地球》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二

(1)知识目标

结合福州实例,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以及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和地域性(如城市、乡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了解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生存的严重危害。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观察思考探究、协作交流讨论、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联系实际,提出保护环境的建议。

(3)德育目标

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言行一致,对环境负责。

(1)学习任务

①学习重点:理解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了解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及后果。

②学习难点:分析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2)学习要求

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学习任务驱动为方式,以人地关系为中心,以小组协作讨论的方法(语言交流和在线讨论方式)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②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运用发现、探究、协作、讨论学习方法,大胆、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注重本课网页素材和相关网站的学习资源利用,联系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1.学习特点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不一,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

2.学习习惯

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

高一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交往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1.学习环境选择(打√)

(1)web教室(√) (2)局域网(3)城域网

(4)校园网 (5)internet(√)(6)其它

2.学习资源类型(打√)

(1)课件(网络课件)(√) (2)工具(3)专题学习网站(√)

(4)多媒体资源库(5)案例库 (6)题库

(7)网络课程(√) (8)其它

3.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说明名称、网址、主要内容等)

◆《地理教材资源》:人类与环境关系、环境问题的两大表现和环境问题分布的特点,其文本资源整理在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地理媒体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动态视频文件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动态视频文件;与教材有关的大量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等,收集于学校网络系统的地理虚拟网站(ip:192.168.66.25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网址  ──自然生态、国际合作、水环境保护、核安全与辐射(文本?图片)。

◆《浙江省地理学会网站》:网址 ──资源中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何谓生物多样性。

1.学习情境类型(打√)

(1)真实性情境(√)(2)问题性情境(√)

(3)虚拟性情境  (4)其它

2.学习情境设计

(1)真实性情境:优美自然景观的视频和遭破坏的恶劣环境的视频。

(2)问题性情境:环境问题的表现:具体体现、原因;城乡环境问题的区别、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区别(视频、图片和文字)。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抛锚式(√)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及其环境问题相关学习网站。

学生活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整理;问题发现与解答。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学习资源获取路径的指导;问题解答咨询。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1)伙伴(√)

相应内容:人类与环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分布特点。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3位学生为小组协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问题并发表论述。

教师活动:总结点评作品反馈学习问题

类型:(2)协同(√)

相应内容: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人定胜天”。

使用资源:地理教材;媒体资源;相关网站。

分组情况:全班分18小组、每组3位学生、全班协同讨论。 通过协作讨论区对学习问题发表论述。 归纳概括整理得出结论。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首先通过观看“我是一只小小鸟”视频导入,通过flash图和学生一起分析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观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通过“树和生物”小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森林对我们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学会多方面的去分析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巩固学习本节知识,之后由学生当场做“在线测试”;为了将所学的知识及时应用于实践,由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对比福州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留言本中及时阐述自己的治理措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最后在观看“我们美丽的福州”动画中结束本节课。

1.测试形式与工具(打√)

(1)堂上提问(√)  (2)书面练习(3)达标测试

(4)学生自主网上测试(√)  (5)合作完成作品(6)其它

2.测试内容

(1)教师堂上提问:分析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具体体现、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学生学习回答,教师总结概括,形成本课的主干知识内容和结构。

(2)教师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人定胜天”这一命题反映的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请从政治、历史、地理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教师点评,反馈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3)教师组织学生当堂完成预先设计的题库。

8.1 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一、人类与环境关系

1.环境自净能力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自然原因

4.人为原因

二、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污染

2.生态破坏

三、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1.城、乡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3.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三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一、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lm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现实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觉悟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含义

课前准备:1 提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2 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3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4 准备好多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 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同时提高。

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²        点击课件,播放动化和音乐,提醒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

(一)学生讲坛:

²        教师对学生的“举案说法”加以点评。

(二) 导入  新课:

²        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加以配合。

(三) 讲授新课:

1 讨论学习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讨论题。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小品和课本知识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带来的危害。

²        教师适当的加以归纳、提高。

²        由两位学生上台“举案说法”。

²        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²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²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点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整心态,做好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互助学习的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 知识整理

²        在小组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整理。随着多媒体屏幕不断显示的知识点,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内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补充。   (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 知识窗

²        教师重点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环境的内容。

(四)课堂活动:

²        教师主持“请你参与” 的活动。

²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给与评价。

(五)知识反馈:

²        点击课件,以“网络追踪”的形式展示多组材料,要求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诗歌“家”

(六)情感升华:

²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²        教师提出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²        师生同宣誓: 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奋斗。

(七)行为指导:

²         点击课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环保组织设计标志图。

²        想一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²        小组接龙回答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²        听课、记笔记。

²        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以及周边环境调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磁带。要求学生边讲解边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²        学生朗诵诗歌。

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组织标志土。完成设计后,可以登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讨论、回答,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巩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增强情感共鸣。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情感升华

²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

附:

课堂练习——

1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1/4,据调查表明,90年代初,全国缺水城市已发展为近300个,较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我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 巨大损失。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将达2000亿元以上。一些统计数据还表明:

①洪灾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至少0.5%     

②农业上,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11%。  

③工业上,一些企业受洪水影响,被迫停产;工业增加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0.3%。

④就投资和消费而言,洪水减缓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削弱了市场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请思考: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3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上的资料与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作业 

1 请学生创作一个环保组织标志,     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期望。

2 想一想: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教案点评:

此教案的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即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的统一;同时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四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 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1、 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 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五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一框题: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学目标 ]:

1、 认知目标:(1)识记环境要素的内容和环境的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具体表现。

(3)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2、 能力目标:

通过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3、 思想觉悟目标:

在教学过程 中加入充分的情感因素,以引起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环境问题强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1、 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

2、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引导学生挖掘、分析有关环境问题的事例,启发学生自己理解主要知识点。

2、 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环境的录像,引导学生讨论相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播发自拍录像《美丽的珠海》约3分钟)

师:珠海是我国著名的海滨花园城市,一向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闻名于世,环境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水平。珠海先后4次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以及“中国旅游胜地40佳”、“全国园林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1996年2月珠海市被国家环保局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试点区之一。1997年9月,珠海市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但是,老师却在担心,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渐渐离我们远去。同学们能否猜想一下。老师为何会有这种担心呢?

生:(带着好奇的想法讨论)

师:看来,同学们的心情似乎和我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师的担心已开始应验:(多媒体投影彩照:1、受污染的“珠海情侣路”、“闻名全国的白藤湖农民度假村”;2、被破坏的“珠海市凤凰山绿化带”、“白莲洞的自然与人工植被”等)。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在珠海,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着个问题。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

一、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天然的有森林、海洋、湖泊。人工改造过的有城市、银都酒店、珠海圆明新园、体育中心、格力集团、佳能公司、学校等等。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二60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师:除了我们刚才列举过的一些环境要素之外,还有哪些环境要素?具体又是如何分类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自然环境(由天然的自然要素构成的环境)

(2)分类:按构成要素可分为

社会环境(由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构成的环境)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表现在哪里呢?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些环境要素属于哪一类?(出示投影片):

(1)、肇庆鼎湖山森林自然保护区;(2)、珠海梅溪牌坊

(3)、珠海圆明新园;(4)、斗门县白焦镇某村

(学生相互讨论,但不能说出统一答案)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1页,仔细看书,然后再判断。

(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这些要素虽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天然成分,但却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和保留下来的,所以,他们也是社会环境。)

师:回答准确!还有一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经常说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从哪个角度对环境要素进行分类的呢?

————这是从人类对环境要素的依赖和利用程度上进行分类的

生活环境

按利用、依赖程度可划分为

生态环境

师:在这两类环境要素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依赖、利用的程度怎样?(更高、更直接。)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内容: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书62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师:从这个概念里,同学们能否看出,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两种表现?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5)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环境破坏

(2) 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62页的三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旁边的插图又表现什么环境问题?

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第三段材料说的是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而旁边的插图表现的是严重的缺水问题。

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刚才有同学提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建议非常好。是的,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投影)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8):彩图“小鸟的悲哀”

师: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启发学生分析生物间的平衡)

(滥砍滥伐森林树木危及鸟类的生存。)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请同学们看课文第63页的插图,为什么长江也说自己是黄河呢?(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

师:这两幅图都说明了同样的一个问题,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影)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投影)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这幅漫画反映的是什么内容?它说明什么问题?

师(学生讨论后,教师分析):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四、巩固新课:

师:漫画所表现的是环境问题的哪一方面?这一类环境问题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学生观看漫画后做出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六

教学目标 

认知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什么是环境问题及现实存在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充分了解环境问题给人类乃至整个地球带来的严重的危害。

能力性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互助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他们以实际行动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自觉性

觉悟性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题

教学难点 :环境问题的含义

课前准备:1 提前布置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

2 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3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主要内容,明确学习目的。

4 准备好多媒体、录音机、实物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1 创造机会,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分析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做到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同时提高。

教学用具: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²        点击课件,播放动化和音乐,提醒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

(一)学生讲坛:

²        教师对学生的“举案说法”加以点评。

(二) 导入  新课:

²        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加以配合。

(三) 讲授新课:

1 讨论学习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讨论题。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小品和课本知识为“地球先生”找病因。并思考它所带来的危害。

²        教师适当的加以归纳、提高。

²        由两位学生上台“举案说法”。

²        学生表演小品《地球就诊记》。

²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

²        ,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们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点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危害以及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

调整心态,做好课前准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互助学习的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 知识整理

²        在小组讨论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整理。随着多媒体屏幕不断显示的知识点,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要求学生回答相关内容,教师适当予以讲解、补充。   (以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3 知识窗

²        教师重点解释“可持续发展战略”,屏幕显示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并突出依法治理环境的内容。

(四)课堂活动:

²        教师主持“请你参与” 的活动。

²        对学生的调查报告给与评价。

(五)知识反馈:

²        点击课件,以“网络追踪”的形式展示多组材料,要求学生七嘴八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²        点击课件,屏幕显示诗歌“家”

(六)情感升华:

²        通过前面的学习与讨论请同学们谈谈感想。

²        教师提出要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念。

²        师生同宣誓: 要爱护地球,保护地球,为人类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而奋斗。

(七)行为指导:

²         点击课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环保组织设计标志图。

²        想一想我能为环保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²        小组接龙回答相关知识点的内容。

²        听课、记笔记。

²        学生课前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了环境问题的资料收集以及周边环境调查,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的汇报。(可以运用实物投影仪、录音机等设备展示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磁带。要求学生边讲解边展示。

²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²        学生朗诵诗歌。

²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

²        起立,宣誓。

²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设计环保组织标志土。完成设计后,可以登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²        思考、讨论、回答,并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巩固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掌握知识,感受到依法治理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和长期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增强情感共鸣。 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情感升华

²        提高学生依法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培养实践能力。

附:

课堂练习——

1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5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1/4,据调查表明,90年代初,全国缺水城市已发展为近300个,较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个。我国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已造成1/3以上的河段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严重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

通过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给中国社会经济造成了 巨大损失。造成的直接 经济损失将达2000亿元以上。一些统计数据还表明:

①洪灾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至少0.5%     

②农业上,粮食产量比去年减产11%。  

③工业上,一些企业受洪水影响,被迫停产;工业增加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0.3%。

④就投资和消费而言,洪水减缓了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度,削弱了市场消费能力,尤其是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请思考:1、从环境问题的角度看,你认为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反映出环境问题的危害是什么?

3 我国沙漠化防治总体上仍是治理速度赶不上沙化速度,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目前我国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而且土地沙漠化面积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损失一个中等县的国土面积。土地沙漠化以危及1亿多人口的生存和发展。以上的资料与图片告诉我们什么?

作业 

1 请学生创作一个环保组织标志,     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期望。

2 想一想:我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并试着去做一做。

教案点评:

此教案的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了政治课的特点,即知识、觉悟、能力三者的统一;同时注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动”起来,课中“活”起来,课后“神”起来。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七

教学过程 :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图片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1: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图片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展示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一切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展示图表: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图片展示:《无节制的开采石油》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教案点评: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八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内容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基本要求

活动: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字,采用自制或识读图表等方式,归纳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资源分布的概况、环境形势的表现。

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

1课时

1、以"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为专题,从文献(杂志、报l纸)和附收集资料,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资料。然后,借助整理好的资料认真预习本框内容。

2、师准备若干与"环保"有关的小礼品作为奖品。

1、一则法国儿童谜语说,池塘里有一朵百合花,它两天按两倍速度生长,如果不受限制,30天内会覆盖整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人们直到百合花已经覆盖了半个池塘时,才意识到这个危险,这时,你还有几天时间回来挽救你的池塘呢?

提问:①这则谜语的答案是什么? ②这则谜语说明了什么道理?③这则谜语引喻了人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上则谜语的答案是,人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池塘。说明任何事物都不能无限地发展,否则就要起到反作用,甚至危害人类自身。

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类把大自然看作是慈祥的母亲,她那博大胸怀蕴藏着的无穷宝藏,似乎永远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乳汁"。于是,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近代大工业的崛起,人类愈益深刻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以至于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完全没有受到人类影响的环境了。但是,人类突然发现,随着"母亲"的付出的急剧增长,她突然变得不那么慷慨了……。

资源、环境,作为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终于被人类所认识,被人类提出来了。中国,同样面临着资源和环境问题。

2、教师:(饱含激情、充满挑战地)今天我们将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超级擂台赛。参赛者是左边两排同学组成的绿队和右边两排同学组成的黄队。今天的超级擂台赛上,任何一位同学只要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就会问赢得10分,累计得分最多的队将成为今天擂台赛的冠军。绿色代表生机,是大自然的颜色,黄色代表着热烈,是炎黄子孙的肤色。今天绿、黄两队定有不俗表现看谁赢得最后的胜利。

(举例并讲解:2002年春席卷大半国土的沙尘暴)这次沙尘暴,许多城市受到了袭击,今天我们就来探索沙尘暴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意在检查学生对课本预习情况, 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资源大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资源的最基本国情。

(意在引导学生联系"人口国情"来分析理解"资源国情")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造成的。把我国较大的资源总量作为被除数,把巨大的13亿人口作为除数,所得商就是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它很小。

这样一说,我们就好理解了。(进一步追问)除了人口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吗?(意在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还有我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而且,我国生产力水平不够高,许多资源,如矿产资源还躺在地底下,只有开发出来,才有实际意义(鼓掌)。另外像太阳能、风能等能源我国就利用得不够,如国外还有太阳能汽车……

(意在诱导学生密切联系自身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学生1:日常生活中,有人洗手、刷牙时不关水龙头,有的用完水后不把水龙头拧紧,有的人甚至开着水龙头"冰镇"瓜果或冲洗衣物。这些"无意"的行为让大量的水白白流失。

学生2:全国多数城市的自来水管网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致使水的损失率很大。实验发现,一个水龙头如果一秒钟漏滴一滴水,一年便漏滴掉360吨水,而全国不知有多少水龙头在常年漏水。

学生3: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即使是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上游灌区和饱受黄河断流之苦的河南、山东两省引黄灌区也是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单位粮食用水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多,工业每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一二十倍。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看来,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抑或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合理、不科学用水、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

(意在鼓励学生关心时政、培养综合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

学生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国家对西部的投入将主要放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说明我国西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脆弱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学生2:2001年8月19日上午,在海拔3700米的青海省通天河畔,可能是《西游记》中的那个通天河(学生笑),由国家主席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幕,这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此外,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有关地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些都说明,一方面我国资源形势严峻,另一方面我国已开始着手保护自然资源。

学生3:"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基于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严重不均而启动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同学们知道得可真不少,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很好! 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1.围绕"我国面临严重环境问题的十个方面的主要表现",首先由绿(黄)队提供某一观点(即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下同),让对于黄(绿)队展示佐证该观点的材料。然后由绿(黄)队用多媒体展示内涵某一观点的材料,由对手黄(绿)队根据材料提炼出这一观点……两队角色轮换,逐条推进。

2.提供材料的队员必须上台亲自操作多媒体设备,并朗读材料。(通过学生竞争、协作,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我,在训练多媒体使用技能中,学会归纳、演绎思维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学生提炼(提供)的观点(即每则材料的标题)及对手上台展示的佐证材料如下:

时  间

土地沙漠化扩展速度(平方公里/年)

20世纪50~60年代

1560

20世纪80年代

2100

20世纪90年代

2460

21世纪初

3436

结论:目前,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25亿亩,占国土面积18.2%。

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50年代,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60万平方公里。1992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79.4万平方公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5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8.2%。

70年代,草原面积退化率为15%。 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退化速度在扩大。

目前,森林正不断从地球上消失,不少林山林海变成了光山秃岭和荒芜的不毛之地。森林被砍伐的面积随着历史的推移而越来越大,由此使生态环境恶化,招致多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人类诞生时,地球上有2/3的陆地面积为森林所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项。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面积迅速减少,19世纪减少到55亿公顷,本世纪中叶减少到38亿公顷,到1990年,全世界森林面积34亿公项,森林覆盖率为27%。据来自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最新消息说,全世界每周都有50万公顷的森林因采伐、开矿和刀耕火种而消失。如果世界森林资源以这样的速度消失,人类就可能在50年内失去全球的天然森林。现在年均森林净消耗量3.7亿立方米。

我国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

地下水水位沉降形成漏斗,且从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发展,面积越来越大,并出现华北这样世界最大的区域性漏斗,超过2.3万平方公里。曾有1000多眼泉水的北京,目前泉水基本枯竭,地下蓄水层由20世纪60年代的低于海平面5米降到90年代的50米;因泉水丰富而有"泉城"之称的济南,昔日清泉喷涌的情景不复再现。

近年来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量近600亿吨,其中大部分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污染严重。许多原来清澈的江河湖泊之水被污染至已不宜饮用。

酸雨污染面有所扩大,酸雨区由南向北缓慢推进,面积逐渐扩大。

1979年以来,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以年均9%速度增加。每年约有1000万吨城市垃圾不能及时运往处理场地。1995年,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及简易处理占78.95%。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水污染向农村转移在加剧。 1998年城市的垃圾清运量已达14223万吨,殃及农村。

教师:刚才两队同学既竞争又合作,多角度地了解了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虽然有些材料不够"精",有些数据的单位还不够统一……但我还是为同学们出色的"科研"能力而折服。我也想参与其中,来展示一段资料,请同学们看看它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多媒体展示)

据国家权威部门综合信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生态恶化发展趋势得以减缓,局部地区或某些特定领域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具体表现在:

最近10多年来,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减少11万平方公里,局部地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好转,基本禁止住了发菜、甘草、麻黄草等固沙植物的滥挖,一些地方治理沙漠化取得成功。全国林木年净增长量为4.6亿立方米,年均消耗量为3.7万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趋势。大熊猫等一些濒危动物种群开始扩大。 90年代后期,城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全国大城市大气恶化趋势有所扭转。 s02年平均值在1994年以后开始下降,如沈阳、北京的s02浓度和西南酸雨区的降水酸度、酸雨频率有所减缓。总悬浮颗粒物及降尘污染稳中有降,逐步好转。一些大城市的某些环境质量指标好转,一些沿海城市环境继续改善。90年代以来,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发展基本得到控制。一些地方的农村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建立了一批成功的生态农业县。但是,另有某些地区或某些领域的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的控制。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综合同学们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然而,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看书,教会学生分析、归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课本仅举了两个主要的方面。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吗?(意在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从多方面剖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哪怕答案包含在课本中所讲的"两个方面"中,也要予以肯定和赞赏)

学生1:我认为限制外来人口进城是一个因素。像北京规定了许多工种不许外来人口涉足。农民就只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随着农村人口的增加,人均拥有的资源越来越少。僵化的户籍制度使农民难以自由流动,只有困死在那狭小的一商三分地里。这样一来,你城市人不是不让我们进城吗?我们只有在上游毁林开荒,在土里刨食,最后造成发洪水、沙尘暴,反正环境恶化了大家起遭殃。(有不少学生点头称是)l

教师:(表示赞许)也正是由于有这方面的原因,我国的户籍制度已经开始了改革。还有吗?

学生2:我觉得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与目光短浅有关。人家日本人早在10多年前就提防中国环境破坏对他们的影响。这些年来,日本每年都有大批人前往我国西北沙漠地区义务植树,可我们中国人又有少人在前些年想到西北义务植树搞绿化呢?

教师:对!环境保护应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为什么非要等黄土把咱家门口都淹没了才行动呢?!

学生3:我在2000年的某一期《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位自称"毁林者"的大学生的来信:他家曾有10亩荒坡地果园,由于病虫害严重,毛收入仅有2600元,然而光特产税却交了1200元,全年净赔3万元。当2002年沙尘暴疯狂之时,正是果树授粉期,结果率极低,这意味着不仅要白养一年果树,还要交几千元的税钱。于是,在他们家乡,大片大片的经济果林被人为砍伐,农民们因此成了被有关媒体指责的"目光短浅的刽子手"。几万元,对贫困地区农民家庭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在这种情况下,不砍怎么办?(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这说明中央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当地成了一纸空文。同学们必须承认,此类情况在个别地方确实存在,这的确需要这些地方的有关部门认真解决。同时,可以看出,大家能关心社会,也充满了对农民的关怀与同情。看来环境问题真是复杂,牵涉面较广,真得综合治理才是。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下面让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看几幅漫画。

教师:比赛继续进行。请同学们谈谈每幅漫画的寓意。(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危害,增强忧患意识,并思考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学生:这一组漫画是说人类乱砍滥伐林木的后果:开始是沙尘暴肆虐,接着是荒漠化,以至于人们不得不将居住地围起来,以防被沙丘淹没,最后一幅图是说,森林砍完了,人类也就砍掉了自己的脑袋。

教师:这几幅漫画表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环境问题。那么,究竟应怎么解决环境问题呢?

学生:(齐答)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师:(多媒体显示本框知识结构图的第二部分)请根据知识'结构图表,小结第二部分的学习内容。(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小结)

学生:(略)

教师:(补充完善,略)

(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既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又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提醒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综合治理,努力寻求一条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教师:我们的超级擂台赛进入第三个环节:备显神通。请同学们出示最近媒体中有关本地保护环境方面的新闻图片资料。(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检验学生获取、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生1:(多媒体展示)

3月6日,武钢、一冶等单位和10个街道的1200多名基干民兵在青山江滩上植下3500多棵意杨。

学生2:(多媒体展示)

曾经湖水清澈见底,两岸景色宜人的武昌水果湖,如今湖水发黑。生活垃圾甚至粪便漂浮水面,爽心悦目的湖边风光不再,周围环境黯然失色。

教师:同学们展示的新闻图片,让人欢喜让人忧。请同学们看图片谈感想,并为"绿色武汉"行动向有关部门提二至三条好建议。(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培养其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再一次强化环保意识,进而明确其社会责任)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小结、评价、鼓励,略)我们的超级擂台赛已近尾声,为使参赛两队不留遗憾,让暂居亚军者心服口服,我们最后再给双方一次比赛的机会:课堂讨论。

1.人对猴子说:赶快进化吧,瞧我们现在多幸福,这个地球上的一切财富都由我们来主宰。猴子说:如果把地球主宰成这个样子也有幸福可言,那我宁可不进化了。.

2.飞禽对走兽说:这回我们该有灭顶之灾了,人类说我们是最美的菜肴。走兽说:你们还算是幸福的,毕竟能剩下皮毛,而我们连肉带皮都被人类占有了。

3.山下洪水滚滚,山上烈火熊熊。动物们无路可逃,就去问老虎大王怎么办。老虎说:是人把这个地球搞乱了,你们去问人吧,人是地球之王。

教师:请谈一谈寓言的寓意,它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围绕本课教学目标 进行归纳、评价和补充完善)

学生:(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归纳、评价,略)是呀!对于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我们应当如何去珍爱呢?

教师:今天我们全体同学参加了一场富有情趣的擂台赛。绿队的确代表着环保的希望,而黄队绝非代表沙尘暴的颜色。两队同学竞争合作,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现在我宣布:黄(绿)队为今天的冠军(颁奖,鼓掌)。亚军队输得服不服?(亚军队生齐:不服!)冠军的胜利中凝结着亚军的奉献,让我们为亚军队鼓掌!在我校开展的"环保活动"中,谁是真正的冠军呢?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再比高下!

(多媒体播映mtv《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歌曲独自后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升华)

教师:这首歌讲述了一位女大学生用鲜血和生命抢救丹顶鹤的故事。这位女大学生是一位真正的环保冠军!(满怀希望、充满激情地)如果我们都能像她那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和资源,甚至不惜鲜血和生命;如果每位同学、每位市民都能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到那时,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定将是一派"车穿林道过,人自幽径行,森林绕莞水,青山映蓝天"的绿色美景。

创新素质实践行:调查学校自来水使用效率及管网布设现状,按"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的思路,设计学校自来水管网改造方案。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九

第二框人口问题

教学重点:

1、我国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

2、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人口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框的内容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对人口形势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讨论启发─交流展示教学模式

图片:春运期间北京火车站一幕。导入  新课。

情景设置第一组:(配合课件依次出现)

1、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人口比较柱状图

2、我国五次人口普查图表和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3、展示书上p61—62页的资料

4、我国有文化人口在人口中的比例图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图。

5、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及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比较。

6、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7、中国人口分布的图表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担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讨论题目是:每个情景分别反映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是什么?

情景设置第二组:

1、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图

2、环境破坏的漫画

3、城市垃圾包围居民生活圈

4、中国与世界教育经费对比图

5、新增人口消耗的图表

6、北京人才招聘会

提问:以上情景说明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什么切身感受。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得出:人口过多过快增长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说说我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必须从可持续发展高度看待人口问题;人口问题又是世界性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必须从整个地球,全人类的高度认识人口问题。

为此我们的口号是:关注地球!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人类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十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重点】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难点】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教学准备】配合教学用的录像、照片及其他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除了垃圾和水污染之外,人类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环境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二、关于大气污染:1、说一说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简要说说原因。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大气污染状况和原因的内容,请学生谈一谈感想。3、讨论,哪些做法污染大气?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教师介绍一些空气质量好的旅游、名胜地,简要说明那里为什么空气质量好。介绍几个著名的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并分析其原因。4、说一说,我自己能做些什么?二、关于白色污染:1、出示一些白色污染严重地区的图片,讨论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2、阅读教科书中有关白色污染的内容,谈一谈感想。3、讨论,我们平时的行为在加剧白色污染吗?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4、人们想出了什么应对措施?比较、认识可降解塑料。教师介绍可降解塑料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效果。三、关于物种灭绝速度加快:1、欣赏教科书插图中的珍稀动植物。你认识他们吗?请学生介绍他熟悉的珍稀动植物教师给予补充说明。2、他们为什么稀少?阅读教科书,了解人类活动对这些动植物生存的影响。3、人类现在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介绍我国几个自然保护区的情况。4、讨论,人类的活动对环境起着怎样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板书设计: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乐观、积极地对待

现  状

原  因

对  策

大气污染

白色污染

物种灭绝

速度加快教学后记: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十一

第2课时 我发现的环境问题

1.引入活动:旅行棋——环保小蜗牛

目的:

通过玩旅行棋,观察并分析图片,熟悉一些与环境有关的现象,初步培养环境意识,并为下一个活动做铺垫。

准备:

•橡皮、小刀、笔(或塑料小方块)。

•每人准备一个小东西作棋子(如:瓜子壳、小石子、小纸团、橡皮块、曲别针等皆可)。

过程:

(1)开场白:大家一定下过很多种棋吧,跳棋、军棋、象棋,但是有谁下过环保棋吗?今天我们就来比赛下环保棋。

(2)分析棋图:让学生观察“环保小蜗牛”的壳上每一格是什么。

(3)4人一组,每人或每组制作一个小骰子。方法:把橡皮(或肥皂、木块等)切成一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在六个面上分别写上l、2、3、4、5、6几个数字(如本课第一页下图所示)。教师要示范,提醒学生不要割破手指。

(4)游戏方法:从起点开始,每组同学轮流掷骰子,骰子的哪个数字朝上,就走几步棋。看谁能最快得到小蜗牛头上的王冠(即最快走完),就授予谁“环保小卫士”的称号。

棋图说明:

(1)浪费水,退到起点;

(2)蛇;

(3)不用塑料袋,提篮子买菜,进到4;

(4)树袋熊;

(5)小松鼠;

(6)排放废气,退到2;

(7)给小鸟提供食物;

(8)白天鹅;

(9)使用无氟冰箱,进到12;

(10)排放污水,退到5;

(11)爱护花草,进到14;

(12)白鳍豚;

(13)伤害小鸟,退到8;

(14)扬子鳄;

(15)环境优美;

(16)垃圾分类回收,再掷一次;

(17)小猴子;

(18)乱吐瓜子皮,停掷一次;

(19)小老虎;

(20)挂人工鸟巢,进到22;

(21)汽车鸣笛,排放尾气,退到14;

(22)大熊猫;

(23)乱砍滥伐,退到12;

(24)终点,获“环保小卫士”称号。

2.环境问题图

目的:

在学生对校园或社区进行多方位观察的基础上,使其把自己发现的“环境问题”在地图上用符号和文字表示出来。

准备:

提供已绘制好的所考察地区的地图,每小组一份。

活动过程:

(1)对学校或社区的对方位的观察,找出问题。

(2)记录在地图上,标出该区各个环境问题的位置。制成一张环境问题图。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把问题分类,可以制作图表,分成栏目,上面标出标题。如住房问题、水污染问题、农业问题等。

(4)经过一系列有趣的观察活动,孩子们会有许多发现和感想,应及时安排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并鼓励学生借助文字、图画、符号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和记录问题。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十二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用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教师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向素质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示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教学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教学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教师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教学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教师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参考网址:

中央电视台:

搜狐:

新浪:

环境与发展信息网:

中国环保网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十三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及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的危害,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环境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建议

重点、难点与疑点分析

1.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的小栏目。为调动学生在中的主体作用,他们可自选小栏目提出的问题,思考或议论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及影响经济建设的案例。分析自己感受最深的环境问题。

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学生自拟题目收集国内外环境问题的各种材料,可在或同学协作下进行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增强的趣味性、说服力,提高学生对环境严峻形势的认识。

3.“研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构课程的主线,是超越应试的必由之路,也是应试向素质转轨的关键。可采用讨论的形式探究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法建议

环境问题的危害是本框的重点。教材分析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威胁生态平衡;(2)危害人类健康;(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个问题是此框的重中之重,理解这个问题可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又是依法保护环境的认知前提。教材强调三层意思,首先要弄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教材指出传统发展模式不再适合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普遍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再次还要认清我国的国情,认识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严重形势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设计示例

过程: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以内容为线索,相关内容组分别进行成果交流,由于每个组收集的材料不一定全面涉及全部内容,所以这个过程是一个共同分享成果的过程。在交流中,获得对全部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则当好引导者和组织者,有计划的推进内容。

第一步:对环境及其要素进行分析。

让同学们根据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说明有关环境及要素,由于这一问题地理课中曾经涉及,大家很快达成共识,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大体归纳出以下结构图:

第二步:对环境问题及其表现进行分析。

同学展示有关环境问题具体表现的材料(经筛选后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材料和案例)

材料1:

据统计,1994年全国废气排放量11.4万亿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4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825万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大气质量普遍较差,全国五百多个城市中,达到国家一级准的不到1%。北京、沈阳、西安、上海、广州都在世界十大污染程度最严的城市之列。

材料2:

2001年1月30日,罗马尼亚西北部一个金矿污水沉淀池发生泄露事件,氰化物废水流入了多瑙河支流之一匈牙利的蒂萨河。据悉蒂萨河中氰化物含量最高超标800倍,受污染水流经之处,所有水生生物几乎全部迅速死亡。

材料3:观看录像《造纸厂、化工厂排污造成大量渔业损失》。

归纳:污染环境——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

材料4:

我国森林资源约为18.69亿亩,居世界第8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1.68亩,相当于世界人均量的13%,居世界第121位。据测算,森林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的价值仅为其全部价值1/4,而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价值则为3/4。

归纳:破坏环境——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第三步:对环境问题的危害进行分析。

材料1: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寂静的春天》成为一部畅销书,书中描写农药喷洒,影响到鸟类的生存,同时它们的食物链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材料2:

每天有100种或每15分钟有一种物种从地球上永远消失,在今后20年里,如果我们还不行动起来,阻止人为地对自然的侵害,可能有100万种物种处于死亡的威胁中。

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果:环境问题使生态平衡受到破坏。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一—威胁生态平衡。

材料3:

1984年12月3日凌晨2时30分,位于印度中部博泊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地储气罐阀门破裂,45吨左右的毒气泄漏。正在熟睡的人们被毒气熏得难以忍受,摇晃挣扎想跑出毒雾笼罩的地方,引起了一片惊慌。当场就使该城的350人窒息死亡,有12000人被送往医院。最终造成2000人死亡。

材料4:

观看录像:内容大概—不同工矿企业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不同,影响江水,也影响市容卫生,并威胁着人类健康。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二—危害人类健康。

材料5:

我国的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9位,但人均2.9吨,居世界第49位。有人预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只需五六十年即可耗去全部石油储量。照此下去,我们当代人吃子孙饭,后人将失去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的能源,连生存都成问题,何以谈发展!

归纳:环境问题危害三—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

讨论情形:

学生甲讲了“杀鸡取卵”的故事,认为无节制的开采将会制约经济的长远发展,试图说明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阻碍经济发展,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同步进行。

学生乙举例:德国森林面积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在境内设立了大面积的天然林保留地,严禁砍伐;日本不愿意砍伐自己的一棵树木,每年却从周边邻国进口大量的一次性筷子,这种只要自己柳暗花明,不管他人山穷水尽的做法,并非经济和环保的同步发展,由此认为根本不可能存在同步发展。

学生丙发言:现在我们常听到把开发西部旅游作为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一条途径,而且确实有很多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可以同步的。

简单归纳并概括本节课知识点。

用结构图表示如下:

探究活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否同步并行

1、明确小组分工,布置具体任务

a、制定小组计划和实施方案

b、小组协作,提交本组计划并进行交流

2、研究内容与方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能同步并行吗?为什么?

3、提供收集资料的途径

a、自己发现:观察你所在的小区、学校等,是否有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人和事,都造成什么影响?然后对这些事实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或拍摄照片。

b、查阅资料:可上网、读报、观看电视和报纸。

参考网址:

中央电视台:

搜狐:

新浪:

环境与发展信息网:

中国环保网

参考报纸及书目:《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民主与法制》

电视栏目:《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制进行时》

环境问题名词解释篇十四

八                                                                                                       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案:

第五课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第一框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环境的含义和环境问题的含义。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1、本课主要提供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等。可通过直观可感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3)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一、投影(幻灯片4)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请大家看两幅照片,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画面5:天然的            画面6:人工改造的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8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教师说明环境要素的相关分类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59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幻灯片7)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请同学们看下面这组图片(投影幻灯片8)

教师提问:(投影幻灯片9)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投影幻灯片10)

学生齐背环境问题的概念。

教师介绍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投影幻灯片11)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59-60页的两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噪声等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和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请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地区哪些环境问题?

(过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2)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师:讲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投影13)(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投影14)

师:可见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15)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投影16)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7)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投影18)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9):知识结构图示

四、巩固新课: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0、21)学生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环境的含义和环境问题的含义。了解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待环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认识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1、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表现。

2、 环境问题的危害。

[教学难点 ]:

环境问题直接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

1、本课主要提供有关环境的基本知识,要积极引导学生明确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等。可通过直观可感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 创造情绪情景,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  新课:

清晨的河流,蔚蓝的天空,充足的阳光,已渐渐成为人们的奢望,人类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二、新课传授: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课题

初二《思想政治》第五课第一节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3)提问:这说明了什么?

一、投影(幻灯片4)

1、人类环境

(1) 什么是环境?

师:请大家看两幅照片,注意画面中哪些是天然的,哪些人工改造过的。(提问学生)

画面5:天然的            画面6:人工改造的

师:同学们能否谈一谈,以上这些因素于人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师:没错,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些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和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环境。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8页,把“环境”的含义划下来,并齐声朗读一遍。

教师说明环境要素的相关分类

师(小结过渡句):环境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应该像珍爱生命一样去爱护它。但长期以来,人类都以征服自然作为理想,这种理想终于在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逐渐得以实现。但同时,由于人口剧增和人类对自然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水土流失,大气海洋污染,森林面积锐减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

师:究竟什么是环境问题呢?

师:同学们看59页,把环境问题的概念找出来。(投影幻灯片7)

环境问题——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请同学们看下面这组图片(投影幻灯片8)

教师提问:(投影幻灯片9)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投影幻灯片10)

学生齐背环境问题的概念。

教师介绍当今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投影幻灯片11)

a、厄尔尼诺现象; b、土地沙漠化与土壤流失; c、森林锐减;

d、水资源危机,在大江大河之中、下游发生长期断流现象;

e、物种灭绝; f、“温室效应“明显; g、酸雨污染,日渐普遍;

h、臭氧层遭到破坏,与日俱增;

i、有毒化学品污染,使江河普遍出现严重污染;

j、垃圾成灾,矿山垃圾、生活垃圾污染了人类如今生活的环境。

师:课文第59-60页的两段材料分别说的是什么环境问题?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段材料说的是大气、噪声等污染问题;第二段材料说的是水资源危机问题和耕地质量差、耕地锐减、耕地流失的问题。师:同学们再分析这些材料,看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是怎样造成的?

(环境污染是人类任意向自然环境排放废弃物引起的;而环境破坏是由于人类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师:为了减少这些令人痛恨的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

师(总结归纳):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生活、生存环境。

请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地区哪些环境问题?

(过渡)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必然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恩格斯

师:的确,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2)

3、环境问题的危害

(1)、威胁生态平衡。

师:这是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危害。我们知道,在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种类和数量要保持相对稳定;另外,像空气、阳光、水、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也要保持相对稳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平衡。如果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污染和破坏,就会威胁和破坏这种平衡。

师:讲故事。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师:对。一种物种的存在和消失直接影响到其它物种的生存,就会破坏生态平衡。

师:大家再仔细思考一下,森林破坏是否只会影响其它物种的生存呢吗?(投影13)(启发学生分析非生物之间的平衡)

(学生相互间进行讨论)(投影14)

师:可见环境中某一要素受到破坏和污染,就会威胁和破坏生态平衡,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这也就是环境问题的危害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师:假如我们学校食堂的饮用水被污染了,同学们最担心的是什么?

师:对。环境问题还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2)、危害人类的健康(投影15)

师:那位同学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来?

(学生举例略)。(投影16)

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影响范围大,接触时间长,潜伏时间久等特点。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毁灭性的。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护好环境。

(3)、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投影)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7)

材料:环境污染给我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每年高达680亿元,相当于8次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进入90年代,全国乡镇企业一年排放工业废水18亿吨,工业废气1 22亿立方米,工业废渣1 15亿吨。我国已经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800多千米的河段鱼虾绝迹,遭受“三废”污染的农田面积已达1 5亿亩。长江流域每年因水土流失入海的泥沙达7亿吨,相当于500多万亩土地被刮去5寸厚的表土;两岸严重污染的土地面积达70%。淮河流域的污染极为严重,群众为此编成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

师:如果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

(学生自由讨论)。

(投影18)

师:我们知道,人类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其制约因素。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以环境、资源为基础的。

师:自1987年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后,各国为此都在进行一种适应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同学们请看书第65页,能否说出是什么战略?

(学生看书)

可持续发展战略

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是: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浏览多媒体幻灯片,看谁能简单地概括出我们今天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概括)

三、课堂小结: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19):知识结构图示

四、巩固新课:

多媒体投影(幻灯片20、21)学生回答:

五、课后作业 :

调查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设计一些好的措施。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26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