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四篇(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34:31
2023年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四篇(汇总)
时间:2023-06-06 14:34:3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模仿、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尝试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2、能力目标

(1)学习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检索、收集和整理有关显微镜技术发展的资料,撰写小综述报告,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 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

质统一性和特殊性的唯物辨证观教育。

(3)通过阅读小资料,是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认识和使用显微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

2、难点

(1)有关细胞结构的基本概念,如 线粒体,叶绿体、染色体等。

(2)使用显微镜。

(3)制作临时装片。

教学方 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创设情景,引人新课。

2、简介: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要求学生观察教材p33图3-1形形色色的细胞。

讲述科学研究表明,在生物圈中有的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图3-1a所表示的衣藻,草履虫,这类生物称为单细胞生物;大多数生物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如图3-1b,c所表示的血管中的红细胞和玉米叶的下表皮细胞,这类生物称为多细胞生物。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问:为什么肉眼看不清楚细胞?

对,大多数细胞很微小,肉眼根本看不见。科学家们常常使用显微镜来研究细胞(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光学显微镜。

板书一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简介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3、演示:教师举着一台显微镜,用手指着每一部件,要求学生对照教材p34图3-2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说出各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粗、细准焦螺旋的旋转方向与镜筒的升降关系。

准焦螺旋顺时转动时:镜筒下降。

准焦螺旋逆时转动时:镜筒上升。

4、练习使用显微镜。课前已将学生分组,由于第一次作实验,教师先给学生将实验室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操作。

(1)取镜安放: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轻轻放在实验台偏左的位置,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5cm;从镜箱中取出目镜和物镜,分别安放在镜筒和转换器上。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遮 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同时用两手转动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到镜筒里,直到整个视野成 白色为止。(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比较反光镜两面的差异,想一想是否能用反光镜调节视野亮度的变化;转换遮光器上不同的光圈,看看视野亮度的变化)

问:为什么有的同学从目镜内看不到明亮的视野?反光镜的两面有什么差异?起什么作用?(可以讨论)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赞赏,然后说到:对光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要想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就必须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光圈——通光孔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不能遮光;反光镜不仅在起反光的作用,他的凹面还有聚光的作用。

(3)放置玻片标本:要求学生将写有“上”字的玻片,从压片夹后部的缝隙中插入,然后双手向前平推,使“上”字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从侧面注视目镜,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距玻片标本2~3mm为止;注视显微镜视野内,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象,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 更加清晰。(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时,尝试通过移动玻片的位置将“上”字移到视野中央)

(5)、收放:观察完毕,先提升镜筒,取下玻片标本;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檫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慢降至最低处,将反光镜放在直立的位置;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注意:显微镜用完以后应做好清洁卫生,金属部分用洁净的软布檫干净,镜头部分用檫镜纸檫干净。老师到处巡视,随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纠正。

5、讨 论: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那些步骤?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那些问题?

(2)视野中“上”字是否倒置?其物象比实际大小放到了多少倍?(是倒置,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6、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并且使用时要注意不能遮光,玻片标本应放在通光的孔的正中央。

(2)视野中看到的物象是放大的倒像,其放大倍数等于物镜 倍数乘以目镜倍数。

(3)若视野中“6”字 位于左上方,即镜像在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就将玻片标本向原来的方向移动,即玻片标本仍然向左上方移动时,视野中的物象就向着标本移动的反方向——右下方移动,这样就能将标本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原来的“6”字在显微镜中就变成放大的“9”字。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

设问:显微镜的作用?

陈述: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使用显微镜,今天我们就可以用他观察和识别构成人和动物体的细胞。构成动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细胞的结构是怎样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板书二 构成动物体的西细胞。

1、提出本次活动的目 的要求:

(1)练习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3)初步学会画细胞结构图。

2、要求学生对照教材检查自己的实验桌上的材料器具是否齐全完好,放置位置是否妥当,以便实验结束以后收拾放回原处。

3、方法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指导学生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a、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檫干净。

注意:载玻片和盖玻片是日易碎的玻璃制品檫拭时要防止玻璃破碎扎伤手。

b、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c、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食物碎屑;再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

d、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放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

e、镊子夹起盖玻片,是其一边接触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

(第三课时)

一、引入新课

生:回答很好 、与动物体一样,植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板书三 构成植物体的细胞

提出本次活动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操作,老师巡查。

a) 制作洋葱临时装片,详细步骤参看书上38页

b) 制作番茄临时装片,详细步骤参看书上39页

c) 观察其他植物细胞的永久装片

并注出主要的结构的名称。

三、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2)和动物细胞相比较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3)为什么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的时候会有很多黑边的圆圈?

四、归纳总结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讲解: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比较厚,对细胞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同动物细胞

细胞核:同动物细胞

细胞质:同动物细胞

五、植物细胞的生长:要求学生观察教材第42页图3-12,看一看植物细胞生长与细胞中液泡的变化关系。

讲解:结合图3-12,可见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不断增大,许多液泡逐渐汇聚成一个大液泡。

(第四课时)

一、导入:

的结构有哪些异同呢?

归纳如下表。

二、细胞的发现导入:

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阅读p42的小资料。

板书设计四

一、学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活动:练习使用显微镜(方法步骤)

二、构成动物体的细胞

细胞膜:起保护作用

细胞核:有染色质等,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细胞质:有线粒体等,许多生命活动在细胞质中完成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的一层很薄的膜

细胞核

(二)植物细胞的生长:细胞体积增大,许多小液泡汇聚成一个大液泡

细胞壁 无 有

细胞膜 有 有

细胞质 有线粒体等,但无液泡和叶绿体 有线粒体,液泡和叶绿体等

细胞核 有 有

练习设计

1、教材45的第2题,图中有几处错误,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帮助改正,然后绘制一幅正确的图。

2、利用显微镜的粗、细准焦螺旋调节物象时,镜筒上升下降的幅度变化有什么不同?调节时应致意什么?请把你的观点写下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在不同强度的光线时,你怎样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

4、动物细胞具有相同的特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能力提高设计

建议活动:利用互联网了解显微镜技术发展的历史。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篇二

1.陈老师在实验室给同学们准备洋葱鳞片叶材料,切洋葱的时候眼睛被刺激得眼泪直流,请问洋葱这种刺鼻辛辣的物质是位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中( )。

a.细胞核 b.液泡 c.叶绿体 d.线粒体

2.杜鹃是一种只产卵而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称映山红)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鸟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细胞质中都有叶绿体

b.杜鹃鸟比杜鹃花多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c.杜鹃花有保护、营养、输导、结缔、机械等几种组织

d.杜鹃鸟由根、茎、叶等六种器官构成

3.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4.能将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的是( )。

a.液泡 b.细胞质 c.叶绿体 d.线粒体

5.下列各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细胞核----遗传信息库 b.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c.液泡----呼吸作用的场所 d.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6.如图为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对其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甲、乙细胞中都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线粒体

1.【答案】b。解析: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有的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因此,切洋葱的时候眼睛被刺激得眼泪直流,该气味的物质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故选b。

2.【答案】b。解析:a、杜鹃花和杜鹃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杜鹃鸟属于动物,细胞质中无叶绿体,a错误;b、杜鹃花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杜鹃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二者构成的主要不同是,杜鹃花不具有动物体结构层次中的“系统”这一层次,b正确;c、杜鹃花属于植物,有保护、薄壁、输导、机械等几种组织,无结缔组织(动物组织),c错误;d、杜鹃花属于被子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d错误。故选b。

3.【答案】d。解析: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a正确;b、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它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使得对生物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将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出,b正确;c、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在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正确;d、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具有中央大液泡,d错误。故选:d。

4.【答案】c。解析: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a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c正确;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d错误。

5.【答案】c。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正确;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里,b正确;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了多种物质,c错误;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d正确。

6.【答案】d。解析:甲为动物细胞、乙为植物细胞,①细胞膜、②液泡,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b正确;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所以甲细胞中的①能控制物质的进出,c正确;乙细胞中的②是液泡,里面溶解了一些酸、甜、苦、辣的物质及色素,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错误。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篇三

1.知识:通过观察,识别动植物细胞的结构。

2.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不完全归纳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参与讨论、交流、探究,学会合作。

〖设计理念〗

1.以探究活动为教学的核心;

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4.努力营造积极友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状况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知道了细胞这个概念。在本课时的前一节课,学生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洋葱细胞、番茄果肉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对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建立了感性认识。

〖重点目标分析〗

本节课,通过观察大量的事实材料,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学生应构建如下的认知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细胞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及学习策略〗

1.教学重点分析

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策略:通过大量的事实材料和视频文件加以不完全归纳。

2.教学难点分析

非常小的细胞,学生肉眼不易观察到,缺乏经验常识。学习策略:通过观察三维模型和放大的显微图片加以认识。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学习策略:通过观察大量事实加以归纳。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凸显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开课时教师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正课中教师及时组织学生推进学习进程,适时地倡导学生积极充分地肯定自我和他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塑造了良好的自我形象;结课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核心,七年级四班的40位学生有38人都积极参与活动,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达成都通过学生的亲身探究而感知,而非教师的告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乐学不疲、兴趣盎然。

3.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本课不再局限在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而是着眼于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法)的培养、情感价值观(合作精神、积极肯定自我和他人、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生命是物质的的唯物观)的形成,能力的培养(大胆猜想、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评价)。

二、有待改进之处

1.本课主要探究“细胞结构”这一认知重点,而对“细胞功能”的探究力度不够,在下节课“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中还应重点加以突破。

2.分组讨论中,四人小组中小组长、发言人、笔录人、评论员的职责应该具体明确。小组长在讨论之初应收集组内意见、确立在讨论活动的各个阶段的讨论主题,小组长应调动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笔录者应认真记录各成员的观点;发言者在交流讨论结果时要能简明扼要地阐述本组的讨论成果;评论员应对各组的意见进行整理比较,并发表本组的评论。成员间的职责分工是固定下来还是灵活转换,都还有待探索。

3.对四班另两位未积极参与本课的同学,今后应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其对生物课的兴趣。

〖教学点评〗

1.该堂课结合了学校的外语特色,在学习中穿插补充学习背景知识,使学生更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2.在探究教学中较好地实现了新课程目标中的三个维度,采用讨论式学习模式,以探究知识为载体,不断发展学生的猜测、推理等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发扬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学生参与度大,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目标。

3.改变传统教学中“以任务驱动学习”的被动学习模式,采用鼓励、激发、赏识、表扬等多种手段,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以兴趣驱动探究,学生在不断建立新的认知平衡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该堂课对后续生物课的学习将产生积极的效应。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篇四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开花和结果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植株的生长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种子的萌发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人的由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83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