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六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22:05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六篇)
时间:2023-06-06 16:22:05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篇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 fryderyk fanciszek chopin,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在七岁时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b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 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

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了。当时他才39岁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篇二

我对语文书里的每篇课文都印象深刻,可我对第三课——“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最情有独钟。

19世纪初,波兰遭到欧洲列强的瓜分,其中,有十分之九的土地落到了可恨的沙皇俄国手里。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1830年11月的一天,20岁的肖邦告别了亲人,坐着马车离开了首都华沙。可在不远的城郊,马车突然被一大群人拦住,原来是肖邦的老师和同学前来为他送行。他们站在路边,咏唱着老师埃斯内尔为肖邦谱写的乐曲《即使你远在他乡》。埃斯内尔还送给了肖邦一个意义重大的礼物——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对肖邦叮嘱道:“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啊!”“这个银杯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肖邦接过礼物,回首望了望华沙城,坐上马车,急驰而去。

肖邦在外国,时时刻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祖国,可当他听说波兰军队被沙俄军队打败后,悲愤欲绝,写下了着名的《革命练习曲》。

此后,肖邦不停地工作,已经没有了时间的概念。

就这样,一代伟大的天才便与世长辞了。

看完这篇故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肖邦弥留之际说的那句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这句遗言是那么感人肺腑,这好像是肖邦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极致表现。至死不忘祖国,这就是伟大的肖邦!

从这则故事中,我也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就像曹植所说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国家有难的时候我们就应当为国捐躯,应该把死当作像回家一样。只有有了这种爱国的思想,我们活在人世上才有意义,在社会上才能立足,才会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指导我们前进的方向。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篇三

教学目标:

1、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肖邦,学会简要介绍人物。

3、学习第二小节,感受送别的感人场面。

教学过程:

一、听写

异国他乡亡国之恨弥留之际

二、揭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质疑(我指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请求?)

3、按老师所给出的格式简要介绍肖邦。

肖邦是__(国籍)音乐家。他的创作以___(乐器)作品为主,代表作有___、___等。他被称为_________。

4、指导:我们在介绍人物时要抓住主要信息。

三、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1、肖邦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请求?(指名说)

2、第一小节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背景(引读第一小节)总结:心怀亡国之恨。漂泊异国他乡,当他(弥留之际)请求姐姐将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3、了解到这些内容,你体会到什么?(爱国之情)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

4、总结学法:我们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

四、品读第二小节。

1、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的笔端,走近这位爱国音乐家——肖邦。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打动你的语句,请关注细节,抓住字词,用心品读,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旁边。

3、交流。

(1)如果你是送行的人,会说些什么?

(2)读读这首小诗:

即使你远在他乡,

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灵魂的故乡。

不要忘记用你的双手效力祖国,用你的智慧振兴祖国。

即使你远在他乡,

祖国依然是你思念的地方。

唤醒你的祖国吧,

用你的音乐去感染她!

赞美你的祖国吧,

用你的激情去点燃她!

即使在你的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也别忘了,

吻你伟大的祖国!

(3)你从老师的话中读出了什么?为什么说是特殊的礼物?

(4)指导朗读。

(5)那是难离的故土,难舍的友情,殷殷的嘱托……承载的太多太多,在肖邦的手中是那么沉那么重,此时此刻(引读下文)

(6)肖邦会想些什么?

……即使我远在他乡,

_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

__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

……

(8)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4、过渡:亡国之恨,眷恋之情,拳拳赤子之心都化作离人泪,点点滴滴在心头!他(引读下文)念去去,八千里路云和月,祖国啊,我一定会回来!让我们用深情并茂的朗读为肖邦送行!(齐读课文第二小节)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篇四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知道了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由于波兰遭到沙皇的侵略,不得不满怀悲愤的离开自己的祖国。谁来把文章的第一段读一下。

生: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师:肖邦不得不满怀悲愤的离开自己的祖国,那么在他和亲人、同学、老师离别的场面一定会十分感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段,拿出笔来,把你觉得最感人的地方用波浪线划出来,说说感动你的理由。

生:读课文,并划重点内容。

交流:1、咏唱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

让学生体会、感悟①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

②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

③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

读一读,读出与亲人的难舍。

2、老师的嘱咐。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来体会老师希望肖邦出国后不要忘记祖国波兰。

读一读,读出对祖国的爱。

3、赠送银杯。

①抓住“特殊礼物”的特殊含义。

②抓住“捧过”、“郑重”体会老师和肖邦是如何对待这特殊礼物的。

③理解“溢满”、“疾驰”体会肖邦此时复杂的心情。

读一读,读出肖邦临行前对波兰的留恋。

三、学习第三至六段

师: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祖国,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的家园,来到了法国,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有没有忘记老师的嘱咐?他在国外又是怎么做的?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段。

1、抓住“悲愤欲绝”理解他强烈的爱国之心。“悲”的是国家衰亡。“愤”的是沙皇的侵略行径。

2、抓住“全部”、“彻夜”体会肖邦是如何努力工作的。

3、抓住“弥留之际”体会肖邦至死不渝的爱国心。

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和平的无限向往,对同胞的无限深情,都凝聚在他那一颗火热的心脏里,因此,肖邦的这个请求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至真至极的表现。

活着离开是爱国,去世回来更是爱国!!!!

5、教师小结

本文讲了波兰音乐家肖邦怀着亡国之恨流亡异国他乡,在国外他不忘国耻,投入到音乐创作之中,在他弥留之际,他请求把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欢迎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篇五

通过上一节课的阅读,我们初步体会到了肖邦的拳拳爱国之心,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有人说,“音乐是流淌的诗,诗是凝固了的音乐。”而肖邦也被人们誉为“钢琴诗人”,今天我们就着这个话题,来尝试一下走进肖邦的内心。

【体会诗与音乐】

1、肖邦想离开自己的祖国吗?

指读齐读两段话。

2、作为音乐家的肖邦,他的武器是音乐,一个个音符像一颗颗子弹穿过敌人的耳膜,洞穿敌人的心脏,那是肖邦强有力的武器。他颠沛流离,在法国巴黎,为了生计,到处流浪,当他在异国他乡得知国内起义失败后,悲愤欲绝,心中郁积的情感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他的一腔热血化成了音符,流淌了出来。(播放《革命练习曲》)

而同样遭遇亡国之恨的文天祥也写下了气壮山河的篇章。(《过零丁洋》)

小组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此时的肖邦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创作之中,用音符来书法自己对祖国的思念和祖国前途的担忧。由于他的忘我工作,使他病魔缠身,终于倒下了。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出示肖邦说的最后一句话)

一小组开火车连续读肖邦的话,最后齐读。

这句遗言,饱含了什么?(失望、悲愤……)

再齐读。

一个深深热爱着祖国的人,致死却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空留遗恨,这让我想到了陆游的那首——《示儿》。

出示示儿,指名读。

小结:同学们,你看,诗与音乐是相通的,而爱国之情,无论古今,无论中外,都是一样的。在国家、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每一个人都会拿起武器,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去捍卫自己的祖国、自己的民族。这一点,中外音乐家也是相似的。听这首《革命练习曲》的时候,我的耳边又想起了一段耳熟能详地旋律。(起立)

唱、听《义勇军进行曲》。

【写诗,悟情】

完成小训练:为这群不得不分离的亲友设计语言

“即使你远在他乡,”

(即使你远在他乡,你永远是波兰人民的儿子。”“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永远会心心相印,我们‘天涯若比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能把我们忘记。”“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也会日日夜夜地想念你的。”“即使你远在他乡,我们也会永远记住这一刻。”“即使你远在他乡,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母亲。”)

出示歌词,默读。

[习作,走进内心]

肖邦致死也没有忘记老师和同学们的叮嘱,他做到了。大家发现了没有,课文里肖邦只说了一句话,这样一个满怀爱国热情的人,用他的音乐在倾诉,你听出了他说了些什么吗?请拿起你的笔,写下来。

再次播放《革命练习曲》,学生练笔。

讨论,交流。

齐背,下课。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试讲篇六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肖邦对祖国的热爱,了解肖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音乐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

2、 读课题,结合课文插图,自由谈谈感受。(“我”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是谁?“我”怎么会离开祖国的?“我”为什么不能回到祖国?“我”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

二、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小组学习课文,试给课文各段加一四字小标题(组长记录,准备交流)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维斯瓦河  疾驰  蜡烛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2)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满心传染病,通称肺病。

三、 读后交流:

1课题的这句话在课文的哪里?

2、出示投影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原来课题是由肖邦的一句话压缩而来的。这句话是肖邦在什么时候说的?(弥留之际)在投影上划线。“弥留之际”是什么意思?(重病将死)

4、肖邦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圈点词语“紧紧握着”“喃喃地”,谁来试读这句话(比较指导)。

6、那么,他为什么会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分段朗读,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自然段

1、简介肖邦

肖邦(1810-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但就在这时,引读(第一节)——波兰遭到了欧洲列强的瓜分,——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

2、肖邦离国的原因。

3、就在肖邦离国的那天,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自读课文,注意肖邦情感的变化。(小标题:深情送别)

4、出示重点句子

孩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呀?

读读这句话,体会老师的期盼和叮嘱。

出示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不论你在哪里流浪/愿你永远不会把祖国遗忘/愿你怀着一颗温暖志诚的心/永远不停对祖国的热爱。(小标题:忍痛离国)

5、引读句子。这时,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送上祖国的泥土,深情的对肖邦说。你能明白老师的用意吗?再读老师的话。

6、指名读,分角色读老师的话及肖邦的表现。

7、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动的泪水溢满了眼眶。从肖邦的泪水中我们看到其实他已经理解、体会了老师的一片心意,此时的肖邦什么也没说,但从他的泪水中,他有千言万语,想一想,肖邦心里在说些什么?(小练笔)

8、小练笔交流。

(二)、指名读第2小节

1、自由读三、四小节,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一想,①肖邦创作乐曲的时候心情怎样?②肖邦是怎样彻夜作曲、弹琴的?小组讨论。

①讨论思考题。

②《革命进行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

③听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④配乐朗读三、四小节。

2、指名读五、六小节,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

②学到这儿,你眼中的肖邦是个怎样的人?

③指导朗读这两小节。

二、回环整体,诗歌赞颂,升华情感

1、沙皇俄国曾授予肖邦“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他严辞拒绝。肖邦临终时,姐姐、姐夫和波兰的同胞们,都聚集在他身旁.应他的要求波托茨卡伯爵夫人为他唱了一首波兰歌曲,这是他最后听到的音乐.他的遗嘱是要求把心脏送回祖国,最后的一句话是以微弱的声调说出的:“妈妈,可怜的妈妈!” 他把他的一生的才华都献给了他的祖国,他的人民,象一只泣血的天鹅,为祖国奉献了一切。

2、这位爱国音乐家曾受到世人无数赞美之词。但我想这些都无以表达我们此时此该我们的心情。也许我们可以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95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