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课文《孔繁森》(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55:02
2023年课文《孔繁森》(5篇)
时间:2023-04-03 21:55:02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孔繁森》篇一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我让孩子们思考:课文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写了几件事呢?通过学习,孩子们明白了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两件事:抚养孤儿、献血供孤儿上学。接着我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孩子们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这样,通过从中心句找事例,感悟人物品质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习作能力。

然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理解“请求”和“恳求”,在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想想孔繁森到医院会怎么对医生说,学生们说:“医生,我想献血。”这就叫“请求”,就是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但是医生因为看见孔繁森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于是孔繁森又说:“医生,求求你,让我献血吧,我抚养了三个孤儿,我要让他们上学读书,求您答应吧。”……经过他一次有一次的表明自己诚恳的要求,这叫——恳求。说明它的程度比“请求”更深。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重点句:“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时,我用一张图片缩短了时代距离,带领孩子们迅速地进入文本;也借助这张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感悟他的无私关爱。

这是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们亲密地搂在一起的照片。

1、“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他们喜爱这个新爸爸吗?”

一张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个孤儿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点。有的学生观察很仔细,笑容、搂抱,他们能自己从图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乐,为下文孔繁森的无私关爱做好了铺垫。

2、“这个新爸爸对他们怎么样?请你来读读这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在这里都做了一组比较。“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而这组比较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具体与空洞,从而品味出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经过刚才一张照片的出示,为孩子们创设了情境,很自然地过渡到孔繁森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孩子们眼里,这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优秀援藏干部,更是个疼爱孩子的好爸爸。当孩子们把图片映入脑海中后,爸爸,这个称谓,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也为联系生活的想象和重点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大道。

3、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今天上了这节课,我觉得是一节心灵为之震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怎样上好这节课,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做到:

一、语文教师心中要有“文”。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必须不能放弃对文本的解读,心中要有文本。因为要使学生有所悟,教师首先要有所悟;要使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使学生受感动,教师首先要受感动。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如这篇课文《孔繁森》,当我读完并看过教参后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很受感动,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当时我就想怎样让我的学生也和我一样感动。这篇课文一个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动人事迹,体会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受孔繁森的优秀。而这篇课文故事虽很感人,却述说很简单,离学生很远。若引导、点拨的不够到位,学生无法感受到孔繁森的优秀。于是就想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如这一课教学设计中: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孔繁森。如“孤儿”“请求”“恳求”等2、创设情境,走近孔繁森。“孤儿”是什么样的人?“亲生儿女”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你们的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们的?如果你是孔繁森,你会怎样恳求医生啊?此时此刻,如果你们就是那三个孤儿,知道了这件事会说什么?等等。总之,通过这些设计让学生去认识孔繁森、品味孔繁森、走近孔繁森、歌颂孔繁森。让学生得到精神的陶冶。在学了课文,了解了孔繁森的动人事迹后,学生受到强烈的思想、感情冲击,达到教学的高潮。

二、语文教师心中要有“情”。

我说的“情”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首先教师要有“情”。清代学者袁枚说“文以情生,未有无情而有文者。”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都是作者感情的产物。试想,一个情感不丰富的人,怎么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呢?又怎么能在课堂上实现与文本、与学生三者的对话呢?没有感情的对话是苍白的,没有感情的教学技巧同样是苍白的。因此,教师进课堂要充满激情,要将文本中的我与教师中的我融为一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和文本对话,把文本读懂,掌握好,把文章所表达的意思、感情体会出来,并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如在教学《孔繁森》这一课之前,我每听《公仆赞》都流下了眼泪。不把课文朗读得声情并茂,我是不罢休的。才有了,学生听了我的朗读及述说孔繁森动人事迹后个个潸然泪下。

其次对学生有“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又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跟着我们学习都感到快乐,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要蹲下来看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蹲下来”,才能不但容忍,而且理解孩子的淘气、好动、好玩,才能体会出为什么冰心“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的道理。 因此进入课堂,教师应组织、引导下,让学生和文本对话。教师关注得最多的不再是教材、教案,而是学生。因为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

课文《孔繁森》篇二

《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这篇课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标题,描写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间抚养孤儿、献血为孤儿交学费这两件动人事迹,赞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优秀品质。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这个人物距离他们较远,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我让同学们仔细阅读语文同步阅读读本,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而这一课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让孩子能准确地找到并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自己读课文,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学生们各种答案都有,其中有个别人找对了,但是我没有立即就给予肯定,我又问:大家说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谁说的才是正确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个(      )的人。问:现在这个题目该怎么填?生:优秀。“那再想一想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想象练说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为三个孤儿所作的一切。从中,大家都深深地体会到孔繁森的优秀品质。然后,我又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三个孤儿会对孔繁森说些什么,这样一来,既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理解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

借图创境  入文悟文——《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

在学习第二小节的重点句:“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时,我用一张图片缩短了时代距离,带领孩子们迅速地进入文本;也借助这张图片启发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感悟他的无私关爱。

这是一张在网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们亲密地搂在一起的照片。

1、“你觉得他们的关系怎么样?他们喜爱这个新爸爸吗?”

一张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个孤儿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点。有的学生观察很仔细,笑容、搂抱,他们能自己从图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乐,为下文孔繁森的无私关爱做好了铺垫。

2、“这个新爸爸对他们怎么样?请你来读读这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看了很多老师的教案,在这里都做了一组比较。“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光靠空洞的说教难以使学生与教者产生共鸣,而这组比较的确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具体与空洞,从而品味出作者遣词的独具匠心,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经过刚才一张照片的出示,为孩子们创设了情境,很自然地过渡到孔繁森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孩子们眼里,这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优秀援藏干部,更是个疼爱孩子的好爸爸。当孩子们把图片映入脑海中后,爸爸,这个称谓,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也为联系生活的想象和重点句的朗读训练铺平了大道。

3、联系生活,激发想象:

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

曲印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孔繁森……   

小贡桑摔倒了,孔繁森……

……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体的形象甚至可以触摸的感官信息。”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演示,需要合适的时机展示它的价值。一张图片,一个称谓,一个情境的创设,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读体验更真实。

16《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然后,我进一步激发想象:曲尼发高烧了,孔繁森……曲印学习退步了,孔繁森……小贡桑尿床了了,孔繁森……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大胆地进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础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体的形象甚至可以触摸的感官信息。”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演示,需要合适的时机展示它的价值。一张图片,一个称谓,一个情境的创设,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读体验更真实。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 “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末,我还穿插了一首歌曲:《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文《孔繁森》篇三

《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为文题,通过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间收养孤儿并为孤儿献血交学费这两件感人的事迹,颂扬了孔繁森关心爱护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孔繁森实在是一个距离远,感觉陌生的人物。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人物品质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前,让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交流关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们对孔繁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理解这句话呢?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孔繁森的照片,说一说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打开书,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先了解新词“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再抓住“优秀”一词,指导学生联系自己先前初步的体会,对孔繁森产生一个总体印象。这时大家都明白了,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而写的了。

接着,我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在生活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通过回忆、发言,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母的关爱和辛苦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再话锋一转:“爸爸妈妈为我们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样也为三个孤儿做到了。”很自然就让学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这三个孤儿。”这段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允许他们产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尊重他们的感悟。因为学生的情感积累、生活经历、理解程度、思维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在学习课文第三段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他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在理解这一段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读了这一段,你觉得哪儿最让你感动?学生抓住了“悄悄地”一词,紧接着我就让学生思考孔繁森为什么要悄悄地去献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总结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烦别人的大公无私的品质。在理解“请求”、“恳求”时,我让两个学生上来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请求医生给他献血,医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样恳求医生的。通过表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请求、恳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恳求”比“请求”程度上要深,态度是诚恳的。

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两首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和《公仆赞》,音乐是灵空的,它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两首歌曲的插入,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最后,同学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再次体会到孔繁森对汉族和藏族的团结所作的贡献。以上环节结构紧凑,环环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故事中学习人物品质——《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讲述了孔繁森收养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要让孩子们认识到孔繁森的高贵品质,我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的:

一、学习故事,认识孔繁森行为的可贵

课文主要列举了孔繁森的两个故事:收养孤儿、献血供孤儿上学。在学习这两个的时候,我主要采用了抓字词句分析朗读、对比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对孔繁森的人格进行感悟。我让孩子们从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孤儿与亲生子女的区别,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设想一下,如果自己是孔繁森,自己会如何对待?再来学习孔繁森的态度,孩子们对孔繁森的敬意有了增加。第二个故事中的“夜里”、“悄悄地”、“请求、再三恳求”、“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等词句,孩子们通过朗读与分析,从字里行间逐步感受到了孔繁森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拓展延伸,学习孔繁森可敬的品质

在教学完故事内容之后,我没有就此结束,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孔繁森无私精神的多种事例,读给孩子们听,让他们听后发表自己的感受。孩子们一一作了表达。接着,我让孩子们回忆生活中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无私的人,孩子们列举了一二,不多,但通过挖掘,其他孩子眼神中的热情与温暖更多更浓了。趁热打铁,我问孩子们: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们一一发表了自己的想法,都是希望成为一个有爱心,像孔繁森这样的人。我告诉孩子们,向孔繁森学习,先得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通过拓展延伸,孔繁森的精神更深入人心,孩子们对孔繁森更敬佩了,对自己今后的行动更明确了。

《孔繁森》一课教学反思

上完了《孔繁森》一课我觉得很有缺憾,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9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同时,生字和二类字多也给教学增加了难度。

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和孩子们上网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孔繁森的音像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读懂、读透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本节课我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运用上,都注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听、说、读、观察、思维能力,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紧贴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本节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习惯方面还不够放手。今后,在课堂上我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讨论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陪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课文《孔繁森》篇四

《孔繁森》教学反思

我深知一节语文课,成亦文本,败亦文本,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有多深,学生的收获也就有多大,在对教材的钻研上我下了较多工夫。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要想从孔繁森抚养孤儿,献血为其交学费这一故事中体会他的无私与伟大,关心藏族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感知其优秀,我觉得难度较大。文章末尾诗歌的渲染在感知上学生更觉得有高度。但我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是无穷的,等待着去开发,学生的智慧火花是灵动的,等待着去点燃。我用什么去开发、点燃呢?当然是文本这个媒介。本节课上我着力让学生体验文本角色,近距离亲近文本,不仅要知其表面意义,更要领悟出深层次的内蕴,从而很自然地衬托出人物的精神,并对文中难点——歌词的感悟能有了突破。个人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还是成功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深入浅出,高潮迭起。几点感悟和大家分享:

一、解读教材的深入浅出。

1、读厚教材。

于永正曾说过:“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这是一篇非常短小的教材,只是择取了孔繁森的一个典型事例来表现其高大形象,怎样把教材读厚,丰满人物的内涵呢?课前,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孔繁森的资料对本课进行反复还原解读,他的其他很多事例让人感动,最后一个自然段藏民们深情唱的歌词中的“光明”一词,也就深刻起来,让我出现了灵感。如在教学难点文中的歌词时,我先以“小朋友们,你们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为引子,多元化地读出“深情”的不同内涵,(感激、热爱、自豪、团结等)。再适时地补充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走进孔繁森,对孔的优秀品质有更深的感受,激发情感进一步升华。接着问:听了这些故事后,你认为孔繁森为西藏带来了什么?(学生回答为:富裕、爱心、无私、奉献等,理解得非常深刻,到位。)师:是呀,这些美好的东西带给了藏胞们无限的希望,让他们看到了“光明”,所以他们唱到(生深情地读)。这一环节,对全文的难点进行了有效地突破。文字力透纸背,带给学生的是强烈心灵冲击。

2、读薄教材,抓精要。

把教材读厚了只是我的感悟,如何让学生感受得到呢,我又尝试用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引导孩子抓住课文精要之处,把教材读薄,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思维。(1)把这篇课文读成两个词“优秀”“感动”。如以“哪些词语让你感动”贯穿全文,抓关键,由表及里引导学生品位朗读。(2)对教材进行重组。在品读全文的基础上再导出第一小节的“优秀”。此时的“优秀”,在学生眼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的,是有着学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为支撑的“有情物”,学生朗读地释放自然更加精彩,学生在一笔一画地跟着我写优秀这个词语的时候,心里装着的是敬佩和感动。(3)抓关键词,品味阅读,抓住“恳求”“深夜”“悄悄地”“亲生儿女”等品读出人物的精神实质,这样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易接受,学生品读得也较为精彩。

二、语文教学要朴实扎实。

这节语文课我想充分体现这一点。语文教学的真谛是高屋建瓴,但又朴朴实实,可以模仿,可以借鉴,没有故弄玄虚,不要花枝招展,有的只是对文本的个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领学生徜徉在语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我想借助的仅仅是图片和文字而已。如课堂上我以关键词“亲生儿女”为契入口,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回味体验,填补课文空白,发挥想象,活化感动,由己及他,由表及里深入体会孔繁森的优秀精神品质。再如课堂上我结合语境,多角度地思考“悄悄地”,形成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对人物有全面地了解。在理解“再三恳求”时采用换位阅读的方式,把自己假设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说,我只是自然地引导,这样学生离文本最近,最容易读懂。就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我想让课堂成为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学生的登台亮相提供了一个个平台,学生的精彩来源于课前精心设计的训练,也想让课堂因扎实的训练而精彩。

三、着力体现“语文味”。

本节课着力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积累语言,因为我知道将语文的工具性夯实了,语文的人文性就跑不了了,语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语言文字背后的。多读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多读也是教师教好语文的保证。在教学重点句子“像亲生儿女一样抚养”“再三恳求献血”以及歌词时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入情入境,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在反复地读中对句子的体会越来越深入,同时也读出了不同的理解。教材是有生命的。我们的语文课,除了知识点的认识,更需要激情,需要感染,需要情感的共鸣,需要“语文味”。我必须是一个感情丰富并学会“煽情”的人,还需要能够准确抓住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了解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并在二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顿悟,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从开始以“地图“导入到一个个过渡语和评价语以及描述性语言的设计我都注意激起学生的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情动而辞发”。

此外在这节课上我还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我也进行了有效地利用。如在教学中我问学生: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会过怎样的生活?可是你们看?(出示插图)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看到了什么?这样有效利用插图资源,反衬突出了人物的高贵品质。在过渡到第三小节的教学时,同样借助插图的内容导出:孩子们尽情享受着孔繁森的爱和关怀,一天天快乐健康的成长起来了,他们从不会想到,为了帮助他们上学交学费,他竟然去(献血)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激化。思维的启迪。

当然,这节课也有感觉不到的地方,如有些地方的处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是过于深入,要求是不是拔得过高了,还请专家评委们给予指正,谢谢!

我们呼唤有活力的课堂,我想这不仅需要学生有“定力”,更需要老师有“定力”,“宁静以致远”我需要的守住一颗平常心,在活力课堂的追求中走好每一步。

《孔繁森》教学反思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孩子们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简历,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有关于阿里地区的资料,但没有人收集关于他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欠缺。为此,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孔繁森为挽救一位突发肺病,被浓痰堵住喉咙的藏族老人,用听诊器的皮管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赞》并配有关孔繁森的影视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例如,学习“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一段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许多事情都让藏胞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没有让你也感动的句子。”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时我问他“读这句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他觉得这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很可怜。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带着对这三个孩子的同情去读好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读好了,再让学生去找有没更让人感动的地方了?学生会找到“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疼他、爱他的。学生们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样爱这三个孤儿。有的学生还联系后文中“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句来体会孔繁森对孤儿的爱。此外,到底哪些句子会让学生感动,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例如,有个学生讲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是“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这一句怎么会打动他呢?让他说明理由时,他讲:“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看,孩子的想象多么丰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归根结底,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它的运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当的时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在讲《孔繁森》一文时,幻灯片由最初设计的十张,减至七张,又减为四张,最后只剩下了一张配有孔繁森影视资料、图片的《公仆赞》。原来我计划在结课时播放《公仆赞》,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试讲,感觉效果不好,不如放在开头,既让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又营造了气氛。为学生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在上《孔繁森》一课时,课中有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情境。活动时,我只注重指导两个小演员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课文《孔繁森》篇五

《16、孔繁森》教学反思

《孔繁森》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教学中,我试着让孩子们把课文分为三大段。我挑起了第一个举手的女孩,他竟把2、3段归为一段,问她为什么这样分?她却不吭声,我问谁和她意见相同,有一少部分举了手,渐渐举手的多了许多。我又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同学们互相观望。突然,一个小女孩举手说出正确的分法并说出了为什么这样分。我问谁和她的意见相同,同学们左右观之,而后也有不少同学举了手。我问态度不坚定的学生为什么这样分,他们也说不出来,我表扬了这位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通过这一短小的片段不难看出,我们的学生不肯动脑,缺乏自信,人云亦云的现象多。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成为独特的自我。看来,我在这一点上做的还不够,以后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需要去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成功,用自己的爱去爱其所爱。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敢于展现不同于别人的自我。这也给我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水平的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并在课前积极、充分地创设教学情境。

《孔繁森》教学反思

在《公仆赞》的歌声中,我们开始了《孔繁森》这篇课文的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这句话写了两件事情。一是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二是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两件事情都写得比较简单,所以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就是让学生想像孔繁森的一言一行,感受这位人民公仆的感人形象。

2008年汶川地震孩子们还记忆犹新,地震给孩子们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巨大的,这一点我们班上的孩子都有所了解。所以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忆想像三个孤儿失去亲人后的悲痛。然后抓住“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展开想像,孩子们有的说:“孔繁森每天给三个孩子洗衣服、做饭。”有的说:“孔繁森一下班就陪着孩子们玩,带他们去放风筝。”有的说:“贡桑还很小,她吵着要爸爸妈妈,孔繁森就哄他,给他讲故事,直到她睡着。”

在教学三、四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进行表演。 我主要指导学生演好“求”,在孔繁森的再三恳求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显露无疑。

最后,我让学生看着孔繁森的画像,对孔繁森说一句话,孩子们的深情表白也让我感动,在《公仆赞》的音乐声中结束了本课的学习。

《孔繁森》教学反思二

高平市城南小学  贺芳

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孔繁森》一课终于上完了,而且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再好的课也会有缺憾,现就我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和欠缺的地方作如下总结。

一、拉近学生与主人公的距离

孔繁森是8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迹对于一个生活在当代的8岁孩子来说是遥远的,要想让孩子们理解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是学习本课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对孔繁森有一些了解,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孔繁森的资料。孩子们找了很多,有孔繁森的简历,有他的人生格言,有后人对他的评价,还有关于阿里地区的资料,但没有人收集关于他的小故事。这是一个欠缺。为此,在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了孔繁森为挽救一位突发肺病,被浓痰堵住喉咙的藏族老人,用听诊器的皮管为老人吸痰的故事。然后播放《公仆赞》并配有关孔繁森的影视资料、图片。这样,学生对孔繁森就有了一个整体印象和初步认识,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创设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二、引导学生品读课文语言

《孔繁森》这篇课文,讲述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故事。如果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细细品读,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是很难让人感动的。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中体会感情是学习本文的重点。例如,学习“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藏族孤儿”一段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孔繁森在西藏做的许多事情都让藏胞们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请你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有没有让你也感动的句子。”学生带着要求去读。交流时,有的学生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这时我问他“读这句话时,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学生说他觉得这三个孩子失去了亲人,很可怜。我又提出:“你能不能带着对这三个孩子的同情去读好这个句子?”这个句子读好了,再让学生去找有没更让人感动的地方了?学生会找到“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这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爸爸妈妈平时是怎样疼他、爱他的。学生们很自然就能想到孔繁森怎样爱这三个孤儿。有的学生还联系后文中“你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这一句来体会孔繁森对孤儿的爱。此外,到底哪些句子会让学生感动,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例如,有个学生讲他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是“1992年,拉萨附近发生了大地震”。刚开始,我觉得奇怪,这一句怎么会打动他呢?让他说明理由时,他讲:“那里发生了地震,一定会有很多孩子失去亲人,成为孤儿。”看,孩子的想象多么丰富。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语文教学要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但归根结底,媒体只能起辅助教学作用。它的运用在精不在多,用在恰当的时候,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假若不注意媒体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就会搞的课堂花稍、气氛活泼,而效果不佳。在讲《孔繁森》一文时,幻灯片由最初设计的十张,减至七张,又减为四张,最后只剩下了一张配有孔繁森影视资料、图片的《公仆赞》。原来我计划在结课时播放《公仆赞》,想起到深化中心、渲染气氛的作用。通过试讲,感觉效果不好,不如放在开头,既让学生了解了孔繁森的事迹,又营造了气氛。为学生学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要求,应让学生全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在上《孔繁森》一课时,课中有个小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孔繁森去医院献血的情境。活动时,我只注重指导两个小演员而忽略了其余学生,出现了纪律涣散的状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197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