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落叶教学活动设计落叶教案设计思路篇一
次教坛新秀初评我参加了。当拿到文章——贾先生的散文《落叶》时,我想从网上查些资料求得帮助,结果没找到什么。看来是我的观念错误,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有独特的个人阅读体验和独立的思维习惯。作为教师要勇于打破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第一个身份应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
要独立自主地阅读文章,注意从三个维度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次我不再奢望什么资料,我在寝室里专心的反复的品味文章,倒觉得这样挺好,思想没有丝毫的束缚。《落叶》一文说的是窗外有一棵法桐,春天枝繁叶茂的,无比温柔和美好,但到了深秋,变得瘦骨嶙峋,作者由此发出了哀叹。来年的春上,法桐依然美好。作者忽然醒悟了,明白了: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是天地间欢乐的内容。
本文写作切入口很小,仅是平时观察的偶得,却表现了“生命如四季,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的大主旨。本文的描写非常生动,尤其是法桐春生夏荣秋落过程的描写,不仅感染着作者,也打动着读者的心。这篇文章是在解读作者的一次心灵体验,读它的同时,读者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触动。初一的学生阅历浅,可能就事论事,也可能由此联想到人生,但仅是概念上的套话,而不能亲身体验提升。我要做的就是通过教学让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充实生命。
1、通过圈划词句品读法桐生长过程及作者面对法桐生发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关注平凡生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配乐(秋日私语)朗诵,学生听读并思考:
1、找出描写法桐春叶的美及凋零的法桐和来年的春叶的句子。
2、请说说作者对桐叶的态度经过了一个怎样的过程?接着学生进行片段朗读,不加咀嚼的朗读远远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内化。因此我要求学生斟酌字词。
第三个环节是悟。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作者敬仰法桐什么?
1、教学思路清楚,整堂课体现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
2、课文导入体现了开放性原则,既启发了学生的潜在状态,又为下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老师只是及时点拨。
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遗憾:
1、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存在教案意识,免不了牵着学生的思路按预设轨道推进。
2、我对学生信心不够,学生回答时不敢让他们深入,扣紧词语品味语言不够,以至没有更深入地挖掘。
若是让我重新再上一次,我首先开放自己的思维,不要怕学生偏离自己的教案,而及时地根据课堂当前情况调整教学环节;其次,我会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既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也及时加以分析小结,加深学生印象。
落叶教学活动设计落叶教案设计思路篇二
一、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培养。
《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探究学习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如在导入新课时,我出示了充满秋天特色的秋景图,让学生一下子能反映出秋天的特点——颜色及落叶。接着,我创设了问题情境,秋天的落叶为什么会飘落下来?为什么会变黄和红呢?以此问题来调动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同时也渗透了自然常识,让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在书签制作中,我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学习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让学生掌握书签制作的方法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助精神。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我预设的目标已经达到了。
二、重视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从多个维度来进行评价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在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下,我更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评中,明确自己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三、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我觉得还是欠缺的。
这课是讲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秋天,其实课前,我可以让学生到大自然去拾一些落叶回课堂,让自然环境资源进入美术教学。
落叶教学活动设计落叶教案设计思路篇三
1、通过落叶,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2、体验诗歌《落叶》的优美意境。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挂图《落叶》。
一、看落叶,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
让幼儿运用肢体学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二、看图听诗歌《落叶》
1、教师出示挂图《落叶》,朗诵诗歌《落叶》。
2、逐一看图,理解诗歌的内容。
三、试编诗歌《落叶》
要求幼儿根据原诗歌的线索和自己的经验,新编诗歌《落叶》,例如:树叶落在山上,长颈鹿看见了,放在嘴里,把它当作饼干;树叶落在地上,小朋友捡起来,放到书里,把它当成书签。
外出捡树叶,比较各种树叶的相同与不同。
活动《落叶》是我们很少接触到的诗歌欣赏。由于最近都在上有关树叶的主题活动,小朋友们对身边的落叶都很熟悉,所以孩子们对活动比较感兴趣。特别是最后的仿编诗歌,我发现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仔细,袁帅说:“树叶落在草地上,七星瓢虫爬过来,躺在上面,把它当做摇篮。”、汪涵说:“树叶落在草地上,小猪拿起来,把它当做扇子。”等等,小朋友好象对仿编诗歌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把他们编的句子合起来编到诗歌里,小朋友听到是自己编的句子,都非常兴奋,编的就更起劲了。
虽说到最后活动将近半个小时,但时间好象还是太短。于是,我就请小朋友活动后找个好朋友一起编,或编给老师听。活动后我想,孩子对仿编诗歌的兴趣这么高,何不请他们把编好的句子让爸爸妈妈写好带到幼儿园来,再编成新的诗歌,贴在班级里,孩子们肯定会更开心的。
落叶教学活动设计落叶教案设计思路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我时时刻刻关注这一理念,尽量用这一理念在课堂中教学……《落叶》虽然是一篇老课文,但是在今天它踩着新课程的鼓点,带着新理念走进了课堂,我感触颇深。
教学片段一:
师:小朋友课前收集了许多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欣赏一下好吗?(学生拿出捡来的落叶。)
师:那么多美丽的树叶,你能用句子来描绘一下吗?(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树叶)
生:落叶五颜六色,美极了。
生:落叶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生:美丽的落叶像给大地盖上了一条花被子。
生:那红红的枫叶像扇子,又像红旗。
生:落叶太漂亮了,我想把它拿来玩玩。
一、走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为了实现语文的生活化,我在教学《落叶》这篇课文时,课前让学生去大自然(科学)中寻找各种各样的落叶,然后课堂上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美丽的落叶。学生在生活中亲身感受了落叶的五彩缤纷。因此请学生描述落叶的美丽时,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落叶像一只只飞舞的彩蝶,有的说落叶像一把把漂亮的扇子,有的说落叶像小姑娘翘起的小辫子,还有的说落叶像小金鱼的尾巴。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时为本文后面小动物们把落叶当做各种有趣的东西做了铺垫。
二、关注学生,成为体验的主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我们应该让学生在新语文课程所营造的广阔的空间中自由翱翔……为了完成学生在听读中识字这一目标,我让学生在自由读课文时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让学生采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识字,有的组成四人小组同来学习,有的小老师在考小伙伴了,有的在拼读音节呢,有的在写写画画想着好办法。看着学生们学得津津有味,我真为他们感动。
三 、重视体验,让个性飞扬
在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祖国语言文字,用心去咀嚼语言文字的美,去体验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这种体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而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自己去感悟体验。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美美地读课文,熟读成诵时,我鼓励学生发表议论,用个性化的语言发表见解,说说小蚂蚁、甲虫、小鱼、燕子看见美丽落叶时的高兴和激动。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请他们边说边表演。听着学生富有个性的发言,看着他们大胆有趣的表演。我仿佛捧着一颗颗鲜活个性的童心,陶醉在孩子们天真,烂漫的世界中。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2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