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优质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06:37:31
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优质五篇)
时间:2023-04-04 06:37:31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篇一

一、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二、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闪烁的小星》,用画星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高的感受。

三、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四、用欢快的动作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内容

一、聆听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学唱歌曲《摇篮曲》

三、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四、编创与活动

教材分析

1、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

二四拍。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乐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2、歌曲《摇篮曲》

这首《摇篮曲》是由戈特作词,弗利斯作曲。曾一直以莫扎特作曲而流传。自弗里德伦尔在汉堡的图书馆中发现“戈特的摇篮曲,弗利斯作曲”的最早版本之后,始知并非莫扎特之作,新的莫扎特全集已不收本曲。德国作曲家弗利斯比莫扎特小10岁。

3.歌曲《闪烁的小星》

这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法国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第一到八小节与结束句是完全重复的,第9至12小节与第13至16小节又是完全重复的。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

一、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师生问好!

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二、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师:小朋友在睡着前听妈妈唱过歌曲?

生回答。

2、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唱一首和睡觉有关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2、听范唱(可以边听边拍手)

3、跟师按节奏念歌词。

4、跟师的琴轻声唱歌曲。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1、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a、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b、你们在睡觉前听妈妈唱过歌吗?生问答。

c、师:老师这有两首歌曲一首是《摇篮曲》一首是《小宝宝睡着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

2、欣赏《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

a、欣赏《摇篮曲》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画,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师:这个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睡着。

师:对,小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听妈妈唱过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也是一首很有名的摇篮曲,我想小朋友一定听过,我们一起来欣赏。

要求学生在听时可轻轻地摇动身体,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b、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外国的摇篮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3、生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初听:要求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让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让学生体会静静的夜。

复听歌曲:要求小朋友做律动。第一拍双手拍腿;第二拍双手四个指头轻触;第三拍拍头向右偏,右手衬头,同时,左手托右肘,做睡觉状。

动作要轻柔合拍,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感。

c、用碰钤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敲击的力度要轻柔。

三、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

四、课堂小节:因为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所以在教唱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通过律动来加强学生对三拍子的感觉。

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屠杀革命志士的滔天罪行;在白色恐怖下,人民反抗意 识正在增长;

2.领会并学习细腻动人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3.领会并学习侧面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2.难点: 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

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

*抚慰:抚摩,安慰。

*韵律:指诗词中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累赘:①多余、麻烦。②(文字)不简洁。③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文中 指拖累,重压。累赘léizhuì

*希冀:希望得到。冀jì

*滞钝:形容动作十分迟钝、不灵活。

*幽寂:幽静、寂寞。

*颓然:形容败兴的样子。

*况味:情形、滋味。

*矜夸:骄傲自夸。

*撩拨:挑逗,招惹。撩拨liáobō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惘wǎng失意,精神恍惚。

*晕眩:头脑发昏,眼睛昏花。yùnxuàn

*郁抑:郁结压抑。指蓄积在心头的忧愁、气愤得不到发泄。

*哀厉:形容声音悲哀而尖锐。

*莫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名: 用语言说出、表达。状: 描绘,形容。

背景简介:

叶圣陶先生的《夜》发表于1927年11月,它反映了“四·一二”大屠杀之后,一段白色恐怖时期人民生活的一个侧面。

1924年至1927年,是我国现代史上反对军阀的第一次大革命。1926年7月正式开始了北伐,使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党内负责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党的领导权,致使隐藏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国民党蒋介石大权独揽,当北伐军乘势长驱攻克上海之后,蒋介石露出了真面目,以清党为名,在上海发动了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使大革命遭到了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变本加厉,在国统区实行了白色恐怖,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进行了野蛮的血腥屠杀,他们对共产党人和革命队伍的态度是“宁可错杀千人,也不放走一个。”在白色恐怖下,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青年被屠杀了。这篇小说《夜》鲜明而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白色恐怖下人民的生活的一个侧面。文章所写的一对青年夫妇就是大革命失败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千千万万革命青年中的两位志士。

难句解释:

1.“放大的瞳子注视着孩子的脸,定定的,凄然失神。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前句描写老妇人因得知女儿女婿被捕后的内心忧闷、悲痛欲绝的神情。后句写孩子几天不见妈妈,经常哭闹,面容变得苍白,身体衰弱了。

2.“她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绑的两个,他们手上足上是累赘而击触有声的镣铐。门首时时有徐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

前句中的“两个”就是老妇人的日思夜想的女儿女婿,“镣铐”表明他们已经被捕。后句描写老妇人内心害怕反动派会找到自己的住所进行搜查,加害她和小孙儿。

3.“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

意思是老妇人完全相信她的女儿女婿虽然被捕,但和那些满脸凶相,杀气腾腾的强盗之类的罪犯是不一样的。老妇人充分相信自己的女儿女婿是好人,决不是坏人。

4.“他不敢回想;然而那些见闻偏同无赖汉一般撩拨着他,叫他不得不回想。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说不定她会昏厥不省人事”:

意思是指上文“那个弟兄”“同我谈”的“那些见闻”,不能告诉老妇人。可以推想,“那些见闻”的内容就是枪杀革命者时的令人惨不忍睹的场面。老妇人听到后将是受不住的。

5.“他们怎样‘那个’的”:

意思是他们怎样被枪杀的。作者不直接使用“枪毙”或“杀害”的词眼,表现了作者对烈士们的深切同情和崇敬心情。

6.“‘甥女儿,我来看你了’,他默默祝祷,望她不要跟来了,连忙逃回小路”:

这句的“她”指“甥女儿”,就是已牺牲的老妇人的女儿。这里表明舅舅知道甥女儿是冤死的,怕她变成鬼魂附身;一方面表现了人物胆小和迷信的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刑场气氛冷森,场面恐怖。和上文舅舅误把“十七、十八”两个号码的书写看成“似乎手足蠕蠕而动的蛇样的东西”所反映的场面气氛和人物心理状态是一致的。

解题:(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以《夜》为标题,⑴是因为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夜里,⑵同时也象征了中国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极其阴暗、惨淡、可怕的夜晚: “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这是老妇人所处的阴暗、惨淡而可怕的生活环境。灯火“黄晕”,已使人感到环境的阴森可怕,随时都可以使人晕倒,她怕得几乎连灯都不敢点,一点灯“反而加浓了暗淡”,这不仅反衬老妇人所处环境的可怕,而且象征着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人感到窒息。

接着描写夜间阿弟和那弟兄一起去野外刑场认尸的可怕环境: “两个人向野外走去。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倒头上来的黑暗,远处树木和建筑物的黑影动也不动,像怪物摆着阵势。偶或有两三点萤火飘起又落下,这不是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么? 狗吠声同汽车的鸣鸣声远得几乎渺茫,好像在天末那边,却有细微的嘶嘶声在空中流荡,那是些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在刑场上,阿弟看到了“种种可怕的尸体,皱着眉,咬着牙的,裂了肩穿了胸的,鼻子开花的,腿膀成段的,仿佛就将踢开棺材板一齐撞到他身上来”。这深刻揭露了反动派是用杀人的屠刀来维护黑暗统治的。这“黑暗”已使人感到“闷郁得像要压到头上来”,在这黑暗的世界里,只有“鬼在跳舞”,“快活得眨眼”;而在可怖的暗夜中,作者描写了在“天末的那边”却有“才得到生命的小虫子”“在空中流荡”,使读者在一片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暗示着革命的种子是杀不绝的!

作者在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由里(老妇人之家)到外(野外刑场)的阴森可怕的夜的环境,它象征了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的黑暗现实,预示了黑夜必然过去,黎明必将到来,这“夜”是不会长久的!

情节结构:

《夜》

情节 明 线 暗 线 段落起止

(老妇人) (革命夫妇)

发端 静夜守候 革命被捕 1─16自然段

↓ ↓

发展 询问阿弟 惨遭杀害 17─42自然段

↓ ↓

高潮 死讯证实 遗书寄情 43─49自然段

↓ │

结局 承担责任 ←─────┘ 50─52自然段

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 一条孙映川夫妇被杀害;二是老妇人对这对青年夫妇被杀害事件引起的反应,即她的思想变化。对老妇人的思想变化采取了正面描写;而对孙映川夫妇的被害经过则是通过回忆和对话来表现,也可以说是从侧面来写的。

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老妇人,不是被枪杀的一对青年夫妇。这是因为在小说中评判一个人物是否主要,首先要看这个人物在作品中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篇小说中,作者着力描写的艺术形象是老妇人,故事情节至始至终都围绕着老妇人这个形象展开,而青年夫妇的形象只是在通过老妇人的回忆或她和阿弟的谈话或阿弟的回忆中带出,而且不进行正面描写,只是隐晦曲折地写出他们为革命牺牲的经过。作品清晰地展示了老妇人思想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用两句话来概括: 从悲痛到勇敢,从怯弱到无畏。

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即通过对老妇人在一个夜晚的心理变化的描写、通过她与阿弟的谈话,来写出青年夫妇的牺牲经过,揭露反动派的血腥罪恶,赞颂青年夫妇的革命精神。但在描写老妇人时,却又处处受青年夫妇的影响而改变着她的思想意识。

形象分析:

1.老妇人:

是一位纯朴善良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与外界很少接触,对社会上的情况很少了解,对女儿女婿所从事的革命事业更是不了解。但是她爱女儿女婿,她认为女儿女婿都是善良的、正直的,因此,在他们被捕以后,她觉得自己的女儿女婿与那些脸生横肉的囚徒和罪犯不是一样的人,他们终究会肩并肩地回来。当她证实这对活泼可爱的青年夫妇已被反动派残酷杀害的时候,老妇人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经历了一个由悲痛到愤怒,由胆怯到勇敢,由空虚到充实,由迷惘到觉醒的变化过程,成为一个愿意抚养革命后代的自觉的反抗者。

从这个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白色恐怖下的人民的反抗意识正在滋长,也预示着革命的烈火是扑不灭的,浇不息的,血腥的镇压和疯狂的屠杀,只会激起人民群众更加猛烈的反抗,加速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崩溃。这就是作者精心塑造老妇人这个艺术形象的匠心所在。

2.青年夫妇:

是一对为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革命志士。他们和善,相亲相爱。临终前他们留下的字条,表现了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字条上有两句话,含义深刻。⑴“儿等今死,无所恨”──说明他们所从事的是值得用生命去换取的事业,所以他们死无所恨,这也正是敌人杀害他们的原因。⑵“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表现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对下一代的热爱。

作者描写这对青年夫妇,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三方面加以表现:

⑴通过阿弟回忆“那弟兄”在去刑场领尸路上的谈话,来描写这对青年烈士在临刑时壮烈牺牲的情景: 他们两个都很和善,即使到了刑场满脸气愤,可还是透着和善,以致行刑的刽子手一看到“这样的家伙”“就怕”,烈士的威严使刽子手竟然发枪不中,“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这说明他们决不是“满脸横肉带杀气”的囚徒,而是被反动派杀害的英勇不屈的革命者。

⑵通过老妇人的亲口诉说,交代了这对革命烈士。女儿叫孙映川,五岁就没了爹,靠娘一手抚养长大;女婿姓张,“是个清秀的人”。夫妇二人都是教员,“和和爱爱,互相对待”,有一个愉快的小家庭。

⑶通过叙述这对青年烈士临终留下的字条(遗言),表达烈士视死如归的革命情怀。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三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温钧 编写整理)

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篇三

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教案

白天和黑夜 单元概要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

科学探究:

2.2 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 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 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2.1 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 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敢于大胆想象。

1.3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本单元共五课,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研究白天常见的太阳的东升西落、影子的长短变化、夜晚的昼夜的交替轮回、月相的阴晴圆缺以及因昼夜变化而引起动植物的节律变化及其规律:

1. 第一二课主要认识太阳和影子变化的规律及其运用。教材从观测太阳的位置入手,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太阳视运动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探究太阳视运动和影子移动、变化的规律。通过从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描述太阳的位置,了解天体位置表述;通过一天的连续观察,进而发现太阳的东升西落的规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子变化的长短,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在收集大量的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太阳钟》一课则侧重于影子变化规律的运用,通过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太阳钟(日晷),发现太阳钟的共同规律——都是利用了物体在阳光下影子有规律地移动,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制作太阳钟,学会运用这个规律,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又能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2. 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在研究了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之后,让学生通过用地球仪来模拟昼夜交替现象,以了解昼夜的变化成因。了解在世界上同一时刻不同的昼夜现象。最后让学生关注科学史上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而真正解开这其中的奥秘的才是最近几百年的事情,所以,引领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做一次这样的模拟实验会让孩子领略到宇宙的神奇和伟大,同时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3. 连续观察月相的变化。这一课主要研究夜晚的月亮,通过组织孩子们看月亮,坚持给月亮记日记,来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无论是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显得特别重要,也显得特别与有意义。

4. 认识由于昼夜变化而引起的生物节律现象。这一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植物的花开花落,人的作息时间、动物的昼伏夜出等。这些现象虽然也是学生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但科学的魅力就在于发现这些平凡的小事中的不平凡。

本单元就是从观测太阳开始,通过让孩子亲自投入到对太阳和月亮的观测中,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太阳和月亮永不停息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视运动模式及其与影子变化和气温之间的关系,意识到月亮每天的变化后面隐藏着一定的规律;意识到掌握和利用这些自然规律,会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期待他们会由此感悟: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会包含着值得深入探究的科学道理,而且,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教学安排

1、《太阳和影子》 2课时

2、《太阳钟》 1课时

3、《昼夜交替》 1课时

4、《看月亮》 2课时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课时

6、《单元总结》 1课时

1、太 阳 和 影 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性化备课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分组活动

(3)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

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5)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2个条件,以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7)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2)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3)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4)分组实验

(5)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6)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三、巩固总结

1、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有什么疑问?

课堂上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课后研究活动:实际观测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

(1)教师讲解器材、方法,及记录纸的使用

(2)小组商量实验时间及分工

板书设计

1、太阳和影子

光源

影子的产生

不透明的物体

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对的

高 短

太阳 影子 温度

低 长

2、太 阳 钟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教学准备

1、 日晷资料及碟片。

2、 制作日晷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性化备课

一、汇报课后研究成果

1、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

2、小结

二、自主学习

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

(1)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

(2)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

(3)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

(4)看书,认识各种日晷

(5)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

(6)碟片介绍:日晷

2、制作简易太阳钟

(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日晷吗?

(2)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

(3)动手制作

(4)展示、评比。

3、玩手掌日晷

(1)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2)看书,了解具体情况

(3)教师讲解、演示

(4)室外活动:手掌日晷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四、布置作业:回家制作一个其他式样的日晷

3、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性化备课

一、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1、 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 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这你转)

3、 学生讨论并交流。

4、 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

3、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4、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1)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2)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3)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5、 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6、 分组汇报。

★[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1、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这里以中国为例)

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

(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4) 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2、小组实验,填表

3、汇报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1、 如果xx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1)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2)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2、 学生分组讨论

3、 分组汇报。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1、 分组自学书p18页内容

讨论:(1)这几种传说和理论当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2)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 分组讨论

3、 分组汇报

4、 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设计

3、 昼 夜 交 替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西 东)

4、看 月 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科学知识: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2、 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

3、 意识到如实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

分组——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鞋盒、细线、乒乓球、小电筒)、月相日记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性化备课

二、 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

3、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月亮

二、学习新课

★ [活动一: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1、 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显出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提示:(1)多准备一些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在纸上画出一个虚线的圆。

(2)学生分组活动,尽可能画出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月相,越多越好。

2、小组汇报

3、让学生给画出的月相排序。

(提示按时间先后排,会是怎样的排法呢?)

4、 学生讨论后,演示汇报。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5、 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

6、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 [活动二:连续观察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1、 坚持每天晚上给月亮记日记。

提示:(1)讨论要记哪些内容?怎样记录?(画图)

(2)内容除了画出月相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日期(尤其是农历日期)、时间、天气状况。

(3)记录在书后p65-66页上

(4)强调要有足够的耐心,是一项长期作业。

2、 记录完以后再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此处要等后面记录结果出来后再继续完成!)

板书设计

4、 看 月 亮

学生板书月相的排列顺序

(两种情况)

5、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过程和方法:

•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2 知识与技能:

•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

.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一、导入

1、 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 学习新课

1、 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3)看图:你认识他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

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调查。

(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1) 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2) 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3) 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拓展作业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6 单元总结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记录现象。

2 能对收集观察的的资料进行总结,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

1 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变化规律。

2 知道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

3 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和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敢于大胆想象。

2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影子及月相的变化规律。

2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3 太阳钟的记时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记录的影子及月相变化情况。

前面收集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自制的太阳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

一 导入

师:一年有365天,每一天都由白天和黑夜构成,白天让你想到天空中的什么事物?——太阳。黑夜又让你想到什么?——星星,月亮……太阳和月亮虽然离我们十分遥远,但却与我们有着密切的联系。你知道有哪些联系吗?

学生回顾单元内容。

二 总结

1 太阳和影子

大多数物体在太阳下回有影子,还记得影子产生的条件原因吗?

拿出前面课堂上讨论记录的影子变化规律记录,不同小组间进行交流对比,再次明确影子方向和太阳位置的关系;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否有不同观点(鼓励大胆想象)

对小组观察记录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

师:老师看见同学们的桌上放着形形色色的太阳钟,谁来介绍下你的太阳钟是如何测时间的?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测时间的?

小结:太阳能够使不透明的物体产生影子,而影子在一天中是由长变短,再变长,由西向东变化的,利用这个原理古人制造了太阳钟。

2 月相变化

过度:当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就粉墨登场了。这样的交替周而复始其中的奥秘吸引了古今人类。消渴学家们,你了解昼夜交替的奥秘吗?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要求发言精练,不必象学习新课那样详尽。感受到宇宙的奥妙,激发探究兴趣。

师:月亮是个害羞的姑娘,总是遮掩着脸庞,难得看到全貌。因而人们给她取了好几个名字,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月相名称。

师:这些名字我们称之为——月相。同学们都观察了一个月的月相变化,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月相日记最精美准确。

交流月相日记(在已学的基础上选出较好的两三人展示,并总结规律。)

小结:原来月相是以一个农历月为周期变化的,在同学们的耐心观察下,发现了月亮是围绕着地球转的,从新月到十五的满月,再变成娥眉月,它在空中的位置也发生变化,真是个爱躲迷藏的害羞姑娘。

3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师:昼夜不仅有影子与月相的变化,还对动植物产生影响,使动植物形成一定的生活节律,也就是通常说的生物钟。

经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

学生谈论。(体会平凡的小事中的不平凡,培养求实精神,了解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 拓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小组交流。适当板书。

收集资料,坚持观察,实事求是,注重证据……

板书

6 白天和黑夜

太阳与影子 昼夜交替 月相变化

影响动植物及人

的生物钟

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篇四

内容:人音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课题:《静静的夜》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内容: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并用碰钟为歌曲伴奏,进行歌表演。第2课时内容;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探索声音的强弱,表演集体舞《星光恰恰恰》,整合意图:在这一课教材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着“静静的夜”展开,在静静的夜晨,我们不但能感受到夜晚的安宁和舒适,还能感受到夜晚的欢乐和美丽。教材中的聆听曲《摇篮曲》和演唱曲《小宝宝睡着了》有着许多相似之处:a、两首曲子都为“摇篮曲”体裁,曲调优美、抒情;b、演唱者运用了较柔的声音来演唱;c、两首歌曲都是为了表达安宁、舒适的意境。把这两首歌曲安排在同一课时的话,整堂课师生将在一种较为甜蜜、温馨的氛围中进行。而教材中的演唱曲〈闪烁的小星〉与集体舞〈星光恰恰恰〉,也有着许多相同点:a、旋律较快、活泼;b、内容都与“星星”有关,把这两个内容安排在同一课时,即能达到内容的连贯,也能让整堂课活跃起来。通过把游戏“探索音的高低和强弱”贯穿在这一课时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表现歌曲《闪烁的小星》,提高对音乐课的兴趣。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感受情绪、熟悉旋律,教师用听唱法教学,在演唱时,创设情景,积极引导学生用较柔的声音歌唱,通过为歌曲伴奏及歌表演来巩固歌曲。第一课时的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中,几个音高之间的跨度较大,如“5—i”,“6—i”,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聆听琴声,用“哼鸣”先把音哼准,再唱歌词,还可以用手势的高低来提醒学生唱出音的高低。第一课时的教材分析:《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采用了重复句与变化结束句的写作手法。词曲结合紧密,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鸟儿,虫儿都进入了梦乡,小宝宝也在修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摇篮曲》是一首单乐段的分节歌,全曲旋律流畅,一气呵成,6/8拍,节奏平稳,在旋律上没有大的跳动,以级进的方式上下回旋进行,在平稳的气氛中造成了一种轻轻的动感,生动地表现了“小鸟早已回巢,花园里多么安静、小羊和蜜蜂已休息,你睡在月光里”那充满着安静、舒适、甜美的竟境。第一课时导入方法:出示妈妈哄孩子睡觉的画面,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再让学生回忆自己的妈妈平时怎样哄他们睡觉的。这样贴近生活的提问,学生平时都经历过、感受过,对每位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都有想说的欲望,只要能打开学生的“话闸子”,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也就来了。第二课时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这首曲子的旋律,大部分学生较为熟悉,学起来并不难。为了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音有强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拍手和拍手心来表示2/4拍曲子中音的强弱,并根据歌词的深浅颜色读出强弱,在演唱时,也要唱出这种感觉,学生从中能感受到,唱出音的强弱能更好地表演歌曲的情绪,通过律动,巩固歌曲。第二课时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学跳集体舞《星光恰恰恰》。教师可先自己表演,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然后,进行集体教学。在教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先会跳的学生来教不会跳的学生,真正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都会跳。第二课时教材分析:《闪烁的小星》是一首曲调流畅、轻快从容的民歌。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旋律中只使用了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优美而平稳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宁静晴朗的夜空中星星熠熠闪烁的景色,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星光恰恰恰》的旋律一共有8小节,4/4拍,d大调。旋律级进与跳进相结合,旋律和节奏相配合活泼欢快。舞蹈动作需要较好的协调能力。第二课时导入方法:采用启发联想的形式为学生制造一定的氛围,让学生描述晴朗的夜空,星星、月亮、五彩的美丽景象,然后投影出示描绘夜空的图片,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通过学生对星星的赞美,而引出这堂课的内容。辅助材料: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教师可适当让学生欣赏几首其它课外的“摇篮曲”,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由郑健编曲的东北民歌《摇篮曲》等。

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摇篮曲》,体会歌曲情绪,随音乐做自由做动作;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能用碰钟为歌曲伴奏,并能进行歌表演。新课标第一网3.体会歌曲的意境,感受母亲真挚的爱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1.放《闪烁的小星》音乐,带领学生律动进教室。2.学生随音乐律动进教室。创设一种欢快、活泼、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二、欣赏《摇篮曲》

a导入(展示多媒体画面)1.导语:“图上画了一幅怎样的情景”。3.问:“那你们的妈妈,平时又是怎样哄你们睡觉的呢?”引导学生说话。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回答教师的提问。4.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通过画面展示,首先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可以培养学生从小仔细观察的习惯,这样的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但同时又具个体性,能激起每个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还能让学生学会留心平时发生在身边的小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b.初步欣赏1.导语:“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外国妈妈究竟是怎样来哄她的宝宝睡觉的。” 2.播放歌曲《摇篮曲》4.引导学生说说对这首歌的初步感受。3.欣赏歌曲《摇篮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5.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通过歌曲第一遍的播放,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大致地了解,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这首歌曲的情绪。

c.再次欣赏1.导语:“这么美的音乐,小朋友愿不愿意再听一次?这一次,请小朋友展开想像的翅膀,听完后告诉老师,你好象看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2.播放歌曲。5.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评价。6.进行思想教育“如果你是歌曲中的这位宝宝,你会感觉怎么样,你觉得这位妈妈怎么样?”8.让学生说说自己和自己的妈妈。3.再一次欣赏歌曲。4.学生根据聆听到的,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回答教师提问。7.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9.根据实际的情况回答,感受妈妈的爱意。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目的性明确,学生会听得更仔细、更认真。允许存在多种多样的回答,只要学生回答清楚,教师要加以肯定让学生有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 通过对歌曲中“宝宝”和“妈妈”的评价,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感受母亲深深的爱意,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d.听歌曲律动1.导语:“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宝宝都是幸福,今天我们要来比一比,谁是最幸福的宝宝。”引导学生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示自己的幸福。2.播放歌曲。4.与学生讨论比赛结果。3.听歌曲,律动动作自由发挥。5.评出比赛结果。通过“比一比,谁是最最幸福的宝宝”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力,进一步体会歌曲情绪。e.了解《摇篮曲》1.导语: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还不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呢,你们能猜一猜吗?2.展示多媒体画面,简单介绍《摇篮曲》。2.学生猜歌名,并说说这么猜的原因。用“猜歌名”的方法,缴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同时,学生对“猜”的结果印象深刻。

三、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a.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

1.导语:“欣赏完外国的摇篮曲,我们还要听一首我们自己国家的摇篮曲”。

2.播放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4.问:“这一回,你在歌曲里又看到了什么?”

6.师扮演妈妈,用很大的声音弹

教师活动

3.欣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5.学生根据想像回答。

7.先欣赏老师的歌唱,再各抒己

学生活动

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感受。

再次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打开想像的空间,体会歌曲意境。

教师的大声歌唱与刚才媒体播放

设计意图唱《小宝宝睡着了》,让学生评价这位妈妈当得好不好,为什么?8.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见,对老师刚才唱的进行评价。9.评价这次的演唱结果。的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学生在比较中正确把握了歌曲情绪,以及演唱的声音,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好了铺垫,同时,让学生评价老师,不但体现了课堂上的真正平等,而是从小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评价能力。

b.学唱《小宝宝睡了》

教学过程

1.导语:“是呀,妈妈哄宝宝睡觉,要用轻轻柔柔的声音,不然,宝宝可就睡不着了,今天,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做爸爸妈的滋味,也来哄一哄宝宝睡觉?好,那我们先来把这首《小宝宝睡着了》学会”

2。创设情景(展示多媒体画面),钢琴伴奏,哼唱歌曲,并进行声音指导。

4.找出哼唱时音高跨度大的几个

教师活动

3.跟琴声,跟老师的哼鸣声,来哼唱歌曲。

5.哼唱难点乐句,要有感情。

学生活动

从“宝宝——爸爸妈妈”角色的改变,让学生对新角色产生新鲜感,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

用哼鸣代器歌词,即进行了声音的训练,又让学生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这并不是枯燥的难点训练,教师要

设计意图音,拎出来重点训练(以情激唱)。6.教师根据多媒全画面,有感情念歌词。8.唱歌词。10.引导学生跟琴声有感情地演唱。7.学生跟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9.学唱歌词。1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去,运用情感的波动来唱好难点。视觉效果与听觉效果的结合,使学生对歌词的印象加深。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今后的歌唱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c.巩固歌曲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用碰钟为歌曲伴奏。

a.教师用碰钟伴奏。

d.教师钢琴伴奏。

g.播放歌曲

2.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表情歌声、动作来表现歌曲。

5.教师巡回指导。

7.积极鼓励表演者,颂发奖品。

教师活动b.女生唱歌曲。c.男生轻轻拍手伴奏。e.男生唱歌曲。f.女生用碰钟伴奏。h.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唱边为歌曲伴奏。3.个别音乐素质较好的上讲台前表演。4.以2-4人为一小组,自由练习分角色表演歌曲。6.个别小组上讲台前表演。学生活动

通过三轮的演唱+伴奏,不但巩固了歌曲,还调动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培养,让一些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通过小组合作,不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能让平时一些不多表现自己的学生了有了表现机会,类似于游戏的分角色表演,能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设计意图d.相关内容的教学1.导语:“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我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礼物。”2.播放其它《摇篮曲》4.在音乐声中结束这堂课。3.学生欣赏歌曲。5.随音乐出教室。通过对其它《摇篮曲》的欣赏,学生对“摇篮”这一体裁的歌曲有了很多的认识和了解。使整堂课的知识点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和延伸。

夜晚教案 月夜教案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出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

一、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二、演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难点: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

教学过程

一、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师生问好!

2、师弹琴生按节奏拍手。

二、学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1、师:小朋友在睡着前听妈妈唱过歌曲?

生回答。

2、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唱一首和睡觉有关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3、听范唱(可以边听边拍手)

4、跟师按节奏念歌词。

5、跟师的琴轻声唱歌曲。

6、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要求小朋友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聆听弗利斯的《摇篮曲》和童声合唱《小宝宝睡着了》

1、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幅画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你们在睡觉前听妈妈唱过歌吗?生问答。

2、师:老师这有两首歌曲一首是《摇篮曲》一首是《小宝宝睡着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好吗?欣赏《摇篮曲》和《小宝宝睡着了》

a、欣赏《摇篮曲》

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画,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师:这个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睡着。

师:对,小朋友在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听妈妈唱过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两首歌曲。

师:这是一首外国的《摇篮曲》也是一首很有名的摇篮曲,我想小朋友一定听过,我们一起来欣赏。

要求学生在听时可轻轻地摇动身体,用心体会歌曲安宁、舒适的意境,和母亲真挚的爱心。

b、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外国的摇篮曲,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中国的摇篮曲。

生欣赏《小宝宝睡着了》

听第一遍时:要求小朋友在听的时候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让学生跟着歌声轻柔地拍节拍。让学生体会静静的夜。

听第二遍时:要求小朋友做律动。第一拍双手拍腿;第二拍双手四个指头轻触;第三拍拍头向右偏,右手衬头,同时,左手托右肘,做睡觉状。

动作要轻柔合拍,注意启发学生体会妈妈哄孩子睡觉时的情感。

c、用碰钤为《小宝宝睡着了》伴奏。敲击的力度要轻柔。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歌曲。

四、课堂小节:因为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所以在教唱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通过律动来加强学生对三拍子的感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让学生用轻快的声音表达歌曲的情感。

二、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各种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

二、感知音的强弱

教学重点: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表达不同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音乐游戏——体验音的强弱

1、听鼓声律动进教室,师用“强、弱、快、慢”四种变化击鼓。

2、游戏“吹泡泡”,说说听鼓声游戏“吹泡泡”应怎么玩?

学生围成圆圈听鼓声,强时圆圈变大,时破裂,并用不同的动作造型。

二、创编节奏——探索感知音的强弱

1、出示一颗大星星、一颗小星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大小星星。

2、出示一条二四拍的星星图式。

师:你能在看到大星星的时候用强的声音表示,小星星用弱的声音表示吗?

三、体验音乐形象

1、播放乐曲《龙咚锵》《摇篮曲》。

要求:听到强烈的、热闹的音乐时站起来拍手;听到弱的、抒情的音乐时坐着用动作表现。

2、你觉得听完这两首音乐有何感受?学生说出感受。

3、引导学生把美丽的夜空带到我们的教室里。把老师奖的小星星贴到到黑板上。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与星星问好。

四、歌曲教学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师:小星星啊越聚越多,満天都是小星星,它们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千万小眼睛。你听它们还在唱歌呢!

学生看图谱,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2、用la哼唱旋律。

3、自由选择二拍节奏为歌曲伴奏。

4、分组合作学习,探索身边的事物为歌曲伴奏。

四人小组探索,表现歌曲的强弱。

5、图谱结合,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6、创编故事,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静静的夜空小星星们排着队伍出来了------

小朋友们在妈妈的怀抱里一摇一摇睡着了,小星星也在哄我们睡觉呢。

这时夜空里的小星星啊开始了它们------

要求同学们用不同的速度、节奏、强弱表现歌曲。

五、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夜晚大自然中的美好景物。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组表现歌曲。

分组展示、评价。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通过用唱、跳、画、演等不同的方式,感受艺术美,体验成功的喜悦。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246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