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一
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昨天,中韩两国隆重纪念了这一重要时刻。中国第七任驻韩国大使邱国洪在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担任驻韩大使,是在任时间最长的一任驻韩大使。
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邱国洪表示,中韩关系3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中韩仍须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影响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干扰因素。新形势下,深化中韩关系机遇远大于挑战,两国应共同努力,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改善民众感情。中韩关系的发展前景一定是美好的。
邱国洪:建交30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中韩关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跨越式发展,成为国与国关系的典范。
中韩关系的成就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战略协作,共同维护了半岛和平与稳定。中韩一直保持多层次、高水平的战略沟通与协调。可以说每次半岛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背后,都有中韩高效战略协作的贡献。
二是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中韩经济互补性强,两国贸易额从建交时的50多亿美元扩大至2021年的3600多亿美元。中国能够成为高质量世界工厂,韩国累计900多亿美元的对华直接投资有很重要的贡献。对韩国来讲,中国是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地,最重要的高端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市场。
三是协调合作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与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上,中韩两国利益完全一致,主张高度吻合。在xxx改革和一些重要国际组织选举等方面,双方更是相互支持,配合默契。
邱国洪:中韩关系“三十而立”,进入了应有的成熟期,未来30年能否如愿实现更加稳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和障碍需要共同努力克服。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后,中韩关系开局总体顺利。未来,影响中韩关系稳定发展的干扰因素,仍需要双方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好。一是相互尊重各自制度和核心利益。
二是来自第三方的干扰因素不断增多。中韩各自对美关系对中韩关系正常发展造成干扰,韩国与北约的关系问题需要重视。尹锡悦总统就任后重构和巩固韩美同盟关系,韩美同盟会不会影响中方重大安全利益?中方是关切的。
近期韩国政府官员不慎表态引发了韩国经济“脱中国”论争。我注意到韩国国内舆论大多对此并不赞同甚至表示担忧,韩国政府有关负责人多次公开重申继续重视与中国经贸合作。希望有关言论只是个人行为。
国际形势已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首先,无论俄乌冲突结局如何,中韩出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共同利益,都应保持战略沟通。其次,美国不断升级对华战略遏制,引发中美关系高度紧张,必然对中韩关系产生冲击和影响。中韩应思考如何避免各自对美关系干扰中韩关系正常发展。第三,半岛问题等地区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多,中韩两国要在维护地区和平方面加强合作。
新形势下,深化中韩关系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中韩应共同努力,重点在增进战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改善民众感情方面下足功夫。
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二
我国不仅是具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而且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风土、生活习惯的差别导致饮食习惯也有很大差异。各地的大城市,产业文化中心,各大,城市,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饮食特点。
(一)中国饮食的历史背景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自古以来就有“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为天”等真知灼见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饮食。国人对饮食一直就非常讲究,努力追求色、香、味、形俱佳的最高境界。
(二)中国饮食一般性特征
我国饮食的特点:色.香.昧.形。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我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三)中国饮食的地域性特征
我国地大物博,饮食习惯差异很大,有些地方爱吃酸。有些地方爱吃辣,有些地方爱吃咸,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是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当地人健康极为有利,另外,东北地区吃辣也与寒冷的气候有关,因为吃辣可以驱寒。
(四)中国的饮食礼仪
我国地域辽阔,礼仪繁多而且不同,但有些用餐礼仪是通用的。如主人长辈先食,不伏碗吃饭,应端碗吃饭,使用匙。不举碗喝汤,不用筷子搅拌热汤,不伏汤而饮。如果盘中的菜已不多.你又想把它“打扫”干净,应征询一下同桌人的意见。不狼吞虎咽,不用嘴送食他人的让菜。不用舌头舔食餐具。用餐时不大声说话。吐出的骨头鱼刺等饭渣,应放到指定的的地方。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或手帕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如果有长辈,那么应礼节性的让菜或斟酒。筷子不可对夹,如果用餐时一双筷子因为夹菜而夹到另一双筷子,称为筷子打架,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用餐时如果餐具失落到地上而损坏,比如打碎了碗,是非常不好的。有些地方新年打碎餐具有说:“(碎碎)岁岁平安”的习惯。任何餐具反扣的行为被视为不礼貌。
(一)韩国饮食的历史背景
韩国是—个有着丰富历史和美味饮食的国家,500多年来,至今还保留着朝鲜时代饮食风格。韩国人对饮食很讲究,有“食为五福之一”的说法。韩国菜的特点是“五昧五色”,即由甜、酸、苦、辣、成五昧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韩国人的日常饮食是米饭、泡菜、大酱、辣椒酱、咸菜、八珍菜和大酱汤。八珍菜的主料是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干豆腐、粉条、椿梗、藏菜、蘑菇八种。菜肴以炖煮和烤制为主,基本上不做炒菜。韩国人喜欢吃面条、牛肉、鸡肉和狗肉,不喜欢吃馒头、羊肉和鸭肉。韩国人普遍爱吃凉拌菜,还有生拌鱼肉、鱼虾酱等菜肴。汤也是用餐时必不可少的部分。韩国人爱吃辣椒,家常菜里几乎全放辣椒。
(二)韩国饮食的一般特点
韩国饮食的主要特点:高蛋白、多蔬菜、喜清淡、忌油腻,喜欢凉辣。韩国准备的食物一般是都准备好之后才吃,按开胃菜到甜点的顺序,西餐食物和饭的提供方式是显然不同,主食和副食有明显的区别,有主食的饭和各种副食的菜肴。一般都会有一份汤.那样会是更愉快的用餐。调理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炒、煎、青菜、蔬菜、酱、酱菜、泡菜、汤、炖菜、烩菜等多种方法做饭吃。酱类、泡菜、酱和黄酱,吃发酵的食物也很多.食物切好。做成能进入口的小块。
(三)韩国饮食的地域性特征
地形上.北部地区因山多,主要种旱田,所以多产杂谷。面向西海岸的中部和南部主要种稻。因此。北部以五谷饭为主食。南部以大米饭和大麦饭为主食。平时以蔬菜为主菜,并有能储藏起来吃的泡菜、酱菜、酱肉、酱汁等。在山区因购买肉类和新鲜鱼比较困难。所以多吃腌鱼或干鱼。海草以及用山菜做的食物;在海滨或岛屿城市主要吃用海鲜、蛤蜊、海草做的食物。首都产的蔬菜虽然不多,但因全国各地的各种蔬菜都集中到首都首尔,所以。能用它们做许多奢侈的食物。所以首尔、开城、全洲的饮食最为奢华。种类也繁多。南海和东海有着很好的渔场,所以有丰富的海产品。在洛东江周围肥沃的土地上.更是盛产足够的农产品。在此地主要吃海鲜。甚至把鱼肉就直接称为肉。并把新鲜的海鲜当作最美的佳肴。饮食的种类不奢侈。较朴素。济州道饮食的主要材料为海龟、蔬菜、海藻,并用大酱调味.用海鱼熬粥,熬汤。主要用猪肉和鸡肉做肉片。
(四)韩国的饮食礼仪
韩国人以前有习惯盘腿席地而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很多人为了方便都选择有桌椅的餐桌。不端碗。左手要,老实地藏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1:3饭后,便可以随意地吃任何东西了。这是韩国人吃饭的顺序。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装饭,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则只负责夹菜。不管你汤碗中的豆芽儿菜怎么用勺子也捞不上来,你也不能用筷子。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的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与长辈一起用餐时,要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历史区域性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韩国美食虽然不如中国饮食文化那么博大精深,但是勤劳智慧的韩国人民同样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礼义孝的文化信念根植在韩食中,最终形成了独特的韩食文化,让韩食在世界饮食文化长卷中留下了美好的篇章。
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三
;[摘要]本文分析研究了中韩两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历史。认为,自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双边交流出现了可喜的成就,虽有不和谐的声音,但其主流地位和发展趋势都是很好的。究其根由,说到底还是文化在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两国人民世代珍惜的儒家思想文化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任,金钟烈先生的《高丽儒学思想史》的问世,正是中韩文化交流历史与发展的真实写照。
[关键词]中韩;儒家;交流;文化
每当我看到这篇文章时,不禁心中感慨万千,我真想与在场的大学生们一起为这样可敬可爱的韩国儒者欢呼鼓掌!本文也因此应运而生,以表我对金钟烈先生的怀念之情。
一、中韩两国交流的文化底蕴
中国与韩国是两千多年的友好邻邦,同为东方文明古国,两国的文化交流可谓源远流长,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更是出现了世所罕见的迅猛发展,已经建立了全面性的合作伙伴关系。近几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热,而在韩国又掀起了中国热,这种现象分别被称为“韩流”和“汉潮”。“韩流”和“汉潮”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中韩两国经济、文化的全面沟通和交流。
确实,中国的汉字、儒学、中国化佛教、典章制度、科技发明、先进工艺等,在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源源不断地输入周边地区,为近邻国家所接收、借鉴、改造和利用,形成了辉煌的东亚汉文化圈。早在公元7世纪中后期,统一了朝鲜半岛的新罗王朝就以开放的姿态全面学习和吸收盛唐文化,从官方往来到民间交流,各种渠道畅通,这种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全面交流的结果,促进了朝鲜半岛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统一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更是全方位地系统借鉴和吸纳中华文化,中国的朝政体制、宋明理学、佛教禅宗、科举制度、建筑工艺、文学艺术、种植技术等文化要素,都随着人员的交流定居和物品器皿的交换,渗透进高丽社会的各个层面。高丽朝出现了许多对中国文化的改造和创新,比如宋明理学传入后,产生了开创朝鲜朱子学派的李穑、郑梦周等著名学者;又如中国的大量史籍传入后,高丽仁宗时出现了官修史书《三国史记》,这是朝鲜现存最早的正史;再如中国禅宗传入后,高丽神宗时出现了普照大师知纳,创立了高丽禅宗……总之,宋元与高丽的文化交流在器物层、制度层和精神观念层全面展开。这样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互惠双赢的结果,不仅发展壮大了朝鲜文化,同时也扩展丰富了中华文化。从15世纪到19世纪,统治朝鲜半岛的李氏王朝与中国的交往密切,“使得它汉化的程度较朝鲜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大得多”。
李朝很珍惜来自中国的汉文书籍,精心设立了庞大的王室图书馆“奎章阁”,按经史子集分类,藏书达18万部,其中有些珍贵的汉文古籍,在中国没能保存下来,后来通过韩国反馈给中国,比如明末杭州人陆人龙编撰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型世言》十卷四十回,在中国只剩残篇,但却完整保存在奎章阁中。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教授发现此书后,1992年将其重新影印出版,这对明清小说和东亚汉文小说研究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李朝的朱子学研究达到高峰,发展出各种独立的理论体系,并形成了李[ht8,5]氵[kg-3]晃的退溪学派和李珥的栗谷学派,对中国和日本的朱子学发展影响很大。明末清初产生的实学学术思想,对李朝的实学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学在清朝被迫转向脱离现实政治的纯粹考证学,而朝鲜实学却保持了浓厚的民族意识、民本意识以及改革现实的意识,对推动近代韩国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中韩两国在建交以来的十余年间,之所以能够在所有领域取得飞速发展,得益于两国数千年来的历史与文化交流。但两国人民之间仍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其实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国和中国已开始接触对方的文化,并正在了解对方的文化。因此,今后在日益扩大的经贸等诸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两国应努力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致力于促进“韩流”和“汉潮”的相互交流与融合,使两者成为21世纪中韩合作的催化剂。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韩流”和“汉潮”将会成为一股持久不竭的动力,推动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高丽儒学思想史》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历史地位及其社会价值
如上所述,儒学在历史上是中国的正统思想观念,同时也是韩国历史上的国学,更是“东亚文明”的思想和伦理基础,它不但在古代文明的建设过程中,而且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正以它生命力强盛不息的风貌日益显现出来,且为世人所瞩目和追崇。《高丽儒学思想史》的问世正是这一切的真实写照和经验总结,尤其是该书以真实、客观、中庸、进取的精神和特点为人们所关注,对促进、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
金先生在书中写到:在韩国方面,写作儒学史的书不少,但他们所写的题材,一律排斥中国方面的背景,及其各种学说的异同。因此让读这些书的学生,多半只知韩国儒学,而不知其源流之中国儒学的一般。尤其近来受韩国民族主义影响的学者,竟有主张韩国为儒学的宗主国。此书是为了澄清这些荒谬。在第一章序言,先说明[儒]的字义,[儒]的称呼,[儒]的演变,然后考证历史,制定韩国输入中国儒学的年代。在此,因为儒教、儒家、儒学(经学)、儒道(宋明理学)等所称各异,故随其发生的年代各异,而不能一律制定中国儒教在某年代传入韩国。比如,中国儒教思想之传入韩国为战国末期;儒学、儒术是迟在隋唐年代,而宋明理学,是更迟在南宋及蒙元时代。如此因其称呼之异,而按名著订输入年代,则较为具体而清晰明了。总而言之,韩国儒学是从中国传来,而其演变,则是随中国儒学之演变而演变。
徐亮之《中韩关系史话》序云:“战国末期的赢秦暴政,东汉末年的黄巾扰乱,西晋末期的五胡内侵,许多中国人都以朝鲜半岛为捕逃之蔽,而一去不归。”这是当时的韩半岛文化较低,人心淳朴,生活安稳之故,更可贵的是逃来的中国人,都是爱好和平的知识分子。所以中国文化第一次传入韩国的,是原始儒家的实践理论,而在很短期间内,建立起理想的文化领域。不過,中原由秦始皇统一之后,燕以武力侵韩。继之,汗置四郡,而带入汗儒经学及法家力治主义,韩国的淳朴文化,于是被权谋术数治学所变质。韩人之所以抵抗汗侵之原因就在此。公园初期,韩国分为三韩——高句丽、百济、新罗,而他们与中国的交流各异,随之他们吸收的文化学术内味亦为各异。高句丽位置北部,故其所接触的中国为北部,其所吸入的文化学术是汉学(儒学、儒术),百济位置南部,而其所接触的是中国的南部,其所受入的学术文化是南朝梁吴等地之文化。在三韩中,距中原最远,而由高句丽、百济所阻挡,而吸入中国文化较迟的是新罗,是吸入儒道佛互为调和的隋唐学术,而以三教调和的文化学术力量,终于统一三韩。
高丽初期的儒学,是沿袭新罗的儒学,而新罗儒学是直接从李唐学来,而其重点则在注疏之学与国子监制度专门培养官吏之才。高丽建国之初,为了确立中央集权,而采取儒学治国,先订科举制度及官学系统。高丽建国,早北宋40余年,高丽与契丹发生战争局面,因而与北宋断绝了40年的文化交流。在此期间,北宋已进入性理学胎动期,而高丽尚在利禄儒之守成状态,于是高丽儒学,竟落后北宋,而终于成为输入性理学之文化远方国家。
1020年,与契丹战争终息,重新展开与北宋的文化交流,而受北宋学风影响,高丽也重视经学与性理学,开始创办私学。但不幸,这些学风都由官方主导,而始终不能成为学术独立的局面。官学主导之高丽,只重尊经讲学,而不重存养省察的理性学,结果,继而转变起来的是词章之争,而由词章之学熏陶出来的文人,竟自轻薄、偏傲,蔑视武人。不幸引起武人叛乱,大部分的学人,都被屠杀,历代存藏的书籍,一起火化。而高丽文运,一落千丈,以后的100年,是进入武人统治时代,学术于是乎被陷入黑暗期。高丽儒学之所以不发达,尤其理性学不发展的原因,一则学问太官学化,二则文武相轻,武人仇视文人之故。
高丽正式输入理性学,是终息武人政权后的13世纪末,而其输入源,已不是南宋,而是蒙元,蒙元之性理学,是程朱一色,因此高丽输入的理性学,自然是程朱学。这是韩国的理性学,所以始终缠绕与程朱,而排斥阳明学之原因。但是程朱学,在高丽末期,对政治、社会、学术、思想、风俗上面的影响是巨大的。高丽儒学、自有研究程朱学之后,渐次装上精神与理论方面的武器,开始攻击佛、道的虚无寂灭。而把儒学提高到治国理念的地位。并且让世人也从此知道德性与气节,而开展了儒教治国的新兴国家——朝鲜。
相关热词搜索:;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四
韩信(?—前196)汉初军事家,淮阴(今属江苏)人。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见汉高祖刘邦)。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人物事略
胯下之辱
淮阴有个屠户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档下爬了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命运多舛
秦末,项梁起兵反秦,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
离楚归汉
韩信离开楚军,投奔刘邦,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己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日仰视,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得到萧何的赏识,却始终不被刘邦所重用,于是乘月而走。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骑上马去追韩信。追上韩信后,萧何问韩信为什么要走,韩信说:“汉王不信任我,不用我,我留在这儿也没什么意思,想去投奔别人。”萧何说:“你先别走,和我一块回去。如果这次汉王再不封你为大将,你再走也不迟呀。”在萧何的再三恳求下,韩信勉强跟萧何回去了。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有一回,汉高祖刘邦在和韩信的闲谈中,议论朝中将领的军事才能。到后来,刘邦问韩信:"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军队呢?"韩信说:"陛下您最多能指挥十万人。"刘邦又间:"那么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带兵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反映出韩信的自信。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刘邦与韩信议定元年八月吉日,出师东征。当时出征的栈道已被烧毁,不能行军。问韩信该如何进兵,韩信提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于是派了兵士几百人,装作去修建栈道,自己却率领三军,悄悄地从南郑出发,偷渡陈仓。
断水塞流,大破联军
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九月,韩信与齐楚联军对峙于潍水。韩信连夜秘密派人装满一万多个沙袋,将潍水上游堵起来,这样下游河水变浅了。次日上午。当齐楚联军刚刚走到河心,韩信暗令埋伏在上游的汉军扒开沙袋,飞泻而下的大水将正在渡河的齐楚联军截为两段,被大水卷走的士兵不计其数。韩信回兵追杀过去,一举全歼了已过河的齐楚联军。齐王逃跑,尤且(齐楚联军主帅)战死,留在东岸尚未渡河的齐楚联军见主帅已死,纷纷弃甲曳兵,落荒而逃。就这样,汉军一举占领了齐国全境。
四面楚歌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楚汉两军在该下(今安徽灵璧南)展开决战。刘邦以韩信为主将,统一指挥各路大军。项羽指挥十万楚军,从正面向汉军阵地猛攻。韩信采用典型的侧翼攻击战法,令汉军中军稍稍后退,避开楚军锐气,而将两翼展开,实行侧击,然后再令中军推进,一下子完成了合围。人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己去,自剔于乌江边。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
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五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逐渐趋向国际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英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英语学习,我们可以了解更多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获悉更多国外前沿学术知识,实现与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对此,本文以跨文化交流为切入点,探讨了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几点英语跨文化交流中应注意的事项,以供参考。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 英语学习 作用 注意事项
一、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我国作为正在崛起、逐渐强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的当下,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大舞台的重要成员国。但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日趋频繁,因而必须借助一种通用的语言实现交流沟通。同时,要想实现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则必须学习并掌握各种先进技术。但闭门造车显然无法有所突破,而要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科学技术,必要前提便是掌握世界通用技术交流语言——英语。这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的之一。此外,英语在国内也是各学段学习的必考课程,不仅在中考、高考中占据较高分值,考研、考博也离不开英语能力测试,托福、雅思考试分数更是打开国际知名学府大门的硬指标。因此,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具备一定英语能力,树立多元学习目标,以不断提高自身国际化视野。
二、英语学习的重点及作用
1.英语学习的重点。“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这是美国语言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对文化意识重要性的诠释。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承载的重要内容,不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难以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所以说,英语学习的重点之一,在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培养文化意识的作用。英语文化意识主要体现为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文学艺术、历史地理、行为规范、传统风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意识思想。在英语学习中,重视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进一步开拓眼界,汲取多元文化思维,还能够通过文化差异的比较学习,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具体地说,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是通过一系列直接或间接的科学方法,以帮助自己对所学英语的文化知识背景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英语知识的学习吸收,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其次,文化意识的形成自然能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进一步深化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了解英语知识所存在的背景、起源以及其所代表的宗教或文化深层内涵,比如交流过程中对方谈及的个别具体文化知识或者文化现象,进而全面认知现今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学会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将其看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不是以有色眼光来区分好坏,避免以自己原有的文化道德理念标准评判异国文化,走入异国文化盲目排斥的狭隘主义。此外,还能够避免对异国文化的盲目吹捧、模仿,学会用正确、客观的态度看待文化的异同,在坚持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亦尊重异国的独特文化风俗,减少因文化差异引起的歧义,保证在交际中合理、正确的使用英语。
三、英语跨文化交流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赋予事物的意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常见事物赋予的意义也有天壤之别。比如,汉语中的“狗”字所组成的词语多含贬义,“走狗”“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但在英语中“dog”却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象征着忠诚、可爱,饱含着西方人们对狗的赞美与喜爱,如很多英语习语都用“dog”来喻指智慧或者幸运的人“he is a lucky dog.”“top dog”“a gay dog”“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等等。因此,交流中要准确理解对方的语义,以做出合理的回答,保持交流顺畅。第二,要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要想维持交流的和谐、轻松,在其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礼貌用语往往能够创设出更轻松的交流环境,从而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一般来说,使用礼貌用语的常见方法有:改变命令式请求句式,使用虚拟语气的过去式,使用轻松的、避免过分强调自己和刺激对方的观点,善用幸福和感恩等语句。
四、结语
据相关数据显示,除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之外,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十五亿人口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换言之,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已成为跨文化交流沟通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桥梁,且其在人们日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亦已深入人心,因此必须加强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以保障英语学习的目的的实现——跨国界交流。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六
中韩两国自从xxxx年建立外交关系以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中韩在市场、资金、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特点,从而更加有利于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发展。近些年来,随着中韩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20xx年中韩贸易总额xx多亿美元,韩国对我国的实际投资也突破xx亿美元。当前韩国已经成为我国第五大贸易对象和第四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但是中韩企业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许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并且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企业文化又与国民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一)上下属关系的管理上的影响。
1、韩国温情兼备的权威管理。
韩国尤为尊崇我国的儒家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融入到了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当中。儒家思想对韩国企业管理、经营以及普通员工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能够提升企业集权化的程度,使得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中拥有很高的地位。然而高度的集权并非等同于专制。韩国企业受韩国民族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韩国民族文化注重和睦、协调,这也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十分重视同下属之间的关系。韩国民族文化在实质上对个人观点是非常注重保护的,这也就使得韩国企业员工在公开场合通常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的。所以,在一些可以和领导进行单独的见面的场合才会表述自己的见解。
2、中国的人道主义管理。
在我国文化当中则是把人作为文化的主体,尽管我国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实际上是注重人的发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遵守各项制度和规范是领导与员工的义务,但是制度、规范都是由人来制定的,所以我国企业在儒家文化中的尽孝报恩思想的指引下能够自觉的遵守企业的规范制度,这也就是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人道主义管理方式。
(二)企业内部管理上的影响。
1、韩国企业管理上的从属与排他意识。
血缘、地缘以及学缘3方面的关系上的从属与排他意识是韩国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也对韩国企业的管理以及上下属之间的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产生这种从属与排他意识的根源就在于韩国深受儒家思想的家庭文化的影响,当前很多韩国企业将所有权和管理权进行集中,通常也都是家庭式的管理,所以在韩国企业中会有很多领导的亲戚或者血缘亲属在企业中工作。
2、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中庸思想在我国企业管理上深受中庸思想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企业内外管理、企业与社会、领导与员工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的平衡与协调,从而有效避免因为各方关系不协调所发生的冲突。
但是我国企业在中庸思想的企业管理中也会有负面作用,也就是企业管理者的过度追求平衡,导致其指定决策或者员工升迁上失去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影响。
1、韩国企业管理上的勤劳奉献。
韩国企业在招聘上是非常严格且慎重的,并且也不会轻易地进行裁员,这是因为韩国企业深受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通常在韩国企业中会有员工之间的论资排辈的现象,并且在员工薪资待遇上也会适当的考虑员工的资历和年功因素。同时,韩国企业提倡的奉献精神对于领导与员工影响极深,不论是企业高级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始终保持奉献和奋斗精神,这也是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勤劳奉献思想的影响,而领导以自身作为表率也是韩国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对员工的激励措施。
2、中国企业管理上的重义轻利。
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对价值观的导向上深受儒家文化中的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因此,我国企业领导与员工具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奉献精神,并且上下属关系的融洽和合作也是这一文化影响的体现,可以说这是我国企业在重义轻利文化影响下的人性化、平等化的管理模式。
文化作为本国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且良好管理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具有文化差异的企业当中,合理、科学的处理好不同文化的关系以及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合作是十分必要的。中韩虽然在文化上极其相似,但是由于两国文化背景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中韩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与员工应当在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和积极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达到彼此文化的融合,从而共同实现两国文化与企业的良好发展。
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七
30年携手同行,30年相互成就。8月24日是中韩建交30周年纪念日,回望过去30年,中韩关系在政治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不仅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促进地区和平、发展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步入而立之年的中韩关系,既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
自今年5月韩国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对这一亚太地区重要盟友的拉拢意图不可谓不明显。在地区安全、产业链供应链、经贸合作等领域持续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国选边站队,加入到美国遏制中国的政治阵营中。
特别是近期,美国极力拼凑各类遏华“小圈子”,兜售“印太经济框架”,施压韩国加入“芯片四方联盟”,推动“萨德”部署正常化,并在敏感时刻接连组织美日韩军演及美韩军演,大肆挑动地区紧张局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东北亚问题专家李成日指出,在美国的强力干预下,当前中韩关系主要面临三大严峻挑战。
第一,军事安全方面,美国加紧构筑军事同盟,推进“萨德”部署正常化,在半岛周围大搞军演,打破半岛战略平衡,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挑战。
第二,经济安全方面,美方多名高官频繁兜售“友岸外包”,又施压韩国加入所谓“芯片四方联盟”,意在组建美国主导的供应链联盟,将中国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堂而皇之搞集团对立。
第三,美国不断强化“印太战略”布局,日前更是推动韩国以创始成员身份加入“印太经济框架”,打着“价值观”旗号,打造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地区经济机制。
韩美是同盟,中韩两国则是搬不走的近邻、互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日前接受韩国媒体采访时指出,韩美发展同盟关系是双方的事,中方不会干预。同时,韩美同盟关系不能损害地区和平稳定,更不能有损中方战略安全利益。韩方同中国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我们双方的事,其他国家也无权说三道四。
三十而立,步入而立之年的中韩关系也更趋成熟稳健。在中美关系持续震荡、地区局势敏感复杂的背景下,中韩关系如何行稳致远?李成日认为,首先要提升中韩双边合作水平,如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进程,争取尽快达成一致。
其次,中韩要加强战略沟通,特别是在敏感问题上加强沟通,开启相关对话机制,包括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外交安全“2+2”对话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战略误解和误判,确保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第三是要加强人员往来交流,促进民心相通。韩国和中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缘相亲。今年也是“中韩文化交流年”,文化交流日益成为新时代推动中韩关系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韩交流文化年中韩交流活动感想实用篇八
最近流行韩剧、韩衣、韩化妆品,就连我家也卷入了这个大风暴。
一:韩剧大长今
说起这个大长今我心里就起火,这个大长今让我的胃“翻江倒海”,上了好几趟厕所。而且我家的厨房也没逃过此“劫”被糟蹋的不成样子:锅、勺被打翻在地;盐、糖、味精撒的一地都是;食物柜上有,地上有,桌子上有……妈妈还在一边唱歌一边炒菜,我的肚子又疼了。
二:韩衣姬媛坊
“我!这件衣服真漂亮!”妈妈拉着我奔进了“姬媛坊”。呵,这名字听这就洋味儿。里面的衣服不是短衣长裙就是露肩露背。妈妈还被化妆品迷了去,擦点润肤水啊、美白霜啊什么什么的。瞧,妈妈有去学什么韩语,我看,她不久就是一个韩国人了。
三:韩剧可爱的你
“可爱的你”我一听到这几个字我就上火,这可达到10星级的标准。这部电视剧可让我好几次和“公主小妹”擦肩而过。每当我拿起遥控器时,手里的遥控器就会被妈妈抢走。她会以任何理由赶我上床睡觉,我只好上了床乖乖地睡了。
谁来救我啊!oh,mygod!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51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