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5篇(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4 14:45:32
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5篇(实用)
时间:2023-04-04 14:45:32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篇一

紧要关头,有召必应!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最吃劲、最关键的阶段,全市约有14万名志愿者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在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包裹下,全副武装的他们每天穿梭在各个小区。

这是一张张无法被人看清容貌的脸,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只见他们穿着防护服进进出出,爬上爬下,全身湿透。

在这场严峻的“战疫”考验中,志愿者们正和广大基层干部一起承受巨大的压力,冲在了第一线。

天刚蒙蒙亮,家住上海嘉定马陆镇的高伟赶忙从床上爬起。这天是3月31日,是高伟作为志愿者赶赴马陆镇双单路上一封控小区做志愿者报到的日子。

高伟开始认真地做消杀,然后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头罩、口罩等防护装备,他发觉身体一下沉重许多。一番收拾后,对着镜子,他比了个爱心,用他那不清晰地发音,艰难地说出“加油”二字。

10岁那年的一场意外损伤了高伟的声带。防护服和口罩加身后,他隔着防护屏障沟通更显费劲,因为这需要更大的音量,更清晰地用力发音表达。但高伟说,这些困难磨灭不了他主动投身抗疫一线,回报社会的信念。

这几日的上海有些倒春寒。一大早,高伟骑着共享单车奔向了他接下来几天将要投身的“战场”。

上午8点不到,这位背后写着“小伟”再画上爱心符号,化身“大白”的高伟已提前到达,出现在小区核酸检测预准备现场。这天,他的工作服务时间将是24小时。根据安排,疫情特殊期,实行的是工作24小时,随后再休息24小时的特殊工作制。

接下来的几天,他将负责封控小区内的阳性确诊病例同住的次密接楼。而这天上午,就有医护来到小区,要对封控楼内的全体居民做一次核酸,高伟负责的封控楼则是由医护上门进行核酸检测。

高伟要做的,是提前对这楼内260余名居民做好宣传,在群内及时发布告知,确定大家的需求,有无特殊情况,并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核酸检测二维码登记。一切忙完,他又迅速加入守楼执勤,维持现场核酸秩序,防止有人员走动产生交叉感染。

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篇二

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疫情面前每名医务人员都是一名战士!这一批批最美逆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勇于奉献、不畏艰难的精神,松江区新浜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综合病房护士长庞红宇就是其中的一位。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她积极参与集中隔离点、核酸采样点、疫苗接种点等方面的防疫工作,只要党组织需要,她每次都是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冲在抗疫第一线。

3月初的凌晨寒风凛冽,庞红宇与同事们来到了位于九亭镇某小区门口进行核酸采样,作为采样小队的领队她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完成2000多居民的核酸采样任务!3人扫码3人采样,她有条不紊安排着工作,指导志愿者将混乱的人群变成了整齐的3支队伍。当遇到不配合的居民,她会耐心和对方沟通、解释,取得对方的理解;当遇到小朋友闹情绪时,她会细心指导家长并小心地采样,减少小朋友的不适感;对无法下楼的居民,她还协调1组人员上门采样,解决了居民下楼难的问题。从凌晨3点多一直持续到上午9点多,没时间吃早饭、上厕所,大家都咬牙坚持着。等到居民逐渐减少,她指挥工作人员分批次进餐和休息,避免了核酸采样的中断。居民们对他们的工作连连称赞:“医务人员太辛苦了,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得到居民们的肯定,她觉得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此轮疫情,应急核酸采样工作变成了医务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应急核酸采样队员的她几乎每天都出现在采样点上,长时间的采样动作让她腰酸背痛,每次出发前她都把止痛药膏贴满后腰及手臂。同事们看她那么拼命都笑称她为“庞铁人”,她笑着回答:“我是一名党员,党员肯定得往前冲啊!”

4月2日,还在新浜镇某个村里采样的她接到工作任务,需要她马上前往新开的集中隔离点驻点担任医疗组负责人。接到任务后,庞红宇加快速度完成手上工作并立即驱车赶往集中隔离点,到达点位后她迅速开始投入工作:检查三区两通道、污水管道、地漏、房间内设施、医废点、一脱、二脱区等。由于点位人手不足,她帮忙一起搬运、归类、整理防疫物资。第二天下午3点,两天一夜没合眼的她迎来了集中隔离点的第一批被隔离人员。隔离人员入住后,遇到看病配药困难等问题,她就联系医院,利用微信平台帮助隔离人员远程挂号、配药,解决了燃眉之急。

为了更好开展工作,有时她只休息2、3个小时,连吃饭都顾不上。她严格指导点位上的医护人员、酒店客房组及其他工作人员做好相关防疫工作、落实院感防控并组织相关人员培训、考核等。她用负责、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集中隔离点上所有工作人员的认可。

“你好,这是我爸爸的接种码,他90多岁了,腿脚不方便,请问你能帮忙到他身边接种吗?”“可以的,请你出示一下他的身份证,报一下手机号,我准备完物资就过去给他接种。”这样一位特殊的接种者拉开了当天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的序幕。庞红宇跟随着老人儿子的脚步,来到这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身边。天气冷,老人穿得比较厚,注射疫苗时不是很方便,但是在庞红宇的指导下,老人顺利完成了接种,她细心交代着注意事项,嘱咐完后回到了注射区。这样的场景几乎每次都会出现在老年人新冠肺炎疫苗接种专场,而这也只是她工作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事情虽小却温暖人心。一路走来有心累、有病痛、有困难、有欢笑、有委屈,但这些都打不倒她,心中的信念支撑着她,胸前的党徽时刻提醒着她:自己是一名党员,要冲锋在前,起到标杆作用。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党员在危难时刻要挺身而出的誓言。

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篇三

永葆初心跟党走。作为一名xxx员,俞敏君始终把个人的工作融于党的事业,把个人的追求融于患者的需求,时刻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战“疫”打响后,作为社区核酸检测阳性复核追踪采样小组负责人,俞敏君迎难而上,与时间争先、与病毒赛跑。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放下对家中父母和一对双胞胎孩子的牵挂,天天吃住在单位,带领团队成员一刻不停地奔忙在复核追踪的路上。从一个个村居大筛查、一幢幢封控楼道上门采样,到大筛查后复核初筛阳性人员的采样,这些工作风险大、时间紧、任务繁重,可是俞敏君没有退缩,化压力为动力,加快速度锁定目标,守护万家安康。

那段艰难时期,俞敏君保持24小时手机在线,以便第一时间接收上级工作指示,及时回复各类采样信息并落实采样任务。晚上出发采样,次日早上回单位是常有的事。从村居到小区,复核工作不仅需要脑力,更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心。无论接收工作任务还是梳理采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俞敏君总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工作细心,服务更贴心,遇到团队成员有困难的,总是主动关心,尽力照顾好每一个成员。

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后,泖港镇成立了一支环境消杀队伍,俞敏君既是指导人员又是消杀人员。消杀队伍是冲在最前面的队伍之一,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遇上人手不足的情况,他时常背着几十斤药水桶跑上跑下,在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防护装备的全副武装下,对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家里以及邻近的外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做到不留死角。

作为指导人员,俞敏君经常下到村居、环卫所对消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包括不同场所采用的不同消毒方式、消毒的频次与要点、消毒液的浓度配比及其配置方法、消杀的注意事项等,每个工作流程他都耐心细致讲解,做到滴水不漏。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中心陆续负责一些集中隔离点的医疗工作。每一次场所筹建、场地布局、人员培训,俞敏君都参与其中、亲力亲为。信息组、医疗组、消杀组、志愿者组、酒店工作人员组,每一个工作组的成立到工作流程细化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在集中隔离点,他的角色随时在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两者之间来回切换。

俞敏君就像一位大家长,集中隔离点有他指导,工作如有定海神针。记得有位小女孩入住隔离点后心理状态不稳定,俞敏君得知情况后,马上上门安抚她的不安情绪,并第一时间联系她的父母过来做思想工作。经过他的一番努力,女孩的情绪恢复平稳并顺利完成了14天的集中隔离。在集中隔离点工作,有时要待上一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但俞敏君从来没有抱怨过,总是乐观地做着每项工作,这种工作态度也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只有信仰,才能使生命充满意义,唯有奋斗,才使生活更加充实。”这是俞敏君常说的一句话,更是他这次抗疫工作的真实写照。他以一个xxx员的情怀,一个管理人员的果敢,一个医生的职业操守,落实着社区疫情防控的每一项工作。如果党组织是一个熔炉,他就是那块需要锤炼的铁,全身心地投身于伟大而光荣的卫生健康事业之中,用爱落实责任,用行动践行誓言!

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篇四

“我们一周内把公司核酸检测的能力提升了5倍。”“医院管理9个方舱,服务4个隔离点,派出3万人次采样,采集了3000万份的核酸样本。”“我告诉每个人,志愿者唯有纯粹,方可致远。”……6月21日上午,浦东新区举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本轮疫情期间演绎伟大抗疫精神、集中诠释城市精神品格的典型代表从抗疫一线走到台前,讲述了他们的经历。

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医护人员是最先响应的群体之一。9个方舱、4个隔离点、1个护理医院、3万人次、3000万份样本——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义汉罗列的不仅是数据,更是所有投身抗疫工作医护人员的艰苦付出。

“我们医护人员疲惫的身躯但是勇毅的眼神,至今震撼我的心灵。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会说,白衣执甲向险行,生命欲燃济苍生。”回首这个春天,陈义汉心情依旧难以平静,“从初春到仲夏,东方医院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抗疫重任,医护人员展现出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和公立医院的责任担当,我深感光荣。”

上海宝藤生物医药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楼敬伟讲述了如何完成临危受命的核酸检测“加速度”任务,“如果没有各方的帮助,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公司凌晨两点开完紧急会议后两个小时内,相关部门调配的首批35台设备到达实验室;当天晚上100台机器到位,气膜实验室模块也从全国各地急送而来,硬件通量硬是在一周之内实现了大幅扩容。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的缺口,则由浦东新区文明办、区志愿者协会紧急协助,在浦东文明、浦东发布等多个平台发布志愿者招募令。短短1个小时,首批来自张江药企的志愿者18人就已入驻实验室,当天合乎条件能够参与排班的志愿者数量就超过200人。

广泛开展社会动员,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守家园的精神力量。本次抗疫斗争中,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授刘哲昕主动加入小区志愿者团队担任搬运组组长,还拉起了一支“精锐队伍”,为居民搬运生活物资。“等到未来岁月静好的时候,想起自己曾出过一点点力,内心也会平静而快乐。”他说。

“面对这一轮的疫情,区委、区政府全战线统筹文明创建、社会宣传、志愿服务等工作,全力以赴投入‘大上海保卫战’。尤其是对于典型人物温暖无私、勇于奉献的高尚精神品质的传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正面作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部长黄玮表示,一个典型就是一束光,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并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凝魂聚气、凝心聚力,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城市重整行装再出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援沪医疗人员事迹简介 援沪医疗队篇五

4月初,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关于全力支援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援沪医疗队紧急动员,组建医疗队集结出发驰援上海。

致公党皖医支部党员陈兴无系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副教授,他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医疗志愿者队伍,并于4月6日与队友们奔赴上海疫情防控一线,正式进驻上海崇明花博园复兴馆方舱医院,整建制接管d区。

陈兴无与队友们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通力合作,优化医疗、护理、后勤保障等流程,进行对症治疗、病情监测,给予每一名患者精心诊治和护理,辅以心理安慰和精神鼓励,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爱。至4月11日,d区已收治在舱患者692人,为安徽省4支援沪医疗队收治患者最多的团队,在复兴馆方舱医院中率先实现满舱。在舱患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68岁老人,年龄最小的8岁。

陈兴无博士师从钟南山院士。从事医疗事业20多年,在本职工作中,爱岗敬业、热情服务病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奉献自己的力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兴无响应院领导号召,积极投入到疫情控制与救治的最前线,多次参与发热门诊疑似病例排查、会诊工作,全力配合医院防控领导小组应对疫情。作为一名致公党员,他积极参与支部组织的各类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多次前往金寨县前畈村开展“服务百姓送健康”义诊扶贫和皖医xxx部组织的“践行十九大精神,同心送温暖,走进龙泉村”义诊活动。2020年被致公党安徽省委评委“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

陈兴无现已50多岁,平时不善言辞,但他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默默地用奉献彰显白衣战士的责任和担当,用平凡的身躯筑起生命健康的防线,为打赢上海抗疫攻坚战贡献力量。

抗疫的感言01-12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5431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