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方案优秀(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03:27
试点工作方案优秀(5篇)
时间:2023-06-06 16:03:27     小编:zdfb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写篇一

武汉是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应该如何建设呢?该市水务局日前发布《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根据该方案,开展青山和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计划三年投资162.9亿元,实施项目455个,到2017年,两大示范区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

根据方案,20**年至2017年三年为武汉打造海绵城市试点期,实施项目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排水管渠泵站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七大块内容,总计划投资162.9亿元。

武汉计划集中力量开展青山和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青山示范区,东起工人村路,西至建设一路,北抵临江大道,南到欢乐大道,总面积23平方公里。实施项目330项,总投资131亿元,主要包括:城市道路41项,投资21.7亿元;小区公建260项,投资19.9亿元;公园绿地12项目,投资6.4亿元;城市水系5项,投资70亿元;城市管渠12项,投资13亿元。

四新示范区东靠长江,南邻三环线,西至龙阳大道,北抵汉新大道,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实施项目125项,总投资28.8亿元,主要包括:城市道路38项,投资3.2亿元;小区公建73项目,投资7.9亿元;公园绿地6项目,投资2.1亿元;城市水系8项,投资15.6亿元。

武汉市水务局称除两大示范区建设外,还将实施一些技术援助项目,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前期工作、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管理等。

预计实施项目455个

项目资金鼓励ppp模式

160多亿的投资,如何解决?武汉作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将连续三年可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专项资金补助,武汉每年将获得5亿元补助。

除了积极争取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奖补资金外,武汉市还将整合市、区财政资金,武汉市财政每年至少安排资金4亿元,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各自安排资金每年不少于1亿元,专项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市、区财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偿还平台公司的贷款本金与利息。同时,武汉市城建、园林和林业部门在安排城建计划时,向示范区倾斜,支持其道路、园林绿地海绵性改造工作。

财政资金以外,方案明确提出将充分利用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性政策积极向银行争取长期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大力筹措海绵设施建设资金。

示范区内有望不再“看海”

根据该方案,至2017年末,武汉争取实现城市雨水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青山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四新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年径流污染控制率(以tss去除率计,tss即水质中的总悬浮物。它是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微米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 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是衡量水体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低于50%。

城市内河水系水质得到有效改善。示范区湖泊水质达iv类标准率为100%,港渠水质达iv类标准率为65%。当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建设“海绵城市”,武汉下雨能否不再“看海”?武汉市水务局称示范区内城市防涝水平和防洪标准得到提高。示范区基本完成易涝点改造,内涝防治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防洪体系标准达到100年一遇,防洪堤防达标率为100%。城市生态底线得到有效保护。示范区天然水面保持率100%,生态护坡比例达到50%。此外,还将建立一套源头控制、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体系和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技术标准体系。新建项目的海绵性审查率达到100%。

20**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实施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攻坚之年。为深入实施低碳发展战略,扎实推进我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思路,深化提高“低碳农业园区、循环工业园区、生态旅游园区和城乡低碳社区”的内涵和水平,深入实施“低碳园区建设、新能源示范市创建、生态人居改善、试点示范引领、基础能力提升”五大工程,大力开展“低碳知识进校园、垃圾分类进社区、节能减排进企业”和“重点项目低碳评审、低碳示范单位评定、低碳技术评估”两大活动,继续加大低碳科技推广与应用力度,不断夯实低碳发展基础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低碳化、能源结构低碳化、生活方式低碳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努力探索符合广元实际的低碳发展特色路径,切实推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

二、工作目标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4年下降3.7%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2%,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8%以上。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5800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规定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以上,空气质量ii级以上天数稳定在95%以上,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在100%,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

——城乡低碳发展基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低碳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低碳示范单位标准规范、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课题研究等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完成“十三五”低碳发展规划。

三、重点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低碳经济发展

1. 推广低碳农业技术,发展特优农产品。大力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不断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免耕覆盖、秸秆还田、绿色防控等节肥、节能、节水、节地的低碳农业技术,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生态种植、清洁养殖等生产模式,着力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粪便综合利用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农产品产出率等指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20**年,全市力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20万亩次,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现秸秆还田面积100万亩,免耕栽培面积超过50万亩,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2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以上。

       以“广元七绝”等优势特色产品为重点,加快低碳产品开发进程。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国家认证20个以上,申报有机水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以建立清洁养殖小区为重点,着力发展生态低碳高效畜牧业,力争规范建设各类畜禽生态养殖小区20个,创建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示范场5个。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

2. 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强化企业节能减排。以提高资源高效利用为目的,积极推广余热发电、回水再利用、集中供热等循环利用技术,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建材、冶金、轻工、纺织等其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统筹谋划和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20**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16亿元,同比增长8.5%。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继续加大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力度,严格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确保24户企业全面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

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 加强自然景观利用,推动生态低碳旅游。继续加强我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景观的利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推进旅游管理部门节能减排,加强旅游景区生态建设,合理控制景区游客承载量,倡导旅游消费者低碳出游,促进低碳理念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以“绿色景区”、“低碳旅游”创建工作为重点,持续抓好剑门关5a景区创建工作,启动唐家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实施剑门关、天曌山、曾家山等生态景区提升工程。

        结合乡村旅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启动龙潭山地农业公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建成一批低碳农业旅游示范片、乡村旅游示范带。推动生态康养旅游产品和生态旅游项目,完善生态旅游配套要素,大力推进景区生态停车场建设工作,新增山地自行车、背包游、野营等旅游产品。大力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绿色消费”,持续推进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不断提升广元生态低碳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力争全年实现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和20%。

牵头单位:市旅游发展委

(二)优化能源结构,实施新能源示范市创建工程

1. 持续推进“气化广元”工程。积极推进天然气开发及综合利用,加快中石化元坝气田试采及滚动建产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中石油剑阁区块三维物探和海相气勘探开发步伐,落实天然气园区入园道路三期和园区土地整理前期工作。加快合成焊割气体一期二号线、交通建材、工业气体、滤芯机械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合成焊割气体二期扩能、页岩气示范区争取工作。继续抓好全市天然气民用工作,力争促成市天然气公司与广元分输压气站中贵线接口碰管,积极推进cng、lng加注站规划和建设步伐,加快开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前期工作。持续开展沼气利用工作,大力实施省级新村集中供气工程,完成市虹恩养殖有限公司、蔚峰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任务,新建1.2万户农村户用沼气,新建50个沼气服务网点,新建7个沼气集中供气点。

牵头单位: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能源局)

2. 大力实施新能源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大唐广元望江坪、凉水泉风电场建设进度,积极开展新天旺苍县云雾山150mw风电场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剑阁、青川等地的测风工作,力争全市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1万千瓦。积极开展光伏资源调查,逐步推广太阳能与公共建筑一体化的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产业。深化生物质开发利用,在苍溪佰能秸秆发电项目并网发电的基础上,加快朝天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进度,筹建1万吨/年的.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加工厂2座,完成50台分散小锅炉燃料改造。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度,确保完成日处理垃圾量700吨、年发电量8034.88万千瓦时的利州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工程建设。加快温泉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利州区工农镇、昭化区昭化镇、剑门关温泉酒店等温泉项目建设完善工作。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能源局)

3. 高效利用水力资源。继续搞好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嘉陵江上石盘电航枢纽工程建设进度,开展嘉陵江八庙沟电站、飞仙关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20**年全市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20万千瓦。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能源局)

责任单位:苍溪县、青川县、利州区政府,市扶贫移民局

(三)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1. 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推进“生态广元”建设。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工程,不断提高森林品质,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55%,活立木蓄积达到5800万立方米,全年新增各类城市绿地40公顷以上,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绿地率达38.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继续巩固好第一轮82.5万亩退耕地造林成效,全面完成新一轮6.84万亩的退耕还林任务,完成营造林30万亩,确保林木采伐和因灾损失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以唐家河、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牵头单位:市林业和园林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环境保护局

2. 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城乡低碳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实施三江新区、城北片区、万源新区和城市综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镇配套管网建设,继续实施好利州区“五沟一片”的支管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实施完成12个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继续推进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积极做好“十三五”低碳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和申报工作。

牵头单位: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市环境保护局

3. 巩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推进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建设。围绕“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主题,持续加大对水、大气、固废、噪声污染的综合防治力度,深入实施国家、省、市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的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继续保持全省前列,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继续加强流域区域污染综合治理,认真实施嘉陵江流域(广元段)和白龙湖流域两个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强化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有序推进旺苍县省级水资源费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项目。积极开展生态县区、环保模范县区创建工作,力争剑阁县、青川县建成省级环保模范县,青川县、利州区建成省级生态县区。

牵头单位:市环境保护局

(四)加快推进“四区”建设,夯实低碳发展载体

1. 加快推进低碳农业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基础,大力推广低碳农业技术,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坚持把园区产业发展与高效特色种植业、生态旅游观光业相结合,优化园区农业生态,美化园区环境,积极创建全国低碳农业示范园区。按照“统一规划、确立主导、整合资源、组装配套、成片成带、梯次推进”基本思路,完善《广元市低碳农业园区实施方案》和《广元市低碳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在已建成的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上,根据园区的主导产业和低碳特色元素,重点提升青川幸福岛、苍溪柳池、赤化泥窝低碳农业园区,其他各县区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至少创建或提升1个低碳农业园区。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市农业局

2. 加快推进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在全市现有工业园区的基础上,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完善园区低碳发展机制体制,积极创建国内一流的低碳产业园区。以剑阁经济开发区为示范,制定《广元市低碳产业园区实施方案》,推进广元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工作。以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铝产业链和旺苍经济开发区煤化工产业链为重点,持续创建高效循环利用的园区产业链。以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为重点培育能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启动剑阁剑门工业园区10万套电动车动力总成、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思达汽车“川马”牌客车整车搬迁技改等环保节能项目。

牵头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委

3. 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园区建设。以“建设标准化、形象生态化、产品低碳化、管理智慧化”为总体目标,积极整合我市旅游资源,进一步修改完善《广元生态旅游园区建设与运营规范》,推动剑门关生态旅游试点园区和曾家山生态农业养生旅游试点园区建设,力争天曌山、鼓城山-七里峡创建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曾家山、女皇温泉等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剑门关、昭化古城、唐家河景区为重点,持续加快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开展省级智慧旅游景区和市级低碳景区建设工作,新创建市级低碳试点景区2个,持续推进绿色饭店创建工作。

牵头单位:市旅游发展委

4. 加快推进城乡低碳社区(村)建设。重点围绕使用低碳节能环保材料、探索低碳化运营管理模式、完善低碳基础设施、培育低碳文化、倡树低碳生活方式、营造优美宜居社区环境等方面积极开展低碳社区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元市低碳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指导意见》,各县区根据各地条件和特色至少创建1个市级低碳试点社区(村)、5个县级低碳试点社区(村),力争创建省级低碳试点社区2个以上,积极筹划国家低碳试点社区创建工作。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

(五)低碳试点示范引领,建设低碳社会

1. 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试点示范。继续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突出抓好机关、学校、医院三个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全面实施节能改造,推广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开展公共机构能源审计试点。进一步强化能耗统计和监督考核工作,年内实现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和人均水耗同比下降2.8%,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同比下降2.2%,创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家、市级节能型单位16家,完成市直机关66家节水型单位创建的验收工作,全市机关节水型单位创建达50%以上。

牵头单位:市直机关工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级各部门

2. 开展低碳交通运输试点示范。继续开展好“低碳出行、文明交通”活动,制定出台《广元市低碳交通运输专项发展规划》,构筑以“快速度、低能耗”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抓好城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绿道及配套设施建设。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做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推广工作,确保新增和更新城市公共交通车辆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提高交通效率与安全,逐步实现城区交通的智能化。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3. 开展绿色低碳建筑试点示范。进一步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模式,建立完善绿色低碳建筑标准体系,认真执行《广元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在新建建筑中严格执行节能50%的强制性标准,继续加大节能建材、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着力探索对非节能居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党政机关办公楼的节能改造,鼓励和倡导商品房简约装修,实施2个绿色低碳建筑试点项目。

牵头单位: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

4.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和绿色小城镇。积极塑造特色民居风貌,建设田园风光、乡土气息、绿色低碳的幸福美丽新村,重点做好朝天、剑阁、昭化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的6个省级示范片和苍溪、旺苍、青川、利州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建成200个幸福美丽新村、7个新农村综合体(新型农村社区)。加快以县城为重点的中心城镇和小集镇建设,大力实施“绿带”工程,建设绿色街道、绿色公园、绿色园区、绿色河道,提升城镇立体绿化水平。出台《广元市绿色低碳小城镇建设发展思路和实施方案》,重点支持利州区宝轮镇、青川县乔庄镇创建国家级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

牵头单位:市委农工办、市规划建设和住房局

5. 深入开展“三进”活动。重点开展好低碳知识进校园、垃圾分类进社区、节能减排进企业“三进”活动。各县区至少创建2个低碳校园,积极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开设低碳发展专题讲座,力争试点示范单位的低碳知识普及率达到92%以上。重点抓好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市城区新建垃圾分类社区3个,启动餐厨垃圾分类处理项目1个,其他各县区至少创建2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社区。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进企业活动,规范企业能耗原始记录、统计台账、能耗月报制度的执行。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城管执法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

(六)建立完善支撑体系,提升低碳发展能力。

1. 建立完善低碳发展标准体系。建立完善《广元市生态旅游园区建设规范》、《广元市低碳示范社区(村)标准》、《广元市低碳示范酒店标准》等一批低碳试点示范标准,积极制定企业、园区、乡镇、学校等低碳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行业低碳发展目标、资源保护和利用、低碳文化营造等方面具体工作内容,并依据标准体系加强对试点单位的考核评定。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市旅游发展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市低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 探索建立碳排放控制指标统计与目标分解体系。启动20**年为基数的全市和县区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积极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全市24户重点温室气体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核算和核查,积极探索全市企业层级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在市内7家重点企业开展试点。充分整合节能、环保等信息化平台资源,加快对各县区的碳排放、节能指标、能源消耗、森林面积等数据统计工作,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县区的发展实际,科学分解碳排放控制指标。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市统计局

3. 积极开展“三评”活动。积极开展重点项目低碳评审、低碳示范单位评定、低碳技术评估“三评”活动,制定评定评估办法及标准,对新上项目严格执行《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暂行办法》。根据低碳单位创建情况,命名一批市级低碳示范单位。认真研究梳理全市低碳技术需求,建立低碳技术引进推广制度,制定《广元市低碳技术评估细则》。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

4. 加强低碳宣传。结合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积极开展低碳宣传和教育,继续办好“广元低碳”网站和“西部低碳”期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倡树广元市民低碳生活新风尚。

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

5. 深化交流合作。加强与国内先进城市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经验交流,积极开展区域间低碳项目合作,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低碳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强化低碳重点项目、重点园区的低碳决策咨询,开展低碳重大课题研究,组织低碳基础能力培训。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市科技和知识产权局

6. 编制“十三五”低碳发展规划。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课题调研,摸清家底,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扎实开展“十三五”低碳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以改革创新理念统筹谋划低碳发展工作,明确工作思路、主要目标及重点工作。

牵头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

7. 强化组织保障和考核管理。各级各部门加强对低碳工作领导,强化部门间沟通协商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健全低碳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广元市低碳发展年度考核评价办法》,将低碳试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牵头单位:市督促检查和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展和改革委(市低碳发展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低碳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推荐阅读:

试点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

公职律师试点工作方案

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点

持股行权试点工作方案

1.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点

3.

试点工作方案

4.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

5.

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6.

专利试点工作方案

7.

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8.

党建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写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最大限度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时救助,根据国家民政部开展“救急难”试点工作安排,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落实好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构筑基本民生安全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的任务日益紧迫和艰巨。开展“救急难”工作,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含非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时救助,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事件发生,不仅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以民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灾害、就业、流浪乞讨等专项救助和应急处置救助制度,大力开展社会互助,并使各项救助有机衔接,积极有效开展“救急难”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幸福渭滨的需要,对于维护我区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政府的职责,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要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为依据,按照法规赋予的职责,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框架内,立足于“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目标,创新机制,探索路径,积极开展对遭遇各种急难情形致使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居民给予救助和帮扶。

(二)部门联动。民政部门要按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赋予的统筹社会救助工作职能,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按照民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坚持部门职能作用发挥与高效联动的有机结合,统筹使用救助资源,推动形成民政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参与的“大救助”格局,提升社会救助的综合效益。

(三)社会参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引导、鼓励慈善组织、企事业单位、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者、爱心人士、社会工作者等参与“救急难”工作,多层次、多途径的开展对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

三、组织领导

成立由区长担任组长,主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教体局、区卫生局、区计生局、区老龄办、区残联、区慈善协会、区住建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开展“救急难”工作试点领导小组。

四、工作机制

1、我区“救急难”工作实行区、镇街两级负责制。按照民政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要求,建立区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主席由区长担任,副主席由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成员由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其职责:研究拟订完善本区的社会救助制度、政策、体制和机制,向区政府提出建议;统筹做好辖区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开发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研究解决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跨部门信息共享问题;推进全区社会救助工作任务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和监督,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完成区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联席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民政局局长担任。办公室负责社会救助统筹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统计等日常工作。

联席会议由总召集人负责召集,每年召开1-2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联席会议办公室不定期检查社会救助工作落实情况,了解城乡居民救助需求,及时汇总相关信息,适时提出整改方案,并向有关部门反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在区城乡居民低保中心加挂区社会救助中心牌子,统筹负责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业务指导与监督、工作协调与政策落实等。成立区城乡居民家庭经济财产状况信息核对中心,开展跨部门、多层次的城乡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实现救助对象信息与救助资源信息、民政部门救助信息与相关部门救助信息、政府救助信息与社会组织救助信息的有效对接,保障社会救助工作公平与效率。

3、依托区政务大厅、各镇街、社区公共服务大厅、设立社会救助咨询与受理窗口,方便群众“求助有门”,依托辖区城乡社区党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驻村(社区)干部、城乡社区服务志愿者、慈善工作者、基层事务助理、照护、安保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家庭成员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提出救助申请。在区民政局开通全国统一的“12349”社会救助热线,畅通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渠道。区民政局对求助信息及时进行分类,通过工作转接、协调其他各职能部门直接受理,确保困难家庭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实现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五、工作重点

将临时救助定位于基本生活救助和社会救助兜底性保障上,突出“救急难、托底线”的特点。进一步整合节日慰问等各类临时性、季节性补贴,将其整合于临时救助制度,通过规范的制度安排,让困难群众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个稳定的心理预期。

1、完善和修订区临时救助办法。在救助范围上实现全覆盖,不论户籍(非户籍常住人口)和家境,将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困难和其他特殊困难而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家庭全部纳入救助范围。让每一个遭遇困难的家庭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2、进一步提高临时救助额度。针对“生活类困难、急难性困难、支出性困难”家庭研究和提高救助标准,使救助标准水平和目前的市场物价上涨水平相匹配,在公平与效率基础上,真正体现出“救”的效果。

3、进一步规范救助申办程序。按照科学、规范、民主的工作要求,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前提下,完善和建立民主评议、末端公示制度,对急难型贫困家庭的申请,进一步简化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间,采取事前审批与事后审批相结合、分级审批与直接审批相结合的办法,最大程度地帮助困难群众获得及时有效救助。

4、不断丰富救助内容。有效衔接职业劳动技能培训,制定完善促进救助对象积极就业扶持政策,倡导通过劳动改善生活的社会救助范围。政府除给予救助对象资金、实物上的帮助外,依托社区服务平台,将社区养老服务托管中心、社区青春驿站、社区文化工作站、社区妇女工作站、社区计生服务站以及社区志愿者队伍、社区登记注册的在职党员队伍引入临时救助服务范围,对遭遇突发性事件家庭,既给予生活上关心照顾,同时通过专业社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5、健全社会互助制度。一是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捐赠制度。大力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协作精神,发扬“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按照捐赠单位和个人的意愿发放捐赠款物,并向社会公示捐赠款物使用情况。二是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开展“扶贫济困一帮一”活动;继续搞好“定点帮扶”和“结对帮扶”工作,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慈善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培育发展民间慈善组织,充分发挥慈善机构和红十字会等民间团体的优势,倡导并支持慈善组织积极开展特困家庭助医、助残、助学、助困等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志愿者为困难群众提供各种“义工”服务。

6、继续扩大区级“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医院数量。通过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制度,实现救助对象“随来随治,随走随结”,医疗费用“同步结算、同时兑现”,提高救助效率,方便群众就医。

7、落实相关配套救助和优惠政策。建立健全司法援助和法律救助制度,免费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救助和服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阶段各项减免政策,逐步减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学费;制定优惠政策,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深化爱心助学行动,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加大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缓解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继续落实好对低保对象、下岗职工的参保减免和农村特困群众的参合代缴政策;逐步减免门诊费用,落实济困病床减免。制订就业援助计划,积极扶持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努力改变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

8、做好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一是通过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是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单位间人员信息、就医信息和医疗费用信息的`共享。三是通过部门合作,加大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切实增强医疗收费透明度,规范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目录,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

六、保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205传党和政府在推进社会救助工作上作出的积极努力。目前,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等矛盾以及社会问题凸显,部分人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生活遇到困难,部分人因身患重病而导致生活贫困。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社会救助工作,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要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在重视民生保障工作、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出台民生保障方面的政策和背景,把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传递给老百姓,营造社会救助工作的和谐氛围,积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2、抓好资金配套和监管。要严格按照省、市关于社会救助有关要求配套和保障救助资金。要进一步规范健全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制度,严格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扣拨、扣发社会救助资金以及配套工作经费。积极编制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及临时救助等项目的年度预算,协同审计等部门定期对社会救助资金使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安全使用。

3、强化监督检查。保证各项救助制度规定的救助范围、标准、程序、结果等信息真实,并及时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审计检查制度,确保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写篇三

一、总体要求

(一)分级负责,共同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采取分级负责的实施方式,中央层面重点抓好“百县”试点示范工程(含县级市、区、旗、新疆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团场等,下同),乡级、村级试点示范参照县级方式,分别由省级、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各级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国土资源、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试点示范工作。

(二)合理确定试点示范规模。综合考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农村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与数量,适当考虑脱贫攻坚等因素,确定各省(区、市)试点示范县、乡、村数量。其中,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省(区)试点示范县数量不超过5个,其他省(区)不超过3个,直辖市不超过2个,计划单列市不超过1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可确定2个团(场)开展试点示范。各省(区、市)试点示范乡、村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试点示范县数的10倍、100倍。

(三)择优确定试点示范名单。县级试点示范名单由拟开展试点示范的县(市、区等)自愿申报,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工作任务,结合本省区实际情况,在组织编制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组织联合评审的基础上择优确定。试点示范乡、示范村由试点示范县按规定数量自行选择确定。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选择,可以与各部门已经确定的相关试点示范结合,对已列为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乡村旅游模范村、美丽休闲乡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等试点示范范围的地区,可适当优先考虑。

(四)加强试点示范成效总结推广。建立试点示范县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监测评估,确保各项试点示范任务有效落实,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示范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各省(区、市)要加强对试点示范单位的指导,并建立信息上报制度,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成效及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相关建议等。

二、县级试点示范的主要任务

(一)优化县域空间发展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合理规划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规划引导和市场开发,通过培育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实现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二)探索多种产业融合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持试点示范县结合地方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种形式,探索并总结一批适合不同地区的农业产业融合商业模式,努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激发产业融合活力。重点是探索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村产业融合中更好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直销。支持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供销合同等方式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以及营销设施,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

(四)健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鼓励试点示范县围绕股份合作、订单合同、服务协作、流转聘用等利益联结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合作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鼓励试点示范县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农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通过股权量化到户,让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成员长期分享资产收益。

(五)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按照企业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体制。指导试点示范县制定具体办法,对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连片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高标准农田、生态公益林等,允许利用一定比例土地,按规划开展观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挖掘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的潜力,探索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把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农村资源、资金优化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服务。支持试点示范县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支持试点示范县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提供设计、创意、技术、市场、融资等定制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三、试点示范县的选择标准

(一)基本条件。一是县(市、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有开展试点示范建设的积极意愿,地方已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民创业创新具备一定基础。二是县域经济范围内以农业农村为基本依托,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广泛应用,农村一二三产业已经呈现出融合发展趋势。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在探索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已有较好基础。

(二)分类与标准。为避免试点示范县类型过于单一或雷同,将试点示范县共分为6种类型。各省(区、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尽可能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市、区)进行试点示范,每种类型最多选择1个,并在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明确。

一是农业内部融合型。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比例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保护实现统一,种养结合等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促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是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向后延伸或者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生活服务业向农业延伸,促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带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直销等。

三是功能拓展型。农业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功能互补,赋予农业新的附加功能。如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能源工业等相结合衍生出的休闲农业或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和能源农业等新业态项目。

四是新技术渗透型。技术密集或信息化程度高,农产品生产、交易和农业融资方式先进。例如,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产生的涉农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金融、智慧农业等项目。

五是多业态复合型。同时兼有上述四种类型或者融合其中几个类型,一般以龙头企业为主要投资主体,农业资源集约利用程度高、产业链条完整、农业多功能性明显、示范带动作用较强。

六是产城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县域内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合理,二三产业在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度较高,较好发挥对人口集聚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作用,形成了一批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小城镇。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尽快确定试点示范名单。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国办发〔20**〕93号文件和本方案要求,尽快组织开展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乡、村的申报、筛选等工作,并于20**年4月底前向国家七部门上报试点示范县具体名单。

(二)完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根据各地上报的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省级有关部门要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指导各县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示范实施方案,并于20**年6月底前将县级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上报国家七部门备案。同时,要及时组织对试点示范县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推进各项工作的能力。

(三)抓好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县要成立由县级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工作。每年年底,试点示范单位要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上报省级有关部门,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汇总形成全省试点示范总结报告上报国家七部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业务指导。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从试点示范方案编制、制度建设、投入机制、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强对试点示范县的指导,帮助地方编好做实试点示范实施方案,支持试点示范县开展各项试点示范工作。

(二)强化政策支持。对确定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的县(市、区),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在安排相关投资时,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倾斜,允许试点示范县在不改变资金用途和管理要求的基础上,整合国家、省级预算内投资等各项资金,支持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发展改革部门在专项建设基金中,支持符合条件的试点示范县建设产业园区,对试点示范县符合条件的企业类项目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对试点示范县的支持。国土资源、农业、工业和信息化、商务、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加强对试点示范县的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加大对试点示范县的支持力度。

(三)完善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支持试点示范县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成果。发展改革部门要发挥牵头职能,做好监测评价和总结推广等工作。

“我们的总体要求就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今天,就新出台的《海南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设在省财政厅的省农村综合改革办负责人进行了解读。他表示,该项试点将以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在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力争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加快城镇化的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力争在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取得重大发展。

让农业生产享受新型社会化服务

“这是一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的体系。”该负责人说,该体系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骨干力量是农业龙头企业,在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下,通过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提供农业生产的一整套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

根据《方案》,该体系有六方面内容,包括发挥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探索高校服务和推广农业科技模式、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游。

“通过提供社会化服务,可有效地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家庭经营中,并在其基础上发展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该负责人说。

让农民享受完善的村级公共服务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该负责人表示,我省此次示范试点将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权益、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迫切需要的关键切入点。

《方案》提出,我省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将从三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选取部分农村社区,通过整合资金、整合资源、整合项目等方式,建立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按需设置,同类合并,多块牌子一个场所。政府面向群众和投资者的行政性审批和公益性服务,以及对群众需办理、咨询和服务的事项均纳入服务中心,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

二是建立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理和养护制度。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对各项支农资金建成的村级公益事业设施,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和养护资金来源,提高资产养护水平,发挥资产的长期效用。

三是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采取财政补助方式,村里设立垃圾池(垃圾箱),镇里建有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在每个行政村设立若干名保洁员,专职维护村级环境卫生,逐步建立“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村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脏乱差状况,建设美丽乡村。

摸索城镇化建设经验

该负责人透露,我省还将借此机会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摸索加快城镇化建设经验。

“我们将选择部分经济基础好、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人口相对集聚的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他说,重点在规划管理、产业发展、镇墟建设、财税支持、产权改革、土地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然后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为突破口,通过体制创新、制度设计和资源配置释放发展活力,为全面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探索出一条新路。

关于此次试点单位的选择,该负责人介绍说,海口市、澄迈县、省农垦总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个试点单位中,海口市选择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试点,澄迈县重点选择建立村级公益事业设施管理和养护制度、建立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进行试点,省农垦总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重点探索高校服务和推广农业科技模式。

1.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2.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点

3.

试点实施方案格式

5.

实施方案请示范文

6.

试点工作方案

7.

试点工作方案范文

8.

创新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写篇四

;

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根据中央、省、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xx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确定xxx乡为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乡。

二、成立“xx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xxx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xxx、县委副书记xxx,常务副县长xxx、组织部长xxx和主管农业的副县长xxx为副组长。组织部、政府办、财政、政研室、人事、编办、农办、经管、教育、民政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xx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在相关部门设立配套改革办公室。

1、在县财政局设立综合协调办公室。

由xxx同志兼任主任,xxx、xxx、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协调与督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负责研究乡镇财政管理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2、在县人事局、编办设立乡镇机构改革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具体负责乡镇政府职能调整、乡镇机关内设机构和乡镇事业单位精简编制、人员分流等工作。

3、在县教育局设立农村教育配套改革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全县农村教育布局、精简和优化教育队伍等工作。-http://

4、在县民政局设立乡镇村组行政区划调整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负责指导自愿撤并乡镇和并村并组,精简村组干部,督促落实农村优抚对象和五保户资金与管理工作。

5、在县农办设立化解乡村债务配套改革办公室。由xxx兼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为专干。具体负责乡村债务的清理和化解等工作。

三、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推动农村社会奔小康为根本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按照全面深化,综合配套,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平稳推进,统筹兼顾,整合资源,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初步建立起符合农村实际,改变农村面貌,增强农村活力,确保农业投入,维护农村稳定,加快农村发展,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

四、试点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加快转换乡镇政府职能,整合事业站所,精简机构人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建立行政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乡镇行政编制精简10%,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综合设置乡镇内设机构。对自收自支单位和“七站八所”等乡镇基层事业单位,重复设置的要合并,能撤销的要撤销,不宜由政府主办的要推向市场,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要分类管理,采取多种途径,妥善分流多余人员。此项配套改革由编委、人事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二)抓好撤并建制村工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切实做好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工作,通过并村并组,实行村组干部交叉兼职,减少并严格控制村组干部人数,在减轻财政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上扩大村级规模,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同时,稳妥开展乡镇区划调整试点工作。此项配套改革由民政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三)调整农村教育布局,优化农村教育资源。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做好教师核编定岗分流工作,要改革和完善学校用人机制,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分流不合格教师和清退临时聘用人员。鼓励教师到乡村中小学任教。搞好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在尽可能方便学生入学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撤并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较小,条件较差,不便于组织教学的学校,或根据需要改设教学点,加大解决学校危房改造。此项配套改革由教育部门负责,财政、编委、人事部门配合。

(四)进一步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围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县乡财政体制,提高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根据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自给能力,合理确定县乡财政体制。调整改革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方式,在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资金审批权、债权债务不变的基础上实行“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直接监督乡镇财政收支,促进乡镇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乡镇财政所的职能由过去向农民“收钱”改为向农民“发钱”和加强乡镇政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上来,重点充分运用乡镇财税信息化网络建设,做好国家对农民的种粮、良种、农机购置、退耕还林、农村优抚、低保、五保户供养、村组干部工资及新型合作医疗等各项补贴的管理、发放工作。此项配套改革由财政部门负责。民政部门配合。

(五)在坚持制止新债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化解乡村债务工作,全面推行“村帐乡管”。要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年消化”的原则,清理债权债务,盘活闲置资产;
采取建立消赤减债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把制止新债,化解旧债作为考核乡镇、村干部任期目标和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和筹资筹劳管理办法。此项配套改革由农办、经管部门负责,财政部门配合。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内容与要求,认真调查研究,并制定相关的配套方案,报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审定后执行。

五、试点工作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2005年xx月底前相关部门上交配套方案报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第二阶段:2005年xx月xx日前召开试点工作会议,培训骨干,部署改革试点工作。

第三阶段:2006年x月x日前完成清理审核乡、村债权债务,财产核实登记。2006年x月底完成村组区域调整和乡镇相关机构撤并后新的机构挂牌。

第四阶段:2006年x月底前选举并村后的“两委”班子。总结验收。

六、严明改革纪律。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程序操作,自觉接受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监督,不准借改革之机私分集体财产,滥发钱物,私设小金库。违者将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相关热词搜索:;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写篇五

一、总体情况

自去年暑期参加市局召开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专题会议后,我校立即着手制定了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去年8—9月开始招生,招到9名数控专业学生,作为试点专业的学生,10月份制定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任务书,11月7日学校和陕西泰丰汽车制动系统公司、学生、学生家长签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培养四方协议,按照培养协议第一阶段为岗位认知阶段,学生在校学习4个月,在企业实践一个月。上学期2016年11月9日—2016年12月9日在企业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本学期是协议履行协议的第二阶段——岗位操作阶段,在校学习三个月,在企业实践两个月,2017年4月10——2017年6月10 实施第二阶段。目前学生正在企业进行第二阶段岗位操作实习。

二、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

2、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培训与岗位对接五个对接。学校新增校企合作企业——陕西泰丰汽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一家,结合区位产业特点和办学优势,确定1个试点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试点专业引企入校,引入乾县新科机械厂,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在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三、主要建设成效(重点任务完成情况)1、2、3、4、5、校企联合签订项目合作协议书。

四、资金到位和执行情况

1、资金到位情况

2、资金执行情况

(1)招生支出:

(2)聘任专业教师支出:3.5万元

(3)实习带队教师支出:1800元

(4)实习指导教师:3200元(5)实习学生补助:700元

五、存在主要问题

1、招生难问题近几年,职教学生中愿意上职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参加职教分类单招的学生多,学专业技术的学生少,学专业中学数控技术的就更少。

2、生源素质差

招到的学生行为习惯、身心健康、文化素养差,单亲、留守青少年、问题学生多,学的兴趣不高,也不好好学,不愿动手操作,不愿吃苦,不能坚持下来,中途流失,造成培养难度增大。

3、企业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其一,试点学生人数少,素质差,对试点企业解决技能人才紧缺问题意义不大;其二,试点企业当下也无实惠政策可以享受;其三,试点企业要为学徒安排实习岗位、提供师傅进行辅导,要留住学生还要支付相应薪酬,增加了直接成本,而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学徒,在合同到期后流失的可能性很大,多多少少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也增加了间接成本。

4、专业教师、专业设备紧缺,校内教学困难大

专业教师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均存在;专业设备落后、紧缺,对学徒制条件下的学生和教师管理、课程设置、考核评价、资源统筹等都缺乏经验和研究,导致学徒制实施效果不佳。

六、改进措施和计划

1、“试点专业”招生上在今年暑期加大宣传力度。

暑期招生前制定出校企联合招生简章,加大学徒制试点宣传力度,在招生人数上实现突破,对“试点专业”招录的学生(学徒)素质上要有一定要求,选择素质相对高的学生录取。

2、通过招教、聘任、培训解决专业教师紧缺问题。

4、在专业人数较多的专业尝试试点。如我校汽修专业,这两年招生人数较多,可以尝试试点。这项工作下一步要加强在县域汽修企业调研、洽谈,争取 引入一个汽修企业入驻学校,加强校内汽修实训基地建设,为学徒制试点创造好的条件。

乾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7年5月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639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