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朗诵大赛文案 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汇总(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08:09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 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方案汇总(6篇)
时间:2023-06-06 15:08:09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篇一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二、实施目标:

1.建立古诗文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古诗文、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2.通过对大量古诗文、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活动主题:

诵读古诗词,传团队精神

活动时间:2014年11月28日10:00---11:30

四、活动场地:

学校中院

五、活动组织

1、活动主持:__老师

2、组织加分:__老师

3、场外布置与安全管理:__老师

4、邀请嘉宾:敖洪刚校长以及没有课的老师,其他班的学生可以参与欣赏。

六、参赛对象:

4-6年级每班分男、女两组,每组选4名学生参加,总共6各小组参赛。

七、参赛内容:

节选自老师所发的古诗词背诵

八、参赛形式

1、必答题:每人必答一首古诗,通过抽签的形式,选取题目,答对一首加10分。(四年级必答题1-10号,五年级必答题11—20号,六年级必答题21--30号)。

2、合作题:每一组答两个题,读题结束后思考30秒,小组中会的举手,答对一题加20分。

3、抢答题:共10个小题,读完说“开始”后按抢答器,提前按的扣10分,答对的加20分,答错的扣10分。

九、评奖形式

按小组合计得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每班男、女小组合计得分最高的获得优秀团队奖,个人答题得分最高的获得优秀个人奖。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篇二

一、目的: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发挥学生特长。

二、比赛方式:配乐朗诵

三、参赛内容:古今中外优秀诗词歌赋,经典散文。

四、比赛要求:脱稿,背会全文;

口齿清楚,节奏准确,声音洪亮;

感情充沛;

配乐合适。

五、参赛对象:初一、二学生。

下下周周二下午进行初赛,周四下午进行决赛。

决赛时,初一二全体师生参加。

七、建议:考虑参赛学生的服装,整洁大方;

参与人数上可以单人、双人、多人;

参与形式上可以上齐诵、领诵、表演诵;

可以辅助表演、舞蹈、道具、情景剧。

八、奖项设置:评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四名;三等奖六名。优秀节目辅导奖两名。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篇三

三、参赛对象:全校1-6年级学生。

四、比赛时间:初定第十五周星期四下午。

五、比赛地点:待定。

六、比赛形式:

1、朗诵内容为小学一至六年级现行教材中的课文要求背诵的全部段落,古诗。具体篇目由该学生所在年级的课文中选定。

2、分低年级组(一至二年级)和高年级组(三至六年级)。

3、每班名额限制2人,特殊情况可增至1人。

5、为了保证选手的高水平参加比赛,每班务必于周二把选手名单、朗诵内容报送到学校组委会。

七、评委事项:

1、参评人员:各班语文教师。

2、计、评分要求:根据评委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评委不能给本班学生打分。

3、奖项设置:每个组评选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若干。

八、评分基本标准:

1.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读得正确: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丢字;读得流利;停连恰当,不以字词顿读,不唱读。

2.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能再现课文情境,正确体现课文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感情真挚、充沛,语气语调恰当。

3.朗读者仪表整洁,举止大方,能体现语文良好形象和素养,整体效果好。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篇四

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诗词的学习兴趣,提高诵读和鉴赏能力,特举办以“祖国美,诗歌美”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二、具体事项安排:

1、比赛内容:教师设定诵读范围《繁星春水》和爱国为主题的诗歌。

参赛者自选一首参加 (自行准备配乐)。

2、比赛形式:一人独诵。二人对诵。

一人领诵,其他人配合。

独诵、齐诵相结合。

3 、参赛对象:七年级(5)(6)班学生。

4、比赛时间:9月25日下午。

5、比赛地点:七年级(6)教室。

6、比赛评委:七年级语文教师。

7、奖项:个人奖: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

团队奖:一、二、三等奖各 1 个。

三、评分细则

(一)规则

1、赛前由参赛选手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2、主持人宣布选手出场后,选手应立即上场,超过三分钟者视为弃权。

3、选手朗诵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4、选手的得分在下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

(二)办法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合计平均得分。

(三)标准

1、朗诵水平(60分)

朗诵内容符合本次比赛要求,主题积极向上,感染力强(10分)。

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能够正确把握诗歌节奏和韵律,表演完整(20分)。

能恰如其分地表达诗歌内涵,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现场观众产生共鸣(30分)。

2、精神面貌(20分)

参赛者衣着得体,精神饱满,姿态大方,表演能与朗诵融为一体。

3、艺术效果(20分)

参赛者朗诵富有感情,使用的配乐、道具等辅助方式能与诗歌朗诵主体和谐搭配,对作品的理解深刻,处理得当,给人以美的享受。

团队评分附加标准:(10分)

1、组员分工明确,各有工作,各司其职。(2分)

2、每个成员都能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2分)

3、组员之间配合默契,有团队意识 。(4分)

4、展示准备充分,精致。(2分 )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篇五

一、 活动宗旨:

让幼儿从小拥有良好的语言教育,激发其参与意识, 锻炼胆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天性的舞台。把真、善、美以及爱的种子,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撒播到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在优美、有趣的语言陶冶中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二、参赛对象:

小、中、大班老师及幼儿。

三、诵读形式:

可以以幼儿小组式、师生小组式、单人诵读式参与。

四、比赛组织及时间安排:

1、先由班级报参加人数、内容及诵读形式。(11月 日)。

2、11月27日进行比赛。比赛地点、时间及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比赛具体要求:

1、最多一个节目参赛,每个节目可有成人1人,幼儿最多10人;

演时间2分钟以内;

2、表演要求:语调自然、语速适当,吐字清晰流畅,有感染力,声情并茂,体现幼儿的天真可爱,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合作默契。

六、评分方法:

1、会将聘请专业人士担任评委。满分为10分。

2、表演评分为十分制取总和的平均值:

1)发音及语调:3分(每项各1分,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语速适度;声音响亮;)。

2)艺术表现力:2分(停顿恰当、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表情自然、动作大方;能鲜明形象的表达诗歌的情感及内涵。)。

3)完整性:3分(朗诵完整2分,表演完整计1分)。

5)服饰:2分(精神饱满,仪态自然1分;服饰得体;根据节目进行简单装扮或配有道具计1分,其余计分)。

七、评奖奖项设置:

中、大班级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

小班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颁发荣誉证书。

古诗朗诵大赛文案古诗词朗诵大赛内容篇六

诗词朗人生,人生诗歌朗!诗词朗诵给人以美,给人以享受,陶冶人的身心;人生因为诗词朗诵而更加完美、充实。

就在这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二,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一年一度的大型节目——诗词朗诵比赛。我们班朗诵的是岳飞的《满江红》。每天一下课,语文老师就用她那明亮的嗓子带领我们背诵:“怒发冲冠,凭栏处······”朱老师把她精心准备的ppt放到大屏幕上,上面的图像栩栩如生。我们感叹有朱老师这样一位辅导老师,再加上这么好的ppt,我们越背越有气势。

下午两点的时候,我们整整齐齐地排好队来到后台准备上台表演,我既兴奋又紧张,生怕下一个叫到的是我们班,我在内心祈求着最后一个是我们班,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师故意刁难着我们,下一个叫到的班级还真的是我们班。

我跟着同学们有点忐忑地走上舞台,看到台下坐着全是老师和同学,此时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七上八下,非常害怕,生怕背错了。我小声吟诵着,担心一不注意就走调。我的两只脚不由自主地不停乱动,不敢绷直,只要一绷直整个身体就会发抖,向一个泄了气的气球,似乎感觉两条腿此时是无法支撑整个身体的。

不过,背着背着我的心情慢慢地平静下来,腰杆也直了,不再晃动,声音也逐渐大了起来,不知不觉一篇《满江红》就朗诵完了,这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不管能不能拿到名次,起码,在心理上我战胜了自己。

出了天使剧场,我顿时觉得全身都轻松了好多,这可真是一次由“紧张”变身为“轻松”的表演呀,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796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