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人才综合测评篇一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我还用心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每上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信念是绝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用心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潜力。另外,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潜力。
我和同事经常互相学习,探讨一些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困惑和解决的策略。我从不轻易放下任何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把握每次的报告讲座机会,空余时间便见缝插针地翻阅一些教育教学杂志,这使我的教育教学潜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走进21世纪,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完美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人才综合测评篇二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如既往的坚持自我的一贯作风,刻苦勤奋,认真的学习自我的专业课程,在期末考试中取的了相当好的成绩。
德育方面:身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以身作则,进取响应共青团委的号召,尽自我的努力帮忙所以有困难的人。进取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和社会实践,认真学习了一些伟大人物的先进事迹,使自我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无形中有了相当显著的提升。
智育方面:从踏进大学校门那一刻,我就对自我所学的专业无比热爱,怀有极度浓厚的兴趣,我对自我所学的每一门课程都认真对待,并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各方面知识,尽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为使自我成为一名社会和国家更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
体育方面:自从北京首次举办奥运会以来,各种运动项目在中国蓬勃发展,这对国人是一个极大的鼓励,也从而带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在这种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我也利用课余时间进取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参与院校的运动会,尽管很苦,很累,但这都无所谓,因为我明白:仅有健康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劳动方面:由于从小在农村长大,不知不觉在成长过程中我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校期间,我经常参加各种义务劳动,打扫公共卫生,我们宿舍良好的卫生状况一向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能够说,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绩,当然这都离不开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辛苦栽培,在新的一年里,我要继往开来,不骄不躁,发挥自我有限的才能和特长,把握有限的大学时光,努力使自我的人生价值得到程度的实现。
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人才综合测评篇三
为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合理、科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宝都街道贵和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评价体系,推出了“学生之星”评价方案。通过改变的过去单一的评价方式,采取“随时评、每周评、重大活动评、学期评”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评定,积极引导学生在各个阶段选择一个或多个优秀项目作为争创目标,各班按一定比例分别评出“文明之星”、“热爱集体之星”、“学习进步之星”、“卫生环保之星”、“个性发展之星”、“自理之星”等,给学生更大的学习信心和自主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人才综合评价体系人才综合测评篇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教学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而人才培养本身是一项长远规划的历史工程,是一项难以一时测评效果如何的细致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各类环节的综合工程,因此如何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关系到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对以后工作开展具有深刻影响。
现代大学人才培养在一定意义上与工业生产有类似之处,但大学人才培养毕竟不同于工业生产,大学人才培养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于质量评价而言,工业生产自然有一套行之明确,并可操作的质量评价标准,对于工业绩效也有较为规范的考核体系。然而,若挪用这一思路,将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绩效大小以为存在一个规范标准,这无疑忽视了大学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一)需要长远规划的观念
业。它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投资大、见效慢,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能直接收回成本,更不可能直接实现价值增殖的生产过程。
教育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以生产智力劳动者这种特殊产品为主的生产劳动过程。通过学生毕业以后,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物质财富,增加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增加社会生产的总量,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因此,教育最大的贡献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对教育这一特点的切实把握,有助于理解大学人才培养的独特逻辑,即不能以急功近利的思维来考虑教育问题,人才培养是最为复杂最为艰巨的工程,不能以常规思路来看待。
(二)把握相对灵活的标准
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难以确定,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可以比作生产智力人才的工厂,然而这一工厂出厂的产品合格与否,却体现了对大学人才培养独特性理解的正确与否。对教育产业的效益评估既不能简单地用经济指标来计算,也不能以毕业学生人数的多寡来衡量,更不能以产生名人的数量来佐证,而必须以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与市场的认同为尺度,由社会来评判,由市场来选择。这无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考核评价体系。
因此,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观和质量观也必须多样化,用精英教育阶段对人才和质量的要求与标准,难以衡量和评估当前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大众化阶段仍然应当培养社会所需的“精英人才”,即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杰出人才,如卓越的基础研究人才,应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人才,以及经过实践磨练之后有可能成为卓越的思想家、艺术家或社会活动家的人才。高层次优秀人才的培养,本身要求确定什么是高层次优秀人才,而这必然需要相对灵活,不求一致的人才标准。
(三)形成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市场,竞争的胜负最终取决于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优劣,即人才的质量,大学竞争是以质取胜。
鉴于教育领域事实上存在的竞争性和垄断性特点,大学管理者就应该具有危机意识,如何在当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考虑如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便可能形成品牌意识。在当前大学中,类似北大清华等大学之所以有较强说服力,除去历史盛名的余惠,在教育领域里能保有竞争优势,核心因素在于提供人才的高素质,而非高数量,这是勿庸置疑的。
当前大学的数量增多,大学的办学规模也逐渐扩大,各个大学都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开设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别使各自拥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从而对于具有一定偏好的用人单位来说,某些学校作为生产者可能在短期内占有一定的垄断优势。与此同时,由于各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这就使各个院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使得原来占优势的学校可能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这都要求高校管理者树立质量意识,树立竞争危机感。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必须要有一定的考核评价机制,因此,如何在可行性上进行考核体系构建的思路,成为一个极度重要而又日益迫切的问题。
在明确人才培养重要性前提下,进一步的工作便是对如何评价人才质量培养的成与败。在理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基础上,对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才能有较为科学的认识。
(一)宏观调控角度的若干评价思路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外延拓展的同时,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一,跨度更大,部分本科院校和所有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将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甚至培养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而不再是造就专家、经理人才。因此对于人才质量评价也就需要兼顾几个客观背景,在此背景下重构质量观念,而后建立细节化具体化的评价体系。
首先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其模式与方法不尽一致,甚至大相径庭。其次不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性特征的学生,对学习、研究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进度会有差异,他们达到共性要求的时间、途径会有差异,因而教师对他们的指导和培养,也要因人而异。而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需要考虑到受教育者个体的情况。
1.把握受教育者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和规律。这是评价人才质量的个案前提,对于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必须把握受教育者自身特点,既不能以评价对象的个别性概括全体受教育者的质量程度,也不能用宏观化的人才质量推导个别,这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首先需要认识到的。
2.尊重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相关性。在精英教育阶段,大学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性人才培养较受重视,传统大学大都依据这一维度及其价值等级来设置专业和建构课程体系。到大众化阶段则要全面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因此,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尊重教学自有规律,在对学科发展内在逻辑及其相关性的理解上树立细节化的考核观念。
3.由于教育成品的消费者——社会,特别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的毕业生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使得所谓人才的标准发生变化,相应的,人才的质量标准也因此变动,这一变化由于应用人才培养增加,大学的毕业生自主择业以及市场竞争意识的增强而更为突出。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学术人才与实用人才、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等等的培养,都对人才质量的评价提出了具体化分析的要求。
至职业大类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就偏重与知识、技能和素质,“学科”这一标准就相对淡化。因此不同标准的价值等级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的丰富多样性,正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需要给予充分认识和尊重的。
1.教学巡视检查考核制度
大学人才培养立足于系统化的课程教育与素质教育,各个大学有必要建立教学巡视工作委员会,组织教学巡视员,对大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适时的巡视检查,开展教学工作评价检查。这有利于强化师资力量,有利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的教学环节,在源头之一进行细密的考核测评,有利于保证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同时大学对人才培养要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加强对特殊专业人才,专门人才的切实指导,规范管理,促进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人才质量。
2.设立专业设置论证制度
大学人才不是抽象的人才,而是具体的各个专业相关的大学人才,因此要对人才质量如何进行评价,有必要对各专业的合理性,发展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大学或者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现场考察,细致考核各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教学计划及专业办学条件等方面是否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并可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开展教学情况调查研究。这是面向人才培养软件设施的专业考核。
3.建立校际对照评测制度
人才的培养还需面对市场竞争的特点,因此,各大学有必要明确自己在人才培养上处于什么地位,这就有必要建立校际之间的成果对照测评,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得到若干启发,适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使校际对照成为一种切实制度,建立起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重视并积极参加官方组织的教学评估、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高等学校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应该说,这些改革措施,对于大学人才培养起到了支持作用,但是,高等教育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而建立必要的大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大学管理者的质量意识,推动教学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参考文献
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工程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建立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教育体系。
建立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既包括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主要环节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也包括课外创新教育体系建设。要重点解决好学生受益面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在创新教育中受益,并形成长效机制。
建立针对重要基础课的创新教育机制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机械制图、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是面向全校学生的重要基础课。针对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大学生中开展科技竞赛活动,学生受益面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基础课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竞赛活动可采取理论分析、实验操作、设计研究等模式,面向已修完相关课程的本科生,每年由学校统一组织,作为校级竞赛每年定期开展。例如,针对高等数学课开展了“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针对力学课程开展了“大学生力学应用能力竞赛”;针对机械制图课开展了“大学生机械制图应用能力竞赛”等等。目前,学校的10门重要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均建立了能力竞赛活动机制,每年学生参加竞赛人数达8000多人。
建立健全各院系及校级创新机制
建立学院层面的大学生创新活动机制,其主要内容就是在每个专业开展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每个专业至少要确定一个科技竞赛项目。例如,汽车学院组织“大学生汽车专业技能与创新设计竞赛”;机械学院开展“大学生机械设计竞赛”、“cad建模竞赛”;经济管理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开展“艺术创意设计竞赛”等等。这些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每年组织一次,已形成长效机制。每年校、院两级科技竞赛多达20余项,参赛人数超过10000人次。
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把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科技竞赛获奖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成绩,在职称评定及岗位聘任时列为加分指标。围绕大学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省级以上大赛,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水平。仅在2011年,学校就有3454人参加了11项省级以上大型科技竞赛,共获奖326项。
通过开展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创造了条件,实验室教学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受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
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
学校以立项的方式资助大学生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目的是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较早地进入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研究,提高大学生创新的水平。立项范围包括发明、创作、设计类项目,应用性、创新性研究类项目,社会调研项目等。该项培养计划与本科生专业导师制相结合,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实验报告等工作。
辽宁工业大学把实施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培养计划作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自2010年起已经立项资助了227个项目,并制订了项目管理办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基于plc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蚂蚱滑板车》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已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并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积极推进考试方法改革
考试方法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考试方法改革的核心是摒弃简单的、只用一次期末闭卷考试评价学生的办法,推行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模式,使问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得以贯彻,达到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2005年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考试方法改革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考试方法改革。除了部分重要基础课采用“平时+期中+期末”的模式以外,专业课要根据课程性质采用不同的考试模式。比如:工程设计性较强的课程采用“笔试+设计性题目”模式;计算机语言类课程采用“平时+上机测试+笔试”模式;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经管类等课程采用“课程论文+答辩”模式;艺术类课程采用“平时+作品设计+方案评析”模式等等。
目前,已有135门专业课实施了考试方法改革,超过专业课总数的60%。通过考试方法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即考试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试内容向注重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通过考试方法改革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综合能力培养,改变了学生平时不用功以及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
大力加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提高课程设计质量。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课程设计重视不够,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辽宁工业大学的做法是重新制订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实行课程设计教学检查和评估制度,把课程设计教学评估作为常态化的校内评估项目之一,每学期进行一次。通过改进和加强课程设计的选题、指导、成绩考核等环节,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论文)质量,充分发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三是重视实习教学,加强基地建设和教学管理。学校建立了实习教学评估制度和实习教学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同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已建成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180个。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创新学分
一是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过程必须遵循的法规性文件,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辽宁工业大学把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作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的头等大事,每4年修订一次。新修订的专业培养方案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保证工科各专业实践环节占教学计划总学分的30%以上,同时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工程实践训练环节,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二是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创新学分。学校早在2002年就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创新学分,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获得2个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院系结合专业特点组织的创新教育活动等途径获得创新学分。
多举措并进,全面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实现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工科院校,应把加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辽宁工业大学进一步完善了教师培养培训与考核机制,建立了包括青年教师进实验室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保障制度和措施。
专业的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校建立了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并设立专项基金。到企业实践的教师要进入企业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等部门参与相应的工作。学校把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并考核合格,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
建立了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制度。举办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是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旨在通过竞赛调动广大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项竞赛每年举办一次,要求40岁以下的专业课教师都要参加。竞赛题目要求是与本科教学密切相关的基础性、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核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评审专家组由企业界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同其他教学大赛一样,学校将教师参加专业综合能力竞赛获奖列为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的指标之一。此项竞赛活动在校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得到了广大教师和企业界的广泛赞誉。
天天快递 93100700002324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28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