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露节气的小知识七篇(实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42:49
最新白露节气的小知识七篇(实用)
时间:2023-06-06 15:42:49 小编:zd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一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其实,气象学表明:节气至此,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至夜间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煞是惹人喜爱,因而得“白露”美名。

白露习俗:白露茶

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白露习俗:酿白露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

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里酒店里还有零拷的白露米酒,后来逐渐消失。

白露习俗:吃龙眼吃番薯丝

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更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所以得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二

白露是个水汽类节气。白露时节呈现出典型的秋天的特征:大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祭祀禹王:请来四方神,共享太平世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

主持祭祀的人叫做祝司。祝司负责唱神歌并请神。请来的不只是禹王,还有其他神仙,比如城隍、土地、花神、蚕花姑娘、宅神、门神、姜太公等。

神歌由祝司颂唱,参加祭祀的人齐声合唱,气氛热烈。然后,在祝司带领下,众人向禹王和诸神叩首,从而结束祭祀仪式。祭祀之后,便开始演戏。

祭禹王的香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喝得讲究:窖藏五谷酒,接续白露茶

白露时节开始收获,谚语云:“处暑高粱白露谷”。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之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了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果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很大。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还有自酿的白露米酒售卖,后来逐渐消失。

此外,南京人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茶树经过夏天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其受老茶客喜欢。家中存放的春茶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好接上。

吃得精美:蒸煮十样白,烹制带鱼饭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对治疗关节炎有好处。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而在文成县,老百姓认为白露时节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饭后不胃酸。

“白露天,带鱼满船尖。”白露节至,正是钓捕带鱼的大好时机。温州洞头县等海岛的渔民习惯煮带鱼饭请客。当煮饭时,将鲜活的带鱼整条放在镬内用筏架晾着清蒸。待饭熟后,只见主人家一手抓住鱼头、一手抓住鱼尾,将带鱼悬空一抖,把全身的肉撒在热腾腾的米饭中,再用饭兜将饭粒与鱼肉拌匀,这时盛过来的“带鱼饭”,其味就可想而知了。

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但细想想却有道理,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了。

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夜晨有露水,白天炎热干燥,这就是秋季典型的天气。“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与温度有关的一个节气。有说法认为,白露这天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不过这一说法从数据统计上来看,可能只在北方的部分地区比较准确,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白露前后也确实是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个时段。所以俗谚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总之白露前后,秋意渐浓天气转凉,要开始注意增添衣物了。

白露时节,我国北方和南方在降雨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的降雨通常很少,秋高气爽的同时,天气也比较干燥。这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农事活动,放火、抗旱应该是比较注意的事情。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则是秋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如果遇上冷空气和台风相持不下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形成持续的强降雨,这对农事活动又十分的不利。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三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

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

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

“八月十五雁门开,雁儿头上带霜来”。霜冻是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农作物细胞之间的水分结冰,并不断吸收细胞内部的水分,形成细胞脱水,导致农作物枯萎或死亡的灾害。有时虽然植物表面没有白霜,但由于地表温度在0℃以下,农作物依然受到冻害,称作黑霜,也是霜冻的一种类型。

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不过还是有一些道理的。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采集“十样白”。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偎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吃番薯。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1、好茶好水好茶具:俗话说:“水乃茶之母,器乃茶之父”,有了好茶叶,更需好水好茶具,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景德镇的瓷器)为佳。

2、壶型与茶叶投放量:根据喝茶人数选定壶型,根据茶壶的容量确定茶叶的投放量。若茶叶是紧结半球型乌龙,茶叶需占到茶壶容积的1/3—1/4;若茶叶较松散,则需占到壶的一半。

3、水温要求:由于乌龙茶包含某些特殊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

4、开汤时间:闽南和台湾的乌龙茶冲泡时浸泡的时间第一泡一般是45秒左右,再次冲泡是60秒左右,之后每次冲泡时间往后稍加数10秒即可。闽北和潮州的乌龙茶开汤时间则要快得多,第一泡15秒就可以了。

5、冲泡次数:绿茶一般三次为最佳,乌龙茶则有“七泡有余香”的说法,方法得当每壶可冲泡七次以上。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四

天气转凉

“白露”是白露节气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只有当天气转凉,温度降低,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才会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示天气已经转凉,炎热的夏天已过去了。虽然在白露节气期间,白天的温度仍能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所以,白露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俗语说,“白露夜寒白天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一般不会很热了

白露节气在每年的9月7日—9日之间,这个时候已经属于秋季,而进入白露以后气温更是会下降,天气转凉,秋天才算真正的到来。

白露节气的时候太阳公转到了黄经165°的位置,日照开始减少、紫外线强度下降,受到冷空气影响后,晚上的温度急速下降,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慢慢拉大,开始出现明显的昼夜温差。另外白露节气的时候太阳公转到了黄经165°的位置,日照开始减少、紫外线强度下降,受到冷空气影响后,晚上的温度急速下降,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间的差距慢慢拉大,开始出现明显的昼夜温差。

1、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讲究。这是在说,天气将逐渐变凉,日常穿衣服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体了,需要及时根据天气变化添加衣物,以防着凉感冒。因此,对于老人孩子最好能够及时加衣。同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寒都是从脚开始的。

2、注意养肺润燥:

白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空气变得干燥起来,肺为娇脏,易被秋燥所伤,使人容易出现口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此时养生应当以养肥润燥为主,日常饮食宜多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以及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3、夜晚莫贪凉:

俗话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白露节气过后,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摄氏度,但日夜温差较大,夜晚气温较低,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夜间睡觉最好不要再开着空调,也不能袒胸露背,一定要注意做好腹部、关节等处的保暖工作,以免着凉带来一些疾病困扰。

4、外出锻炼动静结合:

秋天气候宜人,是一年中非常适合锻炼身体的好季节。白露节气的运动养生可以在“秋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户外运动,不过运动项目的选择应因人而异,不宜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以爬山、太极、散步等较为舒缓的运动为主,要量力而行。

5、呼吸系统疾病要预防:

在这个节气中,鼻咽部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疾病都比较高发,在工作、学习、出行和饮食方面都应该注意调养,特别是有呼吸系统疾病史的.患者,会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等明显症状。因此,在这个时节,患有慢性咳嗽的人也最容易加重咳嗽,最好的预防措施除了食补之外,就是要避免过敏性的接触,避免接触花粉之类的过敏原。另外,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严重者可能出现四肢麻痹症。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五

“蒹葭苍苍,白鹭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千年咏叹的情境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白露。

20xx年9月7号是白露节气,就在中午吃饭的时候,郭老师在二十四节气群里发了一则消息,做白露手抄报的同学,中午13:30左右在一楼办公室集合,一起拍照做活动。

讲到这,你该问了:郭老师是谁?为什么要做白露手抄报呢?别急,听我慢慢讲来。郭老师是我们八年级二班新来的语文老师,她中等身材,有一头乌黑的秀发,一双大大的眼睛。皮肤白皙,笑容可掬,年纪40岁左右,喜欢穿传统服饰。她有多年的教龄和高超的教学技术,相信,我们班的语文定会更上一层楼。

最近,学校要举行《孟子》背诵大赛,于是,郭老师每节课都带我们读20分钟《孟子》。郭老师说,读国学经典可以奠定人生底色,读《孟子》可以培养人的浩然正气,读《孟子》这本书可以培养人的大格局、大境界,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

经过最近几天的朗读和打卡,我发现从原来的读不顺畅,到现在几乎能熟练背诵背3大段,进步真是不小。这多亏了郭老师,没有她的引领,这辈子我不可能读《孟子》。没有她的督促,我也不可能进步这样快。现在我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遇见她。

就在前两天,郭老师单独喊了我们班几个同学到办公室,我还以为犯了什么错。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们上次心理健康手抄报获奖了,所以郭老师认为我们有制作手抄报的良好基础。郭老师问我们有没有意向参加最近白露节气的手抄报制作,我想,既然老师选我,那我不能让老师失望,我怀着好奇心参加了。

准备制作手抄报了,我借鉴了网上的版块和图画,在加上自己的理解开始创造我自己的手抄报。我想既然是白露节气手抄报,主题和图文必须是白露,白露两字要突出。我把手抄报分成6大块,中间画大圆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圆圈里面写上白露两个字。其中白字,不是普通的写法,而是采用艺术手法,如白云缭绕一般。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诗歌是其中的一个版块,我把诗歌用方框框起来,有小黑板的效果。在方框上面还画了一个树枝,树枝上站着两只可爱的小鸟。

大约2个小时的时间,手抄报终于做好了,整体看还算满意。

白露节气这天是周二,上午语文课的时候,郭老师特地做了个关于《白露》的课件。“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背诵了二十四节气歌,从课件上我们了解到: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老师还介绍了白露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一候,鸿雁来: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二候,玄鸟归: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三候,群鸟养羞: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通过郭老师的介绍,我还知道了二十四节气的四立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两分是:春分和秋分。两至是:夏至和冬至。一侯是5天,一个节气是3侯,24个节气共有72侯。啊,今天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

我们班有四个做白露手抄报的同学,郭老师让我们四个在幻灯片前站好,展开自己的手抄报,以白露图片为背景,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

白露这天下午,郭老师带领我们到了校外,找了一处有农田,有小路的地方,为我们拍照留念。啊,背后的蓝天、白云、稻田为我们当壁纸,我们如在画中,很开心。郭老师还给十次节气手抄报制作的同学颁发了才艺之星的小奖牌,还发了处暑节气的照片,好羡慕。这次共有24人制作手抄报参加活动,但由于3人因为制作过于简单,缺乏艺术气息被淘汰了。这也让我认识到制作节气手抄报要用心,不可敷衍了事。

这次活动加深了对“白露节气”的了解,还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虽然刚认识郭老师没几天,但她为我打开了一扇传统文化的大门,是我从前所不曾接触的。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学习必须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要认祖归宗。

因为认识了郭老师,因为读《孟子》,因为做节气手抄报,使我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使我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瑰丽无比。希望更多的人像郭老师一样,无私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六

白露是什么意思呢

白露养生食物

白露好去处

白露养生粥

白露是指天气转凉温度降低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形成的水珠,例如草木早晨会披上露水。白露节气是凉爽季节的开始,白露也是全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俗语说,“白露夜寒白天热”、“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白露节气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空气中的水蒸气夜晚常在草木等物体上凝成白色的露珠,由此得名“白露”。白露节气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出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气温度下降的程度。农谚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这说明白露时白天与夜间的温差很大。

露是由于气温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节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明显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是九月的头一个节气。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清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了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旧时南京人十分重视节气的“来”和“去”,逐渐形成了具有南京地方特色的节气习俗。

说到白露,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程酒,古为贡酒,盛名入远。《水经注》记载:“郴县有渌水,出县东侯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渭之程水溪,郡置酒馆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也。”、渌酒均系传世美酒。

纳木错是中国第二大的咸水湖,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位于拉萨以北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纳木错”为藏语,是“天湖”之意,也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每个到过纳木错的人,整个灵魂都仿佛被纯净的湖水所洗涤。

【看点】:其实纳木错在夏秋交接的雨季中都能去,只是此时初秋,站在纳木错湖边,这世界上最高最美的神湖更让人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蓝色的世界。大家都在描述着:淡蓝、浅蓝、灰蓝、宝蓝、深蓝以及深邃如墨一样的蓝黑,这由浅而深的蓝色,蓝得清澈,蓝得丰润,蓝得迷人,似乎包容了世界上一切的蓝色。另外,湖的四面建有4座寺庙。而从不同方位凸入水域的五个半岛中,扎西半岛尤为知名。半岛上怪石嶙峋,峰林遍布,地貌奇异多彩,巧夺天工,还分布着许多幽静的岩洞。

到纳木错旅游,必须赶在每年6—9月的雨季。10月或11月,纳木错就会因大雪封山而无法进入。

秋日青海湖,蓝天、白云、草场、沙山、鲜花相映成画,尽显雪域神湖的迷人秋色。

1、糯米阿胶粥

原料:阿胶30克,糯米50~6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后放入红糖,稍煮二三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三天为一疗程。间断服用,连续服食会有胸闷气满不舒之感。

功效:养血止血,可治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经后期、经少色淡、经闭不行、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等。

2、山芋粥

原料:山芋100克、粳米150克。

做法:山芋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3、百合杏仁粥

原料:鲜百合、杏仁各50克、粳米100克。

做法: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为粥,加白糖适量温服。

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白露节气的小知识篇七

白露是个水汽类节气。白露时节呈现出典型的秋天的特征:大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储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白露期间的各地民俗,主要有祭祀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祭祀禹王:请来四方神,共享太平世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祀禹王的日子。禹王就是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祭禹王的香会每年四期,其中清明、白露的春秋两祭规模最大,春祭6天,秋祭7天。这时,每天都要唱一台戏,每台戏有四出。两出文戏,两出武戏,其中一出必为《打渔杀家》。

主持祭祀的人叫做祝司。祝司负责唱神歌并请神。请来的不只是禹王,还有其他神仙,比如城隍、土地、花神、蚕花姑娘、宅神、门神、姜太公等。

神歌由祝司颂唱,参加祭祀的人齐声合唱,气氛热烈。然后,在祝司带领下,众人向禹王和诸神叩首,从而结束祭祀仪式。祭祀之后,便开始演戏。

祭禹王的香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喝得讲究:窖藏五谷酒,接续白露茶

白露时节开始收获,谚语云:“处暑高粱白露谷”。江苏浙江一带乡间,每年白露一到,家家皆用谷物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售卖。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白露米酒中的精品是“程酒”,是因取程江之水酿制而得名。白露米酒的酿制除了取水、选定节气颇有讲究外,酿造方法也相当独特。先酿制白酒(俗称“土烧”)与糯米糟酒,再按1∶3的比例将白酒倒入糟酒里,装坛待喝。如果制程酒,须掺入适量糁子水(糁子加水熬制),然后入坛密封,埋入地下或者窖藏,待数年乃至几十年才取出饮用。

埋藏几十年的程酒色呈褐红,斟之现丝,易于入口,清香扑鼻,且后劲很大。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南京城酒店里还有自酿的白露米酒售卖,后来逐渐消失。

此外,南京人还有喝白露茶的习惯。茶树经过夏天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尤其受老茶客喜欢。家中存放的春茶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好接上。

吃得精美:蒸煮十样白,烹制带鱼饭

浙江苍南、平阳等地,人们在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以滋补身体,对治疗关节炎有好处。这十样白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以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而在文成县,老百姓认为白露时节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饭后不胃酸。

“白露天,带鱼满船尖。”白露节至,正是钓捕带鱼的大好时机。温州洞头县等海岛的渔民习惯煮带鱼饭请客。当煮饭时,将鲜活的带鱼整条放在镬内用筏架晾着清蒸。待饭熟后,只见主人家一手抓住鱼头、一手抓住鱼尾,将带鱼悬空一抖,把全身的肉撒在热腾腾的米饭中,再用饭兜将饭粒与鱼肉拌匀,这时盛过来的“带鱼饭”,其味就可想而知了。

福州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但细想想却有道理,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了。

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便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夜晨有露水,白天炎热干燥,这就是秋季典型的天气。“白露”之后气候冷暖多变,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意。如果这时候再赤膊露体,穿着短裤,就容易受凉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体质虚弱、患有胃病或慢性肺部疾患的人更要做到早晚添衣,睡觉莫贪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与温度有关的一个节气。有说法认为,白露这天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不过这一说法从数据统计上来看,可能只在北方的部分地区比较准确,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白露前后也确实是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个时段。所以俗谚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总之白露前后,秋意渐浓天气转凉,要开始注意增添衣物了。

白露时节,我国北方和南方在降雨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的降雨通常很少,秋高气爽的同时,天气也比较干燥。这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农事活动,放火、抗旱应该是比较注意的事情。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则是秋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如果遇上冷空气和台风相持不下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形成持续的强降雨,这对农事活动又十分的不利。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3180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