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和方法3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34:38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解题技巧和方法3篇(通用)
时间:2023-06-06 16:34:38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篇一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

(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篇二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体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八年级语文说明文的答题技巧篇三

1.把握文本信息。

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的对象以及对象的特征,提取文本主要信息,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从而考查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提炼信息的能力。如:20___年山东省烟台卷《蜡烛的前世今生》第14题: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20___年四川省眉州卷《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第15题:请根据你对文章的阅读,简要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特点。20___年云南省卷《漫话溜索》第15题: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这些题目,都是考查把握文本的主要信息的能力。

2.分析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说明过程中具体说明事物特征及作用的方式手段,考查说明方法也是说明文阅读最常见的命题内容。主要形式是:在文中抽出一个或几个句子,要求辨别这些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如:20___年山东省烟台卷《蜡烛的前世今生》第16题:第②部分在介绍烛芯的发展变化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0___年云南卷《漫话溜索》第16题: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20___年四川省眉州卷《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第16题:请从选文第①语段的三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指出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体味说明语言。

体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分析关联词、副词的表达效果,理解关键字词的含义,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是中考说明文阅读的常考考点。命题形式常为:文中“……”这句话中“……”一词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原因。而要求删去的词语多数是表示程度、数量范围或性质的词语,如“可能”、“一般”、“大约”等词。如:20___年泰安卷《微晶玻璃》第15题:文中“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一句中加点的“大多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0___年浙江省温州卷《“绿色产业”完美转身》第8题:文中第(3)段画线句“温州森林公园前身大都是位于穷山僻壤的国有林场”中的加点词“大都”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0___年泸州卷《卫星“撞车”唤醒太空环保》第14题:比较下列句子,说说原句好在何处?原句:哪怕是一块像鸡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飞行,其破坏力也相当于同等质量tnt炸药爆炸时释放的能量的24倍。改句:太空中一块较慢速度飞行的小碎片,其破坏力也很大。

4.梳理说明结构。

梳理、分析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或文段的结构特点,准确把握关键词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理清说明顺序,这是说明文阅读考查是重要考点之一。如:20___年齐齐哈尔卷《植物也讲方言》第17题:选择正确的一项填在横线上。本文是(a说明事物b阐明事理)的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20___年河北卷《“长信宫”灯》第14题:选文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20___年福建泉州卷《还原真实的木糖醇》第15题:请将本文划分为三个部分。这几个题都是从不同角度来考查文章或文段的结构顺序的。

5.拓展说明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在说明文阅读考查中,往往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来拓展说明的内容及范围。综合各地开放型试题我们可以看出,这类试题一般从以下方面考查:①对某种现象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②结合实际对某个问题谈自己的认识;③对人类关注的环境问题等提出解决的方法,拟写警示性标语、建议、广告等;④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性的推断和大胆想象等。如:20___年厦门卷《神奇的色彩世界》第13题:假如你拥有了一间新的书房,你会选用什么颜色的书桌、台灯和窗帘?你这样搭配色彩的理由是什么?20___年辽宁省锦州卷《气候怎样“塑造”人类》第24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谈谈你的看法。20___年浙江省温州卷《“绿色产业”完美转身》第9题: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请你就“温州森林旅游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条发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3252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