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业的那些事(大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2:02
最新作业的那些事(大全5篇)
时间:2023-06-06 15:32:0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作业的那些事篇一

10月7日,新闻学校组织小学员们到虹口公园进行国庆大采访。由于爸爸临时有事情,最后是由哥哥陪我一起去参加的采访和做的记录。这次采访的主题是“陪孩子写作业那些事”。采访的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大家知道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情况究竟怎样。

到了虹口公园时,时间还早,我和哥哥先行去做了采访。第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个阿姨。她说每天都会陪女儿写作业,因为孩子还是需要进行辅导的;陪孩子学习对孩子是有帮助的,每天可以陪孩子一起学习也是特别高兴且自豪的事情,她会一直坚持陪孩子写作业的。另外采访的两位家长的回答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情况。

最后采访的一位叔叔,他也每天都会陪伴孩子写作业,但是由于孩子写作业不够专心,为了监督孩子,所以才会一直陪伴着孩子。但由于孩子写作业时经常不用心,叔叔说他特别生气及愤怒,有时还会动粗的。叔叔说:“这主要还是当时控制不住情绪,事后还是会和孩子道歉的”。

这让我想起我的爸爸,他也会经常督促我的学习,也经常会发脾气的。但是想想平时自己也是由于不够专心努力,所以好多简单的题目都出错。希望以后自己可以多用心在学习上,也希望爸爸能更加耐心的辅导我的作业,不要这么容易发脾气。

作业的那些事篇二

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或者是天意。现已的我只知道我活的好累。

一直以来,我把辛酸和心酸藏在心底,不让别人看见。

因为,我不想让在乎我的人为我担心,为我难过。所以,我要微笑着去面对任何一件事。

没有人知道我的失落,没有人知道我的无助,更没有人知道我的不开心,知道我的不快乐。

有时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真的让我无法去面对。

其实我不喜欢孤独,但又害怕两个人相处,毕竟相爱没有那么容易。

以前为了一个梦,错过了多少人和事?拒绝了多少暧昧?抵挡了多少诱惑?

就为了这么一个梦,就为了等一个不知道有没有你的未来。

我现在才觉得自己很傻很傻,是啊现在后悔了,但也迟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不会再傻傻的守着这个不现实的梦,也绝不会让自己忍受那么久的孤独。

后悔也无济于事了,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再与缘分相遇,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再用谢谢你的爱来回答,我会将它改成。

漫漫长路,曾独自孤身走远方,幸得到她跟我流浪,

尽管千亿个讥笑的眼光,也轻松的对望,不需担心不必滴汗,

作业的那些事篇三

9月,太阳开始远离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慢慢移到赤道上,此后继续南移。

站在大一的的原点,我时常会想,这将是会是一个起点还是终点。是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无法预计,就像三月扬花,你永远也猜不到花将落到哪里。我很惊讶自己居然想到了这样一个如此生硬且牵强的比喻最后竟然也无声接受了。但我却无法掩饰自己在单薄青春里日渐空虚的心灵。大学,不只是奋进者的乐园,更是堕落者的天堂。

四年的时间足以把一个人塑造得面目全非。我们都是被改造者,在这充满幻想的象牙塔里炼狱。四年前我们怀揣着一样的幻想走进大学,四年后我们开始朝着不同的方向创造属于自己的荣光。而大一,这样一个过渡的季节,让人惶惶不安却心安理得地去审视前三年来直至高考一路浴血奋战走过的曲折道路,然后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地迈出自己的下一步,这是一个迷茫的季节,南下迁徙的候鸟带走了所有关于春夏的信息,泛黄的秋叶在干枯的枝头微微摇曳。

待我耳边重新响起jay《稻香》熟悉的旋律时候我居然没能让我想起嘉。为什么女孩子喜欢称好朋友为发小或者闺蜜,我还是一如既往执着的认为嘉是我的好朋友,一起长大的好朋友,或许那样介绍更为贴切一点。她在我遥远的南方故乡现在读着她所热爱的美术专业,不过她高三,艺考那是前些日子的事了。她比我大两岁,因为某些原因休学一年。小时候,就是她介绍这首《稻香》给我,少不更事,以前jay的歌曲总是充满正能量让我们曾经“沦为”过“粉丝”。每次都是如此投机和默契,记得那年新歌发行,她打电话给我,我坐在寒风呼啸的11月的窗边,听着电话里女孩咯咯的笑声心里无比温暖。等到另一个夏天的时候,突然告诉我她父亲再婚,后母的种种,爆发家庭战争,往往事情的起因就是那么老套,事实就是如此苍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言安慰那颗接近破碎且敏感的心。后来的几年里,我们各自走向不一样的道路,她的精神状态已经徘徊在崩溃的边缘,休学一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们总是像评审那样在脑海中一遍遍地筛选记忆,好的,坏的,紧张的,幸福的,苦涩的,或者无关紧要的。然后在失眠的夜里,空虚的间隙,它们就像是诡异的幽灵那样晃过你的视线。在高二结束那年那个闷热的`午夜当我按下“发送”时眼睛溢满了泪水,咸咸的,甜甜的。因为我拒绝了她的邀约,我要开始补课,更有实力在千军万马中去闯“高三”这个“独木桥”。慢慢地,我们失去了联络,失去了共同语言的我们,或者回避,或者闪躲。后来我开始重新听jay《稻香》,我反复地听这段充满温馨的旋律,直到终于可以把它弹下来。下一年暑假同样闷热的黄昏,我在她家对面的琴行里弹奏着这首曲子,我们中间隔着一条河,她能否听得见,我不知道。

往事就这样被尘封。回忆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不断地将今天的故事装进信封,盖上昨天的邮戳,然后寄往未来。可耻的是,有些时候我们总在不遗余力地遗忘,因为脑海中总有个念头在提醒我们储存空间有限,于是不得不将一些珍贵的镜头永久删除。我想我已经记不起来我在单薄青春里一直念念不忘的那些名字了,唯有偶然同学再哼唱起那首歌时候,然后才联想到嘉。我终究还是选择了忘却,忘却那段本该难以遗忘的六年时光。

我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叙述者,因为我无法将事实讲成一个动听的故事,或者将故事编成美满的童话。这个城市每天都在上演一个个唯美的童话故事,它们像桂林这个城市北端的雪一样纯洁美丽,但它们却要在太阳暴晒下决然融化。现实是这般惨烈,而我却是一个重症完美主义者,所以注定要被现实划伤。顾城说,我在幻想,幻想在破灭着;幻想总把破灭宽恕,而破灭却从不把幻想放过。诚然,我们都是一群热衷于幻想的孩子,在某个阴暗的角落谱写着属于自己的童话,然后将它们小心翼翼地装进气球里,看着它们慢慢升空,慢慢膨胀,直至破灭。经历数次的幻想破灭之后我终于懂得现实的残酷,于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像一只幼兽由桀骜不驯变得温驯平和。我学会包裹自己的伤口,善待身旁的每一个人。

现在的我们,曾经在高考中战败或全赢的我们,有多少人将梦想搁浅,还有多少人越挫越勇为自己孤独的梦想奋不顾身。

光阴荏苒,我们不再信誓旦旦地宣读我们青春的誓言,因为在与时间的对峙中我们终究会败下阵来。于是恬不知耻地忘却,因为我们并不渴望负重远行。我从我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穿过紫堇,穿过木棉,穿过时隐时现的悲喜和无常。在时光的洪流中,我们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放假回到家乡,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珠江边上那些早晨。晨雾中有榕树的影子,雾气另一端隐隐传来江声,掺杂着街头人间烟火车水马龙的喧嚣,成为终年不散的背景。年幼时靠着父亲怀抱跨过大街小巷,长大后则是与同龄人穿行在闹市与僻径之间。那时候,途中穿梭于古朴典雅的骑楼,走在古旧陌生的小巷里,门前隔着泛黄久远的布帘,门内往往传出收音机沙沙的声响,如同老银幕上去不掉的雪花斑痕。那时常听见歌声街头巷尾,声音拖得很长,然而柔婉曲媚,似乎凝聚了化不开的情结,在墙根路面窗台低檐,兜来往去,似水流年,百转千回。那里面有民谣,有粤曲清唱,有风靡一时的老歌。古调新声,虽各自不同,却又共具一种特殊的味道,浓郁得只属于岭南味道。这是它们天生的渊源,交融在一起,既有对古老和传统的追溯,又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怀念印记。

那些时光,那些成长,那些印记。

作业的那些事篇四

楼板上,有一个硬币一样大的圆洞。从那个圆洞里,恰好可以看见楼下仓库里正在和老友下棋的爷爷的秃头。“爷爷!”我喊了一声。爷爷没有反应,显然是听不见。好了,我拿出准备好的樟树果实子,一粒粒地从小洞塞进去,再趴在上面窥视。果然,专心致志只顾盯着棋盘的爷爷似乎感觉到了从上空袭来的骚扰物,他抓抓脑袋,然后再抬头望望——我急忙离开那个小洞,然后捂着肚子大笑不已。

“街上”

“现在那?”

“街上”

“现在那?”

“到家喽。”

“哦”我掀开长袍钻出来。街上的人都被我们蒙骗了。

爷爷好像比以前待我更好了。他经常不辞辛苦的跑来看我,接我放学,然后买好多零食偷偷的塞进我的口袋。最令我惊喜的,是在我上学不久,他就给我买了一辆三轮脚踏车。那时意见多么奢侈的礼物啊,连做梦都不敢想呢。而且,他还很在意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我的。很奇怪,我当时的屁股仿佛只有他打得,而爸爸妈妈碰一碰他就要跳脚。四老师布置

作文

:我的,要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人。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爷爷。在作文里我将爷爷塑造成一个出身贫苦,被地主剥削的苦不堪言后奋而反抗,参加红军干革命的传奇式人物。写完后得意洋洋的拿给爷爷看。爷爷看后大骂我一顿,勒令我重写。他说:“什么狗p东西!”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重新写了一篇,是说暑假爷爷划着小船带我去南漪湖游玩吃河虾的事情。我心里面觉得,一点也比不上前一篇辉煌壮观。我的心不由的一颤,眼泪终于流了下来。爷爷看了以后却比较满意,说可以交给老师了。

作业的那些事篇五

;

那个冬天,抬头举目都有红花绿叶进入视线,因为我已经离开苦寒之地边远小县城剑川,抵达昆明。我的逐梦之旅终于由卷起裤脚的跋涉变成了击水行舟。是的,对我来说,昆明是一个码头,而我费尽心力跨了进去的大学以及将在这里的苦读,是我的舢板和对桨的划动。在这春深似海的省会城市,人生开始了又一次新的启程。

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

广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

穿森林过海洋来自各方

千万个青年人欢聚一堂

……

白鸽在天空中展翅飞翔

青春的花朵在心中开放

……

拉起手唱起歌跳起舞来

让我们唱一支友谊之歌

然而,让人伤感的是,侧脸一看,与自己并排踏歌起舞的,却是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姑娘,一缕悲情不禁在心中潜滋暗长。四年之后,也就是大学毕业前夕,我写了自己第一篇被发表于省报的散文《漫步在小翠湖》:“如果说,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刹那我曾经高兴过,那么开始学习后的第一天我就感到万分焦躁了。只要看看坐在自己旁边的那位比自己小八岁的姑娘,一种迟暮感就袭上心头。八年,自己拉下的距离是整整八年,这怎不使人心焦如焚?我恨不能蹬上风火轮,以最快的速度,追回那逝去的光阴。然而我很快就发现,大学并不是一座伸手就可摘取硕果的果园。它只是一叶扁舟,在求知的航程上驾驭它,需要的坚毅和勇敢,决不亚于一个水手。快节奏地进攻,向着单词、语法、公式、定律,我必须记住该被记住的一切;忘我地奋进,拨开怠惰、疲倦、悲觀,我必须驱除该被驱除的东西。”追回青春,在当时,不仅是我个人的心思,也是我们这代人最令人五味杂陈的誓言。

“在我的心目中,大学,是个很神秘的国度。从我刚开始上学,父母就天天对我讲,好好念书,好好念书,以后争取上大学。我觉得我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到大学去的长征。可是它那么远,那么远,老也走不到。从目前的形势看,也许我是永远走不到那里去了。我走得到的,大概只能是木工房吧。”在散文《悠远的芬芳——我的学徒生涯》里,我曾这么写。

初中录取尚未张榜,就有人告诉父母,我被录取了。母亲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仍然不免担心。她总是对传递消息者说:“谁知道是不是真的?眼不见,心不烦。”后来我就跑到县中去看榜,不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了,而且是全县第一名。

考得好,是早就知道的了。我的考试作文,还被印发给全县小学生,人手一份,作为样榜。这是一位参加了阅卷的老师悄悄告诉父母的。但能否被录取,还取决于政审。母亲担心的也正是这一点。也是这位老师说的,由于我家庭出身地主,父亲1958年被划为“右派”分子,二伯和大舅均是国民党去台人员,学校确实犹豫了很久。后来招生办公室把我的材料送到录取工作会上,(县一中)教务长沉吟了半天,说,他考得实在太好了,不录取有点说不过去。但以后要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就难了。就这样,我成了一名中学生。

然而,未等到考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我成了一名下乡知青。

1969年1月,我被安排到剑川县最偏远的山区弥沙公社插队落户。在那贫瘠的农村,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是困苦。几块土墼在地上围个框,铺上稻草,裹一床薄薄的棉毯,就是一个回荡在山谷的犬吠伴眠的夜晚。一锅干蔓茎汤里撒几把苞谷面粉搅一搅,往往就是我们的一日三餐。有一次,在粮管所排长队领到了救济粮,我们竟在粮库外就地用三块石头垒了个灶,用随身带来的锣锅煮粥,还半生半熟,就开始狼吞虎咽。那年月,我们有时会相互用手指头按压对方的脸庞,以那个凹陷小肉坑回复原状的快慢决定谁来洗碗。因为饥饿,我们的脸经常会有些浮肿。也因为饥饿,我们变得落拓不羁,有时甚或行为无状。比之我们,村民的生活就更加窘困了。如今40年过去,“春风已度玉门关”,那里绝大多数的民众虽谈不上富得流油,也已基本衣食无虞。

山村的生活,也新鲜得像林地野莽的空气,赐予我后来写一些文章的素材。一个大队革委会主任,豪爽,却又因科学知识的缺失而愚昧。他因为担心众乡亲被一个放蛊的家族所害,竟断然和鲁莽地烧死了这家人,自己也因此被判处了死刑。可是放蛊家族中侥幸逃过一劫的桂宝,却淌着眼泪诉说哪里会有放蛊这样的事情。而那位革委会主任的儿子阿才,很善于采撷据说是会让女人产生爱怜的相思草,却又无法使自己暗恋的姑娘芹香喜爱自己……这是我的散文《玉石江旧事》的一些内容。这篇文章,曾得到著名散文批评家林非先生的评介。是的,一些沉重的悲剧和轻松的喜剧,出现在我的作品中正如出现在现实的生活。在插队落户的地方,我还结识了一个回乡知青,他一双充满梦幻的眼睛明亮清透。他爱看小说,喜欢音乐甚至尝试过创作乐曲,却终因不堪生活的困窘、家庭的重负而自杀。“梦的花环,有时也会成为致人于死命的绳圈。”这是我在《我知青下乡时的一位朋友》文末写下的话。也许,一个荒唐年代的悲摧故事,一出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似的悲剧,具有的意味至今仍值得咀嚼。这篇写于1988年的散文,近日在名为“美篇”的微信平台被“加精”发布后,赢得了不俗的阅读率和点赞数。

逶迤站立在江岸上的圣诞树(别名:银荆、澳洲白色金合欢、鱼骨松)又如期开放了。那一片朦胧的淡黄,是被放逐的月光,是被遗弃的星星的泣泪,是黄昏忧伤的旗帜。

她总是这样:矜持于沮丧,执拗地对一切充满希望。那是她的身影吗?如蔚蓝的鸽哨驾着朗朗的阳光,飘飞、飘飞,丢下我的阴郁以及岸的曲折。

那天,我和她,成了最后两个因血统不纯而不能被分配工作的知青。她却去为即将远走高飞的一群送行。手臂的摆动于最优雅的一刻定格。那神情,那身姿,仿佛幸运也属于她。

是的,我们曾常常并肩漫步于乡村黄昏无可奈何的宁静,让心的距离渐趋消失。什么是友谊?什么是爱情?个中的界限何其模糊,又何等地难以超越。唯青春流逝,吸饮了人生多滋多味的一杯,才痛感知音难觅,情感急于亮出谜底。

但她已经远去,成为我邈远记忆中如梦如幻的一个影子。

“对别人的祝愿有多真诚,对自己的祝愿就有多自信。”

“天总会变得晴朗,快別垂落了你心的翅膀。”

她总是专程赶来向我复述这些她那天说过的话。说完了,就迈着轻快的脚步走了。走进只有她才听得到的音乐声里。走进我深深的怀想中,坦坦然然,成为一个影子。

这是一篇散文诗,忧郁而唯美。地理背景是我下鄉之地的一段江岸。但真实的生活完全不像诗。我心中的那人,仅是我内心世界里的一个幻象,或者说,是从极度的沮丧中奔突而出的另一个自我。

1973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程序是,先由贫下中农对下乡知青的现实情况进行评议,确认表现好的再推荐参加考试,最后由院校进行选拔录取。消息传来,无异于黑屋现裂隙,漏进了一线光亮,让人振奋。

村民很善良,我获得了他们全体的联名签字推荐进入了考场。考试科目有四:政治、语文、数学、理化。由于难度未超过初中水平,考试结果,我的数学、理化均为满分,政治98分、语文95分,名列全县第一。则又一次被作为范文,印发全县学生学习。后来,一位到州里参加阅卷的本县教师问我,那真的是你当场写的吗?写得真好!2000多字的一篇文章,全是心里话,自然情真意切、一气呵成。我非常肯定地点点头。遗憾的是,我已记不清当年的考题以及我写的具体内容了。据说阅卷一结束,高分试卷就被各高校一抢而空,只待最后被录取。然而,张铁生的《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横空出世了,高分生们瞬间被贴上“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的标签,录取标准骤然转向。夜空浑浊而迷茫,途程幽暗而虚空。又一次折翼!又一次跌落!在国家民族尚处命运多舛之秋,哪里有个人的坦途?以致5年后,我才有机缘跨入高校。

如果说,1977年恢复高考的录取,还受政审因素的影响,那么,1978年的高考,不仅变各省出题为全国统一考试,政审也大幅度放开了。开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要尽快尽早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人才的支撑,怎能还受“人为胎记”的左右?恢复高考,也许就是正式拉开改革开放大幕的前奏,对个人则是一次命运呼叫转移。虽然此中小有曲折,被降格的录取也稍嫌勉强,我还是坚决而响亮地回应了那迟来的召唤,融入了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跳起的青春圆舞曲的节拍。

特别令人欢欣鼓舞的是,此后不久,父母的不公正待遇也逐步得到了纠正。具有去台亲属的社会关系,还让父母成为统战人士而受到特别的关怀和重视。

春风鼓荡而来了,暖阳不止在崎岖小径徘徊,而且让所有的枝条都挂满了妩媚。

忆当年,最值得忆念的是大河解冻时阳光的晃亮和激荡。阳光打在了人们脸上,也照进了他们心里。而文学是其中最炫目的那一道。走来了刘心武的《班主任》,驶来了舒婷的《三桅船》。当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声音传来时,张洁喃喃地告诉你《爱是不能忘记的》。他们的讲述、歌吟、呐喊,与滚滚向前的时代浪潮同频共振,有力地拍击着中国人的心房。对伤痕进行检视,让人性复苏,使常识归位。人的解放所经历的阵痛和欢欣,诱惑着心灵话语的释放和传递,文学已不仅仅是文学,它是创可贴、醒脑汤、能量合剂,它更是火,是电,是山谷里炸响的惊雷。

我虽然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云师大物理系,但劈头而来的文学狂浪旋引我调转了船头。当初之所以选择报考理工科,源于心有余悸。父亲的被划“右派”,跟他从事文职工作有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这种“不怕”,与理工科的更实用和远离意识形态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是安全。家长的竭力主张使我放弃了自己自幼的爱好。但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决了多少人心中的藩篱,也使我有了莺梦重温的可能。我的枕边开始堆满了各种过去看不到的文史哲名著。书封上的名字是卡夫卡、海德格尔、弗洛伊德、萨特……国门打开,有新风习习拂面,让人眼界大开。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3749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