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一
2、在情境中识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支”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识字中培养语文能力。
3、认真指导书写“翅”。
教学重难点:在情境中识字,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1个“支”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词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导入: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2、出示蜗牛图:对,这是蜗牛,板书:蜗牛,师生一同书写“蜗”,读准“蜗”。
3、蜗牛 是怎样的? 坚硬的外壳,教学“坚”土是它的部首,土地很硬,什么更硬?(石头)
教学“硬” 。
4、 蜗牛柔软的身体上有一个坚硬的外壳,平时它总是——慢慢地爬行(读词)
5、可是你们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可不像现在这个样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蜗牛的奖杯,师生一起写“奖”,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小朋友,请拿起书,大声地读一读书后的字,先读两条绿线内的字,再读田字格内的字,把每个字认认真真地读两遍,字音一定要读准。
2. 字音读准了,请大家读课文。要求:1、要读得正确、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情境识字
翅膀 有力的翅膀 自由地飞翔
(1) 小朋友读得可认真了,你们看谁向我们飞来了?对,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它长着翅膀,指名读,“翅”是翘舌音,你读得真准,我们一起读。
(2) 谁知道“翅”是什么结构?(半包围)它的偏旁是“支”字旁,里面是“羽”,翅膀上长了丰满的羽毛才能飞呢?谁来记住“膀”,指生回答。我们一起来摸摸我们的膀子,在捏一捏,发现膀子上长了很多的肉。古时候的人用“月”表示肉,“膀”上长了肉,所以是“月”字旁。
(3) 昆虫,小鸟都有翅膀,但各不相同,我们可以说怎样的翅膀?
屏显:( )的翅膀,指答:漂亮、有力、透明、大大、美丽……
(4) 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它有一对特别—显示:有力的翅膀,指名读,齐读。
(5) 蜗牛有了这对有力的翅膀,就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谁来读?
一齐读。
(6) 大家把这两个词读好了,相信这句话肯定是能读好。
屏显句子:它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沉重的奖杯 坚硬的外壳 慢慢地爬行
出示现在的蜗牛图:
(1)从前的蜗牛长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现在的蜗牛背上背着坚硬的外壳,它的翅膀也退化了,不见了,再也不能自由地飞翔,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这坚硬的外壳是哪来的?是沉重的奖杯变成的。
(2)自己练习读读这三个词,想想该怎样读
(3)指名读并点评:
沉重的奖杯,这是又沉又重的奖杯,齐读。
坚硬的外壳,“硬”是后鼻音,就像石头一样硬,所以“硬”是“石”字旁,齐读。
这只蜗牛爬得真慢呀!
(4)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里面就有这三个词。
①读之前我要告诉小朋友在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多音字“强”,在这里读“qiǎng”,它还可以读“qiáng”,显红。
②练读
③指名读
④读好这句话的秘密武器就是读出句子中的停顿。
“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在地上/慢慢地爬行。”
⑤指生读、齐读
以前的蜗牛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为什么最后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蜻蜓 蜜蜂 蝴蝶
一次, 蜗牛和它的对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飞行比赛,你们瞧,蜗牛的对手飞来了,它们是谁呀?谁来读读这三个词。
(1)正音
(2)你们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昆虫?那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3)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生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虫字旁)为什么?(都是昆虫)
(4)小结:大家真会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了不同的生字,让我们再美美地喊一喊这三个小昆虫的名字。
(5) 只有这三种昆虫吗?你怎么发现的(省略号)
遥遥领先 冠军奖杯 得意洋洋
蜗牛因为有了这对有力的翅膀,把蜻蜓、蜜蜂、蝴蝶这些对手远远的甩在了后面,遥遥领先地飞在了最前面,捧走了冠军奖杯,整天得意洋洋。
(1) 指名读
(2) 老师这儿有一句话:蜗牛甩下了所有的对手:蜻蜓、蜜蜂、蝴蝶……齐读这句话,谁能用贴图的方式展示蜗牛当时飞行的情景?我们从贴图上可以看出,蜗牛不但领先,而且把对手甩得很远很远,这就叫:遥遥领先。指名读。
(3) 因为遥遥领先,所以蜗牛得了第一名,第一名就叫冠军。蜗牛得了第一名,捧走了金灿灿的冠军奖杯,多了不起,多神气呀!
所以蜗牛整天得意洋洋。 “得意洋洋”也可以说成“洋洋得意”
唯恐 生怕
(1) 蜗牛自从得了冠军奖杯,可得意了。你瞧,师引读出的句子——屏显句子:它成天………偷了去。
(2) 这两句话里有一组近义词,你们发现了什么?圏一圈。
(3) “唯恐”“生怕”显红,它们是一对“近义词”因为心里害怕,唯恐就是只怕,“恐”下面是心字底,恐是心里在担心,它担心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女读词,齐读。
“怕”是竖心旁 ,生怕-很怕,白天只是背着,晚上要睡觉了,就更加害怕,更加紧张了。男读词,齐读。
(4) 那现在谁来读读这两个句子。
就这样,天长地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一起,一对翅膀也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
四、 游戏巩固字词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好多的生字宝宝,它们可喜欢你们啦!你们瞧,它们来啦!下面让我们猜猜它们是谁。
五、 再读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生字宝宝见你们把它们都牢牢的记住了,可高兴了,有欢欢喜喜回到课文中去了。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相信这一次一定能读得更正确、更流利,同时请小朋友边读边思考: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 指名分小节读,交流。
六、 写字指导
七 、作业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积累与“遥遥领先”结构相同的词。
板书:
有力的翅膀 坚硬的外壳
自由地飞翔 慢慢地爬行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二
1、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饿行为特征。
2、会用简单表格统计、
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
3、知道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运动方式等。4、愿意和他人合作交流想法。
重点:观察、描述、画蜗牛,蜗牛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知道蜗牛有不同种类。
难点:描述蜗牛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盛放的容器、放大镜等。
(2)供蜗牛选择的食物,如切成小块的菜叶、面包、西红柿、苹果皮等。
第一课观察蜗牛
1、外形: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头部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短,后面一对长,顶端有眼睛。
2、不同种类:不同的栖息地有不同的颜色、不同习性的蜗牛。
3、生活环境:阴暗、潮湿。
1、同学们都应该很熟悉蜗牛这种动物,虽然蜗牛属于夜间活动的动物,但有时在白天饿某个时候也很可能变的非常活跃,你也可以通过提高栖息地湿润度或在栖息地制造水坑等刺激蜗牛的出现,有时也可以用布或盒子把栖息地包起来,增加黑暗度也非常有效。如果采取了这些方法,蜗牛仍然不出来,可以试着改变它的生活周期。
学生活动:在自己的本子上记录具体方法。
2、蜗牛选择什么样的食物的设计:以蜗牛为圆心作圆后,在圆上等距离的地方放置菜叶、面包、鸡蛋、苹果皮等食物,观察蜗牛会朝哪个方向爬行。至于用几只蜗牛、几种食物做这项实验,各组可不相同,但请注意,对于小小的蜗牛来说,实际观察活动之中只需要一片嫩菜叶、一小块苹果、一小片肉类,其他食物也只需少量。进行蜗牛吃食物的观察,最好用饿了一段时间的蜗牛,喂饱了的蜗牛食物的反应会是消极的。同时,应及时记录观察、统计结果。
学生活动:设计统计表、记录观察、汇报结果。
3、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下怎么样给蜗牛安家:
(1)找一个大木匣或大口瓶等容器,在容器内放上两节手指厚的沙土,往沙土中洒一些水,使沙土潮湿;
(2)把蜗牛放进瓶里,在瓶里放一些蜗牛喜欢吃的菜叶、黄瓜之类的食物,在瓶口扎一块纱布,把瓶子放在遮阳处;
(3)经常给沙喷水,保持暖瓶内湿润;经常喂食;经常清除蜗牛吃剩下的食物和它的粪便,过1-2周换一次沙,以保持蜗牛生活环境的清洁;
(4)让室温保持在21摄适度左右,蜗牛将最活跃。在潮湿的夜晚,他们也是比较积极的,在较冷的温度下,他们的活动就会停止;
(5)栖息地的放置不要让阳光直射,远离炎热、震动和阳光;
(6)门天抽一定的时间,观察蜗牛的外形和生活特点、运动形式,并及时记录。
学生活动:笔记这些设计点。
观察、描述、画蜗牛。
按照以上步骤练习怎样给蜗牛安家。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三
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用多种办法收集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的方法与能力。
3.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一些亲身探究的体验。
4.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
教师课前捉几只蜗牛,准备一些饲养蜗牛用的透明水槽或一次性塑料杯、白纸、水彩笔、玻璃片。
(一)捉蜗牛
1.教师出示蜗牛,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组、落实任务。
3.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1)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教师提供每组一个饲养盒)
(2)估计什么地方能捉到蜗牛?(校园的花坛、草坪等处)
(3)捉蜗牛时,要注意什么?(安全、爱护环境)
4.分组到校园里捉蜗牛。
5.捉回蜗牛后汇报交流,汇报内容为:你是在什么地方捉到的,捉到时它是怎样的?(有些躲在壳里休眠,有些身子露在外面爬行)
(二)认识蜗牛
1.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放在玻璃片上,仔细观察。观察内容有:
(1)如果蜗牛躲在壳里怎么办?(可以放到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来)
(2)蜗牛的背上有什么?它软硬如何?像什么?(螺旋)
(3)蜗牛的头上有什么?触角有几对?这两对触角一样吗?
(4)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用手摸一摸。
(5)让蜗牛在玻璃上爬行,观察它使用什么爬行的?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绘蜗牛的外形。
3.读儿歌:蜗牛身体软绵绵,背上硬壳像螺旋,头上触角有两对,他的腹足扁又宽。
4.学生画蜗牛。
(三)研究蜗牛
1.提问题:从你们捉蜗牛的活动中,你发现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1)潮湿的还是干燥的?
(2)是温暖的还是寒冷的?
(3)喜欢阳光还是阴暗?
(4)喜欢单独生活还是群居?
2.提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我们怎样来喂养它?
3.活动:每个小组把一份食物放在蜗牛周围,观察蜗牛对各种食物的反应,各小组交流各自的发现。
4.活动:自由观察蜗牛,但要注意保护。活动后将蜗牛放回原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四)制作资料卡
1.搜集蜗牛的资料。
学生回家通过查书、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资料。
2.制作资料卡。
自己提出问题并用恰当的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把它们记录在资料卡上。
3.交流资料,评选优秀活动者。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四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3、说说还有哪些动物想教蜗牛学艺,结果怎样? 能仿照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
4、指导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主、并、泳、浪
1、在课文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艺、主、并、师、睬、游、泳、浪、似、招
2、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出对话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一步一步地学,不能一味求全。
一、 谜语导入:先请小朋友猜个谜语
说它是条牛,不能下田走,
讲它力气小,背着屋子走。
2、 出示(蜗牛图) 借助拼音读准“蜗牛”两个字。蜗牛的本领可真大,能背着屋子走来走去,可是蜗牛却觉得自己的本领还不够大,于是,它走出家门,寻找师傅学艺去了。
揭题: 25、蜗牛学艺
3、齐读课题。学习生字:艺(拼读生字)。理解“学艺”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1、听说蜗牛要学艺,谁想教它学本领呢?请小朋友认真地听一遍课文录音,一边听一边思考这样的填空题:(谁来读一读这个填空题)
2.交流问题,完成填空:
( )、( )、( )主动教蜗牛学本领,但他们都不是( )。
3、学习生字:主、师
4、1――4节是写兔子的,5――8节是写蝴蝶的,9――12节是写鸭子的。
三、分步学短文:
过渡:那么,兔子主动来教蜗牛学本领,会对蜗牛说些什么呢?
1、(出示课文1—— 4节)自己试试把它读通。然后完成填空题。
因为兔子只会( ),不会( ),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
齐读填空
2、学习生字:并 睬
3、指名分角色朗读(1---4节),师生分角色朗读(1---4节)。
过渡:蜗牛认为兔子不是全才师傅,就不向它学本领了。那么蝴蝶、鸭子又想教蜗牛什么本领呢!他们能让蜗牛满意吗?
1、生轻声读5---12节,读好以后完成填空:
因为( )只会( ),不会( ) ;( )只会( ),不会( ),都不是全才师傅,所以蜗牛( )。
再来学习里面的生字。
写生字:游 泳 浪 招 似
3、分组读5---8节,9---12节;分角色读5---8节,9---12节。
小结:是呀,蜗牛认为蝴蝶不会跑,鸭子不会跳,并不是全才师傅,所以也没有向他们学艺,蜗牛要找一个全才师傅,它又继续出发了。
四、说话训练:
还会有谁想教蜗牛本领呢?我们展开想像,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1 多媒体演示:猫捉老鼠、青蛙捉虫(学生自由说、指名说)
2他们也不是全才师傅,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师傅才算全才师傅呢?(指名回答)所以蜗牛:出示最后一节。(齐读)
3、读词语
拓展延伸:
后来于老师听说这只蜗牛后来想通了,他也觉得会飞、会跑、会跳、会游泳的全才师傅是没有的。于是他就想一项一项地学本领了。你们看。
蜗牛没有找到全才师傅,心里难过极了,它后悔没有跟兔子他们学本领。于是他决心虚心地向兔子他们学习本领。一天他爬到蘑菇村,来到兔子的家,蜗牛敲敲门,兔子打开门一看是蜗牛,连忙说:“你找错人了,我可不是全才师傅。”说完,他就把门关了。蜗牛大声地说:“兔子姐姐别生气,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教我学跑、跳好吗?”兔子看了看蜗牛,觉得他挺有诚意的,才说:“好吧。”过了几天,他学会了跑、跳,告别兔子,快乐地向前跑去。
路上他看见蝴蝶在天上飞,蜗牛说:“蝴蝶姑姑您教我飞好吗?”蝴蝶见他主动要求答应了:“好吧,只要你爱学。”过了几天,蜗牛又学会了飞。他又告别了蝴蝶向前飞去。
后来他又向鸭子学会了游泳……成为世界上最有本领的蜗牛。
看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指名)
师小结:所以我们学本领时要一项一项地学。像现在这样,我们每天学一点儿,一点儿再加一点儿,日积月累,我们的知识就会越多,本领就会越大。
25 蜗牛学艺
兔子 跑、跳
蝴蝶 飞
鸭子 游泳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五
这是一篇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 小蜗牛在妈妈的提示下去树林玩,由于爬得慢,总是错过原来的季节,看到了下一个季节 的风景。课文借助小蜗牛先后 3 次去树林里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四季的不同特点以及蜗 牛爬得慢的特点。
课文以小蜗牛的视角,生动鲜活展现了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本课的最大特点是第 二、三、四自然段结构相同,小蜗牛的动作和蜗牛妈妈的语言不断反复。这种不断复现 的情节,有利于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
这是本套教材首次出现的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注了拼音,配有 4 幅色彩艳丽、季节特征明显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看图学文、 自主识字、独立阅读的能力。
1.认识“住、孩”等 12 个生字和王字旁 1 个偏旁;会写“对、妈”等 4 个字。
2.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2.学生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3课时。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 ”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书写生字。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六
1、“创设情景,诱生想动”教学模式是:带入情境,激趣动情――丰富情境,析难解情――深化情境,品美治情――渲染情境,即兴抒情。
2、“指导学法,导生会动”。想通过以上教学模式来让学生在提高审美的同时产生快乐。
3、通过这堂课来给学生一个机会、一种表现的欲望、一种创新
的动机和一种发散思维的环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自由发展、自由表演、自由创作、自由评价。
一、 认知目标: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二、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能力目标:通过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初步学会评价。
1、感受音乐情绪表现音乐内涵。
2、掌握ⅹⅹⅹ节奏型。
3、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和语气演唱叙事性民歌。
钢琴、节奏卡片、电脑课件、录音机、头饰等。
学生随音乐唱:我们来唱歌,姿势很重要,坐立要端正,眼睛向前瞧,感情表达好,唱歌不喊叫,音准字清,歌声多美妙。
【教学设想:简单的对唱问好,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歌唱一开始就让学生投入到音乐课堂中来。】
1、讲故事导入
a 、师:提问:同学们见过蜗牛吗?
生:见过 。那同学们愿意把你印象中的蜗牛表现出来吗?如通过画画,或描述蜗牛外貌特征和模仿蜗牛爬行动作等等。如果你觉得同学之间需要讨论一下也行。想画画的同学到老师这里来拿纸,(发纸并组织画画)其他同学哪位来描述蜗牛的外貌特征,(同学回答,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哪位同学来表演蜗牛爬行动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表演才能,有特色的给予奖励)。
b 、等画画的同学差不多画好了就结束表演,老师选一些画贴在黑板上,老师对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c、 师:同学们不但模仿得象,而且画得也好。老师这里有一个蜗牛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同学们见过黄鹂鸟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黄鹂鸟的图片(出示图片课件),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蜗牛和黄鹂鸟之间的故事:冬冬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低下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教学设想: 通过画蜗牛、说蜗牛、演蜗牛从而锻炼形象记忆、口述能力、模仿能力。关注学生的表现过程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存在能给其他同学带来美和快乐】
2、直观感受,突破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蜗牛为什么爬行得那么慢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倒底是怎样爬行的?”(课件演示,有意识地配上切分节奏音律)
学生争先恐后地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用一条简单的节奏型来模仿它。
(出示节奏卡片ⅹⅹⅹ)大家一起来拍一拍,看看像不像?”
①复习节奏:教师用双响筒敲击切分节奏ⅹⅹⅹ,学生拍、读节奏。
②请学生对比切分节奏ⅹⅹⅹ和ⅹⅹⅹ。
③请个别学生试拍ⅹⅹⅹ节奏,教师纠正。
④分小组拍击。
⑤集体拍击。
⑥拍读由ⅹⅹⅹ 组成的节奏组合:
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⑦按ⅹⅹⅹ看老师打手势唱音高:
5 5 5 5 3 5 ∣1 6 5∣……
【教学设想:通过电脑课件图象、音律演示切分音节奏,使学生直观感受ⅹⅹⅹ节奏,同时抽出歌曲中的某一乐句(教学中的难点)作为视唱曲,有利于整首歌曲的学习,为学习新歌作了铺垫。】
引入:蜗牛一听连它的走步声都让我们学会了,高兴地又向葡萄树爬去了。(课件演示:蜗牛向葡萄树继续爬行)
1、有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来听听。(放课件vcd)(边听边带着学生摇摇身体,摆摆头,感受音乐的美感。)同学们一定觉得这首歌曲很好听吧!(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2、再听一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旋律。
3、分析歌曲结构:全曲共分两个大乐句加一个尾声,采用重复的节奏和重复的旋律,易记易学。
4、按节奏朗读歌词,小组讨论“(啊)门(啊)前一棵葡萄树”这一句如何按节奏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朗读
5、多种形式练唱:
师:“一切准备就绪了,让我们一起快快来演唱吧!”
a、随旋律填唱歌词
b、师生接口唱
c、分小组练唱(准备推选代表扮演角色演唱。)
【教学设想:学习歌曲时,从视唱歌谱、按节奏朗读歌词到随旋律填唱全曲,让学生在听唱和自学实践中感受情绪,通过反复听唱练习,锻炼了学生的敏锐反应,提高了节奏感,加深了音符时值的感受能力。】
1、插放vcd再次感受歌曲情绪,启发学生的想象和即兴创作。
2、师: 这是一首寓言式的叙述歌曲,旋律轻快、活泼,如果我们能用不同角色表演出来,那将更棒,我们实行自愿结合的原则,扮演葡萄树、黄鹂鸟、还是蜗牛,进行情景表演,需要头饰的同学到我这边来拿,给予讨论的时间。(师巡视,鼓励大家都参与活动,同时播放歌曲)情景表演的同学谁先上来表演给大家欣赏一下,同学看完后说说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有哪些精采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发表一下你的宝贵意见,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表演,轮流进行。
【教学设想:通过歌曲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即兴创作灵感,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音乐形象和音乐内涵。】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
到一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让学生分析和辨别黄鹂鸟身上存在的缺点我们不应该学习,我们要学习蜗牛身上那种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听了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使我们知道了蜗牛是怎样爬行的?(生:“ⅹⅹⅹ”,师:“好”),我们也从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呀?(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师:“很好,我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都能做到的,是不是?”生:“是”)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七
设计说明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所以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地观察、朗读、识记、想象等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
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故事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为引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随课文题目识记、学写“牛”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适度分散了学生识字的难度。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拼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
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
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
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
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阅读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本环节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并根据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卡片、说出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
(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之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
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八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
2、认识生字。
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
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九
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线画出贝壳,并大胆用线条、图案装饰。
2.尝试用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和用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丰富画面色彩。
3.学习把主要物体画在中心位置,画得最突出的构图方法。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简单的背景。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画纸、蜡笔人手一份
3.黑板,已画好的蜗牛轮廓图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室里,它"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这是什么小动物呢?你们猜一猜是谁?(蜗牛)
1.教师:小朋友,蜗牛的样子是怎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
和经验进行讲述,如贝壳--圆圆的,有美丽的花纹;身体--长长的,软软的等;)
2.教师:蜗牛身上有什么?什么形状的?壳上还有什么?(一圈一圈的螺旋线,还有许多小花纹,非常美丽!)
教师:贝壳的颜色怎样?(有棕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教师:蜗牛的身体又怎样呢?(长长的、厚厚的)头上有什么?(一对触角、一双眼睛、还有一个小嘴巴)
1、蜗牛长得这么可爱,我们一起把它们画下来吧。你们想怎样画呢?(鼓励幼儿大胆把想法说出来)
2、示范蜗牛的画法: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画一只美丽的大蜗牛吧。
先在画纸的正中间,用螺旋线画出蜗牛的壳,再画上身体、触角、眼睛、嘴巴。
教师:蜗牛小时候很小的,后来它慢慢地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地跟着长大,终于长成了一个大大的壳。(提示幼儿:不要绕得太多,老师觉得绕4圈就最合适,线
与线之间不要太密)再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在画纸上占的位置。引导幼儿把一只蜗牛画在纸的中心位置,画得大大的,让人一眼就能发现画纸上有一只大蜗牛。
教师:接着,画蜗牛长长的、厚厚的身体,还有一对触角、眼睛、小嘴巴。
(2)用线条、图案装饰蜗牛的壳
教师:蜗牛喜欢美丽的壳,我们用线条和图案给它装饰一下。可以先用线条把贝壳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可以选用直线、斜线、波纹线等线条。
教师:除了线条,我们还可以画上美丽的图案,如圆形、心形、云朵形等。
学习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
教师:接着,我们给蜗牛穿一件美丽的衣服。用两种鲜艳的颜色
交替使用涂色,这样看上去很有规律,也很美丽!
(4)学习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
教师:除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如我先用深绿色在蜗牛的身体上涂上一小部分,接着我用浅绿色叠加涂上去,在把剩余的部分也涂上浅绿色,这样蜗牛身上的色彩就更美丽了。(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5)添画简单的背景
1、展示几幅优秀作品,让幼儿欣赏。
2、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和要求。
(1)先在画纸正中间画一只大蜗牛,接着装饰一下贝壳,最后才涂上颜色。
(2)要选用一些鲜艳的颜色来着色。
(3)画画时注意画面的整洁。
比一比谁画的蜗牛最美丽。
(视活动具体情况选择以下3项,可全选,也可选其1或其2进行描述)
活动建议
1、在幼儿下笔画之前,可以先让幼儿在画纸上徒手画一只大蜗牛,让幼儿感受大蜗牛在纸上的位置,然后再下笔画。
2、在讲解两种颜色交替涂色时,如果教师能在黑板上示范讲解,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并掌握这种涂色方法,效果会更好。
活动延伸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十
一、扣住“始终”,从“终”出发,了解蜗牛最终没有搬家。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蜗牛搬家》。蜗牛搬家这个故事,大家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请看大屏幕。(学生看视频听课文朗读)
师:(播放中课件出现故障,视频不能播放。)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有谁记得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
生:燕子帮蜗牛搬家。
师:你听得真认真!现在课件出问题了,谁来帮吴老师?帮忙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学生感到困难,没人举手)不要紧,简单地讲一讲,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讲好不好?
(师生合作一起说。)
师:(对一生)我听你说得挺好的,你来接着说给大家听,好吗?
(一个学生接着把故事说完)
师:你真棒,比刚才电脑里讲得还好!
评: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难以预测,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教师最感棘手的,但处理得当,同样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课堂上的吴老师游刃有余,从“听”转到“说”,从“燕子帮蜗牛”到“学生帮老师”,一切自然贴切……真可以说是“精彩来自生成”。
师:故事的题目是“蜗牛搬家”,故事的最后,蜗牛搬家了吗?
生:没有。
师:课文里面是怎么说的?哪一句话告诉我们蜗牛最后并没有搬家?
生:蜗牛的家始终没有搬。
板书:始终没有搬
师:“始终”这个词能理解吗?
生:一直。
师:“始终没有搬”就是一直没有搬,我们知道“始”指开始,“终”是指什么?
生:一直到最后没有搬。
师:对,这句话合起来是这个意思。单说“终”,就是——
生:最后。
师:“始”是开始,“终”是最后、结束。从开始到最后都没有搬成家。那么,开始的时候蜗牛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看课文的1到3自然段。
评:“始终”——这一个在文本中本不大起眼的词语,被吴老师独具慧眼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词义,渗透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的同时,建构起组织本课教学的基本框架。看似随意,实见匠心。
二、回到“始”字,了解蜗牛想搬家的原因。
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1到3自然段,想一想:蜗牛开始到底是怎么想的?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蜗牛开始是怎么想的?(师指板书中的“始”字)
生:它想搬到一个小山丘去住。
师:对,那它原来住在哪里呢?
生:石缝儿里。
师板书:
小山丘
石缝
师:小山丘和石缝那儿有什么不同呢?
生:石头周围光秃秃的,小山丘那儿很美。
师:石头周围光秃秃的,有树没有?
生:没有。
师:有草没有?
生:没有。
师:有花没有?
生:没有。
师:什么都没有,这就是“光秃秃”的。小山丘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美丽。
师:美到什么样子?
生:有密密的丛林,有甜甜的野果,还有清清的小河
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山丘画面)
生:哇,好美呀!
师:是啊,多美的景色!谁来带着赞美把课文中的这句话读一遍。
学生读。
师:课文中,“清清的小河”后面有六个小点,你们知道是表示什么吗?
生:还有很多很多。
师:还有很多美丽的景物,谁来说说,可能还有什么?
生:树林。
师:课文中的“丛林”就是指树林。
生:还有鲜艳的桃花。
师:好,“鲜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生:还有甜甜的野果。
师:“野果”书上讲到了,你一定是想着甜甜的野果太好吃了,就再说一遍,是吗?
生:还有旺旺的青草。
师:你的意思是说茂盛的青草吧?(学生点头)
生:还有五颜六色的花。
生:还有可爱的小燕子!
生:还有叽叽喳喳的小鸟!
……
师:我们班同学个个聪明,想像丰富,词汇也多,真像一个个小博士呢!
评:石缝周围的“光秃秃”与小山丘的山清水秀形成鲜明的对比。课中,浓墨重彩地强调小山丘的美丽,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小山丘美的形象,使学生对蜗牛打定主意要搬家的心情“深有同感”!
师:听说有这么美的地方,如果你是蜗牛你会怎么想?你想不想搬去?
生:(齐答)想!
师:蜗牛心里也是这么想的,它呀,打定主意也要搬到小山丘上去住,看到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课文是这么写的吗?
生:是的。
师板书:打定主意搬
师:“打定主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决定了。
生:下了决心要搬。
师:对,决定了,下定了决心。(指板书)开始打定了主意,最后却始终没有搬(指板书),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它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那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
生:小山丘那儿那么美,为什么蜗牛又不搬家了呢?
评:“会问的孩子才会学!”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敢不敢提问”和“会不会提问”是同等重要的!此处,教者又巧妙地与上文所扣的“始终”一词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矛盾”呈现在学生面前,使问题从学生嘴中脱口而出!这样,既缩小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坡度,又明确了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师:是啊,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呢?
师:现在我们看课文的4到6自然段,到课文中找理由。自由读读课文,看谁能找出答案来。
三、抓住蜗牛说的三句话,体会蜗牛害怕困难,所以“始终没有搬家”。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找到答案没有?
生:找到了!
师:真的找到了?找准了?你是不是像蜗牛一样打定主意了?(生笑,点头)
生:蜗牛怕太阳晒,又有些犹豫了。
生:蜗牛说风沙太大,怕下雨。
师:(板书“犹豫”)开始是打定主意搬,现在又犹豫了,能不能告诉我“犹豫”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不想搬过去
师:那“打定主意”和“犹豫”的意思?
生:相反。
师:那么,“犹豫”就是--
生:打不定主意。
评:“词语理解”是低年级的一个教学重点!但本堂课中,教者没有将其设置为一个孤立的教学点,而是将“词语理解”和“文章感悟”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整个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并将它们连成一条“线”。此环节,就是又一次把重点词语“犹豫”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结合前文中的“打定主意”来理解犹豫,既对前面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回顾,又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师:什么原因让蜗牛打不定主意了?犹豫了几次?
生:第一次是太阳太大怕把它晒坏,第二次是因为满天风沙,怕打在它身上会死掉,最后一次是下雨地滑怕爬不上小山的斜坡。
师:小朋友们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蜗牛说的三句话,老师把它写到一块了,大家来读读。
(出示课件:
今天太热了,我行动又慢,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
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学生自由读。
师:我来看看我们班哪个小朋友朗读水平最高,谁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一句就读哪一句。
一生读第一句。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样?
生:读错了一个字。
师:请先说优点,再说缺点。
生:有一些流畅,但“晒”字没有读准确。
师:“晒”应该读翘舌音,你听得很仔细。你能读一读吗?
(另一生读,读得很好。)
师:现在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两只“蜗牛”,你们喜欢哪一只蜗牛呢?
生:刘子旋(第二个读的学生的名字)!
师:她读得好,我们欢迎她再读一遍好不好?
(学生鼓掌欢迎,刘子旋再读一遍。)
师:你们说说她哪里读得好?
生:“强烈的阳光会把我晒坏的”这儿读得好,把“晒坏”读得重一些。
师:(对刘子旋)你读得很好,请问你刚才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想,蜗牛怕太阳晒,我就把“太”和“晒坏”读得重一点。
师:我们读句子要抓住重点的词,有的地方要读得重一点,有的地方要读得轻一点,我们学着刘子旋的样子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评:朗读的“指导”,不应该只是来自教师,课堂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优秀学生的朗读便是一种。学习中,如果“榜样”来自于老师,学生也许会有“压力感”,而当“榜样”来自于与己相仿的学习伙伴时,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感”,相反会产生一种“学习动力”。吴老师就很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既有自己对学生“人文”的评价,又信手拈来,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模仿范例,朗读指导收到了实际效果。
师:另外的句子谁来读?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吹雨打。”
师:读书的时候要看清楚每一个字。谁来再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禁不住”是什么意思。
生:受不了风沙吹打。
师:对的,就是受不了,受不住的意思。你理解得很好,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遍。
生: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你们听清楚吗,他刚才是这样读的:“我这细皮嫩肉,”(把“我”字读得比较重)大家尝试这样读一下。
生自由读。
师:来,再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要把“我”字突出来?
生:我觉得这只蜗牛把自己看得很重,非常担心自己,心里只怕自己受苦。
师: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大家也学着这样把这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我这细皮嫩肉,可禁不住这风沙吹打。
师:把动作加进来,我们的朗读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学生边读边表演,很形象。)
师:最后还有一句,有谁愿意读?(一学生站起来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师:嗯,读得很好,但是那边的小朋友你听到她的声音没有?
生:没有。(老师请学生再读一遍,学生声音大了一些,但仍不够响亮。)
师:不错,比起刚才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无论如何”你是怎样理解的?能不能换成另外的词?
生: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
师:“根本就是爬不上去的”,还会用“根本就是”,你的词汇真丰富!
生:是不可能爬上去的。
生:随便什么办法我都爬不上去。
生:我就是费尽力气也爬不上去。
师:好的,蜗牛就是这样想的,想象你就是小蜗牛,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无论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
评:本文,蜗牛之所以“始终没有搬成家”,就是因为它“畏惧困难”。它的三个“借口”是突破文章重点的关键所在!教者抓住重点,舍弃其它,将这三句话作为“突破点”,充分展现了其对文本的解读之深,解读之精!在教学中,教者没有将这三个重点句肢解得支离破碎,而是以朗读促理解,以理解助朗读,并将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落到实处。
师:(指大屏幕上的三句话)蜗牛说的这些话你觉得有道理吗?
生:有道理,天气不好。
师:嗯,这是你的看法。
生:没道理。看起来不管哪种天气它都不能搬家,它应该去冒一下险。
生:它应该去试一试。
师:是呀,说得太好了。太阳真的会把它晒坏吗?它就一定经不住风沙吹打的呢?小山丘的斜坡是不是真的就爬不上去呢?不去试一试,作一次努力,你怎么知道呢?
师:蜗牛它自己想到这点没有?它是怎么说的?
生:只怪天气不好,要不我早搬进新家了。
师:是不是该怪天气不好?到底要怪什么?
生:怪蜗牛自己。
师:这时,你想对蜗牛说什么吗?
生:我想对蜗牛说:打定了主意就不要犹豫,就要搬家。
生:蜗牛不能只怪天气。
生:蜗牛啊蜗牛,你不能只怪天气不好呀,你要自己去试一试,保证你就能到小山丘去了!
生:蜗牛三心二意。
师:哦,蜗牛是三心二意吗?它这时心里想不想搬家?
生:想。
师:对,它心里还是想搬家,说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对吗?
生:对。
评:学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师的意料,老师却能巧妙地利用这一“课堂契机”,既解了学生的疑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后文的学习。
师:课文哪里说明蜗牛最后还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对着小山丘张望,叹息。(师板书:叹息张望)
师:这两个词的意思懂不懂?(师用手虚指远处)小山丘在那里,谁来用动作表演一下蜗牛的“张望”和“叹息”?
学生表演。
师:看来,这只蜗牛还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来对比“蜗牛”,从《蜗牛搬家》获得启示。
师:大家现在来看看你们眼前的这只蜗牛啊,这只只会叹息不知行动的蜗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蜘蛛织网。
课件出示:
蜘蛛织网
一只蜘蛛在织网,刚织了几下,一阵风吹来,把丝刮断了。
蜘蛛重新织起来,刚织了一半,一阵雨点打来,把网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织。它织啊,织啊,眼看快要织成了,一阵冰雹砸下来,又把网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织。织啊,织啊,它终于织成了一张大网。
蜘蛛高兴地坐在网中,捉着飞来的小虫。
师:对照一下蜗牛,联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评:此处巧妙地引入《蜘蛛织网》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弃”与蜗牛的“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形成对比,道理在对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们要学习蜘蛛,不能学蜗牛。
生:不能放弃。
生:要勇往直前。
生:说到就要做到。
师:对,不光要想和说,还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师:不管是搬家还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难。
评:受年龄的限制,二年级的学生,思维和表达也许不是那么完善,这是很自然的。但作为老师,对学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导,帮助提升,不能视其“思维的局限”而不见,放之任之。此环节,当还有学生把体会局限在“搬家”上的时候,吴老师发挥了其导师的作用,把他们引导到广阔的生活空间。
师:如果你是这只小蜗牛,你有什么话说吗?你会对曾经想帮你的喜鹊、燕子、蛤蟆说什么吗?
生:我想说,对不起,喜鹊,我不应该害怕困难。
师:嗯,小蜗牛后悔啦。
生:我想对燕子说,你好心来给我帮忙,我应该搬家。
生:我想对它们三个说,我还是想搬家,你们再来帮我好不好?
师:太好了!蜗牛想改变自己了!这样的蜗牛小朋友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最后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蜗牛,送给大家,我们一齐来读。
课件出示:
今天尽你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也许就能做得更好。
———牛顿
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的意思能理解吗?如果不太懂,课后再想想,或者请教别人,好吗?
生:好。
下课。
总评:
看,一次“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质朴简约、一气呵成”,全无粉饰雕琢的作秀之态,这就是吴老师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从“学案”到“学堂”的演绎!
教者根据对文本的解读、学情的了解,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设计出来的课时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适时地将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呈现”出来!
其一,教者打破文本“由因到果”的叙述顺序,以“寻果索因”作为课堂中轴线,带领学生感悟学习,真所谓“去繁就简三秋树”,简洁明了!接着,教师从对“因”与“果”的了解中,找到质疑空间,让学生自己提出了进一步的探究主题——“它开始已经打定主意了要搬家,可到最后怎么还是没有搬呢?”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需求”,水到渠成!
其二,教学预设中,吴老师充分考虑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考虑了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始终没搬、打定主意、犹豫、张望叹息”为立足点,品味蜗牛先“信心十足”,进而“犹豫不决”,最后“望洋兴叹”的心理历程。集中而有力!这一设计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教者对低年级
语文教学特点的准确把握。
我们都知道没有一堂课是可以完全预设的,除非教者毫不顾及学者的学习体验,只把“学堂”当作“学案”的复制品。而吴老师呢?她“审时度势”“以学促教”,使学堂成为学案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实践场所。
1、善于调整,少了刻板,多了“灵动”。开课伊始,“意外”出现!课文朗读中断!怎么办?教者从容不迫,说道:“对不起,课件出现了问题。刚才这个故事讲到哪里来了?谁来帮帮吴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妙!一次“课堂意外”倒“无意间”营造了一个检验学生听的质量,师生合作进而一生独立诉说故事情节的机会。课堂因此而更显示出动态美!
2、善于倾听,少了说教,多了“关怀”。为什么纯粹的“媒体远程教育”并不能完全代替“师生对面的近距离教学”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是“人”,他们即时即刻的表现,需要及时得到来自教师的“人文关怀”。为突破教学难点,吴老师循学生所好,鼓励学生而且自己也认真地倾听,其自主选读的“蜗牛为没搬成家而找的三个借口”,并发挥课堂上的合作效益,通过自评、生评、师评全方位地评述学生的朗读效果!“读得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为什么你要把‘我’字突出来?”“说教”没有了,就在这看似“即兴式”的点拨下,学生头脑中那只“轻言放弃,害怕困难,不敢尝试”的蜗牛形象逐渐凸显,呼之欲出!同时,教者还不失时机地“捕捉”听来的信息,不断出现新的“生成”,随机地强化大声朗读的习惯、彰显学习的“榜样”提示先说优点再说缺点的评价方法等。
3、善于交流,少了束缚,多了“个性”。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课层层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畅。当学生思维需要梳理之时,教者构筑起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发现”的渠道。先评说“蜗牛的话有道理吗?”,继而联系旧知《蜘蛛织网》,进行对比“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这一“评”一“比”中,孩子们用最简短、最朴素的,又具有一定个性的语言——“不能放弃”、“要勇往直前”、“说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谛!
此课,在平和亲切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落实了从“学案的设计”到“学堂的呈现”,从“学案的预设”到“学堂的发展、完善”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一
1、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知道蜗牛和蝗虫的区别。
2、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能根据动物特点,描述动物的大小。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蝗虫、蜗牛壳、放大镜、尺、三角尺、记录用纸和笔。
2、蝗虫、蜗牛、长得跟蜗牛相近的动物、长得跟蝗虫相近的动物、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大象、长颈鹿、蜂鸟等动物的图片。
1、观察蝗虫。蝗虫的头、胸、腹;蝗虫的头部:眼睛(单眼与复眼)、触角、嘴(口器);蝗虫的脚;蝗虫的翅;
2、描述蝗虫的身体的特点。
1、比较蜗牛与蝗虫的相同点。都有头部,头部有触角、眼睛、嘴;都有运动器官——足……
2、比较蜗牛与蝗虫的不同点。身体形状、构造不同;眼睛、触角、嘴、足等不同……
1、周围环境中,跟蜗牛长得相近的动物:田螺、蛞蝓、蚌、蚬……
2、周围环境中,跟蝗虫长得相近的动物:蚱蜢、螳螂、蟋蟀、蜜蜂、蚂蚁……
3、周围环境中,长得既不像蜗牛又不像蝗虫的动物:猫、青蛙、鱼、鸟、乌龟……
1、比较两只蝗虫的大小。
2、观察描述一只较大的蝗虫和一只较小的蝗虫。
3、测量蝗虫的身体长度。
4、测量蝗虫的展翅长度。
1、测量蜗牛的身体长度。蜗牛的身体没有固定的长度,测量存在难度,即使测出了数据也没有多大用处。
2、寻找比较蜗牛大小的方法。
3、比较测量蜗牛壳的大小。用三角尺测量蜗牛壳口朝向桌面时的高度。
1、出示一张蜂鸟的图片,问:这是什么鸟?这只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没有?知道这鸟有多大吗?老师用食指和拇指表示1-2厘米的大小,同时告诉大家,这只蜂鸟跟蜜蜂差不多大小。学生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瞧,大小的观察和描述,有时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2、讨论:大象、长颈鹿、鱼、蚯蚓、蝴蝶、乌龟、瓢虫,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这些动物身体的大小。
3、说说自己在寻访小动物的调查活动中,是用什么方法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大小的。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观察方法。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二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情境一: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学生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情境三: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习与绘画学习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习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蜗牛的教学 蜗牛的教学课堂实录篇十三
一、 认知目标:学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并为歌曲伴奏。
二、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同学们懂得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三、 能力目标:通过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和探究团结的精神。初步学会评价。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听到的音乐,从而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学会o x o x | o x x ‖的节奏型,唱出歌曲的强弱。
多媒体、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打击乐器、电子琴等。
听唱法、视唱法、情境法等。
一、组织教学,感受音乐
学生听音乐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走进音乐教室。
二、谜语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小动物行得慢,背着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动物?(生:蜗牛。可见出示蜗牛)它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学学蜗牛爬行的样子。
师:瞧!森林里的黄鹂鸟也来了(课件出示)
2、师:可真热闹呀,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蜗牛和黄鹂鸟的故事,可是老师要用唱的方式告诉你们这个故事。(教师范唱《蜗牛与黄鹂鸟》)
师:谁能把刚才老师唱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看看谁说得最棒。(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三、学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师:这么有趣的歌曲让我们为它伴奏相信会更好听的。
1、课件出示两条节奏型
① o x o x | o x x ‖
② xxxx x | xxxx x ‖
老师示范拍节奏
2、师:你们觉得哪条节奏型更像小蜗牛在爬的样子呢?我们就用它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并回答)。
3、练习节奏
第一步:学生有节奏的模仿蜗牛爬的样子
出示:0爬 0爬 | 0爬 爬‖
第二步:学生按节奏怕手为歌曲伴奏
第三步:用自己喜欢的并能发出声响的方式按节奏为歌曲伴奏。
四、学唱歌曲
师:这么有趣的歌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
1、 听一听:播放电脑课件完整聆听《蜗牛与黄鹂鸟》,感受歌曲。
2、 哼一哼:教师弹奏学生用“lu”轻声模唱歌曲。
3、 念一念:按节奏念歌词,教师要提示念歌词时第一拍要念得强一些。
4、 拍一拍:结合念歌词,一拍双手分开,二拍拍手掌。
5、 唱一唱:随着教师伴奏轻声高位置演唱歌曲。
分析歌曲的情感。小蜗牛凭着毅力努力的爬着,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吃到那甜滋滋的葡萄,你们说它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唱一唱《蜗牛与黄鹂鸟》
6、 演一演:教师将学生分成三组(叙述者、蜗牛、黄鹂鸟)进行表演。
四、创造性表演
1、 师:这么好听的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它呢(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进行选择)
我喜欢这样去表现:
⑴敲一敲
⑵演一演
⑶唱一唱
⑷画一画
方法:敲一敲:选自己喜欢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演一演:喜欢表演的同学找几个同学一起分角色为这首歌曲设计动作,一起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可以扮葡萄树、黄鹂鸟、蜗牛几个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唱一唱:喜欢唱歌的同学也可以找几个好朋友分角色进行演唱。
画一画: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根据歌曲内容来作画。
(老师巡视,1、鼓励同学们参与活动,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活动。2、对学生进行指导。3、同时播放歌曲。)
2、成果展示
①全体一起表演,画画的同学继续作画。
②各组选代表上来表演。分角色表演、演唱的同学戴上蜗牛和黄鹂鸟的头饰。
③小画家们展示自己的画。
表演完后让同学们互相评价,说说对方好在哪里,还有难里做的不够好。老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唱了《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小蜗牛和黄鹂鸟你们更喜欢谁呢?为什么?黄鹂鸟为什么不受大家的欢迎?我们要向谁学习?(学生开展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小结,渗透德育教育: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小蜗牛不畏艰难,执着的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的顽强精神。不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
师:黄鹂鸟听到了我们的批评它后它知道自己错了,于是来到葡萄树下,你们说它这次会对蜗牛说什么呢?(小组合作创编第三段歌词。)
听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做蜗牛或黄鹂鸟的动作离开教室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414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