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两个生字“蛙”“沿”,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井口、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对话。
3、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1.教学课件一份。
2.注音生字卡。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能给“圭”这个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吗?
2、学写生字:“蛙”。(注意:左窄右宽、“圭”中间一竖不能连在一起。)
3、出示 “古井”图,谁能看着这张图片猜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坐井观天”)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3、坐井观天”。
二、初步感知课文
大声地朗读课文,看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为止,把课文读通顺。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读一读生字:沿、蛙、信、所、际、错、答、还
3、学写生字“沿”(注意:左窄右宽、右上部分不要写成“几”)
四、研读课文
1、请大家再大声读读课文,读完后完成填空: ( )在井沿,( )在井里,他们在争论( )。
2、他们是怎么说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分别用“——”和“~~~~~~”划出青蛙和小鸟的话。
3、同桌合作读:一生读青蛙的话,一生读小鸟的话。
4、去掉提示语。选择一个角色读一读。
1) 青蛙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a、“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说句大话吗?(学生乐)
就用这种感觉读好这句话。
b、那么你们说,青蛙怎么就那么肯定地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他有什么根据?(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哪几个词语让人感觉特别肯定,请你肯定地读一读。
c、谁再来做做青蛙,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用你的朗读来说服大家。
2)、小鸟的观点是什么,从哪个句子知道的?
a、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啊?
谁还能说:( )无边无际,( )得很哪!
b、他为什么会这样想?(能不能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在这一百多里路中,小鸟不仅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空,一定还看到了( )、 还看到了( )……(说话练习)
c、很好,哪只小鸟能用你的朗读来说服青蛙。
3)青蛙说的也是有根有据的,他究竟错在哪呢?我们留到下一堂课再讨论。 五、巩固字词。
1、分角色合作读全文。
2、认读词语。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一、谈话导入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教师范读,生倾听)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13 坐井观天
看
青蛙: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小鸟:天无边无际大得很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 理解“坐井观天、井沿、说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知道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所见有限。
4、 能想象说话,写几句话。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动物头饰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坐井观天》(揭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只小动物:青蛙和小鸟(边说边贴图片)它们是怎么认识的呢?(指名说)它们认识之后为了一件事情吵了起来,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指名说)
(二)学习课文
l 谁来读一读。你喜欢读哪次对话,你就读哪次对话!
l 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这三次对话,看一看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说一说)
l 教师小结:看来,有很多小朋友对它们的第二次对话有些不懂的地方,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点击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
2、学习第二次对话
(1)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
(2)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有多大?)
读一读青蛙的话,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呢?(指名说一说)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l “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青蛙认为小鸟说的什么是大话?
是的,那谁来读一读,把青蛙那种很自信(……)的语气读出来。
能不能再带上表情读一读。
l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其实就是说……
看来,这只青蛙确实是自以为是的,那谁来当一当这只青蛙来说一说。
(4)、一百多里究竟有多远呢?让我们跟着小鸟一起来飞一飞吧!我们一边飞,一边说一说:飞呀,飞呀,我们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又飞过了什么地方,来到了哪里。(点击课件演示动画)
师说:小鸟飞累了,飞渴了,落在了(井沿上)
可是,小朋友们知道吗?我们才飞了一百多里,仅仅是天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看来,天确实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板书:无边无际)
(5)、那么说,小鸟说的话是对的。(出示小鸟的话)
那谁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6)、天是那么大,可是青蛙为什么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指名说一说)
(7)、分角色朗读第三次对话
3、学习第三次对话
师: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说的是对的,千方百计的给自己找理由。这不,它们又进行了第三次对话。请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次对话,看一看它们都为自己找了什么理由。之后,同桌商量一下,把这次对话演一演。
(指名演——师生共同评议——再演)
(2) 这时候,小鸟也笑了,它又在笑什么?
(3) 那谁来读一读小鸟说的话。(点击出示:你是弄错了。)
理解“你是弄错了。”还可以怎么说。(点击出示:你【 】弄错了。)
谁再来读一读小鸟的话。
4、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5、深化理解,揭示寓意
(1) 这只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会跳出井口来吗?
想一想,如果青蛙继续坐在井底不出来,会怎么样呢?
(2) 小朋友们,那让我们再劝劝它吧!看看哪为小朋友的本领大,能把这只青蛙劝出来!(指名说一说)
(3) 小朋友们真能干,青蛙听了你们的话,它要跳出来了。(点击课件出示画)
l 青蛙唱着跳着来到了海边,哇——,海( )宽得很哪!
l 到了晚上,青蛙抬头一看,大吃一惊,星星( ),多得很哪!
l 青蛙还会看到什么呢?(指名说一说)
l 青蛙还看见了许多它从没看见过的东西,你们能不能帮它画下来,让其他井底的青蛙也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并且跟它们说说你现在最想对它们说的话。(课件出示课堂作业)指名说一说。
(4) 小朋友们,学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懂得)了什么?
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坐井观天》这个故事。它告诉我们,不能做目光短浅的井底之蛙,要扩大自己的眼界,目光远大,做见多识广的人。
我们以后要怎么做呢?(指名说一说)
6、布置自选作业:
(1) 把《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说给你喜欢的人听,并告诉他们你从这个故事里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2) 把未画完的画(青蛙跳出井口所看到的)继续画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44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