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十四篇(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8 11:29:32
最新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十四篇(优质)
时间:2023-04-08 11:29:32     小编:zdfb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一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调动并强化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件:黄河大合唱之――《黄河颂》配乐朗诵及歌曲,壶口瀑布视频,保卫黄河的歌曲。

一、导入新课:

被誉为母亲河的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魂之所在,历来为人们所歌咏。同学们到过黄河没有? 好,咱们先来看看黄河,好吗?(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这黄河以他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他,因为他古老,他孕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华大地,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以他的雄浑力量激励他的儿女奔赴抗战前线。那是在1938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日演出队来到黄河边,来到壶口瀑布,涛涛黄河水在诗人胸中掀起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随后又一气呵成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唱遍大河上下,激励中华儿女为祖国尊严而战。《黄河大合唱》共八个乐章,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来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二、初读课文,感知歌词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黄河颂。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节奏。揣摩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边体会,诗歌结构分为几部分?诗歌饱含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样的?)(自由诵读)

1、诗歌分为几部分?

生:分为两部分,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部分。歌词分为描绘黄河,赞美黄河

2、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的赞美,歌颂,爱国之情

总结:也就是体现在一个字上的话就是“颂”。黄河颂是对黄河的颂歌,那么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表达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样? (应该是赞美之情激昂,雄健,热情悲壮 自豪 深沉 赞讼 豪迈之情)

3、如何把握文章这种感情基调呢?请同学选择你喜欢的一节练读,看你所选的这一节该怎样去读? (练读)

师:声音洪亮,读得很用心,但是情感节奏把握不到位。

师:那么我们来听一段配乐朗诵,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朗诵的语气语调,及情感的把握(听读)

4、听完诵读后说说他为什么会读得那么好呢?

读得这么好还源于作者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我们要想读得更好些,需要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句的内涵,受到诗句的感染,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那让我们一 起赏读课文,品读歌词

三、赏读课文,品味歌词

师:下面我们以朗诵词为例一起来揣摩读诗的方法,拿出你的笔把关键的词句画一下

师:哦,朗诵词。在歌词之前加朗诵词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呢,我们在影视作品里头也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形式,对吧?这样,老师来把朗诵词读一下,同学们边听边体会、边思考,看一看朗诵词在作品当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范读)

(一)品读朗诵词

1、这段朗诵词摆在歌词之前你们认为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好,请你说说。

领起下文,领起下文的,是英雄气魄,民族精神,伟大坚强,赞歌,(齐读)

2、诵读诗歌应该注意什么?

(1)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读时要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朗读重音和朗读节奏,读好关键词,把握时代背景这样,才能在朗读时做到传情达意。

(2)把握诗歌的情感。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3)注意关键词的语气

(4)把握时代背景。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对黄河的颂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二)品歌词

运用这种读诗的方法做一个训练:下面我们以纵列小组为单位,赏读歌词部分,每组读一节,(这组读望黄河,这组颂黄河的第一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二层,这组读颂黄河的第三层。)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或一个词,用声音传递情感,边读边赏,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应该怎样去读?并作有感情诵读。

1、品读 2、赏析 3、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

四、美读诗歌,升华主题

1、美读

现在我们一起带着你对文章的理解,对诗歌饱满的激情,以及对诗歌中关键语的把握。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可以分角色,可以配乐,可表演,把你的最高水平展示给大家。(练读),

自己组合,如果要分角色可以采用和同伴互助的形式,在小组中选择同伴合作,试着练一下,等会请同学们表演

师:选择一组来读,你们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读的?(展示读)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有合作经验,这样来全班合作读,

下面我们来配音朗读,在画面、乐曲声中,进一步感受黄河勇往直前的气魄、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特别要要读好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投入感情,放声朗读吧!老师读第一段(齐读)

老师读第一段 ,一个同学读英雄气魄那段 ,女同学读第一节啊 ,男同学读第二节啊祖 ,剩下后面的一起读。

要求:读出关键词的语气,读出情感,

师:在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黄河滚滚东流的气势,感受到了黄河永往直前的气魄,也感受到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老师想问一下作者在这里只是想赞美黄河吗?

2、主旨:

作者想借黄河赞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祖国,借此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五、课堂延伸 知识反馈

1、你这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节课学到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来解决这一类问题呢?

2、下面我播放《保卫黄河》视频,我们边听边看文字,找出要重读的关键词,听后我们一起来朗读。(播放《保卫黄河》的音乐,同时展示文字幻灯片)

让学生找重读关键词,并说说重读的理由,鼓励试着读一下,然后师生齐读,在高昂的气氛中结束歌词的学习。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二

1、《黄河颂》是组诗《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在《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

2、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本课学习中要突出“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这个教学重点。

3、七年级下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现代诗歌,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揣摩诗歌精彩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语言运用的技巧还不是很熟稔,因此,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心揣摩,学会品味。

4、《黄河颂》是歌词,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可以作为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优秀范本。

1、七年级学生爱朗读、好模仿,表演欲望也很强烈。教师要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在语音、语调、停顿、重音、语速的处理上更胜一筹;还要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2、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国屈辱的历史已远。要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通过各种方式朗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热情。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的理解感悟。

1、积累词语,掌握“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多种形式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揣摩意蕴丰富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音频、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文字资料。

两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ppt显示)

导入:“一把黄土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聆听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来感受黄河的气势。播放《黄河颂》(男声独唱)音频,请学生闭上眼睛感受壮美的意境,然后谈谈对这首曲子的感受由此引入《黄河颂》歌词。

1.老师板书题目:黄河颂(“颂”字加着重号)

2.出示任务:

(1)题目“颂”的含义是什么?(赞颂、歌颂)

(2)听《黄河颂》的感受是什么?

3.反馈指导:

(1)指名回答,理解题目含义;全班齐读课题,在“颂”字上重读。

(2)《黄河颂》这首歌曲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给人力量、催人奋进。

过渡语:同学们,读了题目,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课文是赞颂黄河的诗歌;听了歌曲,从歌词中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的气势。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歌?它蕴含着怎样的感情呢?相信我们只要美美地读这首诗歌,就能知道了。

(二)初识作家,了解作品

1.出示任务:

(1)阅读课本“预习”部分,圈点勾画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

(2)学生补充介绍作者光未然、作品《黄河大合唱》及预习时查阅的背景。

2.反馈指导:

预设(ppt显示):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指导:

(1)强调《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补充其它七个乐章;作者光未然、谱曲冼星海。

(2)学生在补充时不能读资料,要自己理解后介绍出来。

(3)齐读课本“预习”部分,补充资料。

(一)听读课文,感知诗意

1.出示任务: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音频,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诗意。

(2)听读时,在课文里把重要字词圈画出来,然后借助课下注释及字典将这些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1)学生上黑板板书听读时自己圈画的字词,并为其他同学强调重点。

(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加红、加粗字的读音及释义(ppt显示):

注音:

释义:

狂澜:大波浪 山巅:山顶

哺育:喂养 滋长:生长

(3)补充课堂笔记,全班齐读字词。

(4)全班齐读诗歌。

(二)个人表情朗读,读出诗歌节奏

1.导语:大家诗歌朗读时,字词读音比较准确,但是缺少停顿、重音、速度、语调的处理?

出示任务:

(1)请大家听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配乐朗读,注意他在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的优点。

(2)理解体会,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2.反馈指导:

(1)诗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啊!黄河!”重复三次,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全诗应读出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

3.自由练习读准课文并指名反馈指导,重点注意反馈指导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方面。

(三)小组合作朗读,读出诗歌情感

1.出示任务: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朗读课文,分工合作,取长补短。

(2)小组朗读评价: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分工合宜,合作默契。

2.反馈指导:

(1)小组合作朗读展示,提示其他学生集中精神注意听,在读错的字下面点上圆点,在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有问题的地方划线标记,情感不到位的地方勾画。

(2)一个小组朗读后,其他小组指出读错或不合宜的地方,并进行全面评价。

(3)小结后自由读或齐读该自然段,反复练习。

(四)师生联合朗读,读出黄河气势

1.导语: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朗读,我们读准字音、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让我们师生合作,再次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出示任务:

男领“朗诵词”部分,女领“歌词”部分的开头至“劈成南北两面”,男生齐读第一节“啊!黄河!”,女生齐读第二节“啊!黄河!”,男生齐读第三节“啊!黄河!”,师领最后一部分,全班齐颂“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2.反馈指导:

(1)师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小结后自由读,反复练习,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五)小结过渡,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听读、范读、小组合作读、师生联合读等形式,读准了诗歌的语音,读清了诗歌的停顿、重音、速度、语调,更读出了诗歌的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大气磅礴的气势。大家读得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下节课深入品析,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一)查阅资料: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二)赏析诗歌:抓住诗歌的一个方面,进行赏析。参照课本范例,做好批注。

(一)复习上节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词。

1.导语: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们先复习上一课已经会认读的字。请两名同学们上黑板听写。

听写字词:浊流 屏障 九曲连环 澎湃 哺育 狂澜 山巅

2.反馈指导:教师指名听写,当堂批改、纠正。全班齐读。

3.小结:这些划红色着重号的字,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掌握字形,确保准确无误。

(二)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句话“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请同学们谈谈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1.出示任务:

(1)小组交流查阅的资料。

(2)请两组代表分别交流黄河在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3)引出《黄河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2.反馈指导:

老师补充相关的资料;明确主要学习目标“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过渡语:同学们,交流了资料,我们知道黄河在历史和地理位置上都非常重要。作者在诗歌中如何诗意地表达黄河在历史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如何表达炽烈的情感?让我们在歌词中去找答案。

(一)自读诗歌,明确诗歌大意

1.出示任务:

(1)自读课文,给每节诗前加上段落序号。

(2)概括每节诗歌的大意,将概括的语言批注在每节诗的空白处。(提示:阅读时把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或疑难问题,用简练的语言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这就是做批注。)

2.反馈指导:

教师选两三个同学概括诗歌大意,请其他同学补充。

预设: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写出了黄河在中华儿女心目中的重要地位;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中华民族;歌颂黄河,黄河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英雄的黄河就是英雄的中华民族。

3.小结过渡:诗歌着眼于“歌颂”,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在我们面前,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的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气势恢宏的颂歌。那么,诗人怎样将歌颂的内容穿在一起呢?让我们理一理他的抒情脉络。

(二)悟读诗歌,理清抒情脉络

1.出示任务:

(1)教师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理解诗意。

(ppt显示):

a.歌词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概括这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b.在主体部分,作者刚开始对黄河作了一番描绘,由哪个字引起?从那些角度写了黄河?

c.颂黄河的外部标志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d.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反馈指导:

(1)预设:

a.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b.“望”字引起。四个角度:惊涛狂澜―特写 浊流连环―俯瞰 奔向黄海―纵观 劈成两半―横看

c.养育中华民族 保卫中华民族 誓言学习黄河。(这个问题学生概括难度较大,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黄河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等等)

d.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反馈指导:

a.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记录讨论要点。

b.各组选代表就其中一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采用抽签形式选题)

3.评价:全班评价,评出最佳发言人,授予“发言之星”的桂冠。

1.出示任务(ppt显示):

(1)赏读课文,交流批注作业。(提示:观察书上几处批注,一处批注应抓住一个方面,全文批注可以多样化、多角度)

(2)小组交流,每个人以“我欣赏这首诗的_____ _(方面),因为______ _____”的句式说话。

(3)谈论交流,选好代表,准备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1)我欣赏这首诗的韵律,因为它有雄浑奔放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洪亮的音节、错落的句式,引人高歌,催人奋进。

(2)我欣赏这首诗的画面,因为它为我们呈现了黄河立体的美,近远结合,纵横相接,全方位展现了黄河独特的美。

(3)我欣赏这首诗的语言美,特别是比喻修辞的运用。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既写出了黄河天险在地理上的战略意义,也写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那“千万条铁的臂膀”就是黄河的无数支流。

(4)我欣赏这首诗形象生动的语言,除比喻外,本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掀”“奔”“劈”等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黄河一泻万里、势不可挡、刚健有力的样子刻画了出来。

(5)我欣赏这首诗雄浑豪迈的风格。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雄浑豪迈之美。……

3.评价过渡:诗歌的美是多元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学们以个性的眼光发现诗歌独特的美。美在旋律,美在语言,美在画面,美在风格,美在意象,美在情感……真是美不胜收,诗歌解读个性十足。让我们合唱式朗诵这首诗歌,再次体验一下诗歌的美。

1、导入(ppt显示):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这根维系着我们,哺育着我们,它把中华大地串联起来。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催生了优秀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黄河――它经历了最频繁的战争,造就了英雄与史诗。

黄河――永远值得我们赞扬、学习。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诵读,唱出心中的赞歌。

1.出示任务:

(1)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2)学生分角色朗诵诗歌:

序曲由一女生领诵,主体部分学生齐读,尾声由一男生先领诵,再全班齐诵。

(2)分诵、合诵配合默契、衔接自然、感情充沛到位。

2.反馈指导:

(1)学生合作朗读后,教师评价,不足之处再次朗读。

(2)反复练习,直至读出黄河磅礴的气势。

3.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一)资料助读:下发资料,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二)学唱歌曲: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三

① 知识与技能:

指导同学们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同学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课时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同学们,引起同学们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同学们自由练习朗读。

③同学们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文章。

用如下板书总结文章。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要求同学们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同学们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同学们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四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黄河颂》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一、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如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二、要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三、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很好的朗读课文,教学时应继续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行领会文意,培养语感。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黄河颂》是著名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与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语言和抒情方式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因此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新课程中强调教师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根据《黄河颂》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可从朗读训练,培养语感,整体领会文意的角度出发,激发并强化学生的朴素的爱国情感。

本案例设计了四个活动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首先以“黄河知识知多少”,调动学生知识积累,了解黄河历史,同时可调动起学习情感;然后以“吟诵黄河诗作”完成本课的朗读训练任务,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反复体味诗歌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第三个板块中,注重从学生的理解感悟入手,让学生探究黄河精神的实质所在,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各抒己见,更是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虽没有诗人的生活体验,但仍可从自己所处年代

出发,明确新时代的青年应持一种怎样的人生观念;最后以“咏唱黄河歌曲”作结,强化了课文的情感,深入了学生的心灵。

诗歌教学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动态中思维,以多媒体课件作为烘托气氛,渲染情感,提供感性认识的载体,以读为主线,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体味文章的独特内涵,把握作品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作者人生经历与写作经历,以及作者写作的人文背景的研究,独立思维,在自己的心目中得出独特的阅读体验。《黄河颂》的设计就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契机,来唤起学生的高昂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增强其探究思考的信心,使其智力得到最好的发挥和发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注意节奏,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2.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象)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史实、地理文化、诗词传说等等。

2.课堂活动:话说黄河――你对黄河文化知多少。

通过交流,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的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三、吟读黄河颂歌。

了解黄河历史能让我们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正音正字。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的朗读,读出气势,引起学生心灵共鸣。

2.学生练习读。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老师指导如何读出诗歌的感情基调、节奏层次、气势韵味。

3.师生合作配乐朗诵。

要求:老师读朗诵词,学生读歌词。

四、探究黄河精神。

诗歌的韵味,伴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情感,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进一步走进诗歌,探究黄河精神。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2.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短语来替换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这个词,发出自己的誓言吗?

五、咏唱黄河歌曲。

师生齐唱《黄河大合唱》,强化诗歌情感。

六、结语。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持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今天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

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奋斗,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

生:华夏儿女。

生:炎黄子孙。

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

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师:课前已要求大家通过各种方式查阅黄河的历史,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让我们“话说黄河”。说一说你对黄河知识知多少。

生: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经我国九个省区。

师:你真是黄河的优秀儿女,了解了黄河的概貌,正如诗中所说:“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生:中国现在的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城市:咸阳和西安、洛阳和郑州、安阳和开封、商丘等地都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师:你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说的,很好,这能体现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齐说):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

生:根据中国历史的记载,中国几代帝王建都均在这黄河流域。平阳(今山西临汾)是尧的都城,舜之都为蒲坂(今山西省永济具西蒲州),禹的都城是阳翟(今河南禹县)。

师:你对历史颇有研究的。

生:西安的大雁塔、秦始皇的兵马俑、开封的铁塔、龙亭,洛阳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天水的麦积山石窟,银川的海宝塔,刘家峡的炳灵寺石窟,等等,宏伟壮观,技艺高超,造型优美,不仅当时举世罕见,也是当今世界之奇作珍品。

师:这都是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啊!

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黄河两岸活跃着广大军民,万山丛中、青纱帐里,到处都有敌后游击队英勇斗争。

师:黄河发出了怒吼,华夏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生:老师,可我从一则资料上看到,黄河经常给我们带来灾难和痛苦,如决堤、泥沙淤积等。

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生:我还知道一句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谁写的?

生:不知道。

师: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滚滚黄河东逝水,又怎不令人诗兴大发呢?

师: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血脉和精神。

师:诗人光未然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我们来一起吟诵诗作,感受那澎湃激昂的黄河情、爱国心。

师: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诗或一节诗,说一说应怎样读。

(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师:哪位同学将你听到的感受说出来?

生:我听出“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最有味道,这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师:你与老师真是不谋而合。

生: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五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六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是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视频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与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与本课件,尤其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是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的时候声势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的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资源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与“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七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 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 新课(导入 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八

1、知识目标:

①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2、情感目标:

①深刻感悟黄河的英雄气概,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②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能力目标:

①运用质疑、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②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1课时

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自先祖以来炎黄子孙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提起黄河谁不为之动容?(放黄河的视频)这就是奔腾咆哮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板书课题)

话说黄河:现在,请同学们尽展才华,说一说你对黄河知多少。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1、背景介绍。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土地上残杀着我们的同胞!我们中国人的鲜血洒在黄土地上,血流成河,哀鸿遍野……这时候,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xx。

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即是第二章。

2、音乐欣赏。

同学们,请欣赏时代的歌手诗人光未然,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的颂歌。(播放音乐《黄河颂》)欣赏后,老师的胸中也激情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激昂、雄健、悲壮!)

3、范读课文。

首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将你听到的语气旁批到书上。听完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说一说应怎样读。(师配乐范读,生作批注)

4、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酝酿情感,体验情感。

5、朗读交流。

请一几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①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②“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掀”、“奔”、“劈”要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④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⑤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6、美读课文。

选取几个片段,美读体验。要求:

①读出感情,气势;

②语音清晰,准确。

7、研读诗歌。

(1)目标提示:

①本课的题目是《黄河颂》,其中哪个字是关键,也是题眼?

②开头点题后,作者并没有直接去颂而是在描写黄河,如果在文中找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③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歌词主体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什么作用?

④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

①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

②在“望”黄河的惊涛澎湃、磅礴气势的基础上,对黄河进行赞“颂”。

③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啊!黄河!”反复出现,把诗歌的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即黄河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是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是臂膀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强调了战斗的决心,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④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8、师生齐诵。

伴音齐诵,领悟诗意,再现美景,诵出诗情。(配乐诵读)

1、描绘黄河。

展开想象,学写诵诗。

例句:啊!黄河!

你是xxx

2、意境升华。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儿女,维护了祖国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多媒体播放《黄河颂》,师生齐唱)

板书设计:

6、黄河颂

序曲

主体(颂)摇篮屏障臂膀民族魂

尾声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九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歌词是贴近大众的文化样式,形式活泼,琅琅上口,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就是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1、 师范读。要求:批注重音字,语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来读。

2、 探讨朗读语速,语气及重音。

3、 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4、 师生联读。(配乐)

1、 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 你能用一个相似的词来替代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十

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

学习本文首先要通读全诗,扫清文字的障碍,了解诗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给下列加字注音。

巅( ) 澎( ) 湃( ) 澜( ) 宛( )

2、理解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

宛转:弯弯曲曲地流过。

屏障:象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加,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容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伟大的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的法宝。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5、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以歌颂自然山川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请同学们自己搜寻一些,并试着模仿,也写一首小诗。

中考解析

1、(北京市西城区)文言语句加红字读音有错误的是

a.其夫呓语(yì) 汤熨之所及也(tāng)

b.以啮人,无御之者(niè)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

c.人则无法家拂士(bì) 默而识之(zhì)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gēng)

【考点】:文言词语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a项。'汤熨之所及也'中的'汤'是通假字,同'烫',应该读四声,用热水焐。

2、解释加红的词都正确的是

a.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同'饲' 见:同'现'

b.屠不窘,恐前后受其敌 窘:困窘急迫 敌:胁迫,攻击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书:书信 罾:用网捕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植:种 亵:亲近而不庄重

【考点】:词语的含义

【分析】:答案为b项。a项中的'食'应该读shí,'吃'的意思。c项中的'书'是动词,'写'的意思。d项中的'植'解释有误,'植'在句中是'树立'的含义。只有b项中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能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a.本段开头以'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为'相比较,引出了下文的议论。

b.'退亦忧'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

c.'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d.这段文字,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政治抱负。

【考点】: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为b项。选文中的'退亦忧'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相呼应。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呼应的是'进亦忧'。'进'即指'居庙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处江湖之远',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课外拓展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我,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冼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音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再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河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还记得某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时,我对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成老师说:“成老师,我好想重温初中的感觉,你给我们上节课听听吧。”成老师豪爽地拍着胸脯大声说:“行,你们想听什么课?”我们组内一致大叫――《黄河颂》。笑言已过。十多年来,校内公开课听过无数,只是《黄河颂》始终无人问津。我想,这就是有一类课文,语文老师始终欢喜不得,永远不会选择来上公开课的。

今天,我上了《黄河颂》,此刻自信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思绪却掀起万丈狂澜。

我认真备课了。教学视频看了两个,教学实录打印若干。充分取长补短后,又实际研究了第二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三:1.反复朗读,感知思想内容2.学习语言运用技巧3.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我知道这样的一篇诗歌,可以简单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可是,只有朗读,怕语言品析落空,缺少语文课堂最实效的内容;怕缺少爱国情感的渲染,又失去课堂的深度。我纠结了很久,决定一个不放手。

三大板块,遂在我脑海中成形。

先朗读(蓄势)――品语言(实质)――扣现实(升华)

但,这样割裂的板块,却让我忽视了语文中最重要的“品读”实为一家。在进行朗读指导时,学生知道要抓关键词,学生说“奔向东南”的“奔”和“劈成南北两面”的“劈”要重读,可以表现黄河水的气势,“望黄河滚滚”的“望”要读得拖长一些……我频频点头,我想顺势深入,“奔”写出水流的速度,展现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再启发“望”换成“看”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可是,忽然脑海中又清晰出现我早已设计好的课堂思路,现在品析了语言,下个环节怎么办?我还设计了名师洪镇涛上诗歌课的形式呢,学着他先从语言的角度提出示范问题,让学生用换词、比较的角度再自己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既形式活泼,学生主体又有效体现,教学效果也特别好。如果我现在自然而然解决语言赏析,那下一步我上什么呢?

刹那的犹豫矛盾之后,还是决定按预设的走,至少在我的掌控范围内。可越往下,越觉得凶险茫然。这个词语赏析已经在朗读指导时浅尝辄止了,关键是学生再怎么找词语替换其实质都差不多。“奔”、“掀”、“劈”、“滚滚”、“狂澜”等等都展现黄河的气势力量之美。这一赏析环节实质上进入了无聊重复阶段。马老师的点评一针见血,我方才悟得缺乏实质品析的朗读指导如空中楼阁,“品”与“读”本就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为我的人为割裂,浪费很多课堂时间,而这些本可以用来联系现实,拓展深度。我已经设计了在结尾阶段引入正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的“名古屋市长关于否定南京大屠杀”事件,我想学生的爱国热情一定会在诗人的点燃下,在现实的冲突中熊熊燃烧,那么这节课的思想魅力也不言而喻了。只是,还是我这个教者缺乏应变的智慧,文本解读的深度吧。

一节遗憾的课!但,谁又能说教学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一节课中,更清醒地反思教学,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十一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边倾听《保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图片导入课文《黄河颂》。

1、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2、字词积累

字音字形

澎湃( ) 哺育( )屏障( ) ( )气魄( )巅( )狂澜( )

词语解释

气魄、狂澜、哺育

课文有几部分内容组成,歌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

2、描写黄河形象部分,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

3、根据关键词,找出《黄河颂》究竟歌颂了黄河的哪些方面?

4、结合时代背景看,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1、熟读并试背这首歌词。

2、积累有关黄河的诗句并能熟练背诵默写三四句。

板书设计

课后反馈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十二

作为组歌中的一个乐章,《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情绪慷慨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直抒胸臆、强化爱国热情的良好载体。

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距离本文创作年代较远,他们对诗歌中强烈情感的理解,以及诗人为何要借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对此,可以借助时代背景和视频资料推进问题的理解,突破难点。

1、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为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为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以奔腾咆哮、勇往直前的黄河视频导入。)

黄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 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 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1、欣赏中国中央乐团《黄河大合唱》第二部分《黄河颂》的声乐视频。

⑴用一个词语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⑵说出视频《黄河颂》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内容:

朗诵+演唱

找出课文对应部分内容:朗诵词+歌词

朗诵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首先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接着直抒胸臆,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2、自由朗读课文,用学习过的符号法进行标注,力图将对听读后的感受用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小组交流。

1、找出统领全诗思想感情的文眼――题目中的“颂”字,朗诵词中的“赞歌”,即全诗的感情基调为“赞颂”。

⑴圈点批注:全诗赞颂了黄河哪些方面?如何赞颂?

方法学习:以课本旁的批注作为范例,学习批注的角度和方法。

明确: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语言尽量精简。

预设:①直接抒情――三次“啊!黄河!”的呼喊;

②诗作首尾处的呼应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③“望”“颂”字的统领作用。

⑵作者为何要歌颂黄河?

补充背景资料,结合阅读体验,小结: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显示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是抗战时期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作者光未然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的真实场面,歌颂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号召祖国儿女学习这种精神。

2、根据批注,调整对诗作朗诵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的方式,进行合作朗读交流。

小组的搭配形式―― ― 邻座同学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生混合组等;

歌词篇幅的选择―― ― 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 ― 可以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插入艺术家方明的朗诵,与名家进行虚拟合作朗诵。

3、小结,升华感受:

用“黄河母亲,我想对您说……”的句式作为领起,以第一人称说出自己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1、课堂作业

调动学生积累,分享古今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描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根据诗词、文学作品中对黄河的描述和自己对黄河形象的理解,展开想象, 学写颂诗抒发情感,描绘自己心中的黄河。

我的颂诗: 啊! 黄河!

你是

2、家庭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内容,做出批注。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 ― ― ―主体 ― ― ― ―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十三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黄河颂》是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与学的过程: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组合,予以鼓励。

注: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

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关于要不要在公开课的时候讲《黄河颂》我纠结了很久,因为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情节,主要的就是朗读,后来问过x老师之后,x老师说这节课可以讲成一节朗读为主的公开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观摩几节公开课之后,心里有了讲课的一个大概思路:以“读”来贯穿整节课,听朗诵,自己读,展示读,分析读,齐读……这篇课文中的这种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也要通过读的过程展现出来;一想到要读,要讲课的班也就定了下来,一班有几位同学声音很洪亮,比较适合朗读,他们可以带动起班级气氛,所以定下来要在一班讲这一节课。在具体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发现会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前的时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黄河颂》?或者是放《保卫黄河》更合适一些?其次,“读”的顺序如何确定下来,是先齐读还是先范读?学生展示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小组合作着展示还是个人展示?然后还有应该在哪个过程中融入对与文章的分析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实在想不通这些问题的时候,又请教了x老师,x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把我不确定的地方一点一点的帮我落实下来,在讲课之前我的心里也有了底气。

开始讲课,学生们也很配合,他们也知道有老师听课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课前播放的《保卫黄河》把学生们也带进了激情澎湃的氛围里,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很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很配合,能够看出后面听课的老师脸上不时地浮现出来的笑意。真的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锻炼了,在讲台上的那种紧张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自信与从容。在展示的环节,我没有规定个人或者小组起来展示,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有些小组真的很积极,读完朗诵词之后意犹未尽,次次我找人读的时候他们都举手,还特别的积极,真的很高兴。在前几个部分都是小组展示之后,我本以为最后部分也会是小组来读,没想到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我自己读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这节课上放开了自己,平时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这次却主动表现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听课的老师陆续的走出教室,而学生们却还沉浸在《黄河颂》的激情之中,自发的吟诵起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要知道这首《将进酒》他们还没有学过,他们却已经可以自发的背诵了,我被我的学生们的表现感动了。

在评课的时候,还是张老师对我们进行的点评:我与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读,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本文应有的情感,环节的设置非常紧密,学生在课上也受到了触动。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学生不太清楚的地方没有及时的给予解答,“对不对”口头语太多等等。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的成长和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华清老师黄河颂教案篇十四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cai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1、知识和能力目标:

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用cai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⑵ 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以诗歌第二节的关键词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

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cai辅助教学。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⑴ 师: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啊!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黄河,伟大的母亲河!

⑵ 学生欣赏:cai出示:黄河奔腾不息的动画。

师(配画音):这就是的黄河!这就是勇往直前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黄河!

⑶ 师:1938年,日本的铁蹄肆意践踏我国领土,黄河危在旦夕,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当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国大地时,华夏民族的优秀儿女啊!带着黄河的英雄气魄,投入了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

板书:黄河颂。

2、欣赏《黄河颂》,感受激情:

⑴ 师: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让我们来欣赏一曲黄河的深情颂歌。

cai出示《黄河颂》乐章。

⑵ 师:同学们,欣赏了《黄河颂》,老师的胸中也激越澎湃呀!我也要高歌一曲,你们觉得老师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抽生后明确:激昂、雄健、悲壮!

⑶ cai出示,教师配乐诗朗诵。

3、生齐读,吟咏成诵:

师:同学们,面对母亲河,叫我怎能不歌唱?放声高歌吧!

学生齐读课文。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师:我们已被黄河所感染、所鼓舞,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篇,去聆听黄河的声音,去感悟中华民族的灵魂吧!

⑴ 《黄河颂》由序曲、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序曲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歌颂了黄河的伟大精神,尾声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板书:序曲、主体、尾声

⑵ 让我们聚焦于黄河的主体部分吧!主体部分是由绘黄河、颂黄河两部分组成,绘黄河,绘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绘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师:男同学来读绘黄河部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出气势。

⑶ 那同学们,颂黄河部分又在颂扬黄河的什么精神呢?我们看,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了三次,那就是──啊!黄河!,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赞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呢?

板书:摇篮、屏障、臂膀。

⑷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个小节的情感与气魄呢?

分小组讨论,试读。

抽读后明确:第一节,舒缓深沉;第二节,坚强有力;第三节,高亢激昂。

⑸ 分成三个小组来读这三个小节。

师:黄河是摇篮,养育了炎黄子孙;黄河是屏障,护卫了神圣国土;黄河是臂膀,激励着中华民族!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象征着我们中华的民族魂!

板书:民族魂

2、角色朗读、体味诗情:

⑴ 教师小结:《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⑵ 师朗读朗诵词,女生、男生分读绘黄河、颂黄河部分,全班齐读尾声。

第三板块:拓展延申

师:可在我们今天呢?近世以来,黄河屡次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杰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请同学们下课后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来保护我们的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 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4564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