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篇一
一.夯实基础知识
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历史《考纲》中提出的目标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历史备考中,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使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内容,并贯穿于历史复习的全过程。那么如何夯实基础知识呢?
首先,要求学生读透教材。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主,对于有关的知识点必须记死记准,不能似是而非,否则做选择题时就会无法准确判断,做文字题时无法运用课本知识和历史语言来回答。
其次,要求学生重视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准确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重视历史结论的掌握,并能够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要求学生完整地把握历史事件,理清某一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结果,从而把握相关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第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我们要做好每节课一小测,每单元一测试,小测要以书面的形式,可以是选择,可以是填充,也可以是简答,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地查漏补缺。对于小测及单元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学生要及时进行订正,老师除了讲解外,也要搜集错题率高的题重新整理,过一段时间再检查,做好错题的反馈,让学生理解掌握,改变一错再错的恶性循环。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在一轮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来分析、观察历史,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掘历史事件之间的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而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要注意用概括、综合的方法,使分散在不同章节、互有联系的知识汇合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构建严密的知识网络。
同时,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重视例题(材料题、问答题)精选、整合、变式、编撰,改变学生认为历史只要背书的不良观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提高主观题的应试水平。在上课的时候精讲题目,主要讲思路,课后让学生进行规范作题。形成审题、做题的良好习惯和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情感教育
高三紧张的学习加上频繁的考试,往往会使部分学生觉得复习乏味,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燥和消极心理,所以上课要注重激趣、创设合理的情境,做到备课、上课、作业、讲评、补练等的精细化。上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师生互动。对于优秀生要好上加好,让他们成绩稳定,并且成为一种优势学科。对于临界学生要多加督促,让他们懂得学科的薄弱是由于学习上时间不够、方法不对。对于差点的学生,也要多给予关照,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
四.加强备课组的团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认真做好共同备课,共同研究考纲、新课程理念。经常相互听课,互相借鉴课堂教学的好做法。分工明确,精心选择习题,对待每份习题,无论是课堂小测题,还是阶段考试题,都要做到先做后选,让自己钻进题海、让学生脱离题海。
总之,一轮历史复习的原则是求慢、求细、求实,做到低起点,小步子,扎扎实实地走好第一步,为二轮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复习计划(二)
高三历史高考备考计划篇二
一、高三历史复习的特点
高三历史复习一般都要经过三轮复习,每一轮复习都有每一轮复习的侧重点。第一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全面系统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的抓基础;第二轮专题复习,需要学生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方面组合知识,力求融会贯通;第三轮实行综合、模拟考试,查缺补漏,强化训练。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第二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专题复习,进行知识的整合,按照线索归纳、理清、分析、综合知识。如根据现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教材和《普通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我们可以把整个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历史分为13个专题: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2、列强侵略与中国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4、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5、近代社会民主与专制的斗争;6、历史上的重大改革;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8、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9、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10、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11、中国思想发展史;12、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13、近代世界的思想文化。在这个阶段一定要以发展的、联系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好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上述的13个专题我们还可以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各部分我们可以将性质相同的历史现象结合在一起,注意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相互联系,突出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记忆和认知历史。
第三轮复习,即跨学科的“热点”专题复习,注意从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角度归纳知识,分析“热点”。如20xx年文综第40题从地理学科考察第二战场开辟的条件,从历史学科考察了第二战场开辟的政治、军事条件条件。20xx年第41题从地理学科考察考察了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问题,从历史学科考察了“西进运动”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及评价,政治学科考察了如何看待美国的“西进运动”。今年高考第39题从地理学科考察了20xx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形成的原因,从历史学科考察了xx年前发生在此地印尼的重大事件之—— “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的精神和对当时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从政治学科考察了与当代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和关系。在这个阶段,尤其要注意揣摸文科综合测试题的特点和考察的思路。
二、高三历史复习的方法
(一)复习时注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如封建社会的衰落是我国明清时期的主要特征,就《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这一节内容来说,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①政治制度上: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地方废行省,三司分权,解决地方与中央的矛盾。②军事制度上: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解除军事将领对皇权的威胁。③法律上:制定《大明律》,通过立法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④加强特务统治,用非正常的手段来强化君权。⑤“削藩”,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⑥营建北京城,突出皇权,体现出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就这一章的知识结构来说,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均田免粮”无不体现出封建社会的衰落。②经济上一方面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发展,另一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开始冲击着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③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④对外关系上,西方的殖民活动已到达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北边疆,出现了反侵略的斗争,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对外关系的主流。⑤思想文化上,文化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出现了一些反封建专制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和文学作品,西学东渐。
2、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3、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如“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即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对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说,资产阶级的根本任务就是夺取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建立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贵族专制王权。故英国186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的确立。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表现在四个方面:一、英、美、法等的资产阶级革命;二、欧洲封建大陆国家推行富国强兵的改革客观上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套政治构想;四、在殖民扩张的过程中,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取得胜利,较早的迎来了工业革命,显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如上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我们还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经济上资本主义处在手工工场的繁荣阶段,商业资本起着支配作用;政治上资产阶级在斗争中壮大
起来,加快了想资本主义的过度;思想上资产阶级抛揩了宗教外衣,提出了建立民主、平等、自由的资本主义制度;国际关系领域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另一方面欧洲大国在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同时亚、非、拉美面临挑战,欧洲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
5、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如“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专题,既有中国古代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商鞅变法、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内容,也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中国当代的改革开放等内容,还有世界近现代史上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改革等内容。通过古今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专题复习,有利于总结和比较各种改革的发展过程及其得失原因和影响,揭示改革的一般规律。
例如:
——中国古代史: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对外关系的角度把握中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衰落要和同时期的西欧社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的对比来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
——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从政治民主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角度来掌握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政治民主化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后期(1919—1949)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基本国相结合,逐渐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和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创建新中国的角度来基本历程。
——中国现代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近(现)代化”现代史的总纲:世界近代史部分要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世界现代史部分要注意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注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三次科技革命对亚、非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与联系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对比中国历史,尤其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在整理专题“中国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可以把它再分为“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两个小专题。“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我们可以分别从19世纪六、七年代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各自的原因和影响,探讨世界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民族工业在近代历史发
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早期维新思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及新、旧民主革命转变的关系,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影响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发展”我们可以从向苏联学习、积极主动探索、改革开放形成中国特色道路等几个阶段来掌握。再如,我们把14世纪——18世纪中国的明清时期和西欧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作一比较,东西方社会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则一目了然。还有,我们可以从微观政治、经济、阶级、文化领域的变化对比理解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出现的区域性特点。
(二)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初步理解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几个基本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理论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二是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是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力,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它决定了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变化。如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的陆续建立。二是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如果它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时则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战国时期时期,战乱不休,经济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经济的发展。
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并由此去理解评价历史的实践标准。所谓实践标准,就是要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如19世纪中期的西欧可以产生马克思主义,而同一时期的中国则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马克思主义和洋务运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而太平天国运动则不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不是由统治者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决定的,体现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③阶级和阶级斗争
④个人和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⑤原因和结果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必然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历史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同因异果、同果异因、互为因果、系列因果等类型。
⑥现象和本质;偶然性与必然性;,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
(三)重视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题能力是解题时学生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无论是历史单科或是文科综合,题型一般都是三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是学生容易丢分的题,在高三的复习训练过程中,应从审题、回忆教材、列提纲、规范书写等四个方面训来提高自己的解体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比较、分析、总结材料题、问答题的类型和特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体能力;通过对一定量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地归纳、比较、分析,发现自己思维训练过程中的症结,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地提高主观题的得分。要记住,解题能力主要是练出来的,要通过一定量的有序的训练,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逐渐提高,偷懒、少做,不愿做是学习的天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