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1。能够运用各种花纹有序的组合表现鱼身的变化,感受线条画带来的美感。
2。引导幼儿学习用油画棒进行简单的套色运用。
教学
ppt、范画、双面胶、剪刀、黑色水彩笔人手一只、油画棒、彩色纸。
一、观看图片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海底世界、海洋馆)有谁去过海洋馆,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各种海洋生物的表演)
2。海洋馆里有各种各样的鱼,这些鱼身上的花纹是怎样的?(有全是点的,波浪线的,方块的……)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相应的花纹。
二、观察了解线条画的特点。
(出示鱼的轮廓)
师:刚刚我们说了很多种花纹,现在我们给这条鱼穿上漂亮的衣服,让它变成一条漂亮的鱼。
1。小朋友们,
你们想给这条鱼画上什么花纹呢?
(幼儿说一种,教师在鱼身上画一种)
小结:原来这些简单的点、线、面也能组合成一幅看上去复杂又美丽的画。
2。今天这条鱼呀,不仅很漂亮,还会发光呢。
三、示范介绍发光原理。
1。教师示范让鱼发光的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使鱼发光的秘密。
四、提出要求幼儿作画。
1。先把鱼的主体勾勒出来。
2。运用点、线、面来装饰,装饰时线条排列清晰。
(教师指导,帮助个别幼儿合理运用线条,中途若发现问题可请幼儿互相观察发现,同时鉴借别人的好的方法。)
3。提醒幼儿作画完毕后在鱼的周围画上发光圈,凸现鱼的整体。
五、展示评价幼儿作品。
1。请幼儿将画好的鱼沿鱼的轮廓剪下来,贴到老师的海底世界里。
2。你最喜欢哪条鱼?为什么?
六、珍惜保护海洋生物。
今天,我们观看了很多漂亮的鱼,也自己制作了一些会发光的鱼。
可是现在,这些漂亮的鱼在不断的减少,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了人类的破坏。
小朋友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保护海洋生物好吗?
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画鱼的兴趣,能大胆地表现“发光的鱼”。能用几何图和线条画出简单的鱼,并用色彩进行装饰,活动很成功。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1、能大胆尝试浆糊印画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形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2、乐意与同伴合作,共同进行创作活动,并能通过协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交流,提高口语表述能力。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1、幼儿操作材料两人一份,里面有:彩色浆糊一盆,刷子两个,小棒若干,毛巾一块,白纸两张,报纸一张。
2、教师与幼儿相同的材料一份,另加浆糊一瓶,颜料一瓶。
3、课件一个,电脑一台,电视一台,转换器一个,音乐一盒。
4、幼儿成圆桌式围坐。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浆糊印画的效果。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故事性、情节化,使活动在点燃幼儿创作欲望的同时,为他们有目的地合作建构画面作铺垫。
师:老师的电脑里有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和平时的画一样吗?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原来这幅画中还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附自编故事:一天,大狮子出来找事物吃,天上的小鸟看见了,连忙大声喊:"大狮子来了,快逃啊!",小动物们听到了,都躲了起来,小兔子躲在了草丛里,大狮子没看见,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浆糊印画的三个步骤,并与老师共同进行初次的尝试。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片子,看了就知道了。
(幼儿看课件,师根据课件的放映情况作讲解)
师:两只老鼠出来偷油吃,它们看见了一瓶果酱,哎呀!果酱打翻了,红红的果酱铺了满满的一地,小老鼠见了,可高兴了,它们这边吃一口,那边吃一口,留下许多的线条。果酱太多了,有什么办法把剩下的果酱带回洞里,慢慢吃呢?两只老鼠商量了起来。小朋友,你们也来给小老鼠出出主意。(幼儿自由讨论一下)小老鼠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瞧!它们拿来了什么?(纸)他们把纸在果酱上压了压,然后拖着纸回洞了。我们来看看纸上有没有沾上果酱呢?(幼儿再次猜想)
师:原来这幅画就是这样变出来的。
师:我把这张纸当作地板,我们首先该怎么做呢?
师:哎呀,果酱没有铺开来,怎么办?老师这里有这些工具,请谁来帮忙?(出示刷子和小棒,幼儿自由选择,引导幼儿知道用刷子刷),(请幼儿自己尝试后,教师示范,要求刷得薄而匀)
师:果酱铺了满满的一地,小老鼠是怎么做的?我们没有尖尖的的嘴巴,而且掉在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吃,那有什么办法刮出线条来呢?(引导幼儿探索用小棒刮掉果酱,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们怎么样把它变成一幅画呢?(引导幼儿思考用白纸印,教师与幼儿共同印画,启发合作)
3、幼儿自由结对,进行活动。
师:两只小老鼠用这种方法变出了一幅"大狮子与小动物"的图画,老师也变了一幅画,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心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也象小老鼠一样,先找一个同伴,把你的故事和他讲一讲,然后,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样把它画出来。(鼓励幼儿自由结对,然后分散到教室四周,找一份材料开始活动)
1、命题富有创造性。围绕“彩色的地球”这个命题,能向幼儿提出许多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活动以故事《彩色的地球》贯穿始终,教学氛围宽松自由。
2、示范灵活。示范抓重点,只做局部示范,变单纯的由教师示范讲解的填鸭模式为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互动模式。
3、材料新颖独特。浆糊、颜料、小棒这些新奇的作画工具和方法,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4、创造性的讲评。教师能提供给幼儿充分的阐述机会,并能随机挖掘幼儿创造性。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1.学习用塑料袋制作背心的方法。
2.培养幼儿运用废旧图书、旧挂历、皱纹纸、旧纽扣等多种材料进行装饰的能力。
3.增进幼儿对装饰美和色彩美的感受。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1.收集各种颜色背心形的塑料袋,以及旧图书、旧挂历等边角料。
2.提供粘合材料、剪刀、线团、小纽扣、小绒球等多种材料。
3.大号塑料袋做成的背心成品3~5个。
4.适合时装表演的节奏明快的音乐带一盒。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老师身穿范例背心随音乐节奏进入教室。
2.引导观察,讨论制作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背心是怎么做出来的?上面的图案和装饰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做的?(出示几种不同图案的背心让幼儿欣赏并自由讨论制作方法)
总结:先把塑料袋下面的缝合处用剪子剪开,再从图书上把自己喜欢的图案剪下来,拼贴在背心上,也可以用皱纹纸做成蝴蝶结、剪成花边,或选一些好看的纽扣、绒球进行装饰,这样一件漂亮的背心就做好了。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和图案剪下来贴在背心上,可以贴对称的,也可以贴不对称的。花边一般比较有规律,颜色可以用同色,可用多种色,也可以用单色或变换色,只要协调大方就行了。
鼓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别具一格的画面。提醒幼儿选择材料要恰当,细心拼贴,粘贴要牢固。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由地进行时装表演。
5.活动延伸
在美术角放置旧挂历、旧图书等物,让幼儿学习设计挂历衣裙等。
孩子们在整个活动中都是积极的、主动的、有效的参与。整堂课下来孩子们的兴趣浓厚,都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大部分孩子设计出来的背心非常漂亮,画面也非常整洁。课堂常规及活动流程都得到了很好的掌控。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1.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掌握正确的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地剪出各种连续图案。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剪纸、二方连续纹样、废旧报纸。
1.神奇的剪纸:比较窗花及二方连续剪纸。
(1)教师剪半颗心,逐层展开:一颗心、两颗心。
(2)教师出示二方连续纹样,请小朋友猜一猜剪纸的名字叫什么?
教师小结:像这种由同样的图案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一个一个连起来有规律地重复排列就形成了二方连续,具有这种特点的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
教师小结:每一个作品的花纹都不一样,剪的时候剪出不同的花纹就可以了。
3.剪一剪,试一试,教师提问:你也想剪出这样的图形吗?大,考吧.幼,师,网请你观察老师剪好的纹样,猜一猜老师是怎样剪的?想一想怎样才能让他们连在一起。
幼儿用废旧报纸尝试剪,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了解幼儿探索的方法。
4.讨论二方连续剪的方法。
(1)让幼儿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剪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教师出示步骤图,教师小结:小朋友在剪的过程中注意两边都留一点距离不能剪,这个地方叫连接点,两边都要有连接点,连接点没有剪断,图案才能连在一起。
5.幼儿操作,幼儿可以自己剪,也可以根据教师剪的纹样,幼儿自由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剪出了这么多漂亮的二方连续纹样,我们可以在区域中继续去设计。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1、引导幼儿学习“二方连续”的折剪基本技巧,提高幼儿正确、灵活使用剪刀的技能,促进幼儿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2、知道剪纸是我国一种民间艺术,并进一步掌握剪纸的基本技能,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的兴趣。
课件范例白纸、剪刀等
一、导入
1、小朋友,你知道哪一天是你的节日?
你们会怎样庆祝节日?
表演儿歌《全世界儿童是一家》。
2、老师表演变魔术,出示范例。
3、给老师的剪纸起个名字。手拉手4。什么叫“二方连续”
二、讲解
1、猜猜老师是怎样做出这幅作品的?
排序折————画————剪————装饰2。说说你认为这四个步骤中哪一步最难。
三、操作
2、让我们做一个手指操,运动一下我们的手指让他们更灵活。
(黄婆婆在烧茶)
3、按步骤跟老师操作折短边对着,像折扇子一样画幻灯出示男女孩的不同画法,幼儿可安自己的兴趣选择(重点强调手指处要相连剪强调规则(废纸入篓)装饰幻灯片提供一些基本方法四。展示1。评析2。玩变魔术的游戏五。活动延伸回去给爸爸妈妈变魔术,想想你还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剪出哪些二方连续的图案来变魔术。大胆地试一试!
1、教学过程清晰,老师教得轻松,幼儿学得开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2、幼儿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剪纸常规。
1、课堂气氛平铺直叙,缺乏高潮。
2、教师教给幼儿“二方连续”剪纸方法的同时,要求幼儿剪固定的图形,约束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1、给幼儿提供的纸比例要得当,对折四次后符合小人的比列。
2、教幼儿画人物时,可以先把纸折分成相等的三分,分别画人物的头、身体和腿部。
3、老师示范画时,强调手指部不能相连处可用红笔标出以达到引起幼儿注意的目的。
4、幼儿在画人物时只要做到手指处不相连,其他部位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六
1.欣赏塞尚的作品《静物苹果篮子》,了解写生画的特点。
2.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均衡的构图以及形与色的完美结合。
3.初步观察、了解物体前后、上下互相遮挡的表现方法。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塞尚作品《静物苹果篮子》ppt一份。
2.幼儿创作的范例作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你们喜欢画画吗?姚老师和小朋友一样,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呢!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二)出示塞尚作品《静物苹果篮子》,引导幼儿初步观察。
教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三)引导幼儿细致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构图美。
2.教师:装水果的篮子是什么样的?(是怎么摆放的)旁边的瓶子又是怎么摆放的?它是靠在哪里的?篮子里的苹果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大小、颜色)那我们来看这些小的苹果中,你看到的苹果都是完整的苹果吗?为什么?(幼儿举例)
3.教师:我们再看看桌子前面的苹果和桌子后面的苹果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大小、颜色)那你看到的这些后面的苹果是完整的苹果吗?为什么?(幼儿举例)
4.教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块白布是怎么铺在桌上的?白布的褶皱又把苹果遮挡成什么样子了?(半圆形、椭圆形)
教师总结:噢!原来画家用了不同的颜色、大小、形状和不同位置的遮挡表现出了这幅静物写生画。
(四)引导幼儿讨论整幅画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再次表达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1.教师:你喜欢这幅画吗?为什么?
2.教师介绍画家及作品。
教师:你能给这幅画取个好听的名字吗?画家也给这幅画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静物苹果篮子》。它是一幅油画,是法国著名的大画家塞尚所画。(出示画家自画像)。这就是画家塞尚,他喜欢真实的描绘自然,他喜欢运用颜色之间的对比来表现自己的想法,这些用颜色、形状来表现的画就叫做静物写生画。
3.欣赏幼儿作品。
教师:老师这边还收集了很多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4.教师:你想跟着塞尚爷爷学一学这个本领吗?那我们下次美术课的时候再来画一画吧!
活动反思:
本次美术活动欣赏的是塞尚的作品:《静物苹果篮子》,这一作品中有许多的地方值得细细欣赏,比如画家仔细地安排了倾斜的苹果篮子和酒瓶,把另外的苹果洒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峰之中”。在大班美术活动中,这样的欣赏课有很多,但是有的.都有时间或者形状、背景的限制,而本次的活动幼儿能够从各方面来欣赏各种各样的美。但是考虑到幼儿的水平有限,我的目标中主要引导幼儿从物体的摆放、物体前后的遮挡以及光照在物体上形成的颜色渐变方面来初步欣赏这幅作品,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画这样的静物画。
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直接出示画,让幼儿自由地观看画面并且说说看到了什么,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幼儿积极举手,都能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头头是道。由于我班幼儿早已接触过物体的前后左右遮挡关系,所以这一环节我只是粗粗地一带而过,直接将重点放在由于光线的照射而产生不同颜色的物体身上。我班有的幼儿已有经验较丰富,他们一下就能辨别出亮的地方是有光的,黑乎乎的是他们的影子,于是我就再多举几个例子让幼儿来辨别。
最后,孩子们开始自由作画,他们自由选取喜欢的水果来将光线与影子表达出来。然而在孩子们画画的时候,我发现我对于这次的重点讲得还不够,一部分幼儿只知道光线照的地方亮,没有光线的是暗的,他们对于这两种颜色之间的过度还存在不足,让作品看上去不自然。还有的幼儿只知道有影子,却不知道影子应该在什么地方,这都是我在欣赏的时候没有重点解释的地方,却让孩子要一步到位写下来,可见欣赏与理解对实践的重要性。为了减少幼儿的负担,我只指定了一个水果让幼儿作画,而有的幼儿由于能力较强,早已画好。在画画之前,我不应该早早地为幼儿设定好一些东西,应该让幼儿自由地来选择画什么,画多少,只要提醒他们保持画面整洁,让孩子们自主探索,这样孩子们才能积累出更多地经验!
美术教案反思大班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七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3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