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瓷器蓝文案(汇总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27:32
2023年瓷器蓝文案(汇总4篇)
时间:2023-06-06 14:27:32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瓷器蓝文案篇一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一些著名的窑系:如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系、景德镇青瓷系。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史上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的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以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的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等斑驳多瓷的结晶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则又是另一种境界。定瓷的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的犀利潇的刻花都是唐代瓷器所不及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代各窑系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薰、枕、腰鼓、瓷塑等,器物造型丰富,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民间瓷窑的作品则是具有经济大方、实耐用的特点。宋瓷的纹饰题材极其丰富,花卉是主要装饰内容之一,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花鸟、婴戏、山水纹也是常见的题材;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多用于器物间饰的边饰。北方民间的纹样装饰具有主题突出,构图完整,自由奔放的简练豪放的特色。

瓷器蓝文案篇二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 基本资料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作者:李辉柄 著

丛书名: 中国瓷器鉴定基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1-1

版次:1 印次:

页数:286

字数:200000

纸张:铜版纸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 内容提要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我国陶瓷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制陶生产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和提高,发明了瓷器。瓷器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人类物质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因而世界上博得了瓷国的称号。

我国瓷器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声望,早在唐代中国瓷器就通过著名的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也派人到我国来学习烧瓷的技术。五年后梁贞明时期,我国的烧瓷方法传播到高丽。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本“陶祖”加藤四郎遂来到中国,在福建学制瓷的方法,回国后依法烧窑。欧洲学造瓷器始至15世纪,他们是间接学自阿拉伯的。因此,许多国家烧制的瓷器,在造型、纹饰等各个方面受我国瓷器的影响很大,甚至有的是完全模仿中国瓷器烧制的。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 图书目录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前言

上篇 时代特征

第一章 陶器的起源及其工艺成就——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约公元前7000—公元前2000年)

第一节 陶器的起源

第二节 陶器发展的早期阶段——红陶

第三节 陶器发展的中期阶段——彩陶

第四节 陶器发展的晚期阶段——黑陶、灰陶

第五节 制陶工艺成就

第六节 陶器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第二章 原始青瓷的出现与青瓷的烧成——商至汉代的陶瓷(约公元前2100—220年)

第一节 原始青瓷的孕育

第二节 原始青瓷的出现

第三节 原始青瓷的发展

第四节 早期青瓷的出现与发展

第五节 青瓷的烧成

第三章 青瓷的发展与白瓷的出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瓷器(220—581年)

第一节 青瓷的正名

第二节 南方青瓷

第三节 北方青瓷

第四节 北方白瓷的出现

第一节 南北青瓷的融合与发展

第二节 《茶经》中记载的著名瓷窑

第三节 白瓷的发展与“南青北白”的形成

第四节 唐代陶瓷的工艺成就

第五节 五代瓷器特征与制瓷工艺的改进

第一节 什么是“官窑”

第二节 “官窑”的.建立及其对“民窑”的影响

第三节 “民窑”的性质及其特征

下篇 窑口与年代的归属

第八章 瓷器鉴定是一门科学

第九章 隋唐瓷窑的鉴别

第十章 宋代官窑的鉴别

第十一章 宋代民窑的鉴别

第十二章 瓷器年代的鉴定

第十三章 通过实践提高鉴定水平

结语

后记。

1. [comment]∶评论的话 2. [expository notes]∶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 偶尔有对正文的讲解和带解释性的注,但无评语 3 对某人的看法与对这人的感觉 详细解释 评论的话。 清 唐鉴 《廪贡生王府君墓志铭》:“昔年官京师,阅 倭艮峯 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 涵 子 洁 ’者,问之,则其 河南 同志 王检心 、 王涤心 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说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 赵树理 《三里湾·决心》:“ 玉生 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评语来,只笼统地说:‘我觉着你各方面都很好!’” 编辑本段评语范文x同学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时刻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给同学们作出表率。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人感到你的专注、认真。你的作业干净整洁、字迹又漂亮,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你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你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班里是一个的好女生。愿你永远健康、漂亮、快乐、上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者、胜利者!你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会令你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1]。

瓷器蓝文案篇三

1、乾隆瓷器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乾隆瓷器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乾隆瓷器拍出5.5亿的花瓶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乾隆瓷器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乾隆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篆书图章。

以上乾隆瓷器的15个特点有助于瓷器

好者对乾隆瓷器的鉴定。

2.一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纹,也有的器物底部釉面呈波浪纹。有少数器物从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较明显的针眼感。仿品多无橘皮纹,釉面比真品光亮,没有浑厚感。

二看器足,乾隆时期器物圈足,官窑中的霁红、霁蓝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鳅背状。仿品胎足多整齐坚硬,机械工艺明显。

三看色料,乾隆青花瓷器青色雅丽,纹饰中果实、叶瓣部位用点染法上色,有深浅不同的层次感。仿品多用涂抹法上色,也有用点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较薄,浮于表面。

四看装饰,乾隆时的器物,装饰图纹多为龙凤纹及吉祥图案。除部分装饰风格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还有集堆贴、彩绘、镂空、色釉等多种装饰于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鲜艳,独具特色。后仿品图纹多色彩沉郁、无光,画风无神、呆滞。五看款字,乾隆时的瓷器产量多,写款人几经易手,款字的变化也较多,其中“清”、“乾”、“卤、“年”、“制”五字的笔画略有出入。民窑也多有写乾隆年号款的,也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在鉴定中,一般以款字的规整程度作为依据来识别官、民窑。一般民窑款多数比较草率,仔细辨认,不难区分。

1. [comment]∶评论的.话 2. [expository notes]∶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作说明或讲解用的话 偶尔有对正文的讲解和带解释性的注,但无评语 3 对某人的看法与对这人的感觉 详细解释 评论的话。 清 唐鉴 《廪贡生王府君墓志铭》:“昔年官京师,阅 倭艮峯 日记,见其上方评语,有曰‘子 涵 子 洁 ’者,问之,则其 河南 同志 王检心 、 王涤心 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就将这本册子的记载,改做了小说体裁,剖作若干回,加了些评语。” 赵树理 《三里湾·决心》:“ 玉生 一时想不出适当的评语来,只笼统地说:‘我觉着你各方面都很好!’” 编辑本段评语

范文

x

同学

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踏实、稳重、有礼貌,时刻起着模范带头作用,给同学们作出表率。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人感到你的专注、认真。你的作业干净整洁、字迹又漂亮,令老师感到非常满意。你思维灵活,接受能力较强,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你的

学习

成绩

一直都很好,在班里是一个的好女生。愿你永远健康、漂亮、快乐、上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做一个强者、胜利者!你的聪明加上勤奋好学会令你成功,老师深深地祝福你[1]。

瓷器蓝文案篇四

高岭土

——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颜色白中微带灰色或黄色,因最初在江西浮梁(今景德镇)东乡高岭村,故名。“高岭”一词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浮梁县志》记载,国标上音译gaolin,成为国际性专用名词。

麻仓土

——元、明景德镇制瓷原料,是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高岭土,故名。

瓷石

——制造瓷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含石英、绢云母为主体的岩状矿物。颜色白中微带黄色、绿色、灰色或浅红色,我国很早就用来制造瓷器。

不(音敦)子

——制瓷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砖状泥块,称为“不子”或“白不”,中外陶瓷文献上普遍采用这个名词。

釉浆

——即釉料,施于瓷坯的表面。据文献记载,景德镇制瓷用的釉浆由釉果和釉灰配制而成,主要由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钾、氧化钠等组成。釉灰是用石灰石、凤尾草烧炼而成。

钴土矿

——青花瓷器的呈色原料,种类颇多,古代大体分为两种:一种含锰量高含铁量低,为国产钴土矿;一种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为西亚地区产钴土矿。

苏泥麻青

——又称“苏麻离青”、“苏泥勃青”,是一种从波斯进口的青花色料,元末明初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凝重浓艳,并有黑色似铁锈斑点,经化验,料中含锰量低含铁量高,与国产青料显然不同。

平等青

——又称“陂塘青”,明代成化到嘉靖中期景德镇青花瓷器使用的主要色料。产于今江西乐平,呈色淡雅。

回青

——是一种进口的青花色料,明代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时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大多使用这种青料。其特点是发色蓝中泛紫,与苏麻离青、平等青色调不同。

石子青

——又称“石青”,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瓷器上使用的一种色料。产于今江西上高,发色浓中带灰。

珠明料

——产于云南,由钴土矿煅烧而成的青花色料。清代景德镇青花瓷器所用的主要青料,发色鲜明青翠。

二、工艺类

拉坯

——把坯泥置于辘轳(即轮上),借辘轳旋转之力,用双手把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这是我国陶瓷器生产的传统方法,这一工艺过程称为拉坯。盘、碗等圆器都用拉坯方法成型。

利坯

——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

挖足

——圆器拉坯时器底留下一个3寸长的泥靶(柄),然后挖成器的底足,这道工序称为挖足。

泥条盘筑

——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

轮制

——用轮车制作陶瓷器的方法,主要构件是一个木制圆轮,轮下有立轴,立轴下端埋于土内,上有枢纽,便于圆轮旋转。操作时,拨动圆轮使之平稳地施转,利用轮车旋转力,用双手将坯泥拉成所需的形状。轮制法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制作的器物器形规整,厚薄一致。

仰烧

——瓷器烧成的一种方法。匣钵内放置垫饼或耐高温的细砂,器物正装焙烧,称为仰烧。

叠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多件器坯叠在一起装烧,器物间隔以垫烧物。可分为:(1)支钉叠烧,古代多用此法。(2)支圈叠烧,如定窑。(3)重合叠烧或刮釉叠烧,即在器物内心(以盘碗为多)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刮去一圈釉,然后将叠烧器物底足(无釉)放置其上,一般10件左右逐层重叠,金代产品盛行此法。它的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缺点是器物内量一圈无釉。

覆烧

——瓷器装烧的一种方法。即将瓷器覆过来装在有支圈或筒形梯状支具匣钵内焙烧,始于北宋定窑,景德镇及东南地区青白瓷窑系也多用此法。优点是产量高,变形小;缺点是器物口沿无釉,使用不方便。

素烧

——指需二次烧成的陶瓷器,即先入窑以低温(750~950℃左右)将器坯烧一次,称素烧,然后,施釉再次入窑烧成。可增加坯体强度,提高正品率。

涩圈

——瓷坯叠烧前,将器物内心刮去一圈釉,无釉处即称“涩圈”,流行于金代和元代。

浸釉

——浸釉是陶瓷施釉技法之一,又称“蘸釉”。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釉层厚度由坯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进行控制。适用于厚胎坯体及杯碗类制品施外釉。

随着收藏市场的日益升温,通过收藏渠道来参与投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和其它的市场投资一样,在艺术品的投资上同样是存在着风险的。只有收藏到真品,才能够升值。不少人常常通过拍卖会的渠道去购买收藏品,但当前国内的拍卖还不十分规范,拍卖品的真品率也问题不少。

据报道,广东有一次陶瓷拍卖,真品率仅百分之一。现在好多人都看好国外回流藏品,可是,在回流藏品中同样存在着真赝混杂的状况。有一位藏家花了百万巨资从英国买回一批瓷器,后经专家鉴定,全部是赝品。因此,为了躲避风险,在投资艺术品时,自己能懂得识别真假就显得十分重要。

怎样

识别真正的古瓷?

我国的瓷器生产,如果从商周时代算起,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综观历朝以来瓷器生产,都是在发展之中又有着各个朝代不同的时代特色。因此,了解各朝瓷器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瓷器生产的不同时代特点,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去鉴识历朝历代的真品瓷器。

一般说来,瓷器的形制、纹饰、款识等,后人都是可以仿制的。因此,拿到一件瓷器,鉴别真伪的首要因素并不是这些。当然,这些条件,在断代上是必须要考虑的。

比如,历代各朝在瓷器上绘龙的图纹都是各有特点的。以清代为例,顺治朝的龙俗称鸡爪龙,龙爪画得犹如鸡爪;康熙朝多见弓字龙、夔纹龙;雍正朝的龙头常画得犹如鳄鱼,此外多见螭龙纹;到乾隆朝,龙头画得像长须老头一样;嘉道以后,多见带鱼龙,龙身很长,像一条在游动的带鱼,弓起像虾弓;光绪朝多见点睛龙,龙眼之处像是刚点上去一般,特别有神。知道了这些画龙特点后,凡见有龙图案的清代器,你就可以结合其它特征,准确断代了。但在确定真伪之前,这些因素也只能是一些参考因素。

瓷器四要素

要确定一件瓷器的真伪,首先要考虑的是它的以下四个要素,那就是:

一要看胎质;二要看施釉;三要看彩料;四要看有没有真正的老旧之气。

首先,中国瓷器的胎质构成,可以说每个朝代都是不一样的。

唐代以前,是属于瓷器的初创时期,器物的胎质构成比较粗疏。像唐三彩的胎质就是半瓷半陶的,比较粗松。如果你见到的“唐三彩”胎质制造非常精细坚致,那么,这个东西肯定就是不对的。

再如,宋元时代吉州窑黑釉盏的胎质也是比较粗松的。而且,当时工人在制作拉坯工艺时做得快速利落,每个碗底部只用竹刀迅速地刮一遍就算了,所以,留下的修刀旋痕非常明显,很粗糙。如果你碰到的吉州窑碗修胎讲究、工细,胎质又是很坚硬、精细,那么,不必看其它方面,这个碗必定是后仿品无疑。

现在,元青花的瓷品很受藏家关注。识别元青花,除了看其施釉较厚,釉面有堆脂感;彩料使用“苏麻离青”,色泽浓翠,有铁斑等等的特点外,在胎质上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般元青花瓷胎体都较为厚重,大器烧成后底部常有开裂。胎质细白坚致,胎釉结合处常有淡红色火石红形成,这种火石红,在器身的白釉较薄之处也会泛出一种肉红色来。如果“元青花”器釉面干枯,胎质粗松,又没有火石红,釉薄处也看不到肉红色泛出,那么,藏家就一定要小心对待。

此外,像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如果你碰到的东西写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洁,没有旋痕和黑疵的话,十有八九是后仿品。

第二个是看釉面。

瓷器的施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着。北宋之前,所用的釉是石灰釉,这种釉与胎面的粘着力不强,因此,施釉较薄,有流淌,还易剥落,这也是鉴识的一个要点。像鉴识唐代的彩釉器,一是看釉色有否流淌,看色与色之间是否有因为流淌而产生的交融,二是要注意晚唐以前的彩釉器常会出现的釉面的剥落和开裂。

此外,唐瓷一般在放大镜下均可看到细小的开片,而这种开片又不可太明显,如在一米开外就可见到,那么,这就是个仿品。

南宋以后,改施石灰碱釉。这种釉粘着力强,可以施得很厚。所以南宋以后的瓷器,如哥窑、南宋官窑、南宋龙泉窑等的器物釉色就显得肥厚滋润,放大镜下还可见到未熔的石英颗粒。

另外,从釉面看,从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有利于鉴别。像宣德、雍正等朝的瓷面都可见桔皮纹;乾隆单色釉器胎釉结合处的釉面可见细小的锯齿痕;万历、康熙青花的釉面常可见指捺水印纹;晚清几朝瓷器的底面釉上均可见高低不平的状况,俗称“波浪釉”,等等,这些都是通过观察釉面所提供的鉴识依据。

第三是看彩料。

不同的时代,所用的彩料都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古代瓷器所用的都是矿物料,而现代仿品则常用化工料来替代,因此,凡见用化工料的,就可以在鉴识时加以剔除。而矿物料在各个时期也都是不一样的。就拿绘青花所用的青钴料来说吧,明清各朝就是各有所用的。

洪武朝时,有进口、国产两种青料,进口料呈色鲜艳,国产料呈色灰暗;永乐、宣德两朝官窑器多用进口“苏麻离青”料,发色浓艳,青花上有“铁锈斑”;成化到正德前期用平等青料,发色淡雅秀气;嘉靖到万历前期官窑器多用进口回青料,发色艳美,蓝中带紫;万历后期至崇祯用石子青或浙料,除个别发色鲜艳外,一般都清淡无华;在清代,顺治早期多用石子青,后期多用浙料;康熙早期延续顺治,青花色泽灰暗,偶有清淡,中期多用浙料和云南出的珠明料,呈色翠蓝,层次分明,晚期呈色偏淡;雍正、乾隆时,色泽不如康熙,层次也减少;晚清各朝均有所退步。

根据使用青料的不同情况,就大致可以判断器物所属的年代。其它的彩料也同理,不管是五彩或粉彩,不同的朝代所用的彩料都是有所区别的,熟悉了这些,也就可以帮助来识别和判断。

从彩料的外在表现也可以用以区别五彩、粉彩和珐琅彩。五彩器除绿彩有玻璃彩外,其余均一抹色平涂,表面相对显得粗糙;粉彩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粉质感,表面较平滑,但无玻璃质感。粉彩不能做到全粉彩化,其中的矾红必定是五彩。因为烧造温度高了,矾红要流淌,因此,若发现矾红粉化或玻化,则必定是民国以后的现代工艺;珐琅彩也用渲染法画,立体感强,有油质感、玻璃质感,没有粉质感。因为不用氧化铅工艺,因此,绝无蛤蜊光出现。

第四是要在器物上看到真正的老气。

传世品上应有使用和存放的痕迹,应有因岁月而留下的痕迹;出土器上应有土气侵入的'痕迹。这些痕迹表现在器物上,一个就是因为空气的氧化和长期存放在空间而形成的包浆。有包浆的器物上面,就会有一层类似涂了薄油一样的温润的油光。年代越久,油光就越强。如果是青花器,那么,包浆下的青花,应是下沉的,犹如上面有一层水一样,俗称“水头”。

新器的青花上是没有水头的。老的传世品一定会有一些使用过的痕迹,有揩拭痕、擦伤痕等等。这种痕迹没有规则,是在岁月的流逝中自然留下的,和现代新品用人工做出使用痕不同,人工做的有规律性,比较生硬,仔细观察,可以区别。如果器物入过土,也应有土侵和灰皮等被腐蚀的痕迹。

新出土之物,闻之应有土香气味。现在也有人工用酸腐蚀等方法来做的,但不像真正的土侵和灰皮那样深入肌理和无规律可循,闻之则有异味。

现在还有在烧造时通过用釉面涂锌来作旧。因为锌元素在高温下比较活跃,能促使釉面气泡爆裂,以此达到作旧目的。但涂锌作旧的器物,也可以识别:涂锌的器物,高温下气泡是一次性破裂,不像自然老化的,有时间因素加入,因而是有多有少,而不是整齐划一的。

另外,涂锌件因气泡大量破裂,造成釉面出现流动,放大镜下可见弯曲的水波纹。总之,凡是老的东西,必定有真正的老气留存;凡找不到一点老气的器物,必定是新物无疑。

上述四个因素在鉴识时要结合起来考察,考察时还要结合形制、纹饰和款识等一起来考虑,如发现有一点不对,即可全盘否定。之所以强调在鉴识古瓷时,要从上述四大要素去入手,是因为,这四点是现代作伪者较难仿出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360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