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球的运动初中(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3:48
2023年地球的运动初中(三篇)
时间:2023-06-06 16:13:48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篇一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 ,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 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关于“地球自转”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教学重点:

1.自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教学难点 :晨昏线的概念。

教学媒体:手电 、地球仪、一块泡沫塑料、一支铅笔、量尺、 一段塑料绳、两个夹子。

教学过程 :

我们来回顾一下人类天地观的发展。(略)

[演示并提问]: 教师转动地球仪

1)地球怎样自转 ? (绕轴旋转)

2)描述地球自转方向?地球上指向北极星方向的几点是什么?(确定方向“北”)

3)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p10读一读。(讨论或学生举例)

4)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

[演示并讲解] 教师用手电照射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球体,向光的一半叫昼半球,背光的一半叫夜半球。昼夜半球相交的大圆叫晨昏圈.(用一段塑料绳折成大圆环放在晨昏圈的位置,两个夹子把绳固定在地球仪底座)

3. 北京是在白天还是黑夜(有红五角星标记)?纽约呢?(兰色)

[演示并提问] 一边拿手电照射一边转动地球仪

[小节]:由于地球在不断自转,各地的昼夜在不断交替着。

观察太阳的高度变化。(有兴趣,让学生算赤道的周长)

[学生活动]: 弄清教室的东南西北方向,用手画出太阳东升西落的弧线。

[做实验]:(也可留做作业 )

在一块泡沫塑料上垂直插入一支铅笔,或木版上垂直钉一个钉子,放在阳光下,使铅笔的影子正好投在泡膜上,用直尺量出铅笔的影长。

时间

正午

影长(厘米)

[板书]:第二节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轴旋转

2.方向 自西向东

3.周期: 一天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方向、周期。

2.使学生理解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地球公转示意图,弄清二分二至点的含义

教学媒体:

手电、地球仪、自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度的夹角模型。

教学过程 :

[片段]:分析地球公转示意图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暖的变化也与接受到的太阳光热密切相关。由于日地距离遥远,地球比太阳小的多,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作一组平行光。

[板图]:平行光照身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 哪儿是直射点?直射点在图形上有什么特征?

[演示] 步骤:

(1) 地球仪在灯泡的照射下,最亮处就是直射点

(2) 另一地球仪摆在对面(注意观察两者轴的倾斜方向)用教鞭连接两地球仪的直射点,教鞭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三点成一线。(注意两个球体的光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 旋转教鞭一周,所得轨迹就是公转轨道。

一个学生(个儿稍高)当太阳,在中间,向两侧张开双臂,表示平行光

四个学生(个儿差不多)的头当地球,分别站在p11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四个位置上。

[演示步骤]:

1.找齐. “太阳”张开双臂旋转一周,他的手指均指向四位同学鼻子位置。(鼻尖代表赤道)

2.倾斜. a,b,c,d四个“地球”的头同时指向北极星方向(a前倾,c后仰,b,d侧偏)

3.观察. 确定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光分别指向 ---a眼睛、c嘴、c,d鼻子)

4.公转. 四个“地球”在轨道运行,位置相互替换。辨别新位置(注意保持头的倾斜方向不变)

5.自转加公转。留一个“地球”,让他自己旋转一周的同时向前跨一步(注意保持头的指示方向不变)

[分小组演示]:教师指导

读一读:极昼极夜

[小结]:学生用观察和体验的结果填入表中

节气

太阳直射纬度

极昼极夜

春分

3月21日

夏至

6月22日

秋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北极圈

南极圈

板书:

二.地球的公转

1.绕太阳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356天)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 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 :[片段]

“想一想”

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板书]4.季节变化

2.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板书]:5.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 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 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 (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 (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指导并点评。

板书设计 :

4.季节变化

5.五带的划分

探究活动

第一课时

请学生在一天当中的早、中、晚三个时段观测太阳高度和热量的情况,并在课堂上总结结论。

第二课时

请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

第三课时

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篇二

《自相矛盾》见于《韩非子难一》,也见《韩非子难势》。写的是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矛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盾都能戳破。旁边的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这个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写的是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齐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其中充数。后来,齐泯王继位,喜欢一个一个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见于唐朝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到的人不相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这两条龙便乘风飞去,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健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相矛盾

客有鬻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他两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予之矛,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注释]

鬻(y):卖。

矛:古代一种长柄的装有金属枪头的武器,用以刺杀敌

人。

盾:古代用来保护自己、抵档敌人刺杀的武器。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像现在的笙。

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

廪(lǐn):粮食仓库。

画龙点睛

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这见在。

[注释]

武帝:梁武帝萧衍(yǎn)

僧繇:即张僧繇,精肖像,善画龙。

【成语故事欣赏】

读了三则成语故事,是不是觉得成语故事特别有意思,肯定还想读是吧。这里选了几则,赶快读一读吧!

杯弓蛇影

晋朝淯(y)阳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作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作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归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茅塞顿开

战国时候,有个人名叫高子,开初他在孟子那里学习,可是过了不久便半途而废到别处学技艺去了。

孟子知道这事后,认定高子是做事缺乏恒心,于是他就对高子说:山间小路经常有人走就成了大道;如果没有人走,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意思是:你的心已被茅草塞住了)?quot;高子听了有所领悟地说:老师,今后我一定专心致志地学习,决不三心二意的了。孟子笑了一笑说:那好吧,今后就看你的行动了。

后来人们就用茅塞子之心比喻心窍不开。如果心窍突然开了,就叫茅塞顿开,并用茅塞顿开形容一下子打开了思路,懂得了某种道理,有了某种知识。(茅塞:像茅草堵塞道路。顿:立刻)

胸有成竹

宋代有个画家名叫文同,子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宝先生,梓

(zǐ)州永泰人。他在宋仁宗时考上进士,后来做司封员外郎。他不但能诗能文,而且长于绘画。在他的绘画中尤长于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人们极为赞赏。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据说为了画竹,他在自己住房的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仔细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变化及晴天、雨后、茂盛、萧条时的各种姿态,因而对竹子的形象十分熟识。当他提笔画竹时,心中早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正因为他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能画出生动逼真的竹子来。

他的朋友晁补之十分佩服他这种作画精神,便在文中赞扬文与可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把胸中有成竹简缩为胸有成竹,用来比喻做事之先,已作好了准备,心中有谱,临事不慌,十分沉着。胸有成竹也作成竹在胸。

夜郎自大

后来人们称夜郎王这种行为叫夜郎自大,用来比喻眼光短浅、见识贫乏却又自高自大。

一、什么是成语:

什么是成语?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出。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炼,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

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自身难保。狗拿耗子

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

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

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而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该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象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二、成语的四字性:

前面已经说过,成语多由四字组成,少于四字或多于四字的比较少;尤其少与于四字的成语,相形之下更少。因此日本人讲汉语,就有四字汉语这种说法(见一九七八年版,吉田昇等编著的《中学校现代国语》),也有的称为四字熟语(见一九七八年版,今泉忠义等编的《中学校国语》)。不过他们列入四字汉语和四字熟语中的例语,在我们看来,有的不是我们所说的成语,因为我们没有那种说法。如左往右往上意下达执行犹豫质疑应答之类。又如他们把春夏秋冬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也都认为是四字熟语,我们也未便苟同。春夏秋冬这是气象学名词,前后左右这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位名词。

(1)明察秋毫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梁惠王》上篇)

(2)缘木求鱼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孟子梁惠王》上篇)

(3)事半功倍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证,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孟子公孙丑》上篇)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刻)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

(5)黔驴技穷唐朝柳宗元有篇文章题目是《三戒》,其中有一个小题为《黔之驴》。黔驴技穷就是从这篇文章叙述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

(6)敝帚千金(或说敝帚自珍)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见之患也。(曹丕《典论论文》)

只用四字,如事半功倍敝所千金。或者把一个用字较多的故事,编写为四字,成为一个成语,如刻(契)舟求剑黔驴技穷都是。

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

不过把四字成语缩短为二字的也颇不少,如:

画蛇添足

蛇足

东施效颦

效颦

墨守成规

墨守

杞人忧天

杞忧

囊萤映雪

萤雪

以上都是从四字成语缩写为二字的例子。在某种场合,也许有宜于用二字者。又如矛盾推敲之类常用的成语,都是来源于有名的故事,但都不是由四字成语精简为二字的。这种与一般词汇又有所不同,我们不妨认为是成语中之二字者。

三、成语可充当句子里的各种成分:

(1)成语作主语

这种文艺批评的清规戒律,是非常多的。(矛盾《鼓吹集》)

盛气凌人不对,但必须盛气凌鬼。(王任重《来一个打鬼运动》)

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成语作谓语

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王老太太不乐意。(周立波《分马》)

(3)成语作宾语

我军只要进入萧墙,周王在紫金城就成了瓮中之鳖,无路可逃。

至于老章对事故的分析,我认为还是很有益处的,至少可以作为你们今后工作的前车之鉴嘛!(维思峻峰《广大的战线》)

瓮中捉鳖是动词成了的宾语。前车之鉴是动词作为的宾语。

(4)成语作定语

他说佛子岭开着五颜六色的花,真是一个大花园!(靳以《到佛子岭去》)

游鱼和五光十色的小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峻青《苍松志》)

但说谎是他的天禀,他立刻想到一个冠冕堂皇的回答。(矛盾《子夜》)

(5)成语作状语

他梦到主逼死他的父亲,一家人忍气吞声埋葬死人,不敢伸冤(巴金《新声集》)

(6)成语作补语

只是百姓已经不看他们,连行列也挤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了。(鲁迅《故事新编铸剑》)

分析成语在句子里所起的作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明成语的性能以及使用范围,了解这点,对学习成语是有好处的。但是,要能真正灵活,准确地运用成语,那只有大量地、充分地掌握成语,了解它们的正确涵义和感情色彩,才能写在文章里起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作用。

四、成语在来源浅探:

(1)历史事实

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

(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擢发难数也就成为成语了。

以上这两个来自历史事实的成语完璧归赵擢发难数都是截用或改易史书中文句而成的。这种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数量不很多。成语中的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

(2)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

(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

(3)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4)古人原句

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

(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

(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

(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

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偶然被人们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显地具有成语的特点,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语,而只能认为那是引语。可是如果后来时常有人使用它,群众逐渐对它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语了。

(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a)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

(b)一曝(pù)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句话里摘出一曝十寒四个字用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

(c)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d)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6)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

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语的创作者,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见于宋人语录里边的一些成语,见于元人杂剧里边的一些成语,未必就是产生于宋朝或元朝,可能都还早。

(7)谚语俗语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意思是:俗语说,家里有一把破扫帚,自己以为宝贵得可以同千金相比。享就是当或当做。)《史记白起王剪传》说: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鄙语、里语或谚语、俗谚,就是民间的谚语或俗语的意思。实则有些来自谚语或俗语的成语,在古书上,也还有并不一定标明是里语鄙语的。

另外还有些谚语和俗语,从文字上看,不像一般成语那样整齐典雅,很明显是人民大众的口语。可是因为它们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也成了成语。例如牛头不对马嘴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8)外来的成语

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皆是。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时者金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拿原则来做交易按劳取酬等等都是。

(9)改造的成语

前边说过,成语是固定词组或固定的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改变。但是有时候为了表达上或行文上的需要,也可以更换一两个字,巧妙地把它加以改造使用。这种改造的成语,表达的效果往往比较强,因为把成语改了一两个字,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办法,古代就有的。例如物极则反这个成语出于《鹖冠子环流篇》。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要转到它的反面。后代有人把它改为物极必反,就觉得更为肯定有力。南北朝时,北周有名的文学家瘐信作《哀江南赋》就把这的成语改为物极不反,表达他那无可奈何的愤慨情绪。又如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出于《孟子公孙丑》,意思是说用力小而效果大。后来有人把这个成语里的半倍两个字的位置一换,改为事倍功半,来说明工作费劲大,收效小。但是在古代,这样使用成语的例子比较少。现在我们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前人某些思想意识的错误性和局限性,显露得很清楚。因此把成语加以改造而表达新思想的,用得也就比较多了。例如把欲速则不达改为欲速必达;把一举两得改为一举三得一举多得;把一箭双雕改为一箭三雕一箭多雕;把知难而退改为知难而进等等。

时代已经改变了。生活在新社会不同于生活在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旧的清规戒律,已经不能拘束我们了,有一部分旧成语的内容,显然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譬如具有共产主义风格,敢于蔑视困难,敢于胜利的人们,绝不会知难而退。新成语知难而进的产生,是很自然的。这也可以算是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收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10)新生成语

厚今薄古

推陈出新

多快好省

分秒必争

力争上游

百花齐放

勤俭持家

修旧利废

上山下乡

勤学苦练

只争朝夕

化废为宝

比学赶帮超

全国一盘棋

等等。同时,也产生了少量具有批评性的新成语,例如:缩手缩脚、少慢差费。这类新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含有积极意义。所以产生以后,立刻就不胫而走,为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用。

以上列举的十项,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也是成语较大的类别。

五、成语的优越性:

(a)方枘(ruì)圆凿意思是: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b)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

(c)众口难调意思是吃饭的人多了,饭菜的味道就很难使所有的人都满意。比喻作一件事情,不容易使各方面都没有意见。

这类成语,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像用成语那样的意思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

翻天覆地

横征暴敛

醉生梦死

抱残守缺

啼饥号寒

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翻天覆地是动宾结构,是由翻、覆、天、地四个字交错组成的。提起翻天,可能就想起覆地。又如横征暴敛,是横、征、暴、敛四个字组成的。横征和暴敛对仗是很工整的。所以学起来、记起来都很容易,特别是由于成语具有四字性,也使成语易学易记。

(a)比喻法借某一种情况说明另一种情况。例如:

中流砥柱这个成语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黄河中流的砥柱山。砥柱是在黄河中流的一座山,黄河的水日日夜夜汹涌澎湃地冲击它,可是千百年来,依然屹立在那里。因此人们就用中流砥柱这四个字作为成语,比喻那些意志坚强,在大风大浪里经得起考验,毫不动摇,能起支柱作用的人。

如影随形无论什么物体的影子,一分一秒也离不开那个形体。因此,人们就用如影随形这个成语,比喻两个人或两件事物关系的密切。

牛鬼蛇神

牛鬼和蛇神都是可憎恶的妖魔、鬼怪。因此,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极坏的人。

水中捞月

映在水里边的月亮只是一个影子。到水里去捞月亮,当然是永远捞不到手的。因此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做那些白费气力,枉费心机而得不到结果的事情。

以上这几个成语,都不是直接用它的字面上的本意,而是用它那比喻的意思,都是属于修辞上的比喻法。

(b)讽喻法假造一个故事,用来讽刺或者教育劝诫别的人。例如: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寻找野兽吃,遇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怎么敢吃我!老天爷派我做百兽之王,现在你吃我,就是抗拒天命!你如果认为我说谎话,那么我在你前边走,你跟着我,看看野兽们见了我有没有敢不立刻跑开的?老虎同意了,于是就和狐狸一块儿走,野兽看见老虎,吓得就跑。老虎不知道野兽是怕他,还以为真怕狐狸才跑呢,后来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讽喻那些凭借别人的势力来吓唬人的人。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策》有这样一个故事:楚国有一个人举行祭祀典礼。行完了礼,把一壶酒赏给他家里的几位客人。客人们商量道这酒几个人喝嫌少,一个人喝,有余。咱们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了谁就喝酒。有一个人先把蛇画成了,拿过酒来将要喝,却又左手举着酒壶,右手又画着蛇说:我还能给蛇添上脚。脚还没画成,另一个人又把蛇画成了。这人把酒壶夺过来,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于是他就把酒喝了。后来用画蛇添足这个成语,讽喻那些喜做节外生枝、无补于事的人。

另外成语中的鹬蚌向争,渔人得利愚公移山等,都用的是讽喻法。

(c)对偶法

车水马龙这个成语是用车水和马龙两个词组构成的,车水和马龙对偶。这里说的是车和马:车怎样呢?车象流水那样接连不断地飞驰。马怎样呢?马象龙那样活跃地奔跑。用这句成语来形容大街上人们来来往往的热闹景象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

良师益友这个成语是用良师和益友两个词组构成的。良师和益友对偶。这说道德学问很好的老师,于我有益的朋友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此外象灯红酒绿忍气吞声横征暴敛耳闻目睹等等,也都是用对偶法构成的。这类成语的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思都是类似的,而不是相反的。

(d)映衬法把相反的两件事互相对照。例如:

地旷人稀

旷是广阔的意思,按一般情况来说,土地的面积大,那么土地上居住的人就多。可是有些地方,尽管土地面积大,而人口并不稠密,这就是地旷人稀。地旷跟人稀两件事是不协调的,而是相反的。这个成语就是用这两种情况的互相映衬组织起来的。

阳奉阴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面听从,暗地里却又另搞一套。阳是表面,阴是里面。风是遵从,违是违背。阳奉跟阴违恰恰相反,恰恰是互相对照的。

此外,口是心非曲高和寡等等,也都是用这种修辞法。映衬法跟对偶法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对偶法的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义彼此有类似之点,有相同之处;映衬法前后两个词组所表示的意义彼此相反,对比鲜明。

(e)夸张法把事物加以夸张,说得远远超出客观事实。例如:

体无完肤这个成语是形容人体受伤很严重,身上已经没有一点完好的皮肤。实则身体即使受伤极重,总还会有局部完好的皮肤,如果连一点好皮肤也没有,那也就活不成了。

鸡犬不留这个成语是形容抢掠十分严重,就连一只鸡一条狗也没给留下。

门庭若市形容交游广,来的人很多,住宅门口和院子,热闹得就象集市一样。

此外象气吞山河血流漂忤口若悬河等等也都是用这种修辞法。这类成语尽管夸张得与实际不符,但这种巧妙的修辞方法,会增强表达的效果。这种比喻手法,也就是《文心雕龙》上所说的夸饰。

(f)截短法把字数较多的文句,剪裁缩短,使他精炼简洁。例如:

瓜田李下

这个成语是截短古乐府诗《古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两句而成的。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

管窥蠡测

这个成语是截短《函数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而成的。原话表面的意思是:从竹管的小孔里看天,用瓠瓢量海水。它的引申义是:目光短浅,所见者小。类似坐井观天的意思。

此外,象李代桃僵蚍蝣撼树司空见惯等等,也都是使用这种修辞法。理解这类成语,首先要知道原来的句子是怎样说的,还要掌握它的精神实质。

七拼八凑:意思是搜集一些零碎材料勉强地拼凑起来。

一干一净:意思是干干净净,什么也没有了。

冤哉枉也:意思是十分冤枉。

本来主要说的是:拼凑干净冤枉,而把两个字拆开,在每个字的前边或后边各镶嵌上一个字,如七八一二哉也,以增加修辞效果。

成语所用的修辞方法,这些是最常见的。此外当然也还有,这里不拟多举。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所以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口诛笔伐就比用语言和文字对他进行严厉的批判这样一句话显得有力量。

由于成语有以上各种优点,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是非常需要的。这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不过也不能在文章中故意地多用成语,堆砌成语,以显自己的渊博,那样就可能把文章写得不文不白,不伦不类,矫揉造作,画蛇添足。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

六、成语使用的广泛性:

成语既然可以做句子的各种成分,它本身又有许多优越性,所以成语在文章里也就使用得相当广泛。在文章一个句子里连用几个成语,也是常见的。下边举一些实例,并略加解说。

这也值得你们大惊小怪、冷嘲热讽。(《鲁迅全集卷五引《奇文共赏》)

干部雷厉风行,战士就不会松松散散;干部一丝不苟,战士就不会马马虎虎。(《人民日报》社论《把三八连队作风传播到全国去》)

脱离群众一事无成,依靠群众百战百胜。(《光明日报》新闻标题)

地球运动的相关内容地球的运动的知识篇三

我们诚邀您出席20xx年4月19日,由主办,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咸阳市科学技术局、咸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协办,咸阳益利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信息化企业从u8all-in-one开始——用友老客户升级体验会咸阳站。

传统的企业信息化大多以信息化项目完成为目标,缺乏对企业整体发展及与企业核心价值融合的.考虑,容易造成信息化对焦中间价值而偏离最终价值,造成盲目投资,因而往往取得的实际效果有限。而信息化企业以企业的基业长青为基本目标,以企业的先进性为保障,始终瞄准企业的根本价值,通过信息化固化基业长青因子、制度化价值创新,激励企业围绕核心理念不断进步。

回顾中国管理软件的发展,在中国管理软件市场,没有哪款管理软件有20xx年的历史,并且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u8all-in-one是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是在全面总结、分析、提炼中国成长型企业业务运作与管理特性的基础上,针对成长型企业不同企业管理层次、不同管理与信息化成熟度、不同应用及行业特性的信息化需求,通过不同解决方案互补的部署形式,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型,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了预配置的最佳管理与业务实践,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全面建设信息化企业,实现企业基业长青,从u8all-in-one开始!

本次发布会,用友软件将向业界阐述关信息化企业的全新理念及用友u8all-in-one信息化企业全面解决方案,您也将现场听取并感受用友软件作为中国管理信息化领军厂商,在伴随中国信息化进程中,多年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20xx年用友软件的核心理念、经营策略和发展目标。

同时本次发布会还会联合市科技局、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本次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企业与管理升级提供政府扶持资金;咸阳市的用友实施服务合作伙伴咸阳益利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地企业提供全面的咨询、实施与升级等本地化服务。

衷心期待您的到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397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