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一
1: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2.四两拨千斤
根据杠杆原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当动力臂很长而阻力臂很短时,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了。这和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的原理是相同的。
3.人心齐,泰山移
分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就等于各分力的和,此时合力最大。
4.一个巴掌拍不响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一个巴掌也就拍不响了。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7、如坐针毡
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8、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9、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10、磨刀不误砍柴工
减小受压面积增大压强
11、水银落地——无孔不入
水银的密度大于组成地面各物质的密度,水银又具有流动性,故它总是沉在其它物质的下面。
12、大船漏水——有进无出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船破后,船外的水被压进船内,直到船内外水面相平,此刻船内的水也不会向外流。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二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
2、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和多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知道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知识
1、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每个汉字都应做到读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并能准确地书写、运用。
2、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3、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汉字笔顺
先横后竖十一十
先后捺人丿人
从上到下主亠
从左到右川丿
先外后里再封口田
先中间后两边山
从外到里向
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
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
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
点在右上后写,如:戈、发、我
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
2、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光写,如:战、冈、圈。
3、“之”“廴”作偏旁的字,和一些下包上的半包围结构,一般先内后外,如:过、延、画。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三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课文《三峡》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阙]通“缺”,空缺。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③回清倒影[清波]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山的“连”“高”“窄”。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略无阙处(quē)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多生怪柏(yǎn)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1、略无阙处(阙通缺)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1、绝
*沿溯阻绝(断)
*哀转久绝(消失)
*绝巘多生怪柏(极)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四
转眼间就到了四月下旬,距离2016年中考越来越近了,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中考地理复习的主要知识点,欢迎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5、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6、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8、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
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产的资源。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º,以东的180º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º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国际上习惯用20ºw和160º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º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1、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五
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
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
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
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
(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
(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
(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
(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主要知识点篇七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山的“连”“高”“窄”。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②清悠美③凄婉美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4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