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实用(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0:20
江西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实用(三篇)
时间:2023-06-06 14:50:20     小编:zdfb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答题技巧总结篇一

在高考中,当水平相当的学生在主观题得分一个得10分,一个得9分,一个得8分的时候,学生在主观题上得分的分差充其量也就是2分左右的差距,但是考生在选择题上错一个就是4分,两个就是8分。

1、对题目所给出的材料阅读不完整,不能掌握材料中的历史情境,断章取义。

2、仅凭材料中的一句话、一个关键词解题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3、审题不准确,看错题目的设问要求造成失分。

4、不能将理论灵活运用,理论与材料、历史现象脱节。

历史答题技巧总结篇二

>中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之“排除法”

排除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选择题的过程中将不符合题干意思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意思,这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当面对一道选择题的时候,第一步就是要明确题干的意思,只有准确理解了题干的意思,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放矢,使排除更加有针对性。

第一: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而是指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a。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b。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c。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d。国家向农民收取赋税

第二:排“正”法

即按照题干要求排除说法正确的选项,这里的“正”是指说法正确的选项,这主要是针对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事实一项的选择题。要做好这类题目首先要仔细审题,切忌粗心大意。因为在这类题目中,说法正确的选项反倒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是“错误”的选项。

历史答题技巧总结篇三

考试是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今年的期中考试尤为重要,下面是2018历史高考答题技巧,欢迎参考阅读!

就是说你在答历史题的时候,答题内容一样要与所给的材料、时间、不同时间段的政治和经济等特点、分值、立场等匹配起来。这样的话,你才能百发百中,最大限度的得分。

例如举几个例子:

(1)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2)工业革命

(3)殖民掠夺

(4)奴隶贸易

a(1)(2),b(2)(4) c(1)(4)d(3)(4)

那么在答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就想到“匹配”,一是与时间“16——17世纪”匹配,和空间“英国”匹配,与题目要求“原因”匹配。那么这个题目答案就一下子出来了。这段时间,英国还没有成为海上霸主,也没有进行工业革命,这些都是在18世纪,因此与时间上就不匹配。所以答案是d。

(1)《马关条约》签订,

(2)提出改革要求遭到拒绝,思想发生转变

(3)“西学”传入和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1)(2)(3)b(2)(3)(4)c(1)(2)(4)d(1)(2)(3)(4)

那么答这个题目,看看时间与事件上是否匹配,孙中山28岁那年,应该是1894年,《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因此在时间和事件不匹配,答案不含有(1)。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材料题:

那么在答题的时候,与时间匹配“唐代初期”与当时的政治制度结合,与材料内容匹配,材料中说皇帝的由于受到法权掌握者的建议,就改了决定,于是可以得出当时皇权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与问题匹配“唐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马上想到:集体决策,具体表现为君臣、中央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

答案为:

皇权与法权的冲突(很多学生答出于相权的冲突,就不得分了,因为与材料内容不匹配,紧紧考死记硬背积累的东西,盲目的拿过来用,这样肯定不行)。皇帝受到相权和法权的制约。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因此说这个“匹配”是贯穿整个考试的关键词,能帮助你在审题,答题、组织答案等环节上,不误入歧途。

很多简答题,答题角度都是通用的,例如你在答以下问题的时候:

以农立国思想出现的原因

我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等等问题,

你可以从“政府(统治阶级)、内因、外因等”角度来组织答案

中国古代手工业未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

组织答案的思路如下:

统治者角度: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内因角度:代表最高水平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皇帝贵族等服务,新技术难以推广,受到私营手工业和小规模经营和是世代严守技术秘密,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和提高。

外因角度: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受到自供自给体制限制,规模小,社会需求小等。

受到官营手工业的压迫,使得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因此说,建议大家在考前,看看一些答题角度中的元素,例如说:消极、积极、进步性、局限性、政治、经济、思想、社会、对外等等,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样有助于你多角度组织答案,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得分。

考前时间不多,其余的关键词不用再讲,匹配、角度要用好,你历史成绩肯定会有提高。

我们还要看一下历史简答题目的评分细则: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的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述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或略,希望大家都不要拿到三等的分数。

审题方面:应该做到以下要求:

注意提示词,明确基本思路和答题方式。注意限定词,时间、空间,程度等。提取中心词,找出围绕中心的具体方面内容,根据分值组织答案,注重材料的内部关系,例如因果、递进等。

组织答案方面:

全方位的结合基本素材、材料信息、知识点等内容组织答案。问什么答什么,简明扼要。语言准确规范,逻辑严密,史论结合。多角度组织答案,客服思维定势,书写答案做到要点化、段落化、序号化、工整化。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498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