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一
小学语文的学习快要告一段落了,下面是由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知识归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
成语
分类】54、描写发怒的成语:大发雷霆、火冒三丈、怒火中烧、怒气冲天
56、描写伤心的成语:心如刀绞、泪如雨下、呼天抢地、 失声痛哭
一、句子的构成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改成:凡卡说:“我在给爷爷写信”。(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例3、我羡慕他。他聪明。改成:我羡慕他聪明。(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另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个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如:王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有的一个句子中两个词说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对象。如:第十一届亚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
三、修饰句子
在学过的课文中,我们要着重掌握以下几种修饰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俗话叫“打比方”。一种是明显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另一种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词有:是、成为、变为等。例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⑵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写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的写法叫夸张。如:大虫怒吼一声,就象晴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
⑶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的方法。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觉得生动、形象、亲切。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⑷ 排比。用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词组排列起来,表达意义密切相关的内容,借以增强语气。如: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⑸ 对偶。对偶句结构整齐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⑴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
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 词序不对。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2、拟人。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夸张是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设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反问。反问是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句号(。)表示一个陈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例:学好了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
日记
,才会写好作文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例:燕子、雁、布谷、夜莺都是定期迁徙的候鸟。
分号(;)表示一句话中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门外,蝉是最高的统治者。
冒号(:)用来提示下文
例: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过:冬眠不是睡眠,和日历上的日月也扯不上关系。
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小朋友,你们的暑假生活过得丰富么?
叹号(!)表示一句有强烈感情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例:愿你们在新学年中好好地学习语文!
引号(“”)1、引用对话或文章里一段文字。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词语。3、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书名号(《 》)表示书籍、文章、报刊、文件、影片等名称。
例:今天,我读了《给颜黎民的信》。
破折号(——)1、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3、表示声音的延续。
例: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例:蝉的幼虫爬到地面上来,常常在圆孔的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方——一棵小树,或是一根灌木枝——脱它的皮。
例: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饱就不错了,菜只有鱼。
省略号(……)1、表示重复词语或列举的省略。2、表示说话未完或余意示尽。3、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小学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二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同时也是人类
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知识
点总结
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
议论文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
文章
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
句子
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
短语
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中国文学之最: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
散文
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3.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 黯然神伤:形容心中伤感,情绪低落。
5. 故弄玄虚:本意是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 6.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7. 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 8.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自己来的客人。速:邀请。
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10. 置之度外:不把它放在心上。度:考虑的意思。 11. 流光溢彩:形容色彩丰富,光亮夺目。 12.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罕:稀少。
13.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4.奔走相告:一边奔跑,一边告诉别人。 15.一张一翕:形容呼吸时一张一合。 16.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17.相映成趣:互相衬托。
18.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19.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怀:心。
20.狼吞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21.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22.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23.猝不及防:事情突然袭发生,来不及防备。
小学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三
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 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但同时,学习 也使你付出许多,其中包括你的努力、你的钻研、你的时光、你的 心血和汗水等。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1、句子不完整。
如: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改为: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用词不当。
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 搭配不当。
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穿”与“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5、 词序混乱。
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6、 前后矛盾。
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与“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7、 重复啰嗦。
如:他是我们班成绩秀、功课的学生。
“成绩秀”和“功课”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8、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霞光”稍纵即逝,持续两个小时是不符合现实的。应把“霞光”改为“阳光”。
修辞手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
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
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
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
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0.反复
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1.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4、隔音符号:当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1、笔画与笔顺规则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词义的轻重不同:“愉快”→“高兴”→“快活”词的意义上辨析
词义的范围不同:“战斗”和“战役”
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断”和“武断”
词的搭配关系不同:“严厉”和“严格”
词的用法上辨析,适用对象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别人)
(3)反义词:
绝对反义词:“生”→“死”;“富”→“穷”辨析角度:意义和感情色彩
相对反义词:“前”→“后”;“高”→“低”
3、词语归类——分类记忆法例如:按照植物、动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类。
4、词语结构一
aa:“一群群”
aabb:“重重叠叠”、“干干净净”
abab:“研究研究”
5、成语和谚语。
诀窍“三多”:多读、多想、多记。
1、单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根据应用分为四种:陈述句(叙述说明);疑问句(询问、提问);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别人做什么);感叹句:表达某种强烈感情)
2、复句: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3、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2)联系上下文理解
4、扩句、缩句和合并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扩句的原则:
(1)不改变原句的主要成分
(2)扩充的附加成分必须合理
(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扩充。
扩句的方法:
(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缩句的主要方法:
(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合并句:省略重复的部分,将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关联词把两句合一句
(2)同一个主体发出两个不同的动作,去省其中的一个主语。
(3)一个主体既是前一个动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个动词的发出者。
5、语序(4种排列方式)
6、句式转换
(1)“把”字句(主动句)和“被”字句(被动句),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相互转换,更换主语。
(2)主说和转述:“三个改变”第一,改变标点符号:“”→,。第二,改变人称。第三,根据需要删减个别字,保持句子通顺。
7、修改病句
(1)成分残缺。例句“我们要从小养成讲文明”
(2)用词不当。例句“妈妈非常关爱我”
(3)搭配不当。例句“她穿着一件粉色上衣和一顶白色帽子”
(4)语意重复或啰嗦。例句“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5)词序颠倒。例句“语文对我最感兴趣”
(6)前后矛盾。例句“五颜六色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7)指代不明。例句“王宇和李x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一起学习。”
(8)不合事理。例句“盲姑娘见有人进屋,赶紧站起来让座。”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词语搭配(5)从逻辑事理入手
8、修辞(6种常见修辞)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结构相似、证据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
3、位置:点号放在右下角,占一个字的位置,不放在另一行开头;标号“前不置尾,后不在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不能分两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开头。
1、阅读三字歌
好题目明中心含内容慢慢找
中心句中心词关键段宜先找
总起句在前面总结句在后头
合段意提问题串联法是高招
答问题要周到常练习有提高
2、解题步骤:“一读二找三答”
“一读”:边读边圈点勾画,多做记号。
“二找”:归纳段意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三答”:“三个忠实”忠实于题目、忠实于原文、忠实于语言规则。
3、提高阅读质量的诀窍:精读、泛读、摘录佳句。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3)选择典型的具体事例
(4)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进行描写。
(5)注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五)记叙文·状物——“五要三注意”
“五要”:
(1)抓住物的特征
(2)按一定顺序写
(3)既写静态又写动态
(4)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等手法把内容写具体
(5)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三注意”:
(1)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2)明确中心,展开想象
(3)根据内容,安排顺序。
(六)记叙文·写景
注意六点:
(1)抓住景物特征
(2)注意时间、地点、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物特点安排恰当的顺序
(4)采用多种手法表现景物特点及变化
(5)写出自己的感受
(6)借景抒情
(七)应用文
1、应用文大多以记叙文为基础,但是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各种应用文的格式
2、常见应用文类型:书信、读后感、通知、留言条、表扬信、建议书和日记。
3、具体格式:
(1)标题居中。(除了书信、留言条和日记没有标题,其他皆有)
(2)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
(3)署名和日期:先写署名,另起一行写清“20xx年xx月xx日”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7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