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改制企业调研报告企业改制报告篇一
为保证我院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2001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院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同志对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有关设计院(所)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领导参考。
一、各设计院体制改革中的基本情况:
1、铁道第二设计研究院:
铁道部第二设计研究院已完成企业外部改名和登记注册,现更名为“铁道第二设计研究院”,并且已进行了内部机制调整,实行了岗位工资制度,内部退养,有偿解除劳动关系(采取提前五年以内的内退,提前五年以上的买断,一年工龄4200元/年),实行了干部、职工竞争上岗和院内的机构调整。行政后勤部门分离出来成立实业开发公司。对下阶段改革工作是从二级部门开始搞还是全院整体推进还在研究之中,但有一个目标是明确的,就是运作股份公司并上市,现阶段正在和有关承销商接触。
2、西南化工研究院
西南化工研究院已改制成立了一个上市公司—天科股份,从1997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工作,今年2月份上市,资产评估请的是东方资产评估公司,财务工作是请的四川君和会计师事务所,并聘请了深圳的律师事务所作为法律顾问,主承销商为国信证券。公司由化工系统五家单位组成,有国有经济成分的,也有私营经济成分的,但西南化工研究院占绝对控股。并通过双高认证,以高科技企业形成上市,无内部职工股。现阶段公司已开始对内部机制进行调整,对分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等也将做相应的调整。
3、电子工业部第十一设计研究院
作为电子工业的特殊性,对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的体会更早、更深,如不加快竞争步伐,很难在加入wto后立住足,但上级主管部门的改制方案是要求他们把几个效益较差的兄弟院(所)合并考虑,他们不愿意,所以改制的进展受到了影响。院已进行了内部经营体制的调整,分离了后勤职能部门并成立了物业管理中心,负责全院的物业管理。实行了工较工资,按300、400、500(元/月)分成三档,每月考核发放,技术系列按职称分档,行政系列按岗位分档,每年考核上岗,待岗三月内发全工资,三月后发基本生活费。还没有进入退休保险。
4、云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已出台相关设计院(所)体制改革的规定文件,省院现阶段即将成立以年轻同志为主体的院领导班子,并初步形成了一套改制设想,即以一种脱壳的方式进行改制,把原设计院的固定资产大部分留下,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经营管理这部分国有资产来解决离退休人员问题,待过渡期完成后进入社会。同时以省院的资质和精干人员成立另一个设计公司,轻装上阵,没有一点历史的包袱。职工身份置换从不同阶段社会保险的缴纳方式来处理。现阶段先对内部机制进行调整,成立专业化的公司,实行项目经理制,精简行政管理部门(党委办公室、院办公室、人事、团委等合成一个办公室,定编8人),为下阶段的改制工作做好准备。
5、重庆市设计院
按照重庆市的有关文件规定,先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进行体制改革,市院的改革方案已完成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在国有资产问题上已征得市建委同意,国有资产全部退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体会:①资产的处置问题:首先要争取到主管部门的同意,国有资产才好处置,这是整个体制改革方案设计的前提,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要考虑到住房补贴(特别是离退休人员的住房补贴)、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职工身份置换等问题。
②股份设置问题:虽然不提倡职工人人持股,但实际操作很难,市院在股份设置中有如下考虑:1(工人)、2(助工)、3(工程师)5(高级工程师)、10~15(中层干部)、20(董事会)、25(副董事长)、30(董事长)的比例设置。
③人员安置问题:在改制中尽可能的将职工安置好,不提倡推向社会,待新公司运行一段时期后,自然可以解决人员的问题,届时职工的思想观念也会不同。
市院按完全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一个改制机构(30人左右),并拟成立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新公司中的所有干部按民主选举产生,职工竞争上岗。
二、几点体会:
1、体制改革是必须抓紧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各设计院都不同程度的认识到了现阶段特别是加入wto后对设计院人才的冲击是巨大的,如不建立健全良好的机制,将很难在今后的竞争中立足。
对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改制工作,这就要求必须根据各自的特点来进行方案设计。
3、改制不可能一次性完成,现代企业制度要在一段时间中逐步建立完成,但在改制的初期要按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进行设计和实施。
4、设计院主要资本为人力资本,在体制改革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要以智力运作作为设计院改制的出发点(至少完成资本积累以前)。
以上调研报告,谨供领导参考。
2001/9/25
改制企业调研报告企业改制报告篇二
一、当前企业及党建工作的现状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有工商企业49户,其中:国有企业13户,股份合作制和县办集体企业31户,改为民营企业5户。另外,外商投资企业1户,租赁企业2户。国有企业改革中,列入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范围的工商企业38户,其中列入州级国有企业改革计划18户,上报改革方案的19户,审批方案的18户,正在组织实施的5户,正在扫尾的4户。工商企业中,生产经营效益较好的有4户,占10.5%;生产经营基本正常,效益一般的有19户,占50 %;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闭企业有15户,占39.5%。 (二)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我县49户工商企业,其党组织隶属县级3个党委(县经贸局党委、县林业局党委、县供销社党委)。具备建立基层党组织的43户都建立了党支部,建立党小组26个,党员人数463名,改制后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43名,退休退养干部职工党员98名,组织关系“挂空”的党员 72名,党员人数减少,组织机构呈减缩的趋势。在建立的党支部中,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党组织负责人40名,改制后,由原主管局党委临时指定的负责人3名。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的党支部43个,开展工作、组织活动正常的32户,基本正常的6户,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组织活动不正常的5户。 二、改制企业出现的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有的企业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民营企业、租赁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部分企业深层次的矛盾暴露出来,改革的难度加大,一些企业领导和企业党组织领导不能全面正确理解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能正确处理好企业改革与个人名利得失的关系,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企业改革中党员和广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不履行职责。有的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后改变所有制的性质,党组织就不需要设置了;有的认为:只要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使职工有饭吃,企业党组织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党员不违法违纪就行了;有的甚至认为:企业是属于私人自己所有,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党建工作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对党建工作不支持,等等。由于这些错误认识不同程度的存在,影响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与原主管部门隶属关系逐步消除,企业党组织管理关系不顺 企业改制后,企业的资本构成改变,企业的性质、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方式随着变化,企业党组织管理关系已不适应这样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外商租赁和私营企业自主生产经营,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手段进行管理,生产管理已基本独立,与原主管部门隶属关系完全脱钩,原主管部门党委已不能进行有效的领导。二是改制后国有企业性质已经改变,与原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逐步消除,客观上也使原主管部门的党委难以管理或不愿再去管理。三是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班子建设管理关系不顺。企业党组织的建设由企业主管部门党委管理,企业行政班子建设是在县委企业领导班子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下搞好领导班子建设。致使企业党组织与企业行政班子调整不能同步进行,到期或及需调整的无法调整,这样,对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管理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 (三)部分企业党组织名存实亡,党组织开展工作难,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难 一是在私营和改制企业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业主的支持和认同。业主存在片面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党建工作现象,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只是聘用的员工,身份是一个“打工者”,不能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就连详细的生产经营情况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知晓企业的重大事项,企业也规定不准过问。加之活动时间和经费无法保障,不能正常组织活动。比较突出的如中密度纤维板厂。二是停产、半停产企业中,由于生产经营面临严重的困难和问题,企业领导和党组织负责人情绪悲观,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党员和职工心已不系企业,有事回工厂,无事外出打工。企业管理松散,党组织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党支部仅限于收收党费,到上面开开会,党组织活动处于半瘫痪状态。三是基层供销社改制后,基层社有的党员外出打工,有的一次性退职,有的回农村居住,无法集中组织活动。个别基层社党员人数少于3人,已经不具备设置党支部的条件。根据调查统计,有18户企业在岗党员不到党员总数的一半,这部分企业党组织已难于开展活动。 (四)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三会一课制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不健全,具体落实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只重视抓企业的生产经营业绩和扭亏增盈的考核奖惩,对党建工作只是开会发文安排布置,忽视了对企业党建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这样,企业对党建工作就不够重视,具体落实不到位。多数基层党支部年初没有党建工作规划,年底没有
工作总结
;有的党支部书记职责任务不够明确,履行职责不到位;有的“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得不够好;有的没有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不进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有的即使签订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由于没有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新变化不断的充实完善,使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失去约束力。 (五)党务干部队伍老化、兼职现象比较普遍 在企业改革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益,采取内部机构改革和减员增效,有的企业党组织工作机构首先被撤并,党务干部往往身兼多职,多数既是企业厂长经理,又是党支部书记,有的支部书记还兼任工会主席等多个职务,致使工作难于开展。据调查,我县设党组织的43户国有企业及改制企业,党支部书记兼职的27人,专职18人,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6名,35岁至45岁20名,45岁以上17的名,平均年龄43.8岁,多数企业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六)改制企业一次性安置和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增加,出现部分党员组织关系“挂空”现象,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比较薄弱 我县列入改制的38户企业中,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闭的企业有15户,租赁企业2户, 改为民营企业的5户。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企业党组织领导兼职的多,无心无精力抓党务工作,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停产关闭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停产关闭企业由于职工纷纷下岗,有的生活陷入困难,外出自谋生路,党员分散流动较多;租赁和国有改为民营的企业因退职、一次性安置解除劳动关系,出现了较多的在外流动而组织关系又在原单位的党员。全县列入改制的38户企业,共有党员284人,其中在岗党员137人,占48.3%,退休党员76人,占26.7%,流动党员71人,占25%。71名流动党员中,大部分外出打工,居无定所,支部不知去向,长期不与组织联系、不参与过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有的退休职工党员家住农村,又不愿意把党组织关系转到当地党支部,也不再参加企业党组织活动。 (七)一些企业不注重抓发展党员工作,党员队伍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 据对38户改制企业调查表明,一些企业多年来没有培养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数量减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相当突出,2002年全县共发展生产一线党员14名。1999年以来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未发展党员的企业17户,有7户企业甚至1997年以来没有抓发展党员工作。38户企业党员平均年龄45.8岁,有6户企业甚至党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县食品公司党员平均年龄62.5岁),党员队伍严重老化。 二、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途径 (一)进一步提高改制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党组织是整个基层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改制企业党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党在企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需要;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运用市场机制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巩固和深化改革成果的需要。为此,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不能削弱,只能加强,由于企业党组织处于生产、工作第一线,广大工人是党最广泛和最坚实的社会基础,抓不好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失去了党在企业的执政基础。必须从站在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高度,站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高度,站在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调整充实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 要真正把改制企业党建工作落到实处,只有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双柏县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定期研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大课题,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县委组织部汇同有关职能部门的党组织,切实负起具体的指导和领导责任,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进行分类指导。针对企业产权结构、组织形式和各个企业党建工作的实际,积极探索,采取措施加强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同时注意及时总结和推广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进典型,努力形成良好的氛围,促进企业党建工作良好健康的发展。 (三)理顺改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使之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在现阶段,全县企业形成了国有体制框架下非公有制企业(主要是改制的民营企业)并存的格局,随着下步改革继续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将逐步增加,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应按照决策层与生产经营层分离的原则,分层分类管理,及时调整设置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对已不具备条件成立党支部的,由所管的党委做好撤并工作,支部班子到届的,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对改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上,成立企业工委,管理指导深化改革结束后的38户企业党组织。企业行政领导干部实行分类管理,改革没有结束的优势企业、龙头企业的书记、厂长由县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考察人选进行考察,报县委任免;改革没有结束的其他企业由主管企业部门和所属党委考核任免;改制后的非公有制企业、租赁承包的企业,企业工委要更新观念,改进方法,要善于通过符合法律的渠道使党员进入企业的决策层,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领导。 (四)抓领导班子建设,保证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改制后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决定,上级党组织不能直接向企业委派干部。主管党委要特别注重选好党支部书记,要选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强的同志担任。党支部建立后,按照《企业法》,建立工会、共青团、妇代会、职代会等群众组织。党支部向工会、共青团、等推荐优秀党员员工,依照法定程序和经过选举,进入企业领导层,从而增强党在企业的影响。企业党支部要积极向企业主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企业遇到困难时,尽力帮助企业主解决困难和问题,以党组织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党员的模范作用,体现党在企业的领导作用和核心作用。对改制一时不能结束的国有企业,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主管部门和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和厂长,书记和厂长一般应分设,条件具备的可以由一人兼任,但必须配备一名副书记。在支部书记的配备使用上,要努力改变“老弱病者抓党建”观念,加大培养优秀的年青干部,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结构,确保党的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五)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加大对企业党组织的监督力度 企业改制后,主管党委要及时帮助建立党组织,建立党组织后,着重帮助党组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生活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党内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要明确党支部的职责,建立党建工作责任制,抓好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使党支部工作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企业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三会一课制度、年度目标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后,主管党委要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要组织力量,年初检查支部党建工作计划
,年终加强对年度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平时监督支部坚持“三会一课”、党员学习教育、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 (六)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努力发展壮大企业党员队伍 改制后企业中的雇员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应把这一阶层视为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党组织应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已参加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要把有关情况了解清楚,掌握现实表现,继续列为考察对象;对自愿向党组织靠拢的一线骨干、优秀员工,积极推荐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员工,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及时把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员工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不断扩大党员队伍,壮大党的力量。 (七)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 要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流动党员造册登记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对下岗和退职职工党员,主动与本人联系,按就地就近、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参加组织活动的原则,积极联系协调帮助接转组织关系;对组织关系一时不能转走的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定期进行联系,做到底子清,去向明,重大活动能联系得上。注重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教育,帮助党员提高对发展兴办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澄清模糊认识,使企业党员明确在民营企业工作同样是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不单纯理解为业主卖力。积极在党员中开展“坚定信念,牢记宗旨”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其不忘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出现党员“挂空”现象,流入党员的党组织要接收其组织关系,流出党员要帮助转出组织关系。做到党员不管流动到哪里,都能够“找到组织”。[信息来源]:《楚雄党建》
改制企业调研报告企业改制报告篇三
;共青团的工作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同样受到很强的冲击。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和改革改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管理制度逐渐正规,生产组织日益紧凑,团组织慢慢失去了见缝插针、拾遗补缺的活动舞台。企业共青团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走出一条与时代合拍共振,有吸引力、有说服力的现代企业共青团工作新路子,是企业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要解决这样的新课题,就必须从共青团工作的现状以及广大青工所要求的呼声来进行剖析。
1、企业共青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存在机遇。
企业由过去以思想政治为先导转变到现在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不可避免地会把共青团工作降到了一个较低的地位,青工对于“您对近年来企业团组织及其工作的总体评价是:”73%的青工认为团组织“在企业中的地位”没有变化或不如过去,66%的青工认为近年来“团组织的自身发展”上驻足不前或不如过去。同时,共青团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团员青年的积极参与,而现阶段,只有49%——不到半数的青年认为本单位领导比较重视和支持团的工作,有33%的青年认为本单位领导不太重视团的工作。并且,由于共青团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着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形式不够,大环境影响小环境,大气候影响小气候也造成团员青年组织观念淡薄。更重要,是目前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活动形势陈旧,手段单一。面临企业改革改制,共青团工作存在着一些方面的不适应,反映到青工当中则51%的人认为“工作内容缺乏吸引力”;34%的青工认为“新的机制没有形成”;32%的青工认为“组织设置不灵活”。团组织如何围绕企业的工作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基础,突出中心,统筹安排,积极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当前企业共青团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要得到长足的发展,还得靠人,特别是具有创新意识和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年轻人,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青年人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企业的技术才能有进步,队伍的活力和凝聚力才会进一步增强,这样企业团组织仍旧有获得长足发展的机遇和空间。广大团员青年对于团组织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中所面临的前景具有客观的分析:认为“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的占21%,认为“挑战严峻,需要下大力气才能解决”的占有30%;认为“是进一步发展的机遇”的也占有20%;只有10%的团员青年认为“生存和发展比较困难”,其余的则认为“和以前差不多,不会有变化”。同时,对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共青团组织,团员青年仍然寄予厚望:“您认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团组织有什么影响”(限选一项)中选择“地位和作用会有一定提高”的占53%,选择“地位和作用将大大提高”的也有10%,选择“地位和作用会有所下降”的只有16%。
2、企业共青团组织要立足于青年需求,充分体现“双服务”职能。
团的工作对象是青年,要做好工作,出好点子,就要了解青年的实际需求,才能切实地贴近青年,深入基层,服务一线。“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改制,您认为企业共青团应主要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问题当中,选择“培养高新人才,提高青年素质”的占有35%;选“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的有23%;选择“创新创效,促进创新机制的形成”的有18%。青工对于本题的选择也是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要求:要更好地体现团组织的“双服务”作用,服务企业,服务青年。在问及“您认为在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制中,青年最需要团组织提供的服务是(可多选)”在八个备选项中,选择“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素质”的团员青年高达78%,其次有62%的青年选择了“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50%的青年选择“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41%的青年选择“维护青年合法权益”;35%的青年选择“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广大团员青年对于共青团工作并非漠不关心,而是给予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改革改制日益深化的条件下,您希望企业团的活动应如何进行?(限选一项)”团员青年纷纷献计献策,44%的青年认为企业团的活动应该在企业内部深入开展,有34%的团员青年建议与其他企业联合开展。而对于企业团组织的品牌活动“科技创新创效”活动,团员青年有如下评价:58%的青年认为“是个好活动,但单凭团组织难以搞好,要联合有关方面”;同时有23%的青年认为创新创效活动“符合企业和青年发展的需求,应大力开展”。对于企业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的积极性有所提高:“2003年您参加了几次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有68%接受调研的团员青年至少参加过1-2次以上,并且有31%的团员青年参加团组织的活动3-4次以上。
调查表明:工厂团的工作有一定趋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服务企业经济建设,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开展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团的工作离团员青年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我们下步工作的动力。团的工作重心是和团员青年的自身需求相一致的,我们要根据广大团员青年的需求,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团的建设,更加充分地体现“双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企业,更好地服务青年。
3、对于未来共青团工作的思考
企业的改革转制给团的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站在青年成才的角度,明晰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活动。
首先,应从共青团组织建设上入手,在基层团支部书记的选拔过程中,引进竞争机制,岗位竞聘,能者上,庸者下。严格到期换届制度,更多地吸引有能力,有热情,有信心的有为青年成为团的干部,使团干部岗位成为青年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舞台,避免因团干部长期不换届而滋生的懒惰和应付思想。
同时建议工厂能够大力起用青年人才,“不压担子难成才,少压担子晚成才”。此次接受调研的青工为什么会对于大量改革与发展问题认识模糊,主要原因是参与的少。在工厂技术、管理以及工序间的关键岗位,青年没有机会担当重要角色,压力不大,成才速度相对较慢,回顾一下工厂评聘的青年拔尖人才、技术骨干、技师、高级技师当中,35岁以下的青年比例不到10%!如果不改变目前状况,那么再过几年能被评上的青年骨干,已经不再年轻了。企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青年积极参与,以高涨的热情投身其中,青年的价值体现需要企业赋予责任与使命,这样才能形成企业与个人双赢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开展活动是青年工作最经常、最直接的载体,怎样开展活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要找准立足点——立足于企业经营发展,抓住切入点——团员青年的需求、兴趣,把握基本点——活动开展要务实。这样才能上得领导支持,下得青年响应。就目前而言,“青工技能培训”应该是一个“突破口”。
就青工培训方面,建议工厂将零散的日常培训交给基层单位,并进行定期的考核监督。并且在年度培训计划中,对于青工的培训能够有所侧重。由于技术职称的评聘有严格的年限要求,而且,并非每个工种在每年都有评聘机会,青工一旦错过,可能要等两年以上。青工也希望能够通过团委组织的各项厂级技能比赛,缩短达到技师或高级技师的时间,并且技术能力展示的优胜者,能得到更多更系统的外出培训机会。同时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奖评机制,对于培训结果进行鉴定,与日常工作质量相结合。采用必要的正、负激励手段,优秀者能得到更高的奖励,而出现错误要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要让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相应回报,工作成绩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让他们担负更重要的责任,更多的危机意识和集体意识。
最后,工作中方法上要创新、形式上要多样,内容上要丰富,提高团组织活动的参与性。共青团工作是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对青年的思想意识有正确的培养与引导。而培养与引导的结果如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青年的参与热情,而热情的高低就与采用的方法、形式有密切关系。古板的说教,不仅起不到正面教育作用,反而容易引起青年的逆反心理。而以青年喜爱的形式,体现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年团委组织的团队拓展训练,就使团干部大大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和大局意识。相信团委在今后的工作交流与学习中能够更多地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有效地开展共青团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改制企业调研报告企业改制报告篇四
1、发展思路是:用足用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生产机制的高效运转,提高产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权的优势,使产品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全力推进外贸出口,扩大出口创汇额,使三园工贸成为疃里镇的知名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工作目标是:按照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预计年产品数量达到15万打,产值突破5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20万美元。
2、具体工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抢机遇、大发展的意识。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优惠。各级领导对企业发展越来越关心,为企业出谋划策,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给我们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加大企业投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全力推动招商引资的优势,与韩国客商积极洽谈、合作,投资150万元新上一条牛仔裤服装生产线,把企业发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装生产多个品种共存,互助互补的企业集团。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发达地区、县内的先进企业学习,努力探索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训提高现有人才,引进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质量,向先进机制要产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2576857.html】